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 复习总结 考试重点.doc
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复习总结-考试重点
![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复习总结-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b809d7b0717fd5360cdcb9.png)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急性胃炎临床表现:症状:上腹饱胀、疼痛、厌食、恶心、呕吐等,伴肠炎者可腹泻,呈水样便。
呕血和黑便体征:上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诊断要点病史:应激,药物,饮洒等。
临床症状:上腹部不适、疼痛等胃镜检查:发病后24-48小时可确诊慢性胃炎临床表现:上腹部不适,上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自身免疫性胃炎可有明显厌食、消瘦,伴有贫血、舌炎等诊断要点:胃镜和胃黏膜活检幽门螺杆菌(Hp)测定免疫学检查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其临床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特点:慢性周期性节律性性质:灼痛、钝痛、胀痛、剧痛、饥饿样不适感部位:中上腹,胃溃疡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偏右其他症状: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包括:1、抑制胃酸分泌2、根除Hp 3、保护胃粘膜胃癌诊断:诊断要点:胃镜活检和X线钡餐检查对下列情况应及早和定期胃镜检查:1、男性40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呕吐或黑粪者2、良性溃疡但胃酸缺乏者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4、胃溃疡经正规治疗2月无效5、大于2cm的胃息肉6、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胃癌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2、内镜下治疗3、化学治疗4、免疫疗法5、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肝硬化肝硬化是由不同病因长期损害肝脏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特点是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逐渐造成肝脏结构的不可逆改变临床表现(失代偿期)(一)肝功能减退:1、全身症状:乏力,消瘦,低热等2、消化道症状: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3、出血倾向和贫血4、内分泌失调(二)门静脉高压症:1、脾脏肿大。
2、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食管和胃底部静脉曲张;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及腹膜后组织间隙静脉曲张3、腹水并发症:1、上消化道出血2、肝性脑病(最严重,最常见的死亡原因)3、其它如肝肾综合征治疗原则:应是综合性的,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后期主要针对并发症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表现:症状1、肝区疼痛2、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3、转移灶症状4、全身症状:发热、消瘦、乏力体征:进行性肝肿大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细胞癌最特异的标志物原发性肝癌需鉴别诊断的疾病有:1、继发性肝癌2、肝脓肿3、肝硬化4、肝脏临近脏器的肿瘤5、肝非癌性占位性病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1、手术治疗2、化疗3、放疗4、介入性治疗5、生物导向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指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临床表现:症状:1、腹痛:2、恶心、呕吐3、发热4、黄疸5、休克6、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体征:重症见脐周青紫征、两侧腹青紫征血尿淀粉酶测定(诊断的重要方法)诊断:暴食和饮酒后突然发生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粉酶增高者,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治疗:1、禁食2、胃肠减压3、静脉补液4、止痛5、抗感染6、抑制胃酸上消化道出血大出血是指在短时期内的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诊断要点:1、大出血诊断的确立:根据呕血、黑便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呕吐物和黑便隐血试验呈强阳性及选择性动脉造影等检查2、估计出血量:提示严重大出血的征象是:收缩压低于80mmHg,或较基础压降低25%以上,心率每分钟大于120次,血红蛋白小于70g/L3、判断是否继续出血4、病因诊断治疗:1、一般急救措施2、补充血容量3、止血措施。
内科消化系统知识点小总结
![内科消化系统知识点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1f504a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5.png)
内科消化系统知识点小总结常见疾病的腹痛部位肠结核---右下腹或脐周结核性腹膜炎---脐周、下腹或全腹结肠克罗恩病---右下腹或脐周溃疡性结肠炎---左下腹或下腹肠易激综合征---下腹和左下腹伤寒---回肠末端(也称回肠下段)大肠癌---直肠及乙状结肠溃结的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多发生在暴发型或重症UC患者,好发肠段为横结肠(最为严重),常见诱因:低钾(本身抑制肠蠕动,使肠麻痹);②钡剂灌肠(阻塞肠道);③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引起继发性梗阻,抑制肠蠕动);④阿片类制剂(直接抑制肠蠕动,临床常用于镇痛),可出现肠型、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
各类疾病的疼痛特点胃溃疡:进食后疼痛缓解(餐后痛)克罗恩病:腹痛--进食加重--便后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疼痛--排便--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痛--进食--缓解(饥饿痛、夜间痛)溃疡性结肠炎疼痛--排便后缓解急性胰腺炎:持续性腹痛,呕吐后不缓解结核性腹膜炎:持续或阵发性隐痛肝硬化肝硬化症状包括: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症状较轻,可有腹部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对于不同的肝硬化,肝脏是否肿大和肿大程度也不一样。
肝功能检查:酶学正常或轻度异常失代偿期:主要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两类临床表现。
肝功能减退: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良、出血和贫血(与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不规则低热、低白蛋白血症,内分泌紊乱情况:雌激素、促黑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都是增加的;雄激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都是减少的。
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肝性脑病/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0期潜伏无异常,1期前驱轻微变,2期两力有障碍,3期昏睡4昏迷,123扑翼样震颤,0、4期无震颤肝性脑病诱因:低钾性碱中毒、上消化道出血和肠道积血、感染、镇静催眠及麻醉剂、便秘、高蛋白饮食、低血糖肝性脑病:禁食蛋白饮食(急性起病数日内);禁用镇静催眠药;禁用肥皂水(用乳果糖或者生理盐水)。
内科学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复习点
![内科学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复习点](https://img.taocdn.com/s3/m/79e3b2000b4c2e3f56276337.png)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名词解释:1.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胃粘膜萎缩变薄,粘膜腺体减少或消失并伴有肠上皮化生,固有膜内有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2.消化性溃疡: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形成的经久难愈的慢性溃疡,周期性上腹部疼痛,泛酸嗳气。
3.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的变质性...炎症。
4.点状坏死(spotty necrosis):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普通急性肝炎。
5.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指肝小叶周边部界板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和崩解。
6.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中央静脉之间,汇管区之间,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出现相互连接的坏死带。
7.肝硬化(liver cirrhosis):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和肝细胞结节状的再..,纤维组织增生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替进行而导致的肝脏变性变硬的一种常见慢性肝脏疾病。
8.假小叶: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细胞排列紊乱,可有变性,坏死,再生的肝细胞,中央静脉可一个,多个或缺如。
9.早期胃癌: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粘膜下层,未侵及肌层的胃癌,预后好。
10.早期肝癌: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性肝癌。
第一节胃炎(gastritis)急性胃炎急性刺激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腐蚀性胃炎;急性感染性胃炎慢性胃炎病因:幽门螺杆菌(HP);长期慢性刺激;十二指肠液反流对胃粘膜屏障的破坏;自身免疫损伤。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部最常见,粘膜浅层(粘膜层上1/3)病变。
充血,水肿,呈淡红色。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变化大体:胃粘膜由橘红色变为灰色或灰绿色,萎缩多局限性,周围隆起,界限清楚,粘膜层变薄,皱襞变浅甚至消失,粘膜下血管透见。
内科学考试消化系统总结汇总
![内科学考试消化系统总结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034ba284a7302768e9939ed.png)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制是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共同作用的结果,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涉及:1、门静脉压力升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3、有效血容量不足4、其他因素【治疗】1、控制钠盐和水的摄入;2、应用利尿剂(螺内酯、呋塞米注意:联合用药、交替使用、间歇使用、循序渐进3. 补充白蛋白4. 放腹水 +补充白蛋白5. 腹水直接回输或浓缩回输6. 腹水经颈静脉回输7.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TIPS消化性溃疡【概念】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损害因素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非甾体类抗炎药 3、胃酸和胃蛋白酶:最终由于胃酸 /胃蛋白酶对粘膜自身消化,胃蛋白酶是 pH 依赖的, pH>4失去活性4、其他因素:(1吸烟:增加酸、影响协调运动、粘膜损害(2遗传:Hp “家庭聚集”; O 型血利于 Hp 定植(3急性应激:神经内分泌途径(4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DU 排空增快; GU 排空延迟。
二、保护因素 1、上皮前的粘液及碳酸氢盐 (HCO3-2、上皮细胞 3、上皮后4、其他 : 内生 PGE, EGF。
【病理:】1、好发部位:胃:胃角、胃窦小弯幽门腺区(胃窦与泌酸腺区(胃体交界处幽门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多于后壁。
2、形态椭圆型;线形、边缘整齐、充血水肿;净黄、白苔(1、单个多发,大小不等,深浅不一; 2单一部位或多部位; 3、形态变化与分期有关; 4、镜下典型表现为四层改变【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上腹痛:1、慢性:几年、十几年。
2、周期性:发作、缓解交替 3、节律性:胃:餐后半小时肠:餐前、夜间。
部位:剑下偏左、右。
性质:隐痛、烧灼、饥饿感。
其他症状 :1、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 2、腹胀、恶心呕吐、黑便 3、失眠、多汗、便秘。
特殊类型 :1、复合溃疡 2、幽门管溃疡 3、球后溃疡 4、巨大溃疡 5、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6、无症状性溃疡。
【诊断】胃镜检查为首选确诊方法,钡餐(龛影、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和畸形、胃大弯痉挛性切迹 HP 检测,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测定【治疗原则】 :(重点目的: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防治并发症。
消化内科要点总结
![消化内科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7da97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0.png)
消化内科要点总结本文档旨在总结消化内科的重要要点,以便快速浏览和复。
1. 消化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 食管将食物从咽部运送到胃。
- 胃负责消化食物,并将其转化为小肠可吸收的形式。
-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将营养物质吸收到血液中。
- 大肠吸收水分并形成粪便,然后将其排出体外。
2.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胃溃疡:胃壁的溃疡,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
-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倒流到食管引起的疾病。
- 肝硬化:肝脏组织受损,形成纤维组织增生。
- 胰腺炎:胰腺发炎,可能由酗酒或胆结石引起。
- 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腹痛、腹胀和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3. 消化系统常用检查方法- 腹部超声:通过超声波检查腹部器官的结构和异常情况。
- 胃镜检查:通过插入柔软的管子(内窥镜)进入胃,检查胃壁上的异常。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通过食管插入超声探头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
- 腹部CT扫描: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生成的图像,检查腹部器官的结构。
- 大便潜血试验:检查大便中是否有潜血,以检测消化道出血。
4. 消化系统健康建议- 良好的饮食惯:摄取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 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酒和吸烟,以减少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
- 规律就餐:按时进食,避免过量进食或暴饮暴食。
- 锻炼身体: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
- 管理压力:避免长期压力和情绪紧张对消化系统的负面影响。
以上为消化内科要点总结,供参考和复习之用。
大复习总结--临床消化系统必考点大概率考点常考知识点.doc
![大复习总结--临床消化系统必考点大概率考点常考知识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9e2373bb453610661ed9f492.png)
大总结临床消化系统必考点、大概率考点、常考知识点必考点1.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2.肝硬化的并发症3.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胃食管反流病的辅助检查5•肠梗阻的治疗6.胃癌的治疗与预防7.急性胰腺炎的辅助检查8.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手术目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9.常见腹部脏器损伤脾、肝、胰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10.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治疗、手术指征大概率考点1.胰腺癌与壶腹周围癌的诊断2 •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5.腹部闭合性损伤急症手术探查的指征6•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7•肠梗阻的诊断8.食管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9.慢性胃炎的辅助检查10.肛裂的诊断11•肝硬化的临床表现12.肝硬化的辅助检查13.肝性脑病的治疗与预防14•常见腹部脏器损伤小肠、结肠、直肠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15.胰腺癌与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表现16 •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17.肝脓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8•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19•各种类型肠梗阻的特点常考知识点汇总1.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有一一发热;消化道出血;休克;腹膜炎。
2•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有一一呕吐;消化道出血;上腹痛;穿孔。
3•肝癌的临床表现中,提示属晚期的表现一一肝区肿块。
4.中晚期胰头癌的表现一一黄疸呈进行性加重。
5.胆•囊切除手术中,不适合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是一一胆•囊水肿。
6.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主要合并症包括一一肝癌;肝功能衰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症。
7•不属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症的是一一癌变。
注意“属于”的有:①急性穿孔;②幽门梗阻;③出血;④慢性穿孔。
8.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不包括一一脾大。
注意“包括”的有:①水肿;②黄疸;③齿龈出血;④肝掌。
9.外科急诊不适合做内镜检查的是一一多种炎性急腹痛。
10.在确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时不合适的检查是一一急诊X线锁剂造影检查。
消化系统疾病考点总结
![消化系统疾病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a79cc3b770bf78a64295418.png)
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大纲01 胃炎(急性、慢性)02 消化性溃疡(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03 胰腺炎(急性、慢性)04 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05 常见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胰腺癌)01 胃炎总述胃炎: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可以是弥漫性的,或局限性。
大多数胃炎患者并无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按临床发病的急缓,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大类。
一、急性胃炎——概述A.急性单纯性胃炎B.急性糜烂性胃炎主要病损——胃黏膜糜烂和出血,故常称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现统称为急性胃黏膜病变。
特点:急性胃炎是一种可逆性病变,病程一般较短,出血停止后24~48小时,内镜下可见黏膜的病变可能已不复存在。
一、急性胃炎——病因(1)急性应激: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脑血管意外、过度劳累、紧张、情绪激动、变态反应。
(2)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皮质激素。
(3)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Hp)、细菌或其毒素及病毒感染。
(4)胆汁反流:胆汁、胰液。
(5)其他:吸烟、烈酒、咖啡、浓茶、饮食等理化因素刺激。
一、急性胃炎——发病机制A.胃黏膜缺血、防御能力下降;B.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反流、H+回渗进入黏膜。
1.最常引起胃炎的药物: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NSAIDs)——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前列腺素缺乏时使胃黏膜对胃酸侵袭的易感性增强。
2.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屏障。
3.幽门螺杆菌感染:几乎无一例外地引起胃黏膜炎症。
一、急性胃炎——诊断要点1.病因:不洁饮食、服药或严重应激状态。
2.症状:大多无症状。
消化不良表现(仅少数):上腹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可伴有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休克。
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和(或)黑便为首发症状。
3.体征:无特殊体征,上腹部压痛常见。
4.辅助检查:胃镜。
应在出血后48小时内进行,可见胃黏膜多发糜烂、出血。
考前笔记丨消化系统疾病重点
![考前笔记丨消化系统疾病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25257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5.png)
考前笔记丨消化系统疾病重点第十九章考点一①内镜为最准确的检查方法,或作为首选者: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炎性肠病。
②24小时食管p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于胃镜不能确诊者。
考点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最好的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维持治疗疗效最好的也是质子泵抑制剂。
考点三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的疾病——消化性溃疡、B型胃炎(慢性胃窦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关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A型胃炎(慢性胃体炎)。
考点四①A型胃炎壁细胞受损,壁细胞数量减少,胃酸减少,负反馈调节使胃泌素分泌增多。
②A型胃炎内因子分泌减少,致维生素Bl2吸收不良、恶性贫血。
第二十章考点一①抗酸剂疗效差的溃疡——低胃酸的胃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癌性溃疡、巨大溃疡。
②易出血的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胃泌素瘤。
考点二①确诊消化性溃疡——首选胃镜检查,次选X线钡餐检查。
②确诊结肠克罗恩病——首选结肠镜检查,次选X线钡剂灌肠检查。
③检查幽门螺杆菌——侵入性检查首选经胃镜的快速尿素酶试验,治疗后复查首选14C尿素呼气试验。
④近期应用抗生素、PPI、铋剂等,可造成幽门螺杆菌检查呈假阴性,血清学检查例外。
考点三①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
②十二指肠溃疡最少见的并发症是癌变(因十二指肠溃疡不癌变)。
第二十一章考点一①90%的肠结核由肺结核引起;②90%的骨结核由肺结核引起;③90%的肾结核由肺结核引起;④诊断性腹腔冲洗的阳胜率为90%;⑤腹股沟斜疝占腹外疝的90%。
考点二①肠结核——溃疡呈带状,长径与肠轴垂直;②肠伤寒——溃疡呈椭圆形,长径与肠轴平行。
③X线钡剂造影“激惹征(跳跃征)”是溃疡型肠结核的特征性X 线表现。
考点三①确诊肠结核首选结肠镜检查+活检,若发现肉芽肿、干酪灶或抗酸杆菌,可以确诊。
内科学考试消化系统总结汇总
![内科学考试消化系统总结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948c4e0b90d6c85ed3ac62e.png)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制是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共同作用的结果,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涉与:1、门静脉压力升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3、有效血容量不足4、其他因素【治疗】1、控制钠盐和水的摄入;2、应用利尿剂(螺内酯、呋塞米注意:联合用药、交替使用、间歇使用、循序渐进3. 补充白蛋白4. 放腹水 +补充白蛋白5. 腹水直接回输或浓缩回输6. 腹水经颈静脉回输7.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消化性溃疡【概念】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损害因素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非甾体类抗炎药 3、胃酸和胃蛋白酶:最终由于胃酸 /胃蛋白酶对粘膜自身消化,胃蛋白酶是依赖的, >4失去活性4、其他因素:(1吸烟:增加酸、影响协调运动、粘膜损害(2遗传“家庭聚集”; O 型血利于定植(3急性应激:神经内分泌途径(4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排空增快; 排空延迟。
二、保护因素 1、上皮前的粘液与碳酸氢盐 (3-2、上皮细胞3、上皮后4、其他 : 内生 , 。
【病理:】1、好发部位:胃:胃角、胃窦小弯幽门腺区(胃窦与泌酸腺区(胃体交界处幽门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多于后壁。
2、形态椭圆型;线形、边缘整齐、充血水肿;净黄、白苔(1、单个多发,大小不等,深浅不一; 2单一部位或多部位; 3、形态变化与分期有关; 4、镜下典型表现为四层改变【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上腹痛:1、慢性:几年、十几年。
2、周期性:发作、缓解交替 3、节律性:胃:餐后半小时肠:餐前、夜间。
部位:剑下偏左、右。
性质:隐痛、烧灼、饥饿感。
其他症状 :1、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 2、腹胀、恶心呕吐、黑便 3、失眠、多汗、便秘。
特殊类型 :1、复合溃疡 2、幽门管溃疡 3、球后溃疡 4、巨大溃疡 5、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6、无症状性溃疡。
【诊断】胃镜检查为首选确诊方法,钡餐(龛影、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和畸形、胃大弯痉挛性切迹检测,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测定【治疗原则】 :(重点目的: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防治并发症。
内科学消化系统重点共18页word资料
![内科学消化系统重点共18页word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485febfd4d8d15abe234ec3.png)
消化系统上消化道出血:定义: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病因:最常见的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引起的出血亦不少见。
出血量估计:1.每日消化道出血>5~10ml粪便隐血试验出现阳性。
2.每日出血量50~100ml可出现黑便。
3. 胃内储积血量在250~300ml可引起呕血。
4.一次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因轻度血容量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脏贮血所补充,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
5.出血量超过400~500ml,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心慌、乏力等。
6.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100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治疗:(一)一般急救措施: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禁食、重症监护。
(二)积极补充血容量:下列情况为紧急输血指征,a).改变体位出现晕厥、血压下降和心率加快。
b).失血性休克。
c).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血细胞比容低于25%。
(三)大出血:a).药物止血,如血管加压素、缩血管物质(生长抑素)、扩血管物质(硝酸甘油)。
b).气囊压迫止血。
c).内镜治疗。
d).外科手术或经颈静脉肝内a).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b).内镜治疗。
c).手术治疗。
d).介入治疗。
继续出血和再出血的观察:病人呕血、便血停止排便次数减少,大便由鲜红变为暗红或柏油样便(或)几日无排便,血压、脉搏稳定在正常范围。
继续出血征象:①反复呕血,或黑粪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呕血转为鲜红色、黑粪变成暗红色,伴有肠鸣音亢进;②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补液输血而血容量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暂时好转而又恶化,经快速补液输血,中心静脉压仍有波动,稍有稳定又再下降;③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与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网织细胞计数持续增高;④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
肝硬化:定义: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
第九章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8d713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1.png)
第一节胃食管反流病重点掌握:①药物治疗②不良反应一、诱发或加重返流的药物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抗胆碱药物、巴比妥类药物、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咖啡因、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多巴胺、雌激素、尼古丁(如吸烟)、硝酸酯类、孕酮、四环素、茶碱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阿司匹林、双膦酸盐类、其他非甾体抗炎药、铁剂、奎尼丁、氯化钾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①抑制胃酸:首选PPI(**拉唑),也可选H2RA(**替丁)②抗酸药:铝制剂、镁制剂(铝碳酸镁有吸附胆汁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胆汁反流的胃食管反流病)③促动力药:单独使用疗效差,PPI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联合应用促动力药物,常用药物: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④其他:硫糖铝、巴氯芬酸突破在PPI日间治疗的基础上睡前加服H2RA 细节考点汇总:质子泵抑制剂(PPI)(**拉唑)初始治疗:单剂量PPI冶疗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PPI无效可尝试换用另一种PPI服药时间每日1次服药——早餐前0.5-1小时每日2次服药——早、晚餐前0.5-1小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不良①导致骨质疏松,长期较高剂量可增加骨折风险,尤其是老年(PPI)(**拉唑)反应人;②影响钙、镁、铁、维生素B12的吸收;③感染风险:肠源性、肺炎感染药物相互作用:①奥美拉唑+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疗效↓,导致心血管血栓栓塞不良事件风险。
可选用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影响小);②奥美拉唑+华法林→华法林血药浓度↑(抑制代谢);③奥美拉唑+地高辛→监测血镁浓度;④所有PPI都可以降低泊沙康唑、伊曲康唑、厄洛替尼的吸收;⑤地西泮、华法林、苯妥英钠未见与兰索拉唑、泮托拉唑或雷贝拉唑的相互作用H2RA(替丁)(早晚餐后)①西咪替丁作用最强②法莫替丁更安全,没有明显抑制肝药酶作用抗酸药(餐后1-2小时及睡前服用,或胃部不适时嚼服0.5-1g)铝制剂便秘、低磷血症镁制剂缓泻、高镁血症不宜与四环素、喹诺酮类、甲状腺素、华法林、地高辛、苯妥英钠、H2RA、异烟肼、双膦酸盐等合用会导致这些药物吸收减少,可间隔2小时促动力药(餐前15-30分钟)多潘立酮:会导致Q-T间期延长,不与氟康唑、伏立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胺碘酮合用,否则会增加尖端扭转型室速的风险莫沙必利:不宜与会延长Q-T间期的氟卡尼、胺碘酮合用第二节消化性溃疡攻方: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非甾体抗炎药、乙醇、吸烟、胆汁反流及炎性介质守方:胃黏膜-黏液屏障、碳酸氢盐、磷脂、黏膜血流、细胞再生、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一、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2种抗生素+PPI+铋剂,推荐7种抗生素组合根除治疗的首选抗生素——阿莫西林青霉素过敏者可用耐药率低的四环素替代阿莫西林方案抗生素1 抗生素2 服药时间1 阿莫西林1000mgbid克拉霉素500mg bid餐后立即口服(提高药物在胃部存留时间和浓度,发挥局部抗菌作用)2 阿莫西林1000mgbid左氧氟沙星500mg qd或200mg bid3 阿莫西林1000mgbid呋喃唑酮100mg bid4 阿莫西林1000mgbid甲硝唑400mg tid或qid5 阿莫西林1000mgbid四环素500mg tid或qid6 四环素500mg tid或qid甲硝唑400mg tid或qid7 四环素500mg tid或qid呋喃唑酮100mg bid抗生素药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呋喃唑酮、甲硝唑时间餐后立即口服(提高药物在胃部存留时间和浓度,发挥局部抗菌作用)频率多数都是bid;特殊:左氧氟沙星500mg qd或200mg bid(1、2次)四环素500mg tid或qid(3、4次)甲硝唑400mg tid或qid(3、4次)可选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呋喃唑酮、甲硝唑简单记忆:阿克沙,四呋甲——1 35 14频率:沙星1、2个;祸害3、4家(四甲)PPI 品种标准剂量用法与用量雷贝拉唑10mg或20mg标准剂量,bid分别于早餐和晚餐前0.5h口服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泮托拉唑40mg艾普拉唑5mg铋剂枸橼酸铋钾220mg胶体果胶铋待确定(200mg)根除治疗的疗程经验性铋剂四联治疗方案疗程为10日或14日推荐的7种根除方案均采用14日疗程根除效果的评估尿素呼气试验是最佳选择①评估应在根除治疗结束后4~8周进行;②此期间服用抗菌药物、铋剂和某些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或PPI均会影响检测结果;③检测前必须停用PPI至少2周;④停用抗菌药物、铋剂和某些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至少4周二、抗溃疡治疗抑酸治疗首选PPI(因为疗效显著高于H2RA)PPI服用时间:标准剂量,每日一次,早餐前半小时服药H2RA于餐后服用或睡前顿服黏膜保护治疗米索前列醇、硫糖铝、铋剂、吉法酯、替普瑞酮、瑞巴特派米索前列醇腹泻、腹痛;有致畸性,禁用于妊娠期、哺乳期硫糖铝便秘、低磷血症铋剂口中有氨味、舌苔及大便呈灰黑色、便秘,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导致铋性脑病三、其他考点NSAIDs相关溃疡防停药+抑酸首选PPI治抗血小板药导致溃疡防治对于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高危人群应筛查并根除Hp,可联合应用进行防治,首选PPI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药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药仅表现为消化不良不停药+抑酸药发生活动性出血停药至出血情况稳定某些患者因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血栓栓塞事件风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植入裸金属支架1个月内、药物涂层支架6个月内的患者尽量避免完全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果发生出血,应考虑减少药物种类和剂量)当严重消化道出血威胁生命时需要停用所有的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停药3~5日后,如出血情况稳定,可重新开始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患者“消化性溃疡”高频考点提炼第三节溃疡性结肠炎重点掌握:①药物治疗②用药注意事项一、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类作用:药物通过在肠道内发挥局部黏膜抗炎作用起效,而不是全身作用主要成分5-ASA的通用名为美沙拉秦5-ASA前体药物(结肠释放)柳氮磺吡啶①与磺胺吡啶结合的偶氮化合物②磺胺吡啶有抗菌活性巴柳氮①与对氨基苯甲酰-β-丙氨酸结合②载体无活性奥沙拉秦2分子的5-ASA通过偶氮键形成的二聚体缓控释制剂美沙拉秦肠溶片、缓释颗粒甲基丙烯酸酯控释的pH依赖型(释放部位:回肠末端和结肠)缓释片乙基纤维素半透膜控释的时间依赖型(释放部位:远端空肠、回肠、结肠)局部用制剂灌肠剂(直肠或乙状结肠)、栓剂(直肠)治疗原则轻、中型活动性UC:①直肠型UC——使用5-ASA栓剂②直肠及乙状结肠——使用5-ASA灌肠剂,也可以联合口服与局部用5-ASA制剂,甚至局部用或口服激素治疗③左半结肠炎、广泛结肠炎和全结肠炎患者——联合5-ASA口服和直肠局部用药,无效时可考虑口服激素重症UC:首选静脉使用激素,5~7天无效者,可予以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作为“挽救治疗”二、用药注意事项柳氮磺吡啶不良反应①可降低精子数量和活力,停药后可逆;②影响肠道对叶酸的吸收,用药期间常需补充叶酸注意事项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不可压碎及掰开服用,应在每日固定时间服用,进餐时服用为佳。
内科学复习笔记 重点 消化系统疾病篇
![内科学复习笔记 重点 消化系统疾病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be8c7bad02de80d5d8401a.png)
感染:感染促进组织分解代谢,增加血氨的生成;
便秘有利于肠道毒物吸收
药物:麻醉、镇痛、催眠、镇静等类药物
利尿、腹泻
门体分流术
临床表现
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紊乱
运动和反射异常
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HE自轻微的精神改变到深昏迷分为四期:前驱期:扑翼样震颤、
与其他疾病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鉴别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脑血管病
治疗
一般治疗
失代偿者应基本卧床休息
恢复期可作力所能及的工作
饮食要求高热量、高蛋白、足量维生素及限制钠的摄入。
药物治疗
抗纤维化药物:
抗病毒治疗
“保肝”药物
抗脂肪肝类药物
保护肝细胞膜与促肝细胞再生药物
维生素类
促进代谢类药物
失代偿或并发症之治疗
纠正有效血循环量不足
补充血清白蛋白
腹水浓缩回输
治疗性放腹水
腹腔颈内静脉分流术(TIPS)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一)病因:胆石症、大量饮酒、暴饮暴食
病理Pathology
*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有间质炎症和胰腺组织坏死两个方面:
诊断
急性发作的剧烈而持续性上腹痛、恶心、呕吐
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
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学改变
排除其他急腹症
病情评估(重症胰腺炎)
临床症状:烦躁不安、四肢厥冷、皮肤呈斑点状等休克症状
体征:腹肌强直、腹膜刺激征,Grey- Turner征或Cullen征。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消化系统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9526cfbc49649b6649d7470a.png)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慢性胃炎(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1).萎缩性胃炎:我们常说的类型。
1.多灶萎缩性胃炎(B型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
不良饮食和环境因素、物理性、化学性及其他生物性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也可引起本病。
如粗糙与刺激性食物、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药物、酗酒、非甾体抗炎药、氯化钾、碘、铁剂和十二指肠液反流等。
最常说的是B型胃炎。
致病力:鞭毛的作用。
导致胃酸对其无效。
歌诀:爱(A型胃炎)看自己(自身抗体)的身体(好发于胃体)别多问(胃窦部),为(萎缩性胃炎)什么(幽门螺杆菌)?2.自身免疫性胃炎(A型胃炎):患者血液中存在自身抗体如壁细胞抗体,伴恶性贫血者还可查到内因子抗体。
自身抗体攻击壁细胞,使壁细胞总数减少,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或丧失;由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丧失。
引起维生素B12吸收不良而导致恶性贫血。
抗体:壁细胞和内因子。
2).浅表性胃炎(二)病理改变:慢性胃炎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炎症、萎缩和肠化生。
炎症、萎缩和肠化生本身不是癌性病变但是发展到不典型增生或者逆行增生,就是癌前病变了任何一个部位的坏死增生,都会发展为一个不典型增生,任何部位,只要一提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我们就叫癌前病变。
最终发展为癌.胃小凹处上皮好发不典型增生。
炎症静息时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活动时见中性粒细胞增多。
歌诀:邻(淋巴细胞)家(浆细胞)的小妹真文静(静息时)癌前病变包括的疾病有:粘膜白斑,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慢性多发性结直肠炎,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溃疡,皮肤慢性溃疡、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
萎缩性胃炎好发部位:小弯胃窦部。
(三)临床表现慢性胃炎症状轻或者无症状,可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症状的有无及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无肯定的相关性。
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伴有舌炎和贫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复习总结考试重点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急性胃炎临床表现:症状:上腹饱胀、疼痛、厌食、恶心、呕吐等,伴肠炎者可腹泻,呈水样便。
呕血和黑便体征:上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诊断要点病史:应激,药物,饮洒等。
临床症状:上腹部不适、疼痛等胃镜检查:发病后24-48小时可确诊慢性胃炎临床表现:上腹部不适,上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自身免疫性胃炎可有明显厌食、消瘦,伴有贫血、舌炎等诊断要点:胃镜和胃黏膜活检幽门螺杆菌(Hp)测定免疫学检查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其临床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特点:慢性周期性节律性性质:灼痛、钝痛、胀痛、剧痛、饥饿样不适感部位:中上腹,胃溃疡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偏右其他症状: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包括:1、抑制胃酸分泌2、根除Hp3、保护胃粘膜胃癌诊断:诊断要点:胃镜活检和X线钡餐检查对下列情况应及早和定期胃镜检查:1、男性40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呕吐或黑粪者2、良性溃疡但胃酸缺乏者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4、胃溃疡经正规治疗2月无效5、大于2cm 的胃息肉6、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胃癌治疗方法:1、手
术治疗2、内镜下治疗3、化学治疗4、免疫疗法5、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肝硬化肝硬化是由不同病因长期损害肝脏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特点是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逐渐造成肝脏结构的不可逆改变临床表现(失代偿期)(一)肝功能减退:1、全身症状:乏力,消瘦,低热等2、消化道症状: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3、出血倾向和贫血4、内分泌失调(二)门静脉高压症:1、脾脏肿大。
2、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食管和胃底部静脉曲张;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及腹膜后组织间隙静脉曲张
3、腹水并发症:1、上消化道出血2、肝性脑病(最严重,最常见的死亡原因)3、其它如肝肾综合征治疗原则:应是综合性的,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后期主要针对并发症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表现:症状1、肝区疼痛2、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3、转移灶症状
4、全身症状:发热、消瘦、乏力体征:进行性肝肿大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细胞癌最特异的标志物原发性肝癌需鉴别诊断的疾病有:1、继发性肝癌2、肝脓肿3、肝硬化4、肝脏临近脏器的肿瘤
5、肝非癌性占位性病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1、手术治疗2、化疗3、放疗4、介入性治疗5、生物导向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指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
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临床表现:症状:1、腹痛:2、恶心、呕吐3、发热4、黄疸5、休克6、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体征:重症见脐周青紫征、两侧腹青紫征血尿淀粉酶测定(诊断的重要方法)诊断:暴食和饮酒后突然发生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粉酶增高者,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治疗:1、禁食2、胃肠减压3、静脉补液4、止痛5、抗感染6、抑制胃酸上消化道出血大出血是指在短时期内的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诊断要点:1、大出血诊断的确立:根据呕血、黑便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呕吐物和黑便隐血试验呈强阳性及选择性动脉造影等检查2、估计出血量:提示严重大出血的征象是:收缩压低于80mmHg,或较基础压降低25%以上,心率每分钟大于120次,血红蛋白小于70g/L3、判断是否继续出血4、病因诊断治疗:1、一般急救措施2、补充血容量3、止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