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重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科学华师大知识点

七年级下科学华师大知识点

七年级下科学华师大知识点华师大科学教材一直以优异的表现和丰富的知识体系深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

在七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下面就为大家一一介绍。

1. 物理学知识点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我们将会掌握一定的物理学知识,例如气体、电路和物理量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气体时,我们需要关注气体容器、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在学习电路时,我们需要掌握电路的基本构成和电流的流动方式;在学习物理量时,我们需要关注物理量的种类及其相关的测量工具等。

2. 化学知识点除了物理学知识点外,我们还要在化学方面做出一些努力。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会探索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化学结构时,我们需要关注化学元素的构成和周期表;在学习化学反应时,我们需要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等。

3. 生物学知识点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我们将会了解细胞、遗传和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细胞时,我们需要掌握细胞的组成和细胞器的结构;在学习遗传时,我们需要了解基因的构成和遗传规律;在学习生态时,我们需要关注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知识点。

4. 地理学知识点除了自然科学知识点外,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在学习地理学的过程中,我们将会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自然环境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等;在学习人文地理时,我们需要了解人的活动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5. 科学实验知识点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等。

在学习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将会锻炼我们的思辨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设计实验方案和观察实验现象等。

综上,七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材内容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地理学各方面的知识点,同时也包括科学实验等方面的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从而真正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下科学华师大版知识点

七下科学华师大版知识点

七下科学华师大版知识点
(实用版)
目录
1.七下科学华师大版的概念
2.七下科学华师大版的主要知识点
3.七下科学华师大版的特点
正文
【七下科学华师大版的概念】
七下科学华师大版是指我国华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针对初中七年级下学期科学课程的教材。

该教材以严谨的科学知识和生动的实例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广大初中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七下科学华师大版的主要知识点】
七下科学华师大版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力、热、光、电、磁等基本概念和定律;简单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实验操作。

2.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等。

3.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细胞结构和功能,生物的生殖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

【七下科学华师大版的特点】
七下科学华师大版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科学性:教材内容严谨,符合科学原理,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科学知识。

2.系统性:教材知识点设置合理,由浅入深,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

3.实用性: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实例和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趣味性: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图片丰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华师大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华师大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华师大一、物理知识点1. 浮力:物体受水的推力,与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大小成正比,该推力称为浮力。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或等于它的重力时,物体就会浮起来。

2.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称为电流。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3. 电阻:导体阻碍电子流动的程度,称为电阻。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4. 电压:电荷在两个点之间移动所携带的能量,称为电压。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二、化学知识点1. 化学反应:两种或以上的物质发生变化,生成一种或一组新物质,称为化学反应。

2. 元素:无法进一步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元素。

元素由原子组成。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以上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

化合物由分子组成。

4. 原子:最小的化学单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三、生物知识点1. 细胞:最基本的生物学单位,所有生物都由一种或多种细胞组成。

2. 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以便身体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的生物系统,包括口腔、胃等。

3. 循环系统:将氧气和养分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从身体中排出的生物系统,包括心脏、血管等。

4. 呼吸系统:将氧气吸入体内,排出二氧化碳的生物系统,包括鼻子、气管等。

四、地球科学知识点1. 地球结构:由核心、地幔、地壳组成,地球最外层是地壳,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层,核心是地球最内层。

2. 大气层:由对流层、平流层等组成,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的一层,空气形成大气环流,形成云和降水,平流层是大气层次最高的一层,在那里形成了大量的臭氧。

3. 轮廓地图:可以看到一个区域各种地形高低的简单图形,间隔线表示高度跨度,等高线表示地形特征。

4. 极光:在地球磁场中,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与大气层中的分子碰撞产生的自然现象,是一个多彩而美丽的自然奇观。

以上是七年级下科学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带※是老教材的内容第一章水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g。

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化不大,比如:食盐,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比如:熟石灰。

要使一杯饱和的食盐溶液变成不饱和,最好用增加溶剂的方法。

23、要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解达到饱和可采用:降温,增加硝酸钾,蒸发溶剂。

24、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小液滴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食用油在水中形成乳浊液,泥土在水中形成悬浊液,牛奶是乳浊液,豆浆是悬浊液。

碘在水中形成悬浊液,食用油在汽油中形成溶液。

25、一般不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是水。

如食盐溶液,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当其他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溶液里含量多的叫溶剂,含量少的叫溶质,比如5mL 汽油中加入10mL 机油,汽油是溶质,机油是溶剂。

26、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27、用固体溶液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28、在水的电解实验中,为了增加导电性,可以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出现气泡,两只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发现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用点燃的木条接近另外一个玻璃管,观察到气体也燃烧,用一个干燥色火焰,反应后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文字式表示为: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 S+O 2\s\up7(点燃点燃SO 2)。

9、铁是银白色的金属,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实验中要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些水或细沙,原因是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而炸裂瓶底。

文字式表示为: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Fe+O 2\s\up7(点燃点燃Fe 3O 4)。

10、木炭是黑色的固体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七下科学华师大版知识点

七下科学华师大版知识点

七下科学华师大版知识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课程涉及了多个知识点,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领域。

以下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生物:本册重点介绍了生殖器官、生殖过程和性别的形成。

学生
将了解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和功能,并了解精子和卵子的结构和特点。

此外,生物多样性、遗传和进化也被涵盖。

2. 化学:本册重点介绍了杂质与纯净物质的区别,讲解了如何进行
纯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此外,还学习了常见的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物理:本册物理知识点包括静电、光的传播和反射等。

学生将了
解静电的原理和静电产生的原因,明白光的传播需要媒质,以及光线
在反射中的特性。

4. 科学实践:本册强调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一些
简单的科学实验。

这些实验有助于学生发展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课程,学生可以扩大对生物、化
学和物理等科学领域的认知,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
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还可以为将
来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检验二氧化碳用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可以发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时候发生的
文字表达式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CaCO+HO)。
18、在盛无色水的试管中加
则试管中的液体变成了紫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溶
液变成了红色,
+水→碳酸(CO+HO→HCO),如果给上述试管加热,发现
+水→水合氯化钴,
(CaCl+6HO→
·6HO)。用这两种化学药品可以检验水的存在。
第二章 空气
、一切物质都有质量,空气作为一种物质也有质量。地球周围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它对地球
有的物体都会产生保护的作用。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2 。热空气上升)3、暖气片一般安装在
(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
氮氧化物等
、一般认为空气的污染物只要是污染性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
1、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物质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其中前两种都需
它加快了分解速度。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来
密度比空气大,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
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文字式表示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
的溶解度。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表示:20℃时在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食盐。那么20℃
在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8g食盐;要溶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由于高温而发光的叫热光源;如:火炬、蜡烛、电灯。由于

(完整版)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新)知识点整理(2),推荐文档

(完整版)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新)知识点整理(2),推荐文档

5、霜的形成
6、湿衣服变干
7、冰箱中拿出饮料 过一会儿瓶壁上出现水珠
8、露的形成
9、电灯泡中钨丝变细
10、舞台上用干冰制造“云雾”
11、夏天阴冷的石头头比较湿润
12、电冰箱冷冻室内出
现白色的霜
。13、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14、吃冰淇淋感到凉爽
15、飘渺的雾
。 3〉水是常用的溶剂 1.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它能溶解各种
5 水的分类 --------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


。 (2)按化学性质可分
为: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




。 (4)按存在空间可分为:
6 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
物质。海
洋中平均每 1000g 海水中含盐类物质 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目前最常用的海 水
之间的水体运动,通常
称为海陆间水循环;二是发生在
之间的水体运动,通常称为海上内水循环;三是发生在
之间的水体运动,通常称为海陆上水循环。
24. 水循环的内因:
,水循环的外因:

25. 判断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
2、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
3、烧开水时壶嘴冒
“白气”
4、冬天北方树枝出现雾凇
4. 物质从
的现象叫熔化。熔化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

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熔化的条件:

物质从
的现象叫凝固。凝固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液体的

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凝固的条件: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答案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答案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带※是老教材的内容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第一章水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

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

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

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

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2.5L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

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

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

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

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纯知识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纯知识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纯知识点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

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

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

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

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由于体内的发光细胞的酶与氧发生作用后,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发光现象。

7、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8、人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能把其他光源的光反射出来。

月亮本身不发光(填发光或不发光),人们看到的明亮的月亮是因为月球反射了太阳的光的缘故。

第1页共12页9、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缝隙产生的圆形光斑的现象,这些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实像,太阳是球状体,通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就是圆形的。

10、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等事实表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1、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1)小孔成像(2)日食、月食⑶影子的形成。

12、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假想的线叫光线13、光速的公认值为c=2、108m/s, 一般计算取c=3108m/s=3105km/s14、光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小,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真空中的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的2/3。

15、为什么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光的光亮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光速比声速大。

16、阳光经过棱镜后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17、白光经棱镜发生色散后的各种色光都向棱镜底面(填上或底面)偏折,其中紫光偏折程度最大,红光偏折程度最小。

华师大版七下科学第一章水综合走进重高知识点梳理

华师大版七下科学第一章水综合走进重高知识点梳理

华师大版七下科学第一章水综合走进重高知识点梳理第一讲地球上的水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一、地球上水的分类1.海洋水占全部水量的96.5%。

海水中含有油大量的盐类物质,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35g。

2.陆地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3.5%,其中约1%未陆地咸水,剩下的2.5%为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沼泽土壤等浅层地下水,它们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大气水的总量相对于海洋水和陆地水来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能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对人们的生活和地球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二、水对生命的重要性1.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由于不同生物的生理结构特点不同,所以不同生物的身体中含水量不同。

2.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植物的含水量有很大不同。

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

为了保证健康,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平均每天需饮用2-2.5L水。

三、地球上水的循环1.一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海洋之间的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1)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之间发生密切的联系;(2)使海洋源源不断的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2. 二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之间的水循环;(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之间的水循环)四、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80%以上的淡水资源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及其以南地区,但这些地区的耕地面积只占了全国的36%,大部分地区7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我国有400多个城市面临着水荒,而且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的1/4,因此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夏秋丰富,冬春欠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各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差异大。

最新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答案

最新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答案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第一章水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

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

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

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

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2.5L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

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

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

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

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华师大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带※是老教材的内容第一章水96.5%。

海洋中平均每 1000g 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 35g 。

所以海水不能 喝,也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

水按存在空间分为 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 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

冰川水和地下水。

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 江河水、淡水湖泊 水和浅层地下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

7、 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 0C 时,冰 吸收热量,温度 升高,当温度升高到 0 C 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 固液并存。

直到完全熔化时,温 度又继续上升。

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 0£o8、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 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沸腾。

9、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 蒸发时要 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 降低。

11、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 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 表面和沁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 任 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 一定温度 才能进行。

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

但是 温度不 变。

12、 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 过程。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 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 过程。

14、 以上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 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 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 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 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 升华;雾的形 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 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 凝华;霜的形成属于 凝华;酒精挥发属于 汽化。

15、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 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6、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 水的总量 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 可再生 的资源。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作者:日期: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篇一: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学科王教育资源网第一章第一节水的存在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 .3% 3 .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 5 升水,人体重量的2 /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 5是水分5 .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地下径流)(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 2 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 /2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 .、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 0气味无味凝固点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客服热线:、68 8 0191 9学科王教育资源网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悬浊液、乳浊液:名称特征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不稳定长期放置均一、稳定下沉上浮举例糖水、汽水、饮料等石灰水、泥水、血液等牛奶、肥皂水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常用的溶剂: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1】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一一用汽油擦洗客服热线:、68 801919学科王教育资源网【思考2】放在干洗店的衣服为什么不能当日取回?一一原理:有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液中,而这些有机溶液往往有毒、易挥发,因此不宜即日领回。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纯知识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纯知识点

第一章水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

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

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

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

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2.5L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

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

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

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

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
学重点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七下科学重点
1、 海洋水占地球水体的绝大部分,海水的盐度是千分之三十五。

2、 陆地水占地球水体的小部分,人类能利用的淡水又只占陆地水的小部分(冰川、地下水)。

3、 人类能利用的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和江河湖泊水。

4、 大气水的量很少,但是对水循环的作用很大,露、雾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

5、 常见农作物中含水最高的是玉米和小麦。

6、 人体含水量约60%,每天要饮水2到2.5升。

7、 密度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

密度是单位体积的物体的质量大小。

8、 纯水在4摄氏度是密度达到最大,为1.0×103千克/立方米
9、
10、 蒸发和沸腾的 不同点:
11、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种类。

12、 一种或几种物质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有水的称水溶液,无水的,含量大的称为溶剂。

13、 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溶解到100g 水里达到饱和溶液时溶解的质量,就是这种物质在该温度的溶解度。

14、 黄河水是悬浊液,油加水、牛奶(胶体)是乳浊液。

碘酒是碘溶解在酒精里形成的溶液。

15、 水电解:通直流电,阴极产生氢气,阳极产生氧气,体积比约是2:1。

加些氯化钠可以增加水的导电性。

16、 氧气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7、 氢气检验: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烧杯,内壁会有水珠产生。

18、 水的两种说法:宏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微观: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9、 检验水的存在: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变蓝;蓝色的氯化钴变红色。

(文字表达式)
20、 中国是缺水的国家。

21、 空气成分:含有78%氮气,21%氧气。

22、 稀有气体性质很稳定,含量很少,但用途很大 。

23、 工业制取氮气和氧气:用分离空气法,加压降温使空气液化后分离。

24、 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

25、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改变反应速度,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一类物质叫催化剂。

26、 氧气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发收集),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7、
28、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缓慢氧化
29、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着火点和助燃物。

30、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

固态干
冰容易升华。

31、化学性质
(一)会和水反应,生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碳酸(不稳定弱酸)。

(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32、判断集气瓶里的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把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3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收集是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34、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来大量制取二氧化碳。

35、大气圈从低到高顺序:对流(成云致雨的场所)、平流(臭氧层位置)、中间(很薄)、
电离(反射无线电波)、散逸(向外层空间过渡)
36、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物包括污染性气体和可吸入式颗粒物。

37、太阳辐射是地球接受太阳能的主要方式,不需要经过媒介传播。

38、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辐射。

39、光源: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

40、小孔成像的小孔需足够小,像和光源形状一样,成倒立实像。

说明在均匀介质中,光线是
沿直线传播的。

4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42、阳光通过三棱镜时,色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可见光中最容易被折射的是紫光。

43、红外线主要是热作用,紫外线能量高,有杀菌作用。

44、土壤中腐殖质约占固体质量的5%,其含量越高,土壤就越肥沃。

45、土壤中固体体积约一半,气体和液体占剩下的各四分之一。

46、土壤形成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最终形成的标志是森林和草原的出现。

47、土壤中的水,氧气和无机盐是植物生长的保证。

48、土壤的种类:(一)砂土:砂粒含量大,透气性好,保水性差。

(二)壤土:各成分适中,最利于作物生长。

(三)黏土:黏粒含量大,透气性差,保水性好。

49、人体可分为头部、颈部、躯干、四肢四部分。

50、胡克制造显微镜并命名细胞。

51、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5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

53、显微镜观察的视野如果不在中央,那往哪边偏,就要把载玻片往哪个方向移动。

54、细胞壁:植物和细菌细胞特有结构,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55、细胞膜:位于细胞最外面一层,具有保护和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

56、细胞质:(1)液泡:植物真菌特有结构,内含细胞液。

(2)叶绿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的主要场所。

57、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

58、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59、组织细胞的特点:形态相近,功能相同,结构相似。

60、植物的组织较多,人体有四大组织:上皮、结缔、神经和肌肉。

61、组织和器官最明显的区别是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

62、人体有八大系统,高等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63、分子的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64、 分子的特点:(1)分子是很小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热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共存。

65、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66、 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有核结构。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大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67、 原子得到或者失去电子后,就形成了离子,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正负电荷数相等,也不显电性。

68、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 熟记1到20号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写法。

69、 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构成的物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纯净水、冰水混合物、干冰,半导体硅等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构成的物体。

70、 单质:只有一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

71、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是物理性质。

硬度、溶解度、状态等。

72、 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是化学性质。

如酸碱度、氧化性、助燃性等。

73、 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的物质叫晶体,温度不断上升的是非晶体。

74、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由于分子结构不同而使物理性质不同的现象。

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能导电)
原子 原子核 (带正电)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不断绕核作高速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