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利有理数减法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教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教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教案
各位老师:我说课的课题是九年义务教育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减法》(一课时)。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在小学算术运算和刚学过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一种运算,并且在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这一节课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方程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再用减法法则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法则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渗透了化归的数学思想,即把不熟悉的有理数减法问题化归为比较熟悉的有理数加法来解决,从而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于解决新问题。

同时让学生尝试观察、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主要是理解减法法则,熟练运用法则计算。

法则的探究。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能够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减法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解决复杂的有理数减法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1)教师通过提出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思考,如:小明借给小红3块钱,后来又借给小红7块钱,小明与小红的账户上的钱发生了什么变化?(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分析可知,小红的账户上的钱增加了10块钱。

(3)教师以此引入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概念,即有理数的减法是指在数轴上从原数的右边向左边移动一定距离。

2. 规则讲解与示例演示(1)教师提供一个简单的有理数减法的例子,如:计算7-3,引导学生通过在数轴上展示这个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的减法规则: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相加的结果的相反数,即a-b=a+(-b)。

(3)教师通过提供多个例子,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尝试解答,加深对有理数减法规则的理解。

3. 训练与实践(1)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5公里,小红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8公里,两人相距多远?等。

(2)学生独立或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展示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归纳与概括(1)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有理数的减法规则和运算方法。

(2)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巳学的知识。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相互交流讨论答案和解题过程。

5. 拓展与延伸(1)教师提供一些扩展性的问题,如:如果有理数的减法中有括号,我们应该如何处理?(2)让学生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

薛建利有理数减法说课稿

薛建利有理数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说课及教案文字)【教材内容、作用】《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非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近承本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理解和理解,也为后继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实数、整式、方程等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使用法则实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及表达水平;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在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探索带来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通过生生间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同时还能够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及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水平的培养。

教学难点:法则中减法到加法的转变过程,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1.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学习了非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生活中他们也经常会实行同类量的比较,所以学生对减法的应用并不陌生,另外他们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有一定的运算水平。

2.做为初一新生,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尚未培养,虽然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索欲望也较强,但交流合作的意识不强,自主探索的效率也较低,自我管理水平也欠佳。

【设计思路】《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探究发现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利用课件,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中。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研究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应用有理数减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概念复:回顾正数、负数和零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2. 有理数的相反数和数轴上的对称性。

3. 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4. 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 实际问题中的有理数减法运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问题应用有理数减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10分钟)- 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入有理数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

- 引导学生回顾正数、负数和零在数轴上的位置。

2. 知识讲解和示范 (20分钟)- 讲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包括正数减正数、正数减负数、负数减正数和负数减负数的情况。

- 示范几个例子,演示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合作探究 (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实际问题进行探究。

- 引导学生找出实际问题中需要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地方。

-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思考不同解决方法,并记录下他们的思路和答案。

4. 学生展示和总结 (15分钟)- 随机选择几个小组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方法的优劣,总结有理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和技巧。

5. 练巩固 (15分钟)- 发放练题,让学生个别完成。

- 查看和讨论答案,解决学生在解题中遇到的问题。

6. 作业布置 (5分钟)- 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和拓展有理数减法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资源1. 实物或图片2. 数轴模板3. 有理数减法的示例题目4. 合作探究问题的实际情境5. 练题六、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合作探究和解题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初一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初一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初一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的减法概念;2.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律;3.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律;2.难点: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的进退位处理。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通过示例和概念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减法运算的概念和规律;2.演示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进退位处理方法;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有理数减法的练习,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4.归纳总结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讲评,帮助学生总结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师课件、学生练习册、实物道具。

2.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一道简单的减法题目,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减法。

例如:10 - 5 = ?,请简单化解。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使用教师课件,以PPT的形式呈现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规律。

这部分内容要重点讲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运算规律和注意事项。

Step 3.进行例题(15分钟)教师运用教学课件,通过以上所学的有理数减法的规律逐步进行题目的分析,解题步骤并演示进位借位法的操作方法。

Step 4.合作练习(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完成若干练习,然后相互交换练习册对答案并解释解法。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巡回检查并引导、指导学生。

Step 5.总结归纳(5分钟)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之后,教师会统计和收集全部考核数据并进行总结,同时总结出本课时所学过的重要知识点。

教师可以加强学生对个别问题不懂的环节进行梳理,并引导便于学生在此基础上做出归纳,按照知识点,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同步对标。

教师可以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知识的记忆。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快速掌握了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2.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进退位处理方法;3.学生在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练习后,大多数能够正确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册p80页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1、例2为课堂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

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三、说学法: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3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doc

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3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doc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新人教版版《数学》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让学生了解转化思想.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价值.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二、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引入1.计算.(1)(-2.6)+(-3.1) (2)(-2)+32.填空.(1)__+6=20 (2)20+______=17(3)___+(-2)=5 (4)(-20)+___=-6二、讲授新知实际问题中有时还要涉及有理数的减法,例如,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3•℃,这天的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就是3-(-3),•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减法,你会计算它吗?(鼓励学生探索)可以先从温度计看出3℃比-3℃高7℃.另外,我们知道减法和加法是互为逆运算.计算3-(-3),•就是要求出一个数x,使x与-3的和等于3,因为6+(-3)=3,所以3-(-3)=6 ①另外3+(+3)=6,②比较①、②两式,你发现了什么?发现:3-(-3)=3+(+3).这就是说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如何转化呢?减-3相当于加3,即加上“-3”的相反数.比较上面的式子,计算下列各式:0-(-3)= 0+3=-1-(-3)= -1+3=-5-(-3)= -5+3=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仍然相同.归纳:通过上述讨论,得出: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相反数”是转化的桥梁.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式子表示为:a-b=a+(-b ).注意:减法在运算时有 2 个要素要发生变化。

有理数的减法的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的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的说课稿魏永林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在小学算术运算和刚学过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一种运算,并且在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这一节课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方程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再用减法法则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法则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渗透了化归的数学思想,即把不熟悉的有理数减法问题化归为比较熟悉的有理数加法来解决,从而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于解决新问题。

同时让学生尝试观察、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主要是理解减法法则,熟练运用法则计算。

法则的探究——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要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归纳得出减法法则。

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有理数的法则,能根据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是: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正确完成有理数减法到加法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熟练的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1)、经历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2)、理解通过化减法为加法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渗透化归的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学会在活动中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减法为加法进行有理数运算的教学,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这一辨证唯物主义观三.教法分析: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进行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总结归纳——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的减法定义和运算规则;•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规则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定义和运算规则;•解决有理数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有理数减法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提出问题: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你能简单回顾一下有理数的加法规则吗?•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和总结有理数的加法规则,并强调加法和减法是有联系的。

2. 引入减法的概念•探究问题: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需要相减的情况,例如购物时找零、计算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引入减法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实际问题中的减法操作。

3. 有理数的减法定义•定义解释:有理数的减法是指将两个有理数相减,得到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有理数。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展示有理数的减法过程,让学生理解减法定义。

4.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规则解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与正数和负数的减法规则类似,相同符号的数相减得到的差的符号不变,不同符号的数相减得到的差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相同。

•教师通过多个实例演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并引导学生总结减法运算规则。

5. 实际问题运用•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将其转化为有理数减法运算,并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6. 练习和巩固•针对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分组完成。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和巩固所学的有理数减法运算规则。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日常表现评价: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和合作的表现。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有理数减法规则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问题解决评价: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启发性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有理数运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以及有理数减法的运算。

教材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有理数的减法,让学生感受到有理数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数轴上的点的移动来推导有理数减法法则,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法则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且对数轴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有理数的减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运算,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1、对于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出现符号错误。

2、在将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准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针对以上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同时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有理数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

(2)通过数轴上的点的移动,推导有理数减法法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说课稿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说课稿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中的重要内容。

有理数的运算在数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续学习有理数乘法、除法以及代数式运算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法则,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法则的应用。

教材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归纳出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法则,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运算,对正数和负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有理数的运算还比较陌生。

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法则,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法则。

(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3)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归纳出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计算的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索有理数加法与减法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法则。

(2)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法 说课稿(1)

有理数的加减法 说课稿(1)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减法。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

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我打算分四课时完成,去括号、加法计算、减法计算、加减法混合计算。

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小节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2. 通过学习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有理数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减法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有理数减法的概念- 介绍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即将两个有理数相减得到差值。

2.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 利用数轴和数线图解释有理数减法的规则。

- 解释有理数减法中正数相减、负数相减以及正数和负数相减的规则。

3.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授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包括按照规则进行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步骤和技巧。

4.实际问题的解决-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利用有理数减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 教学难点: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和方法1. 引入:通过提问和举例子引起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2. 解释:解释有理数减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利用图示和实例进行说明和演示。

3. 计算: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计算,巩固和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4. 实践: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利用有理数减法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复重点,强化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通过课堂观察,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对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检查其运用有理数减法的能力。

3.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 课件:包含有理数减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的图示和示例。

- 黑板和彩色粉笔:用于演示计算步骤和解题方法。

- 题册和讲义:提供例题和练题供学生巩固和练。

七、拓展延伸- 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有理数减法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如绝对值、乘法和除法等。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标题:有理数的减法——引领学生学会运用有理数进行减法运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a. 了解有理数的减法定义和运算规则。

b. 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c. 能够独立解决有理数减法运算问题。

2. 过程与方法:a. 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有理数减法的特点和规律。

b.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和态度。

b. 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c. 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 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b. 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c.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轴和数线图解决有理数减法示例问题。

2. 教学难点:a.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减法规则解决复杂的应用问题。

b. 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推理和计算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a. 教学素材:有理数减法的教学示例、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b. 教学工具:数轴、数线图和计算器。

2. 教学环境:a. 教室内将准备有理数的图表展示。

b. 教室内墙壁上准备相关数学知识的海报。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入问题:小明的体重是60公斤,经过一个月的锻炼,体重减少了8公斤。

请问小明现在的体重是多少?请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体重减少是什么意思。

2. 提出问题:如果小红的体重是-50公斤,她减少了体重20公斤,请问她现在的体重是多少?将问题过渡到有理数减法的讨论。

引入(10分钟)1. 回顾有理数的加法:复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和运算方法,并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加法的理解。

2. 引入有理数减法:通过示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并讨论减法的特点和运算规则。

强调有理数减法的本质是加法的逆运算。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doc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doc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有理数的减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理念八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的减法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启下:为后继诸如实数减法、整式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贺兰一中新校区7年级14班的全体同学;2、学生对减法运算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缺乏理性的认识;3、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法和学法教法:《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学法:根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采取观察、比较、思考、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能熟练地按法则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并能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①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②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讨论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1.3有理数减法说课稿

1.3有理数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减法》,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学习评价以及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蓝本,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具体材料,要把握好教材,落实教学目标,必须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因此我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我对教材的分析(一)教材的内容,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3课时。

有理数减法是继有理数加法之后的一种新的运算形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非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近承本章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后继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实数、整式、方程等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为生活中的地理、物理等各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生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转化为加法运算后,实质上刚学过的有理数加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初学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使教师有的放矢地去安排教学。

在教学中集中精力去解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可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这对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使学生在理解记忆法则的基础上会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索过程。

二、学情分析:知识储备: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有一定的运算能力。

认知特点:本校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他们的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都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都较弱做为初一新生,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尚未形成,虽然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索欲望也较强,但交流合作的意识不强,自主探索的效率也较低,自我管理能力也很差。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范文一、课程概述本次课程是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内容。

通过此次课程,学生将学习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掌握有理数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规则,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掌握有理数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2.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和运用场景;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有理数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2.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和运用场景。

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理解和应用有理数减法。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课程的内容,例如:小明有5元钱,他花掉2元,问他还剩下多少钱?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问题的求解方式。

2. 概念解释和示例演示首先,讲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原理。

有理数减法在数轴上表示为向左移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然后,通过具体的算式示例演示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过程。

例如:计算7 - 3的过程为:从7出发向左移3个单位,得到4。

3. 性质总结和归纳总结和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包括交换律和结合律。

通过具体的算式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运算规律。

例如:a - b = -(b - a),(a - b) - c = a - (b + c)。

4. 实际问题解决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明每天跑步训练,第一天跑了1.5公里,第二天跑了2.3公里,连续跑了3天,计算三天内小明总共跑了多少公里。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思路,然后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答案。

5. 小结和巩固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提醒学生注意有理数减法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关联性,以及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范文模板

初中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范文模板

初中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范文模板一说教材:(一)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册P80页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1、例2为课堂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二、说教学方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

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三、说学法: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一)引入课题环节: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2、(提问)用算式表示:与-3的和等于-10的数。

(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2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2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有理数减法。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生生互动:设计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题方法,互相检查和纠正错误。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合作学习。
-设定明确的奖励机制,如完成练习后的小组竞赛,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同伴互助等方式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有理数减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理数减法运算的步骤:先确定减数的相反数,然后进行加法运算。
3.有理数减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距离、温度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法则,能来自练运用有理数减法进行运算。-能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发现、归纳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这样的互动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说课及教案文字)
【教材内容、作用】
《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非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近承本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理解和理解,也为后继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实数、整式、方程等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使用法则实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及表达水平;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在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探索带来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通过生生间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同时还能够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及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水平的培养。

教学难点:法则中减法到加法的转变过程,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1.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学习了非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生活中他们也经常会实行同类量的比较,所以学生对减法的应用并不陌生,另外他们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有一定的运算水平。

2.做为初一新生,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尚未培养,虽然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索欲望也较强,但交流合作的意识不强,自主探索的效率也较低,自我管理水平也欠佳。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探究发现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利用课件,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中。

其基本程序设计为:
复习回顾、设疑导入探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设疑导入
(1)复习回顾,设疑导入
复习:
(1) 4+16=
(2)
(3)
(4)
(5)(-7)+7=
(6)16+0=
(7)
[设计意图: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既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又为有理数减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
导入:如果某天最高气温是4度,最低气温是零下3度(记为-3度),那么这天的日温差是多少?
解:4-(-3)=?
导入新课,给出课题:§1.3.2有理数的减法(板书)
[设计意图:利用温差问题导入新课,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探索规律、形成法则
问题比较下列算式
减法加法
50-(+20)= 50+(-20)=
50-(+10)= 50+(-10)=
50-0= 50+0=
50-(-10)= 50+10=
能够看出两式的结果相同。

即:4-(-3)=4+(+3)
50-(+20)=50+(-20)
50-(+10)=50+(-10)
50-0=50+0
50-(-10) =50+10
结论: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学生小组讨论,形成结论)
让学生知道:
①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减法法则:a-b=a+(-b)
②让学生通过法则感受到:在运算过程中,变化的仅仅是减数,被减数不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数学归纳演绎的方法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
我会啦!
1. 下列括号内各应填什么数?
(1)(-2)-(-3)=(-2)+( );
(2)0 - (-4)= 0 +( )
(3)(-6)- 3 =(-6)+( )
(4)1 - (+39) = 1 +( ).
学生口头表达,感受符号和减数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次体会有理数减法法则的使用]
(2)例题讲解、熟练运算
例1:计算
(1)(-3)-(-5)(2) 0-7
(3) 7.2-(-4.8)
11 (4)(3)5
24
--
解:(1)(-3)-(-5)=(-3)+(+5)=2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例题(1)解题过程,强调符号和减数的变化。

剩余例题,学生代表上台板书。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即时予以纠正;
教师归纳:①教师总结有理数减法法则的使用,加深学生对减法运算的技能。

②引导学生观察例题,计算所得的差是不是一定都比被减数小呢?
实践中提升:学生板演教科书23页练习第1题。

其他同学在草稿本上完成,同桌互评,纠正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深一步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使用的注意事项]
(4)拓展应用、内化升华
1. 口算
(1) 3 - 5 ;(2) 3 -(- 5);
(3)(-3)-5 (4)(-3)-(-5);
(5) - 6 -(-6);( 6) - 7 - 0;
(7) 0 -(-7);(8)(-6)- 6;
( 9) 9 -(-11);
2.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分别是8848米和-155米,请问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
解:8848-(-155)= 8848+155 = 9003(米)
答: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9003米。

[设计意图:实行适当的有梯度性的课堂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把握,加深对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使用;更体现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

]
(5)回顾反思、加深印象
①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字母表示。

②转化思想的使用(减法转化为加法)
[设计意图:经过上面教学活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实行归纳小结,便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体系,真正的掌握。

另外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水平,不但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
(6)课堂达标
(1)3-(-3)=___;
(2)(-11)-2=______;
(3)0-(-6)=___;
(4)(-7)-(+8)=_____;
(5)-12-(-5)=______;
(6)3比5大_______;
(7)-8比-2小______;
(8)-4-()=10;
(9)如果 a>0,b<0,则 a-b 的符号是______;
(10)A地的海拔高度是34米,B地的海拔高度是-10米,A 、B两地海拔高度相差_______米附加题
如果|a|=3,|b|=1,且a、b异号,
求a-b的值。

(7)作业布置、反馈情况
教科书P25页第3、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