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典论》(三国魏)曹丕

合集下载

《曹丕典论·论文》课件

《曹丕典论·论文》课件
《曹丕典论·论文》PPT课 件
曹丕典论·论文 PPT课件大纲:探讨曹丕的思想观点、文学造诣、与中国传统 文化的关系以及曹丕典论对后人的启示与现代文学的影响。
曹丕简介
曹丕(187-226),三国时期魏国皇帝,蜀汉创始人刘备之子,被誉为文学家、 史学家和政治家。
什么是曹丕典论
曹丕典论是曹丕创作的一部重要文集,包含了他的政治观点、才华横溢的诗文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为什么曹丕典论具有重要的历 史意义
曹丕典论不仅是曹丕个人的创作成果,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代 表了当时社会和历史的特点。
探讨曹丕的思想观点
曹丕典论中,曹丕探讨了君主职责、治国之道和个人修养等重要议题,展现 了他作为统治者的思考和智慧。
探讨曹丕的文学造诣
除了政治观点,曹丕典论也展示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才华,包括了他的诗作、 散文和史书等多个方面。
曹丕典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曹丕典论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合了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和中国文人传统美学理念。
曹丕典论的特点
曹丕典论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学家的才华和对人性的洞察。
文章的基本结构
曹丕典论的文章结构清晰,包含了引言、论述和总结,并以精确、简练的语言传达作者的观点。
作者的写作风格
曹丕的写作风格独特,语言流畅,诗意盎然,常运用比喻和修辞手法来生动 地描绘他的思想和情感。

典论论文曹丕

典论论文曹丕

第九課典論論文蘇雅莉老師編撰壹、作者介紹1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共有二十五個兒子,長子曹昂在建安三年(西元一九八),與曹操南征穰城時,被張繡所殺。

(丘遲與陳伯之書:張繡剚刃於愛子)。

曹丕是次子,卞氏(娼女出身,但見識過人)所生,與曹植是同胞手足。

曹丕出生時天空有青色雲氣,圓如車蓋,終日不散,望氣的人認為是帝王的徵兆。

2曹丕在其所著典論一書的自序中述說自己五歲時即學射,六歲學騎,八歲而能馬上彎弓射物。

曹操每有征戰,曹丕亦必相從。

和張繡穰城之戰時,長兄曹昂死難,曹丕以十齡小戰士,因善騎射乃得逃歸,可見他自小即擅武藝。

3曹操在軍事倥傯中,猶手不釋卷(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所以曹丕自幼亦勤於誦讀詩書,舉凡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無不畢覽。

又聽從了賈詡的建議,恭言謹行,恢宏德度,在曹操面前塑造一個謹厚盡孝可託大事的形象。

1曹操廿五子中,曹操最鍾愛的是幼子曹沖,可惜早夭;操曾言:「此乃吾之不幸,而汝曹之大幸。

」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兄弟同為卞夫人所生,曹彰勇識過人,意氣雄厲,為軍事將才;曹植才高八斗,文采斑斕,為文學翹楚。

曹操非常欣賞二人,曹丕雖是嫡長子,但卻遲遲未被冊封為魏王太子,原因就在此二人受到曹操的器重,他們成為曹丕爭奪太子之位的勁敵。

不過,曹植恃才傲物、「任性而行,不自雕飾,飲酒不節」,加上行事莽撞,屢次觸犯父王所定之法規;相對之下,曹丕砥礪節行,努力著述;結交黨羽,壯大實力;逢迎父親本人及周遭人物。

在曹丕「御之有術,矯情自飾」的刻意經營下,最後終於在30歲時達成被立儲的心願。

曹操死後,曹丕繼承魏王和丞相的職位,同年篡漢自立,在位七年崩,卒諡文帝。

2曹丕篡位後,耽心兄弟奪其權位,於是嚴厲的監控兄弟們的交往,規定諸王不得滯留京師,並派監國謁者監視諸王。

其中任城王曹彰、東阿王曹植,是他最耿耿於懷的二人,因此一再加以迫害。

世說新語即記載: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驍壯。

因在卞太后閤共圍棋,並噉(音ㄉㄢˋ,同「啖」,吃)棗,文帝以毒置諸棗中,自選可食者而進。

古典名篇赏析《典论·论文》作者:【三国】曹丕

古典名篇赏析《典论·论文》作者:【三国】曹丕

古典名篇赏析《典论·论文》作者:【三国】曹丕《典论·论文》作者:【三国】曹丕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1]。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2]孔融文举,广陵[3]陈琳孔璋,山阳[4]王粲仲宣,北海[5]徐幹伟长,陈留[6]阮瑀元瑜,汝南[7]应玚德琏,东平[8]刘桢公幹: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9]。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幹时有齐气[10],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11]不过也。

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12],以至乎杂以嘲戏。

及其所善,扬、班[13]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14];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15],周旦显而制《礼》[16],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17]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幹著《论》[18],成一家言。

004《典论》(三国魏)曹丕

004《典论》(三国魏)曹丕

又子部儒家魏文帝撰典论五卷。唐书蓺文志同。
太平御览文部。戴延之西征记曰。国子堂前有刻碑。汉建武中立。永嘉六年。诏下三府缮治。有魏文典论六碑。今四存二败。
典论一卷
魏文帝撰 清 沈阳孙冯翼辑
论文典论逸篇惟此为全篇。故以弁于卷首。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獘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元猿、漏卮、员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杨班俦也。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惟通才能备其
典论
1. 典论序及考证一卷
2. 典论一卷
典论序
魏文着典论、据裴松之引王忱魏书。胡冲吴历皆载之。故陈寿魏志言帝好著述。所论说垂百篇。即谓典论也。忱书中纪其汉文帝论。虽未明题典论之文。然合以蓺文类聚帝王部所引汉武帝论亦见太平御览皇王部。及太平御览人事部汉孝昭论。与忱书相证。知其历论汉诸帝事。均各为篇。且观裴注华陀传有论郤俭等事。并文选中论文篇。意典论分目皆以论为篇题耳。隋经籍志及唐志皆列于子部儒家。为书五卷。至宋蓺文志始不著录。今缉其逸简共存三十余事。以论文最为全篇。故编于首。然北堂书钞设官部载李尤文章贾逵荐其有相如杨雄之风。又蓺文部、载论屈原相如之赋孰愈。或典论体例固列叙前代作者事迹。而以论建安七子之文终篇。则是篇亦仅存论而轶其叙事矣。文选所载曹家昆弟文词。多见于魏志注。惟论文仅自今之文人至杨班俦也。裴氏采此十数语而已。至于帝自叙篇。裴注与御览征引似亦完善。然如魏太子制百辟刀剑事。未必非自叙篇语。则裴李或有删节也。御览宋李昉撰。故有裴李之称。南荆以刘表子弟有三雅之爵。河朔以刘松有避暑之饮。太医令张奉与人饮去衣露形为乐。雒阳令郭珍暑夏召客裸袒。使婢进酒。数事并见御览。而酒以成礼。过则复败而流于沉湎。故作酒诲以诫之。北堂书钞酒食部引此三言。当即论表松奉珍事也。书在曹魏时。尝刻于石。与太学石经并列。裴松之戴延之两西征记并述其事。裴氏西征记见魏志注。戴氏西征记见御览。隋志经部亦载石经典论一卷。梁刘勰文心雕龙以密而不周讥魏典。盖不过陈思序书陆机文赋应玚文论之流。其中庄论。如君子谨乎约己、宏乎接物、急贤甚于饥渴。用人速于顺流。智而能愚、勇而知怯、诸语。前志以列儒家。或取诸此。顾乃尊之为经。布之太学。无亦妄相推崇。邯郸淳辈不能免谀佞之訾也石本六碑。晋时已毁其四。故隋志一卷自是不全之碑。至宋而简编并帙。虽李昉等引于御览。而晁公武陈振孙皆未言及。则知御览所载资于修文殿本。非亲见典论元书。未得谓宋代尚存也。

典论三国魏曹丕

典论三国魏曹丕

《典论》(三国魏)曹丕典论1. 典论序及考证一卷2. 典论一卷典论序魏文着典论、据裴松之引王忱魏书。

胡冲吴历皆载之。

故陈寿魏志言帝好著述。

所论说垂百篇。

即谓典论也。

忱书中纪其汉文帝论。

虽未明题典论之文。

然合以蓺文类聚帝王部所引汉武帝论亦见太平御览皇王部。

及太平御览人事部汉孝昭论。

与忱书相证。

知其历论汉诸帝事。

均各为篇。

且观裴注华陀传有论郤俭等事。

并文选中论文篇。

意典论分目皆以论为篇题耳。

隋经籍志及唐志皆列于子部儒家。

为书五卷。

至宋蓺文志始不著录。

今缉其逸简共存三十余事。

以论文最为全篇。

故编于首。

然北堂书钞设官部载李尤文章贾逵荐其有相如杨雄之风。

又蓺文部、载论屈原相如之赋孰愈。

或典论体例固列叙前代作者事迹。

而以论建安七子之文终篇。

则是篇亦仅存论而轶其叙事矣。

文选所载曹家昆弟文词。

多见于魏志注。

惟论文仅自今之文人至杨班俦也。

裴氏采此十数语而已。

至于帝自叙篇。

裴注与御览征引似亦完善。

然如魏太子制百辟刀剑事。

未必非自叙篇语。

则裴李或有删节也。

御览宋李昉撰。

故有裴李之称。

南荆以刘表子弟有三雅之爵。

河朔以刘松有避暑之饮。

太医令张奉与人饮去衣露形为乐。

雒阳令郭珍暑夏召客裸袒。

使婢进酒。

数事并见御览。

而酒以成礼。

过则复败而流于沉湎。

故作酒诲以诫之。

北堂书钞酒食部引此三言。

当即论表松奉珍事也。

书在曹魏时。

尝刻于石。

与太学石经并列。

裴松之戴延之两西征记并述其事。

裴氏西征记见魏志注。

戴氏西征记见御览。

隋志经部亦载石经典论一卷。

梁刘勰文心雕龙以密而不周讥魏典。

盖不过陈思序书陆机文赋应玚文论之流。

其中庄论。

如君子谨乎约己、宏乎接物、急贤甚于饥渴。

用人速于顺流。

智而能愚、勇而知怯、诸语。

前志以列儒家。

或取诸此。

顾乃尊之为经。

布之太学。

无亦妄相推崇。

邯郸淳辈不能免谀佞之訾也石本六碑。

晋时已毁其四。

故隋志一卷自是不全之碑。

至宋而简编并帙。

虽李昉等引于御览。

而晁公武陈振孙皆未言及。

则知御览所载资于修文殿本。

非亲见典论元书。

未得谓宋代尚存也。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曹丕《典论 论文》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曹丕《典论 论文》原文及译文

曹丕《典论·论文》原文及译文原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①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②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节选自曹丕《典论·论文》注:①张、蔡:张衡、蔡邕。

②扬、班:扬雄、班固。

译文: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擅长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下笔千言,不知所止。

论曹丕《典论》之“经国之大业”

论曹丕《典论》之“经国之大业”

论曹丕《典论》之“经国之大业”《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曹丕在这篇文论里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有意识地提高文学的地位,给了文学以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把文章看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鼓励文人们“不托飞驰之势”进行积极创作,而不要“逐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突破了以往轻视文学的观点,指出文学的主要地位。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

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一、何为“经国之大业”在定义何为“经国之大业”之前,先明确何为“文章”。

古代的文章带有强烈的审美意识。

在古代,“文章”这个词所代表的意义要比现在广泛得多,将政论与文学作品都包含在内,而古人也有这样一种倾向,即纵使是实用性的文字,也要追求文采。

一方面,创作者可能为了文章整体的形式美和艺术美,赋予文章许多的技巧,一字一句反复雕琢,使其精致华美。

另一方面,创作者为了提高作品的整体水平,会针对性地赋予它针砭时弊的时代意义,使之不至于空洞。

所以,曹丕提出“文章为经国之大业”,这里的“文章”并非单纯地指文学作品,而是包含所有当时已有的文体,包括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等文体,其中既有反映时事的政论文,又有具备审美意识的文学作品。

在明确了文章的范围后,再谈“经国之大业”。

“经国”即“治理国家”,“大业”即“伟大的事业”,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这就强调了文章第一性的实用性,开始把写文章与生命个体价值的思考联系起来,实现文学功利目的与审美的统一。

张少康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中对“经国之大业”这一观点提出:“按照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原则,立言次于立德,立言是次于立德,立功而居于最末的地位…这种文学的价值观是对传统思想的重大突破,它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他不再把文学看做是政治教化的工具,所谓经国大业的具体内容,也并非是指儒家之礼仪,而是指实际的治国之理论和见解。

论曹丕《典论论文》

论曹丕《典论论文》

论曹丕《典论论文》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也是曹丕政治才能和文化政策的集中体现。

这篇文章创作于三国时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总体评价、政治才能和文化政策三个方面探讨曹丕《典论论文》的重要性和价值。

曹丕《典论论文》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文章,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以“文气”、“文章”、“文人”为核心概念,通过对文学现象的评述,阐述了曹丕对文学本质和功能的认识。

该文表现出曹丕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刻的艺术洞察力,为后世文学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曹丕的政治才能表现在诸多方面,其最大特点在于他具备了统筹全局的能力。

在汉末三国时期,曹丕以独特的眼光和果敢的决策,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他注重法制建设,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使得魏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得到了长足进步。

此外,曹丕还实行“九品中正制”,将人才选拔和任用纳入了科学化的轨道,这一制度影响深远,成为后世科举制度的蓝本。

在文化政策方面,曹丕提倡“建安风骨”,极力推崇有才华的文化人。

他尊重知识分子,将他们的作品视为瑰宝,这使得建安文学得以繁荣发展。

曹丕在位期间,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墨客,如曹植、王粲、阮瑀等,他们共同为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作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曹丕还大力发展佛教,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之,曹丕《典论论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该文体现了曹丕深邃的文学见解和卓越的政治才能,亦是他文化政策的集中体现。

在历史上,曹丕《典论论文》对后世文学批评、政治智慧和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当我们谈论中国文学批评时,曹丕的《典论论文》无疑是一部重要的作品。

这部创作于三国时期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文气说”,强调了作家的个人风格和才华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在此,我们将深入探讨《典论论文》中曹丕如何以独特的见解,为中国文学批评开创了新的篇章。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曹丕《典论-》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曹丕《典论-》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曹丕?典论 ?原文及译文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马上删除。

资料共共享,我们负责传递学问。

曹丕?典论·论文?原文及译文原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擅长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2、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①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②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行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3、,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假设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奔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模糊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那么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那么慑于饥寒,富贵那么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突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节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4、权请告知上传者马上删除。

典论论文 曹丕

典论论文 曹丕

典论论文曹丕
典论论文曹丕
曹丕(187年-226年),全名曹操丕,字子桓,东汉末年和
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尊称为魏武帝。

他是曹操之子,也是魏国的第一位皇帝。

曹丕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皆有重要贡献,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曹丕秉承父亲曹操的遗志,积极推动党人政权的建立,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儒家思想,为魏国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注重选拔人才,为官员设立科举考试,提高官员的素质和能力,为国家的治理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军事方面,曹丕深受父亲曹操的影响,继承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他在位期间加强了军队的组织和训练,并展开一系列成功的征伐,扩大了魏国的领土。

曹丕还注重军队和民众的连结,推行军屯制,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效率。

在文化方面,曹丕重视文艺事业的发展,倡导“文以载道”,积极推动文学、历史和诗歌的创作。

他本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他的才华和文化修养。

曹丕还创建了“文学馆”,收集和整理图书,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承。

总的来说,曹丕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

他的治国理念以及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贡献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典论.论文

• 曹丕的“文气”说是对作家创作个性的强调。 而文学风格的本质就是创作个性的感性显现。 后来刘勰的《文心 雕龙·体性》论及文学风 格时就引用了这段话。但比曹丕更全面更科学。 • 曹丕的“文气”说与传统的“有德者必有言” 《论语·宪问》“德弥盛者文弥缛” “德高 而文积”《论衡·书解》已有本质的区别。
文体论
• “本同末异”:一切文章具有共同的本质和共有的 法则,此即所谓“本同”;同时认识到各种文章因 题材,内容,功能的殊异,而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方 法上各有不同的特点,呈现为不同的形态,此即所 谓“末异”。 • “四科八目”: “诗赋欲丽”曹丕清晰地将诗赋这 样的文学样式的作品和奏议等实用文体区别开来, 这是对文学本质的深刻认识。意即文学作品以“丽” 为目的,丽即美。这是对文学作品审美本质的第一 次概括。鲁迅先生说:“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 倡的功劳。”(《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说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从曹丕开始,就是从这 一点上说的。是曹丕第一次将文学和非文学区别开 来。或者说中国文学的自觉是从文体的自觉开始的。
Hale Waihona Puke 值论•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 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 作者,寄身于翰墨,不假良史之辞,不 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概述
丕的《典论· 论文》是由经学时代转向玄学时代,在文艺 想发展和文学理论批评方面,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篇 领性文献。鲁迅说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从曹丕开始。曹 在中国文学价值思想史上的地位,一如意大利诗人但丁。 格斯把但丁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 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我们则认为曹丕第一个冲破儒 传统价值观的束缚,勇敢地呼唤文学自身的价值。把文 由政治,伦理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使其有了独立品格, 了自身独特的价值。卢佑诚《曹丕文学价值观新论》 西北师大学报》1994,1)其作家论和批评论以“建安 子”为批评对象,”建安七子”的名目因之成立。

典论.论文.曹丕

典论.论文.曹丕

典论.论文.曹丕《典论》(曹丕)原文《典论》是三国时代曹丕的一部学术著作,写于曹丕做魏太子时期,原有22篇,后大都亡佚,只存《自叙》、《论文》、《论方术》三篇。

《典论·自序》初平之元,董卓杀主鸩后,荡覆王室。

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卓之凶逆。

家家思乱,人人自危。

山东牧守,咸以《春秋》之义,卫人讨州吁于濮,言人人皆得讨贼,于是大兴义兵。

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

兖豫之师,战于荥阳。

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

而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并。

会黄巾盛于海岳,山寇暴于并冀。

乘胜转攻,席卷而南。

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

百姓死亡,暴骨如莽。

余时年五岁。

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

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

以时之多难,故每征,余常从。

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

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

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

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

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

日多体健,心每不厌。

建安十年,始定冀州,(氵岁)貊贡良弓,燕代献名马。

时岁之暮春,句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

后军南征,次曲蠡,尚书令苟彧奉使犒军,见余,谈论之末,彧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

”余言执事未睹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

彧喜笑曰:“乃尔。

”余曰:“将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辄中,非至妙也。

若夫驰平原,赴丰草,要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斯则妙矣。

”时军祭酒张京在坐,顾彧拊手曰:“善。

”予又学击剑,阅师多矣。

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

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

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

余从阿学之,精熟。

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

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

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

曹丕的《典论》

曹丕的《典论》
袁绍、袁术和刘表,在汉末的声望和势力都在曹操之上,都是曹操的劲敌。他们后来虽然先后被曹操攻灭,但他们的败亡教训自然仍旧是曹操所关注的。现在曹丕在那两篇文章中都将他们的败亡归结为立少子为嗣,联系他本身与兄弟曹植间的情形,其用意实在是再清楚不过了。
在曹丕与曹植争嗣时,除了杨修、丁仪、丁廙等人在曹操面前赞美曹植的情况与审配等人相似外,他们的母亲卞太后在感情上倾向于少于曹植的情况也与袁绍妻相类,《魏书》就曾明载云:“东阿王植,太后少子,最爱之。”从《世说新语》的一段记述来看,卞后与曹丕不协的情形在当时也不是什么秘密。《世说新语·尤悔篇》说:曹丕继立后,忌胞弟任城王曹彰骁勇,因此在卞太后阁中过毒的枣子。曹彰中毒后,卞太后要找水给他喝了解毒,但曹丕事先已命左右毁去一切可以盛水的器皿,卞太后找不到瓶罐,徒步奔到井旁,又找不到汲水的桶,以至曹彰毒发身亡。曹彰死后,曹丕又想害曹植,卞太后发怒说:你已杀害我的彰儿,不能再杀我植儿!曹植才得以幸免。这虽是小说家言,难免有些夸张性的描写,但足以说明卞太后与曹丕不和,在当时已成定论。《三国志》卞后传记载,在曹丕被立为太子时卞后只冷淡地表示“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而在杨修因曹植被杀后,她却向修母袁氏表示“闻之心肝涂地,惊愕断绝,悼痛酷楚,情不自胜”。结合这些文字下透露出的消息,我们不难看出史文所没有明白记载的卞后在曹丕、曹植兄弟争嗣一事上的态度,也不难明了《典论·内诫》中“(袁)绍听顺妻意,欲以尚为嗣,又不时决定,身死而二子争国,举宗涂地,社稷为墟”这一番话的用意了。
《典论》除了曹丕生前的写本外,还有一种石本,是他的儿子魏明帝在大和四年(230)下诏将它刻在石碑上立在庙门外的。石碑原有六块,经过南北朝时五胡之乱剩下四块,到唐初这石本《典论》只残存一卷,与同时著录在《隋书·经籍志》的写本“《典论》五卷”相差很多了。从《宋史·艺文志》以后,连写本《典论》也已不复存在,因此清人严可均在纂录全三国文时,只得从《三国志注》、《文选》、《北堂书钞》、《群书治要》等等书籍中剔抉爬罗,辑出它的残文一卷,并记叙道:“唐时,石本亡;至宋而写本亦亡。”现在我们所见《典论》,就是严氏所辑。

曹丕的《典论》,7大名句欣赏,句句都很经典

曹丕的《典论》,7大名句欣赏,句句都很经典

曹丕的《典论》,7大名句欣赏,句句都很经典1.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语出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文人之间相互轻视,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2.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语出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自己家中的破旧扫帚,自认为是无价之宝。

指没有自知之明,而见不到自身的缺点。

3.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出自《典论·论文》。

写文章是治理国家的大事情,是不朽的盛大事业。

曹丕这段话论述了文章的两种功能价值:一是具有治理国家的巨大功能价值,是治理国家的伟大事业。

二是具有让作家个体生命不朽之价值。

4.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年龄寿命都有一定的时限,荣誉和享乐只限于自己一身,二者到一定的期限,而不像是文章,可以无穷无尽的传下去。

5. 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出自《典论·论文》。

作家“见意于篇籍”,作家的情意志向、生命精神也就随“篇籍”的“无穷”而不朽,其声名就会自然流传于后世。

古今中外无数作家都是因其“文章”而流芳百世、永垂不朽的。

6. 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语出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文章并非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能够擅长各种的体裁。

7.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语出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人们在评价文章的时候,都容易重视古人的看法,而轻视今人的观点,崇尚名声,不重实际。

曹丕文论选读

曹丕文论选读

曹丕《典论·论文》重点难点辅导2005-04-25一.关于《典论·论文》作者曹丕的生平曹丕,字子桓,出于东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卒于魏文帝黄初七年(226)。

沛国谯(今年徽亳县)人,曹操次子。

建安二十一年(216)操称魏王,二十五年操死,丕袭位为魏王。

后废汉献帝自立,称魏文帝,在位七年。

《典论·论文》是曹丕精心撰著的《典论》中的一篇。

《典论》一书,据《隋书·经籍志》著录,共有五卷二十篇。

所谓“典”,有“常”或“法”的意思。

所谓《典论》,主要是指讨论各种事物的法则,在当时被视为规范文人言行的法典。

据《三国志·魏志》记载,明帝太和四年,曾将这一名著刊该于洛阳太学的石碑上,凡六碑,供人阅读。

据严可均《全三国文》考证:“唐时石本亡,宋时写本亦亡。

”只有《自叙》见载于裴松子注,《论文》见收于南梁萧统的《文选》中,因而保留完好无缺至今。

又据《艺文类聚》卷十六《赞述太子表》,知成书尚在丕为太子时。

另观《论文》中有“融等已逝”的话,可知成书当已在汉献帝建安末期。

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那么,《典论·论文》则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自觉的文学批评的理论代表作。

在这之前,我国古代文论还处于不自觉的胚胎了阶段。

先秦诸子的文论,多属片言只语。

汉后诸家论文也还未从学术中分离出来。

其中,个别序、赞形式的文学批评,也只是讨论某一具体作家作品,限于一篇一书。

直到《论文》出现,才成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宏观地多角度地论述文学理论问题的专著。

它冲击了汉代后期统治文坛的陈腐观念;总结了建安文学的新特点和新经验;开创了解盛极一时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之先例。

现概述其主要论点:二.关于《典论·论文》的文学批评论首先,曹丕分析自己时代“文人相轻”陋习产生的原因:一是创作主体在认识论上的根源,表现为既对自己长处的“善于自见”,又表现为对自己短处的“闇于自见”。

典论自序原文及译文

典论自序原文及译文

典论自序原文及译文
摘要:
一、曹丕《典论》自序的原文内容
1.典和论的含义
2.各种经典著作与常规伦理的关系
二、曹丕《典论》自序的译文内容
1.原文的解读
2.弟子言论与适当人选的关系
三、自序的意义
1.体现作者对作品的态度
2.强调教诲的传授和弟子的言论需要适当人选
正文:
曹丕的《典论》自序,从“典”和“论”两个字的含义入手,引出了文章的主题。

他提到,典,意味着常规;论,意味着伦理。

接着,他列举了《易经》、《尚书》、《诗经》和《春秋》等经典著作,强调这些著作都是遵循着这个常规伦理的。

这表明,曹丕认为无论是古代的圣贤,还是他们的弟子,都在遵循着这个伦理原则。

进一步地,曹丕在自序中谈到,自古以来,作者们都有自己的自序。

他列举了《论语》、《孝经》和《尔雅》三部著作,分别说明这些著作的言论来源。

他指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的言论;《孝经》是孔子的弟子曾子的言论;《尔雅》则是孔子的言论。

这表明,曹丕认为弟子的言论并非无的放矢,而是
在圣贤的传授和引导下产生的。

通过对原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曹丕在《典论》自序中强调,圣人的教诲并非没有传授,弟子的言论也并非没有适当的人选。

这是他对圣贤教诲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弟子言论的一种肯定。

总的来说,曹丕在《典论》自序中,通过阐述典和论的含义,以及各种经典著作与常规伦理的关系,表达了他对圣贤教诲和弟子言论的尊重和肯定。

曹丕《典论

曹丕《典论
二奠定了文学批评专著的基石建安以前中国没有文学批评专先秦的论语孟子庄子荀子两汉的史记汉书论衡以及解释诗经楚辞的著作里虽然都存着一些有关文学的言论这些言论或提出了一些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认对后代的文学批评却起了很大的开创启发引导的作用但都只是一些片断
曹丕《典论论文》 对中国文学批评史 的影响
-------马竹莹

总结:虽有不足但影响深远


曹丕的《典论· 论文》 标志着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 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曹丕不是单纯根据个人主观 爱憎来评论文章, 而是有意识地去探索并试图解决 文学发展中的一些共同的问题。 当然, 在这些问题 上, 他所作的答案尚属简单, 不甚明确, 有些方面认 识也存在片面之处, 譬如说到文学对社会的作用、 价值时, 只看到了文学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没有认识 到社会对文学的制约、限制作用。 但是他提出的这些观点, 对文学的发展存在积极的 意义, 为后来的《文赋》、《文心雕龙》 、 《诗品》 等体制完备的文学批评专著的出现, 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他将前人零散的文学批评观点系统论述, 为后 代文学批评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了建安时代,文士从汉 代的那种弄臣和点缀升平 的地位,逐渐经由幕府宾 僚,再到邺城时期出任主 簿、祭酒一类的官职,王 粲后来还升到侍中。而曹 氏父子因着自身的文学爱 好,竭力擢拔和任用七子 这样的文士,其本身就提 高了文学的地位。特别是 曹丕以太子的地位,在 《典论•论文》中把文学提 高到不朽的地位,在社会 上更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并对后世的价值取向时代思潮的变化, 文学创作非常 活跃, 文学创作的自觉精神有显 著的提高, 再加东汉桓灵之世品 评人物的清议风气的影响, 品评 文章的风气也逐渐形成。 曹丕 的《 典论· 论文》正是在这种风 气中产生的比较系统的文学批 评论著。 这是我国文学批评史 上较早的一篇专论 。 在《典 论· 论文》中 , 曹丕批评了两汉 以来轻视文学的观点,指出了文 学的独立地位, 提出了自己的文 学主张。 虽然他对这些问题, 仅 仅只是提出观点而已, 并没有做 深入地阐述, 但仍对后世有极其 深远的影响。

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典论》是中国古代文化名著之一,曹丕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典论》中详细论述了君主治国的原则和方法。

《典论》全篇分为九篇,主要内容包括君主的素质和道德修养、治国理政的方法和原则、文治武功的并重、君臣之间的关系等。

其中,曹丕强调君主应具备诚实守信、以德为先的品质,必须为人民着想,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

曹丕还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方法,比如明辨是非、审时度势、任用贤能、宽政爱民等。

他认为君主在制定政策时应参考历史经验,善于掌握社会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典论》还强调了文治和武功的并重,认为君主既要重视文化教育,培养人才,又要保持军事实力,确保国家的安全。

此外,曹丕还论述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强调君主应该尊重臣下,听取他们的建议,善待他们。

他还提出君主应当坚守正道,按照礼法进行统治,以儒家思想为指导。

《典论》内容丰富,思想精深,对于古代政治理论和文化传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它不仅对当时的君主和政治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对后世君主治国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论曹丕《典论·论文》的文学价值观

论曹丕《典论·论文》的文学价值观

美学史研究I 35论曹丕《典论•论文》的文学价值观文/朱北辰摘要:《典论■他文》是魏.菌文学批评史上敏早的一篇专嫌,强1文琴具有崇窗®地喪.t视作家文气对f.文#本体和風格形:成的作用,并把文体分为四声.八.乘9.,在《典论‘淹文》中,曹丕站在文学雨复度,1一种高瞻筠藥雜:态農崧评文学,对文学依附管餐史等外在功用说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引领文学开始走向纯粹之路4关键词:《典遍.论文》;曹丕,.文气说;文人翁_,本i t w束异《典论•论文》是我:菌文学批评史上较早治一篇专论,在我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Jtfr有重要的地位,_世产患了很大的影响。

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强调文章是“经国 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学提到与事功并立的地位,并鼓励 作家们“不托飞驰之势%而去努力从事文学活动;二是认为“文 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强调了作家的气质、个性对作品风 格的影响;三是论述了各种文体的特点’指出“奏议宜雅,书 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四是讨论了文学批评的态瘈, 反对“贵远贱近,向声背实”“暗于自见”“文人相轻”等陋习。

特别是其中的“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和“文人相轻”的提法,对 ig世影响很大^魏文帝曹丕的《典论》是中M古代文艺美学论著,原书不 传,《典论》雇堇卷j+篇,宋时已佚^《论文:》是其申一篇,此 文因收人萧统《文选》而得以保留,载《文选》卷$十二4《典 论.论文》作为中国_早一^篇文学美学及批评专著,丰要论述 了文学的价值、作家的个性、作品的风格、文学的体裁、文学 批评的态度聲_题。

《典论.论文》宗要阐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丨首 次肯定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曹丕强调K羞文章,经 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学与事功相提并论,鼓励作家把 文学当作事业,“不托飞驰之势”,这对魏晋以后文学的发展具 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典论.论文》首先指出“贵远贱近”和“向声背实*■这两种错误,前者在財间上推崇古人,在 空间上推崇远方的作家,轻视今人和近人…后者则人云亦云,以 名声作为褒贬标准。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曹丕作品(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曹丕作品(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曹丕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论文(三国)曹丕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属文:写文章。

B.家有敝帚敝:破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表疾病。其子琦还省疾。琦性慈孝。蔡瑁张允恐琦见表。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谓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为东国藩。其任至重。今释众而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心。以增其疾。非孝敬也。遂遏于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魏志刘表传注。太平御览卷五百十六宗亲部。
论郤俭等事曰。颍川郤俭能辟谷。饵伏苓。甘陵甘始亦善行气。老有少容。庐江左慈知补导之术。并为军吏。初俭之
典论
1. 典论序及考证一卷
2. 典论一卷
典论序
魏文着典论、据裴松之引王忱魏书。胡冲吴历皆载之。故陈寿魏志言帝好著述。所论说垂百篇。即谓典论也。忱书中纪其汉文帝论。虽未明题典论之文。然合以蓺文类聚帝王部所引汉武帝论亦见太平御览皇王部。及太平御览人事部汉孝昭论。与忱书相证。知其历论汉诸帝事。均各为篇。且观裴注华陀传有论郤俭等事。并文选中论文篇。意典论分目皆以论为篇题耳。隋经籍志及唐志皆列于子部儒家。为书五卷。至宋蓺文志始不著录。今缉其逸简共存三十余事。以论文最为全篇。故编于首。然北堂书钞设官部载李尤文章贾逵荐其有相如杨雄之风。又蓺文部、载论屈原相如之赋孰愈。或典论体例固列叙前代作者事迹。而以论建安七子之文终篇。则是篇亦仅存论而轶其叙事矣。文选所载曹家昆弟文词。多见于魏志注。惟论文仅自今之文人至杨班俦也。裴氏采此十数语而已。至于帝自叙篇。裴注与御览征引似亦完善。然如魏太子制百辟刀剑事。未必非自叙篇语。则裴李或有删节也。御览宋李昉撰。故有裴李之称。南荆以刘表子弟有三雅之爵。河朔以刘松有避暑之饮。太医令张奉与人饮去衣露形为乐。雒阳令郭珍暑夏召客裸袒。使婢进酒。数事并见御览。而酒以成礼。过则复败而流于沉湎。故作酒诲以诫之。北堂书钞酒食部引此三言。当即论表松奉珍事也。书在曹魏时。尝刻于石。与太学石经并列。裴松之戴延之两西征记并述其事。裴氏西征记见魏志注。戴氏西征记见御览。隋志经部亦载石经典论一卷。梁刘勰文心雕龙以密而不周讥魏典。盖不过陈思序书陆机文赋应玚文论之流。其中庄论。如君子谨乎约己、宏乎接物、急贤甚于饥渴。用人速于顺流。智而能愚、勇而知怯、诸语。前志以列儒家。或取诸此。顾乃尊之为经。布之太学。无亦妄相推崇。邯郸淳辈不能免谀佞之訾也石本六碑。晋时已毁其四。故隋志一卷自是不全之碑。至宋而简编并帙。虽李昉等引于御览。而晁公武陈振孙皆未言及。则知御览所载资于修文殿本。非亲见典论元书。未得谓宋代尚存也。
王仲统云。甘始、左元放、东郭延年行容成御妇人法。并为丞相所录。间行其术。亦得其验。降就道士刘景受云母九子。元方年三百岁。莫之所在。武帝臣御此药。亦云有验。刘德治淮南王狱。得枕中鸿宝秘书。及子向咸而奇之。信黄白之术可成。谓神仙之道可致。卒亦无验。乃以罹罪也。博物志同上。
君子谨乎约己。宏乎接物。文选陆士龙大将军宴会诗注。任彦升王文宪集序注。
陈思王辩道论云。世有吾王悉招至之。甘陵有甘始。庐江有左慈。阳城有郤俭。始能行气。俭善辟谷。悉号三百岁。自王与太子及余之兄弟。咸以为调笑。不全信之。然尝试郤俭辟谷百日。犹与寝处。行步起居自若也。夫人不食七日则死。而俭乃能如是。左慈修房中之术。可以终命。然非有至情。莫能行也。甘始老而少容。自诸术士咸共归之。王使郤孟节主领诸人。博物志卷五。
至市。伏苓价暴数倍。议郎安平李覃学其辟谷。餐伏苓。饮寒水中泻利。殆至殒命。后始来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军谋祭酒宏农董芬
为之过差。气闷不通。良久乃苏。左慈到。又竞受其补导之术。至寺人严峻往从问受。阉竖真无事于斯术也。人之逐声。乃至于是。光和中北海王和平亦好道术。自以当仙。济南孙邕少事之。从至京师。会和平病死。邕因葬之东陶。有书百余卷。药数囊。悉以送之。后弟子夏荣言其尸解。邕至今恨不取其宝书仙药。刘向惑于鸿宝之说。君游眩于子政之言古今愚谬。岂惟一人哉。魏志华佗传注。又博物志卷五。引议郎李覃学郤俭辟谷食。至人之逐声乃至于是数语。
按昔人引典。其他零简依时编录。
帝自叙曰。初平之元。董卓杀主一作弑帝。鸠后。荡覆王室。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卓之凶逆。家家思乱。人人自危。山东牧守。咸以春秋之义。卫人讨州吁于濮。言人人皆得讨贼。于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而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灭。会黄巾盛于海岱。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时余年五岁。上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能骑射矣。以时之多故。一作多难。故每征伐。余尝从。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生乎中平之季。长于旅戎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夕体倦。心每不厌。建安十年。始定冀州。濊貊献良弓。燕岱献名马。时岁之暮春。勾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艸浅兽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余。后军南征。次曲蠡。尚书令荀彧奉使犒军。见余谈论之末。彧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余曰。埒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辄中。非至妙也。若夫驰平原。赴丰艸。邀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胸。斯则妙矣。时军祭酒张京在座。顾彧拊手曰善。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惟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河内史阿言昔与越游。
按此自叙似亦篇名。魏志注太平御览二书所引较为完善。意林世说注意林等。则略引数语。北堂书钞引皆单句。今并录之。
袁谭长而惠。尚少而美。绍妻刘氏爱尚。数称其才。绍亦奇其貌。欲以为后。未显而绍死。绍妻刘性酷妒。绍死。僵尸未殡。宠妾五人。刘尽杀之。以为死者有知。当复见绍于地下。乃髡头黑面以毁其形。尚又为尽杀死者之家。魏志袁绍传注。后汉书袁绍传注。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五人事部。
具得其法。余从阿学之。甚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
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芋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求更为之。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鄛。正截其颡。坐中惊视。余还坐笑曰。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也。一坐尽欢。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楯为蔽木户。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谓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狭路。直决耳。余于他戏弄之。时少所喜。惟弹棋略尽其妙。乃少为之赋。昔京师先工。有马合乡侯东方安世张公子。尝恨不得与彼数子者对。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所著书论诗赋凡六十篇。至若智而能愚。勇而知怯。仁以接物。恕以及人。以付后之良史。 魏志武纪注。文纪注。世说巧蓻篇注。史记索隐卷二十六司马相如传注。蓺文类聚卷七十四巧蓺部。卷八十七果部。初学记卷九帝王部。北堂书钞卷三卷十卷十二帝王部。太平御览卷九十三皇王部。卷五百九十二文部。卷七百十服用部。卷七百四十六工艺部。卷九百七十四果部。合录成篇。
饥餐琼?。渴饮飞泉。文选郭景纯游仙诗注。
夫生之必死。成之必败。然而惑者望乘风云。冀与螭龙共驾。适不死之国。国即丹溪。其人浮游列缺。翱翔倒景。然死者相袭。邱垄相望。逝者莫反。潜者莫形。足以觉也。文选注同上。按国即丹溪。似李善是增。非典论本文。
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柙金镂。体骨并尽。文选张孟阳七哀诗注。
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惟通才能备其
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惟干着论成一家言。昭明文选卷五十二。
又三少帝纪注曰。裴松之西征记曰。臣松之昔从征至洛阳。历观旧物。见典论石在太学者尚存。而庙门外。无之
又刘劭传注鱼豢魏略曰。苏林博学多通。文帝作典论所称苏林者是也。
文心雕龙才略篇曰。典论辨要。
又序志篇曰。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魏文述典。密而不周。隋书经籍志经部小学类。一字石经典论一卷。
考证
曰。生有七尺之躯。死惟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着篇籍。疫厉数起。士人凋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集诸儒于肃成门内。讲论大义。??无倦。太平御览卷九十三皇王部亦引魏书而止于无倦句。下见魏志注。常嘉汉文帝之为君。宽仁元默。务欲以德化民。有贤圣之风时文学诸儒或以为孝文虽贤。其于聪明通达国体。不如
贾谊。帝由是着太宗论
曰。昔有苗不宾。重华舞以干戚。尉陀称帝。孝文抚以恩德。吴王不朝。赐之几杖以抚其意。而天下赖安。乃宏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若贾谊之才敏。筹画国政。特贤臣之器。管晏之姿。岂若孝文大人之量哉。三年之中。以孙权不服。复班太宗论于天下。明示不愿征伐也。他日又从容言曰。顾我亦有所不取于汉文帝者三。杀薄昭幸邓通。慎夫人衣不曳地。集上书囊为帷帐。以为汉文俭而无法。舅后之家。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籍以权。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矣。其欲秉持中道以为帝王仪表者如此。又引胡冲吴历曰。文帝报孙权。使致鼲子裘明光铠騑马。又以素书所作典论及诗赋与权。又纸写一通与张昭。
又子部儒家魏文帝撰典论五卷。唐书蓺文志同。
太平御览文部。戴延之西征记曰。国子堂前有刻碑。汉建武中立。永嘉六年。诏下三府缮治。有魏文典论六碑。今四存二败。
典论一卷
魏文帝撰 清 沈阳孙冯翼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