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下山是条道(附题意剖析及范文点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下山是条道

阅读下面材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什么叫够了?”师父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那么你拿一大碗石头来。”徒弟照办。“满了吗?”师父问。“满了。”徒弟十分自信。师父抓起了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一点也没有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师父又抓来一把石灰,轻轻洒下,还是没有溢出。“满了吗?”师父再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师父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没有溢出。“满了吗?”师父又笑问。徒弟无言以对。

[题意剖析]

仔细研读原材料,我们发现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论述:

(1)从师父的角度去思考。他对于徒弟的“满”,不是毫无遮拦、直截了当地斥责,而是用无声的语言,巧妙譬喻,揭示学无止境的求学真谛。这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应给予高度评价。

(2)从徒弟的角度去思考。他自以为已经学“满”,殊不知在学习上自我满足,就等于停滞,甚至倒退。

(3)徒弟认为“满”,师父认为“不满”,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不满”象征着开始,意味着进取,孕育着完美。“不满”带来了“满”,而这个“满”又是新的“不满”的起点。

[佳作欣赏]

下山是条道

考生佚名

有这么一个故事:徒弟随师学艺多年,认为自己已经学得够了,满了,装不下了,便去向师父辞行。师父让他去装一碗石子,装到装不下为止。徒弟照办,捧了满满一碗石子来。师父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子一点也没溢出;师父又抓了一

把石灰洒入石中,还是没有溢出。最后师父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是滴水不溢。徒弟无言以对。

故事到这儿就戛然而止,不少人就从中悟出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认为徒弟该老老实实地再跟师父学个十年八年。

要我说,下山也是条道,更属明智之举!

试想,这碗装满了石子,它还可以再装沙、石灰、水,但你要是再往这碗里放石子,它还能装得下吗?一样的道理,徒弟从师学艺多年了,碗里的“石子”也装得七七八八了。至于说他到底能从师父那装到多少石子,那是另一码子事,个人的能力不同,也就好比碗大小不一。与其再跟着师父“磨”下去,倒不如易师或实践来得实在。这碗已装满了石子,你就不能再往这碗里搁石子了。我们只有不断地往碗里加沙、石灰或其他,才能使碗更趋于“饱和”。也就是说,这碗需要的已不再是石子,而是沙、石灰、水。这时徒弟或另投名师,汲取众家之长,或投身社会生产,倾听实践者的呼声,都比留在山上明智。往碗里搁石子,倒不如往碗里放沙。

山是自然要下的,但徒弟啊,你可千万别忘了师父的“临别赠言”——傲不可长,志不可满,学无止境,仍需努力。当一个人有人说他“了不起”的时候,也许就酝酿着一场悲剧;当他也认为自己“了不起”的时候,这场悲剧就发生了。“自满”是路上的陷阱,而且这陷阱是我们亲手挖掘的。我们只有真正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才能把这自设的障碍一脚踢开,兢兢业业地投身到无止境的学习中去。

只要有了学无止境的认识,留在山上或拜别的师门,都是一条阳关大道。但如果我们还能慎思之、明辨之——学,到底该向谁学?到底该往哪个方面使劲下苦功?那也就“事半功倍,更胜一筹”了。

鉴于此,我要说:“徒弟,你下山吧!”

[点评]

□创意。一般人从这则材料选取角度进行论述,大都得出这样的观点:徒弟不应下山,因为学无止境,下山则意味着自满。本文则与众不同,可谓独辟蹊径。

□整体构思。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装满石头的碗,固然可以再装沙、石灰、水,但再装石子则是万不能够了。怎么办,下山去,另求师,去装些沙子、石灰或其他,才能真正投身到无止境的学习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