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当今中国的历史方位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设置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修课,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置调整的必要性1、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进行适当调整2、从2005年开始,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作了调整,新的教学内容与现行研究生阶段教学内容有交叉重复。

构建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衔接的、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有必要性3、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进行了改革,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调整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内容的新要求三、课程设置调整的原则1、课程的导向性——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贴近研究生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2、课程的层次性——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3、课程的实效性——紧密联系研究生思想实际和学校教学实际,合理设置和安排有关课四、“教学大纲”编写的基本思路1、以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为背景2、 “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1)“把握重点、专题深入” 方式:把握重点问题,有选择地讲授每一讲中主要内容和突出问题(2)“问题切入,专题结合” 方式:从一定问题切入,把不同讲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不同的教学模块,以适合有不同理论需要的研究生选择(3)“逐次递进,专题拓展” 方式:由“概述”的相关内容切入,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深化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获得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真谛(4)“问题发掘,专题融汇”方式:明确问题,从对问题的分析中导出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视野和视角,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知与行融汇一体,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5)“整体为先,专题为主”:首先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整体问题,“分专题” 才能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才能有深邃的理论支撑、才能有深广的实践依托,对“导论”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的透彻理解和把握,是“分专题” 的基本前提3、与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衔接, 实现螺旋式上升状态的“步步高”4、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五、“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导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4、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2、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3、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3、中国的经济发展4、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3、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2、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2、保障和改善民生3、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4、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2、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3、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1、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2、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的历史性变化3、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4、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导论教学基本要求✧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地位 课件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地位 课件
升级和转型。
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优 化城乡空间布局,提高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 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
中国。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01
02
03
0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 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
需求侧管理
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内需, 促进消费升级。
我国与各国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交 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我国积极推动国际金融、贸易、气候 变化等领域的规则制定和改革,提升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 和话语权。
参与全球公共产品供给
推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 、技术和经验支持。
文化地位
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 力逐渐扩大,成为推动文 化多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重要力量。
新的历史地位的体现
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步 伐加快,创新能力显著增 强。
社会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进 展。
国际影响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 重要贡献。

加强人文交流与互学互鉴
03
我国与各国开展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交流活动,增进相互
了解与友谊。
04 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CHAPTER
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1 2 3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调整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面临的国际 环境也日益复杂,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应 对各种挑战。

第一讲 当今中国的历史方位

第一讲 当今中国的历史方位

(三)如何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 1、要正确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既要有 机遇意识,又要有忧患意识
• 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
•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一个国际性的提法 • 我国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 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 2、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是牢牢 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 史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也存在若干 发展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阶段,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 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不 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 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 经济效率不高:2005年劳动生产率在79个国家中排 第69名。 • 自出创新能力不强: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 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装 备长期依赖进口。 • 结构性矛盾:总需求结构矛盾、总供给结构矛盾、 城乡地区结构矛盾。 • 增长方式:“四高一多”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 未根本改变。
•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 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 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 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 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 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 外开放要求更高。
二、如何认识和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
• 国情不仅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 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 自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而且 指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性质及其 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一、当今中国的历史方位
• 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规定: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 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 近几年,国内外一些机构或学者从不同的 角度出发,认为中国已经不再是发展中国 家,已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2012级研究生专用,36课时,按12周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导论(3课时)本讲教学目的要求:1.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3.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要求4.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进步旗帜二、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形成就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2. 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本讲思考题:1.通过教学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2.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说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

3.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与优点。

本讲参考书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第1—1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3课时)本讲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

2.把握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3.认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当代中国国情概述2.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2.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本讲思考题:1.通过教学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的理解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的理解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的理解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的理解一、引言时光荏苒,新时代已经到来。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对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继续奋斗。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对新时代的概念进行全面评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的历史方位。

二、新时代的深度评估新时代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发展历史进程中创造性提出的理论概念。

新时代的深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新时代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为我国发展的主题。

这是对我国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必将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代要求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这需要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全面推进改革,努力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目标。

3.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大国关系:新时代我国的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并且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我们要坚守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大国关系,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三、新时代的广度评估新时代的广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新时代我们要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这一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有效统筹社会各方面资源,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和繁荣。

2.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新时代要求我们以创新驱动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的转变。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复习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复习大纲

导论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p1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及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P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怎样对待、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党及怎样建设、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及怎样发展。

P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p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其三者的内在联系。

P8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p103、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P12 三、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P14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当代中国国情的概述p18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p193、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p21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p22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p222、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p24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p26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p27 及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p28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p294、坚持统筹兼顾 p30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及其基本点: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分配制度的理论、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理论、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

P3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体制主要包括三方面: P36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于“三个转变”p383、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p40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包括四个方面p41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基本内涵p42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4 个方面 p43五、经济增长的新常态p43六、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p451、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及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存在的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三方面p45 2、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 p463、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p47七、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p48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p49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p50 四个方面引进来和走出去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制度p5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p5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的成果,是认识当代中国政治现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思想武器,主要包括: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理论、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关于人民民主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念、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 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 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 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 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 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
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快速推 进,在整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成为名副其实的 工业大国;信息化已跨入中等水平的国家行列,信息化与 工业化融合已初见成效;城镇化已进入加速时期,城镇化 率逐步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市场化水平不断提 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国际化发 展日益深刻,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与世界融合更 为紧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都将处于“五化” 不断深入,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历史进程中。
•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 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激发和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 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使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 深厚的力量源泉。
•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把改革发 展取得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 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 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 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权益上,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 普惠性,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 展的成果。
• 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 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 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 未根本改变。 •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 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 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当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当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当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者:温兴生代保平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年第06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当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政治论断源于新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新时代的意义在于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提供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方案。

十九大报告“五个是”的论断构筑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十九大报告;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6X(2017)06—0104—06“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在十九大报告的开篇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和开创性的,经历的变革是深层次和根本性的,郑重地向全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

准确理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基础。

一、新时代源于新成就与历史性变革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坚强领导下,在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开创了历史性的新局面,新成就与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

(一)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把经济建设作为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并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

从十二大开始,我们党提出走自己的路,成功开创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一条成功的现代化与民族复兴之路。

正因为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迎头赶上了世界浪潮,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面貌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过去的五年极不平凡,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在逆全球化趋势下,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世界经济整体低迷,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动能锐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及思考题答案完整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及思考题答案完整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及思考题答案完整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两大主要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2.中国共产党担当起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两大历史任务间的关系(1)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4.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3)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体现为三个紧密联系)(1)将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起来。

(2)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起来。

(3)将国家的安危荣辱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科学判断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

科学判断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

科学判断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作者:龚云来源:《人民论坛》2017年第22期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角度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判断。

从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根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为社会主义向中高级阶段发展打基础的阶段,是社会主义优越性逐步彰显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发展是第一位的,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我们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计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来裁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些超越历史阶段的过高要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较高级阶段,我们不能将其凝固化、永恒化。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生产力不能再称之为“落后的社会生产”,而是能够基本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较为先进的生产,我国的社会生产水平取得了历史性巨大发展和飞跃,在很多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当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对世界经济的贡献都位居前列。

可以说,我国的社会生产已基本摆脱了落后状况,正在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

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变化相适应,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他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十九大既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又要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化特点,进行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安排,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

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7年第10期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秘书长韩庆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思考,致力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解答新的时代课题,实现新的历史使命,在理论上进行新拓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为突出标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种极不平凡集中体现在“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阐释了所解决的难题和办成的大事。

这种极不平凡是可载入史册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种历史性变革基于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价值取向上,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动力上,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走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在收入分配上,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更加注重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制度建设上,创造性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社会发展水平上,由注重重点突破走向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在对外开放和国际战略上,由回应挑战走向更加积极作为、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显然,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开创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实际上就是历史性影响。

这种历史性影响,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完这五年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之后,接着强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显然,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的理解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的理解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的理解】一、新时代的背景与意义新时代是指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富有成效的新阶段。

这是在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的重大命题,代表了我国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深刻内涵。

新时代的背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从经济上看,新时代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

从政治上看,新时代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

从文化上看,新时代是我国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精神状态的新展示。

从国际上看,新时代是我国走向世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机遇。

新时代的意义在于开启了我国发展的新篇章。

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国经济将迎来更多创新发展的机遇,政治将建设更加成熟稳定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文化将焕发更强大的传播力量和引领力量,国际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

新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下的我国发展路径在新时代下,我国发展路径需要更加开放、创新和协调。

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在政治上,需要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党的建设。

在文化上,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国际上,需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下的我国发展路径,需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国家发展方向正确,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需要弘扬我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守正创新,面向未来。

需要全面推动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三、对新时代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

分析中国目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作文800-1000

分析中国目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作文800-1000

分析中国目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作文800-1000 一方水土养育了中华民族,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灿烂多姿的传统文化。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大家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历史背景却知之甚少。

也许只有学好中国近现代史,才能更深刻理解和认识到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

因此,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一起探讨其中的奥秘!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各种形式的文明随着岁月的变迁沉淀积累,成为了华夏儿女心灵深处最温暖柔软的记忆与情怀。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的建立使饱受磨难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业,标志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并将继续引领中国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的实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则预示着我们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我们国家已经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可喜可贺啊!祖国正阔步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

作为祖国母亲的孩子——青少年,又该如何为她添砖加瓦呢?我想:首先应当树立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激励我们奋发图强;然后增强公民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学习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为提高综合素质打好基础;同时注重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防范各类疾病的侵袭;最后还需努力学习外语,拓宽视野,面向世界,增强竞争力,更好地建设祖国。

历史已翻过一页又一页,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焕然一新。

我们生活在幸福安定的环境里,要倍感珍惜,用我们的勤劳双手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昨天已逝,无法挽留,明天犹待把握,今天必须珍惜。

让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锻炼自己的品德修养吧!以此,愿中华民族永葆健康体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时刻谨记自己肩负的责任,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荣光!同时,也呼吁每一位同学们做一名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优秀少先队员。

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者:黄守宏来源:《学习活页文选》2017年第60期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于正确制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来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是指客观事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前进方向和所处位置。

古人说,“辨方位而正则”。

认清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决定发展成功的根本性问题,但要认清历史方位绝非易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发展上既有顺利推进、不断取得成就的时期,也有遇到挫折、走弯路的时候。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历史方位的认识正确与否。

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保证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举措和各项工作切合国情实际、发展阶段的关键,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基础和实践基础。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科学理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也是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根本指针。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变化趋势、外部条件等,精准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

从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由发展阶段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00 中国
80
60
世界平均
40
世界发达
20
国家
0
发展中国

中国2010年人口城市化水 平为44.90%,比世界平均 水平低13.03个百分点,比 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31.87 个百分点
(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0年世界第三产业占比比较
80
世界平均第三产业占
70
比为58.17%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 史发展过程,在发展中必然经历若干具 体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会呈现出 不同的特征,也会面对不同的发展机遇 和挑战。
(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二)仅仅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准确认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 的阶段性特征(8个,2007年十七大报告)
(二)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1. 战略机遇期的含义
机遇是指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时机、境遇和 形势,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机遇期是指机遇存在并能发挥作用的时期。 战略机遇期,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 及其背景、环境和条件,与一般的机遇期相比, 它具有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 全局性等特点。
怎样判断我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否结束?
2011年,中国的 人均GDP已超过 5000美元(邓的 判断是21世纪中 叶人均GDP将达 4000美元,基本 实现现代化)
(1)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口大国,但 并非人才强国
2010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 1339724852。每年还在以年 均7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庞 大的剩余劳动力是沉重负担。
准(人均纯收入2300元, 世界银行2008年标准为每 天生活费1.25美元)计算, 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 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 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 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 人口近1/10。

怎样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500字

怎样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500字

怎样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500字Discovering China's New Historical Orientation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正处于一个历史的关键节点,这标志着我们要迎来新的历史方位。

要认识我国发展的新方位,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参考。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经济的发展。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我们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比如经济结构不平衡、环境污染等。

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其次,我们应该关注政治体制的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我国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有效管理方式。

然而,改革和完善政治制度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政府机构的转型升级,增强民主和法治的建设,提高市场经济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第三,教育和文化也是我们认识新方位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该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和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

同时,我们应该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有益文化成果,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此外,科技创新也是我们新的历史方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领域的突破和发展,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

在实现经济繁荣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社会问题和民生需求。

我们应该加大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力度,解决贫困问题,改善民生水平,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的来说,要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不仅仅是局限于经济和科技领域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我们需要坚定信心和决心,加强改革创新,推动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者:徐岩来源:《活力》2019年第04期【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个新时代表明,当代中国虽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不一样。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政治论断,邓小平同志说“初级阶段至少一百年”,这100年起点是1956年(以党的八大为标志),终点是2056年,而十九大说的这个“新时代”是“初级阶段”中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新时代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情况不一样,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况也不一样。

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基础和条件、环境和形势、标准和要求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根据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内涵(“五个是”)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新时代的起点是2012年(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终点是2050年(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标志)。

这个“长期努力”既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没和改革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也包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全方位、根本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深层次、历史性变革,是长期努力、厚积薄发的结果。

十九大报告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进入了新时代。

这至少是“三个不是”:这个新时代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形态变革的新时代,不是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新时代,也不是历史节点的新时代,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这个“新的历史方位”,是我国发展新的前进坐标、新的方向位置、新的发展阶段。

这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内涵很深、分量很重的重大政治判断,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都有哪些特征呢?我个人提炼归纳出七个(“5+2”)特征,即“五个一”和“两个没有变”。

“五个一”是:一个波谲云诡的国际环境。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

其三,经济全球化带来良好 机遇。
互通有无、节约劳动、推动 国际合作。
美、英、法、德、日和中国6国先后 参加人类基因组对23对染色体DNA 大规模测序的国际合作,最终绘制了 一张类似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人类基因 组精确图谱。 中国的军事设施得益于其他国家的支 持。如以色列对中国无人驾驶机的技 术支持,避弹衣的技术援助。
其四,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继 续迅猛发展,为后发展国家追 赶发达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 动力。
新科技浪潮是以计算机和 互联网为依托的技术革命。 中国抓住新科技浪潮这一 机会可能实现赶超。
从国内看,提出这一问题的根据是:
其一,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关键时期,这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三 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其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为 我们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多极化意味着没有一个国家 能够单独完全控制世界局势, 各股力量之间互相牵制。
美国要借助日本、韩国、印度 等国家才能遏制中国,同时依 靠中国才能有效解决朝核问题。 反恐也离不开其它国家的支持。
俄罗斯空袭行动增强了其在中东的反 恐地位,如果其扩大至伊拉克境内, 美国在中东的反恐地位将进一步受到 挑战,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盘算恐将进 一步受到牵制。
三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 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 人心、公民文明素质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收入分配差 距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主体功能区布局形成、森林覆 盖率提高、能耗降低。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因为: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 平衡; 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 加大;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 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 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问题仍然较 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等发达国家:(有不同观点)
• 中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世界发达国家8 大类发展指标的平均值 • 中科院现代化报告课题组:第二次现代化 评价的综合指数达到世界各国的平均值 • 《中国城市年鉴》总编组:人均GNP5000 美元以上
• 根据以上标准
• 最发达的国家有5个:瑞士、日本、挪威、 美国、丹麦 • 先进发达国家有瑞典等12国 • 发达国家有爱尔兰等4国 • 中等发达国家有希腊、韩国、捷克、沙特 等10国 • 中国仍属于较不发达国家,即发展中国家。
重提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仍然没有改变
•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 展 • 世界新技术、新产业革命为中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外部氛围
•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国际话语权在不断提升 •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制、制度的创新提 供了发展动力
• 国情不仅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 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 自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而且 指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性质及其 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一、当今中国的历史方位
• 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规定: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 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 近几年,国内外一些机构或学者从不同的 角度出发,认为中国已经不再是发展中国 家,已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好好努力。。。
•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 问题的关键 • 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发展理 念、发展核心、发展要求、发展方法 • 更加注重利益协调,解决好社会公平问题 • 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罗斯·特里尔:可能引发中国崩溃的四个触点
• 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成败取决于四个方面:
• • • • 1、中国能否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中国能否维持广袤的多民族领土完整。 3、中国共产党能否保持对政治权力的垄断。 4、中国能否盖过美国在亚洲以外地区的影 响。
• 中等收入陷阱: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 功地跻身于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 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 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 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 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特征:经济增长回落 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 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 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 等。
• 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两大主题 • 世界多极化趋势为我们赢得了有力的国际 环境 • 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加入WTO为我国发 展拓宽空间 • 世界新科技革命为后发国家提供了机遇与 动力
国内形势
• 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 我国进入了矛盾凸显时期,也进入了黄金 发展时期 • 我国进入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关键时期 • 我国进入了全面开放的关键时期 • 经过20多年改革,我国具备了实现经济起 飞的诸多有利条件
(二)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提
• 2012年,针对社会上对重要战略机遇期 的质疑,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 重提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是为了回答 人们的质疑,另一方面也有其现实依据。
人们为什么质疑重要战略机遇期:
•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危害至今 没有结束。 • 国际范围内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 溃论”、“中国责任论”此起彼伏,应对 国际敌对势力牵扯我们很多精力。 • 从2009年起,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和重返亚 洲的速度加快。 • 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陷阱,社 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海外不断被 放大。
同学们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晓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晓峰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当今中国的历史方位
(一)中国属于中等发达国家吗?
(二)当今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如何认识和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提出
(二)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提
(三)如何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前 提是“立足国情”。准确把握国情 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本前提, 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 前提,也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大政 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
• 无论从历史经验教训还是从现实发展 来讲,认清当代中国国情有着极端的 重要性。
• 综上所述,无论从刚性指标,还是从社会公平、 民主程度、环境状况、道德水平等软指标,中国 属于初等发达国家,即发展中国家的中间水平。
• 基于以上事实,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和纪念十一 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
未来招致中国挫败的四个因素
• • • • 1、发展模式衰竭引发的长期经济衰退。 2、自下而上的社会抗议。 3、西半部爆发严重骚乱。 4、五个侧翼上的军事冲突:东南亚、东北亚、中亚、 南亚、西北。
• 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 • 2、为什么说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 3、你认为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最关键的问题是 什么?
• 3、第三产业比重:2010年世界平均 58.17%,发达国家70.32%,中国43.14%。 • 4、现代化水平:中科院《中国现代化报告》 指出,2009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程度为 90%,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为43,综合现代 化指数为43,在世界参评的131个国家中 分别排第67、65、73位。
• 5、高等教育入学率:2006年,世界53个 国家平均为54.5%,我国排名第49位,高 等教育入学率为22%,1997年仅为5%左右。 • 6、人均资源占有量:中国所有资源人均占 有量均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水资源是世 界平均值的1/4,45种矿产资源不足1/2,人 均耕地面积位于世界126位以后,人均森林 面积位于107位以后。
• 5、社会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扎实贯彻,但民主法治建设与扩大人 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 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 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 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中国属于中等发达国家吗?
• 发达国家:又称已发展国家,指经济发展 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 的国家。一般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上。
• 广义的发达国家有24个(欧洲18个、美洲2 个、亚洲2个、大洋洲2个)。 • 狭义的包括美、日、德、英、法、意、加 等7个国家。
• 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平相对较低,尚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 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国家。 • 世贸组织规定的发展中国家分三类:一是 最不发达国家,即人均三是人均 GDP低于3000美元。 • 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巴 西、非洲各国、亚洲(除日本)、东欧各 国、拉美各国。
(三)如何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 1、要正确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既要有 机遇意识,又要有忧患意识
• 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
•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一个国际性的提法 • 我国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 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 2、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是牢牢 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影 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 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收入 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改变,统筹兼顾 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农业基础薄 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 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任务艰巨。
西方国家炒作中国属于中等发达国家的目的 • 离间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挤压中国 的发展空间 • 剥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享有的优惠, 恶化中国的贸易环境 • 迫使中国承担超过自身能力的不合理的国 家责任 • 总之,中国应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保持清醒头脑,客观冷静分析中国国情和 发展程度。
(二)当今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 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 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 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 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 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 外开放要求更高。
二、如何认识和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 史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也存在若干 发展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阶段,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 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不 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 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 经济效率不高:2005年劳动生产率在79个国家中排 第69名。 • 自出创新能力不强: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 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装 备长期依赖进口。 • 结构性矛盾:总需求结构矛盾、总供给结构矛盾、 城乡地区结构矛盾。 • 增长方式:“四高一多”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 未根本改变。
• (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提出 • 提出时间: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 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指出: “二十一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 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 略机遇期”。这个观点随后被写入了十六大 报告。
这个观点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国际国内 形势依据。国际形势包括:
当前中国发展的基本情况
• 1、人均GDP水平:2009年,世界平均8613美元, 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国家为3260美元,中国为 3600美元。 • 2、贫困人口数量:2008年,国际贫困线标准为 日人均消费1.25美元,按此标准,中国有2.54亿 贫困人口,数量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日人 均收入1美元为绝对贫困,2美元为低收入,中国 有1.5亿人日均收入不足1美元,有4亿人日均收入 不足2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