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会计方法文献综述
个人所得税国内外文献综述
对个税改革 , 有的 学者提 出个税改革应集 中在 家庭 申报 制, 将一个 家庭视为整体 纳税 ; 有的学者则提 出应将 改革重点放在征税模 式上 , 实行 综 合制与分类制相结合的征收模 式…在 此大背景下, 本 文分别对国内外个人 所得税理论进行 了梳理和 总结, 集中探讨 了最优 所得税 理论 、 g - a t  ̄ , 报 制与个人 申报制 以及税收征收模式 , 希望能对我国的个税 改革提供 理论 参考。
科技・ 探索・ 争呜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个人所得税 国内外文献综述
钱怀 安 丁 佟倩 ( 江苏 财经 职 业技 术学 院 , 江苏 淮安 2 2 3 0 0 3 )
【 摘 要】 近几年来 , 随着我 国社会 经济的发展 , 针 对个税进行 改革 的呼声愈发 高涨, 我 国学者也各抒 己见 , 为我 国的个税 改 . 并且可 以杜绝纳税 人将收入在各 种收人间转移 . 避免偷漏税行为的产生 日本学者也支持 O w e n s的观
定税制时 , 应考虑权衡公平与效率 最优所得税理论具体包括最优 企 业 所得税理论 和最优 个人所得税 理论 关于最优 个人 所得税 问题 . E d g e w o r t h ( 1 8 9 7年 ) 最早提 出最优 的个 人所得税政策应该使个人效 用 之 和实现最大化 。 E d g e w o r t h 认为应该实行累进税率制 . 而且 累进程 度 很高 , 收入最高的人的边际税率可以达到 1 0 0 % 现如今流传 较为广泛 的最优个人所得 税理论是 由 Mi r r l e e s于 1 9 7 1年提出 . Mi r r l e e s 也认 为 个人所得税应该实行累进税率制. 但是不应对最高收入者实行 1 0 0 % 的边 际税率 . 最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应该为 0 Mi r r l e e s的研究结果还表面对 最高收入者施加很重的课税会造成高收入者的不满 . 抑制高 收入者的 劳动激情 , 同时也并不能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 S t e r n ( 1 9 7 7年 ) 制 定了S t e r n Mo d e 1 . 被 广 泛 应用 于最 优个 人 所 得 税理 论 研 究 s t e m M0 d e l 是一种线 性所 得税曲线 . s t e m也认 为个人 所得税应该是 累进制 的 . 通 过模 型寻找平 衡点 , 使在保 证个人收入 的前提下 . 使 社会的总体福 利 达 到最优 。 虽然最优所得税理论对经济发展以及税制制定方面起到很 大 的启发作用 , 但是 因其存在大量前提假设 , 是一种理想化状态 , 与蓬 勃发展的现代社会相脱节。总体来说 , 虽然最优所得税理论有 其局 限 性, 但是它将现实 中的问题进行抽象化 , 化繁为简 . 并且推崇 的累进 税 率制 , 为世 界各国的个人 所得 税税制模 式提供 了理论依 据 . 所 以对现 实 中的税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1 . 2 家庭 申报制与个人 申报制 个人所得 税最早起源于英 国. 2 0世纪 . 世 界各国也陆续 开征个人 所得税 , 并根据 自身经济情况制定 了各 自的个税模式 针对个人所得 税究竟应该实行家庭 申报制还是个人 申报制在世界 范围内众说纷纭 首先 , 国外有些学者支持 家庭 申报制 . 认 为家庭 申报 制能使家 庭福利 达 到最大化 。P i g g o t t 和 Wh a l l e y ( 1 9 9 6 年) 认为个人所得税应该实行家 庭 申报 制 , 将家庭视为一 个个体 . 将 家庭 所有成 员的总收人合 并到一 起作 为应纳税所得额交税 , 这样可 以使家庭福利达到最优值 家庭 申 报制汇集 全家 收入一起报税 . 能够避免相 同收入 家庭税 负却不同的不 公 平现象 的产生 家庭 申报制还有利 于家庭各成员 的重新分工 . 使各 家庭成 员达到T作与生 活之 间的平衡 相反 的. 国外 有些学者却反对 家庭 申报 制, 认 为个人 申报制更能够提高效率 。个人 申报制将个人视 为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 , 针对个人的收入征税 。 相 比家庭 申报制 , 个 人 申报制 只需要单个人 的收人数据 . 更方便获取 个 人申报制还能够 简化个税 核算流程 . 从而提高财务人员和税务人员 的工作效率 总结 来看. 目前在世界范 围内针对个人所得税究竟实 行家庭申报制还是个 人申报制 . 双方学者各持 己见 . 平分秋色 。 l - 3 综 合制 与 分类 制 目前 针对个 人所得税征 收模式 主要有j种模式 . 综合制 、 分类制 、 综 合制与分类制 相结合 的征收模式 。 2 O 世纪 , 亨利西蒙斯在他 的税 收 纵向公平 的研究 中提 出支持个人所得税 的综合征收制 O w e n s ( 2 0 0 6 ) 也支持个 人所得税征 收实行综合制模式 . 他认 为个人 所得税的纳税人 是个人 . 应该把个人从各种渠道取得的所有 收入合并到一起征税 . 这样
税收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税收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在现代社会中,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手段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税收学作为研究税收的学科,涵盖了税收的原理、政策、制度、管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通过对税收学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税收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其中的重要理论框架和方法。
一、税收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历程税收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广泛,包括税收的目标与功能、税收原理和理论、税收政策与制度、税收管理与征收等方面。
税收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税收学的形成主要集中在19世纪后半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国际税收竞争的日益激烈,税收学的研究逐渐趋向国际化。
二、税收学的重要理论框架1.税收目标与功能理论税收目标与功能是税收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关理论主要探讨税收的宏观与微观目标,如促进经济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等功能。
2.税收原理与理论税收原理与理论主要包括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可行性原则等。
公平原则涉及纳税人的权益保护和税收的合理分配;效率原则关注如何最大化税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可行性原则则强调税收政策的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
3.税收政策与制度税收政策与制度研究主要涉及税种选择、税率设计、税收优惠、税收避税与逃税等。
相关理论分析税收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4.税收管理与征收税收管理与征收研究关注税收的执行与管理机制,包括税收征管体制、纳税人合规行为、税务稽查等方面。
理论研究旨在提高税收征收效率和减少违法行为。
三、税收学研究的方法与技术税收学研究常常运用多种方法与技术,以深入分析税收政策与实践的问题。
其中,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税收学领域。
四、税收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国际税收规则的变化,税收学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国际化和跨学科研究的趋势:国际税收竞争、跨国税收规则以及全球治理等问题引发了税收学研究国际化和跨学科研究的趋势。
我国个税改革方向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方向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自1980年建立以来,在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增加财政收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在税制模式、课税标准、税率、起征点方面日益暴露出其存在的问题。
文章认为,建立分类和综合相结合的混合税制,依据物价指数和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费用扣除标准和个税起征点,适当降低边际税率、调整级距是当前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字: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制,收入调节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自1994年实施以来,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和漏洞。
我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个人所得税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收入功能和调节功能。
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亟待改革。
本文针对现行个人所得税存在的缺陷,提出一些改革意见。
1个税改革研究背景与意义俞佳颖教授在《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的贫富差距正不断拉大。
我国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已经上升到如今的23倍。
收入分配不公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
个人所得税对于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由于税制法规不完善,征收手段落后,公民自觉纳税意识不强等多方面的原因,其收入调节分配作用大大弱化。
在某种程度来说,其不仅没达到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公平分配的立法初衷,而且还有可能加剧了个人收人分配不公的状况。
所以,我们应加快个人所得税制的整体系统的改革,而不应单停留在调整个税起征点上。
2个税改革面临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无论从收入的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来看,都已成为继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之后的第四大税种。
个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经济发展,水涨船高带来的回报,而非制度本身的优势,为了充分发挥个税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功能,必须要正视我国现行个税制度设计上的种种缺陷,并予以改革和完善。
开题报告_ 完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探讨
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完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探讨一、选题背景企业的会计处理和所得税税收处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立统一于企业的财务核算体系之中。
二者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所得税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所得税法规和会计准则规定相互分离的必然结果,并且分离的程度和差异的种类、数量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
二者相伴相生,相互影响,会计核算为所得税税收处理提供了核算基础,所得税税收规定又为会计核算提供了政策导向。
应付税款法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承认了二者的联系,模糊了二者的区别。
纳税影响会计法将本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到以后各期,承认了时间性差异导致的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区别,明显在会计核算的立场和理念方面优于应付税款法。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执行。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
然而,即便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仍然存在一些弊端:第一,推算出的所得税费用与税前会计利润无法实现真正的配比;第二,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所暗示的信息不能为现有财务报告直观揭示;第三,会计资料的不完善导致税务核查工作费时费力。
在目前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尚未分离的现状下,更好地对待和利用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所得税纳税核算不仅是企业会计对经济活动核算、监督的职能要求,也是税务活动必不可少的课税参照。
二、文献综述企业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目标与税法目标的分离。
针对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处理的模式主要有三种:统一说,分离说,协调说。
黄菊波,杨小舟(1996)认为,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应合一,没有相互独立的必要,应当逐步缩小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直到最终统一。
盖地(1998)认为,会计与税法的发展趋势是“分”而不是“统”,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是必然的选择。
浅谈所得税核算方法论文范文
所得税核算方法是指企业按照法律规定,对其所得税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所得税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得的所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
对于企业来说,准确、合法地核算所得税是非常重要的。
所得税核算方法包括实际利润法、简化计税方法、估算利润法、计提法等。
其中,实际利润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最严谨的一种方法。
它要求企业按照国家税务局制定的国家会计准则,按照企业的核算周期编制财务报表,按照税法规定的所得计算公式计算出纳税所得额并缴纳所得税。
简化计税方法则是相对于实际利润法而言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
它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其计算方法是以纳税前当年收入总额为基数,并按照一定比例计算纳税所得额,比例一般为3%~5%。
估算利润法是对企业未来利润进行预测,按照一定比例计算纳税所得额。
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核算负担,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估计不准确,可能会导致缴纳更多的税款,对企业造成一定影响。
计提法则是在企业实际发生的财务支出中,按照税法规定的一定比例计算出纳税所得额,并在财务报表中予以计提。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企业拥有大量收入,在计提过程中可以准确地将所得税费用予以保留。
不论是哪种方法,都要求企业保持准确、完整的财务记录,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和缴纳所得税。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核算负担,提高其核算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所得税核算方法是企业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法律规定。
只有准确地进行税务核算,才能够开展合法、规范的经营活动,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所得税会计论文: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比较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235财会研究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会计准则允许企业自主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但是某些会计方法和税法规定是不同的,因此,对同一企业同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按照财务会计方法核算的会计所得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额之间会产生一些差异,这就需要专门的理论和方法来对差异进行调整。
于是,一系列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应运而生。
一、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演变很长一段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我国会计上的税前利润与应税所得基本一致。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己势在必行。
继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199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暂行条例》颁布,这标志着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可以分离。
企业所得税不再被视为利润分配而被视为一项费用。
1994年6月29日,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颁布。
《暂行规定》中,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允许企业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方法中任意选择。
如果企业选择纳税影响会计法,建议采用其中的递延法,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采用债务法。
1995年7月12日,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发布《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第二辑)》,该稿建议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新发布了所得税会计准则,新准则要求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法进行处理。
此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
该规定体现了所得税会计的发展趋势。
二、各种处理方法的比较(一)不同处理方法产生的原因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比较【文章摘要】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不一致,导致了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不尽相同,因此就需要相应的方法进行调整,于是各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应运而生。
文章在对各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主张资产负债法应成为今后我国所得税会计的主要处理方法。
所得税会计方法文献综述论文
所得税会计方法文献综述论文
所得税会计方法文献综述
【摘要】所得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会计和税制改的不断深入,所得税会计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对外放,向境外筹资的上市公司也逐渐增多,按照国际会计标准进行所得税确认与计量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对所得税会计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观;综述
一、所得税会计方法比较研究
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所得税会计基本理论有所得税归属理论,企业收益确认理论,差异确认理论和暂时性差异处理理论。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所得税会计的确认有两种观点:费用观和收益分配观。
依据是否进行跨期分配,费用观下产生了以下几种所得税会计确认方法: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债务法(包括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和税款净额法。
其中应付税款法不进行所得税的跨期分配,后面几种方法则必须进行。
我国会计界的专家针对各种观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刘斌(2007)对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直以来,是否对所得税进行跨期分配以及如何分配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中都存在争议,他提出应付税款法是主张不对所得税跨期分配观点的代表,纳税影响会计法是主张对所得税跨期分配观点的代表。
(2)张蓓(2005)对递延法和债务法的进行了比较分析,她提出递延法是将本期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
所得税会计理论的论文范文
所得税会计理论的论文范文所得税会计作为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企业日常会计工作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所得税会计理论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所得税会计理论论文篇1:《浅谈所得税会计问题》【摘要】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都是着眼于未来的。
企业在取得资产和偿还负债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从应税经济利益中给予扣除的部分即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比较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
本文就所得税会计中暂时性差异确认与计量的难点问题,通过相关项目的例证作简要剖析。
【关键词】暂时性差异; 确认; 计量一、资产项目暂时性差异的确认与计量问题(一)固定资产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值-固定资产会计上允许的折旧-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固定资产的原值-税法允许计提的提旧,不考虑计提的减值准备。
因此两者产生了暂时性差异。
例1,固定资产的原值为1500000元,会计上采用的计提折旧的方法为年数总和法,税法中规定采用平均年限法,折旧年限均为五年,在第二年年末时,固定资产计提了10万元的减值准备。
【分析】企业会计中:年数总和法第一年的折旧=1 500 000×5/15=500 000(元)第二年的折旧=1 500 000×4/15=400 000(元)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 500 000-500 000-400 000-100 000=500 000(元)税法规定:平均年限法每年计提折旧=1 500 000/5=300 000(元)两年共计折旧=2×300 000=600 000(元)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 500 000-600 000=900 000(元)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说明两者差额为将来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
两者差额=900 000-500 000=400 000(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分录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00 000(400 000×25%)贷:所得税费用100 000(二)无形资产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对研发的无形资产,在新准则中规定:研究的支出应予以费用化,计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期末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但对于研究成功进入开发阶段的支出,予以资本化,先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等到研究成功后,再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转作“无形资产”。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文献综述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文献综述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和各项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依法纳税逐渐被我国大多数企业所认识和重视。
为了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来达到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企业所得税作为我国税收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税种,在企业所上缴的税收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因而对其进行筹划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发展历史和国外税收的研究现状,并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为基础,分析了国内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现状。
关键字:所得税纳税筹划历史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引言:古今中外,税收都是遵循“无商无税,无税无国”的运行轨迹而变化和发展的,因而我们可以看出税收同经济,税收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王延明在《所得税会计与纳税筹划》(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一书中提到纳税人对税收的筹划不是起源于纳税人本身,而是起源于中介服务机构,即税务咨询事业,纳税筹划是税收咨询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提供税务咨询的服务活动,最早产生于意大利。
税收筹划的学术研究在纳税筹划业务的稍后便开始出现。
德国伐克主编的《德国与国际税收百科全书》所引用的最早文献是H.肖肯霍夫编写的《企业纳税筹划》他刊载于1959年出版的《工业企业计划》文集里,被认为是“纳税筹划”一词比较早的出现。
在20世纪50年代里,纳税筹划开始从企业经营计划里独立出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由此带动了对包括个人纳税筹划的全面研究,开辟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纳税筹划业务广泛开展的同时,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文章,刊物,书籍更是不断出现,新作频频,这进一步推动了纳税筹划的深入研究和快速发展。
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体现在税收征纳上,即纳税人是缴纳税款的义务人,同时也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个权益的表现形式就是纳税筹划。
在国外,纳税筹划是企业经营中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
个人所得税与收入分配的文献综述
个人所得税与收入分配的文献综述目前关于个人所得税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国内外的学者早就关注到了这一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些都值得我们虚心的学习,从而更好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之后,凯恩斯流派盛行。
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在不同经济周期时使用不同的措施应对是能够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的,他认为在存在工资刚性的情况下,当出现,经济衰退时就应当降低工资来达到刺激投资,促使经济复苏的目的。
与此同时为了克服有效需求不足,应当提高对富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
20世纪70年代的边沁和穆勒父子则是主张功利主义。
边沁认为政府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实现全社会所有成员的效用最大化。
穆勒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政府应当对社会收入进行分配,以实现社会的公平。
20世纪90年代的米德认为要改善收入分配不公的情况应当采用课征累进所得税,辅之以劳动所得的优惠,这样的政策效果将会更加显著,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其他一些税收方面的措施,希望能够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目的。
同时代的哈耶克则,对累进税制进行收入再分配来达到社会公平持怀疑态度。
哈耶克认为试图改变收入再分配不单是对民主的不负责任,同时还牵扯到政体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主张通过比例税制来完善收入分配问题,他认为累进税制过分强调重税,不利于资本的有效运转,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很可能会使得社会的不公平长久持续的存在。
,世纪之初的弗里德曼主张通过负所得税来调整收入再分配以期望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
弗里德曼认为政府过往所运用的累进所得税并没有解决收入再分配问题,所以他提出了征收负所得税观点。
一般来讲负所得税就是通过补贴穷人的收入来扩展所得税,而补充的数额就是穷人未曾使用过的所得税减免份额。
国内研究综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个人所得税功能及其对收入分配的作用研究。
会计方面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会计方面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会计方面文献综述是指对某一领域内的已经发表的研究文献进
行系统性的总结、分析和评价。
这种文献综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领域内的研究现状,还能够发现其研究热点和趋势,对于我们深入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会计领域,文献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
文献综述应当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确定研究的范围和方向。
二、文献来源与筛选标准
文献来源应当选择权威性高、质量可靠的期刊、论文和相关书籍。
筛选标准可以根据研究主题、时间范围、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
三、综述内容与分析
在综述内容方面,应当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同时可以利用图表等方式进行数据统计和展示。
四、评价与展望
在评价方面,应当对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出,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展望和预测。
综上所述,会计方面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可以为我们深入开展研究提供重要的帮助和指导。
- 1 -。
浅谈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1)一、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1)(一)应付税款法 (1)(二)递延法 (1)二、会计制度与税法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2)(一)容易引起税源的流失 (2)(二)造成纳税调整项目增多 (2)(三)会计制度规定合理合法,而税法未确认的,影响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2)(四)征纳双方容易引起争论,并且难以仲裁 (3)三、浅议解决这一差异的办法 (3)(一)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规定能一致的应当尽可能一致 (3)(二)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可以保留必要的、少量的不一致 (3)(三)税法中有些政策亟待明确 (4)参考文献 (5)中文摘要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
所得税会计诞生于西方的会计学领域,并经长期研究和实践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而我国所得税会计则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本文从我国所得税会计发展的成因、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概念、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几方面对所得税会计进行论述。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存在问题解决方法AbstractIn our country, tax planning is a relatively new concept, it belongs to the scope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have a very important effect on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x planning tax planning of enterprise income of view,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planning, and gives the method for strategic tax planning of enterprise income to increase.[Keywords]:business income taxes tax planning system risk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
会计类文献综述范文字
会计类文献综述范文字文献综述是研究领域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该领域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可以更好地认识前沿研究动态,理清研究思路,指导后续研究,提升研究水平。
在会计类研究中,也同样需要进行文献综述,下面将针对会计类文献综述范文进行分析和总结。
1.《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国际研究情况综述》该文献综述主要针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综述,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特点,阐述了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和前沿热点。
综述首先介绍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定义和内涵,特别强调了税务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随后,文献综述分析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环节,并从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了综述。
最后,文献综述对当前国际上主要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该文献综述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企业经营决策者、税务从业人员和学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同时,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结构清晰,阐述思路清晰,细致入微,体现了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2.《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综述》该文献综述主要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归纳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评价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首先介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和内涵,强调了信息质量对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随后,文献综述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和比较,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此外,该文献综述还重点讨论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告等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各因素对信息质量的影响程度和机理,深入揭示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
该文献综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为从事会计研究和实践的专业人士提供了深入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为企业和投资者等相关方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个人所得税国内外文献综述
首先 ,国外有些学者支持 家庭 申报制 .认 为家庭 申报 制能使家 庭福利 很看重 家庭 ,提倡 尊老爱 幼。家庭 申报制 是以家庭为单位 ,将家庭各成
达 到最大化 。Piggott和 Whalley(1996年 )认为个人所得税应该实行家 员 的收入合并交税 .这样 可以避 免横 向不公 平 并且我 国的家庭 申报
触 自动识 别技术 .币U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问耦合 (电感或 电磁耦合 )实 现 存器的初始化 。各传感 器并行工作 :超声 波测距传感 器通过超声波进
无接触 信息传递 并通过 所传递 的信息达到识别 目的141。
行定位反应 。动过数据传输 .进入单片机中161,与设定值进行 比较 ,并 与
本系统采用 MF RC522芯片 。它是应用于 13.56MHz非 接触式 通 人体红外传感器 检测 到的信号形成逻辑与的关系 ,从而进行判 断是 否
大 的启发作用 ,但是 因其存在大量前提假设 ,是一种理想化状态 ,与蓬 革 的话题越 来越火热 。财政部长 楼继伟 (2015年 )明确指 出个税 的改
勃发展的现代社会相脱节。总体来说 ,虽然最优所得税理论有 其局 限 性 ,但是它将现实 中的问题进行抽象化 ,化繁为简 .并且推崇 的累进 税
台 ,所以不能高效 、准确的收集到家庭 申报制所需 的信 息。薛刚 、李炜 光 、赵瑞 (2015年)也提出受到现实 条件 的制约 ,我 国暂时不适合 直接
目前 针对个 人所得税征 收模式 主要有j种模式 .综合制 、分类制 、 实行家庭 申报制 还应继续实行个人 申报制 ,并且 在执行 个人 申报制
个税改革 的呼声引发 国内学者对于个人所得 税征收模式 的讨论 .
是个人 .应该把个人从各种渠道取得的所有 收入合并到一起征税 .这样 我国 目前执行 的个税实行 的是分类征收制 .部分学 者认为分类征 收制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探讨论文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探讨论文所得税是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一种税种,是企业获取的净利润按照规定支付给国家的税款。
在会计处理中,所得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
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合理地确定企业所得税负担,并确保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信誉度。
本文旨在探讨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正确处理所得税提供参考依据。
一、会计处理方法企业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主要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暂时性差异法,另一种是递延税项法。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确定所得税负担。
1.暂时性差异法暂时性差异法通过比较企业在记账时应纳税所得额和企业在税务处理时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来确定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企业在相同的财务和税务政策下运营时。
暂时性差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不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未来的会计期间内可以被抵扣。
而不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则不能在未来被抵扣。
2.递延税项法递延税项法是以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计算未来所需要支付的所得税,并计算出现在会计报表中应计的所得税金额。
递延税项法主要适用于财务和税务政策有所不同的情况,因为这将导致企业在未来的会计期间内需要支付更高的所得税。
递延税项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税务处理时应纳税所得额小于账务处理时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而递延所得税资产则是指税务处理时应纳税所得额大于账务处理时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二、会计处理方法的应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特定判断条件来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正确确定所得税负担。
当企业的财务和税务政策相同时,暂时性差异法更适用。
因为这样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而当税务和财务政策不同或者企业在税务处理中存在特殊性质的项时,递延税项法更适用。
因为这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未来的所得税负担。
浅谈所得税核算方法论文范文
浅谈所得税核算方法论文范文一、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一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的规定可以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那部分金额,即,在某时点确定的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一般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的账面价值是与其计税基础相等的,如果企业按会计准则规定进行后续计量时采用的会计政策与税法规定不同的话,就会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
例如,某项固定资产在2021年12月2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此时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一致,都是320万元。
企业按照该资产的预计使用情况,估计使用年限确定是8年,但税法规定该类资产的计提折旧年限是10年,假设预计净残值为零,会计进行账务处理和税法都确定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虽然折旧方法相同,应计提折旧总额也相等,但由于折旧年限不同,所以每月每年计提的折旧额就不会相等,会计确认每年的折旧费为40万元,税法确认每年可以税前扣除的折旧费为32万,这就导致该资产的剩余价值有了差异。
2021年12月31日,会计确认的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假设该资产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为280万元,而计税基础则为288万元。
如果两者确定折旧的年限相等,但确定的折旧方法不同,也会导致该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相等。
另外,应收账款因为坏账准备、存货因为存货跌价准备均存在其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相等的情况。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其在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以抵扣的金额。
在一般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所得税缴纳产生影响,即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一致,但在有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也会涉及到损益,并影响到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使得其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相等。
例如,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估计的售后服务将要发生的支出部分,在满足相应的确认条件时,应在销售当期确认销售费用增加,同时确认预计负债的增加。
而税法规定,只有在实际发生了售后服务时才能确认费用发生,并在税前扣除。
税务会计的文献综述
税务会计的文献综述
税务会计是一门关于税收政策和会计原则的学科,研究如何在
会计记录中合理遵守税收法规。
税务会计的重要性在于确保企业遵
守税收法规,最大限度地减少税务风险,合理地规划税务策略。
近年来,关于税务会计的文献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是税务会计
的法律框架和原则。
许多文献探讨了不同国家的税收法规和会计准则,以及税务会计的法律要求和义务。
这些研究对于了解不同国家
和地区的税务会计制度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一些文献着重研究了税务会计的实践问题。
例如,如何
在会计记录中正确区分可减税项目和不可减税项目。
这些研究为企
业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正确处理税务会计的问题。
另外,一些文献关注税务会计的管理和控制。
这些研究提出了
如何建立有效的税务会计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以确保税务会计记
录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这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避
免因税务会计错误而产生的罚款和法律责任。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探讨了税务会计的信息披露和财务报告。
这些研究分析了企业如何根据法规要求披露税务会计信息,并讨论了这些信息对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性。
总之,税务会计的文献研究涵盖了税务会计的法律原则、实践问题、管理和控制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税务会计的重要性和实践应用,为企业合规经营和税务筹划提供指导和参考。
(Note: This document is a creative work and does not quote specific ___)。
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文献
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文献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文献包括:一、概述1、企业所得税的定义。
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作为经济主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税率和加计扣除项目,对其实现的正常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收入(如收益损失等)所得的税费。
2、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
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实用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透明性原则、报告性原则、时效性原则。
二、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分析1、税收基础的分析。
根据税收法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基础主要包括应税所得额及减除项目。
如:税前损益、减免项目、利润分配政策和其他应纳税所得额。
2、企业所得税会计分析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分析方法根据企业所得税的会计特征,主要有直接分析法、费用分析法、分解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
三、企业所得税会计报表的编制1、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报表编制。
企业每年的会计准则需要编制《企业所得税会计报表》,主要报表有:企业所得税计算表,应交税费明细表,转让计价收益表等。
2、企业所得税发票处理程序。
企业发票一般经过一系列处理程序,包括:验收签收、发票核对、抵扣及冲抵编制,以及发票退补、取消、票据报废等。
四、企业所得税会计审计1、企业所得税会计审计内容。
企业所得税会计审计主要是检查企业所得税的核算和缴纳,针对企业所得税和企业相关的文件和记录进行审核,对涉及企业所得税的凭证进行审计。
2、企业所得税会计审计方法。
会计审计的审计方法主要包括:审计方案的制定与研究、会计核算的检查,资产负债的检查,凭证的验证,应税额和税负量的比较,内部控制机制的测评以及审计报告的编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得税会计方法文献综述
邹颖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所得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会计和税制改的不断深入,所得税会计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对外放,向境外筹资的上市公司也逐渐增多,按照国际会计标准进行所得税确认与计量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对所得税会计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观;综述
一、所得税会计方法比较研究
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所得税会计基本理论有所得税归属理论,企业收益确认理论,差异确认理论和暂时性差异处理理论。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所得税会计的确认有两种观点:费用观和收益分配观。
依据是否进行跨期分配,费用观下产生了以下几种所得税会计确认方法: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债务法(包括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和税款净额法。
其中应付税款法不进行所得税的跨期分配,后面几种方法则必须进行。
我国会计界的专家针对各种观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刘斌(2007)对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直以来,是否对所得税进行跨期分配以及如何分配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中都存在争议,他提出应付税款法是主张不对所得税跨期分配观点的代表,纳税影响会计法是主张对所得税跨期分配观点的代表。
(2)张蓓(2005)对递延法和债务法的进行了比较分析,她提出递延法是将本期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原已确认的暂时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递延法和债务法的根本区别在于运用债务法时,由于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需要对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进行相应的调整,递延所得税账面余额能真正反映未来应付的所得税或可抵减的所得税,运用债务法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更符合负债或资产的定义。
(3)曾国祥、刘佐(2005)对损益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比较,认为在采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对于暂时性差异(或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可以采用损益表债务法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分析。
他们分析了损益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共同点和区别,认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相对更科学,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相关研究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首先开始实施。
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
—所得税》对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相关规范进行了较大的改革,统一了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规范了所得税会计的实务处理。
(1)李敬(2009)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采用导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革新,“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得以确立,所得税会计准则还
规定了递延所得税资产需要计提减值准备,此外,弥补损失的会计处理也不同。
所得税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信息的披露做出明确规定这些信息将为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决策资料。
(2)陈琪(2007)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我国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认为《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
—所得税》在制定时所依据的会计理念、计税差异、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是大刀阔斧的,但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困难和问题。
她提出,所得税会计准则在我国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会计环境对实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制约,比如我国的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现行法律以及当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偏重于收入费用观的会计理念、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企业缺乏实施国际通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动力等;另外,会计人员素质对实施所得税会计准则有一定的制约,随着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演进,会计操作的技术难度也在提高,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出新的挑战,而会计人员总体的职业素质不高。
(3)刘斌(2007)提出了所得税会计准则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他认为,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全国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环境,短期内,要使所得税会计准则全面实施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阻力和困难,针对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加强和完善相对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我国新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建设,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和监督。
我国市场监管和主管部门应该转变观念,逐步改变过程依靠收益指标的做法,为会计报表概念基础从收入费用观转移到资产负债观创造条件;会计人员需要转变观念。
三、结论
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上市公司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对以往会计政策的重大突破,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会计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会计制度发展时间短暂等问题,真正与国际接轨尚需时日,政府、企业、会计人员均应作出相应改进,以适应这一需要。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国际会计准则2002[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应用指南200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盖地.税务会计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金融财会
155
企业导报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