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个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目录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目录

风湿科
44 45 风湿科 46 47 48 49 50 皮肤科 51 52 肿瘤科 53 54 55 血液病科 56 57 58 59 60 眼科 61 62 63 64 65 66 肝病科
骨痹(骨关节病) 痛风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 燥痹(干燥综合征) 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粉刺(寻常性痤疮) 蛇串疮(带状疱疹) 湿疮(湿疹) 肺癌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 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 白涩症(干眼病) 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青盲(视神经萎缩) 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骨伤科 21 22 23 24 25 针灸科 26 27 28 内分泌科 29 30 31 32 肾病科 33 34 35 36 37 38 外科 39 40 41 42 43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 肾风(IgA 肾病)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 蝮蛇咬伤 臁疮(下肢溃疡) 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 烧伤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 178 186 195 199 203 209 214 221 225 229 235 238 241 247 255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消渴病(2 型糖尿病)——门诊 消渴病(3 型糖尿病)——住院 153 161 168 桡骨远端骨折 锁骨骨折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踇外翻 面瘫(面神经炎) 118 127 130 142 149

2023年95个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2023年95个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2
脱位
中医骨伤科治疗脱位,常用手法复位、固定,并配合中药内
服外敷,以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3
韧带损伤
中医骨伤科治疗韧带损伤,常用手法复位、固定,并配合中
药内服外敷,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五官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
耳鼻喉科疾病
包括耳鸣、耳聋、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
眼科疾病
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眼干、眼疲劳、结膜炎、角膜炎等。
康复调理 4
配合针灸、中药,辅助康复治疗 脑神经科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注重辨证论治,强调整体观念,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为主要治疗原则。
内分泌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
糖尿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主要为脾虚湿热,气阴两虚,导致血糖升高,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等症状。
甲状腺疾病
中医认为甲状腺疾病的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瘀,痰湿凝结,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出现甲状腺肿大、 心慌、失眠等症状。
3 3. 治病求本
中医注重从根本上解决疾病问题,不仅关注症状,也关注 病因和病机。
4 4. 阴阳五行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阴阳五行学说,用以解释自然界和人体 生命活动的规律。
中医诊疗的理论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解释了宇宙和人体中各种现象 的相互关系。
经络学说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连 接着五脏六腑,维持着人体机能 的正常运行。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这95个病种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内科疾病、外 科疾病、妇科疾病等,每个类别都有其独特的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
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
辨证论治
中医诊疗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 分析,辨别病因、病机、病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第一部分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第一部分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第一部分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中医诊疗方案是基于经验总结和理论指导,适用于不同的病症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22个专业中医诊疗方案的第一部分,涵盖了95个病种。

1.脑血栓中医诊断:中医常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苔和病史来判断是否为脑血栓。

中医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黄连素、天麻素等,并结合中药膏剂进行外敷治疗。

2.高血压中医诊断:通过测量患者的血压和分析其体质、病史以及舌苔来确定高血压的中医诊断。

中医治疗:中医常采用药物及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如用黄芪、丹参等中草药配制汤剂。

3.糖尿病中医诊断:通过检查患者的血糖水平、尿糖及分析病史和舌检等来确定糖尿病的中医诊断。

中医治疗:中医常采用中药治疗方法,如用黄芪、苦瓜、火麻仁等进行治疗。

4.肺癌中医诊断: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肺部CT扫描结果,配合舌诊和脉诊等来确定肺癌的中医诊断。

中医治疗:中医常采用中药治疗方法,如用黄芪、石膏、板蓝根等进行治疗。

5.胃癌中医诊断: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胃镜检查结果,配合脉诊和舌诊等来确定胃癌的中医诊断。

中医治疗:中医常采用中药治疗方法,如用山楂、大黄、柴胡等进行治疗。

6.鼻窦炎中医诊断:通过询问病史和检查患者的鼻窦CT扫描结果,配合舌诊和脉诊等来确定鼻窦炎的中医诊断。

中医治疗:中医常采用中药治疗方法,如用黄芪、苍术、熟地等进行治疗。

7.肝癌中医诊断: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肝功能检查结果,配合脉诊和舌诊等来确定肝癌的中医诊断。

中医治疗:中医常采用中药治疗方法,如用黄芪、山楂、柴胡等进行治疗。

8.冠心病中医诊断: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心电图和脉诊等来确定冠心病的中医诊断。

中医治疗:中医常采用中药治疗方法,如用丹参、三七、黄连等进行治疗。

9.食管癌中医诊断: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胃镜检查结果,配合脉诊和舌诊等来确定食管癌的中医诊断。

中医治疗:中医常采用中药治疗方法,如用黄芪、石膏、柴胡等进行治疗。

10.胃溃疡中医诊断:通过询问病史和检查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配合舌诊和脉诊等来确定胃溃疡的中医诊断。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零一○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 (39)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 (45)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 (57)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69)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89)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 (137)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 (145)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67)外科中医临床路径 (193)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229)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 (265)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 (287)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93)眼科中医临床路径 (313)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347)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 (365)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 (377)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 (407)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449)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 (491)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3)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9)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 (14)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17)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 (21)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25)假性延髓麻痹中医临床路径 (34)— 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 周至6 个月。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登革热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登革热

登革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登革热诊疗指南》第2版。

(1)登革热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登革热的诊断。

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诊断。

1.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2)重症登革热的诊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严重出血: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2.休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s、脉搏细弱或测不到、脉压差减小或血压测不到等;3.严重的器官损害:肝脏损伤(ALT和/或AST>1000 IU/L)、ARDS、急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和脑炎等表现。

(二)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登革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急性发热期-邪犯肺卫证临床表现:发热,畏寒,头痛,身痛,面红目赤,倦怠,舌淡红,苔薄白或厚白,脉浮滑或数。

2. 极期(1)湿热郁遏证临床表现:高热畏寒、或不畏寒,身热不扬,头痛,周身疼痛,倦怠乏力,口渴,呃逆或呕吐,小便短赤,大便黏腻不爽,舌红,苔黄厚或厚腻,脉滑数或洪数。

(2)气营(血)两燔证临床表现:壮热烦渴,心烦不宁,斑疹隐现,或鼻衄或齿衄或便血,尿血或阴道出血,舌质红或绛,苔黄燥,脉弦细数或促。

(3)阴竭阳脱证临床表现:神疲懒言,气息衰微,面色萎黄无华,手足厥冷,胸腹灼热,斑疹紫黑,有汗或少汗。

舌质红绛,苔黄而干,脉微细或沉缓或结代。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症状包括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

中医认为,感冒主要是病邪入侵导致气血不通,治疗的重点是疏风散寒、祛邪和通络,调整气机。

一般可采用以下中医诊疗方案:1.中医辨证分型:中医通过辩证分析来确定感冒的病因和病机,常见的辨证分型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寒湿感冒等。

2.风寒感冒的治疗:对于风寒感冒,中医常采用祛寒散寒的方法。

方剂常选用麻黄汤或葛根汤,可以通过发汗来驱散体内的寒邪。

3.风热感冒的治疗:对于风热感冒,中医常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

方剂常选用银翘散或薏苡仁汤,可以通过解毒、清热来缓解症状。

4.风寒湿感冒的治疗:对于风寒湿感冒,中医常采用祛风散寒、化湿的方法。

方剂常选用羌活胶囊或感冒宁颗粒,可以通过祛风、散寒、化湿来改善症状。

5.中药治疗:一般感冒都可以采用草药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白芷、薄荷等,可以通过疏风散寒、祛风解表、清热解毒等作用来改善症状。

6.食疗调理:饮食对于感冒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帮助。

可以适当摄入一些有助于疏风解表、祛风散寒的食物,如姜、葱、辣椒等。

另外,还需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

中医内科的诊疗方案针对不同病种和不同的体质状况会有所不同,需要针对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中医治疗。

在选择中医治疗方案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综合分析,包括辨证分型、舌诊、脉诊等,以确定适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总结起来,中医内科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食疗调理、针灸、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风温肺热病是中医认为由风温邪犯肺所致的一种常见病种。

主要特点是高热不退,咳嗽痰黄稠厚,胸闷气喘,口干咽痛等症状。

下面是关于风温肺热病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的详细介绍。

【临床路径】1.风温入侵:由于外邪入侵,初起时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2.温热上攻:热邪逐渐上攻肺脏,出现高热不退、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

3.热浸津液:温热持续侵袭肺脏,煎煮津液而导致口渴咽干、舌红苔黄等症状。

4.痰热深陷:炎热转化为痰热,痰液黏稠,咳嗽痰黄稠厚。

5.肺道堵塞:痰阻气道,引起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6.继发病变:痰热煎熬肺脏,导致肺脏组织受损,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中医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解表祛邪、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等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

1.解表祛邪:药物:麻黄、桂枝、薄荷等药材。

功效:解表发汗,祛除寒热邪气。

操作:煎煮药材,煮汤服用。

2.清热化痰:药物:生石膏、黄连、贝母等药材。

功效:清热降温,化痰止咳。

操作:煎煮以上药材制成药汤,口服。

3.润肺止咳:药物:沙参、鲜百合、杏仁等药材。

功效:滋润肺脏,止咳化痰。

操作:煎煮以上药材制成药汤,口服。

4.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方案包括中医推拿、艾灸、针灸等物理疗法,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

以上是对风温肺热病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的详细介绍。

中医治疗风温肺热病主要是通过祛除寒热邪气、清热化痰和润肺止咳来达到治疗目的。

同时,辅助治疗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配合合理的饮食和休息,综合治疗,以加速病情的康复。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版)最终版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版)最终版
22个专业95个病种
中医诊疗方案
(合订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一○年
总 目 录
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1
急诊科中医诊疗方案……………………………………………41
心血管科中医诊疗方案…………………………………………47
精神科中医诊疗方案……………………………………………57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也可按照软瘫期、痉挛期和恢复期不同特点和治疗原则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醒脑开窍针刺法、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抗痉挛针法等,可根据临床症状选用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技术、病灶头皮反射区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技术等。
(1)醒脑开窍针刺法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
辅穴:极泉、尺泽、委中
治法:清热平肝,潜阳息风。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后下、生石决明先煎、川牛膝、黄芩、山栀、夏枯草等。
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等。
(2)风痰阻络证
治法:息风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
①化痰通络方加减。法半夏、生白术、天麻、紫丹参、香附、酒大黄、胆南星等。
②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半夏、天麻、茯苓、橘红、丹参、当归、桃仁、红花、川芎等。
(2)辨证属于热证者,选用具有活血清热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苦碟子注射液等。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国传统医学是我国独具特色且源远流长的医疗体系,其中中医诊疗方案是中医医生根据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在中国,中医诊疗方案包括22个专业和95个病种。

下面是这些方案的合订版,详细介绍了每一个专业和病种的基本概况和诊疗原则。

一、内科类1.呼吸内科: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平喘化痰。

2.心血管内科:主要针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调畅气血。

3.消化内科:主要针对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

治疗原则是健脾和胃,清热解毒。

4.肝胆内科:主要针对肝胆系统疾病,如肝炎、胆结石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化痰祛瘀。

5.肾病内科:主要针对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结石等。

治疗原则是补益肾气,利水除湿。

6.血液内科:主要针对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益气养血。

7.免疫学:主要针对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治疗原则是祛风清热,调和阴阳。

二、外科类1.骨科:主要针对骨骼系统疾病,如骨折、骨质疏松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补益肾气。

2.神经外科:主要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脑卒中等。

治疗原则是通经活络,祛风散寒。

3.泌尿外科:主要针对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尿毒症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破瘀通淋。

4.耳鼻喉科:主要针对耳鼻喉系统疾病,如鼻窦炎、中耳炎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疏风散寒。

5.皮肤科:主要针对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祛风燥湿。

三、妇产科类1.妇科:主要针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如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

治疗原则是调经养血,温经通络。

2.产科:主要针对孕期和分娩过程中的疾病,如胎动不安、产后血晕等。

治疗原则是调和气血,活血化瘀。

四、儿科类1.小儿内科:主要针对小儿内脏系统疾病,如肺炎、腹泻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补益元气。

2.小儿外科:主要针对小儿外伤和畸形,如脱臼、先天性心脏病等。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一室性早搏)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j,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自觉心中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

(2)可见结脉、代脉、促脉等脉象。

(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ACC/AHA/ESC制定,2006年)。

(1)临床表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昕到第一心音。

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

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搏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

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形态相同,且偶联间期固定者,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

若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问期相等者称多形性室性早搏。

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且偶联间期存在差异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3)病情分类①按发作频率分类偶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tc.30次/h;频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Ⅲin,DcG示>30次/h:②按形态分类单源(单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相同;多源(多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不相同:多形(联律间期相同,形态迥异):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秉承了千余年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拥有丰富的病种和诊疗方案。

以下是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一些例子:1.内科疾病:中医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风病、脾胃虚弱、食积等,方案包括调理脾胃、消食导滞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肺结核等,方案包括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

3.心血管疾病:中医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方案包括降压舒筋等。

4.神经系统疾病:中医治疗失眠、头痛、中风、帕金森病等,方案包括疏肝理气、补脑降火等。

5.耳鼻喉疾病:中医治疗鼻炎、耳鸣、咽炎等,方案包括通窍散结、清热解毒等。

6.眼科疾病:中医治疗眼疲劳、近视、青光眼等,方案包括滋养肝肾、清热明目等。

7.皮肤病:中医治疗湿疹、乾癣、痤疮等,方案包括清热解毒、润肺活血等。

8.骨伤科疾病:中医治疗骨折、关节炎、脊柱疾病等,方案包括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

9.妇科病: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盆腔炎症、子宫肌瘤等,方案包括调经活血、清热利湿等。

10.男科病:中医治疗阳痿早泄、前列腺炎、不育症等,方案包括补肾壮阳、活血化瘀等。

11.儿科疾病:中医治疗发热、便秘、遗尿症等,方案包括清热解毒、调理脾胃等。

12.肿瘤科:中医治疗肺癌、乳腺癌、肝癌等,方案包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

这些是仅仅一部分的病种和诊疗方案,中医还拥有更多的专业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尽管现代医学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中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依然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和信任。

在适用的范围内,中医可以为病人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帮助其恢复健康。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风温肺热病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风温肺热病

风温肺热病(医院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94) [1]。

(1)主症:发热、咳嗽、脓痰、口干渴、舌红苔白或黄,脉数。

(2)兼症:恶寒或寒战,胸闷或胸痛,气急或气喘。

(3)肺部体征:肺实变体征或闻及湿啰音。

(4)胸部X线检查:肺部新出现或进展的浸润性病变。

注:具备(1)、(4)两项即可诊断,其它两项供参考。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9年版)、《内科学(第8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2-4]。

住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新出现或进展的肺部浸润性病变,同时具备以下三个临床症候中两个或以上可诊断为医院获得性肺炎:(1)发热超过38℃;(2)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3)脓性气道分泌物。

但需要注意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特异性低,应注意与肺不张、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基础疾病肺侵犯、药物性肺损伤、肺栓塞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相鉴别。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94)、《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方邦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中医急重症学》(方邦江、张晓云、梁群主编,科学出版社,2017年)[1,5,6]。

1.风热犯肺: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或痰黄带血,胸闷胸痛,口渴。

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身热,午后为甚,心烦懊恼,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满便秘。

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燥,脉滑数。

4.热闭心包:壮热,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痉厥或四肢厥冷。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发布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发布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发布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等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都有哪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呢?一起看一看吧~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登革热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亨特综合征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痿病(视神经脊髓炎)支气管扩张症风温肺热病(医院获得性肺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儿童紫癜性肾炎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急乳蛾(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尿频(神经性尿频)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恶阻病(妊娠剧吐)盆腔淤血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纤维肌痛症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呆病(典型阿尔茨海默病)痿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痿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痿病(运动神经元病)痿病(重症肌无力)喉痈(咽喉部脓肿)不育症(精索静脉曲张)血精(精囊炎)(急慢性睾丸附睾炎)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石淋(尿石症)黄水疮(脓疱疮)慢性光化性皮炎葡萄疫(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红皮病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前列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胁痛(胆囊结石)乳岩(乳腺癌巩固期)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难治性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风牵偏视(眼外肌麻痹)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血灌瞳神(玻璃体积血)脏躁(解体转换障碍)(急性应激反应)酒厥(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周围血管病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血栓性静脉炎热淋病(急性肾盂肾炎)耳眩晕(梅尼埃病)卵巢癌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肉芽肿性乳痈(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天疱疮(天疱疮)手足口病(重型)颤病小便失调(帕金森病膀胱功能障碍)眩晕(后循环缺血)恶性淋巴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低中危组)巨幼细胞贫血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肿瘤相关性贫血肝瘟(慢性肝衰竭)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黄疸(戊型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淤胆型肝炎)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水肿病(成人微小病变肾病)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头痛(颈源性头痛)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伤筋病(踝管综合征)臀肌挛缩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腰痛(腰椎滑脱症)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悬珠痔(肛乳头肥大)脏毒(肛隐窝炎)足底病(跖骨痛)上述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已分两批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上发布供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2023年95个疾病的中医诊疗指南

2023年95个疾病的中医诊疗指南

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模板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normative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模板6篇调查报告在学术界、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调查报告可能会在结论部分提供对未来行动的建议或方向,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颤病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颤病

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吴勉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出版)。

(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善忘,神识呆滞,行走不稳,头晕目眩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2.西医诊断参照《神经病学》(贾建平,陈生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1)程度不一的帕金森样表现,以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很少见,多以双侧起病(除皮质基底节变性外),对左旋多巴治疗不敏感。

(2)伴有其他征象,如不自主运动、垂直性眼球凝视障碍(见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早期出现且严重的痴呆和视幻觉(路易体痴呆)、皮质复合感觉缺失和锥体束征(皮质基底节变性)等。

(二)证候诊断1.中气不足,气血亏虚证:肢体僵直,行走不稳,肢体颤动,头晕眼花,起则晕剧,甚则晕厥,面色少华,记忆下降,四肢乏力,动则加重,小腹坠胀,小便失控,大便费力,心烦不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肾两虚、痰浊内阻证:活动缓慢,姿势异常,肢颤不止,行走不稳,记忆减退,神识失控,时清时昧,胸脘痞闷,夜寐不安,惊惕肉瞤,心中懊恼,大便溏薄,夜尿频多,遗精易泄,舌质白,苔白腻,脉濡滑。

3.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证:肢体颤抖,行走不稳,双目凝视,目光呆滞,反复跌倒,头昏目涩,言语不清,吞饮咳呛,项背前倾,面色晦暗,言语不利,步态慌张,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苔薄白,脉细弦涩。

4.阴阳两虚、痰瘀互阻证:肢体扭转,不能站立,肢颤不已,表情呆板,头晕眼花,面色晄白,筋脉拘紧,言语謇涩,吞饮呛咳,反应迟钝,失眠惊惕,目涩耳鸣,腰酸腿软,小便失禁,畏寒肢冷,舌质淡白或夹瘀斑,舌体瘦小,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 中气不足、气血亏虚证治法:健脾升清、补益气血(1)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2002年)。

1.血管性痴呆1.1临床很可能(probable)血管性痴呆(1)痴呆符合DSM—Ⅳ—R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尤其是自身前后对比,记忆力下降,以及2个以上认知功能障碍,如定向、注意、言语、视空间功能、执行功能、运动控制等,其严重程度已干扰日常生活,并经神经心理学测试证实。

(2)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检查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偏瘫、中枢性面瘫、感觉障碍、偏盲、言语障碍等,符合CT、MRI 上相应病灶,可有/无卒中史。

影像学表现:多个腔隙性脑梗死或者大梗死灶或重要功能部位的梗死(如丘脑、基底前脑),或广泛的脑室周围白质损害。

(3)痴呆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痴呆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内,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或波动、或呈阶梯样逐渐进展。

(4)支持血管性痴呆诊断:①认知功能损害不均匀性(斑块状损害);②人格相对完整;③病程波动,多次脑卒中史;④可呈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等体征;⑤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2可能为(possible)血管性痴呆(1)符合上述痴呆的诊断;(2)有脑血管病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3)痴呆和脑血管病可能有关,但在时间或影像学方面证据不足。

1.3确诊血管性痴呆临床诊断为很可能或可能的血管性痴呆,并由尸检或活检证实不含超过年龄相关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和老年斑(sP)数,以及其他变性疾患组织学特征。

1.4排除性诊断(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1)意识障碍;(2)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等);(3)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痴呆:(4)精神疾病(抑郁症等)。

注:当血管性痴呆合并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时,建议用并列诊断,而不用“混合性痴呆”的诊断。

2.痴呆程度评定:采用临床痴呆评定表(CDR)进行程度评定,按照CDR量表=1分为轻度,CDR量表=2分为中度,CDR量表=3分为重度。

3.血管源性认知障碍(vase: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参照Rock—wood诊断标准。

3.1患者有获得性认知障碍,根据病史推断比以前的认知水平有所下降并得到认知检查的证实。

3.2临床特点提示为血管源性病因,并至少要满足以下中的两项:(1)急性起病;(2)阶梯式恶化;(3)波动性病程;(4)有自动恢复期;(5)起病或加重与卒中或低灌注有关(例如:心律失常,术中低血压);(6)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7)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8)总体认知检查正常,但个别项目受损。

3.3影像学检查提示为血管源性,包括:(1)一处或多处皮质或皮质下卒中或出血;(2)腔隙性梗死;(3)白质缺血性改变。

3.4 VCI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与其他痴呆形式并存。

3.5 VCI可以符合或不符合(基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痴呆诊断标准。

混合性痴呆的典型表现是一名患者既有AD表现又有临床和/或影像学缺血病灶表现。

3.6VCI可以呈现以下影像模式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1)多发性皮质性卒中;(2)多发性皮质下卒中;(3)单个关键部位卒中;(4)脑室周围白质改变;(5)未见病灶。

3.7认知损害的严重程度视疾病对患者功能的影响而定,必须个体化,反映与病前相比的变化程度;(1)极轻度:患者接受治疗或通过设备辅助代偿认识损害;或者认知损害使患者不能从事复杂的职业或精细的爱好;(2)轻度:原来能完成的复杂的需要工具的自我照料活动(如:开车、结账、打电话、服药)变得难以完成;(3)中度:不能完成中等难度的自我照料活动,如洗澡、散步做家务、做饭、购物或外出行走;(4)重度:不能完成基本的自我照料活动,如上厕所、穿衣、进餐、搬动物体、梳头。

如果患者符合以上条件,但未达到痴呆,则诊断为V—cI:ND,如果患者符合以上条件,而且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则诊断为VD;如果患者病程提示AD,但又有局灶性症状和体征,或影像学检查提示脑缺血,则诊断为MixedAD/VD;但如果有^J)型痴呆的患者仅仅有血管性危险因素,则不能诊断为Mixed AD/VDa。

(二)证候诊断1.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多忘善误、神思不聚、持筹握算差、如昏似慧、多疑寡断、言辞颠倒、言语重复、言辞贫乏、神情呆滞、表情淡漠、忧愁思虑、庶事皆废、思维、反应迟钝、忽哭忽笑、举动不经、头晕昏沉或头目眩晕,耳鸣,耳聋,颧红盗汗,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大便秘结,舌体偏瘦,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腻或薄,脉细弦或细数。

2.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神情呆滞,善忘迟钝,嗜卧懒动,头昏沉或头重如裹,神疲,倦怠流涎,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肢体瘫软,手足不温,纳呆,夜尿频或尿失禁,尿后余沥不尽,大便黏滞不爽或便溏,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腻或水滑,脉沉。

3.痰瘀化热,上扰清窍证:表情呆滞,心绪不宁,躁扰不宁,在病情波动或外感、劳累等诱因下,原有智能障碍核心症状波动加重。

伴见口干口臭,口苦口渴,面红尿赤,便干便难,舌质红或红绛,舌苔黄厚,苔腻,脉弦或弦滑数。

4.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记忆丧失,失认失算,神情呆滞,双目无神,语声低怯或终日不语,齿枯,发焦,倦怠嗜卧,不知饥饱,面容憔悴,咳声无力,气急喘促、动则尤甚,骨痿无力,步履蹒跚,举动不灵,生活不能自理,甚或卧床,舌红,少苔或无苔,多裂纹,脉沉细弱或脉虚无力。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治法:补益肝肾,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丸合转呆定智汤加减。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何首乌、肉苁蓉、牡丹皮、茯苓、知母、黄柏、荷叶、地龙。

中成药:复方苁蓉益智胶囊、银杏叶片或银杏叶胶囊、灯盏花素片、华佗再造丸等。

2.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治法:健脾益肾、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还少丹合归脾汤加减。

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肉苁蓉、巴戟天、小茴香、杜仲、怀牛膝、茯苓、山药、石菖蒲、远志、五味子、大枣。

中成药:复方苁蓉益智胶囊、人参归脾丸、银杏叶片或银杏叶胶囊、华佗再造丸等。

3.痰瘀化热,上扰清窍证治法:清热化痰,通络开窍。

推荐方药:涤痰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胆南星、黄连、制半夏、竹茹、黄芩、石菖蒲、枳实、川芎、栀子、三七粉(冲服)。

中成药:病情波动、加重时可静脉输注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等中成药,也可口服牛黄清心丸、安脑丸、安宫牛黄丸、复方苁蓉益智胶囊等。

4.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治法:补肾填精,益髓增智。

推荐方药:补肾益髓汤加减。

熟地黄、山茱萸、紫河车、龟板胶(烊化)、续断、骨碎补、补骨脂、远志、石菖蒲。

中成药: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安神补脑液、银杏叶片或银杏叶胶囊、华佗再造丸等。

(二)针灸疗法(1)治法:采用辨经刺井法、颞三针治疗。

(2)主穴: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颞三针、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外关。

(3)配穴:少冲、隐白、厉兑、至阴、丰隆、大敦、绝骨等。

(4)取穴及操作①取穴颞三针:“颞三针”位于头颞部。

其中第一针通过率谷穴及角孙穴,前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后者为手足少阳之会;第二针通过手、足少阳、阳明之会的悬厘穴及足太阳、少阳之会的曲鬓穴;第三针位于天冲穴附近,该穴为足太阳、少阳之交会穴。

②针刺操作头穴:平刺,针刺得气后以180~200次/分的频率捻转2分钟,分别在进针后第10分钟、第20分钟行针2次,共留针30分钟。

③疗程:每日1次,每周针5次。

(三)康复疗法一旦病人被确诊为痴呆,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尽早全面进行康复训练,即认知功能训练与肢体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包括记忆训练、注意力和集中力训练、视觉障碍训练、语言功能训练、作业训练、睡眠训练等。

(四)推拿疗法有神经损害局灶体征的患者,可选用不同推拿手法,同时让患者进行各种改善运动功能的锻炼。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中医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指数=(疗前积分一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①临床缓解:用药前、服药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95%);②显效:服药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③有效:服药后,症状和体征有改善(30%≤疗效指数<70%);④无效:服药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减轻或加重者(疗效指数<30%)。

2.临床总体印象、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标准:2.1临床总体印象一变化量表;①未评,记0分。

②显著进步,记1分。

⑨进步,记2分。

④稍进步,记3分。

⑤无变化,记4分。

⑥稍恶化,记5分。

⑦恶化,记6分。

⑧严重恶化,记7分。

2.2Barthel指数(Brothel Index,BI):包括10项内容,每个项目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帮助的程度分为0,5,10,15分四个等级,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好,依赖性越少。

3.认知功能评价(ADAS—cog)量表ADAS分为认知(ADAS—Cog)和非认知(ADAS-Ncog)两部分。

认知部分由12个条目组成,评定认知缺陷,评分范围为0(无错误或无损害)~70分(严重损害)。

非认知部分由7个条目组成,均由测试者参考访谈信息进行临床评定。

每个条目的评分范I蜀均从0(无损害或未出现症状)~5分(严重而持久的症状)。

(二)评价方法l.有效性(1)主要疗效指标中医症状:采用痴呆核心症状、周边症状及舌脉观察量表。

患者本人及亲密看护者对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内容。

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画钟测验(CDT),ADAS—cog评价。

(2)次要疗效指标非认知特征:采用神经精神指数(NPI)问卷。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

总体印象:采用基于临床医生访谈时总体印象改变(CIBIC—pluS)。

2.疗效评定指标(1)终点指标评定:痴呆恶化率,并发症及并发症导致住院次数,心、脑血管病相关事件发生率。

(2)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计算公式:[(治疗后积分一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

进行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

(3)中医症状评定标准采用计算公式:[(治疗后积分一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以百分数表示。

进行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

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的《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

(1)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