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
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r——以广东省为例
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r——以广东省为例胡孝奎;江舒芳;邹志友【摘要】受国际、国内经济和资源大环境影响,地勘行业投入持续走低,而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等非传统行业蓬勃发展,新形势下地勘单位必须由传统地勘服务向"大地质"综合服务转型,必须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进行改革.而地勘单位面临着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制度不健全及生存发展压力大等问题.新形势下地勘单位必须清醒地认识市场规则的深刻变化,摸清市场需求,查找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自身实际,准确定位,增强自身服务能力,增加资本金积累,完善管理和激励制度,积极与政府及主管部门沟通争取政策支持,积极推动改革进程,适应新形势,谋取新发展.【期刊名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年(卷),期】2018(031)009【总页数】6页(P29-34)【关键词】新形势;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广东【作者】胡孝奎;江舒芳;邹志友【作者单位】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八队,惠州 516023;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八队,惠州 516023;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南宁 53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1;F062.10 引言“矿业市场持续低迷”“地质矿产勘查投入持续减少”“新环保法案对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十分不利”及“地勘单位改革势在必行”等字眼不断刺激着地勘工作人员的神经。
鉴于对地勘单位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的不同理解,人们或泰然处之,或惴惴不安,或不知所措。
但新形势、新常态已不可逆转,改革的步伐仍将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来应对,只有先知、先觉、先行才能在改革发展中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1 新形势下地勘单位的改革势在必行1.1 国际国内资源大环境的改变势不可挡地勘市场的发展与矿业形势密不可分,而国际经济形势、国际关系、国外矿业市场、国家资源安全、国家资源战略及国家环境安全等决定了国家对矿业市场和地勘市场的政策,也决定了地勘单位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新时期将赋予地勘单位新的使命。
关于城市地质工作的思考
10河北地质2020年第1期关于城市地质工作的思考刘司航霍秋雅(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査院石家庄050021)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快速发展,取得大量成果,随着《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025年)》发布,城市地质工作进入新阶段。
新时代的城市发展赋予城市地质工作新的要求,需要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支撑,提升城市地质工作及成果的支撑服务能力。
本文通过新时代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特点的初步认识和思考,重点分析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重点与亟待突破的关键理论问题与技术方法+关键词城市地质调查地质观资源观生态观安全观城市地质工作是在城市及潜在城市化地区及周边范围内,综合考虑各种地质要素,研究其对城市发展所提供的资源、所施加的约束条件以及城市发展对其产生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的地质工作。
城市地质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整合了城市管理和发展中所需的一系列地球科学分支,是地球科学中综合性最强的领域之一+我国城市地质工作开展三十余年,已取得大量成果,从单要素调查发展到多专业多领域综合调查,不仅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还服务于国家区域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划的需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更广的要求,推动地质工作进入新时代+随着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地质工作中,城市地质工作将实现新的进展和突破,将谱写出新时代地质工作的新篇章+1树立大地质观、大资源观、大生态观、大安全观1.1大地质观近十多年来,地质学应用由单一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城市地质条件调查和综合研究,除应用传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矿床地质、矿山地质、区域地质等学科外,还发展出地热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土壤地质、医药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军事地质、地震地质、现代民生地质等新的学科,为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服务+总之,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等,与地质学,是-食资源和新型材料资源+1.2大资源观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对资源需求的增速虽然放缓,但总量仍维持在高位+为满足经济建设需求,应鼓励开展地下水、地表水、外调水、海水淡化水、中水及雨水资源化用水、矿泉水(优质)等查,地等地热资源调查研究,地下空间、地质遗迹、土地资源、天建材料等地质的查+地质会效益最大化,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经济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1.3大生态观人类文明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生态与文明的关系时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文明的续存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尊重自然规律,将大生态观念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于农业地质调查成果推广应用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业地质调查成果推广应用的几点思考
郑金龙;杨勇;吴德宽;杨波涌
【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
【年(卷),期】2017(031)0z1
【摘要】农业地质调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在湖北省域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海量调查资料和数据.在成果推广应用方面,湖北省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探索,助力了硒产业、特色农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但和全国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进展滞后,成效尚待提高.基于对成果推广应用现状的研判,分析问题及原因,提出建议与思考.
【总页数】4页(P6-9)
【作者】郑金龙;杨勇;吴德宽;杨波涌
【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局,湖北武汉 430022;湖北省地质局,湖北武汉 430022;湖北省地质局,湖北武汉 430022;湖北省地质局,湖北武汉 430022;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关于农业地质调查成果推广应用的几点思考 [J], 高慧莉;汪寅夫;何姗梦;杨柳;王海娇
2.浙江萧山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成果显著——“农业地质理论与实践”报告会侧记
[J], 徐翠云
3.地质调查结硕果成果应用接地气农民增收有盼头--海盐县农业地质调查成果转化应用显成效 [J], 何群
4.湖北省江汉流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成果综述 [J], 万能;胡正祥;曾明中;杨军
5.关于农业地质调查成果推广应用的几点思考 [J], 高慧莉;汪寅夫;何姗梦;杨柳;王海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浅谈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摘要:我国在农业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
因此,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1]。
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生态农业;研究概况;特点;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对策一、我国生态农业研究概况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了生态农业,在学术界得到了接受,并对生态农业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试验和示范。
对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体系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战略、模式和技术3个方面。
1.1宏观战略研究最早的宏观战略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生态农业的定义、内涵、理论以及技术体系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围绕生态农业与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发展途径及对策等问题的研究。
经过学者的讨论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首先,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是必然趋势,发展生态农业对荒漠化治理、脱贫致富、食品安全、资源合理利用、土壤质量变化、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应对加入wto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2]等具有直接作用和重大意义。
其次,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追求目标是既要保证生产和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又要保护和建设好农业生态环境。
因此,中国生态农业实质上是生态与经济高度协调的生产体系,是综合农业,其基本特征是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和可持续性。
再次,生态农业评价体系是衡量生态农业建设水平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目前主要从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生态农业的效果等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法已经能够成为大家所认同的一种最广泛的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
最后,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将朝着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市场化、知识化、生态化、可持续化相互融合与协调的方向发展。
1.2生态农业模式一是时空结构型。
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地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
农业规划的战略思考与目标制定
农业规划的战略思考与目标制定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民生保障的关键领域。
农业规划的战略思考和目标制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农业规划的战略思考和目标制定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农业规划的战略思考是指对农业发展的长远战略进行思考和设计。
在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时,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社会发展趋势等因素。
首先,要考虑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和民生保障,有效的农业规划需要确保国家有足够的粮食供应,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进大豆育种等手段来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要考虑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规划要注重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另外,要注重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最后,要考虑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压力,农业规划应注重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田和水资源的保护,推动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业规划的目标制定是指根据战略思考确定农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确定农业发展目标时,需综合考虑国家发展阶段、农业现状和需求等因素。
首先,要确定粮食安全目标。
根据国家的人口规模和粮食消费需求,确定合理的粮食生产和储备目标,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要确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需求,确定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目标,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注重农村非农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最后,要确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制定农田和水资源的保护目标,推动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粮食生产安全问题与对策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粮食生产安全问题与对策摘要:在我国的国家战略中,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指导方向,旨在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伴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粮食生产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粮食生产安全问题的现状、原因以及解决对策,以期更好地应对我国目前粮食生产安全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粮食安全;问题;对策1我国粮食安全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安全问题逐渐显现。
一方面,农村土地污染、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耕地减少及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流失、农业技术落后、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和粮食浪费严重等问题也制约着粮食生产的发展。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也威胁着农民的切身利益[1]。
我国需要通过政策、科技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构建一个更为可持续的未来粮食体系。
政府应继续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加强粮食储备管理,确保粮食供应充足。
政府应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加大对粮食生产、储存和加工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降低粮食浪费。
例如,可以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有机肥料替代化肥等方式,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此外,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优化粮食储存和运输,降低粮食损耗和浪费。
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者适量消费粮食,减少浪费。
例如,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粮食浪费问题的认识,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良好风尚。
2粮食生产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2.1生态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极端气候频发、干旱问题日益成为粮食安全的制约因素。
农村环境的污染不仅导致了土地、水源的污染,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粮食的产量、质量。
2.2劳动力不足由于移民搬迁、外出务工、粮食种植成本提高等原因,土地撂荒日趋严重[2]。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老龄化程度较高,农业生产缺乏足够的支持。
土壤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
我国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其中约1/6
耕地受污水灌溉、农药、重金属污染威胁,土壤有 机质平均含量<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缺磷 耕地占59%,缺钾耕地占30%。 要实现粮食年均增长1%,保证粮食安全,除靠高产 效多抗作物新品种培育外,关键是搞好耕地保育, 加强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土壤培育与耕地改良与 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力。 今后我国土壤学面临的农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土壤信息与遥感研究是土壤科学研究的前沿之一。从我国土壤信息研究的实情看, 今后土壤信息研究,首先要站在全球变化的高度,提供土壤信息获取、管理和分析的方 法以及实现信息共享的平台。其次,应对我国进行全面的土壤资源清查,并建立我国国 家级的多尺度、多目标的土壤信息系统,加强土壤信息获取新技术的研究,实现土壤信 息快速获取。第三,应加强土壤模拟模型研究,以土壤圈理论、临界区概念以及植物生 长机理为指导,深入研究土-水、土-气、土-植和土-岩系统和界面的各种过程,从而推 动土壤学的d发oc展in。/sundae_meng
壤变化新趋势
(利用管理)
土壤污染机制与土壤健康质量、污染物转 化生物有效性与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 修复机理与技术、面源污染机制与控制
(环境整治)
土壤景观与时空特征及演变、环境敏感物 质转化迁移、发生过程与区域全球变化、
关于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
王 阳
梨树农村成人 高等专科学校
【 摘 要】县域农业经济在 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 有重要 的地位 , 同时
吉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
1 3 6 5 0 0
第一 , 加 大 招商 引资 力度 , 强化 全面 对外 经济的 技术 合作 , 在 与合
它也 是 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 县域 农业 经济要 想顺利 的发展 , 就必须要顺 作的 过程 中, 采 用正确 的方 法来 改善 环境 , 从而 吸引投 资商 。 第二, 重 应全球化发展 的潮流 , 要 想推 动县域 农业经济的顺利发展 , 我们就要认 清 点开发有 实 力的技 术企 业 , 让 这些 有实 力的技 术企 业 成为 真正 的龙 头 第三 、 为一些 中、 小 性的 技术 企业创 作有利 的 发展 条件 , 培 养他 在其发展中的战略问题 , 对此, 本文探讨 了 在县域 农业经济发展中战略若干 企业 。
各项 申请 都要 给与优 惠 , 大 力的引进一 些龙 头企 业, 在今后的发 展中, 包括 农作物 良种化 、 高效 养殖科 技、 农产品加 工技 术 、 避 灾农业 科 要重 点对农 产品的 加工业进行培 养和扩大 , 同时 为了达到符 合市场的 要 技 、 农村科 技引导与培训 。 求, 还 要 提高产 品的质量 。 在市 场经济 发展 的今 天, 为了符合市场 的 需 4 、 提高科技 意识观念 , 为科学技 术的大力发展创造有 利的条件 。 求, 要 帮助 一些 龙头企 业和 农 户建 立 “ 利 益均 沾 , 风 险共 担 的 利益 共 强化 科学研发建 设发展 的力度 , 并 创建 完善的专 家顾 问体 系机制 , 同体 。 与此 同时, 大 力提 倡科 技人 员的参 与和做好 技术 服务的分 配 , 尽量的发 2 、 培 育壮 大农村经纪 人 队伍 。 在 市场经济发展 的带动下, 农 业经济 挥 科技 人员的 潜能 。 另外, 还要 建立多渠道的科 技投 入体 系。 的发 展要 以市场为发 展导 向, 农 民经纪人是 农产品走 向市场 、 销 售流 通 结 柬 语 的 重要途 径 。 为 农 民调 整种 植结 构发 挥 了十分重要 的作用 , 所 以说 , 要 总之 , 县城 农业 经济 在今后 的发 展 中还会 面 临着许 多 的困难 、 遇 制 定一个可行性 的管理 规章 制度 , 要 大力的培 养和帮助 农村经 纪人 , 对 到更多的 问题 , 但是, 只要 在县域 农业 经济发展 的过 程 中, 我们 充分的 农 村经济人不仅在 经济上进行给与 鼓励 , 同时还要 在政 治上给与地位 , 认 识当前县域 农业经济发 展中存在 的问题 , 并能采 取一个 完善 、 有 效的 当他们遇 到 困难 的时候 要 及时 的给与 帮助并 解决 困难 , 使 农村 经纪 人 解决办 法来进行 处理 , 相信 , 在 今后的发展 中一定能 够推 进县域 农业 经 的队伍不断 的发展和 壮大 。 要根 据实 际情 况 , 对于 当地 有文化水平 高的 济 的发 展 , 还能 够取得 良好 的发展 效果 来促 进 我 国农 业经 济的 整体发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1.资源利用方面: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然而,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仍然突出。
2.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但部分地区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仍然严重。
3.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城乡差距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1.推进农业现代化: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推进农业绿色生产。
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4.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5.强化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6.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农业治理,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推动国际农业合作,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我们必须立足国内实际,创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作出贡献。
改革引领 多举措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政策解读改革引领 多举措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丁全利近日,为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记者就《指导意见》出台背景、主要内容等采访了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负责人。
履职尽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精神“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先行性、基础性工作之一,这一历史地位并没有变。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负责人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地质工作者为国家重点解决了急需的煤、铁、石油和有色金属等资源问题,建立了一大批能源和矿产资源基地,在新时期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及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服务,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立下了历史功勋。
初步了解,全国有10个省(区、市)基本完成以事企分开为核心的地勘单位改革。
改革探索中,部分地区在新老制度衔接、资金保障、稳定队伍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对地勘单位的市场职能定位把握不准、对自然资源管理公益性支撑不够、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改革中参与较少等问题。
2020年,中办国办出台相关文件要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公益属性,提高治理效能。
具体要求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坚持稳步扎实推进,不破不立、先立后破,妥善做好政策配套和业务衔接;围绕公益事业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推进事企分开等。
因此,为切实履行好党中央赋予自然资源部的地质勘查行业管理职责,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有关精神,统筹推进全国地勘单位深化改革,回应地勘行业的政策企盼,抓住当前时机出台指导意见,督促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地勘单位改革中积极履职尽责,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四方面要求,进一步推动地勘单位深化改革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表示,《指导意见》在充分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改革最新精神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地质勘查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在深化改革、业务引领、提升能力、加强服务监管4方面提出要求,指明方向。
关于当前基层地勘单位建设与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当前基层地勘单位建设与发展的一点思考近年来,由于国际矿业市场复苏乏力,加之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国内地质勘查投资大幅减少,地勘市场严重萎缩,国内地质勘查产能过剩突显,严重困扰着地勘单位的持续发展,再加上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地勘单位在项目运行、生产经营、供给与需求、工作效率、境外地质工作等方面压力进一步加大。
西北地勘院作为国有基层地勘单位,在当前新发展理念和新冠病毒的双重影响下,如何把握发展新机遇,开创工作新局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笔者浅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与思考,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当前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方向。
2013年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转向创新驱动,对地质勘查行业造成重大影响,相关投入随之减少。
地质勘查行业面临市场化程度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出现人才断层、复合型人才缺乏,资源浪费严重、不同部门重复投资,矿业权市场建设滞后,忽视科技创新、勘探技术与装备较为落后等问题。
但从产业发展来看,地质勘查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十九大”对地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需求,地质工作将发生重大转变,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地质、地热地质等将得到快速发展;服务环境污染治理,水土污染调查与治理将加大力度;服务民生与乡村振兴,农业地质、土地质量、地质灾害调查等将受到关注,民生地质领域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地质灾害防治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有利时期,生态环境领域将对地质工作产生强劲需求,医学地质学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二、新形势下西北地勘院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西北局紧紧围绕“六个不动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经营管理、市场开拓、产业布局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仇局长在2020年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立足主业,立足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西北地勘院作为西北局地勘产业的主力军,必须聚焦主业、聚心主业、聚力主业,坚持地质立局、地质强局、地质富局不动摇这个基本原则,坚守主业,坚持开展地质勘查研究、服务和能力建设。
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与思考
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推进和落实,我国农业生产水平逐渐提升。
但在实际发展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下面将就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问题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但目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存在一些阻碍。
比如,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度不高、品质标准化程度较低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展。
2.农业产业链不完整。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完善农业产业链是非常关键的,但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不完整,缺少连贯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储存等环节,难以实现农业产业的良性循环和有效对接。
同时,还存在一些缺失,如面对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不足等。
3.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尚待解决。
农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比如化肥农药的施用、土地水资源的污染、生态破坏等。
目前还未形成一种有效管控机制,不能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对策与思考1.完善农业产业链。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方面,建立稳定的、连贯的农业产业链是重要途径,这涉及到质量监管、产销对接、技术创新等方面。
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市场化环节衔接和金融支持,引导和推动农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2.推广绿色农业。
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弘扬农业文化和优化农村宜居环境是推进绿色农业的关键环节。
政府应加强新型农业技术和管理的研究与推广,鼓励农民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等新型生产方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3.创新市场机制。
为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政府可探索创新市场机制,设置优惠政策,支持农业生产者组织、龙头企业等主体发挥因地制宜、特色化经营策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注重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实现农产品产销厂商多元化、线上线下融合的经营方式。
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发展 我 国农 业 区域 经 济 的 对策 。
关键 词 : 业 区 域经 济 ; 展 战 略 ; 农 发 开放 型 经 济 ; 业结 构 产
中 图分 类 号 :- :331 文 献标 志码 : S9F2. A
文 章 编 号 :6 4 l6 ( 0 ) — 1 80 17 一 1 1 0 8 4 0 1- 3 2 0
2 我 国 农 业 区域 经 济 的发 展 历 程
我 国农 业 区域 经 济 的 发 展 主 要 经 历 了 3个 阶 段 .
每个 阶段都有 特定 的重心 。 第 一 阶段 是农 村经济 阶段 长期 以来 . 农业 区域 经济 主体就 是农村 经济 . 农业 区域经济 的关 注点 和工 作着 力 点是 农 民种 什么 和养 什 么 . 以及 如何种 、 如何
S r t gc Th n i g o h vk n n t e De eo m n fAg iu t a u Re i n lEc n my i r Co n r n Ou u t y
维普资讯
第 4期 总第 1 8 7 期
20 0 8年 8月
农 业科技 与装 备
Ag iu t rl ce e rc lu a S inc &Te h l g a d Eq i m e t c no o y n u p n
N o. o a o.7 4 T tlN 1 8
3 结 构化 。农 业 区域经 济结 构 化是 指一 个农 业 )
农业 区域经 济也 有一些 农业 区办 国营和集 体企业 . 但 大 多规 模 小 . 术 程度 低 。 经济 总量 在 农业 区域经 技 其 济 中所 占份额很 小 。这 一阶段 . 区域 问 的农业 区域经
Ab t a t h e eo me to g iu t r lr go a c n my i a mp ra tis e i h n s c n mi e eo me t I h s p p r t e sr c :T e d v lp n f rc l a e i n le o o s n i o t n s u n C i e e e o o c d v lp n . n t i a e , h a u d v lp n a c a a trsis d v lp n r c s n xsi g p o lms i h e eo me t fa rc l r lrg o a c n my w r n ・ e eo me t l h r c e t , e eo me tp o e sa d e it r b e n t e d v l p n g u t a e i n le o o e e a a i c n o i u lz d a d t e h o n e me s r sw r u r a d fri e e o me t y e n h n t e c u tr a u e e e p t o w r o sd v l p n . f t Ke r s a rc l r l e i n l c n my d v lp n t tg ;o e c n my i d s ils u tr y wo d : g u t a go a o o ; e eo me t r e y p n e o o ; n u t a t cu e i u r e sa r r
试析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产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手段,因地制宜地选择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模式,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农业具有长期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一、提高思想认识,做好可持续农业协调规划。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为目的,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高技术农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优化生态环境,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实现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使农业生产既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不威胁未来的发展。
因此,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应抓紧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高产高效农业的关系,推广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就是利用人、生物和环境之间能量转化和生物间其他相关规律,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建立一业为主、综合发展、多级转化、良性循环的高效农业系统,以达到能量转化率最高、物质产出率最大、资源保护最好、经济效益最佳的目的。
这就表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目标是一致的。
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必须统筹兼顾。
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要尽可能寻求二者最佳结合点,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保护好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又要把保护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结合起来,挖掘现有资源的利用潜力和利用空间,向生产的深度、广度进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品产出率,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2.处理好保护生态环境和使用新的化学技术的关系。
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用化学用品的使用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措施,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某些农用化学产品使用不当,又是引起农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及本国管辖的毗连区、□
架海床和底土等。
300万
2.我国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
31______平方千米。
3.我国海域分布的众多岛屿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1)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中国最早发现、命
名和开发利用。
钓鱼岛
(2)□
3.综合分析我国的三大国家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
基本内涵
总体思路
①丝绸之路经济带三个走向:中国
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
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 一是把握好合作方向;二
“一带 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是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一路” 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 三是推动形成区域经济一
限制开发区域只是限制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而不是限制所有
的开发。各类主体功能区主要以提供主体功能产品为首要任务,并不排
斥该区域发挥其他功能。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11
1.概况: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
11______个省区,面积占全国21%,
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④行政
区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图中代表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
B.Ⅱ、Ⅲ、Ⅰ
C.Ⅲ、Ⅱ、Ⅰ
D.Ⅰ、Ⅲ、Ⅱ
3.属于限制开发的区域主要是(
)
A.Ⅰ、Ⅱ
C.Ⅰ、Ⅲ
【答案】1.A
B.Ⅱ、Ⅲ
2.C
3.A
D.Ⅰ、Ⅱ、Ⅲ
地质科技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地质科技交流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国地质科技工作者,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地质科技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地质科技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国土安全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地质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此,我想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以下几点体会:一、加强地质科技创新,推动地质科技发展地质科技创新是地质科技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地质科技前沿领域,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提升地质科技水平。
具体来说,我们要:1. 深化地质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地质科技创新活力。
通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激发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
2. 加强地质科技人才培养,为地质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注重地质科技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地质科技人才。
3. 深化地质科技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强与国际地质科技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地质科技水平。
二、发挥地质科技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地质科技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要充分发挥地质科技优势,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国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来说,我们要:1. 加大地质资源勘查力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加强对油气、煤炭、金属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加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深入开展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研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3. 推进地质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发挥地质科技在农业、旅游、民生等领域的应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加强地质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地质科技事业共同发展地质科技交流与合作是地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路线与发展战略
收稿 日期 农村建设的首要任 务和重要产业支撑是发展现代农业。在当前 ,我国 现代 农业 发展 背负 着重 大包 袱 ,面 临着 日益激 烈 的 国际竞争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成为迫切需要。如何 推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 构建一个以产 业理念创新为核心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以组织保 障制度创新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框架 , 描绘 个 3 年跨 度 的我 国农 业 发展 路线 图 ,具 有积 极 0 的理论 意义 与现 实意 义 。
展路线 图,具有积极 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发展战略 ;路线 图
中图分类号 :F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1 5( 0 8) 512 .7 6 22 7 2 0 0 —7 1 0
我 国是 世 界上 最大 的发 展 中 国家 ,拥有 庞 大 的 农 业 生产 和农业 人群 ,承担 着 养活 世界 上最 大规 模
生 态 环 境 2 0 , 75: 7 112 0 8 l () 12 -7 7
Ec 1 g n n iO me t O O y a d E vr n n
ht:w j ec. m t / ww esi o p/ c E malei r e si o — i d o@j c. m : t e c
一
1 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与特点
世界农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三个趋势 : 一是以传
统 种养 殖业 为产 中环 节 ,向生 产资料 投 入 、农 产 品 加 工流 通及 涉农 服务 等产 前 、产后 环节 延 伸 ,形 成
《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思考5篇》
《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思考5篇》第一篇: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思考随着经济和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面对全球可持续化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是否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农业生态环境。
作为国民经济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农业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鉴于其主要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而土地资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的发展程度,因此,保护土地资源的优良性成为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除了土地资源外,农业生态环境还包括水源、大气和生物链等生态资源与环境的综合。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工业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虽在一定程度上使农业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仍未摆脱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污染、土地荒漠化等环境与资源问题,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此现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被提上日程。
理论上而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即:科学、合理、高效的利用自然资源、预防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平衡所采取的综合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同时也不断增强了人们开发自然资源的技术和能力。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生态环境成为传统农业发展的弊端之一。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后,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支持,为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各国立法保护环境起到了推动作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其中强调了农业的发展应遵循自然规律,具备农业发展的合理性与有序性。
其宗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符合现代农业及其环境保护的要求。
论述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我国如何继续谱写
一、我国农业的现状和问题我国目前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的、原始的小农小本耕作经营,高成本、低效率,与其它行业相比, 我国农业这个支柱性产业已被远远地甩在了其它行业的身后, 而同时它又严重制约了其它行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成为阻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我国农民平均文化程度不足小学毕业; 农民人均收入普遍较低。
低于联合国规定的生存保障线; 农民文化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素质相对很低,客观地堵住了他们非农业收入; 大部分农民仅仅停留在温饱水平( 只有极少数第三产业发达地区如江浙广等少数地区的农民才过上富裕生活) 。
农民收入与农业发展相辅相成, 形成恶性循环, 整个农业生产无序又疏于管理, 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很低,农业产业基础非常薄弱。
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的落后程度远远超过其他行业,大批民工涌入城市, 又给城市增添了重负。
入世后, 农产品价格普遍有所降低, 在一段时期内, 农民的生活水平、境况会更坏, 农业的发展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和重挫。
面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实际情况, 所有关心中国发展的人士都会考虑, 中国未来的农业应该如何发展。
二、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特征与趋势在阐述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出路时, 我们首先应对世界范围内农业的特征与趋势有所了解, 以使我国的农业更快地与国际农业接轨。
从目前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来看, 21 世纪农业发展可能出现的特征与趋势将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农业生产科学化、知识化本世纪 50 年代以来, 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 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由于“绿色革命”而大大提高了本国的粮食产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 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将广泛地用于动植物良种培育、动植物快速繁殖和动植物保护等。
与此同时, 计算机技术用于作物品种资源研究、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和保护、以及农业管理等; 遥感技术用于土壤调查、作物估产、灾害监测、森林调查、土地利用等; 核技术用于动植物保护、农产品保存和食品保鲜、作物育种和栽培以及环境保护等; 微电子技术用于农业机械, 使其完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酶技术用于饲料工业等等。
中国地理复习思考题
中国地理复习思考题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1.为什么美国东部的亚热带较中国的亚热带位置偏北?答:1)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缘,背靠大陆范围大,而美国大陆周围都是海洋2)青藏高原的隆起影响大气的环流。
3)美国东南沿海由于受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使其偏北纬度稍高的地区的热量条件较好(暖流有增温作用),所以美国亚热带可以达到纬度更高更偏北的位置。
而中国沿海受洋流的影响比较弱。
所以美国亚热带的范围比中国亚热带更偏北一些,主要是由于沿岸的暖流作用造成的。
2.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的荒漠区位置都在西部,而且中国的荒漠区位置偏北,美国的荒漠区位置偏南?答:1)、中国的西部沙漠成因是由于青藏高原的抬升作用和山脉的阻隔作用,青藏高原将同纬度的西风分为南北两支,从周边绕了过去,而我国的原生沙漠都在盆地里面,蒸发大,降水少2)、美国西部沙漠有两个成因,一个是低纬度沿海地区的温带沙漠气候,一个是内陆的背风坡现象,温带沙漠气候就是常年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加上附近的加州寒流,降温减湿,更加减少了降水。
美国西海岸有纵贯南北的落基山脉,主脉平均海拔5000米,太平洋水汽在西面的迎风破抬升的过程中,已经有过一次降雨,因此在翻过山后,水汽含量大大减少,而且随着海拔的降低,温度增加,变成焚风,所经之处,又干又热。
另外美国西部地区海拔较高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地表水都流到低处去了3)、中国沙漠偏北的原因之前已经提到,是地形原因,青藏高原的抬升,阻隔了干燥的西风,向南的一支吹到印度,向北的一支吹到蒙古,形成戈壁。
在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的合围下,新疆内陆形成盆地,由于远离海洋,季风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加上蒸发大,形成荒漠。
藏北高原的荒漠是由于低温和少雨共同形成的,类似于苔原。
美国偏南的原因也和地形有关。
美国的总体地形是中间低两边高,南方的副高很容易向北延伸,在中西部地区形成荒漠。
3.如何从人地关系角度认识中国地理特征?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姚华军颜世强(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今年是“十壹五”规划实施的第壹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现时期的战略目标和新的任务。
今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第壹年,“强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是《决定》赋予新时期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壹,“全面推进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其中壹个重要方面,“是推进城乡建设、开展国土整治的重要基础,是防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
这些均和农业地质工作密切关联,尤其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更是对农业地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地质必将于改善农业土壤和水环境,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精细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新农村建设选址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地质是现代地质工作主动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创新之举,也是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成功尝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对农业地质工作将提出更高的需求。
壹、农业地质发展现状多年以来,我国农业地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地质大调查项目实施以来,我国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调查工作更是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农业地质工作得到迅猛的发展,到2005年年底,农业地质调查面积覆盖了105万平方km。
1、农业地质的概念及服务领域“农业地质”壹词是十九世纪中期提出来的,经过壹个世纪的发展,近年来“农业地质”的概念逐渐成熟,且形成了当下的概念:研究农业生长地质背景\农业土壤地质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的农用矿物岩石应用的科学,可是当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农业地质工作的概念又有所扩大,它广泛地涉及到农村、农业发展的多个领域。
农业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矿物岩石应用及土壤地质4个方面。
目前农业地质调查主要是以土壤、浅层地下水及水体中元素为调查对象,以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农林牧等广义农业地质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性地质调查和评价工作。
农业地质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测定土壤、浅层地下水及水体中元素且查明其分布,研究元素从岩石→土壤→水→农作物(养殖物)→人体的生态循环过程以及相互作用,提出应对农业环境变化的对策和评价建议,建立我国重要农业区农业地质环境评价体系,为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优质安全农业体系、政府宏观决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生产人类赖以生存的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和建设良好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农业地质环境、保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当前,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应该用多学科综合的手段,服务范围不仅局限于上述工作,仍要服务于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
要服务的农业也是广义的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农业环境、农民生产生活及新农村建设等多个方面,农业地质学是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土壤学、工程地质学、农学、环境学、第四纪地质学等多个学科及和其关联学科的壹门综合学科。
2、国际农业地质发展现状国际农业地质从产生到当下,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逐渐由过去只注意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发展到当下越来越多地重视地质环境和地质生态工作。
着重研究地球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问题。
随着地球化学填图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国际地科联(IUGS)全球地球化学工作组承担了全球地球化学基准计划,欧洲26国正于执行这壹计划。
2004年4月国际水文学和挪威地质调查局于奥斯陆的会议上提出了全球大流域地球化学填图计划,这些大计划的实施使得人们认识到了局部地区的地质背景是受大构造单元或大流域所控制。
3、国内农业地质现状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地质工作主要于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化肥农药矿产勘查等方面取得壹些成绩,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间接支撑。
20世纪80~90年代中期,部分地区以地域名优特农产品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农产品的品质和地质环境的关系、矿物元素特别是各种微量元素对农产品的影响等,这些工作为局部地区的农业生产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
2001年,我国制订了《全国农业地质发展规划要点》,启动了“覆盖中部农业主产区,重点安排东部经济区,优选西部农牧区”的全国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把传统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延拓、扩大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
4、新时期我国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成绩壹是获得50多种元素和指标的高精度数据。
这套数据系统地展示了我国重要地区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和组成特征,为地学、农学、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以至生命学等各学科领域建立了大信息量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平台。
二是发现壹批可能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异常及大面积土壤重金属异常等,且引起国家重视,最近国务院决定投入10亿元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就是农业地质调查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的结果。
三是揭示了自工业化以来各种重金属分布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从我国西部(成均盆地)、中部(江汉平原)至东部(珠江三角洲)地区,重金属污染呈逐渐加强的趋势,表现为分布面积增大,含量强度增高,元素种类增多。
四是成为农业种植业区划和结构调整的科学依据。
浙江省依据调查成果,对萧山地区农业因地施种,进行“北菜南移”。
同时于浙北地区发现富硒土壤2200平方km,发展富硒农产品。
四川于成均地区依据地球化学图元素分布情况,趋利避害,实现无公害早熟梨、优质杏和蘑菇等种植。
山东省开展了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等名优特农产品农业地质研究工作,有力地支撑了当地农业生产五是为评估土地环境及综合治理、合理利用提供质量指标。
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土地存于地球化学质量问题,且波及包括水体、大气及植被于内的整体生态环境。
江苏省南京地区依据有益、有害元素分布特点,进行土地等级划分和质量分析,向省政府提出土地利用规划建议。
六是丰富了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
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为第四系沉积分层、分区及沉积环境演化、变迁等研究提供了新参数、新信息,使这方面研究形成更多新的生长点。
七是取得系列地球化学基准值(第壹环境)。
系列基准值数据代表未受工业化影响的自然地质环境,将成为客观评价环境变化的尺度,具有永久性意义,同时也是研究基础地质、土壤类型及资源分布的未受干扰的信息(见表1)。
表1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第Ⅰ、Ⅱ环境元素背景、克拉克值、黄河下游潮土比较八是为能源资源潜力评价提供资料。
如华北平原地热资源评价、油气异常等,随着工作的广泛进行,预计这方面会取得更多的进展。
九是初步形成壹套调查和评价技术方法和思路,有力地支持了工作的发展(如图1)。
十是培养了壹批农业地质的专家学者,锻炼了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队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手段,于农业地质调查研究评价技术方面取得了壹些创新的成果,保证了农业地质调查工作的更好发展。
二、农业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存于问题1、农业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1)农业地质需要适应国际农业发展趋势壹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平面式”向“立体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农业要利用各种农作物于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精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优生产系统。
农业地质要为其发展找寻良好的生长环境或者为模拟其生长环境创造条件。
二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自然式”向“设施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经过精心设计,把农场式农业生产改造成壹座农业公园,集农业种植、绿化环境、观光旅游等为壹体,农业地质要摸清“设施式”农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绿色、精细、旅游等特色农业。
图1黄河三角州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分区图三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化学化”向“生物化”转变的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已普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植物激素,这虽然增加了农作物产量,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公害。
未来农业,将进入壹个崭新的生物化的绿色、洁净的农业时代。
农业地质要掌握农业环境现状,为生物化发展创造条件。
四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地面”向“太空”扩展的发展趋势。
农业地质工作要向太空发展,发展月球农业地质、太空生态农业模拟等研究工作。
(2)农业地质工作必须适应国内地质工作发展的新形势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战略决策,对农业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地学关联的诸多领域需要地质工作提供多元化、多方位服务,社会服务功能由主要为矿山建设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扩展到同时为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等服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基础地学信息也将成为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制定规划的重要依据。
国土规划、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生产力布局、工程选址、海洋开发,以及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乃至医疗卫生、旅游观光等诸多领域,迫切需要有效的地质信息支持和技术支撑。
总之,“地质工作既是经济建设的先行,又贯穿长期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渗透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农业地质就是地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壹个新的领域,新的方面,是壹个创新之举。
(3)农业地质工作必须适应农业地质自身的发展趋势——农业地质工作越来越转向重视农业地质背景的研究。
——农业地质工作非传统农用矿物岩石的利用领域将进壹步扩大,土壤改良和作为肥料方面将进壹步引起重视。
——更加注意总结和研究农业地质学理论和方法。
——土壤的研究工作和农业地质背景研究结合越来越紧密,土壤地质于国内外农学界发展迅速。
——土壤地球化学研究成为农业地质背景研究的关键。
(4)农业地质工作需要不断满足新的需求——要为全面性的农业区划,提供基础性的综合地质科学依据。
——要为单项农作物、林木、果树、药材、牲畜禽渔业的发展布局,提供优势地质背景区依据。
——要为农业的引种、播种、栽培等工作,提供较高成功率的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依据。
——要为提高农、林、果、药材等作物的单产,提供运用矿物岩石改良土壤的改良剂。
——要为提高畜牧业的产量,提供矿物岩石添加剂、饲料和改善养殖种植物化条件。
——要为农业生产提供矿物肥和矿物复合肥。
——要为科学利用土壤提供地球化学背景依据。
——要为新农村建设选址提供地质信息(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地球化学、地下水、废物处理等等多个方面)。
——要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特色地质信息。
2、农业地质调查存于的问题(1)对农业地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对地质工作同时是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大家似乎更多地关注矿产勘查工作,对农业地质等新领域重视度不够,甚至有忽视此项工作现象。
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方方面面”的思路部署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