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赵春明版)考点整理(新)

合集下载

赵春明国际贸易第3版资料详解

赵春明国际贸易第3版资料详解

赵春明国际贸易第3版资料详解第1章 导论1.1 复习笔记考点⼀: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1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贸易是指在世界各国或地区进⾏商品、技术或劳务交换的贸易活动。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是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就这⼀点,⼈们普遍认为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

另⼀⽅⾯是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对于这个⽅⾯,学术界认为⼀国中性的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只限于规模和数量,⽽不平衡的经济增长。

2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历史上国际贸易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种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1)静态的或直接的利益,各国在⽐较成本规律的作⽤下发⽣贸易,国家之间的资源得到重新配置,因此每个国家⽣产的具有⽐较优势的产品增加。

通过交换,每个国家都可以获得⽐它⾃⼰直接⽣产的数量更多的货物,这样,各国的消费⽔平超过它们各⾃的⽣产可能性曲线。

(2)动态的或间接的利益,如通过对外贸易,⽣产规模得以扩⼤,从⽽取得规模经济和降低⽣产成本的利益,特别是传递经济成长的利益等。

3较⾼的出⼝增长率带动经济增长的途径(1)较⾼的出⼝⽔平说明这个国家有了提⾼其进⼝⽔平的⼿段。

进⼝货物中包括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很重要的资本货物,资本货物能在很⼤程度上节约⽣产要素的投⼊量,有助于提⾼⼯业⽣产的效益。

(2)出⼝的增长促使资⾦流向国民经济中最有效率的领域,也就是它们各⾃享有⽐较优势的领域,进⽽推进该领域的专业化⽣产,促进劳动⽣产率提⾼。

(3)出⼝增加了外部市场,可以促使商品⽣产规模的扩⼤,从⽽有助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4)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会给⼀国的出⼝⼯业带来压⼒,促使其降低成本、提⾼出⼝产品的质量以及淘汰那些劳动⽣产率低下的出⼝⼯业。

(5)出⼝⼯业的不断发展还会吸引国内外的投资,促进加⼯⼯业、附属⼯业以及动⼒部门的发展,并加快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

4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并不会因为国际资本迅猛流动⽽削弱的原因(1)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的⽇益细化促使国际贸易范围不断扩⼤,不仅使许多产品有了可贸易性,⽽且使越来越多的中间产品和劳务也进⼊了国际贸易领域。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国际贸易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动,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各国利益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本文将对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概念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国际贸易的定义和特点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与交易活动。

其主要特点包括:1. 跨国交易:国际贸易是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跨国交易,涉及到各种货物和服务的跨境流动。

2. 各国利益交融:国际贸易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买卖,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利益交融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各自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和服务,实现国际分工和合作。

二、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1. 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在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

2.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在各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以实现贸易的互利效益。

3. 因素比较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海克希尔·欧林斯提出的因素比较理论认为,贸易的决定因素是各国相对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

4. 国际产品周期理论:由雷蒙德·弗农提出的国际产品周期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也受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不同阶段的产品会有不同的贸易模式。

三、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国际贸易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1. 货物贸易:即商品的跨国买卖。

货物贸易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形式,涉及到各种产品的进口和出口。

2. 服务贸易:即各种服务的国际交流与交易。

服务贸易包括旅游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等,越来越重要。

3. 直接投资:指企业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实体,进行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也被视为一种国际贸易形式。

四、国际贸易的主要机构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支持,主要包括:1. 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国际贸易的监管和协调机构,致力于简化贸易手续、降低贸易壁垒,并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国际贸易考点整理

国际贸易考点整理

1、国际贸易术语
2、付款交单(D/P)
3、承兑交单(D/A)
4、共同海损
5、单独海损
6、经销
7、寄售
(1)国际贸易术语:E:Exw 起运地合同
F:FCA\FAS、FOB 装运合同
C:CFR、CIF、CPT、CIP 装运合同
D:DA T、DAP、DDP 到达合同
(2)FOB中卖方义务
(3)贸易术语变形注:变形并未改变风险界限
(4)三大国际贸易惯例
(5)FOB、CFR、CIF共同点1、都是装运合同2、交货地点都是装运港
3、都是水运
4、风险界限一致
(6)海运提单和其他提单的区别(海运提单可以转让,可作为物权凭证。

其他提单不可以转让,不能作为物权凭证)
(7)包装条款:中性包装
(8)含佣价的表示方法
(9)接受生效条件:送达发盘人
(10)平安险承担范围(FPA并非对所有的损失都承担赔偿责任)水渍险对平安险的弥补(11)商品表示品质的方法
(12)保险单出单日期
(13)单据期限:多交单据必须满足所有的条件
(14)不可抗力:符合不可抗力的条件
(15)信用证和合同之间的关系
(16)国际货物的作价方法
案例分析
1、贸易术语
2、托收(D/P)中的有关规定
3、信用证的特点和规定
4、关于数量条款中的溢短装条款
计算:
1、保险费(以及贸易术语之间的转换)
2、运费
3、含佣价
5、换汇成本和出口盈亏率。

赵春明《国际贸易》辅导书(贸易政策的关税措施)【圣才出品】

赵春明《国际贸易》辅导书(贸易政策的关税措施)【圣才出品】

第8章贸易政策的关税措施8.1 复习笔记考点一:关税措施概述1.关税的基本概念(1)关税的概念关税是指一国海关根据该国法律规定,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货物征收的一种税收。

海关是设在关境上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

关税区域是指一国或地区由关境组成的一个地区范围。

(2)关境与国境关境与国境往往是相同的,但也有一些例外。

①关境大于国境这种表现形式是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内的国家会实施统一的对外税则和统一的关税法令,成员国只对与非成员国进行贸易的货物进出共同关境时征收关税。

②关境小于国境表现形式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等经济特区,就进出口关税方面而言,经济特区是处在关境之外的。

(3)根据征收关税的目的不同,关税可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①财政关税财政关税是指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征收关税最初的目的多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财政关税税率通常都是根据国家需要和对贸易量的影响制定,一般都保持较低的水平。

如果财政关税税率过高,会影响进出口,难以实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②保护关税保护关税是“财政关税”的对称。

为保护国内经济发展,对有损于本国经济利益的进出口商品征收的限制性关税。

保护关税一般规定较高税率,因为只有税率提高,进口的外国商品成本才会上升,竞争力下降,从而实现保护本国生产的目的。

2.关税种类(见表8-1)一国或地区征收关税有两种最基本的两种方式:从量税和从价税。

另外还有混合税和选择税。

表8-1 关税种类3.关税税则(见表8-2)表8-2 关税税则4.关税税则中的商品分类由于各国在海关税则商品分类存在着差异,为了避免各国通过海关制定有利于本国的商品分类从而实行贸易歧视,国际的海关合作理事会制定了《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目录》(CCCN),又称为《布鲁塞尔税则商品目录》(BTN)。

从1970年开始,海关合作理事会对《布鲁塞尔税则商品目录》和《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这两种分类进行了协调,并在1983年通过了《商品名称与编码协调制度》,简称《协调制度》(Harmonized System, H. S. ),该制度于1988年1月1日开始生效。

《国际贸易》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复习

《国际贸易》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复习

《国际贸易》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复习第一部分国际贸易概述概念理解: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间接贸易、直接贸易、转口贸易总贸易体系、专门贸易体系关境与国境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净贸易条件)第二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二、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内容比较利益的判断与贸易模式贸易利益的总体均衡分析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的应用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H-O模型的主要内容H-O模型的生产与贸易模式的应用局部均衡分析模型及应用2、里昂惕夫之谜及其理论解释三、当代国际贸易理论1、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下的价格歧视(倾销)的条件区分内外部规模经济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竞争行业与国际贸易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与国际贸易2、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动3、需求相似理论4.产业内贸易及理论解释第三部分国际贸易政策一、关税从量税、从价税、滑准税、普惠制小国、大国征收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应用二、非关税壁垒配额概念类型竞争条件下关税与配额的比较垄断条件下配额与关税的比较生产补贴政策的经济分析以及与关税手段的比较非关税壁垒的其他形式三、出口促进、进口限制等措施生产补贴与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分析货币贬值了解促进出口的政策手段类型四、贸易保护理论1.早期、晚期重商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2.幼稚工业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实践可能存在的问题3.超保护主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就业理论4.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概念及博弈分析第四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及其特点2、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题型: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15 分)计算题(两大题,共19分)简答题(5题,30分)作图分析题(3题,36分)。

(赵春明版)国贸理论课件 第5章 产业内贸易

(赵春明版)国贸理论课件 第5章 产业内贸易

3.认为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 利益来源
5.2 新H-O理论
法尔维等人提出新H-O理论 5.2.1 基本假定
1.两个国家,每个国家均有两种要素(资本、劳动),每个 国家均存在两个产业(两种产品)。其中一个产业生产无 差异的农产品(如小麦),另一个产业生产有差异的制成 品(如布匹)。 2.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3.生产不同质量的制成品时,制成品的质量越高则所需的单 位劳动的资本投入数量越多。制成品的质量是连续的。生 产质量为α的制成品需要投入1单位劳动和α单位资本。 4.对不同质量制成品的需求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 入。在收入约束下,当消费者收入高时则消费较多的质量 较高的制成品,当消费者收入低时则消费较多的质量较低 的制成品。
5.3.2
模型推导(封闭经济的情况)
单个厂商利润 i pi xi wli pi xi w( xi )
令 i 0则:pi w( ) xi
由于模型的对称性,则每一厂商都会以同样的平均成本 生产同样数量不同品种的x产品,并以相同价格出售。 即:xi x,li l x 设封闭经济下劳动供给总量是给定的,设为L,则产品 品种或厂商数目n满足: L L n= l x
5.1.2 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及其分类
导致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 1、产品差别 2、规模经济 3、消费者偏好差别 4、各国产品与消费层次结构的重合。 一般来说,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国际直接投 资活动是产业内贸易最基本的推动因素。
(一)产品差异与产业内贸易的发生
差异产品,又称异质产品。是指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从而不能完全替代的产品。
5.1.5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本特征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产生的时代经济背景 欧共体内部的产业内贸易实践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基 本路径

(赵春明版)国贸理论课件 第4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赵春明版)国贸理论课件 第4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迈克尔· 波特的钻石理论
一、钻石理论
1990s 发 达 国 家 的 资 本 要 素 占 世 界 的 比 例 ( % )
国 家 实物资本 高度熟练 劳 动力 中度熟练 劳 动力 简 单
劳动力
美 日 德
国 本 国
2 5 .8 1 5 .0 9 .3 3 2 .3 1 7 .6
2 8 .5 1 0 .4 4 .6 2 9 .9 2 6 .6
三、研究与开发(R&D)要素说
• R&D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 研发要素指研制和开发新产品所投入的费用。 • 研发要素禀赋的国际比较——衡量指标
研发费用占总销售额的比例; 研发人员人数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 研发费用占一国GDP的比重
当代西方国家的R&D
• 1985—1995年,西方国家R&D费用/GDP比重:
1 3 .6 7 .2 4 .5 2 0 .3 5 4 .4
0 .5 0 .3 0 .2 1 .2 9 7 .8
其他工业国 所有发展国
资 料 来 源 : 据 T.P u gel& P.Lin d ert,In terna tio n a l E co n o m ics ,11h ed ,20 0 0 ,M cG ra w _ H ill,p .7 0 ,整 理
第一阶段(OA),即新产品阶段。在创新国(如美 国)生产和消费。 第二阶段(AB),即产品成长阶段。创新国在国内和 国际市场拥有完全垄断地位。主要是面向与创新国经济 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如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出口。
第三阶段(BC),即产品成熟阶段。新产品在创新 国已经标准化,创新厂商开始授权外国厂商生产 这种产品。其他发达国家的厂商的新产品在本国 市场上能与美国的产品相抗衡,故减少进口规模。

第4章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第4章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第4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赵春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章主要内容】
4.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4.2 要素增长贸易理论 4.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本章关键术语】
1.产品生命周期 2.制成品生命周期 3.原材料生命周期 4.国家竞争优势 5.产业集聚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多以静态分析和短期分析为特征,具 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准确地解释当今国际贸易发展中 的诸多现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经济学 家努力致力于贸易理论的动态化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 观点和新的研究方法,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成本特点
量劳动,是技术密集型的
由于这时没有竞争者 ,所 随出口增加及技术的扩散,其他发 由于其他国家的厂商产量不断增加,
以成本对于企业来说 不是 达国家也开始制造创新国企业制造 生产经验不断积累,加之工资水平也
最重要的问题
的新产品,由于其他发达国家不需 低,所以产品成本开始下降
支付国际间运费和交 纳关 税, 也不 需要像创新国在创始 阶段 花费 大量 的科技发明费用,因 而, 成本 要比 创新国的进口产品低
价格特点
生产厂商数目很少, 产品 产品有了广泛的市场,参加竞争的 由于产品成本的大面积下降,以及销
没有相近的替代品, 因此 厂商家数很多,消费需求的价格弹 售的竞争压力,产品价格也随之降低
产品价格比较高
性加大,厂商只有降 低价 格才 能扩
大自己的销路 产品进出口特性 制造新产品的企业垄 断着 创新国虽然可能对东道国的出口有 其他国家的产品开始在一些第三国市
到了t1时刻,开始有来自国外的需求,于是开始进行出 口。由于产品的品质和价格校高,进口国主要是一些收 入水平与创新国较接近的其他发达国家。

《国际贸易》(赵春明第二版)课后习题作业及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赵春明第二版)课后习题作业及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赵春明第二版)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国际贸易国际分工贸易的静态效应贸易的动态效应进口贸易出口贸易有形贸易无形贸易贸易差额总贸易专门贸易二、课后复习思考题简析1、1913-1948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低于世界工业年均增长率的历史分析。

基本思路: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战争刺激军工企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但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和繁荣。

引申:强调世界贸易发展与全球和平环境的关系。

2、略3、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国际分工的个案分析。

举例:中国纺织品生产并向越南出口,进口越南水稻;越南购买进口中国纺织品。

分析思路:越南地理经济环境;中国劳动力规模及其廉价利用。

4、货物进出口类型的判断。

基本思路: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划分。

总贸易:以一国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凡他国货物进入本国国境,皆属于本国进口贸易;凡货物运出本国国境,皆属于本国出口贸易。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以一国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凡货物结关从而进入本国关境,则为本国进口贸易;凡货物结关从而运出本国关境,则为本国出口贸易。

注:外国货物进入本国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但是没有通过本国海关的,不被看作本国进口。

5、东亚及中国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基本思路:(1)归纳二战后东亚(尤其是东亚新兴经济体或“亚洲四小龙”)、中国出口贸易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历史数据。

(2)分析出口因素对当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国外市场扩大;促进出口相关行业劳动就业;促进出口行业产出增长;带动国内关联行业产出增长。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一、名称解释重商主义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相互需求理论二、课后复习思考题简析1、中国衬衣换美国飞机现象的评论。

基本思路:合理性:比较优势理论。

中国廉价劳动力,衬衣生产的比较优势。

美国廉价资本,飞机生产的比较优势。

潜在问题:相互需求理论。

美国从国家贸易均衡价格中获利更多些,中国获利相对小。

应逐步改变这种分共和贸易格局,获取国际贸易的更多利益。

(赵春明版)国贸理论课件 第3章 要素禀赋理论

(赵春明版)国贸理论课件 第3章 要素禀赋理论

一国要素丰缺的判定:物理方法
K KA/LA
KB/LB
O
L
3. 以价格衡量的要素禀赋 A国某要素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该要素的相对价 格,则A国该要素丰富. 4 .说明: (1)要素丰缺是个相对概念而非绝对概念 (2)以价格衡量的要素禀赋受要素供求状况的影响. (3)如果两国生产技术条件和消费偏好相同,则以价 格衡量的要素禀赋与以物理量看要素禀赋是一致 的,否则这两种衡量方法就不具有可比性
小结 从长期来看,开展国际贸易后,出口产品相对价 格的提高导致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 素(即本国充裕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而进 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即本国稀缺 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下降,无论这些生产要素在 哪个行业中使用都如此。 该结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托尔珀(Wolfgang Stolper)和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论证 的,因此被称为“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4.当资本过剩时,资本就会变得相对便宜。假定劳 动和资本可以相互替代,那么相对便宜的闲置资本 会被两个行业吸收,以便替代相对稀缺从而昂贵的 劳动。因此,两个行业都会比贸易前投入更多的资 本来替代劳动,于是,两个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都 会比贸易前提高。 5.由于资本投入相对增加,两个行业的劳动边际生 产率都会提高,而两个行业的资本边际生产率则会 下降。结果,由于PX提高,MPLX提高,所以出口行 业的WX上升,即,出口行业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 报酬提高;由于PM下降,MPKM下降,进口行业的 RM下降,即,进口行业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下降。
M P K K M PL L 0 M PL M PK K L M RTS

国际贸易知识点汇总

国际贸易知识点汇总

《国际贸易》知识点汇总国际贸易:世界各国或地区进行商品、技术或劳务交换的贸易活动。

Δ国际贸易的基本类型1、按商品或劳务的移动方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复进口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或劳务运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又称输出贸易。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将外国的商品或劳务运往本国市场进行销售,又称输入贸易。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是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保持原来的形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或者说某种商品从甲国经由乙国输往丙国销售,对乙国来说,这项买卖就是过境贸易。

在过境贸易中,又可分为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

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本国境内后不存放海关仓库而直接运往B国;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C国境内后存放仓库,然后再运往B国。

在过境贸易中,由于本国未通过买卖取得货物的所有权,因此,过境商品一般不列入本国的进出口统计中。

复出口(Re-export) 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没有在本国消费,又未经加工就再出口,称作复出口或再出口。

如进口货物的退货、转口贸易等。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从本国自由贸易区或海关保税仓库再出口;二是经过海关结关手续后的本国化商品再出口。

复进口(Re-import)输往国外的商品未经加工又输入本国,则叫做复进口或再进口。

产生复进口的原因,或者是商品质量不合格,或者是商品销售不对路。

从经济效益考虑,一国应该尽量避免出现复进口的情况。

2、按贸易对象的性质划分:有形贸易、无形贸易有形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买卖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有物质形态的商品(如粮食、机器等)的交换活动。

无形贸易(Intangible Goods Trade)是指买卖一切不具备物质形态的商品的交换活动,例如运输、保险、金融、文化娱乐、国际旅游、技术转让、咨询等方面的提供和接受。

第5章国际贸易保护理论

第5章国际贸易保护理论

(二)给予税收政策优惠 美国采用了包括"全部完成合同征税方法"、加快折旧、减免研 制开发税等政策。波音目前执行的法定所得税率为35%,但由于 享受到各种优惠,实际平均税率为26.3%。在1997~2003年间, 波音公司获得的税收优惠合计达29.6亿美元。 空客公司的母公司EADS集团也享受类似的好处,2001~2003 年的研发税收优惠合计为1.7亿欧元。空客也享受了类似的研发税 收优惠, 而且根据有关税法的规定,空客几乎不用缴纳增值税,缴 纳增值税豁免率可达99%;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也不需要支付任何 关税。 加拿大政府主要采取投资抵免、费用扣除、减免税等税收优惠 政策来扶持高科技企业。所有研发费用(含资本设备)均可抵扣应 缴税款;投资抵扣即可冲抵当年全额应缴联邦税款,也可追抵前3 年或转计入后10年;若公司的研发活动在安达略省进行,还能额 外享受安达略省"超级补贴"。
成功案例——国外民机产业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现代民用飞机产业只有得到政府 一贯的扶持才能生存和发展。从美欧各国关于民机工业补贴问题的争论和 相互指责也可以看出,政府的巨大支持是保持其在民机领域持续领先地位 的重要原因。 (一)国家给予资金拨付 1、国家直接拨付科研经费支持本国民机技术发展
2、对民机型号投资或直接给予资金支持 美国政府自1993年以来给予波音公司共计230亿美元的间接补 贴,其中2003年波音的大型民机业务就获得了高达27.4亿美元的 各种补贴;在B7E7项目上,波音公司更是利用了多项政府补贴, 占项目启动资金的41.6%。 欧洲各国政府通过"可收回的发起投资"来资助民机制造商的。 欧洲国家(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英国)给工业企业提供低息或 无息贷款。据估计,从1980~1989年间,空客各个成员公司获 得的政府间接支持总计约42亿美元;在A380客机项目上,空客 被指责获得了法、德、英、西等四国提供的65亿美元的补贴。 同样,日本在研制YS-11支线飞机时,政府拥有项目主体--日 本飞机制造公司(NAMC)55%的股份,日本政府在开发阶段, 出资42亿日元,占资本金的54%。

国际贸易考试知识点整理

国际贸易考试知识点整理

国际贸易考试知识点整理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活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士来说,了解相关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考试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和原则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是指跨越国界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它包括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

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自由贸易原则、关税原则、非关税壁垒原则等。

自由贸易原则是指国家应当遵循贸易自由化、无歧视、公平竞争等原则来进行国际贸易。

关税原则是指国家根据贸易政策对商品征收的关税。

非关税壁垒原则是指除了关税之外的其他障碍,如配额、进口许可证等。

二、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方和机构国际贸易涉及的主要参与方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

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制定贸易政策来管理和促进国际贸易。

企业和个人作为贸易主体,参与到国际贸易中。

国际贸易的监管和规范主要由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来执行。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规则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负责监督全球金融稳定和国际支付体系的机构。

三、国际贸易的贸易方式和贸易条件国际贸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分别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是指各国之间的商品买卖活动,而服务贸易是指各种服务的交换活动,如旅游、运输、咨询等。

国际贸易的贸易条件涉及到贸易价格、支付方式和贸易条款等方面。

贸易价格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它可以受到汇率和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

支付方式包括信用证、托收和电汇等。

贸易条款则规定了双方在交易中的权利和义务。

四、国际贸易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国际贸易的贸易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目标而制定的对外贸易的政策。

常见的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等。

关税政策主要包括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

进口关税是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款,而出口关税是指国家对出口商品征收的税款。

国际贸易考点

国际贸易考点

国际贸易考点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的商品、资金和服务的跨国交流。

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考点,以便更好地进行贸易活动。

本文将分别从贸易政策、贸易融资和贸易协定三个方面介绍国际贸易的考点。

一、贸易政策贸易政策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节国际贸易的各项政策和法规。

了解贸易政策的考点有助于我们在贸易中遵守相关法规,规避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贸易政策考点:1. 关税:关税是进口和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不同国家对不同商品的关税税率不同,了解目标市场的关税政策,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出合适的定价策略。

2.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各种措施和限制,如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技术标准等。

了解并遵守目标市场的非关税壁垒要求,是开展贸易的关键。

3. 贸易救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是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

了解贸易救济措施的条件和影响,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可能的贸易争端。

二、贸易融资贸易融资是指为国际贸易活动提供融资支持的各种方式和工具。

了解贸易融资的考点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确保贸易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贸易融资的考点:1. 信用证:信用证是进口商向出口商开具的支付保证,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对资金进行监管。

了解信用证的开证和使用过程,可以提高贸易安全性和资金流动性。

2. 货物融资:货物融资是指在贸易过程中,以出口货物或进口货物作为担保源的融资方式。

了解货物融资的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有助于我们选择适合的货物融资方式。

3. 国际汇款:国际汇款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行跨境资金转移的方式。

了解国际汇款的手续和费用,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支付成本和提高资金到账速度。

三、贸易协定贸易协定是各国为促进自由贸易而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和条约。

了解贸易协定的考点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利用贸易便利化政策,扩大贸易规模。

以下是一些贸易协定的考点:1. 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协定是为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而达成的协议。

国际贸易(章节重点归纳)

国际贸易(章节重点归纳)

国际贸易(重点知识归纳)第1章国际贸易发展简史(出题少,一般出简答和论述)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1)战后国际分工的特征(1)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格局在削弱。

2.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及其原因(1)科技革命引起工业生产的增长(2)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深化和扩大(3)战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4)国家加强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5)跨国公司的发展3.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及其原因(1)能源危机的爆发(2)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3)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4.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发展从低速走向高速(2)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纵深展开(3)服务、高科技产品与“绿色”产品贸易步入高速发展阶段(4)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新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5)经济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6)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增强(7)全球性的协调管理贸易时代出现5.国际服务贸易: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1)跨境交付,是服务的提供者在成员国的领土上向另一成员国领土内的消费提供服务。

(2)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3)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为后者领土的消费提供服务。

(4)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过的领土内提供服务。

6.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年内,一国的对外进出口总额占国内GDP的比重。

(问:中国对外贸易依程度很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2章国际贸易理论(重要章节,每年必考,简答和论述为主)1.重商主义1)两个阶段:(1)早期的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认为商品不是财富,金银才是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均衡增长:L,T 同比例增长,PPC 同比例外移,所有产品的产量同 比例增长。
28 112 S2 Wheat Cloth 80 20 S1
B、进口偏向型增长:L 的增长快过 T、偏向布的生产 Wheat Cloth
80 20
S1 S3
C、出口偏向型增长:T 增长的比 L快、偏向小麦的生产 S2
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 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 向发生改变。 (e.g:由于中国偏好大米,因此尽管中国劳动力丰富,但大米相对价格 仍然高于美国的大米相对价格。结果中国出口钢铁,美国出口大米。) C、关税干扰说 关税会使市场发生扭曲,从而使国际贸易格局偏离要素禀赋理论。 (e.g:因为美国出于某些政治和集团利益的需要,对雇用大量不熟练工 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这就势必造成外国的劳动密集 型产品难以进口,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却相对容易输入。) D、新要素说
Labor↑,Land↓ → 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增加 → 布的生产扩大 → 布部门需要更多土地
→小麦部门失去土地 →小麦部门生产减少
所以: 布的生产增加,小麦生产减少 贸易条件不变,贸易三角变小 国民福利改善
b、出口偏向型增长对贸易小国的影响 Wheat Cloth
80 20
S1
S2 C1 C2
Land↑,Labor↓ → 土地密集型部门利润增加 → 小麦生产增加 → 小麦部门需要更多土地 →布部门失去土地 →布部门生产减少
因出口而增加生产→对劳动力需求更加强烈→劳动力价 格上升 缺型国家: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进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因进口而减少生产劳动 力密集型产品→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劳动力价格下降 (2)要素均等化定义:在满足要素禀赋理论假设前提下,自由的国际 贸易通过商品相对价格的均等化可以使两国要素的相对报酬乃至绝对报 酬趋向均等。 (3)要素均等化影响
3、要素增长会影响国际贸易的那些方面? 要素增长对国际贸易的格局、贸易条件和国民福利都会带来不同程度 的影响。 (1)要素增长类型
PPC曲线的外移
均衡增长 偏向增长
进口偏向型增长 出口偏向型增长
例子: 美国:土地丰裕 两种要素:Labor(L) & Land(T) 小麦 :Land- Cloth
80 20 S1 (2)要素增长对大小国的影响 贸易大国:其贸易量足以影响世界价格 贸易小国:其贸易量不能影响世界价格 A、增长对贸易小国的影响——增长前后产品的相对价格不变 a、进口偏向型增长对贸易小国的影响
Wheat Cloth
80 20 S1 35 S2 74 C1 C2
国际贸易考点整理(新)
第一章 导论 主要掌握概念,名词解释&选择
1、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 (1)有形贸易即围绕有形商品展开的国际贸易。 (2)无形贸易指买卖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的活动。
(如运输、保险、金融、国际旅游、技术转让等方面劳务的提供 和接受)
2、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1)总贸易,即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凡进入本国 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进口,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出口。 (2)专门贸易,即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变为进口。
四阶段特点:
阶段
产品特点
引入期
创新性
成长期
功能优化
成熟期
标准化
衰退期
标准化
市场力量 垄断 寡占 模仿者增加 竞争激烈
优势 技术 技术 资金 劳动力
各生命周期对国际贸易影响:
净出口
净进口
t0~t2: 引入期 (创新国垄断市场并出口该新产品 ) t2~t3: 成长期 (发达国家开始模仿创新国,生产该产品) t4之后: 衰退期 (创新国成为净进口国;新产品在创新国的生 命周期宣告结束) t3~t4: 成熟期 (发达国家成为进出口国; LDCS开始模仿并生产 该产品) T5之后: LDCS 成为净出口国
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2、产品生命周期的各周期特点&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特点: A、创新阶段 (1)从技术特性看:创新国企业发明并垄断着制造新产品的技术,但技术尚
需改进、工艺流程尚未定型。 (2)从生产特性看:由于新产品的设计和设计的改进要求靠近市场和供应
者,因此新产品的生产地确定在创新国。 (3)从产品要素特性看:技术密集型,需要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高度技术熟
2、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中国际贸易的基础
(1)绝对优势理论: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导致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导致 生产成本以至商品价格的不同。这就是贸易产生的基 础。
(2)比较优势理论:相对的技术差异→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生产成本的 相对差异→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国际贸易
(3)要素禀赋理论: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 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相对价格决定着比较优势。国 家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差异的根源。
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模式,在列昂惕夫悖论中 许多作为资本密集型的进口品实际上可以说是资源密集型产品。 (e.g:美国大量进口的石油、煤炭、钢铁等产品,既包含资本的贡献, 同时也离不开自然资源的贡献,这些产品都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把
这些产品归入资本密集型产品加大了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 率。)
格上升了; • 对劳动分工的影响:各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其具有比较优
势的商品 • 对国民福利的影响:每个国家的福利都上升了(消费得
更多,或更节约地生产)。
4、计算: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的衡量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本章主要从供给的角度探讨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 1、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定义&影响 (1)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 劳动丰裕型国家: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大量生产并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所以: 小麦的生产增加,布的生产减少 贸易条件不变,贸易三角变大 国民福利改善
c、勃津斯基定理——案例:荷兰病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
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
B、增长对贸易大国的影响——增长前后贸易条件将发生变化。
a、贸易大国的进口偏向型增长 贸易条件: Pw/Pc↑ Better Off 生产效应:Labor ↑ → Cloth ↑ → Wheat ↓
练工人的大量劳动。 (4)从成本特性看:没有竞争者,成本不是问题。
(5)从产品价格特性看:无相近替代品,价格较高。 (6)从产品进出口特性看:国外富有者和在创新国的外国人开始购买,出口量
从涓涓细流开始。 B、成熟阶段 (1)从技术特性看:生产技术已经定型,且达到优势极限;技术扩散到外
国,技术垄断优势开始丧失。 (2)从生产特性看:创新国从事新产品制造的公司开始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
2、概念解释 (1)要素禀赋: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状况(土 地、劳动&资本)。 (2)要素密集度:A、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 素的配合比例。
B、要素密集度主要通过两种产品中投入生产要素比如 资本-劳动比率比较而确定,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 量没有关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绝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 (1)绝对优势理论: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但
在另一种产品生产上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 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 换其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资 源得到有效利用,两种产品的产出都会增加,增加的产 出可以用来测度两国分工及贸易所带来的利益,适当地 分配这种利益,就可以使两国都受益。 (2)比较优势理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均处于劣势 (即不存在绝对优势产品),仍有可能进行互惠贸易。 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 产品(比较优势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 的产品(比较劣势产品)。 贸易的影响: • 对价格的影响: 出口商品(具有比较优势)的相对价
3、列昂惕夫悖论 (1)名词解释: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分别对美国外贸数据进行 验证时,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 品。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推论与实际验证结果之间的矛盾,被称为里 昂惕夫悖论。 (2)形成原因(4种解释) A、要素密集度逆转
H-O模型假设各国生产同一种商品时使用相同的技术。也就是说同 一种商品有相同的要素密集度。而事实上,由于各国要素禀赋和技术发 展水平的差异,这种假设不很现实。如粮食在中国是劳动密集型的,而 在美国就是资本密集型的。
所谓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 集型产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情况。
因此,美国进口的产品在国内可能用资本密集型生产,但在国外却 是以劳动密集型生产,用美国进口替代产业数据计算,就会造成进口以 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的错觉;同时,美国的出口商品在国内可能是劳动 密集型产品,在别国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用美国标准衡量也会造成出 口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假象。 B、要素需求逆转
传统贸易理论小结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多静态分析和短期分析,难以解释当今国际贸易发展 中的诸多现象。
假设前提 贸易基础
斯密模型 李嘉图模型 H-O模型
资源、技术、偏好固定不变;自由贸易; 完全竞争的要素和产品市场;没有运输成本
劳动要素充分就业;
劳动生产率的 劳动生产率的 生产要素的相 绝对差异 相对差异 对拥有量
第二章 比较优势理论 重要
1、重商主义 (1)主要观点:A、一国的财富等于该国持有贵金属的数量
B、出口有所得,而进口必有所失 C、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 (2)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区别(简答) 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者不买甚至通 过行政手段来控制商品出口,精致货币输出一积累货币财富。 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重视长期和总体上的贸易顺差,认为一定时期的贸易 逆差可以被允许,只要最终贸易结果是顺差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