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产业比重是否应该逐年上升_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摘要: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呈现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持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整体上升的动态特点。
虽然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非均衡性仍然存在。
本文通过1978-2009年统计年鉴中数据进行图表分析,得出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一直以来,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一些还没有完全得以解决的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世界范围内产业发展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果我国的产业经济发展跟不上国际的步伐,那么必将面临更大的潜在危机。
下面就将通过分析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发展过程,并探究三大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从而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一、我国产业结构发展概况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第一、二、三产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图1、图2表明了1978-2009年我国的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长状况。
图1 1978-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动情况图2 1978-2009年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从以上两张图表中,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第一,随时间推移,我国的第一产业远没有其他两个产业发达。
这一结果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拉动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较快,为满足社会需求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但目前农业仍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部门,其基础地位相当脆弱。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虽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的水平仍相差甚远。
这是由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的切身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致使许多农民外出打工,放弃在家务农。
许多农村的田地荒芜,农村只剩下留守儿童,农业发展自然出现远远慢于第二、第三产业的情况。
第二,我国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如上图所示自1996以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非常增长,几乎呈垂直向上趋势,第三产业虽紧跟第二产业的发展步伐,但仍居其后。
农业比重下降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农业比重下降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
在任何社会形态的任何发展阶段,人类生存都必须有生活资料作为支撑。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中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1]维持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生产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要靠农业来提供,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任何时候也不能忽视粮食生产,忽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农业的发展也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指出:“农业劳动力不仅对于农业领域本身的剩余劳动来说是自然基础,而且对其他一切劳动部门之变为独立劳动部门,从而对于这些部门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说,也是自然基础。
”[2]农业部门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推动着其他部门的发展。
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一国工业化进程的实现程度,制约着其他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只有农业发展了,其他部门才能进一步的发展。
农业和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因此说农业是工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前提,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逐年下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总产量和农业增加值呈绝对增长之势。
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095亿斤,增加到2006年的9949亿斤。
但与此同时,由于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逐年下降。
(一)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下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而农业所占的份额却相对下降(见表1)。
表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单位:10亿元资料来源:根据《1985年-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长期以来,我国投资率保持了高位运行,2006-2009年平均达到43.7%。
长期高投资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产能,与社会的消费能力日渐脱离,进而导致总供求之间严重不平衡。
另外,我国投资长期保持高增长是以资源能源的高投入为支撑,以“大进大出’,为发展模式,形成了大量附加值低、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的生产能力和产业体系。
因此,原有发展模式所支撑的高投资率对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极为不利。
2.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均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2006-2010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2.1%,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9%。
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
其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从2005年的12.1%下降到2010年的10.2%,下降了1.9%;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47.4%下降为46.8%,下降了0.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40.5上升为43.0%,上升2.5%。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005-2009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由44.8%下降到38.1%,下降了6.7%;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由23.8%上升至27.8%,上升了4.0%;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由31.4%上升至34.1%,上升了2.7%。
3.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钢铁、煤炭、氧化铝、铁矿石、水泥、铜、消耗最大的国家。
长期以来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没有得到明显提高。
我国的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外的技术进步,而不是来自我国的自主创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国外技术的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关键技术设备基本上完全依赖国外进口,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弱,技术进步总体上处在模仿创新发展阶段。
最近十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最近十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一、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首先来看汇总得出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表产值结构表我们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三个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例,得到以下的表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做出三次产业变化的柱形图,如图所示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从图形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第二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大致比较平稳,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则在逐渐增加,甚至出现了追平第二产业的趋势,说明我国的第三产业在迅速地发展。
我们再看三次产业近十年来的产值变化情况,对三次产业的产值进行纵向比较,如下图所示纵轴是三次产业的产值,以亿元为单位,横轴为年份。
由此图我们可以看到三次产业部门都在不断发展。
产值逐年增加,但是第一产业总体增长较慢,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则较为迅速,且呈现出非线性的增长,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飞速进步,而第一产业部门的发展速度的较慢,由于第一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因此其增长率要慢于GDP增速,第一产业在逐渐萎缩。
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表根据以上数据做出多元环形图,如下所示由内而外分别是2001年-2012年的数据由此图可知,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在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在不断增多,且第二产业人员的增加要快于第三产业,由下图我们可以看到更加清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在迅速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在不断上升,且增加速度相似在2011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超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也在不断增长,预期在我国第二产业不断发展的情况,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将进一步减少,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或将超过第一产业。
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学术资料-市场经济实践
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作者】王海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第三产业的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普遍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应该紧紧抓住机遇,把第三产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未来15年,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及阶段划分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及发展状况三次产业的划分,是大学教授阿费希尔首先提出来的。
他认为,三次产业的发生同人类需要的紧迫程度有关,并根据社会生产活动科学意义在于,他指出了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各国对三次产业的具体划分不尽一致。
我国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为建筑业;第三产业为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第三产业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三次产业结构的状态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在各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总数中,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最小;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并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在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中,最突出的是第三产业。
世界各国的统计资料说明,近半个世纪以来,第三产业普遍得到迅速发展,70年代以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第一、二产业的发展速度。
现在,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的比重已达到60%70%;在中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已达到50%左右;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约占2030%。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传统行业的发展十分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自然经济企业不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商品生产者或商品经营者,而是多多少少附属于国家的生活水平低,对生活服务的要求不高。
中国产业结构
中国产业结构●自建国以来,我国GDP生产结构中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反映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从增加值的比重变化上看,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
第二,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按可比价计算,在1979年至2005年GDP增长的9.6%中,有5.3个百分点来自第二产业的贡献,3.1个百分点来自第三产业,1.2个百分点来自第一产业。
●从使用角度看,在1978年以前,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一直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还是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所占比重变化不大。
改革开放的前26年(即1952至1977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在支出法GDP中的平均比重变为69.2:30.5:0.3。
1978至2005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在支出法GDP中的比重平均为58.5:38.9:2.6。
从整个时期(1952至2005年)看,三者的比重平均为58.8:38.7:2.5。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效益偏低。
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我国2005年这一比重仅为39.9%。
●目前我国的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
1990至2005年,我国平均消费率为58%,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左右;我国平均投资率为39.1%,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左右,这表明我国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不协调。
外贸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进出口贸易中,货物贸易比重过高,服务贸易比重过低。
二是近几年出口增长持续快于进口,导致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GDP的生产结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在建国之初,我国是个典型的农业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日益成为各国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本文在介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第三产业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预测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作用;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
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 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第三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除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它行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不仅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而且低于我国国民的应有水平。
因此,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而充分认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采取有效措施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1.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国策倡导”以来。
自1992―2005 年13 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了近7 倍,从9138.6 亿元增加到72967.7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2 年的34.3%增加到2005 年的39.9%。
其中2004 年第三产业的产值更是占到了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0.7%,是第三产业对GDP 贡献率最高的一年。
然而,无论是从横向还是从纵向来看,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均落后于世界相关国家发展水平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 中的比重偏低,不仅远未达到莱克尔斯现代化标准(45%以上)的要求,而且还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37%的平均水平,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发展还相当不成熟。
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学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以某产业转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1.知道产业结构的含义,学会分析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变化规律及特征,并说明产业结构转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以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为例,说明不同阶段产业结构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一.地区产业结构1.含义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受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微思考第一产业比重小是不是说明农业不发达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不是。
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小,但农业发达;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大,但农业不发达。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1.表现通常表现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原因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1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而新的比较优势逐渐凸显,其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升级。
2在这样的时期,国家或地区政府政策的引导,往往能促使产业结构尽快升级。
3.根本原因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微思考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比较优势的变化及国家政策的引导等。
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1.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与东部沿海的交汇处,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
2.历史演变工业化初期20世纪50至9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工业结构以轻纺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为主导转变为第三产业为主导3.发展趋势将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外部看,各次产业比例偏差较显著;从内部看,产业结构合理化要通过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等进行优化调整。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及特点(一)总体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
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对GDP的贡献率逐年增加。
第二产业尤其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相当有限。
当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当中。
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波动,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二)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看。
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第一产业占全国GDP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7.9%下降到2009的10.6%,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到80年代中期以后才转为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比较平缓,可见,第一产业的比重比较稳定,未来的变动趋势将会很小。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但总体上看,没有发生大幅度的变化。
第二产业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48.2%下降到1990年的41.3%,到2007年达到峰值50.3%。
从2007年起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渐回落。
从整体上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改革开放到80年代前期,第三产业GDP比重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在1983年以后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在1985年超过了第一产业。
但2002年以来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到2007年达到波谷。
从2007年起,由于第二产业的增速放缓并且呈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还将有一个明显的上升。
二、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业基础薄弱,“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现代化进程2、成长的工业未能对农业提供应有的技术改造和服务3、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一、二产业制约相当突出(一)农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一、是农产品总量供给无法满足工业化需求,同时,农业结构(特别是品种、品质结构)尚待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最新】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三次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
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病仍然存在,并且不容乐观。
关键字:产值、劳动力、偏离度、比重、比较劳动生产率三次产业的划分根据产业结构演化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首先提出三次产业的分类,他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次产业。
一般说来,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矿业、和煤气、电力、供水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其他公益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演化规律,他把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
三次产业结构的理论,已普遍用于研究各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
但是,不同国家和不同学者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看法并不完全一致。
国统字【2003】14号,《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范围如下: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表1从表1可见:①我国1993~1996年,第一产业的比重基本不变,第二产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46.6%逐年上升到1996年的47.5%,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33.7%逐年下降到1996年的32.8%。
②我国1996~2002年,第一产业的比重由1996年的33.7%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13.7%,第二产业的比重由1996年的47.5%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44.8%,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6年的32.8%逐年上升到2002年的41.5%。
2022年行业报告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几大因素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几大因素我国第三产业进展严峻滞后。
2022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仅为31.8%,比1960年还低0.3个百分点,建国56年来,这项比重只有1992年和2000年达到最高点为34.3%。
按世界银行编著的《2022年世界进展报告》数据,全世界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低收入国家为50%,中等收入国家为51%,下中等收入国家为48%,上中等收入国家为61%,高收入国家为71%,我国仅为32%,低于低收入国家18个百分点。
这种长期滞后的缘由是几大因素的制约。
一、受理论上误会的制约:长期以来,我们片面理解马克思对第三产业的劳动不能制造价值的说法,而没有全面理解马克思同时承认他们是国家、社会和环境管理不能或缺的“总体劳动”的有机构成的重要部分。
目前世界已经进入了学问经济时代,经济进展中科技的贡献率日益增大,发达国家的科技在经济中的贡献率为40%-60%,科技人员与学问分子等阶层的劳动不单是制造价值的一般劳动,而是特别重要的并起着更大作用的劳动,对社会财宝的增长起着打算性影响。
对于企业创业者与各类企业经营管理者都是商品服务价值与社会财宝制造环节不能或缺的链条,否则企业生产活动就无法运行,仅从其组织、领导和指挥生产活动对于制造价值和社会财宝的作用来说,往往比一个简洁的体力劳动者要大得多。
二、受前苏联优先进展重工业阅历的制约: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第一个五年方案时期制定的工业化指导方针是推行前苏联优先进展重工业的阅历,当时不仅排挤了农业和轻工业,而且忽视了服务业的进展,虽然后来曾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指导方针,实际上仍旧把第三产业放在视线之外。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2022年间,第三产业GDP的增加值占全社会GDP增加值的比重从21.4%上升为31.8%,最终超过了第一产业15.2%的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的比重从13.1%提升为29.3%(2022年)最终超过了其次产业21.6%的比重。
产业结构变迁与就业(精)
产业结构变迁与就业1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李文摘要:本文运用大量数据对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数量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中国产业结构转变滞后、就业结构变迁与产业结构变迁脱节及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产生了严重影响,应当通过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放松政府进入管制、改革户籍制度、加强教育、完善社会保障及鼓励非正规就业等措施加以矫正。
关键词: 产业结构;就业;变迁;政策建议产业结构的变迁与经济增长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因而产业结构的变迁是不可避免的。
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会从数量和结构两方面对劳动力的需求构成重大影响,因此,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及其对就业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应对以促进就业,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象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巨大的经济欠发达国家而言,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拟在对产业结构变迁对就业的一般影响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就业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就促进就业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产业结构变迁对就业的一般影响由于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其演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对此配第、克拉克、库兹涅茨、罗斯托、钱纳里等均有研究。
一般而言,随着人均GDP的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将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将首先上升,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随着非工业化阶段的来临,又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不同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状况见表1。
表1 不同收入国家产业结构比较1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税收政策与产业结构转变研究”(Q2003H01)的阶段性成果。
资料来源:The World Bank:《2002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pp.208-210.表1为人均收入不同的国家的产业结构比较,由于原资料中缺乏高收入国家整体的相关指标,因此,随机选取了法国等四个高收入国家的数据作为替代。
从表1中可以明显地看到:(1)就不同国家的同一时间截面而言,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降低,从低收入国家的近30%,降到了高收入国家的2%、1%;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提高,从低收入国家的超过40%提高到了高收入国家的70%;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大致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第二产业的比重相对较低,中等收入国家则相对较高,但第二产业比重的变动幅度较小。
关于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探究
产业经济Industrial Economy 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加快改革,扩大开放,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受益最大的国家之一。
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世界GDP 的比重已上升至1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7%,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新阶段,意味着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到了新水平。
这将使我们面临一个新的课题:我国的三产占GDP 的比重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区间较为合理呢?世界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GDP 中的比重均超过70%,我国是否也延用这一经济规律?这就要从三次产业来进行分析研究。
一、三次产业的划分三次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的历史发展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行业,即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行业,即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燃力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含: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二、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的意义地区生产总值(GDP)是一国(或地区)某一时期的所有常住单位在该时期生产活动的增加值之和。
也就是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之和。
三次产业分别占GDP 的比重大小,是宏观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分布的最重要经济指标,该指标充分体现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历程和通过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前后所发生的变化,比较简洁、明了。
三十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和趋势
其次 , 经济总量来看 , 从 第一产业 的产值 比重
收 稿 日 期 :20 —1—1 09 1 8
作 者 简 介 :王 晓璐 (9 5 )女 , 肥人 , 士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共 经 济理 论 与 政 策 18一 , 舍 硕 研 公
l RTHERN ECO NOM Y AND DE 理 论 探 讨 O TRA
关 键词 : 业 结构 ; 产 结构 偏差 ; 结构优化 中图分 类号 :11 1 文献标 识码 : F2 . 3 A 文章 编 号 :0 5 9 3 、 1 0 - 0 3 0 10 — 1 X(0 0)2 0 0 - 2 2
一
。
、
我 国产 业结 构的 演进及 特点
产业 结 构 是 指 国 民经 济 各 个 物 质 生 产 部 门 及 其 内部 各 个组 成 部 分 之 间或 各 产 业 之 间 的 内在 联 系 和 比例关 系 。 改革 开放 以来 , 国产业 结 构 已经 我 经 历 了 四个 发展 阶段 :第 一 阶段 是从 17 98至 18 94 年 。第 一产 业 占国 民生产 总值 的 比重迅 速 上升 。至 18 第一 产业 的 比重 比 l7 年 高 出近 4个 百 分 94年 98 点 。第 三产业 也上 升 了 1 个百 分点 。但 同期 的第二 产业 比重 却 下 降 了近 5个 百 分 点 。第 二 阶段 是 从 18 95至 19 年 。第二 产业 和 第三产 业 的 比重分 别 91 提 高 了至 1.%和 3%, 1 4 4 与此 同 时第 一产 业 所 占 比 重 下 降 了近 6个 百 分 点 。 第 三 阶 段 是 从 19 92至 20 年。 0 1 第二 产业 和第 三产业 的 比重继 续呈 增长 状 态 , 二产 业 的年 均 增 长 率 达 到 1.% , 时第 三 第 27 同 产 业 也仍 保 持 着 增 长 , 均 增 长 率 为 l-% , 年 03 而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很大的变革,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
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工业结构重型化,服务业发展滞后,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经济措施。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变化调整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图1 1978—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87年的28.20%下降到2009年的10.73%,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图2 1978—2008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但总体来讲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图3 1978—2008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总体上升趋势。
浅析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演进趋势
浅析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演进趋势)[摘要]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持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升的动态特点。
虽然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产业结构演变的非均衡性特征较为突出,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内部升级较为缓慢、地区产业结构不平衡、地区间产业同构化突出等不足之处。
由当前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情况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第一产业地位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是大势所趋;第二产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相对稳定;高技术产业方兴未艾,发展势头强劲;资源环境问题仍是“约束条件”,国际产业转移将促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关键词]产业结构;演进趋势[中图分类号][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0)11-0035-0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显着变化: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持续所占比重上升,但增长幅度逐渐趋缓;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升,但有反复。
这一变化过程基本符合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的演进规律,与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相适应。
但由于历史、体制等因素,当前的产业结构仍然面临较多的矛盾和问题。
一、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首先,从收入结构变动趋势看,第一产业比重在不断降低,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在不断增加;从各产业收入增长的速度看,多数年份中第二产业增长最快,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低;从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看,第一产业比重在不断降低,第二产业比重相对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由此可见,第二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尤其是2001年之后,重制造业的比重加速提高,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三轮以高增长行业推动经济进入高增长周期的过程,形成了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规律。
自2001年之后,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讯成为新的带头性高增长产业,并由此带动了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提供中间产品的行业快速发展;新一轮的高增长行业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和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我国第三产业比重是否应该逐年上升?
关于第 三产业 比重 ( 三 产业 增加 值 占 G P比 第 D
重 )有 一 种 比较 流 行 的 观 点 , 就 是 第 三 产 业 比 重 , 这 应 该 逐 年 上 升 。 如 果 核 算 结 果 不 是 这 样 , 怀 疑 核 则
不断 下降 , 二产 业 比重 由快速 上升逐 步转 为下 降 , 第
drn eti e o (o xmpe e r o n e) h rp ro ftra n ut D a ls e t nbp wt uigacr np r d frea l,5 yas rl gr .T epoot no t r id sr i G P h sacoerl i si i a i o i ei y yn ao h
第三产 业则经 历 上升 、 徊 、 上 升 的发 展过 程 , 徘 再 逐
步 成 为 国 民经 济 中 最 大 的 产 业 。
表 1 三 次产 业增 加 值 结 构 变 动 的 一 般趋 势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第三产业比重是否应该逐年上升?彭志龙 内容提要:从长期看,第三产业比重应呈上升趋势。
但是,某一时期(比如5年或更长一点)第三产业比重回落也是可能的。
第三产业比重与最终使用结构有很大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最终使用结构决定着它的第三产业比重,这一关系可以借助投入产出模型进行量化。
我国的最终使用结构比较特殊,一定程度地制约了我国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
关键词:第三产业;比重;G DP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565(2009)12-0016-03Whether the Proportion of Tertiary I ndustryin G DP Should G o Up Every Year in China?Peng ZhilongAbstract:The proportion of tertiary industry in G DP is expected to g o up over a long term,however,it als o could g o down during a certain period(for exam ple,5years or longer).The proportion of tertiary industry in G DP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m position of final uses,and is determined by the latter in a sense.This relationship could be quantified by means of the input2output m odel.S ince the com position of final uses in China is relatively special,thus it constrains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tertiary industry in G DP to s ome extent.K ey w ords:T ertiary Industry;Proportion;G DP 关于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 DP比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这就是第三产业比重应该逐年上升。
如果核算结果不是这样,则怀疑核算有问题。
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以下是一点粗浅分析。
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应呈上升趋势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遵循一定的规律。
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资本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由于产业间产品附加价值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对收入差异,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又向第三产业转移。
社会资本分布的重心也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与劳动力和资本在三次产业间转移相适应,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相对比重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由快速上升逐步转为下降,第三产业则经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发展过程,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
表1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库兹涅茨模式钱埃西模式赛钱模式人均G DP(1958年美元)人均G DP(1964年美元)人均G DP(1980年美元)300500100030060010003005001000第一产业261519141019301421181816391431172218第二产业361942154814231129103114281233143912第三产业361638114017461549125010321434163718 注:钱埃西模式为钱纳里、埃尔金顿和西姆斯模式;赛钱模式为赛尔奎因和钱纳里模式。
表1列示了中低收入阶段(人均收入300~1000美元)三次产业比重的一般变化,三种模式的测算结果基本一致。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再看高收入水平国家的情况,以美国、英国、日本为例(1980年,美国人均G DP为12850美元,英国为8580美元,日本为10390美元),其产业变化规律是:第一 第26卷第12期2009年12月统计研究Statistical R esearchV ol.26,N o112Dec.2009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也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见表2)。
表2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1980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美国第一产业215210116112113第二产业33142811261924122210第三产业64116919711574167617英国第一产业212119119110110第二产业42163510311728122612第三产业55126311661470177218日本第一产业317215119118117第二产业41194112381232143012第三产业54145613591965186811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1999年,2008年,2009年)。
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的情况又是怎样呢?本文参考了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测算的收入水平,选择了部分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分别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罗马尼亚、乌克兰。
这些国家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变化如下: 表3 部分国家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980年1998年2007年印度尼西亚34413914菲律宾36525512斯里兰卡43525814罗马尼亚30485510乌克兰30486015平均水平341648125317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1999年,2009年)。
从表3数据看,198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第三产业比重都有比较显著提高,2007年第三产业比重平均水平超过了50%。
但不同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仍有较大差别,比重最低的国家(印度尼西亚)为3914%,比重最高的国家(乌克兰)为6015%,相差20多个百分点。
二、某一时期第三产业比重回落是可能的 实际情况表明,从一个较长时期看,多数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
但如果观察某一时间段,比如5年或更长一点,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即部分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是回落的。
比如, 2000-2005年,越南第三产业比重由3817%下降到3812%、埃及第三产业比重由5011%下降到4910%; 2000-2006年,马来西亚第三产业比重由4015%下降到4011%、尼日利亚第三产业比重由21%下降到1914%、阿根廷第三产业比重由6714%下降到5516%;2000-2007年,伊朗第三产业比重由4915%下降到49%、泰国第三产业比重由49%下降到4513%、巴西第三产业比重由6617%下降到6415%。
三、第三产业比重与最终使用结构有很大关系 影响第三产业比重变化的因素很多,包括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价关系等,笔者认为,一个国家的最终使用结构对该国第三产业比重有相当大的影响。
关于这一点,可以借助投入产出表进行具体地分析。
事实上,三次产业比重反映的是一种生产结构,这种生产结构是与最终使用结构相对应的,不同的最终使用结构对应着不同的生产结构。
具体来说,如果最终使用中对应的服务需求量相对增多了,则第三产业比重就会上升,反之,第三产业比重就会下降。
那么,我国的最终使用结构是一个什么状况呢?为便于分析,将最终使用分成三大部分: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进一步地,观察每一部分的构成,即观察每一部分对应的货物和服务是由哪些行业提供的,以及提供的份额。
表4中的数据是根据2005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出来的。
表4 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构成(%)最终使用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第一产业7171110119019219第二产业46102812891683199010第三产业461360188151512711 100100100100100 注:从近几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看,最终使用的构成比较相似,即最终消费支出中,来自第三产业的服务占50%以上,资本形成总额中,第二产业的产品占绝大部分,进出口也主要是第二产业的产品。
表4的经济含义是:最终使用或其中的某一部分,它使用的货物和服务来自第一产业的占多大比例,第二产业的占多大比例,第三产业的占多大比例。
此处与产业对应的货物和服务是总量(产值)的概念,而不是增加值的概念。
为了把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结构与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联系起来,可以利用投入产出基本模型。
第26卷第12期彭志龙:我国第三产业比重是否应该逐年上升?・17 ・ 理论和实际测算都表明,如果最终使用中对应的第三产业服务需求量比重是上升的,那么,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 DP的比重也是上升的。
进一步地,有这样一个数量关系:如果最终使用中第三产业(总产值)比重上升1个百分点,同时第二产业(总产值)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则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 DP的比重上升0152个百分点。
以上分析说明了一个基本情况:一个国家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 DP的比重很大程度是由它的最终使用状况决定的。
如果在最终使用中,对第三产业的服务需求量份额是上升的,那么它的第三产业比重也会上升,反之,第三产业比重就会下降。
四、我国最终使用结构制约了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 从近10年来的情况看,我国最终使用结构呈现出消费比重下降、投资比重和净出口比重上升的特点。
表5 支出法G DP构成(%)年份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20006213351321420016114361521120025916371921520035618411021220045413431221520055118421751520064919421671520074910421281920084816431571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9。
从表4容易看出,与最终消费支出对应的货物和服务构成是第三产业份额较高(6018%),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份额相对较低(分别为11%和2812%),因此,消费在支出法G DP中的比重下降对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 DP比重)是向下的作用力。
再看资本形成总额,与资本形成总额对应的货物和服务构成在第二产业份额中占绝大部分(8916%),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份额很低(分别为119%和815%),因此,资本形成总额在支出法G DP 中的比重上升拉动的是第二产业比重,相应地,对第三产业比重也是向下的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