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安全知识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C2H2+5O2=4CO2+2H2O+Q
2. 爆炸的分类
按照爆炸能量来源的不同分为三类 (1)物理爆炸其特点,爆炸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及化学 成分均不变。
(2)化学性爆炸:物质在极短内完成化学反应,形成其
他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化学性爆炸的特征:
反应的高速度,大量气体大量热量如用来制造炸药的硝
1、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防止燃烧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存 在或者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如在汽油库里或操作乙炔发生器 时, 于有空气和可燃物存在,所以规定必须严禁烟火。
燃烧过程及形成:
固体 液体 融化蒸发 蒸发 氧

分 解
着火
燃烧
气体
四:根据燃烧的起因不同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类。
(1)闪燃和闪点 闪燃:可燃液体的蒸气(也包括可升华固体的蒸气)与空 气混合后,遇到明火而引起瞬间(延续时间少于5S)燃烧叫闪燃。 闪点: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 闪燃是着火先兆,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越易着火,火灾危害 性越大。
如:木材的着火点为295 C ; 0 纸张的着火点为130 C 。
闪点与燃点的区别: 燃点燃烧不仅是蒸气,而且还有液体。闪点时移去火源 后,闪燃即熄灭,而在燃点时则能继续燃烧。 可见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结论:控制可燃物的温度在燃点以下是预防发生火灾的有效 措施之一。
0
(3)自燃与自然点 自燃:可燃物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着火燃烧

3、 火灾原因分类:
(1) 源自文库火;

(2) 违反电气安装安全规定;
• (3) 违反电气使用安全规定;
(4)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5) 吸烟; (6) 生活用火不慎; (7) 玩火; (8) 自燃; (9) 自然原因; (10)其他原因及原因不明。
三: 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如:苯的燃点是-11 C; 乙醇为12 C; 0 0 0 0 汽油-58 C 10 C; 原油为-35 C; 甲苯4 C。
0
0
(2)着火和燃点 着火:可燃物在有足够助燃物(充分空气、氧)的情况下, 有点火源作用引起的持续燃烧现象叫着火。
燃点:使可燃物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 着火点.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化棉在爆炸时体积突然增大47万倍,几万分之一秒内完成, 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3)核爆炸 按照爆炸反应的相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气相爆炸 ;②:液相爆炸;③:固相爆炸。 按照爆炸的瞬时燃烧速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轻爆; ②:爆炸; ③:爆轰;
2. 爆炸极限及影响因素
(1)爆炸下限: 在火源作用下可燃气体(蒸气粉尘)在空气中恰足以使 火焰蔓延(燃烧)的最低浓度。 (2)爆炸上限: 恰足以使火焰蔓延(燃烧)的最高浓度。 爆炸上限与下限之间的浓度叫爆炸范围。 小于下限,大于上限,可燃物不着火,更不会爆炸。但含量 在上限之上的混合物不能认为是安全的,因为一旦进空气,浓 度下降,就危险了。如:
第一部分:防火防爆

一:燃烧: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燃烧过 程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的 三个特征。 燃烧必要条件
(1)可燃物质: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且当点火源移去 后能继续燃烧直至燃尽的物质。 (2)助燃物质:凡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与可燃物资 发生化学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资。
• 如:空气,氧气,氯气。
的现象. 自燃点: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如: 乙醇422 C; 0 汽油280 C;
0
苯555 C; 0 煤320 C;
0
可见自燃点越低,则火灾危险性越大。 自燃的分类:分为①受热自燃和②自热自燃两种。
五:燃烧产物
1.燃烧产物的组成:
包括不能再燃烧的生成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蒸 气二氧化氮以及还能继续燃烧的生成物如一氧化炭,未燃尽的 酮类,醇类等两大类以及硫化氢和一氧化氮等有毒或有刺激性 的气体和有害烟雾。 2 . 燃烧产物对人体和火势发展过程的影响 (1)燃烧产物除水蒸气外,其他产物大都对人体有害如 一氧化炭,硫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碳。 (2)烟雾影响人们的视力,降低火场的能见度不易逃生。 (3)高温的燃烧产物发出强烈热对流和热辐射能引起其他 可燃物的燃烧造成新的火源和危险及爆炸。 (4)燃烧产物中的完全燃烧产物有阻燃作用,如火灾发生 在一密闭空间内,随着火势发展,空中氧气逐渐减少,完全燃 烧产物浓度升高,二氧化碳30%,燃烧停止。
.
六: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
1.消除着火源。 消除着火源的措施很多如安装防爆灯具,禁止烟火,接地 避雷,隔离和控温等。 2.控制可燃物。 3.隔绝空气。 4.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访范围扩大。 综上所述,一切防火措施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止燃烧基本 条件产生;二是避免燃烧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




(3)点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资燃烧的能源。 如:明火,电火花。
燃烧充分条件: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2)一定的含氧量。 (3)一定的着火源能量。
(4) 相互作用。
可见燃烧要进行三者要同时具备,而且要有正确的比例 和合适的状态下才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物质的分类:
1、 可燃物质 (1)气态 ;(2)液态; (3)固态;
七:灭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1.隔离法 2.冷却法 3.窒息法
八:爆炸及其分类
1. 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工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 和能量的现象. 爆炸的特征: 内部特征: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突然释放,造成高温 高压。 外部特征:压力急剧升高,产生冲击波造成破坏发出 巨大声响。 如:氧气与乙炔混合发生爆炸,0.01秒完成化学反应。
4.5% 13.5%; 乙炔 氢气 4..0% 75.6%; 汽油 一氧化碳 12.5% 74 % ; 苯
2、难燃物质
3、不可燃物质
二:火灾及其分类
1、 火灾的概念: 广义上说,火灾的定义是:凡是超出有效范围的燃 烧均属于火灾。 狭义上说,火灾的定义是:凡失去控制并对财产和 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都为火灾。 2、 火灾的分类: 按一次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产 直接损失金额,火灾划分为三类: (1)特大火灾;(2)重大火灾;(3)一般火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