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
灸法的注意事项
灸法的注意事项
灸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疗法,但在进行灸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硬朗清洁的灸具:可选择独立包装的高质量、无灰尘的艾灸条或艾柱,保证消毒和无污染。
2.灸具的温度:艾灸前要测试艾灸具的温度,防止烫伤皮肤,建议每次使用前浸泡1分钟,预热时搓搓,待艾灸具降至适宜的温度再开始灸治疗。
3.灸具到皮肤的距离:艾灸时,艾灸条与皮肤的距离一般应保持在2-5厘米,以免过近引起皮肤灼伤。
4.注意火源的安全:艾灸时要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避免发生火灾或其他意外事故,同时要时刻保持火源的稳定。
5.灸疗时间和频次:灸疗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次灸疗后应休息片刻,使身体恢复正常体温再进行下一次艾灸治疗。
初始的灸疗次数为一个疗程的最后一次,一般为6-12次,具体次数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确定。
6.注意灸治疗部位:不同的疾病需要选择不同的灸治疗部位,不宜随意选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7.避免在空腹或消化不良时进行灸疗:因为艾灸疗程中热力对于消化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最好选在饭后1-2小时进行。
8.特殊人群的禁忌:孕妇、体力衰弱、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热、溃疡等疾病的患者不宜进行灸疗,需要向医生咨询。
总之,在进行灸治疗时,应遵循适度、温和、舒适的原则,如果感到身体不适或有不适应症状,应及时停止灸疗并向医生求助。
灸法
灸法灸法,针灸疗法之一,是以艾为主要施灸材料,点燃后在体表穴位或病变部烧灼、温熨,借其温热、药物的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
灸法是应用艾叶制成的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利用烤灸的热力透入肌肤,起到温和气血,扶正祛邪,调整内脏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可补针药之不足。
清代吴亦鼎《神灸经论》载:“夫灸取于人,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说明用艾叶作灸料,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回阳救逆及防病养生保健的功效。
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
从远古时代实际临床运用早于文字记载的特点来看,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18载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视其兆,谓之死跋焦”。
以此印证,我国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
《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当在西周之前。
灸的材料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对灸火的材料亦有所选择,至《黄帝虾蟆经》已载有松、柏、竹、橘、榆、帜、桑、枣等八木不宜作为灸火之说,因为其对人体有所伤害,所以逐渐被淘汰,但桑树灸在后世亦有用之者。
槐木火灸,病疮易瘥,但艾叶熏灸则疗效最著,故以后才逐渐多用艾叶来代替其它灸疗。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艾灸具有:1、温通经脉、驱散寒邪因本法采用上等陈艾,融入数位中药、藏药合制而成,火柔而温,渗透力极强,能温经散寒,以火攻邪。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就容易衰老生病。
那么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
常见灸法的操作方法
常见灸法的操作方法
常见灸法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初级灸法:将灸草点燃后泡沐浴液或酒中,用火炙热的灸草直接熏灸患处或特定穴位,持续约5-15分钟,直到患处起红点或微泛红为止。
2. 温灸法:将灸柱点燃后,握住灸柱的一端细小的灸草,将灸草点燃后,用火照明灸疗穴位,每次照明3-5分钟,每次可照明2-3个不同的穴位。
3. 导引灸法:选定需要熏治的穴位后,将灸草点燃后,以灸头对穴位施灸,然后迅速将灸头移入另一穴位,逐一施灸。
每次灸疗时间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疾病状态灵活调整。
4. 磁灸法:将灸草燃烧取灰,与磁石混合后制成磁石灸。
然后将磁石灸贴于相应穴位上,常用5-15分钟,每周1-3次。
5. 火罐法:先在患处先涂抹少许植物油,然后将玻璃罐通施火,放在患处吸附,吸到皮肤局部变红,色素深暗。
然后取下玻璃罐,擦拭干净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灸疗时应注意用火的安全,避免烧伤和火灾。
另外,对于皮肤炎症、湿疹等皮肤病患者或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指导,
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中医学:灸法
二、灸法的作用及适应症
(一)温经散寒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北方者, 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 冰冽,……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火 芮。”
适应症:临床上治疗寒湿痹痛 和寒邪为患之胃脘痛、腹痛、泄泻、 痢疾等。
灸火的热力能深透肌层,温经 行气,艾叶为一种中药,有温经气, 逐寒湿的功效,故温热与药物相结 合,加强了温经散寒的作用。
适应症:临床上常用于气血凝滞之疾, 如乳痈初起、癭瘤等。
(四)防病保健
《扁鹊心书》:“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 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灸法温补阳气,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预防疾病发生,并使人精力充沛、健康长寿。
常用于灸法的保健腧穴有足三里、三阴交、膏 肓、脾俞、肾俞等。
适应症: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 慢性腹泻、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
⑵ 瘢痕灸(化脓灸)
方法:在腧穴皮肤涂上大蒜液, 放置艾炷点燃施灸,燃尽后方可换 炷,每换一壮即涂大蒜液一次,可 灸7~9壮。
处理:灸后在腧穴敷上灸疮膏药(淡水膏),大 约1周化脓,化脓后每日换膏药一次,保持局部清洁, 45天左右愈合,留有疤痕。
适应症:临床用 于治疗风寒湿证、神 经麻木和广泛性皮肤 病等。
2、实按灸
操作:在所灸的穴位上, 覆盖10层棉纸或5~7层棉布, 再将药艾条(太乙神针、雷火 神针)艾火隔着纸或布,紧按 在穴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 若艾火熄灭可重新点燃,如此 反覆施灸5~10次。
铺灸法(长蛇灸)
概念:是一种自大椎穴起至腰俞穴 铺敷蒜泥一层的铺灸法,又叫长蛇灸。
适应症:治疗虚劳、顽痹等证。
⑶ 隔盐灸
操作:在神阙穴上填满细食盐,上置 艾炷施灸,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
灸法的操作流程
灸法的操作流程
首先,进行灸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灸疗之前,需要准备好艾条
或艾炷、灸盒、火柴或打火机、镊子和灸具等工具。
此外,还需要
准备一些辅助物品,如消毒酒精、棉球、消毒纱布等。
在准备工作
完成后,要确保治疗环境安静舒适,以便患者能够放松身心。
接着,进行穴位的选择。
灸法的穴位选择非常重要,通常需要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
穴位,如关元、神阙、足三里等。
在选择穴位时,要注意避开血管、神经和其他重要组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然后,进行灸具的准备。
将艾条或艾炷插入灸具中,点燃艾条
或艾炷,待其燃烧出微烟后,用镊子夹取灸具,然后将灸具对准穴位,进行灸疗。
在进行灸疗时,要注意控制火候和距离,避免烫伤
患者的皮肤。
接下来,进行灸疗操作。
在进行灸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
情和体质来控制灸疗的时间和强度。
一般情况下,可以进行局部灸
疗或远灸疗,局部灸疗是指直接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灸疗,而远
灸疗则是选择远离病灶的穴位进行灸疗。
最后,进行灸后护理。
在灸疗结束后,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
如清洁灸后部位,保持部位干燥,避免受凉等。
同时,要对灸具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总之,灸法的操作流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需要医师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巧。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进行灸疗时能够注意安全,遵循医嘱,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灸 法
• 艾卷由纯净细软的艾绒外裹细草纸做成。其为长20 cm、直径约1.5 cm的圆柱形(见图5-33-6)。也可在艾绒中掺入药物,制成药物艾 卷,如“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灸法的种类及操作
• 艾卷灸根据操作方法可分为悬灸和实按灸。 • 1. 悬灸 • 包括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 • (1)温和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离施灸部位约1寸处进行熏灸(
在穴位或肿块上, 上置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时换炷再灸。一 般每穴可灸5~7壮。具有消肿化结、拔毒止痛、杀虫的作用。临床用 于瘰疬、痈疽疮毒未溃、肺痨、腹中积块等。 • (3)隔盐灸。多用于脐窝部施灸。操作时先将湿纸铺于脐孔中,上 用细食盐填平,食盐上盖一鲜姜片,上置艾炷施灸(见图5-33-5)。 具有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作用。临床用于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 肢厥冷、虚脱、中风脱症等。
瘢痕灸和瘢痕灸。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灸法的种类及操作
• (1)无瘢痕灸(非瘢痕灸)。用中、小艾炷。将艾炷放在穴位上, 从上端点燃,当剩2/5左右、患者感到烫时,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换 炷再灸,一般灸3~7壮。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若灸后起 小水泡,无须处理。出现大水泡时,可用消毒针穿破放水。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灸法的作用
• 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而气得温则行,气行血亦行。灸之能使气机通 利,营卫调和, 瘀血自消。临床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的乳痈初起、 瘰疬、瘿瘤、寒性疖肿未化脓等证。
• 4. 防病保健 • 无病自灸,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一方面可预防疾病发生
,另一方面使人精力充沛、减缓衰老、延年益寿。
见图5-33-7), 使局部有温热感,每穴灸5~7 min,以皮肤红晕为度 。对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和小儿,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 灸部位两侧,感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及时间,防 止烫伤。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病。 • (2)雀啄灸。
灸法
二、注意事项
(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
1、体位选择:应需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患者能 体位选择:应需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 坚持施灸治疗的全过程。 坚持施灸治疗的全过程。 2、施灸顺序:一般宜“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 施灸顺序:一般宜“先上后下、先背后腹、 肢、先阳经后阴经”。 先阳经后阴经”
四、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 艾灸结合应用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 针刺与 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即需要留针而 的一种方法, 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五、温灸器灸 利用器具施灸的方法。 利用器具施灸的方法。
第二节
艾灸法的临床应用
一、艾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1、温经通络: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 温经通络: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 经闭、寒疝、腹痛等。 经闭、寒疝、腹痛等。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之呕 祛风解表、温中散寒:风寒外袭之表证、 吐、胃痛、泄泻。 胃痛、泄泻。 3、温肾健脾:脾肾阳虚的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温肾健脾:脾肾阳虚的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2、非化脓法
主要是麦粒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 主要是麦粒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 灸后不引起化脓。 灸后不引起化脓。 (1)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在穴位上涂凡士林,使之黏附,放置艾炷点燃,病人有温 在穴位上涂凡士林,使之黏附,放置艾炷点燃, 热或灼痛感时,即更换艾炷一般可用3-7壮 。本法灼痛时间短, 本法灼痛时间短, 热或灼痛感时,即更换艾炷一般可用3 约20秒钟左右。 20秒钟左右。 秒钟左右 (2)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适用于气血虚弱、小儿发育不良及虚寒轻症。 适用于气血虚弱、
艾灸的40种灸法组图
艾灸的40种灸法组图
1、督灸:督脉膀胱经加强隔姜灸法
2、脐灸面碗灸法
3、膏灸工形灸
4、隔姜灸铺灸法
5、苇管器灸法
6、大椎隔葱灸
7、隔药灸之隔附子饼灸
8、背部大铺灸治疗
9、外关隔姜灸
10、颊车穴隔姜灸
11、腹部蒸灸
12、腹部十字灸
13、腹部圆形灸
14、关元气海隔姜灸
15、督脉一字通阳灸
16、骑竹马灸
17、百会隔饼灸
18、葫芦灸
19、麦粒灸
20、随身灸
21、温灸器灸
22、铺灸片区灸
23、普通隔姜灸
24、温针灸
25、隔核桃眼睛灸
26、雷火灸
27、热敏灸
28、热敏灸双点灸
29、热敏灸三点灸
30、隔盐灸
31、隔蒜灸
32、长蛇灸
33、雀啄灸
34、回旋灸
35、循经往返灸
36、普通温和灸
37、苏氏掌灸
38、七星灸
39、疤痕灸
40、魔灸罐灸
41、腹部带脉塑形灸
近期精彩课程如下,点击蓝色字体查看详情
一、5月5日济南骨旋移·单指定点复位法临床应用研修班
二、5月10日济南腹针疗法与宗筋落脏理论的结合运用
三、达摩一百零八手法暨中医正骨及治疗脏腑病症临床应用研修班
四、5月15日北京毫刃针筋膜快速无痛松解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
五、董氏奇穴特色针灸疗法
六、5月13日广州小儿推拿手法临床应用精华班
七、5月15日北京毫刃针筋膜快速无痛松解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李吉尚骨旋移复位法速效治疗膝关节痛_腾讯视频
王军旗毫刃针治疗膝、踝关节疼痛及肩部疼痛_腾讯视频。
7.灸法
3. 艾条 又称艾卷,是用艾绒为主要成分卷成的 圆柱形长条。根据内含药物的有无,可分为纯 艾条(清艾条)和药艾条。
纯艾条:艾绒26克,平铺在长26厘米,宽20厘米的细 棉纸上,不在任何药物,将其卷成直径约1.5 厘米的圆柱形,用胶水或糨糊封口而成。 药艾条:主要包括普通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
(三)其他材料
第三节
一 灸感 二 灸量
灸感、灸量和补泻
三 灸法补泻
一 灸感
灸感是指在体表施用灸法刺激一定时间后,患者施灸部 位出现的皮肤或皮下组织温热或麻木、虫行等主观感觉, 或可向某一方向传导或扩散。灸感多为热感,偶有蚁行感 、灼痛感、抽掣样感及风吹样感;或局部出现肌肉的跳动 、瞤动;或局部有舒适感、胀痛感、沉重感、痒感、红斑 等;或局部潮红汗出、全身汗出。 影响因素:1、火力要温和均衡持续 2、施灸要持续足够 的时间3、受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因素的影响。
艾条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各种温灸器
非艾灸 灯火灸、黄蜡灸、药锭灸、药捻灸、药线灸、药笔灸
二 艾灸法操作 (一)艾炷灸:即将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可分为直 接灸和间接灸。
1.直接灸:又称着肤灸、明灸,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 点燃施灸的方法。
2.间接灸:也称隔物灸、间隔灸,是将艾炷与 皮肤之间衬隔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1)隔姜灸法: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沿 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约0.2 ~ 0.5cm厚的 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 小而定,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 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 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 灸。一般每次灸5~7壮,以局部潮红为度。 适用:风寒咳嗽、腹痛、泄泻、风寒湿痹、痛经 等寒证。
灸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 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 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 (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无名指 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 指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相并名曰“一夫”; 用横指同身寸取腧穴,又名“一夫法”。
❖ 隔姜灸: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 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吐、散寒止痛的作用。
❖ 隔蒜灸: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 疡等病症,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 隔盐灸: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 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 隔附子饼灸: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 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 作用。
常用骨度分寸表
部位
起止点
折量寸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3
头 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 3
面 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 18
突下(大椎)
部 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
9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9
胸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 9
腹 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
大椎
❖ 归经:督脉 ❖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主治:
1.热病、疟疾、恶寒发热等外感病证 2.项强,脊痛 3.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
肺腧
❖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
1.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 2.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
肾腧
❖ 艾条灸 即将艾绒制作成艾条进行施灸。艾条灸
灸法技术的类别
灸法技术的类别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直接灸:直接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包括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间接灸:将艾柱和皮肤之间放置一些间隔物,如姜片、蒜片、盐等,以调整刺激程度和药效。
温针灸:在针刺的基础上,将艾柱插入针柄,点燃后利用热力刺激穴位。
艾条悬灸:将艾条悬于穴位上方一定距离,通过热力和艾烟的刺激作用达到治疗效果。
器具灸:使用专门设计的器具,如电热灸仪、红外线灸仪等,以实现自动化、可调控的灸法治疗。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灸法,如雷火神针、太乙神针、阳燧针等,但这些方法现在已经不常用。
在选择具体的灸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治疗目的来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灸法操作规范
灸法操作规范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以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它能治疗针刺效果较差的某些病症,或结合针法应用,更能提高疗效,所以是针灸疗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故《医学入门》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一、灸法的作用1.温经散寒2.扶阳固脱3.消瘀散结4.防病保健二、灸用材料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艾叶经过加工,制成细软的艾绒,更有它的优点:第一,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气味芳香;第二,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深部。
又由于艾产于各地,价格低廉,所以几千年来一直为针灸临床所采用。
三、灸法的分类灸法的种类很多,常用灸法如下:1、艾灸:1)直接灸:无瘢痕灸,瘢痕灸2)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2、艾卷灸:1)悬灸:温和灸,雀琢灸,回旋灸2)实按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3)温针灸4)温灸器灸3、其他灸法:1)灯火灸2)天灸: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等。
四、灸法的操作方法(一)艾炷灸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为艾炷。
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灸法,使用大小不同的艾炷。
艾炷的制作一般用手捻。
将纯净的艾绒放在乎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形艾炷,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如半截橄榄大。
每燃烧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施灸时,即以艾炷的大小和壮数多少来掌握刺激量的轻重。
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
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两种。
灸法
艾灸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谢谢!!!
二、灸法的种类
直接灸 艾炷灸 间接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药饼灸 温和灸 回旋灸 雀啄灸 太乙神针 雷火神针 化脓灸 (瘢痕灸) 非化脓灸(无瘢痕灸)
艾灸类 艾条灸 灸法
悬起灸
实按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 非艾灸类 灯火灸 天灸
艾
艾炷灸 艾炷 大、中、小 制作
灸
何为“壮” 《广雅•释诂》:“壮,创、伤也” 《说文》:“医书以艾灸体谓之壮,壮着灼之语转也”
关于热证可否用灸的争论:
关于热证可否用灸,学界有两种观点。张仲景、张 景岳等医家认为热证禁灸,在《伤寒论》 景岳等医家认为热证禁灸,在《伤寒论》中张仲景 引述了很多热证用灸出现的变证、坏证及不良反应。 孙思邈、刘河间、朱丹溪等医家认为热证可灸。 现代的魏稼、周楣声等针灸专家认为热证可灸,周 楣声还把灸法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效果显著。 我们认为,热证用灸宜慎重,如出现因热证用灸后 的不良反应时应停止使用。
灸量研究
灸量指灸法达到的温热程度。 灸量指灸法达到的温热程度。 1.灸量与施灸壮数和施灸时间相关。 1.灸量与施灸壮数和施灸时间相关 灸量与施灸壮数和施灸时间相关。 灸的壮数增多→ 灸的壮数增多→延长了艾灸的热辐射和光辐射效应时间 →从而增大了刺激量。 2.从温度效应而言,灸刺激有累积作用可能。 2.从温度效应而言 灸刺激有累积作用可能。 从温度效应而言, 3.艾灸的热渗透性和红外线的穿透性相类似。 3.艾灸的热渗透性和红外线的穿透性相类似 艾灸的热渗透性和红外线的穿透性相类似。 4.灸量与疗效有关 4.灸量与疗效有关 灸量达到一定程度,易于诱导循经感传现象。 灸量越大并非 疗效越好,需视具体病情定。 疗程长灸量大,用于慢性病;疗程短灸量小,多用于急性病。
灸法
一、概述1.灸法的概念灸法就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2.灸法的特点灸法虽为古代疗法,但疗效独特,古有"灸治百病"之说,现代研究已证明:灸法可以调整脏腑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因此现代灸法运用仍很广泛。
针、灸两法各有特点,不能互相替代。
例如:灸法的温热保健作用等针刺法难以达到;而放血及对深部组织病症的作用,又是灸法所不及。
二者之间具有共同性、互补性和特异性。
二、艾、艾绒、艾炷、艾条1.艾的作用艾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之中,我国各地均有生长,古时以蕲州产者为佳,特称蕲艾。
艾在春天抽茎生长,茎直立,高60~120cm,具有白色细软毛,上部有分枝。
茎中部的叶呈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有柄,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有不规则的锯齿,表面深绿色,有腺点和极细的白色软毛,背面布有灰白色绒毛;顶端叶全绿,椭圆形、披针形或绒形。
头状花序,无梗,有苞片,略有白色细软丝状毛,7~10月开花。
瘦果呈椭圆形,艾叶有芳香型气味。
在农历的4~5月间,当叶盛花未开时采收。
采收时将艾叶摘下或连枝割下,晒干或阴干后备用。
艾叶中纤维质较多,水分较少,同时还有许多可燃的有机物,故艾叶是理想的灸疗原料。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用艾叶做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多方面的作用。
(见图)现代研究:蕲(祈)艾含挥发油约0.002%,主要成分为苦艾醇、苦艾酮。
此外尚含胆素钾盐以及维生素甲、乙、丙、丁等。
苦艾醇、苦艾酮有兴奋中枢作用。
苦艾中含有钾类、柔酸,氯化钾等,故有解热、止血、镇痛的作用。
2.艾绒的制备采集肥厚新鲜的艾叶,放置日光下曝晒干燥,然后放在石臼中,用木杵捣碎,筛去杂梗和泥砂,再晒再捣再筛,如此反复多次,就成为淡黄色洁净细软的艾绒。
灸法
(四)灸法机理
1.改善免疫 2.调节血脂 3.控制感染 4.抗癌作用
(一)传统灸法
艾灸法
艾炷灸
直接灸
化脓灸 (瘢痕灸)
艾条灸
温和灸、雀啄灸、 太乙针、雷火针
温针灸
灸器灸
温灸盒灸、苇管器灸、 隔核桃皮壳眼镜灸、 艾条熏灸器灸
间接灸
隔物灸
(姜、蒜、盐、药饼)
非艾灸法 灯火灸 蒜泥灸 线香灸 斑蝥灸
(三)明清论灸
• “艾叶苦平,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 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艾火能透诸经而治 百病,血热为病者禁用” ——《本草备要》
• 艾具有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止痛,暖宫止血之功 。可以治疗虚寒腹痛,崩漏下血及皮肤湿疹疥癣 等病
• “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 。若生艾,灸则伤人肌脉” ——《本草纲目》 • 艾叶以柔嫩而陈久者为好
3.发泡灸法(《针灸临床杂志》)
• 是一种用小艾炷直接灸灼穴位并要求灸处发泡的 灸法。 • 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化脓灸,又有别于温和的隔物 灸和熏灸。传统的化脓灸有三个弱点,即施灸时 的剧痛、灸后长时间的化脓和灸疮愈后永久遗留 疤痕。针对化脓灸的弱点进行了改良,创制出发 泡灸,以皮肤损害较小的灸泡取代开放性的灸疮 ,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易为患者接受。
5.麝香阳燧笔点灸法(《中医临床与保健》)
• 点灸为《千金方》所载艾灸法之一,具有快速简捷的特点 。药锭灸则是以若干种药物配伍所制药锭代替艾炷的一种 灸法,具有针对性强、疗效高的特点。 • 麝香阳燧笔是周楣声主任医师综合了以上2种方法而研制 成的一种点灸药笔,疗效显著、方法简捷,尤能解除患者 惧针思想,故而备受欢迎。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肩周 炎、周围面神经麻痹、痛经五则病案可见,麝香阳燧笔点 灸法对痛症、过敏性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炎症等均 有着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灸法的工作总结
灸法的工作总结灸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是通过燃烧中草药或者其他物质,将热量传导到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实践中,灸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一些慢性病、慢性疼痛以及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上有着显著的疗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灸法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期对中医治疗有所帮助。
首先,灸法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热量传导到人体穴位,刺激穴位周围的神经末梢,进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灸法可以通过艾条、艾灸盒等工具进行施灸,也可以通过灸灰、艾绒等物质进行灸治。
在灸法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和灸法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灸法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一些慢性病、慢性疼痛以及一些慢性疾病患者。
比如,一些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慢性疼痛患者,通过灸法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的目的。
同时,一些慢性病患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通过灸法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达到治疗的目的。
最后,灸法的工作总结需要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灸法需要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需要注意灸法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灸法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灸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灸法的工作总结,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进一步完善灸法的理论和技术,为中医治疗贡献更多的力量。
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ppt课件
温针灸
•
温针灸,是在毫针刺入穴位后留针过程中,在针柄上插
入艾卷施灸的一种灸法,是毫针针刺和艾卷灸的结合。《针
灸聚英》中载有:“王节斋日,近有为温针者,乃楚人之法。
其法针于穴,以香白芷作团饼,套针上。以艾蒸温之,多以
取效”。
•
操作时,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
上穿置一段长约1.5~2cm、距皮肤2~3 cm的艾卷,从艾
艾属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 生长,以蕲州产者为佳,故有“蕲艾”之称。
《名医别录》载:"艾味苦, 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气味芳香
艾叶
容易燃烧
火力温和
艾绒的制作
选用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 杂质,即可制成纯净细软的艾绒,
晒干贮藏,以备应用。
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 载:“脏寒生满病,
度。每日1~2次,至治愈。
•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
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
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
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至痊愈。
•
2.在所灸的部位覆盖几层棉纸或布,再将点燃的艾条隔着纸或布,直接
按在穴位上,留1~2秒钟即可。紧接着再按其他穴位。若火熄则重新点燃。
每次按灸10次左右。
•
(2)雷火针疗法
• 雷火针疗法是用沉香、木香、乳香、蕲艾等药物粉碎, 用绵纸卷紧,然后点燃,灸治一定的部位来治疗疾病的一 种方法。(闪腰岔气、风寒湿痹、腰疼腿痛、关节疼痛、 寒性腹痛、寒性腹泻) 此法见载于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 成》,属于灸法的一种,主要用于畏针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炷规格
小炷---麦粒大 中炷---半截枣核大 大炷---半截橄榄大
标准艾炷 艾炷底直径 0.8cm 炷 高 1cm 重 量 0.1g 燃烧时间3~5分钟
艾炷制作方法
1.手工制作
2.艾柱器制作
艾条
即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卷。
①纯艾条 ②药艾条 常用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
隔盐灸(续)
临床应用: 作用:回阳、救逆、固脱 适应症:
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和脱 证等 。
隔附子灸
以附子片或附子药饼作间隔物。
操
定穴 附子片、饼(直径3cm,厚0.3cm-0.3cm, 穿孔) 大艾炷 点燃至尽 除灰烬反复5~10 壮,以肌肤内温热、皮肤红晕为度
作:
隔附子饼灸
回旋灸
距离相对固定,左右或旋转
(二)实按灸
太乙针灸: 雷火针灸: 操作 :燃着,用七层布或数层纸包 裹,趁热按。 主治: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
实按灸
四、温针灸——针柄上加艾条或艾绒
温灸器灸
第二节 艾灸法的临床应用
艾灸法作用特点: ● 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 综合效应。 ●经脉陷下、阴阳皆虚,络脉坚紧者为宜 ●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者 ●主要用于寒证 《素问· 异法方宜论》: “藏寒生满病,其治 宜灸焫。”
隔蒜灸 (续)
临床应用: 作用:消肿、拔毒、散结、止痛 适应症:
痈、疽、疮、疖之未溃者,肺痨、腹中积 块及蛇蝎毒虫所伤等。
隔盐灸
又称:神阙灸。只适于脐部。 操作:食盐填敷脐部臵艾炷点燃 大中艾炷 点燃至尽除灰烬灼痛 时换炷,反复(5~9壮)
适应证: ──寒邪入里 所致腹痛、吐泻、中风脱 证及各种寒厥、大汗亡阳 之证。
艾灸法适应范围(续2)
7.防病保健 ——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常用保健穴:
多用关元 气海 命门 足三里
病例
甲戍夏,员外熊可山公,患痢兼吐血不止, 身热咳嗽,绕脐一块痛至死,脉气将危绝。 众医云:不可治矣。工部正郎隗月潭公素 善,迎予视其脉虽危绝,而胸尚暖,脐中 一块高起如拳打,是日不宜针刺,不得已, 急针气海,更灸至五十壮而苏,其块即散, 痛即止。后治痢,痢愈,治嗽血,以次调 理得痊。 ——《针灸 大成》
隔附子灸(续)
临床应用: 作用:温肾壮阳 适应症: 各种阳虚证,如阳痿、早泄、遗精、 疮疡久溃不敛等 。
三、艾条灸法
● 艾条灸: 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穴位 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
悬起灸 实按灸
(一)悬起灸 温和灸:
雀啄灸:
回旋灸:
温和灸
距皮肤2~3cm,灸10-15min
雀啄灸
上下移动 如鸟雀啄食
培训部 海吉英
第一节 艾灸法
• 灸法的概念: • 灸——灼、烧之意。灸法,古称灸焫
• 灸法——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
后放臵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 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 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灸法的特点
与毫针的刺激方式不同、治疗作用相互补 充:
《灵枢》“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 灸之。
直接灸即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灸前可先在施灸部位涂以蒜汁或少 量凡士林,使艾炷易于粘附。根据 用灸火烧灼皮肤程度的不同,又分 为无瘢痕灸和瘢痕灸。
灸法的防病保健作用
《扁鹊心书》:人于无病之时,常灸关 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 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扁鹊心书》:保命全形,灼艾第一。
艾叶的性能与特点(续)
《孟子 离娄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多用陈艾。 (新与旧不同)
为什么要用陈久的艾绒施灸?
陈艾──燃烧慢,火力温和,烟少,燃烧后 艾灰不易脱落 新艾──含挥发油,燃烧快,烟雾大,艾灰 易脱落,灼伤皮肤
(二)艾绒制品 艾炷
以艾炷施灸时,所燃烧的圆锥体 艾绒团。
艾炷灸施灸以壮数计,燃烧 一枚艾炷即为一壮。
《医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典型病例 余某某,女,46岁,职工,于2005年2月21日就诊。 主诉:右肩背部疼痛2年,加剧3天。患者诉2年前受寒 后出现右肩背部疼痛不适,经中药内服(药方不详) 及针刺治疗,症状有所好转,但时有复发。三天前因 沐浴受凉,致右肩背部疼痛加重,活动时加剧,经针 刺治疗,疗效不明显。 症见:右肩部及右肩胛区肌肉强硬酸痛,有广泛性压 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在右肩胛天宗穴附近可触及条 索样结节改变,局部喜热恶寒,舌质淡红,苔白腻, 脉弦细滑。
施灸前对患者说明施灸要求 操作时严肃认真,专心致志 瘢痕灸者,征得患者同意;防感染。
◆取穴准,灸穴勿过多,热力充足,火力 均匀,勿乱灸暴灸。 ◆晕灸---按晕针处理方法处理。 ◆防止艾火烧伤衣物、被褥等 。
灸法补泻
《灵枢、背俞》“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 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来也。” ★艾灸的补法: 艾炷点燃臵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徐燃尽自灭,火 力缓慢温和,灸治的时间较长,壮数可多,灸毕一炷 用手指按一下施灸穴位,以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灸的泻法: 艾炷点燃臵穴位,用口速吹旺其火,使其快燃,火力 较猛,快燃速灭,当患者感觉局部灼痛时,即迅速更 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不按其 穴,即开其穴,促使邪气消散。
灸法——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 后放臵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 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 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壮
据查考,“壮”有三层含义: 一是因灸法有强壮身体之功,故以壮 为施灸的单位。 二是《说文》中:壮可能是“灼”字 的语转。 三是壮有以壮年人为标准的意思。
艾灸法适应范围
1.温经通络 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 痛经、经闭、寒疝、腹痛。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的呕吐、胃 痛、泄泻。 3.温肾健脾 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 早泄。
艾灸法适应范围(续1)
4.回阳固脱 阳气虚脱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 微欲绝。 5.益气升阳 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 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 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疮疡、痈疽初 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损后 久不愈合者。
灸量
★灸量取用原则 灸量-----灸法达到的温热程度 1、艾炷、壮数 艾炷:大小和壮数 炷小量小,炷大、火势大、壮数多则 量大。 艾条、温灸器:时间、熨灸的次数。 2、疗程 疗程长灸量大-----慢性病 疗程短灸量小-----急性病
★灸量灵活掌握的方法
1.施灸方法 直接灸:小炷、中炷;间接灸:中炷、大炷 2.体质和年龄 青壮年、男性,初病、体实者,宜大炷、 多壮; 久病、体虚者,宜小炷、少壮。 3.施灸部位 头面、胸背:艾炷不宜大而多; 腰背腹部,肌肉丰厚处:可用大炷、多壮。 四肢末端,皮肉浅薄而多筋骨处:宜少灸。 4.病情
一、艾灸材料:
(一)艾叶与艾绒
艾:我国各地均有
生长,古时以蕲州产 者为佳,故有“蕲艾” 之称。
《本草纲目》:艾 叶能灸百病.
艾叶的性能与特点
艾叶----气味芳香,味辛,微苦,性温热,具纯阳之性。
♧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
♧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组织深层。 ♧产地广,价格低廉。 《本草从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 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 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备急千金要方· 灸例》曰:“头面目咽, 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欲须小、 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 熟;其腰脊欲须少、生。” 《外台秘要》曰:“凡灸有生、熟,候人 盛衰及老小也。衰老者少灸,盛壮强实者 多灸。 “生”:少灸 “熟”:多灸
第三节 灯火灸 药线灸 药笔灸
二、艾炷灸法
瘢痕灸 直接灸
无瘢痕灸
艾炷灸
间接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一)直接灸:明灸、着肤灸
(一)直接灸(续)
1、 瘢痕灸
(化脓灸)
2、无瘢痕灸
(非化脓灸)
(二)间接灸
(隔物灸、间隔灸)
隔姜灸
操 作 : 定 穴 — 生 姜 片 ( 0.2-0.5cm 穿
孔)—大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 反复 5-10 壮至皮肤潮红(其间更换姜片)
诊断:
寒湿型背肌筋膜炎。探查大椎、肩井、 风门、天宗穴喜热,采用 艾卷温和灸 疗法,
治疗:
取穴:大椎、肩井、风门、天宗,每穴 施灸30分钟,每日两次,治疗5天后,疼 痛症状消失,局部无压痛反应,条索样 结节消失,活动正常,舌质淡红,苔薄 白,脉平。
艾灸法注意事项
★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 1.体位选择: §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 §患者----坚持施灸治疗全过程 2.施灸顺序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背部,后腹部; §先头部,后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 §特殊情况
施灸程度:
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隔姜灸(续)
临床应用: 作用:温中、祛寒、止呕、解表 适应症:
感冒、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 早泄、不孕、痛经、面瘫及风寒湿痹等。
隔蒜灸
操作:定穴-独头蒜(0.2-0.5cm 穿孔)—大、中
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每穴每次宜灸足7壮, 以灸处泛红为度 (其间更换大蒜)
★施灸禁忌及注意事项
◆禁灸病症: 无论外感或阴虚内热证,凡脉象数疾者禁灸; 高热、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 补充:压灸法 ◆禁灸部位: §心脏虚里处、大血管处、皮薄肌少筋肉积聚 部位 §孕妇下腹部、及腰骶部 §睾丸、乳头、阴部 §颜面部不宜着肤灸,关节活动处不能瘢痕灸。
1、禁忌症
2.注意事项
◆施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