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税收原理(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以涵盖国民经济整体的宏观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方式、相互联系与变动规律,分析并应对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经济波动等问题,以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目标。
2、国民经济核算帐户:用来定义基本宏观经济变量关系,观察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统计账户,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前提知识。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帐户基本概念,度量一定时期一国生产并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总产出价值。
4、名义GDP:采用现行物价衡量总产出价值。
5、实际GDP:采用不变价格衡量总产出价值,用物价指数对名义GDP进行通缩。
6、支出法:通过对一定时期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进行加总,计算这一时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7、收入法:把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加总得到国民收入。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费-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8、部门法、生产法: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增加值计算GDP,从生产角度反映了GDP来源。
政府部门劳务按其收入计算。
9、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利用一国国民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
10、个人收入: 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即国民收入中不包括公司利润等的部分。
11、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12、劳动生产率: 一个单位的劳动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出量。
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速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13、社会生产函数: 生产理论研究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表述为具有以下一般形式生产函数: Y= AF(L,K)。
1、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从短期看问题”分析角度,体现在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中,该模型显示总需求决定经济运行规模的原理和条件。
2、边际消费倾向(MPC):表示一单位收入变动带来的消费变动量。
3、总供求模型:描述宏观经济中的短期波动问题,表述一般物价水平与总供求数量(消费:总支出;供给:总收入/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简答题(复习题部分答案)P22./1、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答: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方和一个卖方,购买者的1元钱支出等于卖者1元钱的收入,买卖双方的交易是等价交换,因此交易对买卖双方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因此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都相等。
5、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
各举一个例子.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
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
6、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实际GDP,而不用名义GDP?答:经济学家计算GDP 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
由于实际GDP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实际GDP 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8、为什么一国有高的GDP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合意的事情的例子。
答: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GDP是过上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高的GDP并不是福利的完美衡量指标,因为存在着5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1)无工作的增长。
(2)无声的增长。
(3)无情的增长。
(4)无根的增长.(5)无未来的增长。
P39/2.描述使消费物价指数成为生活费用一个不完善衡量指标的三个问题。
答:消费物价指数的目的是衡量生活费用的变动,但消费物价指数并不是生活费用的完美衡量指标。
这个指数有三个广泛承认但又难于解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替代倾向。
当价格年复一年地变动时,它们并不都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价格上升得比另一些高。
财政学税收学要学的课程
财政学税收学是财政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主要研究税收制度、税收政策以及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学习财政学税收学,学生需要学习以下核心课程:
1. 财政学概论:这门课程主要介绍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为税收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税收学原理:这门课程探讨税收的定义、功能、原则、分类和税负分析等内容,深入理解税收的本质和理论基础。
3. 税法学:学习国内外税法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内容,了解税法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并掌握相关税法规定。
4. 税收微观经济学:研究税收与个体行为、市场效应、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关系,分析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5. 税收宏观经济学:研究税收对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特别关注税收与经济稳定、通货膨胀和就业的关系。
6. 财政制度学:研究税收在财政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税制设计、税收收入分配、政府预算和公共支出等方面的内容。
7. 财政政策与税收:分析税收在财政政策中的作用和影响,了解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控机制,并探讨税收改革和发展趋势。
8. 国际税收学:学习国际税收体系、税收竞争和税务合作等国际税制相关内容,了解全球税收格局和国际税收规则。
以上课程为财政学税收学的主要课程,具体课程设置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和教学要求有所差异。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税收制度和政策,为从事税收工作和财政管理等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七章 税收原理
税收成本由征管成本和遵从成本两部分构成。 征管成本(administrative
cost)是税务当局 为征税而发生的各类费用,如办公大楼的建 造费、办公设备和用品的购置费、税务人员 的工资和津贴等。 遵从成本(compliance cost)是纳税人为履 行纳税义务而发生的各类费用,如保持簿记 资料的费用,申报、缴纳税款的费用,进行 税务和会计咨询的费用等。
现代税收原则强调应当 如何征税来提高经济效率,
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马克思--“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西方经济学-- 主要溯源于托马斯•霍布斯 (T.Hobbes) 的“利益交换说” (Benefit- Exchange-Theory)
第二节 税收制度----构成要素
(一)纳税人
1、法人 2、自然人 对比:----负税人 ----扣缴人 (二)课税对象: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 税的标志 对比:----计税依据:课税对象的具体 量化 ----税源:税收收入的来源
课税基础:建立某一种税或一种税制的 经济基础或依据。不同于课税对象。 (三)课税标准即计税依据: 商品、所得、财产 (四)税率:对课税对象征税的比例。 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税收政策。
第七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税收概念和特征 税收制度和构成要素 税收分类 税收效应 税收负担与转嫁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the nature of taxation) 1899 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征税 权力是最大的权力,是整个国家建筑的 根基。它对一个国家的存在和繁荣的重 要性,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
税收原理复习题
第九章一、单项选择题1.国家税收课征的依据是国家的()①政治权力2. 税收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④政治与经济、社会职能3. 税收采取的是()方式②强制征收4. 亚当.斯密提出的税收原则是()③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节约原则5. 瓦格纳在()原则中,提出了富有弹性原则③财政政策原则6.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良好的税制应该符合的两大原则是()④公平与效率原则7.宏观税收负担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政府征税总额占该国同期()的比重及其内部结构状况①国民收入8.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主要以改变()的方式,将其应纳税款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③价格9.税收归宿与商品供求弹性的关系是()②需求弹性越大,销售者承担的税收份额就越大10.微观税收负担指标一般限定于反映()①纳税人的直接负担二、多项选择题1. 税收的特征包括()①无偿性②强制性④固定性2.税制简便主要体现在()等方面要简便①税种、税率②征税环节③税收的征收管理④征收手续、征收地点*3.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原则有(24 )①财政②公平③法治④效率⑤调节4.税收的公平原则包括()①受益原则②公正原则④平等原则5.影响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①经济发展水平③政府职能范围④政府融资结构⑤税制和其他因素6.以下对税收归宿和商品供求弹性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有()①供给弹性越大,销售者承担的税收份额就越大③供给弹性越小,销售者承担的税收份额就越小④需求弹性越小,购买者承担的税收份额就越小7.税收转嫁的基本形式有()①前转②后转③消转⑤税收资本化三、解释题:1.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税收的额外负担:指某种税收的课征,对私人或企业在完善市场经济中的最佳决策产生扭曲,从而使私人或企业所承受的实际负担超过税金本身负担的部分。
3.受益原则:每个纳税义务人应根据他从公共服务中得到的受益大小而相应纳税,即政府各项公共活动的费用,应根据各人所享受该项服务利益的多少,而分摊给个人。
财政学: 税收原理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国家征税依据的是()A、财产权力B、政治权力C、公众的意愿D、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正确答案:B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A、公债B、规费C、税收D、国家预算正确答案:C3、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A、企业税收负担率B、个人税收负担率C、宏观税收负担率D、综合税收负担率正确答案:C4、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A、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B、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C、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D、收入的公平分配正确答案:C5、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A、前转B、后转C、混转D、无法确定正确答案:A6、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A、商品的供求关系B、商品价格的自由浮动C、商品的供求弹性D、税种正确答案:B7、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A、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B、具有不同的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C、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D、收入的公平分配正确答案:A8、把税收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是()A、税收曲线B、洛伦兹曲线C、收益曲线D、拉弗曲线正确答案:D9、从税收的经济性质看,税收与利润、利息、地租等范畴不同的是()A、税收体现财政收支关系B、税收体现国家与有关方面的借贷关系C、税收体现国家与有关方面的多边关系D、税收体现国家与有关方面的双边关系正确答案:D10、对经济效率不利影响最小的税种是()A、所得税B、商品税C、消费税D、增值税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在考察税收的量能负担原则时,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测度有以下标准()A、收入标准B、支出标准C、财产标准D、受益标准正确答案:A、B、C2、税收的形式特征包括()A、强制性B、随机性C、无偿性D、固定性正确答案:A、C、D3、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其涵义是指()A、课税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B、课税所产生的额外收益最大C、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最小D、税收完全是中性的正确答案:A、B、C4、税收对经济运行的间接调节采取的措施主要有()A、设置税种B、调整税率C、强制征收D、规定减免税政策正确答案:A、B、C5、税收在调节个人收入方面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调节收入分配不公现象B、调节收入渠道多样化C、调节劳动者个人收入水平D、消除和缓解个人收入悬殊现象正确答案:A、C、D三、判断题1、税负转嫁只会导致税收归宿的变化,引起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不会使国家的税收减少。
政府经济学-8章税收原理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公需说
“公共福利说”或“公共负担说”,17世纪资本 主义初期,德国重商主义的官房学派学者K·克洛 克,“租税倘非出于公共福利需要者,即不得征 收,如果征收,即不能认为是正当租税。所以, 征收租税必须以公共福利需要为理由”,“无代 表不纳税” 。
征的进 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与地 房产税、
口环节 方按60%与40%的比例分享;④个人所得 城市房地
增值税 税: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外, 产税、车
其余部分的分享比例与企业所得税相同;⑤ 船税、契
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 税、屠宰
其余部分归地方;⑥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 税、筵席
从经济学的角度
公共产品的成本支付
从法律学的角度
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经济调节说
亦称“市场失灵论”或社会政策说,产生于 19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社会政策学派 的财政学者瓦格纳和美国著名财政学家塞里 格曼。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现代
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保障
税收原则的发展
威廉·配弟——公平负担税收
三条标准:
公平、简便、节省
18世纪德国官房学派攸士第——征税不能 妨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
六大原则:促进主动纳税;不侵犯臣民的合 理的自由和增加对产业的压迫;平等课税; 具有明确法律依据;挑选征收费用最低的商 品货物征税;纳税手段简便,税款分期缴纳, 时间安排得当
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 用税)
所得税(企业、个人)
财产税和行为税(房地产税、 车船税、印花税、契税)
特定目的税(筵席税、城市维 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 占用税、车辆购置税)
税收学原理 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每题的考中几率约为14.8%】1. 税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的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
2. 代扣代缴义务人:指税法规定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3. 代收代缴义务人:指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往来关系,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和单位。
4. 征税对象: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
5. 税率:纳税人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关系与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6. 边际税率:是指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
7. 政府剩余: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通过组织与管理经济社会活动所增加的社会财富。
8. 外部性:企业或个人强加于市场之外的其他人的成本或效益。
9. 税收原则:国家设计税收制度,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10. 能力原则:根据各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个人应承担的税收。
11. 最小牺牲:全体纳税人因纳税所直接牺牲的效用最小,即全社会所获得的效用最大。
12. 税收的社会公平:税收应该在社会和政治意义上满足公平的要求,通过税收手段妥善协调社会上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政治上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13. 税收的效率原则:以尽量小的税收成本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益。
14. 税收的经济效率:它要求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损失最小。
15. 税收的额外负担:指政府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干扰了纳税人正常的经济决策,从而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16. 税收职能:是税收这一分配范畴本身固有的和经常起作用的职责或功能。
17. 税收的调节职能:指税收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通过改变社会成员占有社会产品份额,影响其经济利益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功能。
18. 税收效应: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即通常所受的税收调节或效用。
第1章+税收原理(1)
第二节 税收的影响
二、替代效应 征税除了使纳税人减少了可支配的收入以外,还 可能产生另外一种经济上的影响。例如,一个喜 欢喝茶的人,在政府征收茶税后可能会减少喝茶 的次数,或者转而喝其他的替代饮品。也就是说, 政府征收茶税,不仅减少了纳税人可以支配的收 入,而且还改变了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使纳税人 用一种经济行为去替代另一种经济行为。 由于这种经济行为的改变纯粹是由于征税而引起 的,因此税收理论把这种经济影响称为税收的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意思是 征税使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发生了变化。
2018/10/30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另一种表述是:“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参与国民 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这个定义强调了以 下几层含义:第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 的一种形式,第二,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 现其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第三,税收 征收主体是国家,征税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 第四,税收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征收;第五, 税收是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许建国、李大明、庞凤喜主编:《国家税收》 (修订本)第6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4年。
第1章 税收原理
三个税收基本问题 (1)什么是税收? (2)税收会产生什么影响? (3)政府征税有什么正当目的?
2018/10/30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范畴。税收存在的 历史非常悠久。一般认为,税收是同国家 的出现相联系的。也就是说,税收是在国 家产生之后才出现的。 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在原始社会中,虽然 没有国家,但就已经存在税收了。
2018/10/30
《宏观经济学》单选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单选题1.1995年之前各国统计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指标是(D )。
A、CPIB、NIC、GDPD、GNP2.2009年政府开始调控房地产行业时,首先要求退出房地产市场的是(A )。
A、国企B、外企C、私企D、银行3.GDP减去折旧,等于(B )。
A、NIB、NDPC、PID、DPI4.GDP统计的对象是(C )。
A、原始材料的价值B、中间产品的价值C、最终产品的价值D、工人工资5.GNP从1995年之后逐步被GDP取代的原因是什么?(B )A、GNP统计有误差B、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深C、GNP统计复杂D、GNP是一个变量6.GNP和GDP的统计原则有什么区别?(C )A、GNP是按照国土原则,GDP按照国民原则B、GNP是按照本国国土上居民民原则,GDP按照国土原则C、GNP是按照国民原则,GDP按照国土原则D、GNP是按照本国国民原则,GDP按照本国国土所有居民原则7.边际储蓄倾向的英文缩写是(C )。
A、MSB、MCC、MPSD、MPC8.边际消费倾向的英文缩写是(B )。
A、MPSB、MPCC、MCD、MS9.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达是什么?(A )A、消费函数的一阶导数大于0,二阶导数小于0B、消费函数的一阶导数大于0,二阶导数小于1C、消费函数的一阶导数小于0,二阶导数小于1D、消费函数的一阶导数小于0,二阶导数大于010.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式子表达是什么?(D )A、MPC/MPS=1B、MPC×MPS=2C、MPC=MPSD、MPC+MPS=111.不考虑进出口,支出法统计GDP的要素中不包含(D )。
A、消费B、投资C、政府支出D、税收12.从量上来考虑投资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什么?(B )A、个人资产B、利率水平C、社会经济增长水平D、投资回收期长短13.大量银行储户集中提取存款的现象称为(D )。
A、通货膨胀B、通货紧缩C、赤字D、挤兑14.当投资的收益率等于什么的时候投资规模就不会继续扩大?(C )A、经济增长率B、消费指数C、银行利率D、内部经济增长率15.对投资影响最大的是以下哪个要素(D )。
宏观经济学税收乘数最初影响对
宏观经济学税收乘数最初影响对摘要:1.宏观经济学中税收乘数的概念2.税收乘数在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下的差异3.影响税收乘数的因素4.税收乘数对经济的意义正文:一、宏观经济学中税收乘数的概念税收乘数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表示的是税收变化对国民收入变化的影响程度。
具体来说,当税收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倍数变化。
税收乘数的原理是一个量变化引起另外一个量的倍数变化,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二、税收乘数在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下的差异在开放经济下,税收乘数通常会小于封闭经济下的税收乘数。
这是因为在开放经济中,一部分国民收入会被用于进口消费,这会减少国内消费和投资,从而降低国民收入的增加程度。
而在封闭经济下,所有这部分钱都用来进行国内投资或消费或其他用途,都能增加国内GDP。
因此开放经济条件下增加的GDP 少于封闭经济下。
三、影响税收乘数的因素税收乘数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税收制度等。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税收乘数越大;边际储蓄倾向越大,税收乘数越小。
税收制度方面,比例税和累进税的税收乘数会有所不同,前者的税收乘数通常较小,后者的税收乘数通常较大。
四、税收乘数对经济的意义税收乘数对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税收乘数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制定税收政策。
一方面,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可以影响国民收入,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另一方面,税收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到企业和个人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
总之,税收乘数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经济学》计算习题(附详解)
《宏观经济学》计算习题(附详解)【编号】ZSWD2023B00971、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单位:亿元)a)工资100 利息10 租金30 消费支出90 利润30 投资支出60b)政府购买支出30 政府转移支付5 所得税30 出口额60 进口额70c)试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 (2)按支出法计算GDP(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4)计算储蓄额(5)计算净出口解:(1)收入法=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y=100+10+30+30=170(亿元)(2)支出法:y=c+i+g+(x-m),y=90+60+30+(60-70)=170(亿元)(3)政府预算赤字(bs)=税收(t)-政府支出与政府转移支付(g+tr)即bs=30-30-5=-5(亿元)(4)s=y d-c=170+5-30-90=55(亿元)(5)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负数意味着存在贸易赤字2、已知下列资料,国内生产总值6 000亿元,总投资800亿元,净投资300亿元,消费4000亿元,政府购买1 100亿元,政府顶算盈余300亿元,试计算: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人。
(5)个人储蓄。
解:(1)NDP=GDP-重置投资=6000-500=5500(亿元)(2)NX=GDP-C-I-G=6000-400-800-1100=3700(亿元)(3)政府预算盈余=政府收入-政府支出=税收-政府购买性支出-政府转移性支出=300T-TR=G+300=300+1100=1400(亿元)(4)Yd=NDP+TR-T=NDP-(T-TR)=5500-1400=4100(亿元)(5)S=Yd-C=4100-400=3700(亿元)3、下列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请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有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有答案)《宏观经济学》思考题第⼀章国民收⼊核算1、简要说明GNP与GD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现在许多国家都选择使⽤GDP这⼀指标?国内⽣产总值(GDP)和国民⽣产总值(GNP)均指⼀个国家⼀定时期内所⽣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区别在于,GDP是以地域划分的,是⽣产的概念;⽽GNP以⼈⼝划分,是收⼊的概念。
西⽅宏观经济学将国内⽣产总值(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指标,原因在于,GDP确实代表⼀国或⼀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在⼀定时期内全部⽣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可以对⼀国总体经济运⾏表现作出概括性衡量,反映出⼀国(或地区)的经济实⼒,便于国际间和地区间作⽐较,为制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经济运⾏状况以及政府调控和管理经济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2、为什么说个⼈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出,即建造新⼚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产经营活动。
⼈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种产权转移活动,因⽽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GDP。
公司从⼈们⼿⾥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再去购买⼚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3、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GNP之中?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GNP是指某个特定国家⼀定时期内⽣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NP之外,所计得的就只是销售额,⽽不是⽣产额。
4、为什么转移⽀付不计⼊GNP之中?因为政府转移⽀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从⼀个⼈或⼀个组织转移到另⼀个⼈或另⼀个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
5、为什么GNP中只计⼊净出⼝?进⼝应从本国购买中减去,因为进⼝表⽰收⼊流⼊到国外,不是⽤于购买本国产品的⽀出;出⼝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表⽰收⼊从国外流⼊,是⽤于购买本国产品的⽀出。
宏观经济学全部
下一讲预习提示:
长期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的核算 索洛模型:资本、人口、技术与经济
增长
第二讲 长期经济增长
真实GDP水平是判断经济繁荣与否的 良好标准;
真实GDP增长是判断经济进步与否的 良好标准。
2007,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
经济增长的一般原理 经济增长源泉的核算 经济增长模型 促进经济增长的公共政策
6、依通胀率调整经济数据 关注货币价值的变化 经济中的指数化:社保、工资、 实际和名义利率
三、失业的概念及其衡量
1、失业的概念 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就是一定年龄
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 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失业就是就业 的对称,即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 劳动者找不到工作这一社会现象。 失业的三个条件: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 望、正在寻找工作
的增长、劳动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相互作用, 以及他们如何影响一国产品与服务的总产出。
资本、储蓄与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1、资本、储蓄与经济增长
基本结论:在长期,一个经济的储蓄 率决定其资本存量规模,从而决定其产 出水平。储蓄率越高,资本存量就越多, 产出水平也越高。
分析过程:从基本模型开始
一些数据: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增长核算
∆Y/Y =α ∆K/K+(1- α) )∆L/L+ ∆A/A
1950-1999 3.6
1.2
美
1950-1960
3.3
1.0
国
1960-1970
4.4
1.4
1970-1980 3.6
1.4
1980-1990 3.4
1.2
1990-1999 3.7
1.2
经济学财政学 第七章 税收原理 2
3、税收的固定性 ❖ (1)包括了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征收数额的限
度性; ❖ (2)固定性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社会经济条
件的变化,税法也会作相对应地调整。 ❖ 所以,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征税有一定的标
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8
二、税收术语与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1、纳税人 ❖ (1)纳税人: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指税法上
30
2、税负归宿的含义 ❖ 即税负经过转嫁的最终落脚点,也就是税负转
嫁过程的终点。 ❖ 税负归宿可分为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 ❖ 法定归宿:根据税法应该负有纳税义务的承担
者→纳税人 ❖ 经济归宿:税收负担的最后承担者→负税人
31
3、税负转嫁的方式
前转
后转
方式 散转
消转 税收资本化
❖ (1)前转——提高售价; ❖ (2)后转——压低工资、延时、压低进价等; ❖ (3)散转——混转,即前转和后转并行;
以课税标 以税收与价格 准为标准 的关系为标准
流 所 财行 中 地 共 直 间 转 得 产为 央 方 享 接 接 额 额 课课 税 税 税 税 税 课 课 税税 税税
从从 价量 税税
价价 内外 税税
22
三、税收原则
❖ (一)税收原则思想的发展概述
❖ 税收原则,即一国制定税收政策、建立税收制度 的指导思想,是税务行政、税务管理所遵循的理
❖ (1)概念:税法中规定的纳税人履行纳税义 务的环节,也就是纳税人在征税对象流转过 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 (2)类型:一个税种按其在商品流转的众多 环节中选择纳税环节的多少,形成三种课征 制度:
❖ ①一次课征制
❖ ②两次课征制
❖ ③多次课征制
17
第六章 税收原理
(二)税收的归宿
税收归宿一般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整个过程如下:政府课税→纳税人纳税(最初受 到税收冲击)→转嫁(通过交易过程转嫁税收负担) →归宿(买方或卖方最终负担税收)。
税收归宿有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之分。
二、税负转嫁的规律
(一)税负转嫁与价格自由变动的关系 (二)税负与供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三)税负转嫁与成本变动的关系 (四)税负转嫁与课税制度的关系
图5-1 税收的收入效应
(2)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
物衣 A
P1 P3
O
E
B
食品
图5-2 税收的替代效应
2、税收的经济影响 (1)税收对生产的影响 (2)税收对消费的影响 (3)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4)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5)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二)税收的宏观效应
(一)非直接偿还性
税收的非直接偿还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从纳税人手中取得 的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需要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代价和报 酬;更不需要把税款直接归还给纳税人,而是用于满足社会公 共需要。
(二)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强制实 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强制性表现在: 1、国家征税依据的是政治权力 2、纳税人负有纳税义务 3、征纳双方的分配关系是通过法律保证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 不得违抗
(一)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是税收对个人的经济行为和企业的经济 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和效果。
1、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 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 水平。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五、简答第一81.国内生产总值中是否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29答:GDP包括了中间产品价值,GDP是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但最终产品价值中包括中间产品价值和新增价值两部分,从这个意义讲,中间产品的生产也纳入到GDP 的核算体系中,统计实践虽然不直接统计中间产品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2.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是否计入当年的GDP,为什么29答: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
旧车一般认为不是新生产的,它的(即二手车)的价值在它是新车被售出时已经计入过GDP了。
购买一辆旧车的费用不计入当年的GDP。
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29 答:不能。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这里要指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新售卖的价值。
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
多卖掉一些还是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不会使CDP生产发生变化。
4.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46答: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又称GN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统计范围不同。
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只要是本地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
5.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以计入GDP,为什么43答:两者都不能计入GDP。
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能计入GDP。
宏观经济学_重点名词解释归纳
宏观经济学_重点名词解释归纳一、概述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旨在揭示整体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探讨经济总量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动趋势。
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
通过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工具和框架。
在宏观经济学中,一系列重要的名词和概念构成了其基础理论体系。
这些名词和概念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宏观经济现象,还为我们分析和预测经济走势提供了依据。
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名词进行解释和归纳,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1. 宏观经济学概述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经济总量的增加。
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宏观经济政策: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这些政策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保障就业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涵盖了多个核心议题,包括经济周期、失业与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
这些议题不仅反映了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也影响着每个个体的日常生活。
理解这些议题及其背后的经济原理,对于把握宏观经济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议题涵盖了多个重要的名词和概念,比如经济周期波动中的繁荣与萧条阶段,失业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应对措施等。
这些名词和概念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体系。
2.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对整个国家经济体系的整体研究。
与微观经济学聚焦于个体或家庭层面的决策不同,宏观经济学致力于探索整体经济环境,宏观政策与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和增长的内在联系。
这一分支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国家、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学原理知识:税收和转移支付原理——如何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调节收入分配
经济学原理知识:税收和转移支付原理——如何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调节收入分配税收和转移支付是现代经济中非常重要的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
通常情况下,国家通过税收来从高收入者那里征收部分收入,然后将这些收入转移给低收入者,以实现收入再分配的目的。
本文将从税收和转移支付的原理出发,阐述如何通过这两种手段来实现收入再分配。
一、税收原理税收是政府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收入、财产、交易等方面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税收征收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手段,可以用于促进经济发展、调节收入分配、保障社会公共服务、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等多方面的目的。
1.税收的目的税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可支配收入,进而为国家提供财政资金,以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事业等公共服务。
同时,税收也是促进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可以减少收入差距,提高社会公正度。
此外,税收还可以用于促进经济发展,并对经济进行调控,防止经济失衡。
此外,税收也可以用于调节生态环境,消除污染和资源浪费等负面影响。
2.税收的分类根据征收的对象和方式,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主要是针对个人收入、企业利润等直接征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间接税是针对商品销售、交易等征收的税费,如增值税、营业税等。
此外,税收还可以根据政府目的的不同,分为收入税、福利税、消费税、财产税等。
收入税主要是针对个人收入征收;福利税主要是针对特定群体收入征税,如油气、烟酒税等;消费税是针对消费行为征收,如增值税等;财产税是针对财富或资产的征收,如房产税、土地税等。
3.税收的原理税收的基本原理是公平原则。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并直接关系到社会公正性和公群利益。
税收的科学设计需要考虑征收标准的制定、税率的设定等因素,强调公平原则的效应,避免对不同阶层、行业征收相同的税规。
其中,征收标准通过为不同收入、不同性质的税贡献者确定不同的征税标准。
税率的设定考虑到收入分布的情况,避免高收入部分应承担的税额过于低,以及低收入部分承担的税负过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税收原理
税收原理
8.1.1 税收的公平原则
ß两种原则
Þ公平的受益原则
Ý指纳税人的负担取决于其在政府支出中的受
益情况
Ý持有这一观点的情况不再普遍
Þ公平的支付能力原则
Ý指纳税人的负担取决于其缴纳税收的能力
Ý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同者缴纳相同的税收
Ý纵向公平:纳税能力较高者缴纳较多的税收
ß受益原则的困难在于很难确定不同群体从公共项目中的受益程度
ß为使税制能够贯彻支付能力原则,政府首先要确定如何测定支付能力。
Þ一般做法:依据纳税人每年的收入来测定支付能力。
8.1.2 税收的效率原则
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效率类税收原则
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
依法治税、有法可依
税制简便易行
8.1.3 税收中性(neutrality)问题
ß1.税收中性的含义
Þ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ß2.税收超额负担或无谓负担
(excess burden or dead burden )
税收的超额负担
ß税收的超额负担
Þ因课税而带来的净损失或额外负担,是无法用税收的收益来弥补的,因而对经济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效率损失,称之为税收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或超额负担(excess
burden)
Þ起因:税收改变了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从而改变了私人经济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
况,从而使市场机制正常运作的效率受损。
税收的超额负担
8.2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8.2.1 税收转嫁的含义与类型
ß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ß税收转嫁的形式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税收转嫁的形式
ß基本形式
Þ前转
Þ后转
Þ混转
8.2.2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局部均衡分析
ß商品课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ß要素课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商品课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ß局部均衡分析
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分析某一商品或要
素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和数量决定。
ß对商品税归宿的分析
Þ从量税
商品课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ß从量税的归宿分析
Þ从量税又称单位税,指按销售商品的数量课征固定的税额。
Þ例:政府对啤酒销售课税
课于消费者(图14)
课于产商(图15)
图14 课于需求方的从量税的归宿
P P
1P P
图15 课于供给方的从量税的归宿
P P
P P
ß无关性定理
Þ税收对价格和产出的效应,与对供给方征税还是对需求方征税无关。
ß结论
Þ在课征从量税时,税收最终由谁负担,和名义上由谁纳税无关。
Þ税收转嫁和归宿的具体情况实际上是由税后的均衡价格决定的。
税负归宿的决定因素
ß供求弹性对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影响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需求弹性越大,消
费者负担的税收越少。
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供给弹性越大,生产者负担的税收越少。
Þ弹性是衡量经济行为主体逃避税收能力的粗略方法
图16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税负转嫁归宿
ß极端情形
Þ商品的供给完全无弹性,厂商承担了全部税负。
(图18)
Þ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消费者承担了全部
税负。
(图19)
P
P¢
图18 供给完全无弹性时的税收转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