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茶陵历史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陵历史人物简介

陈光问,今茶陵县严塘镇人,是茶陵有记载的第一位进士。他在灵岩石窟办私塾和读书、研究学问,但屡试不第,直至唐天复元年(901)69岁时才考中进士,同榜进士曹松、柯湜、刘象、郑希颜都是年愈花甲的老人,故时称“五老榜”。中进士后,授官秘书省“正字”。

谭用式,今茶陵县潞水镇人。宋景定元年(1260)状元,官至湖北儒学提举。

李祁,字一初,号希蘧,今茶陵县高陇镇龙集人。元代元统元年(1332)乡举第一,为解元。次年参加全国会试,殿试第一,应为状元,因是“南人”,赐第二名进士,为榜眼。但人们仍称他为“李状元”、“李殿元”。初授文林郎,后历任婺源州丞、浙江儒学副提举。丁母忧期间,授湖南儒学提举,因时局动荡,未赴职,居家掌教杜陵书院。入明后,隐居永新上麓,主讲上麓书院。李书法、诗词造诣较深,开创李氏书法之先河,曾为《清明上河图》题跋。所著《云阳集》入《四库全书》。

陈仁子(1253—1331),今茶陵县腰陂镇东山人。南宋景炎丁丑(1277)漕举第一,授登仕郎。南宋灭亡后,隐居东山,讲学著述。元大德八年(1304),创办东山书院。东山书院集教学、著书、刻书于一体,其著述、刻书成就尤著。陈仁子传世、存目著述共7种440余卷,其中《文选补遗》、

《牧莱脞语》入《四库全书》。历代著述刻本计13种600余卷,东山书院因而成为湖南最大的图书家刻中心,其中刻印的《梦溪笔谈》现由北京图书馆收藏,为今存古代图书中的稀世珍宝。

刘三吾(1313—1400),茶陵县腰陂镇石陂人,初名昆,后名如孙。元代举人,明洪武年间特奏进士。元未曾任广西儒学副提举。明洪武十八年举荐入朝,任左春坊左赞善,迁翰林院大学士,委以刊定典章礼制及三场取士之法。主纂了《存心录》、《省躬录》、《书传会选》、《礼制集要》、《寰字通衢》等御用典籍。著有《学业启蒙》、《表忠发微》、《正气知非》、《化鹤》、《坦斋文集》、《斐然堂稿》等著述。其中《坦斋文集》入《四库全书》。

李东阳(1447—1516),茶陵县高陇镇龙集人。字宾之,号西涯。明天顺六年(1463)进士,时年十六岁。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以及户部、礼部、吏部尚书,先后授文渊阁、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东阳是著名诗人、散文大家,以他为首创立的“茶陵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主纂了《明伦大典》、《孝宗实录》等御用典籍,著有《怀麓堂集》、《麓堂诗话》,均入《四库全书》。

张治(1488—1550),号龙湖,茶陵秩堂镇毗塘村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会试第一,为会元,赐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官至吏部尚书、礼部尚书,授文渊阁大学士。曾主纂《明伦大典》,主编《茶陵州志》、《长沙府志》。著有

《龙湖集》。

彭维新(1680—1769),茶陵县秩堂镇石陇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先后任直隶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江苏巡抚。后升任户部、刑部、兵部尚书,授协办内阁大学士。彭维新诗文书画俱有名气,著有《墨香阁诗文集》。

陈泰,字志同,今茶陵县火田镇蒲江人。元延祐二年(1315)会试第一,为会元,赐进士。其会试卷《天马赋》当时广为传诵,陈泰因此被人称为“陈天马”,他诗文书画俱佳,其作品《所安文集》后选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序》称他“笔铎凌厉,不可一世之才”。任陇南县令时,在与乱军激战中战死,时年二十九岁。

萧锦忠(1803—1854),字麟黼,号史楼,今茶陵县下东乡东山坝人。清道光五年(1845)甲榜第一名进士,为状元,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八年回乡省亲,适两弟相继去世,遂绝意仕进,居乡赡养父母,操办子侄教养婚配。辞官居乡期间,主讲洣江书院和寻乐、明道书院。萧工书法、诗文词赋,著有《舆地汇参》、《自然斋时文辞赋集》。

谭仲麟(1822—1905),字崇德,今茶陵县高陇镇石床人。出身贫寒,16时自设私塾,教授生徒以自给。清咸丰六年(1856)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御史、知府、布政使、巡抚以及陕甘、闽浙、两广总督。所到之处政绩显赫。

谭延闿(1880—1930),字祖安,号无畏,今茶陵县高陇镇石床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会试第一,为会元,赐

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民国鼎革后,曾三主湘政。投奔孙中山后,历任大元帅府大本营内政部长、建设部长、秘书长及建国北伐军总司令和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等职。谭擅长诗书,书法造诣尤深。著有《粤游集》、《慈卫堂稿》等诗集。

谭云山(1898—1983),茶陵下东乡长乐人。杰出的旅印学者、诗人,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主要创始人、第一任院长,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深受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以及尼赫鲁、甘地夫人等印度政要的器重,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56年,中国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曾邀他为特邀委员。1956、1959年,两次应邀回国参加国庆观礼。1983年逝世,前印度总理甘地夫人亲发唁电。

彭柏山(1910—1968),笔名冰山,茶陵县秩堂镇彭家祠人。1931年加入共青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先后任红三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大众教育委员会书记、新四军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六纵队四十八团政委、十六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二十四军副军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1956年,在反《胡风集团》运动中,被错误处分,遭逮捕,出狱后从事大学教学工作。1968年含冤去世。彭柏山是深受鲁迅器重的革命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崖边》、长篇小说《战争和人民》等。《崖边》是最早反映苏区斗争的文艺作品。

颜元权(1933—2012),茶陵县严塘镇前山人。1962年美国威康辛州大学英美文学博士学位。回台后任台湾大学外国文学教授。著有《文学的宏想》、《文学批评散论》、《文学经验》、《谈民族文学》、《颜元权自选集》等文集和《人间烟火》、《玉生烟》、《鸟呼风》、《颜元权散文选集》等散文集,与琦君、王鼎钧等人并列为台湾“十大散文家”。他有一颗“狂热的大陆心”,其散文《向建设中国的亿万同胞致敬》发表后,在海峡两岸产生了很大反映。

陈冬尧(1908—1945),又名宗尧,茶陵县严塘镇龙潭村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茶陵独立团政委、红六军团四十九团团长兼政委、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团长、南下支队二大队大队长。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和保卫延安战斗中,被党中央、毛泽东表彰为“战斗英雄”、“模范团长”。1945年8月,在岳阳县黄安寺战斗中壮烈牺牲。

谭余保(1899—1980),茶陵县舲舫乡洮水村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时期,历任中共茶安酃特别区委书记、茶陵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湘赣省临时省委书记、湘赣省游击司令部政委、中共热河省委副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政府副主席、省委副书记、书记及中南局常委等职。他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刘转连(1912—1992),茶陵县腰陂镇石陂村人。19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