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湘教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案标题: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案目标:1. 熟悉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 设计适合七年级学生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包括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以下内容:1. 数与式2. 分式与小数3. 整式的加减4. 整式的乘法5. 整式的除法6. 一元一次方程7.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步骤:第一课:数与式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与式的概念。
2. 概念解释:解释数与式的定义和区别。
3. 实际运用: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数与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二课:分式与小数1. 导入:通过分数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分式与小数的概念。
2. 概念解释:解释分式与小数的定义和转换方法。
3. 实际运用: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分式与小数的转换和运算方法。
第三课:整式的加减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整式的概念。
2. 概念解释:解释整式的定义和加减法则。
3. 实际运用: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则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四课:整式的乘法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整式的乘法概念。
2. 概念解释:解释整式的乘法定义和运算法则。
3. 实际运用: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整式的乘法法则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五课:整式的除法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整式的除法概念。
2. 概念解释:解释整式的除法定义和运算法则。
3. 实际运用: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整式的除法法则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六课:一元一次方程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概念解释: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3. 实际运用: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七课:图形的初步认识1. 导入:通过实际图形引导学生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
2024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湘教版实用
2024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湘教版实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及其运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第一章:有理数1.1有理数的概念1.2有理数的性质1.3有理数的运算2.第二章:整式的运算2.1整式的概念2.2整式的加减2.3整式的乘除3.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第四章:几何图形的认识4.1几何图形的概念4.2几何图形的性质4.3几何图形的应用三、教学过程第一章:有理数1.1有理数的概念(1)导入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找零、温度变化等,引导学生感受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介绍有理数的定义、分类(整数、分数)和表示方法。
(3)练习让学生自主举例,巩固有理数的概念。
强调有理数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1.2有理数的性质(1)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有理数的性质。
(2)讲解介绍有理数的性质,如正数、负数、零的性质。
(3)练习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归纳有理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3有理数的运算(1)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计算面积等,引导学生学习有理数的运算。
(2)讲解介绍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自主编写题目,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强调有理数运算的法则,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第二章:整式的运算2.1整式的概念(1)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整式的概念。
(2)讲解介绍整式的定义、分类(单项式、多项式)和表示方法。
(3)练习让学生自主举例,巩固整式的概念。
强调整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2整式的加减(1)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计算物体的面积、体积等,引导学生学习整式的加减。
(2)讲解介绍整式的加减运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自主编写题目,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归纳整式加减的法则,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3 整式的概念 第2课时 教案 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024年)新版教材
2.3整式的概念第2课时【教学目标】1.领悟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会识别同类项.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合并同类项.3.会把一个多项式按照其中某个字母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4.经历探究同类型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思想,体验探究规律的思想.【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同类项的合并.2.难点:找准同类项,能熟练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过渡语]今天这节课我们从一则小游戏开始,同学们玩过这个游戏吗?你对这个游戏的规则了解吗?学生对这个游戏很熟悉,是把同样的图案连起来,也就是把图案归类.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需要我们整理分类的问题.比如我们每天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课桌,把课本放在一起,练习本放在一起,文具放入文具盒里等等.那么,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会把代数式或代数式的项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合并同类项.二、探究归纳探究点1:同类项的概念1.【说一说】出示教材P77“说一说”.2.归纳:把所含____字母____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____指数____也相同的项称为同类项.【思考】非零常数也是同类项吗?3.【针对性训练】(1)判断下列各组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是的打“√”,不是的打“×”,并说明理由.3a 2b 与ab 2; ( ×,相同字母指数不同 )2πr 2与6r 2; ( √ )5与-8; ( √ )(2)请写出一个与-a 2b 3是同类项的式子____3a 2b 3(答案不唯一)____.(3)教材P79练习T1探究点2:合并同类项1.【想一想】(1)从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数的乘法满足对加法的分配律,而多项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是数,那么,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能合并吗?(2)填一填:3a +6a =(____3+6____)a =9a ,依据是____结合律____.类似地,3x 2y +34x 2y -x 2y = (3+34-1)x 2y =114x 2y 2.【归纳总结】一般地,在多项式中,要把同类项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合并成一项,这叫作____合并同类项____.3.学以致用:【典例评析】教材P78【例2】指定两名学生上台做题,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学生小组内共同批改“板演”,待学生交流汇总后,请学生代表回答、评议、补充、总结.学生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通过完成合并同类项,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合并同类项的步骤.教师要结合学情强调解题时的易错点.【方法总结】:(1)发现同类项.(找)找出同类项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下划线标出不同类的同类项.(2)确定各同类项系数.(移)把同类项移动到同一个括号内,注意括号前一定是“+”号,移动时一定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3)合并同类项.(并)严格按照法则合并同类项,一定要有系数相加的步骤,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系数相加即有理数的加减,要防止出错.系数相加后不要忘记带上“单位”(即字母和字母的指数).【针对性训练】教材P80练习T2探究点3:多项式的名称及排列1.【记一记】(1)一个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分别是几,则称此多项式为几次几项式.例如称-7x3+x2-7为三次三项式,称-10x2y2-3xy3-10为四次三项式.(2)把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后,一般要把它的各项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①把只有一个字母的多项式的各项按照该字母的指数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排列,称为降幂(或升幂)排列.②习惯上,把只有一个字母的多项式按降幂排列;把含有多个字母的多项式按照其中某个字母进行降幂排列.2.学以致用:【典例评析】出示P79例3.【针对性训练】教材P80练习T3探究点4:多项式的相等1.【说一说】阅读教材P79“说一说”,完成下列内容:归纳:两个多项式分别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如果它们的对应项____系数____都相等,那么称这两个多项式相等.2.【针对性训练】(1)多项式4x2+x2y-3x2-8与多项式-6x2-8-2x2y+3x2y+7x2相等吗?解:因为4x2+x2y-3x2-8=x2+x2y-8,-6x2-8-2x2y+3x2y+7x2=x2+x2y-8,所以它们相等.(2)教材P80练习T4三、交流反思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应注意什么问题?本节课中,我们认识了同类项,主要学习了:1.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作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3.巧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将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编成歌诀:同类项、同类项,两个条件不能忘;字母要相同,指数要一样;合并同类项,合并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4.合并同类项的步骤:(1)找出同类项并标记;(2)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将多项式的同类项结合;(3)合并同类项;(4)按同一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四、检测反馈1.下面各组中是同类项的是()A.3a2b3和2b3a2B.2x2y和2xy2C.4与aD.2x和2ax2.下列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A.2x2-3x=-xB.2x2-3x2=-1C.2x2+3x=5x3D.2x2+5x2=7x23.填空:-a2b-(________)=a2b.4.若-3x2y3k+4x2y6的结果为单项式,则k=________.5.合并同类项.(1)7a2-2ab+b2-5a2-b2-2a2-ab.(2)6x+2x2-3x+x2+1.(3)-3ab+7-2a2-9ab-3.五、布置作业基础:课本P80~81习题2.3T4,5,6综合:课本P81习题2.3T7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合并同类项是这一章中的重要内容,熟练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理解不透彻就会出现计算错误.在学习合并同类项时要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弄清代数式中的系数、项等概念,会在较为复杂的代数式中找出同类项,理解合并同类项实质就是对乘法分配律的逆用,让学生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养成用不同的记号标识不同类别的同类项的习惯,防止漏项.优点:在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和合作交流能力.缺点:本节课容量较大,时间稍显不足.。
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章有理数一、全章概况:本章主要分两部分:有理数的认识,有理数的运算。
二、本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有理数运算的意义和有理数运算律,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4)能运用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并自学地学习数学的习惯。
(2)通过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的态度,提高运算能力,逐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有理数有关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的辩证关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分类思想。
(2)通过师生互动,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抽象、归纳的数学思想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章重点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运算。
2、难点: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混合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四、本章教学要求认识有理数,首先是引入负数,必须从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资源,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然后才引出用正负数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时,注意运算数轴这个直观模型。
无论是有理数的认识,还是有理数运算的教学,都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等数学活动中来,并适时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力求让学生自己建立个性化的认识结构。
在有理数的运算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并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提倡算法多样化,反对做繁难的笔算,遇到较为复杂的计算应指导使用计算器。
2.1 代数式的概念和列代数式 第2课时 教案 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024年)新版教材
第2章代数式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赋予字母实际意义;理解代数式和代数式的值的意义,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在具体情境中能求出代数式的值.2.掌握列代数式的方法,会列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的简洁性与一般性.3.通过创设实际背景和引用符号,经历观察、体验、验算、猜想、归纳等数学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强符号感,发展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探究意识.【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具体代数式的意义,能够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2.难点:正确列出代数式,解释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播放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女民兵和三军女兵两种方队的视频影像.)[过渡语]有一种视觉叫震撼!有一种感觉叫澎湃!相信国庆阅兵一定给同学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问题.在国庆阅兵式上,检阅了女民兵和三军女兵两种特殊方队,请据此回答:(1)若女民兵有a人,三军女兵有b人,两种方队共有女兵________人.(2)若三军女兵平均年龄为m岁,比女民兵平均年龄大n岁,则女民兵平均年龄为________岁.(3)若三军女兵共有m排,且每排有25人,则三军女兵的人数为________人.(4)女民兵方队用t秒走了s米,她们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为________米/秒.[处理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选出4名同学依次说出4个问题相应的数量关系式,其他同学纠错互评,规范答案.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列代数式.二、探究归纳探究点1:列代数式1.【说一说】出示P67“说一说”及P67例题前的内容.教师给出问题导引:围一个六边形需要6根火柴棍.(1)按教材的方式,围2个六边形需要几根火柴棍?围3个六边形需要几根火柴棍?(2)围10个这样的六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3)围100个这样的六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你是怎样得到的?(4)每增加1个六边形就增加几根火柴棍?如果用m表示所围六边形的个数,那么围m个这样的六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此过程可以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变化规律的过程,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思维.2.【典例评析】(1)出示P67例4.指定三名学生上台做题,然后学生小组内共同批改“板演”,待学生交流汇总后,请学生代表回答、评议、补充、总结.指导学生在列代数式时,列代数式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字语言中的关键词,比如该题中的“倍”“和”等,从而明确其中的运算关系,实际问题中要认真分析存在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代数式.(2)出示P68例5.分析:分段计费问题,读懂表格中的信息,判断用水量在哪个范围内,选择正确的水价,根据水费=用水量×水价进行列代数式.指导学生在列代数式时,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结果需带单位的不要忘记单位,有的还需要给代数式加上括号.【方法归纳】列代数式就是把实际问题中与数量有关的语句,用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的式子表示出来,也就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①要抓住关键词语,明确它们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和、差、积、商及大、小、多、少、倍、分、倒数、相反数等;②厘清语句层次,明确运算顺序;③记一些概念和公式.【针对性训练】教材P69练习T1,2探究点2:代数式的意义1.【说一说】出示P68“说一说”.出示问题:25a表示什么呢?请大家编写能用此式来表达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情境框架,小组交流,随后全班交流,教师给予鼓励和引导,并作出积极的评价,共同归纳:25a可以赋予很多的实际意义.投影展示学生思考的多种结果.2.【方法指导】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1)认真分析代数式中含有哪些运算,它们运算顺序是什么,从而正确、简明地体现出代数式的运算顺序;(2)不会引起误解;(3)为了简明地叙述代数式的意义,也可以找出最后的运算,把它用语言表达出来,其他的运算用代数式表示.【针对性训练】教材P69练习T3三、交流反思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应注意什么问题?本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代数式,主要学习了:1.列代数式2.代数式的表示意义.四、检测反馈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为a,个位上的数字为b,则这个两位数是()A.abB.a+bC.10a+bD.10ab2.已知三个连续偶数中间的一个为2n,则这三个数的和为________.3.某校共有学生a人,其中女生占45%,女生有________人,男生有________人.4.一件上衣x元,打八折后的售价是________元.5.一辆汽车由甲地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驶向乙地,行驶4小时可到达乙地,则汽车朝乙地行驶t小时(t≤4)后离甲地________千米,离乙地________千米.6.今年李明m岁,前年李明________岁,8年后李明________岁.7.一个长方形的宽为a cm,长比宽的2倍少1 cm,这个长方形的长是________cm.8.举例说明下列代数式的意义.(1)4a2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2)x(1-5%)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9.一台电视机成本价为a元,销售价比成本价增长25%,因库存积压,所以就按销售价的70%出售,问每台电视机的实际售价是多少元?五、布置作业基础:课本P69~70习题2.1T2,3,4,5综合:课本P70习题2.1T6,7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学与理解能力.优点:在实际情境中说明代数式的意义,让学生通过交流创设生活中最感兴趣的情境,学生从中能体会代数式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使每个同学都参与课堂,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缺点: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疑惑时,仍有部分学生参与不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中,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关注度还不是很高.。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数学是科学的那是学生的思维之剑,数学是一个万花筒,演绎着实用、真理、情性的大千气象。
你有在数学课后写七年级数学教案?来学习它的写法吧。
#447225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储蓄中的数量关系、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难点1.重点:探索这些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由此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难点: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1.储蓄中的利息、本金、利率、本利和等含义,关系: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本利和=本金×利息×年数+本金2.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
利润=售价-成本 ; =商品利润率二、新授问题4.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2.43%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税,所得利息正好为小明买了一只价值48.6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利息-利息税=48.6可设小明爸爸前年存了x元,那么二年后共得利息为2.43%×X×2,利息税为2.43%X×2×20%根据等量关系,得 2.43%x·2-2.43%x×2×20%=48.6问,扣除利息的20%,那么实际得到的利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的20%,实际得到利息的80%,因此可得2.43%x·2·80%=48.6解方程,得 x=1250例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那么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大家想一想这15元的利润是怎么来的?标价的80%(即售价)-成本=15若设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x元,那么每件服装的标价为:(1+40%)x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1+40%)x·80%每件服装的利润为:(1+40%)x·80%-x由等量关系,列出方程:(1+40%)x·80%-x=15解方程,得 x=125答:每件服装的成本是125元。
202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2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用于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蓝本。
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重要的指导。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202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教学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课本P7的“问题”(学生画图)(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师:对照大家画的图,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我们把0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即用一直线上的点把正数、负数、0都表示出来,也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数轴.【点拨】(1)引导学生学会画数轴.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左边为负方向).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据情况而定).第四步:拿出教学温度计,由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数轴的结构是否有共同之处.对比思考原点相当于什么;正方向与什么一致;单位长度又是什么(2)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可以来试着定义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做一做学生自己练习画出数轴.试一试你能利用你自己画的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4,1.5,-3,-2,0吗讨论若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又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小结整数在数轴上都能找到点表示吗分数呢可见,所有的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都在原点的左边, 都在原点的右边.(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例2】试一试:用你画的数轴上的点表示4,1.5,-3,-,0.【例3】下列语句:①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②数轴是一条直线;③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④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⑤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正确的说法有( )A.1个B.2个C.3个D.4个【例4】在数轴上表示-2 和1,并根据数轴指出所有大于-2 而小于1 的整数.【例5】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23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有( )A.1998个或1999个B.1999个或2023个C.2023个或2023个D.2023个或2023个(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数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想.大家要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画出数轴.提醒大家,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相关点来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规定了、、的直线叫做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从用上的点来表示.2.P从数轴上原点开始,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5个单位长度,此时P点所表示的数是 .3.把数轴上表示2的点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 )A.7B.-3C.7或-3D.不能确定4.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A.正数B.负数C.不是负数D.不是正数5.数轴上表示5和-5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 ,但它们分别表示 .提升能力6.与原点距离为3.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2个,它们分别是和 .7.画出一条数轴,并把下列数表示在数轴上:+2,-3,0.5,0,-4.5,4,3.开放探究8.在数轴上与-1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个,为 ;长为3个单位长度的木条放在数轴上,最多能覆盖个整数点.9.下列四个数中,在-2到0之间的数是( )A.-1B.1C.-3D.3202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七年级上册课本11----12页1.2.4绝对值●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于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初步学会求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正数的有理数。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案5篇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案5篇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的: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前后的坐标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利用图形平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什么叫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2、平移有什么性质?(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中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问:一个点平移后的坐标会发生变化吗?二、新授1、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a(-2,-3)1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点 a1的坐标是什么?2将点a(-2,-3)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点 a2的坐标是什么?2、归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 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
简称:横移纵不变,纵移横不变。
3、问:线段ab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是a(-5,3),b(-3,0).将线段ab两个端点的横坐标都加上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 、 b1 , 连接a1 、b1 ,所得线段与原线段的大小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4、例题: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3)b(3,1)c(1,2)(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各点,所得三角形a1 b1 c1与三角形a b 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 、b2 、c2 ,依次连接各点,所得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5、归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 )平移 a个单位长度.6、思考:如果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同时纵坐标都减去5,这时图形在哪儿?把它画出来!(有几种平移方法)7、p53t1:图中三架飞机p、q、r保持编队飞行,分别写出它们的坐标。
3.2 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1课时 教案 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024年)新版教材
3.2等式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了解什么是等式,等式与方程的区别和联系.2.应用数式通性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3.经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体会类比思想.【重点难点】1.重点:等式的性质.2.难点:等式的性质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它有什么特征?跷跷板的两边的量之间到底满足什么关系时,跷跷板才能保持平衡?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和补充.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等式的性质.二、探究归纳探究点:等式的基本性质1.【忆一忆】回忆小学学过的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2.【思考】(1)方程5x=4x-2与方程x=-2的解相同吗?为什么?(2)方程1x=5与方程x=15的解相同吗?为什么?33.【解决问题】(1)设数a是方程5x=4x-2的解,则方程5a=4a-2,根据小学所学的基本性质I,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4a,得a=-2,因此-2是方程5x=4x-2的唯一解.又-2是方程x=-2的唯一解.由此得到(2)同理可以验证:4.【思考】受此启发,结合小学学过的等式的基本性质,你能得到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成立的等式的基本性质吗?5.【归纳总结】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等式两边仍然相等.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6.学以致用:(1)【典例评析】出示P101例1.指定两名学生上台做题,然后学生小组内共同批改“板演”,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讨论后小组内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及时补充.待学生交流汇总后,请学生代表回答、评议、补充、总结.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规范步骤.(2)【针对性训练】教材P102练习T1,3 (3)【典例评析】出示P101例2.指定两名学生上台做题,然后学生小组内共同批改“板演”,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讨论后小组内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及时补充.待学生交流汇总后,请学生代表回答、评议、补充并总结.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在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时,需注意的问题:①等式两边每一项都要参与运算,是同一种运算,要加都加,要减都减,要乘都乘,要除都除,并且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②第一个性质所加(或减)不受限制,只要是同一个代数式即可,第二个基本性质除数受限制,除数是不为0的同一个数. (4)【针对性训练】教材P102练习T2 三、交流反思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学习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本节课中,我们认识了等式的性质,主要学习了: 1.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 等式的性质2.2.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形. 四、检测反馈1.由等式x +23=y +23可得x =y ,这是根据等式性质________,等式两边都________.2.下列等式变形错误的是 ( ) A .若x -3=5,则x =8B.若2x-1=x,则2x-x=-1C.若5x+2=3x,则5x-3x=-2D.若x-3=y-3,则x-y=03.填空:=3,那么y=1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如果y4(2)如果-4x=16,那么x=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 __.4.张强同学在学习了等式的性质后对李亮同学说:“我发现2可以等于3,这里有一个方程3x-2=2x-2,等式两边同时加上2,得3x=2x,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x,得3=2.”请你想一想,张强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五、布置作业基础:课本P105习题3.2T1,P106T5.综合:课本P106习题3.2T6.六、板书设计3.2等式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例题当堂检测性质2…………………………七、教学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与归纳,增强学生的自学与理解能力.优点:借助实际生活情景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交流碰撞中,会适时调整自己对数学学习的方式及获取各种信息的途径.缺点:多数同学对借助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的变形掌握很好,能够灵活运用;但少数同学熟练度不够,思维不够灵活,还需再完善;关于分层教学的问题感觉处理得还不够好,对于较差生的辅导还要再耐心.。
3.6.2 加减消元法 教案 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024年)新版教材
3.6.2 加减消元法【教学目标】1.学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灵活地对方程进行恒等变形使之便于加减消元.3.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灵活选择解方程组的方法.4.通过经历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方法.5.经历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解法的探究过程,理解加减消元法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学会通过观察,结合方程特点选择合理思考方向进行新知识探索.【重点难点】1.重点:把方程组变形后用加减法消元.2.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的技巧,把“二元”转化为“一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复习: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是什么?2.如何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7x +3y =1,①2x -3y =8.②学生独立做,做完后交流方法.方法1:由①式得x =1-3y 7③,然后把③式代入②式消去x 得到关于y 的方程,求出y ,再求x.方法2:整体代入法:由①式得3y =1-7x ③,然后把③式代入②式得到关于x 的方程,求出x ,再求y.3.新课导入: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达到消元的目的,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探究归纳探究点1:用加减消元法解某一未知数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的方程组1.【观察】上面方程组中未知数y的系数有什么特点?这对解方程组有什么启发?2.【想一想】根据等式的性质,由①+②会得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将方程①和②的左右两边相加,然后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消去了未知数y,得到了一个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实现了化“二元”为“一元”的目的.3.学以致用:【典例示范】出示教材P122例3教师规范表达解答过程,为学生作出示范.解:①-②,得:8y=-8,解得y=-1,把y=-1代入①,得:2x+3×(-1)=-1,解得x=1,所以方程组的解为{x=1y=-1.解答完本题后,口算检验,让学生养成进行检验的习惯.【解题反思】强调以下两点:(1)注意解此题的易错点是①-②时是(2x+3y)-(2x-5y)=-1-7,方程左边去括号时注意符号.另外解题时,①-②或②-①都可以消去未知数x,不过在②-①得到的方程中,y 的系数是负数,所以在上面的解法中选择①-②;(2)把y=-1代入①或②,最后结果是一样的,但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将所求出的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系数较简单的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针对性训练】教材P124练习T1(1)、(2)探究点2:用加减消元法解两个未知数系数既不相等也不互为相反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1.【思考】方程组{2x +3y =-11①6x -5y =9②. (1)上面的方程组是否符合用加减法消元的条件?(2)如何转化可使某个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相等?先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此方程组,让学生说明自己观察到方程有什么特点,能不能自己解决此方程组,用什么方法解决?如学生提出用代入消元法,可以让学生先按此法完成,然后再问能不能用刚学过的加减消元法解决?让学生讨论尝试.学生可能会得到以下结论:想法一:对于用加减消元法解,x ,y 的系数既不相同也不是相反数,没有办法用加减消元法.想法二:是不是可以这样想,将方程组中的方程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这个方程组中的x 或y 的系数化成相等(或互为相反数)的情形,再用加减消元法,达到消元的目的.想法三:只要在方程①和方程②的两边分别除以2和6,x 的系数不就变成“1”了吗?这样就可以用加减消元法了.想法四:不同意三的做法.如果这样做,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y 的系数和常数项都变成了分数,这样解不是变麻烦了吗?那还不如用代入消元法了.不如找x 的系数2和6的最小公倍数6,在方程①两边同乘3,得③,然后③-②,就可以将x 消去,得y =-3,把y =-3代入①得,x =-1.所以方程组的解为{x =-1y =-3. 教师点评:其实在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不一定刚好是1或-1,或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刚好相同或相反.我们遇到的往往就是这样的方程组,我们要想比较简捷地把它解出来,就需要转化为同一个未知数系数相同或相反的情形,从而用加减消元法,达到消元的目的.请大家把解答过程写出来.2.【归纳总结】加减消元法: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一个方程进行适当变形后,再加上(或减去)另一个方程,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得到只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再把这个值代入原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任意一个方程,就可以求出被消去的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针对性训练】教材P124练习T1(3)、(4)4.【议一议】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然后与同学交流.5.【归纳总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去一个未知数(简称消元),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然后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接着再去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是两种求解方程组的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三、交流反思1.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比较这两种解法我们发现其实质都是消元,即通过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为“一元”.2.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的条件: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3.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①变形,使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②加减消元;③解一元一次方程;④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得方程组的解.四、检测反馈1.分别用加减法,代入法解方程组{5x -3y =132x +4y =02.解方程组{x -2=2(y -1),2(x -2)+(y -1)=5.3.方程组{x +y =25,2x -y =8,的解是否满足2x -y =8?满足2x -y =8的一对x ,y 的值是否是方程组{x +y =252x -y =8的解?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老师做最后总结.4.解方程组{2x -5y =245x +2y =315.解方程组{23x +12y =5,x -3y =6.五、布置作业 基础:教材P124练习T2,教材P125习题3.6T2,3综合:教材P125习题3.6T5六、板书设计3.6.2加减消元法1.用加减法进行消元的条件:2.主要步骤:例题 当堂检测………… …… ………… 七、教学反思能够设疑激趣,引入新型方程组,探究其解法,层层递进.利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和获取新的知识.优点:在深究教材章节内容后,围绕着确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所要教的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分层探究,当堂训练”的教法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缺点:组织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没有较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巡视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方面,做的还不够.。
1.2.2 相反数 教案 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024年)新版教材
1.2.2相反数【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2.能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对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符号表示进行化简.3.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数形结合两个侧面理解问题,并能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大胆猜测.【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2.难点: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对一个有理数相反数的多重符号进行化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请两位同学站在同一个位置,一个向左走5步,另一个向右走5步,如果向右走为正,向左、向右走5步分别记作什么?(生答:-5,+5),-5与+5这样成对出现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相反数.二、探究归纳探究点1:相反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1.说一说:出示教材P8“说一说”教师提出问题:图中数轴上的点A和点B分别表示哪个有理数?点A,点B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吗?2.做一做:观察下列几组数:+1和-1,+2.5和-2.5,+4和-4,并把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想一想:上述各对数之间有何特点?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与同伴交流.【归纳总结】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叫作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4.议一议: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有什么关系?【归纳总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0除外)在数轴上对应的两个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5.想一想: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a(a>0)的点有几个?6.应用:出示教材P9【例3】【针对性训练】教材P9练习T1探究点2:多重符号的化简问题1:a的相反数怎么表示?通常把数a的相反数记作“-a”.问题2:-2.6的相反数是2.6,如何用式子表示?【典例评析】教材P9【例4】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解答,并与同伴交流,师生共同订正.归纳:化简多重符号时,一个正数前不管有多少个“+”,都可全部省去不写;一个正数前有偶数个“-”,也可以把“-”一起去掉;一个正数前面有奇数个“-”,则化简后只保留一个“-”.【针对性训练】教材P9练习T2,3三、交流反思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应注意什么问题?本节课学习了相反数的意义,并认识了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四、检测反馈1.判断题(1)-3是相反数.()(2)-7和7是相反数.()(3)-a的相反数是a,它们互为相反数.()(4)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2.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正数,则这个数一定是()A.正数B.正数或0C.负数D.负数或03.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小,这个数是()A.正数B.负数C.非负数D.非正数4.-(+5)表示________的相反数,即-(+5)=________;-(-5)表示________的相反数,即-(-5)=________.5.先写出下列各数,再把写出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的数.(4)相反数是-0.5的数.(1)-3的相反数.(2)0的相反数.(3)相反数是212五、布置作业基础:P12习题1.2T3,4,5综合:P13习题1.2T11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优点:本节课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接下来和学生一起得出相反数的意义,然后学习相反数的求法和应用.在整节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并让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获得新知识,锻炼了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缺点:上课期间没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对部分“学困生”来讲,对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多重符号的化简有一定难度.在练习和检测环节,也未能真正深入到对每一个小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数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 了解数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 学会使用数轴表示数的相对大小教学内容:1. 了解数的概念和分类- 数的定义- 数的分类: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无理数2. 自然数和整数- 自然数的定义和表示- 整数的定义和表示- 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3. 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的定义和表示- 无理数的定义和表示- 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关系4. 数轴的使用- 数轴的定义和表示- 数轴上数的相对大小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例子引发学生对数概念的思考,引出本课讨论的话题。
2. 介绍数的概念和分类:依次向学生介绍数的定义和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提供相应的示例进行解释。
3. 分组探究: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分别探究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和表示,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
4. 数轴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数轴游戏,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在数轴上标出相应的数,并判断它们的相对大小。
5.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数的分类和数轴的使用方法。
教学评价:1. 在小组探究环节和数轴游戏环节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评价他们对数的分类和数轴的使用的掌握程度。
2. 提问学生关于数的基本概念和数轴的相关问题,评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收集学生在课堂练中的答题情况,评价他们的数学计算和推理能力。
教学延伸:1. 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深入理解不同类型的数的应用场景。
2. 引导学生从常见的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背后的数学规律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第二单元:代数基础第一课:代数表达式教学目标:- 理解代数表达式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掌握变量、系数、常数项和指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学会化简代数表达式和计算表达式的值教学内容:1. 代数表达式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代数表达式的定义- 代数表达式的基本要素:变量、系数、常数项和指数2. 变量和常数项- 变量的定义和表示- 常数项的定义和表示- 变量和常数项在代数表达式中的作用3. 系数和指数- 系数的定义和表示- 指数的定义和表示- 系数和指数在代数表达式中的作用4. 化简代数表达式- 合并同类项- 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结合5. 计算代数表达式的值- 根据给定的变量值计算代数表达式的值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解释代数表达式的概念和基本要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案一:有理数的加减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能够将有理数进行分类。
2. 学会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
3. 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有理数分类表、实际问题的教学案例等。
2. 教辅工具:白板、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时间:5分钟)通过展示有理数分类表,让学生观察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有理数的概念。
Step 2 讲解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规则(时间:10分钟)针对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通过示例和解题,逐步讲解和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规则。
Step 3 练习与讨论(时间:15分钟)分配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和解答。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Step 4 实际问题解答(时间:10分钟)通过实际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答问题。
Step 5 反思与总结(时间: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案二:数轴上的定位与表示教学目标:1. 理解数轴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数轴进行定位和表示。
2. 能够将有理数在数轴上进行表示和定位,通过数轴理解有理数的大小关系。
3. 能够运用数轴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及其规律。
教学准备:1. 教具:数轴模型、有理数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时间:5分钟)通过展示数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数轴的用途和作用。
Step 2 讲解数轴的表示方法(时间:10分钟)通过示范和解题,讲解数轴的表示方法,包括正数、负数和零的位置。
Step 3 运用数轴进行定位(时间:15分钟)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利用数轴进行有理数的定位和表示。
Step 4 数轴上的加减运算(时间:10分钟)通过示例和解题,讲解和引导学生理解数轴上的加减运算规律。
Step 5 实际问题解答(时间:10分钟)通过实际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程简介本教案是针对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而编写的,主要涉及整式与分式、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与绘制以及坐标系等内容。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与方法,提高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理解整式与分式的概念,学会整式和分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够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学会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绘制几何图形,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和使用方法;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提高认识各种数学概念的能力。
教学内容Unit1 整式与分式1.1 整式1.1.1 整式的概念1.1.2 整式的加法和减法1.1.3 整式的化简1.2 分式1.2.1 分式的概念1.2.2 分式的加法和减法1.2.3 分式的化简Unit2 一次方程2.1 解一元一次方程2.1.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1.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2.1.3 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Unit3 图形的认识和绘制3.1 直线和角度3.1.1 直线的概念3.1.2 角度的概念3.2 几何图形的绘制3.2.1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绘制3.2.2 角的绘制Unit4 坐标系4.1 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4.1.1 坐标系的概念4.1.2 直角坐标系的概念4.2 点的坐标4.2.1 点的坐标的概念4.2.2 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4.2.3 标明点的坐标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讲解中,老师将依次介绍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讲解实际例题,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在实践中,老师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老师将在每个课堂结束时自由安排练习,让学生总结知识点,巩固课堂内容;2.期中考试:在上半学期结束时,将安排期中考试,检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3.实际操作:在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检查学生能否正确地使用知识点;4.期末考试:在本学期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全面检查学生对本科目的掌握情况。
2.3 整式的概念 第1课时 教案 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024年)新版教材
2.3 整式的概念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并能弄清它们与代数式之间的关系.2.掌握整式、单项式及其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3.能找出多项式的最高次数项及其系数、常数项.4.经历单项式、多项式概念的形成过程,从中体会抽象的数学思想,提高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相关概念的理解.2.难点:能熟练地判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和次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大家能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表示出如图所示的草坪和小路的占地面积吗?学生小组完成,老师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引导后学生完成计算,及时鼓励独立解决问题的同学.展示学生计算结果:草坪的占地面积为14πa 2+14πb 2.小路的占地面积为a (a +b )-14πa 2-14πb 2. 师:在上述问题中大家列出的代数式有14πa 2+14πb 2,a (a +b )-14πa 2-14πb 2,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整式.(教师板书课题)二、探究归纳探究点1:单项式及其相关概念:1.【观察】出示教材P75“观察”.小组内先自学,然后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代表回答问题,评议、补充,得到一致的认识:这三个代数式均不含加减运算,只含有数与字母的幂的乘法运算.2.【抽象】师生共同归纳:由数与字母及其幂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作单项式.其中这个数叫作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作单项式的次数.当单项式的系数为“1”或“-1”时,“1”省略不写.单独一个数也可看作单项式,并约定一个不为0的数其次数是0.3.【做一做】出示教材P75“做一做”.指导学生加深单项式的次数和系数的理解,需要认识到:(1)含π的单项式的系数含有π,π是数字而不是字母;(2)次数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但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一个数,且这个数不是0,那么它的次数是0.指导学生抢答做一做中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并对出现错误的问题当时由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及正确的答案.【针对性训练】教材P77练习T1探究点2: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1.【说一说】出示教材P76“说一说”内容.小组内先自学,然后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代表回答问题,评议、补充、总结.2.【抽象】师生共同归纳:(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作多项式.其中的每个单项式叫作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作常数项,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作这个多项式的次数.(2)把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指导学生加深多项式的项、次数和常数项数的理解,需要认识到:(1)多项式的每一项包含前面的符号;(2)确定多项式的次数首先确定多项式的每一项的次数,再进行比较各项次数的大小,确定多项式的次数.3.学以致用:【典例评析】出示P76例1指定两名学生上台做题,然后学生小组内共同批改“板演”,待学生交流汇总后,请学生代表回答、评议、补充、总结.考查多项式的有关内容应注意:说项和项的系数时带着前面的符号.【针对性训练】教材P77练习T2三、交流反思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应注意什么问题?本节课中,我们认识了单项式、多项式,主要学习了:1.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由数与字母及其幂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作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作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分母中出现字母的式子一定不是整式.2.单项式的系数、次数.3.多项式的项数、次数.四、检测反馈x2y3z的系数是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1.单项式-172.多项式4x3+3xy2-5x2y3+y是________次________项式.3.32 019是________次单项式.4.下列整式中,是单项式且次数为3的是()A.xy2B.x3+y3C.x3yD.3xy5.关于2×103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系数是2,次数是1B.系数是2,次数是4C.系数是2×103,次数是0D.系数是2×103,次数是16.下列多项式分别有哪几项?每项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多少?x-x2y+2π;(1)-13(2)x3-2x2y2+3y2.五、布置作业基础:课本P80习题2.3T1,2,3综合:课本P81习题2.3T8,9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与归纳,增强学生的自学与理解能力.优点: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缺点: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充分,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讲解的过多或是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
湘教版七上数学教案及反思
湘教版七上数学教案及反思摘要: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2.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探究新知3.实践与应用4.课堂小结与反思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2.合作学习3.实践操作六、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评价2.教学效果评价正文: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继续承担七(1)(2)两班的数学教学,两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两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
2.教学内容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为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主要包括有理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几何图形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几何图形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践、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几何图形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具体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方式,探索新知的规律和特点。
3.实践与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小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收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安排适量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六、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年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年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数、负数、零及其数学表示。
学会运用有理数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理解代数表达式的意义,能够化简简单的代数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建立自信心。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数学态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代数表达式的构建和化简。
实际问题中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教学难点负数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代数运算的准确性和符号处理。
复杂代数表达式的化简和解释。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展示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际例子,如温度的升降、海拔的深浅等,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知识讲解详细阐述有理数的概念,包括正数、负数、零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规则,强调符号的处理和运算的准确性。
引导学生理解代数表达式的意义,学习如何构建和化简简单的代数式。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利用有理数计算气温变化、制作简单的代数表达式卡片等。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路和解题方法,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巩固练习提供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通过互动问答、抢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02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202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202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知识重点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从游戏中学数学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学生游戏体验,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寻找规律归纳结论问题3: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2,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交流归纳)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
3.1 等量关系和方程教案2024—2025学年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具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有的学生可能对数学较为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而有的学生可能对数学存在恐惧心理,学习积极性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我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解题思路不清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解题思路不清晰,需要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3. 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上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概念解释和引导: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等量关系和方程基本概念的解释和引导,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
目标: 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方程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方程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方程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方程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方程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方程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等量关系和方程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等量关系和方程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湘教版一、全章概况:本章主要分两部分:有理数的认识,有理数的运算。
二、本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有理数运算的意义和有理数运算律,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4)能运用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并自学地学习数学的习惯。
(2)通过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的态度,提高运算能力,逐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有理数有关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的辩证关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分类思想。
(2)通过师生互动,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抽象、归纳的数学思想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章重点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运算。
2、难点: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混合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四、本章教学要求认识有理数,首先是引入负数,必须从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资源,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然后才引出用正负数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时,注意运算数轴这个直观模型。
无论是有理数的认识,还是有理数运算的教学,都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等数学活动中来,并适时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力求让学生自己建立个性化的认识结构。
在有理数的运算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并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提倡算法多样化,反对做繁难的笔算,遇到较为复杂的计算应指导使用计算器。
注意教学反思。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促进师生共同改进。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负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按要求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1、重点:正数、负数有意义,有理数的意义,能正确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2、难点:对负数的理解以及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
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
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
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
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
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3、给出有理数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有理数的分类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
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
向学生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
⎪⎪⎪⎪⎪⎩⎪⎪⎪⎪⎪⎨⎧⎪⎪⎩⎪⎪⎨⎧⎪⎩⎪⎨⎧,,,-,-负分数,如:-,,正分数:如分数、-、-负整数如:-零、、正整数如:整数有理数......733.551......,5.23221: 3......213 (21)⎪⎩⎪⎨⎧负有理数零正有理数有理数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 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有理数?-8.4,22,+,0.33,0,-,-9课堂练习:课本P6练习四、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学习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由于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
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负数小于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
五、课后作业:课本P6习题1.1A 第1、2、3题。
第 二 课 时教学内容:§1.2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2)理解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3)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得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感受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1、重点:数轴的概念及其画法。
2、难点:数轴的画法以及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
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组织学生讨论下列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指出错在哪里?-2-1-31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
归纳:图A所画的数轴缺少单位长度,图B所画的数轴缺少正方向,图D所画的数轴单位长度不一致。
学生讨论:数轴上的点是不是都表示有理数?教师指出: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一定都表示有理数。
2、P9第1、2题:指出数轴上的点M、P、Q分别表示哪个有理数?例2、画一条数轴,把有理3,1.5,-1.5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来。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完成这两道题,并与同桌进行交流。
教师活动:任请一位同学说出例1的答案并进行全班交流,然后再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演示例2的解答。
师生共同订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3、课堂练习:课本P10第1、2题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四、总结反思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课后作业课本P13习题1.2A组第1题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2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等能力,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