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知识框架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知识框架

年 辛 亥 革 命
甲 午 战 争
新 文 化 年 运 年 动 五 四 运 动
1919
1842
1840
1898
1901
1915
1936
1860
1895
1905
1926
1949
1900
1911
1921
1937
1948
1927
1931
1934—1936
1938
1946
1947
1940
1945
年 中 国 共 产 党 诞 生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北 伐 战 争 时 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近代化探索
土地革命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年 鸦 片 战 争
年 《 南 京 条 约 》
洋 务 运 年 动 年
1894
年 《 马 关 条 约 》
年 戊 戌 变 法
年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年 《 辛 丑 条 约 》
年 废 科 举
年 北 伐 战 争
年 南 昌 起 义 井 冈 山 革 命 根 据 地 创 建
年 九 一 八 事 变
·
年 西 安 事 变
年 七 七 事 变
年 台 儿 庄 战 役
年 百 团 挺 进 大 别 山
年 三 大 战 役
年 渡 江 战 役 新 中 国 成 立
年 红 军 长 征

中国近现代史主体架构(8k)

中国近现代史主体架构(8k)

中国近现代史主体架构知识总结学校:班级:姓名:一种社会形态: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和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两大历史任务:反帝(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反封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两个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革命统一战线(合作方式:党内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抗日统一战线(合作方式:党外合作)三个社会阶段:晚清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四条基本线索:①、屈辱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列强侵华史)(鸦战、八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鸦、甲战:半殖民地化程度);②、抗争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近代人民为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不屈不饶的抗争史;③、探索史:中国近代史是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④、发展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公元纪年法:初、中、末划分·简记公元前(B.C.)时期划分公元(A.D.)9-7初期1-36-4中期4-63-1末期7-9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1840-1842年1856-1860年1894-1895年1900-1901年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影响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时间1840年1919年1949年事件鸦片战争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革命名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阶级(划分时期)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国家有政府,但没有完全主权;半封建:仍然是封建社会和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受到西方工业生产的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和发展。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结构图(中华书局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结构图(中华书局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386 年 (拓跋珪)
平城
534 年 (元善见)

535 年 (元宝炬)
长安
550 年 (高洋)

557 年 (宇文觉)
长安
长安
25 年 (刘秀)
洛阳
三国



220 年 (曹丕)
洛阳
221 年 (刘备)
成都
北朝
222 年 (孙权)
建业
西



265 年 (司马炎)
洛阳
317 年 (司马睿)
建康

420 年 (刘裕)
建康

梁陈北东源自西魏魏魏




479 年 (萧道成)
建康
502 年 (萧衍)
建康
557 年 (陈霸先)
建康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结构图(中华书局版)
(建朝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前 2070 年 (禹)
前 1600 年 (汤)
□夏 □商 □周
阳城

西



前 1046 年 (周武王)
镐京
前 770 年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五霸)
战国 (七雄)
□晋
南朝
前 221 年 (秦始皇)
□秦 □汉
咸阳
西



前 202 年 (刘邦)

中国近现代及世界近现代示意图

中国近现代及世界近现代示意图
成和发展;传播近代民主和科学,对中国民主运动和思想启蒙创 造了一定的条件。
中国近代知识结构一(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反封建、求民主的斗争
1. “向西方学习”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 2.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平均主义;《资政新篇》资本主义色彩 3.洋务运动(19C60-90年代):中体西用 A.背景 B.内容 C.结果和影响 4.戊戌变法(1895-1898):改良君主立宪 A.背景 B.过程 C.结果和影响 5.义和团运动(1898-1900):扶清灭洋 6.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7.辛亥革命(1911):三民主义,革命民主共和 A.背景 B. 过程 C.结果和影响 8.收回利权,兴办实业:实业救国 9.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A.背景 B.主要内容 C.结果和影响
1700
1800 工业革命 机器大生产
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原始积累) 西欧为中心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和拓展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一、二战结束前的世界(20世纪初-1945)
1.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 (2)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②新经济政策(1921-1928) ③斯大林模式
(1)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新经济的出现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调整 ①扩大国有化 ②社会福利 ③混合经济的出现 ④第三产业兴起 (3)美国为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4)美国经济霸权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出现(70年代初)
2.苏联改革(1)赫鲁晓夫 (2)勃列日涅夫 (3)戈尔巴乔夫 3.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港 澳 回 归
加 入
WTO 等
十 六 大

2022年中考历史第一部分知识梳理模块二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第十三讲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件

2022年中考历史第一部分知识梳理模块二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第十三讲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件

建立 美援朝战争的考验;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 海
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空 空军
(1)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

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

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返回子目录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即导弹部
新时代强 军之路
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 新格局
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 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科技强军之路,目的不是对外
认识 侵略扩张、称霸世界,而是加强国防力量,有效保障
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返回子目录
考点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空海
军 军 发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

新换代,海军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 展

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
接入列
“辽宁舰”
返回子目录

1949年11月,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刚刚诞生,就面临抗
第十三讲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目 录
1
数据导航 时空坐标
2
数据纵览 考情分析
3
a
数据链接 真题试做
4
a
数据透视 知识清单
5
数据分析 拓展提升
1 数据导航 时空坐标
2 数据纵览 考情分析
知识点

中考复习丨初中历史7-9年级分册知识归纳基础强化思维导图大事年表

中考复习丨初中历史7-9年级分册知识归纳基础强化思维导图大事年表

初中历史分册知识归纳七年级上册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的国家:生活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生活于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子。

3.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帝黄帝(“人文初祖”)部落结盟,为汉族前身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禅让制”。

6.“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禹传子,家天下。

(第一个世袭的国王是启)7.西周时期,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而形成的制度:分封制。

8.目前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商朝的司母戊鼎。

9.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最久的水利工程: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的大型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10.战国时期改革最成功的是秦国:商鞅变法。

(我国由奴隶向封建制的转变是通过变法来完成的)11.商鞅变法中最重要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12.商鞅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建立郡县。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这是因为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1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晚期的孔子,他的言行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15.最早提出自然资源可持续使用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

16.建立和谐社会与儒家的仁政有关。

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是庄子。

17.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由兵家鼻祖孙武所著。

1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由秦始皇(赢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

1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皇帝制度的创立者)20.汉武帝时,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1.儒家学说开始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思想标志: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2.新疆最早成为我国行政区的标志: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西汉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

《中国近代现代史》隐性知识结构点击

《中国近代现代史》隐性知识结构点击

《中国近代现代史》隐性知识结构点击《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的诸多知识结构是显而易见的,如外国侵华史、中华民族抗争史、中国人民探索史、国共关系史、共和国发展史等;但是教材里也存在着大量隐性的知识结构,这类知识结构的特点是:知识点不多,零散地分布于不同的章节之中,不易被学生察觉和把握,而它们往往又是近年高考历史试题着重考查的内容。

因此,笔者对这类隐性知识结构进行了发掘,现将《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的隐性隐性知识结构整合如下。

1、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3次变化:1840—194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以后是社会主义社会。

2、近代以来,中国政局的3次演变:1840—1912年属晚清统治时期,1912—1949年属中华民国时期,1949年以后属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3、近代史上出现的民族资产阶级3个政治派别及其主张:①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资产阶级改良方案。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③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4、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3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5、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3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6、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探索活动的3个阶段及特征: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阶段,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

②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阶段,主要仿效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

③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阶段,主要由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发展到走十月革命道路。

7、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党的工作重心的3次转移:①1927年开始,从城市逐步转移到农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②1949年开始,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开始了由城市领导农村时期。

③1978年开始,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完整版)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知识框架

(完整版)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知识框架

中国近代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北伐战争时期
1860年1842年《南京条约》
近代化探索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洋务
运动新文

运动
1949
年1948年三大战役
1947年挺进大别山
1946年内战爆发
1945年日本投降
1940年百团大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6年西
安事变1934—1936年
红军长征
1931年九
·一八事变
1927年1840年鸦片战争
1938年台儿庄战役
1926
年北伐战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1911年辛亥革命1919年五
四运动
1905年废科举1901年《辛丑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98年戊戌变法1895年



条约》1894年甲午战争1915年新中国成立
渡江战役
南昌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中国近、现代史体系框架

中国近、现代史体系框架

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虎门销烟(1839.6),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 左宗棠收复新疆,收复除伊犁外的整个新疆地区。

. 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年),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以身殉国。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它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900年6月,国联军开始侵华, 8月北京陷落,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西逃。

中国战败,被迫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

至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在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刺激下产生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积极作用:洋务派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895年—1898年),为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地位: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突出的历史功绩:促进了思想启蒙辛亥革命(1911,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核心内容提炼精华)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核心内容提炼精华)
8
的反侵略斗争。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
的排外主义的错误;由于不认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 和团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许多迷信、 落后的倾向。但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不容抹杀: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 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操纵 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 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③封建剥削制度的根 基是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⑥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 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 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 人民富裕。 (3)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两个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 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 年底)为完成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进 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3、社会主义社会探索时期(1956——1966 年前)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的 开端,接下来的探索道路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探索时期特指中共 八大到文革前的时期。

高中历史高考考点知识结构图

高中历史高考考点知识结构图
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新文化运动
③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中国近代史后期知识框架
历史阶段
社会
领域主要线索
建党初期
国民大革命
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
政治
列强侵华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①列强转嫁经济危机;
②日本加紧局部侵华;
③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日本全面侵华
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并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
中国近代史前期知识框架
历史阶段
社会
领域主要线索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
洋务运动时期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
政治
列强入侵
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签订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②边疆新危机
①《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②瓜分狂潮;③门户开放政策
④“科教兴国”战略实施;⑤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⑥神舟号飞船;⑦银河巨型计算机;⑧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
文化
文学和教育
①56年提出双百方针;②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③提出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1965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①77年恢复高考;
②83年提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方针;
①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②中共制定全面抗战战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③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④抗战胜利,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①战争进程:内战爆发-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
②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单元思维导图】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阶段特征】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考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温馨提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非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考点解读】西藏和平解放【易混警示】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并没有实现全国完全的统一,因为台湾还没有统一。

【考点解读】抗美援朝【易混警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以来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一次战争,取得了胜利。

【考点解读】土地改革【易混警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不是实现了公有制。

【比一比】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物解读】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1)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

(2)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3)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这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5)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知识检测】1、《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下列社论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 )A.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C.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D.迎接新世纪的曙光2、下列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方法指导】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中国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49-1978知识框架

1949-1978知识框架
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批准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
例关系,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节俭财政支出,稳定市 场物价,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等。1962 年 1 月,“七千人大 会”召开,初步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随着经济调整方针的贯彻, 我国的经济情况有了新的起色,逐步开始恢复。
时 1950 年 10 月-1953 年 7 月 间
地点
朝鲜
事 抗美援朝 件
简 1950 年 10 月 8 日,毛泽东发布命令,组建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 介 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9 日,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中
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 川江、鏖战长津湖等,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
时 1954 年 9 月 间
地点
北京
事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件
简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 介 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根本法的形 式确认了近代 100 多年来中国人民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 人民自由幸福进行的英勇斗争,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
地点
全国
事 “三反”运动 件
简 1951 年 12 月 1 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 介 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要求采取群众运动的方
式,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开展“三反 ” 斗争。“三反 ”运动历时半年多,于 1952 年 10 月结束。这场斗争, 是党在执政情况下保持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清廉、惩治腐败的初战,清 除了干部队伍里的蛀虫,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对抵制旧社会的恶习和 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形成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和健康的社会风 气,起了很大作用。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框图PPT课件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框图PPT课件

当 两极格 原
斯大林模式的僵化(根本原因)
今 局结束 因 ( )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原因)
世 界 政
结 果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 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
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

景 西欧、日、中及发展中国家力量增长
的 多 极 化 多级化趋 趋 势的出现 势
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加深
一百多年来第 中国社会半殖 中国半殖民 一次取得反帝 民地化的程度 地半封建社 侵略的完全胜 大大加深。 会完全形成。 利。提高中国

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力 指导
第五单元知识
十月革命
列宁主义
革命道路
城市暴动
城市中心
斗争方式 革命进程
武装斗争
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现实
第六单元知识





政 治
政治制度 建设







民主政治 建设
法制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

:民主集中制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国
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 新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期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共同纲领》 54《宪法》

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俄罗斯军事力量强大。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 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增强。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1949——至今)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成立: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抗美援朝(1950---1953 )巩固土地改革(1950----1952)新中国的成立并政治:三大改造(1953--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经济:执行“一五”计划(1953--1957)(1949----1956)民主法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失误教训: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规律,(1956----1966)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文化大革命时期开始标志:1966年,成立中央文革小组(1966----1976)结束标志:1976、10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经济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法制: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社会主义现代化政策:一国两制建设新时期成功实现:1997香港回归1999澳门回归(1978——)统一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986年:制订“863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科教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50年代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成功)。

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外交成就70年代2、1972年,中日建交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改革开放后2001年,举办上海APEC会议2001年,加入WTO原因:国家的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一单元核心知识能力框架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筹建新中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巩固新中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第1课核心知识能力框架图备政治协时间国际意义时间和意义商会议过程国内意义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三环一体式导学助教”课堂教学模式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助教案◆。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知识框架+线索+重大标志性事件》总结 ppt课件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知识框架+线索+重大标志性事件》总结  ppt课件

4、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成为是新时期推
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ppt课件
11
5、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
A、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当局开放台湾同胞回大 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B、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C、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发展
关于真理标 准的大讨论
对内 改革
十一届三 中全会
对外 开放
民主与法制 建设的加强
邓小平理论是 如何形成的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十二大
3、十三大
4、南方谈话
5、十四大
ppt课件6、十五大
5
中国政府调整农村政策的原因和启示各是什么?
原因: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出发。
启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农民利 益放在重要位置;“三农”问题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中国 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变革总是走在前列,党 关注民生,关注“三农”问题
1978年
背景
1、大革命失败 2、城 人民解放军取得新民
市暴动失败 3、开辟 主主义革命的决定性
农村革命根据地
胜利
1、文化大革命结束 2、 国内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政 治局面,国民经济得到初步 恢复
主要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 内容 转移到农村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 转移到城市,开始由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三、改革开放以1992年为界分两个阶段:
1992年以前:改革经济体制中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框架图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框架图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1949——至今)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成立: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抗美援朝(1950---1953 )巩固土地改革(1950----1952)新中国的成立并政治:三大改造(1953--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经济:执行“一五”计划(1953--1957)(1949----1956)民主法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失误教训: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规律,(1956----1966)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文化大革命时期开始标志:1966年,成立中央文革小组(1966----1976)结束标志:1976、10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经济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法制: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社会主义现代化政策:一国两制建设新时期成功实现:1997香港回归1999澳门回归(1978——)统一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986年:制订“863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科教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50年代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成功)。

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外交成就70年代2、1972年,中日建交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改革开放后2001年,举办上海APEC会议2001年,加入WTO原因:国家的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一单元核心知识能力框架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筹建新中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巩固新中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第1课核心知识能力框架图准备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政治协时间国际意义时间和意义商会议过程国内意义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
(1949 ---------至今)
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
成立:
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抗美援朝(1950---1953 )
巩固土地改革(1950----1952)新中国的成立并政治:三大改造(1953--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经济:执行“一五”计划(1953--1957)
(1949----1956)民主法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
大跃进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失误教训: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规律,(1956----1966)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
文化大革命时期结束标志:1976、10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66----1976)
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
经济
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法制: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社会主义现代化政策:一国两制
建设新时期成功实现:1997香港回归1999澳门回归
(1978——)统一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986年:制订“863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科教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
50年代周恩来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成功)。

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外交成就70年代2、1972年,中日建交
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9年,中美建交。

改革开放后2001年,举办上海APEC会议
2001年,加入WTO
原因:国家的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