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天文历法(精练)-2020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分类精讲精练
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大全天文部分素材
高考必备语文文化常识大全: 天文部分1、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4、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
(2)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除12)4,5,6,7,8,9.,10,11,0,1,2,3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9年。
6、纪月法(不常见,略)。
7、纪日法。
初一朔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望8、纪时法。
日出5-7食时7-9隅中9-11日中11-13日昃13-15晡时15-17日入17-19黄昏19-21人定21-23夜半23-1鸡鸣1-3平旦3-5。
【高考特训】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化常识分类训练:(4)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甲午,甲是地支之一,午是天干之一,文中用的是天干地支记日法。
()答:“甲”是天干,“午”是地支。
2.延祐是元朝年号,年号一般由皇帝发起,秦始皇登位后,首先开始使用。
()3.丁巳是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由十大天干十二地支配合组成,六十年为一甲子。
()4.“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5.建元,本为夏历每年纪历的开始。
后被西汉武帝刘彻用作年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
以后就指历朝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并泛指建国。
()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
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吉祥的征兆。
()答:“吉祥”应为“灾祸”7.“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
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8.天圣,是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年号并非一成不变,皇帝遇到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更改年号。
()9.“至顺”是元朝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选文中的“元贞”“延祐” “仁宗”“至正”。
()答:“仁宗”是庙号。
10.“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基本概念之一,此处指看星相、占卜、相宅等方术。
()11.“九”,中国古代以九为阳数之极,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
例如,帝王之位称“九五”。
()12.“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13.穆宗,庙号。
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
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
汉以后, —般帝王都有庙号。
()14.咸平,是宋真宗的年号。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分类篇三天文历法素材
语文文化常识分类篇:三、天文历法【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如《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也叫二十八舍。
古代天文学家把太阳和月亮所经过的天区叫黄道,把黄道中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称二十八宿,四方各有七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如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如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四象】古语“四象”说法不一。
其中之一是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参见“二十八宿”条.【分野】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
古代天文学说把十二星辰的位置跟地上州、国的位置相对应,如以鹑火对应周,鹑尾对应楚等。
就天文说,称分星;就地上说,称分野。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如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属冀州分野.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2020最新高考文化常识训练 (五至八)
五、天文地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观测和研究,并不是出于繁荣科学、促进发展的目的,而是为了从天象中得知上天对帝王的警示,得出吉凶的变化,从而趋吉避凶。
地理,主要是我国古代历代的行政区划。
(一)天文历法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
天干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可用来表示时间。
把天干地支依次组合,配成六十对,称为“六十甲子”。
(√)点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组成了古代纪年历法。
2.阴历每月十五日称“望”。
“既望”是每月望日之后的几天,这时候,月亮看起来很圆。
(×)点拨 “既望”指阴历十六日。
苏轼《赤壁赋》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七月既望”即农历七月十六。
3.阴历每月初一称“朔”,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晦”。
(√)点拨 庄子《逍遥游》中的“朝菌不知晦朔”句,就是说生命极短的朝菌不知道阴历三十到初一的时间变化。
4.古人以夜半为中心,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
也就是以夜半(子时)为三更,前后各有两更。
现在常说的“半夜三更”本是指夜半子时,即11点至1点。
(√)点拨 古代计算时辰、时刻主要是依据木表和滴漏。
木表又叫“圭表”,即在一个有刻度的圆盘中心竖一个标杆,根据太阳的投影确定时刻。
滴漏适用于夜间计时,用壶盛水,壶底有孔,壶中有一标杆,上有刻度,随着漏壶滴水,水位下降,即可以水位刻度计时。
5.古人认为恒星相互的位置是恒久不变的,所以就以恒星为背景,来观测日月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位置。
经过长期的观测,选择了黄道和赤道,即地球上的“赤道”作为标志。
(×)点拨 这里的“赤道”不是指地球上的赤道,而是指天赤道。
(二)地理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6.古代文章中的“江河”多专指长江、黄河。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地理常识与天文历法+
六、历法(纪月法)
序数纪月法:用数字来记载月份,将月份分为十二份,分别是一 月、二月、三月等。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 上特定的“建”字。如“建亥”为农历十月,“建子”为 农历十一月。
六、历法(纪月法)
时节纪月法:用四季或节气物候的特点来记载月份。如《古 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懦。”“孟冬”指农 历十月。
县:地方行政区划名。春秋以前,县大于郡;战国以后,郡大于县。 两京历史上
二、政区名(其他)
“两京”:历史上有多种所指:东汉至隋唐时期,两京为东京洛阳 和西京长安;宋代两京为开封府和河南府;明代两京为顺天府和应 天府。
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现代泛指首都。“京”单用时,可指国都。 “师”京师 单用时,不可指国都。
西域:西域之称始于汉。汉时指现在玉门关以西的新疆和中亚等地区。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朔”,泛指北方。
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 称“百越”,也叫“百粤”。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链接教材: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
一、地区名
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指东夷、西戎、南 蛮、北狄。
五、天文(星宿传说)
东曦:指日神东君。古代传说,日神乘着六龙驾驭的车。 链接教材: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必修下册《促织》)
天狼星:星名。古人认为此星主侵掠。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 女牵牛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
五、天文(星宿传说)
银河:又名“银汉、天汉、天河”,是晴夜所见环绕天空呈灰白色的银 河 光带,由大量的恒星构成。
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武帝起有年号, 后多用年号纪年。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古代文化常识5-天文历法(共24张PPT)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星宿常见考点清单: 1.银河又名叫银汉,还有星汉、天河称。
星宿名之一。旧时历迷法信说常法见,考文点曲清星单是:主管文 吴 敬 梓 《 范 进 中 举 》 :
文曲星 运的星宿,文章写农得历好而又被叫朝作廷阴录历用,为大官的 “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
癸酉 癸未
六十甲子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巳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4.2010年是中国农历年庚寅年,也叫虎年。请根据中国“天干地支”纪
东 曦 、 羲 和 、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
六龙
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阳景
阳光。
天狼星
老人星 牵牛 织女 银河
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
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
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 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
1.太阳变化生节气,使用公历(阳历)记日期。
2.立春定在二月初,小、大寒在一月里。(阳历)
3.白露在前寒露后,且有秋分处其中。
初阳
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孔雀东南飞》:“往昔
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春季 农历正月、二、三月
孟春—仲春—季春
四时
夏季 农历四月、五月、六月 秋季 农历七月、八月、九月
的征兆。
彗星袭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考点18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讲义)
文言文阅读考点18 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但是由于此题涉及面极广,需要识记的内容非常丰富。
所以,如何识记丰富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何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广积累、勤巩固,才能拓展知识面。
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记,要在发散理解的基础上,巧记善记、记牢记多。
二、知识储备(一)分类储备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内容虽然复杂繁多,但是分类却比较清晰,因此,分类掌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的知识点分类如下:山川地理:九州、八荒、六合,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关内、关外、江东、江左、五岳、三秦、城郭、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等。
宗法礼俗:宗法类主要有天子七庙、太子、建储、爵号、庙号、追赠、太牢、少牢、郊祭、社日、九族、姻亲等,礼俗类主要有北面、南面、东向、坐、跪、跽、箕、婚礼、丧葬、祭礼等。
文化科举: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解元、会元、状元、四书五经、六艺、五音、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校、痒、序、学、国子监、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司业、教授、监生、童子等名号称谓:称谓分为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直称姓名,第二种情况是称对方的字、号、谥号、斋名、籍贯、郡望、官名、爵名、官地、公、君、吾子、卿等(有时候称呼前加“令”“仁”“贤”字),第三种情况是谦称寡人、朕、孤、仆、不才、不佞、愚、鄙人、敝人(在有些谦称前可以加“家”“舍”字)等,第四种情况是敬称陛下、皇上、大王、帝号、庙号、公、君、足下、丈、大人等。
官职官署:官职主要分中央和地方,中央分三省六部,其中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的是尚书省的六个下属部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个部门各自管辖四司,一共有二十四司等,地方分州、郡、道、路、府、省等。
同时要注意与官职有关系的词语如授、除、擢、迁、贬、启骸骨、悬车、下车等天文历法:天文主要有星辰名称、圭表、阴阳等。
高三语文 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高三语文高考文化常识(讲义及答案)及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
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以抒情为主。
B. 古人纪年中,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来纪年。
“乙已岁十一月”中的“乙已”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法。
C. 古人纪月日,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
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中的“仲秋”即指八月。
D. 汉代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此外,代表隐士住处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边城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这一天全家出门上山插茱萸、到河边看划船。
B. “襟三江而带五湖”的“五湖”指鄱阳湖、洪泽湖、巢湖、太湖和鉴湖。
C. “才高八斗”形容书读的多。
谢眺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D. 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后“九州”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3.下列各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出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
B. 《左传》,相传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又名《春秋左氏》,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
C. 《苏武牧羊》选自《汉书》,《汉书》是一部断代体史书,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共100篇。
D. “二十四史”是指清代乾隆时规定的自《史记》至《明史》的历代24部纪传体史书。
4.下列关于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指爵位。
专题02 天文历法(精练)-2020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分类精讲精练
专题02天文历法1.下面的文字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
B.古代男子冠礼取字,女子及笄取字,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名与字的含义相反或相对,如韩愈字退之,晏殊字同叔,关羽字云长。
C.古代天文历法中,“望”即指“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即望”就是阴历十六日。
“朔”为阴历每月初一,“晦”为阴历月末最后一天。
D.《荀子》一书为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西汉刘向整理定篇。
荀子提倡性恶论,重视后天教育的作用。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指青色单衣,官职比较低的官服为青色。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
既望,农历十六。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C.“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类似后世的散文诗,它讲究韵律和文采,侧重于写景,也时常借景抒情。
D.《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
3.下列选项中文化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征辟制: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下而上的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
例如:《张衡传》中的“公车特征拜郎中”。
B.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这两个小时,古人把第一个小时叫作正,第二个小时叫作初。
例如:子时的两个小时就叫子正、子初。
C.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D.察举制又称举荐制。
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开始的。
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不用试用考核可直接任命官职。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专题03 地理知识(精练)-2020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分类精讲精练
专题3地理知识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B.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陛下是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D.嗣位是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2.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B.古代常用阴阳来表示地理方位,阴是指山之南、水之北,阳是指山之北、水之南。
C.《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部经书。
D.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其中契诃夫的代表作是小说《羊脂球》。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序,周代叫库,“观太学”中的“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B.沛公居山东时——山东,指崤山以东。
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
C.庐冢,也作“庐墓”。
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六艺也指礼、乐、射、御、书、术六种技能。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
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
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B.在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中,“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三文化常识类类清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三文化常识类类清练习(含解析)专项三文化常识类类清一、官职典制(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禅让”是古代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
(√)点拨《礼记·礼运》记载:“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传说尧年老时,咨询部落酋长的意见,推举舜为继承人。
舜经受住了考验,摄位行政。
“禅”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出让帝位。
这种制度被后世的儒家称为“禅让”。
2.“兄终弟及”指兄长死了,弟弟接替,是古代长期沿用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
(×)点拨“兄终弟及”为商代的一种王位继承制。
商代前期王位的继承,传弟和传子两法并用。
由于这种制度经常引起统治阶级内部的争位斗争,商末逐渐取消,而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兄终弟及仍偶尔出现于后世。
3.在古代宗法社会中,嫡长子有继承父亲地位和财产的权利。
(√)点拨嫡长子指旧时嫡妻所生的长子,又因其地位最高,故有“宗子”之称。
嫡长子继承制始于商代,完善于西周,后世王朝多因循周制。
4.“封建”,即“封邦建国”,是古代对诸侯、大夫、士逐级分封的制度。
中国几千年一直沿用这种制度,直到清王朝覆灭。
(×)点拨“分封制”是商朝时期开始推行的制度。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但仍分封“列侯”等爵位;汉初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吴楚七国之乱后,分封制名存实亡。
5.我国古代用以封赐大臣的爵位共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一直沿用到清代。
(√)点拨古代的一种爵位制度,始于周代,又称“五等爵”。
《礼记·王制》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6.“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点拨“举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天文历法类
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天文历法类1.下列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赵惠文王十二年,廉颇为赵将”这里是用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与《左传》“三十三年,秦师过周北门”的纪年方法一样。
B.年号起于汉武帝时期,以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每个皇帝用一个年号。
C.甲午战争、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这些重大事件都是采用的干支纪年的方法。
D.《登泰山记》中“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强调观泰山日出的时间是戊申日这天的4点左右,这一天正好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
2.下列对《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贱妾”是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中的“卿”是古代夫妻、朋友间的爱称,文中是仲卿对妻子兰芝的爱称。
B.初阳: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
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四个词均为古代表示夜晚时段的名称。
D.“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指农历每月的初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永和,皇帝的年号,用于纪年,开始于秦始皇,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两代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B.癸丑,干支纪年法,由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既可以用于纪年,也可以用于纪月,不用于纪日。
C.暮春,孟仲季与每一季中的三个月相配,在表示月份时,孟表示每一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
D.后人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兰亭集序》“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
天干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可用来表示时间。
把天干地支依次组合,配成六十对,称为“六十甲子”。
B.阴历每月十五日称“望”。
“既望”是每月望日之后的一天,这时候,月亮看起来很圆。
阴历每月初一称“晦”,每月最后一天称“朔”。
C.古人以夜半为中心,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
教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之天文历法(讲义+笔记)
传统文化之天文历法(讲义)※※※中、小、幼三个学段都适用!一、天文历法1-四时2-二十四节气3-十二时辰4-五更5-天干地支小提示大家教材的页码不一样,有书的同学请找到自己相应的页码。
小学——第 203 页中学——第 209 页幼儿——第 209 页(一)四时(四季)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
农历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
农历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
农历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季,分别称作孟冬、仲冬、季冬。
(二)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真题回顾1.(2018 上小学)二十四节气是一年中地球绕太阳运行到二十四个规定位置上的日期,各节气分别冠以反映自然气候特点的名称,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指导农事活动。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A.清明谷雨B.立夏小满C.中秋重阳D.冬至小寒2.(2014 上中学)下列节气不在春季的是()。
A.谷雨B.惊蛰C.清明D.白露3.(2018 下中学)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反映气候、物候的变化,用以指导农事。
下列节气中,白昼最长的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三)十二时辰子时23 时至01 时夜半丑时01 时至03 时鸡鸣寅时03 时至05 时平旦卯时05 时至07 时日出辰时07 时至09 时食时巳时09 时至11 时隅中午时11 时至13 时日中未时13 时至15 时日昳申时15 时至17 时晡时酉时17 时至19 时日入戌时19 时至21 时黄昏亥时21 时至23 时人定(四)五夜(五更)真题回顾(2017 上小学)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2天文历法1.下面的文字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
B.古代男子冠礼取字,女子及笄取字,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名与字的含义相反或相对,如韩愈字退之,晏殊字同叔,关羽字云长。
C.古代天文历法中,“望”即指“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即望”就是阴历十六日。
“朔”为阴历每月初一,“晦”为阴历月末最后一天。
D.《荀子》一书为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西汉刘向整理定篇。
荀子提倡性恶论,重视后天教育的作用。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指青色单衣,官职比较低的官服为青色。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
既望,农历十六。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C.“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类似后世的散文诗,它讲究韵律和文采,侧重于写景,也时常借景抒情。
D.《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
3.下列选项中文化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征辟制: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下而上的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
例如:《张衡传》中的“公车特征拜郎中”。
B.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这两个小时,古人把第一个小时叫作正,第二个小时叫作初。
例如:子时的两个小时就叫子正、子初。
C.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D.察举制又称举荐制。
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开始的。
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不用试用考核可直接任命官职。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按顺序相配正好六十组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B.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望日的次日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C.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为“二十八宿”。
“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用于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如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行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行运动所到的位置。
“星分翼轸”“光射斗牛之墟”中的“翼”“轸”“斗”“牛”都属于二十八星宿。
B.古代驾车的马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骖、服之分。
中间驾辕的马叫服,两旁的马叫骖。
一说服左边的马叫骖,服右边的马叫“騑”。
骖服和骖騑,又泛指拉车的马或车马。
C.秦代时候官吏告假称作“告归”西汉时期,官员休息日叫做“休沐”。
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
”唐代永徽之年,改为“旬休”,官员每10天休息一天,分为上旬、中旬、下旬。
D.“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是借诗人曹植、谢玄来比拟参加的文人,邺,是曹魏兴起的地方,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其中的朱华指荷花。
;7.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问题,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
B.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
“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星宿。
C.干支纪年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来纪年。
“乙巳岁十一月”中的“乙巳”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法。
D.古人记日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用干支记日,二是用特定的节日、节气名称记日,三是在一月之内,用朔、望、晦表示旧历每月初一、十五和最末一日。
8.按题目要求填空·(1)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______、己、庚、辛、壬、______被称为“十天干”。
(2)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子、丑、______、卯、辰、______、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3)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_____、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_____、小寒、大寒。
9.文化常识:辨析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赋,是我国的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讲究文采,注重韵律,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
(______)(2)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______)(3)“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中的“参”“商”相同,都是星宿名,前者是“斗宿”和“牛宿”,后者是“参星”和“商星”。
(______)}(4)“苏子”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等,与“将子无怒”中的“子”意思相同。
(______)10.下列古代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中国古代,天文与地理并称。
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称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B.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伯”“仲”“季”以示区分。
用“朔”(初一)、“望”(十五)、“晦”(三十)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C.在春秋以前,姓与氏是分开的,秦以后,姓和氏逐渐不分,到了汉代,则通称为姓了。
D.古人的礼仪中,室内座位以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
答案与解析: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B项,“名与字的含义相反或相对,如……关羽字云长”有误,关羽字云长,名“羽”与字“云长”意思相关,属于名与字相关性。
2.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A项,“‘青衫’指青色单衣”解说错误,应为“黑色单衣”。
故选A。
3.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A项,错误,“一种自下而上的”应改为“自上而下选拔官吏”;B项,错误,应为第一个小时叫初,第二个小时叫正,子时的两个时辰就叫子初、子正;C项,正确;D项,错误,应为需要考核,合格者方可任命官职。
故选C。
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C项,唐宋八大家中没有司马光,应是曾巩。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
5.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题干中答题关键词“错误的一项”。
D项中“字用于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错。
古人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故选择D 项。
6.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D项,“借诗人曹植、谢玄来比拟参加的文人”错误,“光照临川之笔”中的“临川”,郡名,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此处代指谢灵运,而不是谢玄。
故选D。
7.A【解析】本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以五言七言为主”说法错误,应是“以四言六言为主”。
故选A。
8.(1)戊、癸(2)寅、巳(3)惊蛰、冬至【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熟记的能力。
第一、二题是对“十天干”"十二地支"内容的考查。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
年月日时就象四个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第三题是对中国“二十四节气”内容法人考查。
二十四时节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事为本。
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9.(1)√ (2)√ (3)√ (4)×【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1)是考查文学常识,(2)和(3)是考查天文地理以及纪年法方面的知识,这三个都是正确的。
(4)中“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与‘将子无怒’中的‘子’意思相同”错误,“将子无怒”中的“子”表示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