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pptx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9226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c.png)
产业部门分类是指按照产业部门的特 征和属性,将国民经济中的产业部门 进行归类。
常见的产业部门分类包括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这些分类有 助于了解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
地区分类
地区分类是指按照地区的行政区域或地理区域,将国民经济 中的地区进行归类。
常见的地区分类包括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地区等,这些 分类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
。
会计核算方法
复式记账法
通过借贷记账原理,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 变化,并形成财务报表。
折旧计算法
根据资产的使用情况和价值损耗程度,计算 资产的折旧费用。
成本计算法
根据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计算企业的利润和 亏损。
税务会计法
根据税收法规和会计准则,计算企业的应纳 税额和税后利润。
其他核算方法
01
02
03
展潜力。
05
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
新兴核算议题与方向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关注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源 的价值,推动经济与环境 的协调发展。
幸福国民经济核算
将幸福感、生活质量等非 货币因素纳入核算体系, 以更全面的方式衡量经济 发展。
数字经济核算
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 研究数字经济的价值、生 产与消费等方面的核算方 法。
利用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计算国内生 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 数等综合经济指数,反映国家经济发 展水平和趋势。
利用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评估国家经 济发展水平,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经 济实力和发展差距,为制定国际经济 政策提供依据。
经济结构分析
通过对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分析,研 究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区域经 济结构等,揭示经济结构变化及其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民经济核算(PPT 42页)
![国民经济核算(PPT 42页)](https://img.taocdn.com/s3/m/f7cab0b70c22590103029d3b.png)
市场活动中的等价交换
交易的涵义
单向的经济转移(自愿无偿或强制的)
可以是货币交易,也可以是易货交易
可以是经济交易,也可以是积累交易
4、经济流量和存量
流量
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变化的 价值数量。 其特点有:(1)按货币单位计量
3、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概念 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一系列帐户的整体
层次
(1)微观机构单位(基层单位)帐户 (2)机构部门(产业部门帐户) (3)国民经济综合帐户
机构部门帐户体系示意图
生产帐户
增加值
期初资产负债表
收入初次分配帐户
原始收入
可支配收入及支出帐户
储蓄
资本帐户
贷出净额
金融帐户
资产负债 变动帐户
的联系
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为国民经济核算 提供了收集、整理、显示资料和核算、 分析资料的方式方法。
5、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1992年正式颁布新SNA的试行方案 1995年全面推行新SNA 1998年正式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该核算体系数据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1、国民经济核算目的
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 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
2、具体特征(三个特征,教材P9) 3、与机构单位的区别:隶属关系
产业部门
1、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 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2、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 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主要是流通和服务业。
3、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交易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国民经济核算将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按“交易”来处理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ppt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3094564a7302768f993927.png)
1、经济领土 定义: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 范围: ①我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 ②位于国际水域,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 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 ③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④不包括我国地理边界内的“飞地”
2、经济利益中心 定义:一经济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
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 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则该经济单位在 我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概念
社会再生产 过程
生产
收入分配
最终使用
消费
积累
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概念: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为进行国民经 济核算而制定的一整套标准和规范。包括 核算原则、核算概念、指标体系、分类标 准和核算方法等。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 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 行全面计算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 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英国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现代统计学的先驱威廉. 配第对英国国民收入的估算。
联合国统计署在1953年组织以英国经济学家斯 通为首的专家组制定出版了《国民核算体系》 (SNA),供各国参考。
1968年和1993年联合国又组织世界各国的核算 专家在1953年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分别推出新修订的 SNA版本,推荐世界各国采用 .
• ……
国民经济核算讲座提纲
核算体系综述
核算制度介绍 正确理解核算数据
核算数据的运用
2019-8-31
谢谢您的观赏
3
第一部分 国民经济核算综述
主要内容:
一、核算体系 二、重要意义 三、历史回顾 四、基本框架 五、基本概念 六、基本分类
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PPT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8dbce3763231126fdb112b.png)
精选课件ppt
12
五、市场价格
1、国民经济核算中使用的价格均为市场价 格 2、市场价格的形式:
(1)要素价格 (2)基本价格 (3)生产者价格 (4)购买者价格
精选课件ppt
13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结构
1、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P17 2、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P17
精选课件ppt
3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
1、来源于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 2、国民核算一词的最早使用者 ——范·克利夫(荷兰)1941年
精选课件ppt
4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1、二战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两大核算体系的产生 (1)SNA (2)MPS 3、目前,全部实行SNA基础上的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
(2)金融机构(3)政府(4)住户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6)国外
2、基层单位——产业部门 三次产业分类
精选课件ppt
10
三、交易
1、包括经济交换与经济转移 包括货币交易与非货币交易
2、类型(1)货物和服务交易 (2)分配交易 (3)金融交易 (4)内部交易
精选课件ppt
11
四、经济流量与存量
精选课件ppt
5
三、国民经济核算与其它学科的 关系
1、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
如:生产理论、供求理论、再生产循环理 论等
2、会计学: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帐户 和复式核算方法
3、统计学:宏观经济
精选课件ppt
6
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 展
1、计划经济时期——MPS 2、市场经济时期——新SNA 1984年开始 1992年提出试行方案 1995年全面实行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92138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7.png)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3.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3.2 生产账户与使用账户的关系3.3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分析与应用第四章:收入分配核算4.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4.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4.3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五章:价格指数编制与分析5.1 价格指数的概念与分类5.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编制方法5.3 价格指数的分析与应用第六章:储蓄与投资核算6.1 储蓄与投资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6.2 储蓄与投资的计算方法6.3 我国储蓄与投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七章:国际收支核算7.1 国际收支的概念与构成7.2 国际收支的计算方法7.3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与问题分析第八章:环境与经济核算8.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8.2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8.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九章: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与分析9.1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的方法与步骤9.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9.3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可视化展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10.1 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10.2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10.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一门学科,其复杂性和抽象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和应用。
对该环节的讲解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国民经济核算在政策制定、经济分析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GDP的计算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计算方法,如生产方法、收入方法、支出方法等,学生可能对其混淆。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46972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8.png)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1.4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2.4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变化趋势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3.3 投入产出在国民经济分析中的应用3.4 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实践与进展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结构4.2 收入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关系及其核算方法4.3 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4.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第五章:国民经济分析方法5.1 国民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指标5.2 宏观经济预警与风险分析5.3 经济计量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5.4 我国国民经济分析的实践与成果《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六章:收入分配核算6.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6.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和方法6.3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与问题6.4 收入分配核算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七章: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7.1 价格核算的概念与方法7.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7.3 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与影响7.4 我国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对策第八章:国际收支核算8.1 国际收支核算的概念与方法8.2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8.3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与风险8.4 国际收支核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第九章:环境与经济核算9.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9.2 绿色GDP的概念与计算方法9.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的现状与问题9.4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10.1 新经济形态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挑战10.2 大数据、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10.3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化10.4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展望《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11.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1.2 宏观经济模型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11.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的实践1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第十二章:区域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12.1 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方法12.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政策12.3 我国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与问题12.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核算13.1 可持续发展核算的概念与指标13.2 我国可持续发展核算的实践与进展13.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3.4 可持续发展核算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十四章:国民经济统计与信息披露14.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4.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有效性14.3 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实践与问题14.4 信息披露制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教育与培训15.1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5.2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方法与手段15.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教育与培训的现状与问题15.4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体系、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本理论-PPT精选文档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本理论-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992472079563c1ec5da7151.png)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SNA
(四)权责发生制 1、作用:确定统一的核算时点。 [存量]A企业2000年年末的非金融资产存量为1500万美元。 [流量]中国A厂向美国B厂出口一批成衣,价值1000万美元。 (1)合同时间:1/12/2000; (2)记帐时间:22/12/2000;* (3)海关放行:2/1/2019; (4)启运时间:5/1/2019; (5)货款收到:20/1/2019。 2、记录时间规则 (1)现金收付制:以实收实付为标准处理经济交易; (2)权责发生制:以应收应付为标准处理经济交易。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SNA
(2)一国国民经济=机构单位。 3、两种单位的关系:包含关系。 4、常住与非常住机构单位(P7) 常住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 (二)部门分类 1、产业部门分类 (1)产业部门:一组从事相同或相似活动的基层单位。 (2)两大部类划分 (3)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与建筑业;第三产业:服 务业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SNA的研究对象
SNA
一、交易者及其分类 (一)经济活动的主体单位 1、“生产”基层单位:位于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或主要从 事一种经济活动的单位。 特点(P8): (1)有一定的生产场所与管理部门; (2)能获取投入产出的资料; (3)一国国民经济=基层单位。 2、“经济收支”机构单位: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 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对外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1)具有财务决策权;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2、机构部门分类
SNA
住户 非金融企业 机构单位 合并 企业 实体政府 金融机构 "国民经济 " 非营利机构 [注] A、独立核算的企业“企业”部门; 非独立核算的企业“住户”部门。 B、非金融企业从事非金融服务与货物生产的企业; 金融企业从事金融服务生产的企业。 C、非营利机构为住户服务的; 政府为全社会服务的。
国民经济核算概述(ppt 77页)
![国民经济核算概述(ppt 77页)](https://img.taocdn.com/s3/m/5f3e825f81c758f5f71f67a4.png)
国民经济核算简介
第一部分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 第二部分 国民生产总值核算
第一部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基本概念 (一)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
象的宏观核算。它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 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 济运行状况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 使用各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 在联系,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第一部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 过程全面计算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 统。它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为进行国民 经济核算制定一整套标准和规范;二是指 全面系统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
(三)常住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 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1、经济领土
定义: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
(五)消费范围
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 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 服务。
(六)资产范围
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 它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 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
(七)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分类
1、机构单位的定义
机构单位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
2、生产者的界定(生产主体)
常住生产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 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
—地域范围的界定:国内≠地理边界 国内=经济领土
经济领土=领陆、领水和领空 +国际水域的大陆架 +飞地 +免税区 +由境外企业经营的保税区
2、生产者的界定(生产主体)
常住单位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九)流量和存量
1、流量:与一定时期对应的量,如工资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660f9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1.png)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与作用2.3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实例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3.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与结构3.2 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3.3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4.2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4.3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与应用第五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5.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5.2 国民经济总体评价的标准与方法5.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的实践第六章:失业与就业6.1 失业与就业的基本概念及其衡量6.2 失业率与就业率的计算与分析6.3 我国的失业与就业现状及其政策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1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及其影响7.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7.3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及其对策第八章:财政与金融8.1 财政的基本概念与政策工具8.2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8.3 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实践与效果分析第九章:对外经济关系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9.2 我国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9.3 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其他问题如外资、外汇等第十章: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10.1 国民经济预测的基本方法10.2 国民经济政策的评估与调整10.3 我国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的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难点解析: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在不同经济体系中的应用。
三、投入产出分析难点解析: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过程及其在经济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四、国民经济账户体系难点解析:掌握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1)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1)](https://img.taocdn.com/s3/m/b723c208f78a6529647d53d9.png)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及发展:(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和说明。
是对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累(最终使用)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数量联系的描述,可分为生产阶段、收入分配阶段、最终使用阶段来核算。
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
(二)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征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世界各国基本如此。
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经济统计的范畴,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统计学知识。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认识: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信息源是以企业、金融、政府单位,以及各类学会、民间团体、事业组织等微观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逐级核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数量特征。
因此要理解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不同。
会计是对具体的法人单位或机构单位负责,全面系统核算资金流及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果。
统计同样也会发生在企业等微观单位,并与会计密切配合为经营管理服务,但是,统计主要是建立在描述经营过程数量特征,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控制积极因素、改进消极因素服务的工具。
因此,统计核算,虽然叫核算,但是与会计核算有一些质的不同:(1)统计核算的时期、时点是严格与实际描述的活动特征对应一致的。
例如,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其中可能包含本期以前生产的产品但在本期销售的收入;统计核算则只核算本期生产又在本期销售的收入,因为,统计要求销售收入的统计必须与本期的生产时期统一一致。
(2)统计核算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ppt课件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d6d220f90f76c661371ad3.png)
• 在三次产业分类下是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产业部门下
是国民经济行业部门。机构单位和在此基础上分类的国 民经济机构部门也是生产核算的重要主体。
• *三次产业—产业部门--行业部门---机构单位及机构部
门----基层单位
第二章 生产核算
• 四、服务产出的种类 (四种) • 1、为确保货物价值的顺利实现,服务的生产者为消费
• 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国民
收入统计的产生可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 廉·配弟对英国当时国民收入的估算工作。
• 英国经济学家R·斯通和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在国民经
济核算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前者主要领导了联合国 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后者以美国全 国经济研究所(NBER)为基础创立和发展了美国国民经济核 算理论方法和实际统计工作。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二、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与经济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学
科有重要的关系。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目前,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体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使用的概念、 类别、经济原则等都是直接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原则 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经济分析和宏观调控与管理领域有重 要作用,并反过来促进实证经济学和理论研究的发展。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 •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 述。
国民经济核算-3(PPT 66页)
![国民经济核算-3(PPT 66页)](https://img.taocdn.com/s3/m/3349add30b4e767f5acfcecf.png)
4、收入再分配帐户(见教材113页表4—4) 四、收入使用核算
1、定义:反映可支配收入使用于最终消费和储蓄的核 算。中心是消费核算。
2、消费:中间消耗、非金融投资、最终消费(居民消 费、公共消费)
3、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风教材116页表4—6) 4、居民消费支出核算 直接法、间接法
三、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1998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并于《中国统计年鉴》中正式定期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 系统计数据。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一)机构单位 (形成机构部门)
概念: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 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分类: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1、收入初次分配:按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和政府对生产 的参与状况和贡献,对增加值的分配
2、分配流量:劳动报酬流量 财产收入流量
居民部门 收入 资产出让者的财 产收入
生产税 政府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3、核算 (1)收入形成核算 收入形成账户(见教材103页表4—1)
(2)原始收入分配核算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见教材105页表4—3)
3、国民经济综合帐户。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一、生产活动的主体 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基层单位,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货
或服务的同一性划分成各个产业部门。 产业部门分类的最综合层次是三次产业分类。
二、生产的产出:货物和服务 三、生产核算范围: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 四、生产理论
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五、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
5、公共消费支出核算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15c4489f111f18582d05aa6.png)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5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本学期讲授的内容
w 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w 第2章 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 w 第3章 投入产出核算 w 第4章 收入分配和使用核算 w 第5章 资本形成和金融交易核算 w 第6章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w 国民收入统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 W·配第对英国当时“国民收入”估算。从此时开始到20世 纪40年代初国民经济核算产生之前的国民收入统计长期发展 过程中,闪耀着许多国民经济核算的学术思想。
w 1、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W·配第关于英国国民收入估算中, 已采用了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进行复式核算的方法。 但它仅仅是在核算项目和平衡关系上尚不够成熟。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1.1.5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
w一、“国民核算”概念的提出
w 1.“国民核算”一词,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范 ·克 利夫于1941年先后发表的两篇文章:《论国民核算: 荷兰1938年年度调查的经验》和《论国民核算的意 义和组织》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并且公布了他利 用“会计账户”的形式和方法,对荷兰1938年度所 编制的“国民核算表”。
•联合国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指导工作,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和实践的发展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
•(1)联合国1947年公布的《国民收入的计量和社会核算表的编制》和 1953年公布的《国民核算表及补充表体系》(二者俗被称为“旧SNA”)是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 •(2)20世纪60年代中期,根据R·斯通为组长的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 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在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和使用核算的基础上,将“投入产 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国民财富核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3年的SNA充分吸收了世界各个国家 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核算成果,是一个反映 先进生产力的核算体系,是联合国和西方 国家经济核算专家对人类社会经济的贡献。 1993年SNA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 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围绕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的一套理论和方 法。
▪ MPS SNA ▪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早期的国民收入统计 代表人物:
威廉·配第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 计学家。马克思对配第的人品是憎恶的, 说他是个“十分轻浮的外科军医”,是个 “轻浮的掠夺成性的、毫无气节的冒险 家”;但是,对于他的经济思想给予了极 高的评价,称他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 始者”、“最有天才的和最有创见的经济 研究家”,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 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 人”。
▪
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
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
会发展预期目标。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概念:国民经济核算即国民经济统计, 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综合应用统 计、会计和数学等方法,对一国(或地 区、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各交易主体的 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核 算的方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两种核算体系:
国民账户体系 (SNA)
依据全面(综合)生产理论Hale Waihona Puke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MPS)
依据限制性生产理论
MPS与SNA的主要区别是生产理论 不同、 指标体系不同、 统计反映方式不 同。目前国际上基本实行SNA基础上的国 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和MPS的区别
▪ SNA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主要总量指标 ▪ MPS以国民收入为主要总量指标 ▪ SNA生产概念是与货物生产和服务有关的
国民经济核算的 提出
国民经济核算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 夫提出的。范·克利夫于1941年在他发表的文章 中,首次使用了“国民核算”一词,并且公布了 他所编制的荷兰1938年度国民核算表。
同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和斯通也发表了对英 国 1938年和 1940年国民收入和支出核算的结果。 这些都标志着国民收入统计向国民经济核算的过 渡。
供有力保障。
▪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
展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 ·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
第二节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 基本结构
一、我国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建立
1992:《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 1995: 全面推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998: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该核算体系数据 2002:《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颁布
▪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对 试行方案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取消了 其中的MPS核算内容,清理了基本概念, 修订了部门分类,调整了基本框架,补充 了核算内容,修改和细化了有关表式和指 标,基本上与新的国际标准衔接,是我国 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新的规范性文本。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
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 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国民经济统计与分析
经管教研部:孟来果
统计背景
国民经济统计发展公报 热点问题:用数字说话 国民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 CPI 统计改革
▪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
▪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 ·“四个更加”强调坚持科学发展
▪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SNA的再次修订
新SNA在运行了25年后,又面临一次 新的修订与完善。 1993年,五个联合 国组织对新SNA进行了修订,并将其公 布。这次修订标志着SNA的成熟,其特 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更新、澄清、简 化、协调。称为1993年的SNA。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被认为是 20世纪社会科学最伟大的发明。截至 2000年,已选出的44位诺贝尔经济学 奖得主中,直接对现代国民核算做出了 重要贡献的就有5位,他们是:
▪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
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
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的形成与发展
SNA的形成 1953年,以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
名义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辅 助表”,这标志着SNA的正式诞生,后 来被称为旧 SNA (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的修订和发展 联合国1968年公布了《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简称新SNA。新SNA吸纳了 旧SNA无法包容的部分:投人产出核算 ,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等,同 时,对资产负债核算作了试验性的规定 ,这样,新SNA形成了一个包括五大核 算系统的内容较为完善的新体系。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
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