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例研究分析报告的案例写作格式 ()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的案例写作格式 (1)

————————————————————————————————作者:————————————————————————————————日期:

2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的案例写作格式

课题:11.2.1 三角形的内角

课前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定教,教服务学”的教学设计理念,努力做到授人以鱼(提供、展示优质的学习内容)、授人以渔(点拨、启迪、示范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同时授人以欲(激励、唤醒和鼓舞,强化学习欲望),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不会”到“学会”,从“不会学”到“会学”转变,养育学生有效的学习信念与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情感态度,实现“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追求和“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考试考得满意”的现实诉求。

二、设计方法

(一)弄清起点

弄清起点旨在明确新课从哪里来,主要通过摸清学情(备学情)和分析教材(备教材)加以确认。摸清学情主要是明确新课学习的主观起点,分析教材主要是寻找新课程的客观起点。主观起点和客观起点都是新课的生长点,只有找到新课的生长点,新课才有自然生成的可能。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那我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这道出了摸清学情成了新课学习起点的源头活水。一般而言,摸清学情主要从学生的情感与意志起点、思维与习惯起点、知识与经验起点三个方面进行。

本节课安排在初中二年级上学期。我教的初二班级成绩属于中等偏上的班级。整体而言本班学生本节课的主观起点为,在情感与意志起点方面,好奇心较强、态度较认真、愿学但意志力不够持久!在思维与习惯起点方面,形象和直觉思维多,抽象和逻辑思维少;喜欢动手操作,弱于言语表达,习惯被动接受,弱于主动分享,因此需要促进学生扬长补短。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有一定的直觉判断,但难以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在知识与经验起点方面,在小学曾有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内角、拼图或折叠三角形的经验,在初一也曾经历用几何语言推理证明平行线性质的初步经验。

客观起点是指知识本身产生的逻辑起点,主要通过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重点与难点,寻找知识的生长点。本节课教学安排是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前面内容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后面是《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学习三角形的线段,接着学习三角形的角(内角和外角)及其性质,是对三角形学习的细节刻画,本节课的重点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难点定理的推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小学就已经直观感知了,但到初中需要通过逻辑推理进行理性认识,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此,直观感性的内角和是本节课的逻辑起点。

(二)明确终点

明确终点旨在明确新课到哪里去,或是学生学完本节课后的最后收获。这主要通过设计新课程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维目标(备目标)加以确认。

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说:“我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因此,明确终点,目标导向,让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一节有品味的数学课,这三维目标是“形、神和魂”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是目标的“形”,主要体现在学完一节课,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掌握数学技能,并应用其能够解决一些生活问题或课本问题,反应在学生上有一种立竿见影的“学会一些东西了”,并感到“数学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是目标的“神”。主要体现在一节课中,学生亲历了哪些数学学习活动(感性与理性),体悟到了如何学习数学和研究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的价值与意义,反应在学生上为感受数学学习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靠的,并体验“数学有意思”,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因为,若干年后,数学知识可能忘记了,但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一辈子都受用的“精神”力量和发展武器。

情感与态度是目标的“魂”。有位哲人说得好,“教育是什么?就是忘掉学校学习的,剩下的就是教育”?也就说,若干年后,一个人对学科知识、思想与方法可能都忘记了,唯独剩下的是他通过学科学习,积淀的“精、气、神”内化为一种灵“魂”,那就是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应在学生身上是一种“数学有情结”,实现了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变,这种态度和力量永恒且潜在地左右学生的终生发展。

当然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能难以在课堂达到,可能延伸到课前和课后。教学有的放矢,必然设计全面、具体、清晰的目标,确保目标导向清晰度强,目标实现达成度高。这是好课不可或缺的标志。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本质及其特征,掌握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简单问题的基本技能;

2.基本活动经验与思想方法:经历直观感知、逻辑推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各种方法,感受各种不同推理方法的价值,体悟推理证明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感受三角形内角和蕴含的数学美,体验合作分享的价值与快乐,增强学习信心。

(三)用活课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什么叫课本?课本就是课的根本?教学不能舍本逐末,对课本的处理不能生搬硬套或照本宣科,努力做到“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回归课标”,实现从“死教课本”走向“活用课本教”,从“死学课本”走向“用课本活学”,那么教师应首先读懂课标,其次用好教师用书,最后优化学习内容。这主要从用活课本的显性要素【活动(探究、思考、归纳等)、插图、例题、练习、习题、复习小结、拓展资源等】、挖掘课本的隐性要素【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美、德育的教育价值】、描述课本的知识结构【重难点、关键点、肤浅点、模糊点与错漏点等知识点的分析及教学,数学知识生长路线及其结构图,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譬如,如何变式课本的情境、例题和习题,无非从题目的条件、结论和解法进行变式,有意识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变则通,通则灵,灵则活,这样就会出现“3大于10”的效果。

本节课的主要显性要素是课本的“探究”情境和例题2,但其探究情境的驱动学生学习欲望不强,于是可以根据学情设计趣味性强一点的情境和变式例题,驱动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本节课。

本节课蕴含了抽象思想(如何用符号语言描述问题、推理证明)、逻辑推理思想(演绎证明)、转化思想(将内角和化归为平角)和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内角和为180°描述了内角间的和谐相处,是内在美的一种体现。

本节课的知识生长路线为: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推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的基本应用。在此过程中,添加辅助线是关键点,推理证明的书写是错漏点与模糊点,推理思想和定理应用常常是肤浅点(学生理解肤浅,浮在表面)。(四)设计路线

摸清了学习起点,明确了学习终点,准备好了学习载体,找到了知识生长点,接下了就要如何设计联通起点与终点的路线图,引领学生从起点更稳、更快、更好地走向目标或终点。

设计路线图主要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设计教学路线,教学路线即平常说的教学模式。其二设计路线图上的“教学支点”,即平常所说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1. 设计教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