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整理).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doc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doc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二)儒家:孟子和荀子1、孟子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2、荀子①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子与道家2、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月考复习提纲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背景:政治:王室衰微,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

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阶层:士阶级活跃。

文化: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

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3.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二、孔子和早起儒学。

孔子(名丘,字仲尼,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1. 思想核心是“仁”。

2. 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

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民本)3. 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符合礼的要求强调社会秩序。

4. 主张有教无类。

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

孟子(名轲,代表新兴地主阶级)1. 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2. “提出民为主,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3. 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所以要用仁政来回复和充实人的善性。

孟子提出的“仁政”:1.民有恒产。

2.省刑法,薄赋税。

3.勿夺其时。

荀子(名况,代表新兴地主阶级)1•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

2•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即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

3. 认为人性本恶。

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行善。

荀子语录:1.制天命而用之。

2.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名聃,代表没落奴隶主阶层)1.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强调一切顺应自然,提倡清净无为,知足寡欲。

2. 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3•认为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

有天、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

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法、术、势)1•主张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震慑臣民。

提出系统的法制理论。

2. 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

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韩非子语录: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1、儒家思想演变脉络小结:①春秋:孔子创立②战国: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③秦始皇时期,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④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统治地位;⑤宋明:吸取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重新确立统治地位;⑥明清:提出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儒家思想;⑦维新派:西学与儒家经史结合,借用儒家思想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宣传维新变法思想;⑧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对儒家思想全盘否定;2、孔子的思想主张、评价?(1)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②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2)评价:①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②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孟子的主张?①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伦理观:人“性本善”说。

③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4、荀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A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B政治主张: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观点。

5、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不受重视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儒家学说倡导“仁”“仁政”,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不受重视。

6.法家韩非(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7、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评价)?①.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覆盖内容比较全面
一、第一部分统一的唐朝
1.继承西魏文化和政治体系
(1)武则天继位,维持西魏的政治制度和宗教政策,以确保统一;
(2)彻底废除北魏宦官政治,军队也由武则天实施统一管理;
(3)制定了七郡七十二县的行政体系,使政治管理更加一致;
(4)实行额外派官制,将中央官员分配到各州、县任职,从而保证
中央对地方的统一管理;
(5)积极发展商业,尤其是外贸,唐朝也继承了西魏的“开边邦”
的外交政策,与西方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6)继承西魏文化,大力宣扬儒家文化,实行科举制度,提倡文学
创作,促进的唐朝文化的发展。

2.唐太宗李世民的
(1)实行了九品官人制,大大简化了官制,提高了官吏的素质和能力;
(2)取消山海经学试,代之以同级考试,以增加考试的水平和实效性;
(3)强调治国理政,重视经济建设,唐太宗实行了新的出纳、考核、租税制度,推行把官职从继承转变为任命,目的是提高官员素质;
(4)发展武装力量,促进军队的统一;
(5)大力发展丝绸之路,加强对周边民族的统治,促进唐朝的鼎盛;。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精品

必修三复习提纲福州金桥学校白艳丽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儒学:创立者:孔子仁礼德治初步发展者:孟子仁政君轻民贵荀子礼法兼治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道家:创立者老子辩证转化无为庄子齐物逍遥无为法家: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严刑峻法墨家:墨翟兼爱非攻尚贤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西汉董仲舒发展了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三、宋明理学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明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心即理存良知知行合一四、明末清初思想活跃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天理反对将儒学僵化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指南针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司南宋应用于航海造纸术最早的纸出现于西汉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火药最早出现东晋宋末元初应用于军事印刷术最早是唐朝的雕版印刷术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二、中国古代的艺术书法:书法的五种字体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历代书法名家秦朝李斯小篆东晋王羲之行书唐朝颜柳欧楷书怀素张旭狂草元赵孟頫楷书绘画:宋之后文人画开始占主导京剧: 19世纪中后期形成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春秋《诗经》现实主义战国楚辞屈原《离骚》浪漫主义唐诗李白诗仙浪漫主义杜甫诗圣现实主义宋词柳永李清照婉约苏东坡辛弃疾豪放元曲关汉卿《窦娥冤》民间疾苦明清小说四大名著市民文化繁荣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代表人物阶级立场核心主张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技术)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度)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制度)李大钊、陈独秀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科学民主(思想文化)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孙中山三民主义(1918)新三民主义(1924)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毛泽东毛泽东思想(1945 党的七大)新中国成立1949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56邓小平邓小平理论(1997十五大)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领域建国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文艺事业 1956双百提出繁荣抛弃双百凋零恢复双百提出二为繁荣教育领域确定社会主义性质教育教育事业被破坏三个面向科教兴国科技领域 1964年原子弹 197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神州系列飞船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起源公元前5世纪的智者运动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复苏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人文主义发展成熟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伏尔泰自然权力学说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卢梭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科学领域物理学近代物理学牛顿 1687 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现代物理学普朗克 1900 量子力学爱因斯坦 1918狭义相对论 1916年广义相对论生物学达尔文1859《物种起源》进化论技术领域第一次 18世纪70年代前后到19世纪中期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第二次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电的发明和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电气时代第三次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现在信息技术信息时代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文学领域 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英国拜伦的《唐璜》19世纪中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社会百科全书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复活》音乐领域乐圣 19世纪贝多芬将古典音乐推向高峰开启浪漫主义音乐先河《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绘画领域 19世纪后半期的印象派荷兰画家梵高《向日葵》20世纪立体派毕加索《格尔尼卡》法西斯罪行影视艺术科技进步推动的新艺术形式 1895年巴黎卢米埃尔兄弟电影。

历史 必修三复习提纲

历史  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学派的形成。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形成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⑴经济: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⑵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候、士大夫崛起⑶阶级关系:“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⑷思想文化: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观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2、“百家争鸣”的含义: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者、思想流派,相互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 ------------→诸子百家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商鞅3、影响: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1、孔子创立儒家思想⑴创立:春秋晚期⑵基本内容:①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主张“克己复礼”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包含了民本思想;③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垄断。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进步性:A、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B、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保守性:主张恢复周朝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⑴孟子的思想①政治思想: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②君民关系: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思想;③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⑵荀子的思想①政治思想:施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君民关系: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③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三.道家、法家和墨家1. 道家:①老子:道家创始人,春秋晚期楚国人。

高二历史必修三1-6单元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三1-6单元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1---6单元)第一单元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概况和意义2、孔子的思想主张、保守部分和对教育的最大贡献3、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的思想主张4、儒家思想家主张的异同5、汉初实行“无为”的原因、目的、具体措施及作用6、汉代实行“有为”的原因和目的7、董仲舒新儒学思想吸收了哪些学派的思想、内容、特点、作用8、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的原因9、三教合一局面出现的背景、表现、出现于哪个朝代10、唐代奉行什么政策,具体指什么11、程朱理学形成的背景、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影响12、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以及思想主张13、宋明理学的影响(积极和消极)14、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15、明清民主启蒙思想形成的背景16、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以及评价17、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的异同点(创新课堂17页)18、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第二单元1、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代表人物、提出的主张以及对其评价。

2、苏格拉底主张提出的背景及其主张、贡献。

3、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比较。

4、柏拉图的代表作、主张及其评价。

5、亚里士多德的主张及贡献。

6、文艺复兴的背景、核心、主张、实质、成就(文学三杰、美术三杰---人物、作品及其内容)、影响。

7、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意大利的背景及影响。

8、宗教改革的背景、序幕、主张、影响、实质。

9、启蒙运动的背景、含义、进程、核心、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识记他们的主张和代表作)、影响(对欧洲、世界)1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比较。

11、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第三单元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政治、经济、主观、对外、教育)。

2、明清之后,中国没有催生近代科学的原因(政治、经济、政策、思想、根本原因)。

3、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带来的影响。

4、《九章算术》成书的时间和意义。

5、四大农书是什么(朝代、人物、著作)。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阶级上:士阶层兴起并受到重用。

二、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1、儒家思想(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主要思想主张:A.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

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B.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C.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D.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E.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A.思想——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 理 观:“人性本善”说。

价 值 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B.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高二历史必修三的复习知识点概括

高二历史必修三的复习知识点概括

高二历史必修三的复习知识点概括高二历史必修三的复习知识点概括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高二历史必修三的复习知识点概括2完善科举制的措施1、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唐太宗提倡用人以德行、学识为本。

为此唐太宗扩充学校,加强管理。

管理中央学校的机构为国子监,其度下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总结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总结提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1、原因: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③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④教育: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根源:生产力的发展2、特点:既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3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各学派代表人物、主张1、儒家(1)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学派创始人(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主张:①思想核心:仁(爱人);②政治思想: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张:①“仁政”思想②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伦理观:“性本善”(3)荀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张:①政治思想: “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③伦理观上: “性恶论”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学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道家(1)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主张: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②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③世间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祸福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庄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主张:①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②放弃一切大小、生死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①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②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4、墨家墨子: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3、作用: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提纲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提纲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提纲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提纲高二的学生学习必修三的历史,要善于罗列知识提纲,做到温故知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提纲,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提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 内容: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 内容: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 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 内容: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 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②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 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 意义: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l) 内容:①世界是物质的, 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②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③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④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 意义: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高二必修三必备历史知识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智者学派l. 产生背景(l)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 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 思想主张(l) 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 反对迷信, 强调自由。

(3) 在社会道德方面, 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不应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l. 苏格拉底(l) 主张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②重视教育,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一、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蓬勃发展
1. 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工业革命对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影响
3.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特征和基本原理
4. 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工人权益的争取
二、列强的殖民扩张与国际关系变化
1. 殖民主义的定义和特征
2. 殖民体制的建立与维持
3. 殖民地的经济开发和剥削
4. 亚洲和非洲国家的独立运动的兴起
三、中国近代史的关键事件和历史转折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英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影响
3. 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
4.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5.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6. 农民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 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展开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战争进程
2. 近代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 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秩序的重建
4. 冷战的形成和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立
5. 包括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柏林墙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1.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2.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政策
3.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变化
4.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问题
六、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1. 全球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全球化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3. 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4.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文综考点历史必修三的期末复习提纲

文综考点历史必修三的期末复习提纲

文综考点历史必修三的期末复习提纲在高中阶段,文综考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考试,往往关乎学生的高考成绩和未来的学业规划。

其中,历史作为文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需要我们认真复习和掌握。

而历史必修三是历史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为期末考试的复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就历史必修三的期末考点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复习提纲。

一、第一章:明末清初社会矛盾加剧和封建统治危机深化1、明朝晚期出现的刺秦画像、史实派、经世致用学派对中国新时期思想文化的影响。

2、明末清初的社会矛盾,如农民起义的原因、主要反抗对象和影响。

3、明朝末年封建统治危机的表现、原因和后果,如勾结剥削阶级、虚耗国力、外族侵略等。

4、清朝建立后,对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和改革措施。

二、第二章:晚清的民族危机和西方列强的侵略1、晚清时期的新兴派别和思潮,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2、晚清的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等民族危机的表现、原因和影响。

3、列强侵略中国的手段和目的,如《不平等条约》、侵占领土、掠夺财产等。

4、列强入侵后中国的改革和反侵略斗争,如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等。

三、第三章: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1、五四运动的背景、起源和主要内容,如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等。

2、五四时期的思想倾向,如马克思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在中国的发展。

3、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如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程、革命战争和建立新中国等。

4、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和历史作用,如民主思想的蓬勃发展、社会变革与进步等。

以上就是历史必修三的期末考点提纲,其中包含了必修三的三个章节的考点内容和复习要点。

要想顺利通过历史必修三的考试,需要同学们在复习期间要重点掌握这些考点,并融会贯通,在考试时更容易得到高分。

最后,希望本文能对同学们的期末考试复习提供帮助。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三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学派的墨子。

法家学派的韩非子2、孔子及儒学的勃兴.孔子的思想主张:A、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人”、“克已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教育思想比较进步,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兴办私学。

3、孟子的思想主张A、“仁政”B、“民贵君轻” (“民贵”是就百姓在维护统治秩序过程中的作用而言,并非指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民”比“君”高贵)C、“性善论”4、荀子的思想主张:A、“仁义”、“王道”B、“君舟民水”C、“性恶论”(以礼乐规范人行为使之向善)D、法治E、天人关系上,“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5.道家学派(1)老子(春秋)思想:万物本原是“道“;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思想。

(2)庄子(战国)齐物论.6.墨家学派墨子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代表平民阶级。

7.法家学派韩非子思想:以法治国;加强君权,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改造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主要思想: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的措施。

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兴办太学(中央),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五经”成为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结果: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第三课: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1..宋朝的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1)程颐、程颢(北宋):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提出)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能力层次:A、识记B、理解C、应用历史必修Ⅲ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意义…………………………………………………………A 1、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使代表一定阶层或政治派别利益和要求的“士”在社会中活跃起来且受诸侯国统治者重用②贵族垄断教育、学术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这样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意义:①各家彼此吸收、整合,逐步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重要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基础(二)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其主张…………………………………………………B1、孔子的主张:春秋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①政治思想:思想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为实现“仁”,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德”,即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礼”,即“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②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2、孟子主张:战国儒家学派代表人物①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②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回复、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主张:战国儒家学派代表人物①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观点,强调人民群众力量巨大②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A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付诸实行。

2、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3、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规定的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4、中央设太学,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推广儒学(四)宋明理学代表人物…………………………………………………………………………A1、北宋程颐、程颢;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南宋陆九渊(心学)、明朝王阳明2、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理学;从程朱理学(客观唯心)到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五)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其主张……………………………………A 1、李贽(明朝):①自称为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理论。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及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及复习提纲

最全!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及复习提纲(建议收藏)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专题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专题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文学特色: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②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③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

④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⑤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不一样作用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西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很快,日益瓦解封建经济、封建制度。

启示:科技发明能否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往往取决于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思想观念等多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专题四、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历程生物学领域的牛顿:①牛顿力学体系把天上、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统一的理论中,同时,牛顿力学也得到验证。

从此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并不断向前发展。

②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③可见,牛顿把神从无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生物进化论则把神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后者最终完成了驱逐上帝的使命。

宗教与科学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不同:宗教:神创论科学:进化而来产生这种不同的根源: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①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②改变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丰富了人们生活。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考复习提纲一、唐朝的开创与发展1.太宗中兴的实践与成就a.元勳政权:武则天、李世民b.徐敬业和平易近人的施政c.律令制度的改良:唐律、唐令d.科举制度的推行:科举制与进士科2.贞观之治的特点与影响a.农业发展与土地制度的b.仁政与精神c.外交和维护边疆的成就:丝绸之路的开辟d.文化艺术的辉煌与繁荣:唐诗、唐画3.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与社会a.黄巢起义的原因与影响b.后梁的建立与王建的治理c.后周与郭威的北伐d.五代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民族融合二、北宋社会与政治1.王安石变法及其意义a.王安石变法措施的主要内容:青苗法、免役法b.变法的效果与局限性c.对社会的影响与评价2.科举与知识分子的地位a.科举的内容与作用b.进士科与考试制度的变迁c.科举对知识分子的地位影响3.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a.农业区划与粮食政策b.造纸术的推广与影响c.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d.农民起义与社会动乱对经济的影响4.北方藩镇的形成与发展a.党项族的表现与影响b.北方藩镇的政治与军事作用c.对宋朝统一的破坏与限制三、南宋政治与文化1.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发展a.赵构的即位与建立宋朝南京b.南宋政权的北迁与抗金战争c.忽必烈的攻占与南宋灭亡d.宋理宗的即位与建立临安2.文人政治与新儒家学派a.程颢和程颐的关学与南宋文人政治b.朱熹的思想与学派3.南宋的文化与艺术a.词人与词学b.宋元戏曲的发展与特点c.绘画与瓷器的发展与创造4.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动荡a.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影响b.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商业的兴盛c.对元朝的社会与经济的影响四、元朝的政治与社会1.铁木真的建立与蒙古帝国的成立a.铁木真的部落联盟与鞑靼汗国b.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各部与后来的称帝c.元世祖忽必烈的攻占南宋与建立元朝2.元代的政治制度与农民起义a.行省制度与三司职权b.中央集权与地方豪强c.红巾起义的爆发与发展3.元朝社会的特点与文化a.屠族与回部的统治b.元朝法律的制定与民族融合c.元朝文化的发展与影响4.元代对外关系与对汉人政策a.元朝对外征战与邻国关系b.元朝的对汉人的统治政策c.对元朝局限性的反抗与抵制五、明代的政治与政权的更迭1.建文政权与永乐政权的更迭a.建文帝的即位与政治b.永乐帝的即位与政治措施c.建文政权与永乐政权的对立与和解2.明代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a.明代的农业政策与生产b.乡村经济的发展与工商业的兴盛3.明代的文化艺术与科技a.文化与教育的兴盛与百科全书的编纂b.文人画与文人墨迹的发展c.明代的科技成就与农业技术的改进4.纪宁靖、张磐与明代社会的动荡a.社会民变的发生原因与爆发b.纪宁靖、张磐与明代政局的动荡c.对卢氏政权的对抗与推翻六、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文化交流a.明代的外交政策与交通往来b.明代对海上贸易的发展与政策c.明代对邻国的战争与纠纷2.明清时期的海上贸易与丝绸之路a.明代海上贸易的发展与茶叶、瓷器的出口b.丝绸之路与大西洋贸易c.明清时期的商业活动与海禁政策3.明清时期的文化与科技交流a.明代科技的发展与西方文化的传播b.修明太祖、明太宗文庙的考古学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二)儒家:孟子和荀子1、孟子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2、荀子①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子与道家2、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1、《孙子兵法》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2、主要内容: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大一统;4、新儒学的影响: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学(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1)内容:①“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2)历史地位:①宋朝被斥为“伪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2、陆王心学(1)内容:陆九渊:①“心即理也”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王阳明:③“致良知”④知行合一(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五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②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③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代表人物: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1)经世致用思想: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2)君主专制的批判: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一)天文学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②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③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④元:郭守敬:简仪早300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二)数学: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500年③东汉:《九章算术》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早1000年(三)四大农书:①南北朝《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②元: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四)医学:①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③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五)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2、印刷术:①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③13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3、火药: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

火炮、火箭、突火枪等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4、指南针:①战国:司南②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③13世纪:传入欧洲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文艺一、书法艺术1 汉字起源和演变: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2 书法艺术发展1、秦汉小篆、隶书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兰亭序》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二、绘画艺术1、起源:新石器时代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5、宋代:山水画兴起;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6、明清:八大山人木刻版画、年画等三、文学(一)诗歌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3、汉赋:司马相如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关汉卿《窦娥冤》(四)小说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2、宋代:话本3、明清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代表作品: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五)戏曲1、原始-汉唐:傩舞2、两宋:南戏3、元代: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4、清代:京剧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一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单元主题:西学东渐(林则徐、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孙中山“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背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和中西联系的扩大;先进中国人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

2、代表人物: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3、特点:没有具体实践,但是具有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1、背景:19世纪60年代,西学更加广泛的传入中国;内忧外患;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巩固清政府统治)4、论战:顽固派vs洋务派5、实践:洋务运动6、结果: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三、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3、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中法战争后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四、维新思想1、出现背景: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③西学的进一步传播;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3、共同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倡西学,废八股;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谭嗣同:《仁学》批判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倡导自由、平等;严复:译著《天演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4、与顽固派论战焦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5、实践:戊戌变法6、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五、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1、背景: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②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③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新文化运动概况:①标志:1915.9 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刘半农③思想阵地:《新青年》④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⑤旗帜:“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⑥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思想解放+文学革命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儒家传统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影响:①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