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三讲义岔路口的英美文学研究

合集下载

《专八英美文学知识》课件

《专八英美文学知识》课件

的作品,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学革命。
3
2 0世纪文学
4
了解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英美文学 产生的影响,并研究20世纪的权威作家。
古代文学
从古代民间故事到史诗诗歌,探索英美 文学的根源和起源。
1 9世纪文学
探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等 19世纪文学的关键特点和作家。
重要作家与作品
威廉·莎士比亚
探索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和《罗 密欧与朱丽叶》。
3 超自然和奇幻
欣赏奇幻文学和超自然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从魔法到神话传说。
经典文学解读
通过深入解读经典文学作品,如《1984》和《傲慢与偏见》,探究其深层含 义和与现实世界的关联。
总结
总结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听众进一步探索英美文学的魅力和多样性。
《专八英美文学知识》 PPT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英美文学的各个方面,从概述到重要作家 与作品,再到文学主题与风格,以及经典文学的解读。
标题
在文学中,一个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传达出作品的主要思想和情感。融入创意和挑逗性元素, 将读者吸引到故事中。
导言
引言
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悲观的民谣,引导听众进入《傲慢与偏见》和 《理智与情感》。
欧内斯特·海明威
研究海明威的小说,如《老人与海》和《别了,武 器》。
托尼·莫里森
探索莫里森的作品,如《宠儿》和《云图》。
文学主题与风格
1 爱与悲伤
探索文学中关于爱情和失落的主题,以及不同作家对这些主题的表现方式。
2 社会批判
研究文学作品中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批判,以及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
背景
简要介绍英美文学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与文化和历史的关联。

吉林省考研英美文学复习资料文学流派与重要作品概述

吉林省考研英美文学复习资料文学流派与重要作品概述

吉林省考研英美文学复习资料文学流派与重要作品概述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吉林省考研英美文学复习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英美文学的各种流派以及其重要作品进行概述,以供考生复习使用。

一、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是英美文学中的一大流派,在17世纪至18世纪盛行。

其特点是崇尚合理、秩序和规则,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学为典范。

重要作家包括英国的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以及美国的华盛顿·欧文。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其作品包括《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而弥尔顿则以史诗《失乐园》闻名,通过对亚当和夏娃的堕落故事,探讨了人类的命运和自由意志的概念。

华盛顿·欧文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其短篇小说《睡美人谷》等作品反映了美国的历史和民俗文化。

二、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随后传入美国。

它追求个性、情感和想象力的自由发展,对自然、神秘和远古文明充满热情。

浪漫主义文学在英美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和美国的爱默生、霍桑等。

拜伦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唐璜》、《查尔达·哈罗德的朝圣之旅》等展现了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自由的渴望。

雪莱则以其诗歌作品《奥西安德》、《西风颂》等著名,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类解放的热情。

而美国的爱默生则提倡个人独立和自由思考,他的代表作包括《自由》和《自我依存》。

霍桑则以短篇小说《红字》而闻名,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罪恶的本质。

三、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英美文学界,其核心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客观描写和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和细致地刻画社会生活,代表作家有英国的狄更斯、美国的吉尔曼等。

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呼啸山庄》、《双城记》等揭示了贫富悬殊、社会不公和人性的善恶。

吉尔曼则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她的小说《黄壁纸》通过女性的视角,揭示了男女地位不平等和对抗父权的问题。

2020英美文学摘要范文.doc

2020英美文学摘要范文.doc

2016英美文学摘要范文本文以《印度之行》的新历史主义分析为例探讨英美文学摘要范文:摘要: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作为一个小说家在现代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文坛上,他同詹姆士乔伊斯、D.H.劳伦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享有同等盛名.与此同时,他还被称为20 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印度之行》作为福斯特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之一,与其相关的文学研究举不胜数.多数评论家采用后殖民理论来对小说中的殖民色彩进行分析.也有评论家从文体学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象征主义、女性主义等文学理论也多被用来分析这部小说.小说中的写作技巧以及小说中体现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等特征也被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拟通过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来研究小说中的联结主题.福斯特将他的生活与作品交织在一起,以自身的经历为灵感创作了多部小说.通过作品为读者们展现出他所经历的那一段历史.很难说明究竟是他的个人经历丰富了他的小说情节还是他的小说内容充实了他的个人生活.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对作者 E.M.福斯特的生平、小说《印度之行》以及新历史主义理论进行了简要得概述.有关小说《印度之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该章内容中也有所介绍.第二章主要讨本与历史的互动关系.该章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运用新历史主义学家路易斯蒙特罗斯的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对小说进行分析. 文本的历史性强调文学文本对历史的文学解释.文学文本与历史之间有着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文学文本并不是消极地反映历史事件,而是加入对历史意义的创造过程,是对政治话语、权利操纵、等级秩序的重新解读. 历史的文本性是指人们无法亲身经历和完全了解真实的过去,只有通过相关的文本记录.这些文本无法摆脱记录者的主观影响,历史不再是客观的历史而是与文学文本一样具有主观性.第三章主要讨论福斯特如何通过塑造小说中的边缘人物和通过边缘人物的发声来体现他的融合观.所谓划分边缘与中心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以遵守社会主流意识的人物为中心,那么被弃于主流之外的就属于边缘地位.新历史主义学家们敢于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利话语并重视边缘人物的声音.在小说《印度之行》中,福斯特塑造的三位主人公分别代表了处于不同地位的边缘人物: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被殖民者印度医生艾西斯;愿意同印度人成为朋友被同伴排斥的英国人菲尔丁;处于父权社会敢于追求自我独立拥有自我探索精神的英国女性阿黛拉.福斯特通过描述边缘人物的人际交往来实现他的联结观并倡导不同的种族可以通过和谐的人际关系来实现联结.第四章具体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对《印度之行》的联结主题进行了总结.尽管福斯特极力试图在小说中实现跨种族,跨阶级的联结,但是失败的人际交往象征着联结的失败.福斯特作为英国中产阶级的一员,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他敢于批判英国殖民者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伪善与冷漠.小说《印度之行》充分体现了他实现联结的决心.关键词:《印度之行》;新历史主义;文本性与历史性;联结主题.Abstract:As a novelist Edward Morgan Forster (1879-1970)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modern British literature. He enjoys the same world-wide reputation with James Joyce,wrence and Virginia Woolf. He is also known as one of the greatestBritishnovelists in the 20thcentury. A Passage to India 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novels ofE.M.Forster attracts many Western and Chinese critics attention. Some critics studyth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ostcolonial theory and psychoanalysis; somecritics utilize the methodologies of symbolism and feminism to analyze this novel.The writing skills an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novel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This thesis intends to use the theory of New Historicism to study the theme ofconnection in A Passage to India.E.M.Forster always intertwines his life with his works and writes down thehistory of the period as he had perceived. He bases a good deal of his fiction on hisown personal experience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tell when his life furnishes material forhis fiction and when his fiction furnishes material for his life.This thesis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kes an introduction ofE.M.Forster, A Passage to India and New Historicism. The overseas and domesticcriticisms will also be discussed respectively.The second chapter deals with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ext and history. Thischapter mainly applies the historicity of text and the textuality of history, firstly raisedby the New Historicist Louis Montrose, to analyze the novel. The historicity of textemphasizes text s literary interpretations on histor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is arelationship of mutual promotion between literary text and history.A literary text isnot to reflect the historical events passively. It can help to enrich the historicalsignificance and to reinterpret the political discourse, the dominant right and thehierarchical rules of a period of certain history. The textuality of history indicates thatpeople cannot experience the past. Only by reading the related historical records canpeople have a chance to know the past. These historical records can hardly get rid ofthe subjective effects of its writers. Consequently, the history we can understand is nolonger objective.The third chapter concentrates on discussing how Forster portrays themarginalized people in the novel and how he achieves his goal of connection via thevoice of these peop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er and edge is relative.People who follow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society occupy the center place; whilepeople who betray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society belong to marginal status. Mostof the historians ignore the voice of the marginalized people. New Historicists dare tochallenge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voices of themarginalized people. In the novel, Forster portrays three different marginalizedcharacters. They are: Aziz, the colonized Indian doctor; Fielding who is willing tomake friends with Indians without racial discrimination; Adela who obtains a spirit ofindependence and self-experience in the British patriarchal society. Forster holds thatthe harmonious human relationship can help to achieve 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races.The fourth chapter makes a conclusion to th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Historicism. Forster tries his hard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different classes anddifferent races. The failure of the human relationship indicates the failure ofconnection. Although Forster has his own limitation as a member of the Britishmiddle class, he dares to reveal the hypocrisy and indifference of English people.He shows his determination firmly to achieve connection in A Passage to India.Kew words: A Passage to India; the new historical approach;historicity and textuality;theme of connection.。

外国文学史教案(下)

外国文学史教案(下)

外国文学史教案(下)章节一:20世纪美国文学教学目标:1. 了解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2. 分析美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20世纪初的美国文学:自然主义、现实主义;2. 20世纪中叶的美国文学:现代主义、荒诞派;3. 20世纪后期的美国文学:postmodernism、女性主义、少数族裔文学。

教学活动:1. 讲解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2. 分析美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感悟和讨论。

章节二:20世纪英国文学教学目标:1. 了解20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2. 分析英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20世纪初的英国文学:现代主义、表现主义;2. 20世纪中叶的英国文学: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3. 20世纪后期的英国文学:postmodernism、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

教学活动:1. 讲解20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2. 分析英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感悟和讨论。

章节三:法国文学教学目标:1. 了解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2. 分析法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文学: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2. 20世纪中叶的法国文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3. 20世纪后期的法国文学: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

教学活动:1. 讲解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2. 分析法国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感悟和讨论。

章节四:俄罗斯文学教学目标:1. 了解俄罗斯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2. 分析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2. 20世纪中叶的俄罗斯文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荒诞派;3. 20世纪后期的俄罗斯文学: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

从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看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

从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看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

三、《复活》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在《复活》中,托尔斯泰进一步深化了他的女权主义思想。在这部作品中, 托尔斯泰通过描绘玛丝洛娃这个形象,表达了他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玛丝洛娃 是一个美丽善良、勤劳坚强的女性,她曾经被迫卖淫谋生。然而,在聂赫留朵夫 的帮助下,玛丝洛娃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托尔斯泰通过玛丝洛娃的经历,表达了他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他认为女性 应该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和权利,社会应该为女性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他 也强调了男性对女性的责任和义务,认为男性应该尊重女性、关爱女性并保护女 性免受伤害。
从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看美国 黑人文学的发展
目录
01
一、美国黑人文学批 评理论的诞生——从 边缘走向中心
二、20世纪中叶的转
02 折点——身份认同与 抗争
三、20世纪后期至
03 今——多元化与全球 视野
04 四、未来展望——持 续发展和全球影响
05 参考内容
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是当今美国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从其诞生到 发展壮大,走过了一条独特而又循序渐进的道路。本次演示将以美国黑人文学批 评理论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通过对其在各阶段的特征阐述,来探究其在 加深人们对边缘话语和少数族裔话语的理解与认识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所 发挥的积极作用。
感谢观看
二、不同类型影视作品对于中国 当代文学的影响
1、电影改编
电影改编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文学改编形式。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经典 之作都曾被改编成电影。例如,《活着》、《霸王别姬》等电影作品,它们在忠 实于原著的基础上,通过电影语言展现了文学作品的魅力,使观众深刻体会到了 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一、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的诞 生——从边缘走向中心

美国文学(第三部分)专八人文知识英美文学整理总结.

美国文学(第三部分)专八人文知识英美文学整理总结.

美国文学(第三部分)(专八英美文学整理)20世纪初至今现代主义时期American Modernism1.二战前诗歌艾兹拉·庞德美国现代诗歌创始人the father of modern American poetry, 意象派诗歌之父Ezra Pound the father of Imagist Peotry1885-1972 Cathay华夏(英译中国诗)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在地铁站Pisam Cantos比萨诗章The Cantos of Ezra Pound庞德诗章(109首及8首未完成稿)罗伯特·弗罗斯特New Hampshire新罕布什尔The Road Not taken没有选择的道路Robert Frost A Boy’s Wish少年心愿After Apple-picking摘苹果之后1874-1963 North of Boston波士顿之北Mending Wall修墙华莱士·史蒂文斯spokesman for the rationalist humanist traditionWallace Stevens Harmonium风琴1879-1955 The Man With the Blue Guitar弹蓝吉它的人Collected Poems诗集The Auroras of Autumn秋天的晨曦Sunday Morning礼拜天早晨2.二战前小说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F Scott Fitzgerald The Beautiful and the Damned美丽的和该死的1896-1940 The Side of Paradise人间天堂(his first novel)Tender in the Night夜色温柔(迷惘的一代) Tales of the Jazz爵士时代的故事The Last Tycoon最后的巨头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姑娘们和哲学家们辛克莱·刘易斯美国第一个获诺贝尔奖Sinclair Lewis Babbitt巴比特1885-1951 Main Street大街Arrowsmith艾罗史密斯Elmer Gantry艾尔默·甘特里Dodsworth多兹沃斯欧内斯特·海明威“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Lost generation 1954诺贝尔奖Ernest Hemingway Farewell to Arms永别了,武器1899-1961 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The Sun Also Rises太阳照样升起For Whom the Bell Tolls丧钟为谁而鸣Death in the Afternoon午后之死In Our Time在我们的年代里;The Torrents of Spring春潮;威廉·福克纳1950诺贝尔奖William Faulkner The Sound and the Fury喧嚣与骚动(lost innocenc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1897-1962 Absalom,Absolam押沙龙,押沙龙(historical novel)As I lay dying当我弥留之际约翰·斯坦贝克1962诺贝尔奖,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作家John Steinbeck The Grapes of Wrath愤怒的葡萄1902-1966 Of Mice and Men鼠和人The Pearl珍珠Tortilla Flat煎饼房舍伍德·安德森Winesburg,Ohio俄亥俄州的温斯堡Sherwood Anderson The Triumph of the Egg鸡蛋的胜利1876-1941 Death in the Woods林中之死3.二战前戏剧尤金·奥尼尔1936诺贝尔奖,标志美国民族戏剧的成熟,悲剧Eugene Oneil Beyond the Horizon天边外1888-1953 The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长夜漫漫路迢迢4.当代作家威廉·卡罗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 诗人1883-1963 Red Wheelbarrow红色手推车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 1919- The Catcher in the Rye麦田守望者(长篇小说) 杰克·克鲁亚克Jack Kerouac 小说家1922-1969 On the Road在路上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 剧作家1915- The Death of a Salesman推销员之死拉尔夫·埃里森Ralph Ellison 小说家1914-1994 Invisible Man看不见的人(长篇小说)。

比较文学课件美国学派

比较文学课件美国学派

精品课 程
二 历史和理论渊源
• 就历史角度而言;美国是一个新兴的多民 族国家 在接受世界各地文化;特别是欧洲 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 二战 之后;美国的经济 政治 文化地位超越欧洲 如果限于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美国学者 则完全处于学术上的被动地位———只能 研究美国文学是如何受欧洲文学影响的
精品课 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代表人物
• 威勒克Rene Wellek
• 厄尔·迈纳Earl Miner
• 雷马克
精品课 威勒克抨击法国学派

• 其一;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人为限制
• 如梵·第根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 两国文学间的相互联系;却把研究波及多 个国家的文学思潮归入一般文学
精品课 程
第二;研究方法上的机械主义
精品课 程
思考题
• 1 美国学派的学理渊源
• 2 对比较文学的重大贡献
精品课 第三;民族中心主义 文化帐式的研究动 程机
• 法国学派把文学关系的研究简化为贸易往 来;出于爱国主义的研究动机;力图证明本 国施与他国多方面的影响;或者用更加微 妙的方法;论证本国对一个外国大师的吸 收和‘理解’胜过其他任何国家;结果让 比较文学成了文化功劳簿
精品课 程

美国学派的贡献
•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法国和美国学者融 合交叉 博采众长的努力之下;比较文学的 学派之争和门户之见已淡出历史舞台;学 科的理论体系更趋成熟;也获得了前所未 有的活力:它不仅探索国际间的影响和联 系;还研究它的内在价值;既有考证和比较; 也有综合和评价;既重视科学性;又强调美 学性;在开展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同时; 也进行文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比较研究

最新处于三岔路口的英美文学研究课件PPT

最新处于三岔路口的英美文学研究课件PPT

妊娠病
子嗽
宁鹏2016-7-29
子嗽的定义
妊娠期间,咳嗽不已,称“妊娠咳嗽”, 亦称“子嗽”。若咳嗽剧烈或久咳不愈, 可损伤胎气,导致堕胎、小产。
西医“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妊 娠合并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
子嗽的病因病机
子嗽
病变部位在肺
关系到脾
阴虚肺燥
脾虚痰饮
病因病机:咳不离肺,也不止于肺, 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
范; --- 改写当代文学史,剥夺“后现代主义”的正统地位。
新激进主义反对派
反对理由:仅在“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意识 形态的总体框架内张扬空洞辞藻、虚张批判声 势,丝毫没有并且也无意触动西方后冷战时代 的既成秩序
主要表现: --- Eagleton 对教条化“理论”的双重打击;
--- Said以匕首投枪般的政论与主流文学批评决裂; --- 激进情绪的弥漫
新反对力量的崛起
社会政治大气候的变化:
“女权运动、平权运动、多元文化运动等势力高调宣扬 的“改造西方文化”政治纲领引发了强烈的反冲和反 动
新范式的僵化:
“对一度新颖深刻的理论观点的不断援引、强调以及对 一度具有极大示范意义的批评实践的竞相模仿导致 “文化研究”日益教条化、简单化、刻板化、空头政 治化、泛道德化、霸权化”
1.阴虚肺燥:素体阴虚,肺阴不足,孕后 阴血下聚养胎,因孕重虚,虚火上炎,灼 肺伤津,肺失濡养,而致咳嗽。
2.脾虚痰饮:素体脾胃虚弱,痰湿内生, 孕后气以载胎,脾虚益甚,或暴饮暴食, 或生冷伤脾,脾失运化,水湿内停,聚湿 生痰,痰饮射肺,而发咳嗽。
子嗽的诊断要点
病史:孕前肺气虚或慢性咳嗽史,或孕后贪 凉饮冷。
滑利之品,以免伤胎
子嗽的辨证论治 ——阴虚肺燥

陕西省考研外国语言文学复习资料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解析

陕西省考研外国语言文学复习资料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解析

陕西省考研外国语言文学复习资料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解析英美文学作为外国语言文学复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陕西省考研的考生来说必不可少。

本文将就英美文学中的几部经典作品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作品。

一、《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这部小说以女性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达西先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对社会阶级、婚姻制度和人性弱点的精准刻画,展现了旧时代英国社会的种种习俗和偏见。

读者可以通过这部作品深入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的生活、家庭与婚姻观念等方面。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 Scott Fitzgerald的代表作,也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盖茨比追求美国梦的描写,探讨了金钱与道德、爱情与追求等主题。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时代背景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及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三、《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拉丁美洲文学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通过讲述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以马奇亚多镇为中心的奇幻现实主义世界。

作品以其荒诞、神秘和富有诗意的叙事风格,描绘了人性的复杂性、个体命运与历史进程的关系。

读者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可以领略到拉丁美洲文学的独特魅力。

四、《1984》《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是一部反乌托邦科幻小说。

小说描述了一个极权主义国家的统治下,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对现实和政治体制的反抗与妥协。

作品通过对权力、控制和虚假观念的探讨,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极端政府对人们思想和行为进行操控的可怕场景。

《1984》具有强烈的触动性,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奇幻冒险文学的经典之作。

英美文学陌生化语言特点探析——《尤利西斯》为例

英美文学陌生化语言特点探析——《尤利西斯》为例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英美文学陌生化语言特点探析——《尤利西斯》为例洪芳 江西财经大学摘 要:陌生化语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文学创作技巧,尤其是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更是常见。

在日常的阅读与翻译过程中如果无法有效地掌握陌生化语言技巧,则很难对作品的原意及内涵进行有效的把控。

本文从虚幻等视角分析陌生化语言的基本特征,并以《尤利西斯》为例探究其具体应用。

关键词:英美文学;陌生化;语言特点作者简介:洪芳(1984.10-),女,汉族,江西人,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140-01所谓的陌生化语言特点主要是指在文学作品中采用非常规的表达方式,从而营造出一种与现实社会的陌生感,将读者进行有效的代入,并产生与文学作品内核环境的有效融合。

也正是由于其具体的特征有效性而导致其应用较为普遍。

一、英美文学的陌生化语言特点分析陌生化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较为常见。

事实上,即使是在汉语写作背景下,此类应用方式也并不陌生。

如刘慈欣在作品《三体》中用“孤磁”来表达一个人的落寞情感便是一种典型的代表。

由于语境环境及对于母语的理解此类陌生化语言虽然具有典型的特点,但是在结合语境的背景下并不难于理解。

而英美文学环境下的陌生化语言运用则要求更高。

从其具体特征的角度来看,其至少具有如下三方面特征。

陌生化语言能够实现现实与虚幻的融合。

对于陌生化语言的应用并不是创作者的巧合和“无病呻吟”,其更多是为了烘托具体的文本环境而产生的一种“有意为之”的行为。

通过对于陌生化语言能够使得读者短暂的脱离现实,而进入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中来体会具体的词义,从而形成了极大的代入感。

与此同时,也能够形成虚幻与现实之间的隔阂,使得虚幻的比较真实,而现实中却具有虚幻的色彩。

陌生化语言能够提升作品的陌生化程度。

陌生化语言的运用要有一个具体的范围,并尽量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应用,不建议全篇从头到尾都使用陌生化语言,以免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简明西文脉络(三方位)

简明西文脉络(三方位)

西方文论史的相关脉络一、作者中心论阶段(1)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作品、宇宙、作家、读者)——《镜与灯》(2)文学与世界: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意识形态的运作方式是构建个体为主体,建构个体与现实的想象性关系,使得个体臣服于主体——发展出的阅读方法:“症候阅读”(发掘作品中的意识形态)。

(3)历史渊源:①模仿说:A、柏拉图——原本与模本,模仿与再模仿。

B、亚里士多德——创作即模仿,创作真实大于历史真实(可然、必然)。

②“再现”理论③镜子说: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提出,像镜子一样呈现事物(艺术高度与模仿准确度呈正比;低级)④现实主义:司汤达的“移动的镜子说”,对现实的能动反映,准求现实层面下更高的真实。

⑤现代主义:对抽象的真实的追求。

⑥自然主义:对镜子说理论的极度发展。

二、文本中心论(一)俄国形式主义文学;1914-1930相关理论:A、雅各布森——1921《俄罗斯现代诗歌》——文学性理论诗歌语言的本质在于“能指与所指的不稳定性”上→开启符号学B、什科洛夫斯基——陌生化理论强调内部规律与形式(文学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把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以增强感受过程;以“本事”(故事)与“情节”(话语加工)来说明形式的重要性。

(二)英美新批评;1920-1950对形式和内容统一整体的追求。

主张“文学本体论”“文本细读”“语义学分析”“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相结合”。

相关理论:A、瑞恰慈“语义学批判”从语义学入手分析语言产生的效果(结合外部社会语境与内部形式语境),探究语义产生内在必然性。

B、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观(非独立存在,所有作品与个别作品、个别作品与整个外部都是有机整体,不断运动变化中)、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与聚合整体(内容与形式的不可分离);针对浪漫主义的“非个人化理论”:文学传统对诗人的影响,个性的凸显反而是个性的消灭,文学的历史意识与情感的自我放弃,情感的客观对应物上存在普遍性。

英美文学流派整理(同时适合MTI百科)

英美文学流派整理(同时适合MTI百科)

英美文学玄学派:是指17世纪英国文坛出现的一个独特的诗歌流派。

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他因在诗歌中精妙地运用“奇喻”的比喻手法而蜚声文坛。

它们往往以精致典雅的形式表现情感与观念的矛盾,把古典主义的性情与浪漫主义的风骨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

骑士文学盛行于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

骑士精神和道德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但它也积淀这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

三联剧:在古希腊悲剧创作中,有一类悲剧均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即能独立存在,各部之间又有紧密联系。

这种剧合则为一,分则为三,代表作家为埃斯库罗斯。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

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七星诗社:是16世纪中期法国的一个文学团体,是由七位人文主义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

他们中以龙沙和杜贝莱最著名。

七星诗社的诗人们从事过各种创作,他们的诗声望很高,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却是对于法语改革的主张。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

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

伤感主义: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也称为“主情主义”。

该派的得名,源与英国作家斯特恩的小说《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

该派作家崇尚感情,把感情看的高于“理性”,因而强调文学的主要任务是细致刻画任务的心理动态和描写人物的不幸遭遇,以便唤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同情和共鸣,表达出对当时贵族阶级的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反抗。

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新思路

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新思路

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新思路作者:李德义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第2期文/李德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各大学综合实力的增强,人文思想教育已成必然。

英美文学课程在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国际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并由于现阶段学校硬件技术手段的完备、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和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笔者作为一名讲授英美文学多年的高校教师,既对教学改革中文学日益受到的轻视感到担忧,又试图从实用主义出发找到让文学课堂焕发青春的新方法。

本文拟从困惑、机遇和策略三方面来探讨文学课何去何从。

一、人文社会的困惑——来自商业化时代的冲击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式微,英美文学虽说是当今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但远水不解近渴,尽管学英语语言的学生大有人在,可是文学作为专业课程的魅力却在慢慢消退。

文学的吸引力弱化或许是这个物化时代的必然结果。

商业化时代下的大学生往往重实用轻素质,重功利轻人文,他们并没有感受到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对塑造人的巨大潜力。

他们对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追求似乎远大于对文学的喜爱。

时至今日,已没有多少人怀着对文学的酷爱而走进文学的课堂,而大都出于拿学分、应付考试、获学位的目的。

在当今几乎一切都在商业化运行的时代,学术的天地也开始遭到商业化的侵蚀。

以《百家讲坛》为例,事实上其所提供的就是商业化前提下的学术传播,不少的学者名家从中名利双收。

这给大学生的印象是学术也可以通过商业化的途径而获取个人的成就——社会名誉和经济收入。

作为西方文学源流的希腊罗马神话也以这一形式开讲,对于文学学习者来说,似乎是一条捷径。

但“收之桑榆,失之东隅”,这一文化导向显然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术观念,这种心理认知导致的直接后果:一是,学术思想的浮躁、急功近利,追求短期的利益。

北语1003年春《英美文学》第三阶段导学材料

北语1003年春《英美文学》第三阶段导学材料

北语1003年春《英美文学》第三阶段导学材料亲爱的同学们,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对英国文学的几位大师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在我们将开始美国文学部分的学习。

这三位重点学习的作家是霍桑,德莱塞,罗伯特·弗洛斯特和菲茨杰拉德。

一、霍桑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

长篇小说《红字》是他的代表作。

霍桑1804年生于新英格兰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

全家笃信基督教清教。

父亲去世后,他随母亲迁至萨莱姆外公家,萨莱姆浓厚的宗教气氛和激烈的宗教派别斗争以及霍桑一家的宗教传统都对霍桑的思想和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从小爱好文艺,大学毕业后曾在海关任职,后受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辞职,在布鲁克农场制订实施空想社会主义计划。

霍桑对当时美国社会道德论丧和资产阶级的伪善不满,但是他又不想从根本上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只谋求社会道德的改进,宣扬上帝,主张道德的自我完善。

1850年《红字》发表后,霍桑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从此确定。

1851、1852年又分别出版了“两部罗曼史”,即《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和《福谷传奇》,前者以宗教迫害案为起点,描写了一个关于美国资产阶级家庭的故事,表现了罪恶代代相袭的悲观主义的思想;后者描写了一群内心苦闷的上层知识分子,离开城市到农村去组织村社,终因一事无成,失望离去的故事。

同时还出版了几部儿童文学作品,1860年又写了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玉石雕像》,1864年霍桑去世。

霍桑的作品几乎全部取材于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地区的历史。

在他的作品中清晰地体现了霍桑的复杂思想和矛盾性格,一方面他深受加尔文教的影响,相信“原罪”,另一方面,他又深深体验到加尔文教的狂热、专横与虚伪;一方面他接受爱默生的哲学观,相信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神秘的力量,另一方面他又受到宗教意识的控制,把加尔文教派的善恶观念当作认识社会的标准,探寻固有的“恶”,认为“恶”才是社会问题的根源。

西藏自治区考研外国语言文学复习资料英美文学与法语专业知识点梳理

西藏自治区考研外国语言文学复习资料英美文学与法语专业知识点梳理

西藏自治区考研外国语言文学复习资料英美文学与法语专业知识点梳理一、引言考研是每位考生都经历的挑战性考试,对于外国语言文学考生来说,英美文学与法语专业知识点是必备的复习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英美文学与法语专业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二、英美文学专业知识点梳理1. 英美文学概述- 英美文学的定义和范围- 不同时期的英美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 文学流派和文学批评理论2. 文学作品与作家- 英美文学经典作品概述- 莎士比亚与他的戏剧作品- 济慈、拜伦、雪莱等浪漫主义诗人- 狄更斯、奥斯汀等小说家及其代表作品3. 文学流派与文化背景- 微妙性与维多利亚时代小说- 现代主义与波多黎各诗歌- 后现代主义及其对于乡村文学的影响4. 文学批评与理论-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其相关作品- 后殖民主义文学的观点和作品三、法语专业知识点梳理1. 法语语言与语法- 法语的历史和演变- 法语语法的基本知识和规则2. 法语文学概述- 法国文学的发展历史- 法国文学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法语文学的重要文学流派和作品3. 法国法语文学名著- 罗曼·罗兰的《追忆》- 雅克·普雷维尔的《朗读者》- 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4. 法语文学理论与批评- 法语文学理论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法语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应用四、复习建议1. 充分了解专业知识点- 阅读相关教材和学术资料,了解英美文学和法语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预习和复习结合-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平衡对英美文学和法语文学的复习。

3. 多做试题和模拟考试- 找到相关的复习资料和试题,进行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答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4. 做笔记和总结- 将重要的知识点和复习资料整理成笔记,方便日后的温习和回顾。

五、总结本文对西藏自治区考研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英美文学与法语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希望本文能对考生们的复习和备考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外国语言文学考研重点流派解析

外国语言文学考研重点流派解析

外国语言文学考研重点流派解析在外国语言文学考研中,学生需要对不同文学流派有一定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对考研中的重点流派进行解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现代主义流派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到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强调对语言、形式和思维方式的创新和重塑。

代表作家包括弗吉尼亚·伍尔夫、詹姆斯·乔伊斯和托马斯·曼等。

伍尔夫的《到灯光之塔》展示了内心意识流技巧的运用,通过叙述人物内心活动的思维流来呈现作品,引发读者对主人公复杂内心世界的思考。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以多重叙述视角、复杂的语言技巧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著称。

通过对一天中不同人物的生活经历的描绘,展现了都市生活中的细节和普遍主题。

曼的《魔山》以流派小说的形式展现,通过讲述一个员工在疗养院中的遭遇,探讨了人性的困境、意识的边界以及现代文明对人的影响。

二、现实主义流派现实主义流派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对于细节和精确描述的追求。

代表作家包括居里·斯威特、罗曼·罗兰和弗兰兹·卡夫卡等。

斯威特的《坎帕尼亚》是现实主义流派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一个下层家庭的描绘,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平。

罗兰的《让-克里斯托弗》以自传体小说的方式叙述了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揭示了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和社会地位的变迁。

卡夫卡的《变形记》以其独特的幻想、恐怖的情节和寓言式的叙述风格而闻名。

作品中通过描绘主人公从人类变为昆虫的过程,探讨了社会中的孤独和人类处境的无奈。

三、后现代主义流派后现代主义流派强调对语言和叙事结构的破坏和重构,反映出对现代社会和人类存在方式的怀疑和批判。

代表作家包括多丽丝·莱辛、威廉·格尔丹等。

莱辛的《金拍档》以非线性的叙述方式和多样的文体形式,将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和集体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引发读者对人类存在状态的深刻思考。

格尔丹的《无动于衷》以自传体小说的形式,通过对主人公家族故事的讲述,反思了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历史和文化等议题。

美国文学研究新方向:1980—2002

美国文学研究新方向:1980—2002

【专题名称】外国文学研究【专题号】J4【复印期号】2008年02期【原文出处】《当代外国文学》(南京)2007年4期第137~163页对美国文学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但凡设定限制,必有诸多有价值的作品因无法归入作者所厘定的类别、范式及研究领域,而被排除在外。

任何评论美国文学研究最重要运动及趋势的文章,都难免顾此失彼。

鉴于此,我们希望本文能抛砖引玉,有助于学习和研究美国文学者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方向是什么。

近年来,美国国内外的文学批评家将 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一些重要理论和美学研究项目加以拓展,形成了一些激动人心的新方向。

一方面,部分传统主题和研究领域重现活力;另一方面,众多新的理论、思路及历史语境得以确立。

于是,在文本范围急剧扩大的同时,旧有文本体系中的作家、作品也被赋予了新的解释。

或许,美国社会和思想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一直是文学中那些与种族、阶级和性别研究相关的领域。

过去十年中,对上述广义研究范畴中的每一个方面,人们都展开了激烈的批评性重估。

于是,这些话题的研究理论变得更为细腻,史料也变得更为丰富。

与种族融合、种族混合、跨文化以及种族划分的建构性和不稳定性等话题相关的一些观点,丰富了很多领域的话语。

同样,性别研究也得以扩展和修正。

其中的同性恋问题,既是性别问题中最具影响的,也是最受争议的。

随着焦点愈发集中到性别、种族和身体研究,当下学界打破各领域的疆界、调研种族和性别相互影响的尝试于是愈加流行起来。

在一些研究继续对准阶级问题之时,“贱民”研究和后殖民主义研究却将对阶级和民族的讨论推向了后民族主义方向。

对传统上起着组织作用的文学研究术语、分野和模式而言,上述范畴的变化已经显示出一种重新评估的趋向。

这正代表了一种普遍的运动趋势,逐渐向融合型研究靠拢,远离了“各自为阵”的研究模式。

文学史、文化史和思想史在讨论文学研究逐渐向融合型靠拢、并远离“各自为阵”的研究模式这一趋势前,花点时间追述一下过去20年来文学史演进的大致方向是很值得的。

贵州省考研外国语言文学复习资料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解析

贵州省考研外国语言文学复习资料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解析

贵州省考研外国语言文学复习资料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解析贵州省考研外国语言文学复习资料: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解析导论:在英美文学领域中,诸多经典作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对我们的学习与思考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对英美文学中的几部经典作品进行解析,希望能够给考研复习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思路。

一、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英国文学中最为知名的戏剧之一,通过讲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复仇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较量。

本剧融合了悲剧、喜剧和历史元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戏剧技巧。

1.1 故事梗概哈姆雷特是一位充满智慧与痛苦的王子,他的父亲被弟弟克劳狄斯谋杀后,鬼魂告诉哈姆雷特真相,并要求他报仇。

在追求复仇的过程中,哈姆雷特面临着道德困境和矛盾选择,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1.2 主题分析《哈姆雷特》涉及的主题包括权力、欺骗、疯狂、死亡和复仇等。

通过对王子哈姆雷特个人命运的描绘,揭示了人性的困境和人类社会的黑暗面,引发读者对权力与责任、欺骗与真相等话题的思考。

二、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以幽默细致的笔调描绘了英国乡村庄园的女性命运与爱情观念,对当时英国社会的阶级体系和婚姻观念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讽刺。

2.1 故事梗概小说主要围绕着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展开,她是一个聪明机智、意志坚强的女性。

故事中,她与富家子弟达西先生相识,并由互相傲慢的第一印象逐渐转变为彼此欣赏、理解与爱慕。

2.2 主题分析《傲慢与偏见》主要探讨了社会阶级差异、婚姻观念的变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误判。

小说以幽默的手法,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女性在婚姻中的权益问题,对于探讨爱情和婚姻的真谛有着深入的挖掘。

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老渔夫圣地亚哥与他的战船孤独号之间的生死抗争,展现了个体与命运的对抗、坚持和勇气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