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上《蚂蚁》课件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上《蚂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蚂蚁的生态习性、身体结构、生活行为以及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蚂蚁的基本生态习性、身体结构和行为特点;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态习性和生活行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模型、蚂蚁生活习性的视频、挂图等;2. 学具:放大镜、观察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蚂蚁模型、挂图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蚂蚁,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介绍蚂蚁的身体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蚂蚁模型,认识蚂蚁的各个部位;(2)讲解蚂蚁的生态习性,结合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3)分析蚂蚁的生活行为,如觅食、建巢、防御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观察蚂蚁,填写观察记录表,描述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态习性和生活行为。
5. 板书设计(5分钟)(1)板书《蚂蚁》(2)板书内容: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态习性、生活行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蚂蚁,描述其生活行为和生态习性。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蚂蚁的具体行为和特点。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其他特点,提高生物观察和探究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态习性和生活行为,认识到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观察、描述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 教学重点: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态习性和生活行为;3.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激发学生兴趣;4. 作业设计:观察身边的蚂蚁,描述其生活行为和生态习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蚂蚁》,使学生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习蚂蚁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会通过观察和实践来了解蚂蚁。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图示展示。
2. 启发式提问。
教学准备:1. 《蚂蚁》教材2. 学生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一块土壤、一些蚂蚁、一些食物(如糖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1.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蚂蚁是什么动物吗?2. 学生回答。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对蚂蚁的兴趣。
二、探究与讲解 (15分钟)1. 教师使用图示和文字,向学生讲解蚂蚁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蚂蚁是如何移动的吗?蚂蚁有没有“天敌”?3. 学生回答。
4. 教师进一步解释。
三、实际操作 (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将一些蚂蚁放进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中。
2. 教师提供一块土壤和一些食物(如糖水),让学生观察和实践。
3. 学生可以观察蚂蚁的活动、觅食等。
四、讨论与总结 (10分钟)1.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蚂蚁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学生分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体会。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并强调蚂蚁的种类和基本特征。
五、小结与反思 (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2. 学生回答。
3. 教师提供反馈,强调蚂蚁的重要性和我们对蚂蚁的保护。
六、作业布置 (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观察蚂蚁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2. 学生完成作业并交给教师。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进一步观察其他昆虫,比较它们的特点。
2. 学生可以制作一个小蚂蚁模型,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教学资源:《蚂蚁》教材、玻璃容器、土壤、蚂蚁、食物。
评价与反馈:1. 观察结果的正确性。
2.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的讨论和总结能力。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案及教学反思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学期:上教材:《科教版》三年级上册课题:蚂蚁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2)了解蚂蚁的构造和功能特点,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蚂蚁;(3)了解蚂蚁与人类的关系,知道如何合理地与蚂蚁相处。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分辨蚂蚁的能力;(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请学生先阅读课前预习材料,然后请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所有蚂蚁的外形和颜色都一样吗?•蚂蚁是单独生活还是社会性生物?•你曾经观察到过蚂蚁的生活习性吗?有哪些?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激发兴趣,准备进入正式学习。
2. 知识与技能的教学2.1 蚂蚁的生活环境与习性生活环境:告诉学生蚂蚁生活的环境,包括生活的栖息地、食物来源等。
强调蚂蚁需要有自己的栖息地,并假设存在蚂蚁丢失栖息地,导致无处生活的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习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引导学生回忆蚂蚁的生活习性,如寻找食物、建立巢穴、保护自己等。
让学生想象成为一只蚂蚁,思考蚂蚁的日常行为以及自己应该如何与蚂蚁相处。
2.2 蚂蚁的构造和功能观察蚂蚁模型,让学生观察蚂蚁的各部分构造,了解其功能。
引导学生考虑高低不同的蚂蚁是否有不同的职责分工,为什么有的蚂蚁有翅膀,有的没有。
2.3 蚂蚁分类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蚂蚁,并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
由学生自己回答,不同种类的蚂蚁有哪些不同之处,怎样分类。
3. 实践与探究让学生在组内完成以下实践探究活动:3.1 观察蚂蚁巢穴引导学生一起去校园或者家附近的草丛里找到蚂蚁巢穴。
通过观察蚂蚁巢穴的形态、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让学生探究不同因素对蚂蚁巢穴的影响,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2 探究蚂蚁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讨论人类和蚂蚁的关系,如何合理地与蚂蚁相处。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优质教案通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蚂蚁》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蚂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社会行为以及蚂蚁与人类关系。
通过学习,让学生解蚂蚁生态特点,认识到小小蚂蚁背后蕴藏着大大智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蚂蚁基本身体结构,解蚂蚁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蚂蚁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蚂蚁社会行为特点及其与人类关系。
2. 教学重点:蚂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观察和分析蚂蚁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模型、放大镜、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蚂蚁搬运食物视频,让学生初步解蚂蚁生活习性和合作精神。
2. 新课导入:a. 展示蚂蚁模型,让学生观察蚂蚁身体结构。
3. 例题讲解:a.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蚂蚁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
b. 分析蚂蚁与人类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蚂蚁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4.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观察蚂蚁,记录蚂蚁行为特点。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蚂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社会行为及与人类关系。
六、板书设计1. 蚂蚁身体结构a. 头部:触角、眼睛、口器b. 胸部:三对足、一对翅膀c. 腹部:生殖器官、消化器官2. 蚂蚁生活习性a. 社会行为:分工合作、信息传递b. 食物来源:杂食性,喜欢甜食3. 蚂蚁与人类关系a. 生态系统中分解者b. 人类生活中益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身边蚂蚁,记录它们行为特点。
b. 思考蚂蚁为什能搬运比它们身体还重食物?2. 答案:a. 学生观察到蚂蚁行为特点可能包括:觅食、建巢、保卫、繁殖等。
b. 蚂蚁能搬运比它们身体还重食物,得益于它们身体结构、合作精神和信息传递能力。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案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蚂蚁的触角作用。
(3)学生能够运用动词描述蚂蚁的行为。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蚂蚁的特点。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蚂蚁的触角作用。
三、教学难点1. 蚂蚁的触角作用。
2. 动词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实物:蚂蚁。
2. 实验材料:放大镜、纸巾、食物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谜语导入:小小black 军,走路挺辛苦,合作力量大,搬粮运家具。
(打一动物)(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出本课主题——蚂蚁。
2. 观察蚂蚁:(1)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结构、颜色等。
(2)学生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教师点评。
3.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1)学生分享自己对蚂蚁生活习性的了解。
(2)教师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如群居、触角作用等。
4. 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蚂蚁的触角作用。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5. 动词运用:(1)学生观察蚂蚁的行为,用动词描述蚂蚁的动作。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7. 作业布置:(1)观察其他昆虫,了解它们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2)写一篇关于蚂蚁的小作文。
8. 板书设计:蚂蚁外形特征:身体结构、颜色等生活习性:群居、触角作用等触角作用:实验探究动词运用:描述蚂蚁动作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针对反思结果,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科版科学三上《蚂蚁》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蚂蚁》教案一. 教材分析《蚂蚁》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了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的通讯方式以及蚂蚁的社会结构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蚂蚁的一些基本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他们在生活中对蚂蚁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了解,但对蚂蚁的内部结构和通讯方式等知识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蚂蚁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通讯方式和社会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蚂蚁的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通讯方式和社会结构。
2.难点:蚂蚁的内部结构和通讯方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蚂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蚂蚁的特性。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蚂蚁标本、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课件:蚂蚁的图片、视频等。
3.作业:提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蚂蚁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蚂蚁吗?蚂蚁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蚂蚁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蚂蚁的外部形态和生活环境。
同时,教师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如觅食、搬运、建巢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蚂蚁标本,观察蚂蚁的内部结构。
同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蚂蚁的通讯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蚂蚁的心得体会,总结蚂蚁的特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案4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案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动物》中的《蚂蚁》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如下:1. 蚂蚁的基本特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2. 蚂蚁的觅食行为:如何寻找食物、合作搬运食物等。
3. 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对环境的影响、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蚂蚁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2. 教学重点:蚂蚁的基本特征;蚂蚁的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生活场景的视频、图片;蚂蚁模型;放大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蚂蚁生活场景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蚂蚁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吗?它们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呢?”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讲解(1)教师结合蚂蚁模型,讲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3)教师讲解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对环境的影响、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等。
3.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观察蚂蚁的生活场景,记录蚂蚁的行为。
(2)学生用画笔和纸张绘制蚂蚁的觅食路线图。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教师针对蚂蚁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设置例题,进行讲解。
(2)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观察蚂蚁的心得体会,讨论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蚂蚁的基本特征2. 蚂蚁的生活习性3. 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蚂蚁,记录它们的行为,并描述蚂蚁的觅食路线。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案4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案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章《动物的一生》,详细内容为“蚂蚁”一节。
通过对蚂蚁生活习性、身体结构、合作行为的探索,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相关知识,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描述蚂蚁的外部特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合作行为。
2. 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合作等方式,提高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蚂蚁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合作行为。
2. 教学难点:蚂蚁的合作行为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模型、蚂蚁生活习性视频、教学PPT。
2. 学具:放大镜、观察盒、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蚂蚁模型,引导学生说出蚂蚁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播放蚂蚁生活习性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蚂蚁的生活环境和行为特点。
3. 新知探究:a. 学生分组观察蚂蚁模型,记录蚂蚁的外部特征。
c.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蚂蚁的合作行为,通过PPT展示蚂蚁合作搬运食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蚂蚁的合作行为。
4. 例题讲解:讲解蚂蚁如何通过合作搬运食物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蚂蚁合作行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蚂蚁的外部特征a. 身体结构b. 外观特点2. 蚂蚁的生活习性a. 生活环境b. 食物来源3. 蚂蚁的合作行为a. 搬运食物b. 营建巢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记录蚂蚁的合作行为。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描述蚂蚁的合作行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合作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关爱动物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蚂蚁的合作行为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第1篇: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本单元要专门认识的第三种小动物。
蚂蚁是昆虫的代表,它有头、胸、腹三部分和六只脚。
在这个世界上,昆虫是一个最大的类别,也是动物多样*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类。
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中的观察。
教科书设计了这两种观察的方法,提倡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
蚂蚁作为一种生命体的代表,我们应该了解它的哪些生命特征呢?教科书安排了在自然状态下蚂蚁的寻食、搬运、积极活动和信息传递,这些内容与生命体的环境适应、新陈代谢有关。
教科书安排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蚂蚁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第三个活动是交流发现,进一步观察蚂蚁。
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在前两课观察蜗牛和蚯蚓的基础上,知道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小动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更好地了解蚂蚁的生活习*,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
2.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对蚂蚁的熟悉程度是很高的,对蚂蚁的喜爱程度也是很高的。
但是,蚂蚁的个体不大,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不是很清楚。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的教学反思在上这节课前,特意到山上去抓了些大蚂蚁,让学生更好的观察。
但出乎意外的是:蚂蚁显然并不适应我准备的“家”。
过了一天,就死了一大批,到上课的时候总共只剩下8只活的蚂蚁,12个小组都不能分配好,只能用几只死蚂蚁代替(死蚂蚁身体会缩成一块,特别是胸部这块很难观察到)。
四人观察一只蚂蚁,即使给了学生较多的时间,还是有一些学生观察得不到位。
在画蚂蚁身体结构时,难点是蚂蚁的六条腿都长在胸部,学生会观察得不够仔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学设计(通用13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篇1教学准备: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瓶盖或小木块,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
观察过蚂蚁吗?蚂蚁是怎样的?能画一只大蚂蚁吗?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二、观察哪一只蚂蚁。
1.选择观察瓶里的蚂蚁,还是放在白纸上的蚂蚁?2.选择瓶里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选择白纸上爬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三、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好一些?1.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楚,又不会到处乱爬?2.用什么办法可以看得更清楚?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蚂蚁不乱爬?3.在盆子里倒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或小木块,让一只蚂蚁爬到瓶盖上。
蚂蚁只能停留在瓶盖上,不能到处乱爬了。
不过,用什么办法让蚂蚁爬到瓶盖上去呢?四、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1.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
2.分发放大镜观察蚂蚁。
注意控制观察时的呼吸,别吹走了蚂蚁。
五、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
1.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2.和蜗牛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3.和蝗虫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六、试一试。
1.看看瓶盖上的蚂蚁的行动,试着解释蚂蚁怎么不到处乱爬了。
2.如果再放一个瓶盖,在两个瓶盖上搭一座"桥",猜猜蚂蚁会怎样?3.试一试。
4.怎么解释蚂蚁的反应呢?蚂蚁想家了吧?如果把蚂蚁放在教室地面上,蚂蚁能找回自己的家吗?七、送蚂蚁回家。
这些蚂蚁原来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就把它们送回什么地方吧。
在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中,请别忘了送小动物们回家,让它们回到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去。
在送小动物回家的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有新的观察发现呢!八、发布下一节课举行“我的观察研究”报告会的信息。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通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四单元《动物》中的第三节《蚂蚁》。
本节课将围绕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和基本特征,掌握蚂蚁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动物行为的能力。
3. 通过对蚂蚁的了解,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难点:蚂蚁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以及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模型、蚂蚁生活习性的视频资料、放大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蚂蚁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蚂蚁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引导学生描述蚂蚁的身体特征,如头、胸、腹三部分,六条腿,触角等。
(2)观看蚂蚁生活习性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繁殖方式等。
(3)讨论: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传播种子等。
3. 实践活动:(1)观察蚂蚁: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蚂蚁,记录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行为特点。
(2)制作蚂蚁观察记录表: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内容,制作观察记录表,用彩笔进行描绘。
4. 例题讲解:讲解蚂蚁身体结构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蚂蚁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蚂蚁》2. 板书内容:(1)蚂蚁的身体结构:头、胸、腹三部分,六条腿,触角等。
(2)蚂蚁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繁殖方式等。
(3)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传播种子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蚂蚁,记录它们的行为特点和生活环境。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内容,完成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有了基本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认识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案及教学反思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与目的1.1 教学背景本次教学主要是在三年级教育教学中进行的,科学教育是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知识,特别是蚂蚁这样的生物,是近距离观察生物、了解生物进化、生态环境等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珍爱生命的观念和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目的本单元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互动游戏,能够了解蚂蚁的习性、生态以及了解蚂蚁的进化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并通过对蚂蚁一系列实际观察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2.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蚂蚁》一文,文章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的繁殖方式•蚂蚁的进化过程2.2 教学重点本次教学中的重点包括:•学生在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时,要注意蚂蚁的足数、颜色、大小等特征。
•学生在了解蚂蚁的繁殖方式的时候要通过实际观察来体验蚂蚁的交配过程和蚁后为了保护卵和幼虫所做的一系列措施。
•学生在了解蚂蚁的进化过程时要注意理解和体验生命之间的不同选择和适应能力。
三、教学步骤与课时安排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课程,让学生理解学习此课程的背景和目的•第二步:引入蚂蚁,让学生进行互动游戏和实际观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练习形容词的用法•第三步:引导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态环境,并进行有趣的模拟实验,体验蚂蚁集体行为的奇妙之处•第四步:通过观察蚂蚁的繁殖方式和后代的生命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选择和适应能力•第五步:总结蚂蚁生态学知识,体验探究生命的过程3.2 课时安排本次教学安排共计2节课,每节课45分钟。
•第一节课:导入教学,引入蚂蚁知识,学生互动游戏和实际观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练习形容词的用法,时长:45分钟。
•第二节课:引导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态环境,进行有趣的模拟实验,体验蚂蚁集体行为的奇妙之处,通过观察蚂蚁的繁殖方式和后代的生命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选择和适应能力,总结蚂蚁生态学知识,体验探究生命的过程,时长:45分钟。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通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三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5课《蚂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掌握蚂蚁的生活习性。
2. 认识到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模型、蚂蚁生活习性的视频、投影仪。
2. 学具:放大镜、观察盒、记录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蚂蚁模型引导学生猜测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介绍蚂蚁的身体结构。
(2)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3)展示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实践:(1)观察蚂蚁: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记录蚂蚁的特征。
(2)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学生分组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记录蚂蚁的生活习性。
4. 例题讲解:(1)蚂蚁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特点?(2)蚂蚁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2)讨论蚂蚁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习性。
七、板书设计1. 蚂蚁的身体结构:头、胸、腹、触角、腿2. 蚂蚁的生活习性:社会性昆虫、喜欢群居、善于搬运食物3. 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清理食物残渣、传播种子、提高土壤肥力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记录下来。
(2)思考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观察记录表。
(2)短文。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蚂蚁生活习性的调查活动。
(2)引导学生关注蚂蚁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通用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三单元《动物世界》中的第5课《蚂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蚂蚁的身体结构,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动物行为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蚂蚁模型、实物投影仪、教学PPT等。
学具:放大镜、观察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蚂蚁搬运食物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蚂蚁的生活习性。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蚂蚁吗?它们是怎么搬运食物的呢?2. 讲解蚂蚁的身体结构展示蚂蚁模型,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
讲解蚂蚁的身体结构,如头、胸、腹、触角、足等。
学生绘制蚂蚁的身体结构图,加深对蚂蚁身体结构的认识。
3. 探讨蚂蚁的生活习性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如群居、分工合作、寻找食物等。
学生分小组讨论蚂蚁的生活习性,分享观察到的蚂蚁行为。
结合教材,了解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描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讲解答题方法,引导学生用观察记录表进行记录。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蚂蚁的身体结构头、胸、腹、触角、足等2. 蚂蚁的生活习性群居、分工合作、寻找食物等3. 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清理食物残渣、传播种子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蚂蚁,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绘制一幅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2. 答案:身体结构图(合理即可)生活习性描述(合理即可)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四单元《生物家园》中的第6课《蚂蚁》。
本节课将围绕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蚂蚁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蚂蚁的基本身体结构,掌握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生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学习蚂蚁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蚂蚁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蚂蚁的合作行为及蚂蚁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模型、蚂蚁生活习性的视频、蚂蚁与人类关系的图片等。
2. 学具:放大镜、观察盒、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蚂蚁模型,引导学生说出蚂蚁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公园寻找蚂蚁,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记录观察结果。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蚂蚁合作搬运食物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蚂蚁的合作行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蚂蚁对生态环境的有益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7. 课堂拓展:让学生探讨蚂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生物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蚂蚁的身体结构头部:触角、眼睛、口器胸部:六只脚腹部:消化器官、生殖器官2. 蚂蚁的生活习性社会性昆虫合作搬运食物喜欢潮湿环境3. 蚂蚁与人类的关系有益作用:分解有机物、控制害虫等有害作用:侵入住宅、损害农作物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记录蚂蚁的行为特点。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观察,描述蚂蚁的行为特点,如蚂蚁如何搬运食物、蚂蚁的作息规律等。
2. 作业题目:列举蚂蚁对生态环境的有益作用。
答案:分解有机物、控制害虫、维护生态平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了解蚂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通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具体内容为第三章《动物的一生》中的第2节《蚂蚁》。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认识蚂蚁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如外形、生活习性等。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蚂蚁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社会行为。
难点:蚂蚁社会行为的观察与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蚂蚁工坊、放大镜、白纸、糖果等。
学生准备:观察日记、画笔、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蚂蚁工坊,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蚂蚁是怎样生活的吗?它们有哪些特点?”2. 例题讲解(1)讲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如外形、生活习性等。
(2)通过观察蚂蚁工坊,讲解蚂蚁的社会行为。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蚂蚁工坊,记录蚂蚁的行为。
(2)讨论蚂蚁的社会行为特点。
4. 讲解蚂蚁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蚂蚁的基本特征外形:有头、胸、腹三部分,六条腿生活习性:群居、杂食性2. 蚂蚁的社会行为组织结构:有工蚁、兵蚁、蚁后等合作行为:共同搬运食物、照顾幼虫等3. 蚂蚁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蚂蚁,记录它们的行为。
2. 画一幅蚂蚁的画,标注出蚂蚁的基本特征。
作业答案:1. 观察记录: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蚂蚁行为,完成观察记录。
2. 画作:学生完成蚂蚁画作,标注出蚂蚁的基本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蚂蚁的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蚂蚁的社会行为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蚂蚁的其他特点和有趣的行为,提高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案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蚂蚁的触角具有嗅觉和触觉功能。
(3)学会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行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运用实验方法,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蚂蚁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蚂蚁的触角功能。
三、教学难点1. 蚂蚁触角的嗅觉和触觉功能。
2. 观察和描述蚂蚁的行为。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蚂蚁、放大镜、观察记录表等。
2. 教学环境:户外蚂蚁栖息地或室内蚂蚁观察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蚂蚁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蚂蚁的特点和习性。
(2)宣布本节课的主题:蚂蚁。
2. 观察蚂蚁:(1)分组进行观察,每组配备放大镜和观察记录表。
(2)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部特征,如体型、颜色、触角等。
(3)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了解蚂蚁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3. 实验探究:(1)设置实验环境,观察蚂蚁的搬运行为。
(2)引导学生观察蚂蚁如何通过触角寻找食物。
(3)讨论蚂蚁触角的嗅觉和触觉功能。
4. 总结与反思:(1)组织学生分享观察和实验的收获。
(2)引导学生思考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关爱蚂蚁的建议。
5. 作业布置:(1)绘制蚂蚁的外部特征和生活环境的图画。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蚂蚁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理解蚂蚁触角的嗅觉和触觉功能。
2. 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行为,并能够通过实验方法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
3. 情感态度: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表现出对蚂蚁等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动物学家或昆虫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蚂蚁及其它昆虫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蚂蚁观察实践活动,如蚂蚁迁徙观察、蚂蚁与植物的关系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精彩教案4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精彩教案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章节,内容包括蚂蚁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蚂蚁的基本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特点。
难点:蚂蚁社会行为的理解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蚂蚁模型、蚂蚁生活习性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蚂蚁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蚂蚁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蚂蚁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并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教室附近寻找蚂蚁,观察并记录蚂蚁的行为。
4. 例题讲解:讲解蚂蚁社会行为的特点,如分工合作、传递信息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描述蚂蚁的行为特点。
7. 课堂小结:强调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蚂蚁的身体结构:头、胸、腹,六条腿,触角。
2. 蚂蚁的生活习性:群居、分工合作、传递信息。
3. 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蚂蚁的行为特点。
2. 作业题目:为什么说蚂蚁是聪明的小动物?答案:因为蚂蚁具有分工合作、传递信息等社会行为,这些行为表现出蚂蚁的智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观察蚂蚁的实践活动是否充分,学生对蚂蚁的了解是否深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组织学生开展“蚂蚁工坊”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蚂蚁的智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观察记录表的运用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对蚂蚁生活习性的直观认识。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蚂蚁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蚂蚁册科学上册《蚂蚁》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涉及第三章《生物的共同特征》中的第二节《昆虫的世界》,详细内容围绕蚂蚁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社群行为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蚂蚁的基本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昆虫的能力,激发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3. 使学生理解蚂蚁社群行为的意义,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社群行为。
难点:蚂蚁社群行为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模型、蚂蚁生活习性的视频、蚂蚁社群行为的图片。
2. 学具:放大镜、观察记录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蚂蚁模型、视频、图片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蚂蚁的身体结构,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模型,描述其特点。
(2)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举例说明蚂蚁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蚂蚁模型,填写观察记录表,描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4.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蚂蚁的社群行为,分析其对蚂蚁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 互动讨论(10分钟)学生分享观察心得,讨论蚂蚁社群行为的优点,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蚂蚁》2. 内容:身体结构:头、胸、腹;六条腿;触角。
生活习性:喜食甜食;喜欢潮湿环境;善于搬运食物。
社群行为:分工合作;信息传递;共同生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昆虫,描述其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昆虫的社群行为,举例说明其优点。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要求描述准确、清晰。
(2)答案不唯一,要求分析合理、具有说服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有了深刻的了解,但对社群行为的理解还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
蚂蚁-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蚂蚁-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蚂蚁的基本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2.了解蚂蚁的结构及其功能;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是了解蚂蚁的基本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2.将重点固定在蚂蚁的结构和功能上;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1.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蚂蚁的结构及其功能;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想象力;3.打开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探究。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实验、讨论和观察等教育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入科学探究与蚂蚁的相关内容,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2.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现蚂蚁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点;3.引导学生思考:蚂蚁生活在哪里?蚂蚁的食物是什么?蚂蚁有哪些习性?2. 探究蚂蚁的结构及其功能1.通过图示,展示蚂蚁在不同角度、不同时间段内的不同部位特征;2.进行有关蚂蚁的信息查询,让学生了解更多蚂蚁的知识。
3.了解蚂蚁口器、触角、眼睛等部位的结构特点及作用;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蚂蚁的头部很大?它起到了什么作用?3. 观察蚂蚁的行为习性1.到校园,观察蚂蚁在运动的姿态和方式;2.分析蚂蚁寻找食物的方式,如何携带食物回巢;3.进行蚂蚁收集食物和探索新领域的演示;4. 实验环节1.提供几只蚂蚁和一个水滴,观察蚂蚁在水滴里的萎缩情况;2.利用显微镜观察蚂蚁身上有没有细菌;5. 讨论1.学生彼此分享他们的思考和考虑;2.学生进行分组,开展有关蚂蚁的小探究、小实验;3.学生介绍自己的发现,展示他们的新发现以及学习成果;6. 总结1.整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发现;2.小结蚂蚁的习性,简单描述蚂蚁的活动场所、食物来源和工作方式;3.突出蚂蚁的特点以及对人类的启示。
六、示范作业1.点击进入“三年级蚂蚁调查表”;2.学生每周带来一次有关蚂蚁的新发现和学习成果;3.整理信息后,在“蚂蚁墙贴”上粘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情感目标:热爱大自然中的各种小动物。
2、科学探究目标:搜集资料和初步整理资料的能力。
3、科学知识目标:获取关于蚂蚁的各种知识。
教学重点:
获取关于蚂蚁的各种知识,搜集资料和初步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具:《蚂蚁》课件
2.学具: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知道同学们非常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尤其是喜欢研究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种小动物──蚂蚁,好不好?
别看这小小的蚂蚁,它们的生存历史竟然比我们人类的历史还要漫长,而且它们的种类繁多。
到目前为止,就已经发现了15000多种。
关于它们的秘密那就更多了。
二、生生互动,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搜集资料一定对蚂蚁有了一些了解吧,愿意把你们了解到的知识介绍给同学们吗?这样吧,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向全班同学介绍好不好?(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
料。
)
师:哪些同学愿意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汇报给全班同学呢?(结合学生的汇报,穿插演示多媒体课件。
)
生:我从《儿童知识宝典》这本书中了解到蚂蚁的家很大,而且分为很多小室。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段关于蚂蚁家的资料片,让我们一同去参观一下蚂蚁的家。
(演示多媒体课件──蚁巢的片段)
师:通过参观蚂蚁的家,你们对蚂蚁的家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知道了蚂蚁的家建在树上、土中、石头下。
生:我知道了蚂蚁是集体生活的。
师:成千上万只蚂蚁组成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每只蚂蚁都有专门的任务,它们共同劳动来维系这个大家庭。
生:我观察过蚂蚁搬运食物,你们看蚂蚁就是这样搬运食物的。
(学生在实物投影前展示自己的画)
师:在有些人看来,小小的蚂蚁是那么的不起眼,可这位同学却认真仔细地观察了它们,并把他观察到的现象画成画展示给大家,这一点很值得表扬。
其他同学是不是也观察过蚂蚁呢?你在观察蚂蚁时发现了那些有趣的现象?能说一说吗?
生:我在观察蚂蚁时,看到两只蚂蚁见面后相互碰一碰触角,好像在说老兄我发现食物了,快告诉其它伙伴我们一起去搬运。
师:小蚂蚁相互碰触角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演示多媒体课件──蚂蚁传递信息的片段)
师:谁来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我看到过蚂蚁成群结队搬家的情景。
师:蚂蚁搬家要下雨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生:我看到过小蚂蚁打架。
师:小蚂蚁为什么会打架呢?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
生:我从《昆虫知识》这本书中知道了蚂蚁为什么会打架。
师:蚂蚁还会打架多有趣呀!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这激烈的场面吧。
(演示多媒体课件──蚂蚁打架的片段)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汇报给大家呢?
生:我从《动物世界》里知道了关于蚂蚁的趣闻。
生:我从《生物小百科》里知道了蚂蚁从出生到长大要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茧和成年蚂蚁。
生:我从《十万个为什么》里知道了蚂蚁的力气很大,它能举起比自己身体重很多的东西。
师:别看这小小的蚂蚁,居然能举起比自身重52倍的东西,所以人们称它为举重冠军哎。
生:我从《蚂蚁》这本书里知道了蚂蚁都吃什么。
师:蚂蚁在自然界中能清除大量动、植物污物,在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所以,我们要爱护小蚂蚁,不要伤害它们。
生:我知道蚂蚁这个大家庭里有:蚁后、公蚁、工蚁、兵蚁。
师:让我们一起到蚂蚁的家去认识一下它们的家庭成员好吗?
(演示多媒体课件──蚂蚁的家庭成员片断)
生:我从互联网上学到了很多关于蚂蚁的歌谣,我愿意说给同学们听。
(学生到讲台前边朗诵边表演)
师:还有谁能说说关于蚂蚁的歌谣呢?(其他同学也来介绍自己搜集的歌谣)
师:这首歌谣真不错,能不能带我们全班同学说一遍呢?
生: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小蚂蚁的故事。
师:小蚂蚁们在生死关头能团结一心,为了群体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体的精神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呢?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蚂蚁的故事呢?
生:讲述《蚂蚁与蝈蝈》的故事。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哪些了解?
生:通过他讲的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蚂蚁冬天都是在巢穴里度过的。
师:当日气温降到七摄氏度以下时,小蚂蚁们就会钻到巢穴里不再出来,一直到来年春天。
三、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能从书中、互联网上、电视中、甚至于父母那获取到这么多关于小蚂蚁的知识,真是了不起。
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对蚂蚁小蚂蚁是不是有了更多地了解?(学生自主发言)
师:你们还想对蚂蚁进行哪些了解?
生:我想知道蚂蚁是不是会游泳?
生:蚂蚁吃了腐烂的食物,为什么不会生病?
(学生纷纷质疑)
师:听了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疑问,可见你们的求知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很想对小蚂蚁进行更多、更全面地了解。
可是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十分有限的,这就需要同学们课下继续去观察、搜集更多的资料,获取更多的知识。
四、评析
在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时,穿插放映直观形象、生动新颖、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课件。
这样以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认知情景。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限度的为学生提供自主交流和倾听他人发言的机会,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培养了学生听、说、交往和组织等方面的能力。
课前让学生多渠道搜集有关资料,课上让学生自主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这样做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质量,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整堂课,学生在合作学习、平等交流,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不但获得新知,而且体验到一种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