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起源和发展
物流基础教案
![物流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1ce0dda5e9856a5712601b.png)
物流基础知识教案第一课时了解物流以及物流管理物流1。
物流的概念物流是指物资的物质实体由供应者向需求者的流动,包括物资的空间位置的变动、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
具体的说物流包括运输、保管、装卸搬运、配送、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功能活动.2。
物流的产生、发展物流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直至今天,物流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第二阶段:分销物流学。
第三阶段:现代物理学阶段。
3. 物流的分类按作用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
按物流活动空间范围分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
4.包含的各个环节物流包括运输、保管、装卸搬运、配送、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功能活动. 物流管理1. 概念物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2.目的3S1L—7R以速度、安全、可靠、低费用的原则将合适的产品或服务在适当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数量、合适的质量、合适的成本交付到合适的顾客的手中。
3。
特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性、应用性第二课时仓储管理仓储1.概念仓储是指利用仓库存放、储存物品,并根据需要交付使用之行为。
2.分类按功能分为储备仓库、周转仓库按用途分为自用仓库、专业经营仓库、公用仓库、报税仓库按保管形态分为通用仓库、特种仓库按结构和构造分为平房仓库、多层仓库、高层货架仓库、散装仓库、罐式仓库3。
功能储存保管、集散货物、衔接供需、客户服务、防范风险、物流中心。
4.仓库布局规划设计选址决策以市场定位仓库、以制造定位仓库、中间定位仓库布局:辐射型仓库、吸收型仓库、聚集型仓库、扇型仓库仓库内部布局因素仓库的主要功能、储存的对象、仓库环境要求、货位是否固定、平面或立体布局、通道与货架占用空间、机械化程度、分拣作业要求.5。
作业流程货物的入库包括入库前准备、货位的接运、货位的验收、货物入库,货物的保管包括维护保养、盘点与检查,货物的出库包括出库前准备、核对出库凭证、备货、复核、点交.6. 储存合理化所谓储存合理化就是建立合适的储存条件,对合适的储存品种进行合适的库存管理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物流的发展及其演变轨迹
![物流的发展及其演变轨迹](https://img.taocdn.com/s3/m/c6838724b90d6c85ec3ac6ad.png)
一、物流意识的萌生与物流定义的演变根据j·a·lynn的著作记载,物流(logistes)一词源于古希腊语(logistike或logistes),后来演变成拉丁语(logista)和法语(logistique),最后又落脚于英语(logistics);另据r·h·ballou的著作记载,物流(logistics)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844年。
法国技术人员j·depuit曾在自己的著书中强调重视供货管理功能,保持仓库保管与运输两者之间成本的均衡;1901年,约翰·格鲁威尔在美国政府的“工业委员会关于农产品配送报告”中提及配送的成本及其影响因素;此外,j·c·johnson等教授在著作中谈到,1905年美国陆军少校c·d·baker曾把物流(logistics)称为:关于军队移动与供给的战争科学之一;r·h·ball。
u还在著作中介绍:1912年a·w·5·haw、1922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中西睦认为是1915年和1924年)f·e·clark等人也都从不同角度谈及了物流(logistics)的重要性。
但以上这些只能说明这一时期萌生了物流意识,对物流的概念和定义的认识仅属于初期阶段。
行业团体最早给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简称pd)下定义的是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时间为1933年。
“物流是销售活动中所伴随的物质资料从产地到消费地的种种企业活动,包括服务过程”。
美国另一个权威行业团体,美国物流管理协议会(ncpdm)对物流(pd)至少下了三次定义。
1960年:“所谓物流,就是把完成品从生产线的终点有效地移动到消费者手里的广范围的活动,有时也包括从原材料的供给源到生产线的始点的移动”;1976年:“物流是以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从产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移动进行计划、实施和统管为目的而将两种或三种以上活动的集成。
国外物流的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国外物流的概念的形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e648d91dd88d0d233d46a90.png)
国外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关于物流概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1)物流概念产生于1901年。
有人认为是约翰·克罗威尔(John F. Crowell )于1901年首先研究了物流问题。
(2)物流概念产生于1905年。
有人认为是美国少校琼斯•贝克(Chauncey Baker)在1905年提出“与军备的移动与供应相关的战争的艺术的分支就叫物流”,即军事后勤(Logistics)的概念。
(3)物流概念产生于1915年。
认为是美国营销学者阿奇·萧(Arch W. Shaw)在1915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s In Market Distribution) 一书中提出了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译为:实物分拨)的概念。
学术界一般较为认同阿奇·萧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物流概念的人。
这也是早期“物流”被表述为PD的原因。
(4)物流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
唐纳德·鲍尔索克斯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了物流的概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
其公司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达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手中。
这一举动被一些物流学者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最早文献记载”。
一般认为,现代物流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是20世纪初经济危机条件下产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围绕战争供应,美国军队建立了现代军事后勤理论。
战后“后勤”一词在商业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时的后勤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物流,使得物流的含义包含更广泛的内容。
《坦克大会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
1963年,(美国)全国物流管理协会成立,当时的英文名称为:National Council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NCPDM)1985年下半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更名为: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基础知识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087464d27284b73f24250db.png)
物流系统内在特征:在目的的上表现;
在原则上具体表现;
在要素运作上。
物流系统化管理:为了实现既定的物流系统目 标,提高向消费者和用户提供商品的效率,而 对物流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 节活动。
2019/10/15
31
2、企业内部供应链
订单管理 采购管理 库存管理 生产计划 生产制造
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信息集成、决策管理
市场预测 售后服务 销售管理 运输管理 质量控制
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主要是控制和协调物流中部 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和活动。
2019/10/15
32
3、不同生产商的供应链
食品服务
量、技术、经济等职能。
2019/10/15
19
二、物流活动中的供应链问题 主要是物流职能的履行和物流活动的协调。
1、物流职能的履行问题 物流活动的职能是供应链的基本问题。 物流活动的中心职能:实现物质、商品空间
移动的输送以及时间移动的保管。 为物流顺利进行而开展的基本职能: ⑴ 输送。 ⑵ 保管。 ⑶ 流通加工。 ⑷ 包装。 ⑸ 装卸。 ⑹ 信息
工厂 B
批发站与零售商
2019/10/15
工厂 B
批发站 与零店
配送中心
物流
信息流
6
三、物流与物流管理 1、物流机能与物流
(1).物流机能与流通 经济活动可以分为:生产活动、流通活动、
消费活动。 流通包括商流和物流。 物流是一种追加的生产过程,她通过时间 和空间等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来创造效用。
2019/10/15
现代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的管理,信息以成为 物流管理的核心。
物流 的名词解释
![物流 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e555b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2.png)
物流的名词解释物流,顾名思义,是指物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的物质流动。
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如货物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等。
物流是现代商业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物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随着人类的发展,物品的交换变得更加频繁,人们开始意识到有效管理物流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早期的物流主要是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如通过人工搬运,马车运输等。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现代物流的核心是有效地管理和协调物品的流动。
近代,物流开始变得更加复杂,涉及到更多的环节和关系。
例如,原材料的采购、生产线的调度、产品的包装和标记、运输的选择和安排等。
物流公司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物流中,仓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既是物流的枢纽,又是物品流动的中转站。
仓储的设计和管理直接影响到物流运作的效率和成本。
现代仓储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如自动化仓库系统和仓储管理软件,以提高仓储效率和减少错误。
运输是物流的核心环节之一。
它负责将物品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
在运输中,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非常重要。
不同的货物需要不同的运输方式,如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水运等。
物流管理者需要根据货物的特性、距离、成本和时间要求等因素来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信息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领域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更高效的管理和操作。
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物质的流动和生产过程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从而提高运输和仓储的效率。
同时,物流信息系统还可以帮助物流公司和客户之间实现快速、准确的沟通和交流。
物流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商业领域,它也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物流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然而,物流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如能源消耗、废物排放和交通拥堵等。
《现代物流学》1-5章专升本
![《现代物流学》1-5章专升本](https://img.taocdn.com/s3/m/cb06a7c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65.png)
成本) • 绿色物流战略
第三章 运输
目录
1.运输概述 2.物流运输方式 3.运输管理业务 4运输决策
运输概述
• 运输是实现人和物空间位置变化 • 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的活动。物流的运输则专指“物” (运输再加上搬运和配送的等活
的载运及运输。
第二章 现代物流发展战略
目录
1.物流战略概述 2.物流战略内容 3.物流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4.现代物流战略新模式
物流战略的概念
• 物流战略指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 发展,就物流发展目标以及达成 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定的长远 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
• 企业物流战略的五个重要层次: • 1.物流战略层 • 2.物流经营层 • 3.物流结构层 • 4.物流职能层 • 5.物流执行层
动实现改变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
• 运输与搬运配送的区别:运输活 动范围较大,搬运和配送的活动 范围较小。
• 运输是社会物质产生的必要条件 之一(没有运输就没有办法链接 生产的各个环节)
• 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应”
• 同种“物”由于空间场所不同, 其使用的实现程度不同,其效益 的实现也不同。由于改变场所而 最大限度发挥使用价值,最大限 度提高投入产出比,这就是场所 效应。
货物
• 租船运输:通常用于大宗货物运
• 集装箱:适用于运输精密、贵重、 输。(定程租,定期租,光船租)
易损的货物。
运输管理业务
合理化运输
• 根据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原则, 选择合理的路线、车型、营运形 式和组织方式的运输。
不合理运输
• 现有的条件下可以达到的运输水 平而没有达到,或由于运输的不 合理增加时间和成本。
物流的起源和发展资料
![物流的起源和发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e74c0fe770bf78a65295450.png)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8年,英国犹尼里佛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司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这一举动被一些物流学者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
30年代初,在一部关于市场营销的基础教科书中,开始涉及物流运输、物资储存等业务的实物供应(Physical Supply)这一名词,该书将市场营 销定义为影响产品氖权转移和产品的实物流通活动。这里,所说的所有权转移是指商流;实物流通是指物流。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最早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 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
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在使用物流这个述语以前,日本把与商品实体有关的各项业务,统称为流通技术。1956年日本生产本部派出 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由早稻田大学教授宇野正雄等一行7人去美国考察,弄清楚了日本以往叫做流通技术的内容,相当于美国叫做 Physical Distribution(实物分配)的内容,从此便把流通技术按照美国的简称,叫做P?D,P?D这个术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2.现代物流(Logistics)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军火等进行的战时供应中,首先采取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屯驻等进行全面管理。从此,后勤逐渐形成了单独的学科,并不断发展为后勤工程(Logistics Engineering)、 后勤管理 (Logistics Management)和后勤分配(Logistics of Distribution)。后勤管理的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 ,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
物流营销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流营销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3156f3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17.png)
物流营销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物流概念与发展1. 物流的概念物流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组织和管理货物、信息流、人员流、资金流动的过程。
物流不仅仅是产品运输的简单过程,也包括了整个运输、存储、包装、配送和信息管理等环节。
2. 物流的发展历程物流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入企业的管理。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物流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支撑各行业运作的重要环节。
3. 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物流行业将会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的方向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智能仓储等方面将会成为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二、物流营销的基本概念1. 物流营销的概念物流营销是指在物流运输、仓储、货运等环节中,结合营销理念、策略与实践,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提高产品服务水平以及顾客满意度,实现企业营销目标。
2. 物流营销的核心任务物流营销的核心任务是确保产品按时、按量、按质地到达客户手中,并通过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3. 物流中的营销环节物流中的营销环节包括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市场营销和物流服务等方面,要求企业在这些环节中保持良好的协调与沟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物流营销的重要性1. 降低企业成本物流营销通过合理的运输路线、仓储管理、货物配送等方式,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2. 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物流营销,可以提高产品的运输速度、品质控制、售后服务等方面,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3. 满足客户需求物流营销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促进客户忠诚度。
4. 促进销售增长通过提高产品的输送效率、服务质量、降低库存周转时间等方式,可以促进销售增长,提高企业的盈利。
四、物流营销的策略与模式1. 物流营销策略物流营销策略包括供应链管理策略、渠道管理策略、市场营销策略和物流服务策略等方面,要求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并进行整合。
2. 物流营销模式多元化、柔性化、网络化、跨国化等物流营销模式是当前主要的物流营销模式,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模式。
物流的起源和发展史
![物流的起源和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8ecb339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11.png)
物流的起源和发展史话说物流这玩意儿,它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咱们老祖宗智慧加上时代进步的结晶。
想当年,古人们要搬个石头、运个粮食,那都得靠肩扛手提,累死累活的。
可随着社会发展,大家伙儿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了,这物流啊,就慢慢从简单的搬运活儿,变成了个大学问。
一开始,物流就像是村里的大嗓门儿,谁家有个啥要送的,喊一嗓子,邻里乡亲就帮忙给捎带了。
那时候,没有啥高科技,全靠人情味儿和一双勤劳的手。
但慢慢的,这物流啊,就像是个小孩子,越长越大,越跑越快。
到了近代,火车轰隆隆地开进了咱们的生活,轮船也呜呜地驶向了远方。
物流啊,就像是被插上了翅膀,一下子飞得老高老远了。
以前要走上几个月的路,现在几天几夜就能到。
那时候的人们,看着这些铁疙瘩在路上跑,在水上漂,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大年夜看到了烟花一样绚烂。
再往后,咱们国家改革开放了,经济像坐了火箭一样嗖嗖往上涨。
物流啊,也搭上了这趟快车,嗖嗖地往前冲。
你看现在,满大街的快递小哥,骑着电动车,穿着统一的制服,就像是城市里的风景线。
他们手里拿的不只是包裹,更是咱们生活的便利和快捷。
而且啊,这物流现在可是越来越智能了。
什么无人机送货、无人驾驶的货车,听起来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可你瞅瞅,这不就是咱们身边的事儿吗?这些高科技玩意儿,让物流变得更加高效、更加环保,也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了。
不过啊,话说回来,这物流虽然变得越来越高级了,但那份人情味儿却一直没变。
每次收到快递的时候,咱们还是会想起那个风里雨里给咱们送包裹的小哥;每次在网上买东西的时候,咱们还是会期待那份来自远方的惊喜。
物流啊,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一根线,把五湖四海的人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所以说啊,这物流的起源和发展史啊,就是一部咱们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缩影。
它见证了咱们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历程;它也见证了咱们从肩扛手提走向智能化、现代化的转变。
物流啊,就像是一个老朋友一样陪伴着咱们走过了这些年;而咱们呢?也一定会继续支持它、爱护它、让它变得更加美好!。
物流业的起源与发展
![物流业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ee483d00508763231121277.png)
物流业的起源与发展关于物流物流概念的起源人类社会有经济活动开始就有了物流,只是当时人们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文字定义。
自18世纪末发明和使用汽车,使得运输业更加发达,推动和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从自货自运走向专业运输,产生了除生产和销售的第三方--专业运输者。
50年代初,国外最早将物流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简称"PD"及货物的配送,日本人将"PD"译为"物的流通"、"物资流通",后又称为物流、综合物流。
"PD"演变为"Logistic",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军队后勤保障供应系统中,成功地运用了"物流"技术,在军队的后勤供应中开创了物流的先河,美军后勤保障的英文名称为"LOGISTIC"。
战后世界各地将"Logistic"替代"PD",中国将其译为"物流"。
美军在后勤保障中成功地运用物流后,很快地又将此成果转化于工业上,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将"Logistic"用于工业,并用英文的"Logistic"(后勤保障)作为工业生产和销售的"物流"管理,"Logistic"就成了物流的代名词,并延续和流传于世界各国。
物流被人们真正认识是二战以后,大约已有50年的历史。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及社会化的分工协作,生产厂家和商家是物流第一方,消费者是物流的第二方,运输、仓贮起家的物流服务企业成为物流的第三方,成为专业性的物流企业,为生产、销售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服务,又称为第三方物流(3PartyLogistic)。
物流是系统工程,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消费者、物流服务企业三方缺一不可,只有分工协作、共同努力,物流才能得以发展。
物流的起源和发展
![物流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444666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6.png)
物流的发源与发展1、物流的发源1、 1905 年 , 美国少校琼斯·贝克以为“那个与军备的挪动与供应有关的战争艺术的分支就叫物流”2、 1915 年 , 美国营销学家阿奇·萧在《市场分销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初次提出而物流的观点。
3、 1916 年 , 威尔德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中指出, 市场营销的功效包含时间功效、场所效用、全部权功效与营销渠道的观点, 进而一定了物流在创建产品的市场价值中的时间价值及场所价值中的重要作用。
4、1922 年 , 克拉克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 影响商品全部权转移的活动与包含物流的活动。
5、1935 年, 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 : 物流就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与服务从生产地址到花费地址的流动过程中 , 陪伴的各种经济活动。
6、1963年 , 美国韦伯斯特大字典将后勤定义为: 军事装备物质、设备与人员的获得、供应与运输。
7、1970 年 , 美国空军在一份学术报告中对后好学的定义就是: 计划与从事队伍的输送、补给与维修的科学。
日本将引进的后好学译为“兵站学” ,将其含义表述为: 除了军需资料的订购、生产计划、采买、库存管理、配给、输送与通用外, 还包含规格化、质量管理等军事作战行动所一定的资材管理。
8、1981 年 , 美国第一版的《后勤工程与管理》中引用了美国工程学会对后好学的定义: 关于保障的目标、计划及其设计与实行的各项要求, 以及资源的供应与保持等有关管理、工程与技术业务的艺术与科学。
2、物流的发展阶段2、 1 外国物流发展阶段○1 物流初级阶段 (20 世纪 50 年月前后 ): 实物分销○2 物流开发阶段 (20 世纪 60 年月至 70 年月 ):经济学界与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并推进了整个经济社会的物流开发。
这一期间, 改良物流的工作主要在公司内部进行。
只管在包装、装卸、保存、运输、情报信息等方面实现了局部合理化, 但因为缺乏从整体上研究开发物流系统, 各部门、行业、公司之间缺乏密切配合, 所以从整个社会来瞧, 物流花费并无显然降落, 整体上经济效益不高。
物流行业发展史
![物流行业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59c2db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b.png)
物流行业发展史一、起源阶段物流行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初期。
在古代,人们通过人力、畜力和船只来进行物资的运输。
例如,古代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就是一个重要的运输通道,将南方的丰产区与北方的商业中心相连,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繁荣。
二、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使得物流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蒸汽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铁路、轮船和汽车逐渐成为主要的物流运输工具。
同时,工业生产的规模和复杂度也呈现爆发式增长,这导致了物流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
三、现代物流管理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理论的发展,现代物流管理逐渐崭露头角。
泰勒科学管理学的理念被引入物流管理中,通过对物流过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优化,提高了物流效率和运作质量。
同时,货物标准化和包装技术的进步也为物流行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物流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物流信息的传递和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订单的在线跟踪和管理,提高物流过程的可视化和透明度。
此外,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优化物流网络和运输路线,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运输效率。
五、绿色物流的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物流成为了物流行业的新趋势。
绿色物流强调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物流过程中采用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
例如,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推广电动车辆和使用环保包装材料等措施都是绿色物流的重要实践。
绿色物流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六、物流科技的创新当前,物流科技的创新正在推动物流行业迈向新的高度。
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使得物流操作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例如,无人机和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实现快递、配送和仓储等环节的自动化,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为物流行业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提供了更加安全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物流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3cde87308a1284ac85043cb.png)
第六讲 物流
本讲内容
单元 第一单元 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单元 物流定义的演变
第三单元 物流的分类与构成要素
第四单元 物流管理
第五单元 供应链管理
知识点 一、物流的起源管理及其本质 六、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 七、供应链管理
一.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思考一下?
• 物流现象古已有之,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说, 请列举古代军事领域中的物流典故?
• 过去的专业是物资管理,现在的专业是物流管理,都简 称“物管”,说说有何差别?
• 1993年后物资管理停止招生,2003年物流管理开始招 生,至2013年已有20年历史,停而复建说明了什么?
几个重要的时间点:
• 物流起源于军事后勤(logistics),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logistics”开始被引进到企业界,“logistics”逐渐 由军事用语转变为描述企业后勤的经济用语。
•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含义不断地发生变化,由最初的 实体分销(physical distribution)转变为logistics,之后又被 理解为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过 程的一部分。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了“物流”概念,当时,将“物流”解释 为“物资资料或商品的实体运动过程”,是与商品的价值运动过程(简称“商 流”)相对应的概念。
物流百年
• 一百年,物流经历了从概念到组织,从专业化到产业化。 • 一百年,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 • 一百年,中外对比,中国起步落后,但在现代化进程中,
❖美国营销学者阿奇·萧(Arch W.Shaw)被学术界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 物流概念的人,1915年在其题为“Some Problems in Market Distribution” 论文中首次使用了物流概念。
电子商务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电子商务物流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7edb733ddccda38366baf27.png)
(2) 散货型物流系统。这种系统主要是对下游企业的供货物流进行优化而形成 的。上游企业对物流系统的依存度小于下游企业,而且物流系统的下游企业相对集 中或利益共享(如连锁业)。采用此类物流模式的流通企业,其上游企业竞争激烈, 下游企业的需求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要特征,适于原材料或半成品物资的配送, 如机电产品的物流配送。
(1) 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 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物流活动;微观物流是指 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如企业 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 生活物流等。
(2) 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社会物流(也叫第三方物流)可以理解 为各需求点和生产点之间的各种物资流动,由外部的物流网络来完 成;也可以理解为物流的实际需求方(假定为第一方)和物流的实际 供给方(假定为第二方)之外的第三方通过合约向第一方和第二方提 供的物流服务。企业物流是指生产企业中原料或半成品在各个生产 环节之间的流动,以及企业将自己生产出的成品直接送抵需求方的 物资流动。
1.2 物流系统 1. 物流系统的概念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料和包括有关设备、输送工 具、仓储设备、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有机整体。随着计算机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物流管理系统也从简单方式迅速向 自动化管理演变,其主要标志是自动物流设备,如自动存储和提取系统、物流计算机 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出现。
(3) 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中一个发展 很快、规模很大的物流领域,是伴随和支撑国际间经济交往、贸易 活动和其他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一 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一个城市内的物流和一个经济区域内的物流 被称之为区域物流。
物流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物流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ec37d37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4.png)
物流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人们虽然长期对物流现象习以为常,但是一直到20世纪初以前,还没有“物流”这个概念。
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物流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个阶段是物流概念的孕育和提出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一个是局部范围,主要是在美国;第二个是少数人,是几个人提出来的;第三是意见不统一。
主要有二种意见、二个提法: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Arch W. Shaw)于1915年提出的叫做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物流概念。
他是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的。
二是美国少校琼西.贝克(Chauncey B. Baker)于1905年提出的叫做Logistics的物流概念。
他是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的。
应该说,这二个概念的实质内容是不一样的。
阿奇.萧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直译应该是“实体分配”,按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应该译成“分销物流”。
它实际上就是指把企业的产品怎么样分送到客户手中的活动。
而Logistics是后勤的意思,主要是指物资的供应保障、运输储存等。
这二种不同的概念,之所以都分别能存续下来,是因为它们都分别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响应、应用和发展。
还是因为这二个概念各自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独立运用,二者之间没有发生冲突,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学派来进行统一规范,也不需要得到社会广泛一致的公认。
因此这个阶段可以说是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是市场营销学和军事后勤孕育了物流学。
第二个阶段: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开始到80年代中期,可以叫做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
这一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概念发展而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且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物流概念,形成和发展了物流管理学,因而也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
古代物流史
![古代物流史](https://img.taocdn.com/s3/m/ccb7db7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7.png)
古代物流史一、古代物流的起源物流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和手工制作,并逐渐形成了物物交换的经济模式。
这就需要将产品从生产地运送到消费地,从而产生了古代物流。
二、古代物流的发展1. 早期的古代物流在早期的古代社会,物流主要依靠人力和动物力量进行。
人们使用人力驮运货物,或者利用牛、马等动物进行运输。
这种物流方式简单粗暴,效率较低,但适用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2. 古代物流的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物流逐渐得到了改善和进步。
首先,人们开始使用水路进行物流运输。
河流和海洋成为了物流的重要通道,人们利用船只进行货物的运输。
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效率,使得货物能够更远距离地运输。
人们开始使用马车和轮船进行物流运输。
马车的出现使得陆路运输更加便捷,轮船的出现则使得海洋运输更加高效。
这些运输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古代物流的速度和能力。
三、古代物流的影响古代物流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物流的发展促进了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的形成。
人们可以通过物流将产品从生产地运送到消费地,从而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市场的形成。
物流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通过物流,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物品和资源,满足自身的需求。
物流的发展也促进了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古代物流的局限性古代物流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首先,古代物流的速度和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贸易和物流需求。
其次,古代物流的安全性较差,容易遭受劫掠和损失。
再次,古代物流的成本较高,运输和保管等环节需要较多的人力和资源。
五、现代物流与古代物流的对比与古代物流相比,现代物流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发展。
现代物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航空运输、高速公路、铁路和信息技术等,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效率和能力。
现代物流网络覆盖全球,无论是跨国贸易还是电子商务,都离不开现代物流的支持。
古代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和前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的起源和发展1.物流的起源1.1905年,美国少校琼斯·贝克认为“那个与军备的移动和供应相关的战争艺术的分支就叫物流”2.1915年,美国营销学家阿奇·萧在《市场分销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首次提出而物流的概念。
3.1916年,威尔德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中指出,市场营销的效用包括时间效用、场所效用、所有权效用和营销渠道的概念,从而肯定了物流在创造产品的市场价值中的时间价值及场所价值中的重要作用。
4.1922年,克拉克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和包括物流的活动。
5.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的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6.1963年,美国韦伯斯特大词典将后勤定义为:军事装备物资、设施与人员的获取、供给和运输。
7.1970年,美国空军在一份学术报告中对后勤学的定义是:计划和从事部队的输送、补给和维修的科学。
日本将引进的后勤学译为“兵站学”,将其含义表述为:除了军需资料的订购、生产计划、采买、库存管理、配给、输送和通用外,还包括规格化、品质管理等军事作战行动所必须的资材管理。
8.1981年,美国出版的《后勤工程与管理》中引用了美国工程学会对后勤学的定义:对于保障的目标、计划及其设计和实施的各项要求,以及资源的供应和保持等有关管理、工程与技术业务的艺术与科学。
2.物流的发展阶段2.1国外物流发展阶段○年代前后):实物分销世纪1物流初级阶段(2050○:年代)70年代至60世纪20物流开发阶段(2.并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物流经济学界和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开发。
这一时期,改进物流的工作主要在企业内部进行。
尽管在包装、装卸、保管、运输、行业、但由于缺乏从整体上研究开发物流系统,各部门、情报信息等方面实现了局部合理化,总体上经济效益所以从整个社会来看,物流费用并没有明显下降,企业之间缺乏紧密配合,不高。
○:物流研究和管理把物流的各项职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3物流现代化阶段(20世纪70一些物流比较发达的国家将其放在国民从整体上进行开发。
能作为一个大的系统进行研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
国内物流发展阶段2.2○ 80年代以前:萌芽期120世纪尚未引入物流概念,只有流通业、运输业和邮政业等于物流密切相关的行业。
○年代初期:引入期(世纪2080年代初期至902(实Distribution”80年代初期,随市场营销概念的引入而从欧美传入,即“Physical物分配)年代初,80Distribution”先有欧美传入日本,日本人将其译为“物流”,“Physical中国直接从日本引入“物流”这一概念意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性,但没有物流运作和现代物流企业○年代末期:发展期世纪90年代中期到90320跨国公司传播了物流理念,制造业开始本地化,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促使国内储运企业开始向综合物流企业发一批外资物流企业产生,物流市场开始对外开放,展,产生了一批民族物流企业。
○ 21420世纪末至世纪初:全面发展时期 3.物流发展趋势物流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移动化、标准化、柔性化、社会化、和全球化。
信息化.现代社会已步入了信息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信息化表现在: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和商业智能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贮的数字化和物流业务数据的共享化等。
它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没有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装备都无法顺畅地使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更多新的信息技术在未来物流作业中将得到普遍采用。
信息化促进了物流功能的改变,使得那些在工业社会里的产品生产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发挥的主导功能发生了转变,传统的物流业以物为对象,聚散的是物;而信息社会是以信息为对象。
物流不再仅仅传输产品,同时也在传输信息,例如物流中心的聚散功能除针对实物之外,还要完成对各种信息的采集和传输,各种信息被聚集在那里,经过加工、处理、使用,再传播出去供社会使用。
总之,信息社会使物流的功能更强大,并形成一个社会经济的综合服务中心。
网络化网络化是指物流系统的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体系。
从组织上来讲,它是供应链成员间的物理联系和业务体系,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列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这种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
而信息网络是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业务运作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并运用电子方式完成操作。
例如配送中心向供应商发放订单就可以利用网上的电子订货系统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对下游分销商的送货通知也可通过网上的分销系统、甚至是移动手持设备来实现,等等。
自动化物流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核心是机电一体化,其外在表现是无人化,效果是省力化。
此外,它还能扩大物流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
物流自动化的技术很多,如射频自动识别、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存取、自动分拣、自动导向和自动定位、货物自动跟踪等技术。
这些技术在经济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中,在我国,虽然某些技术已被采用,但达到普遍应用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电子化电子化是指物流作业中的电子商务。
它也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
它具体表现为:业务流程的步骤实现电子化和无纸化;商务的货币实现数字化和电子化;交易商品实现符号化和数字化;业务处理实现全程自动化和透明化;交易场所和市场空间实现虚拟化;消费行等等。
作市场结构实现网络化和全球化,企业或供应链之间实现无边界化;为实现个性化;为电子商务发展关键性因素之一的物流,是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与载体。
电子化使得跨国物流更加频繁,对物流的需求更加强烈。
共享化供应链管理强调链上成员的协作和社会整体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最优化的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整体市场的需求。
企业只有在建立共赢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业务过程间的高度协作和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资源、信息、技术、知识、业务流程等的共享,才能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物流业务的优势互补、快速对市场需求作出响。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如VMI、JIT II、CPFR、第四方物流、RSP与DI等都实现了信息、技术、知识、客户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化。
协同化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都要求企业具有与上下游进行实时业务沟通的协同能力。
企业不仅要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更快地响应、跟踪和满足需求,还要使供应商对自己的需求具有可预见能力,并能把握好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使其能为自己提供更好的供给。
为了实现物流协同化,合作伙伴需要共享业务信息、集成业务流程,共同进行预测、计划、执行和绩效评估等业务。
而只有企业间真实现了全方位的协同,才能使物流作业的响应速度更快、预见性更好、抵御风险能力更强、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
集成化物流业务是由多个成员与环节组成的,全球化和协同化的物流运作要求物流业中成员之间的业务衔接更加紧密,因此要对业务信息进行高度集成,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化和集成化运作,缩短供应链的相对长度,使物流作业更流畅、更高效,更快速,更加接近客户和需求。
集成化的基础是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信息系统的集成,二者都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实现系统、信息、业务、流程和资源等的集成。
同时,集成化也是共享化和协同化的基础,没有集成化,就无法实现共享化和协同化。
智能化智能化是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
物流涉及大量的运筹和决策,例如物流网络的设计优化、运输(搬运)路径和每次运输装载量的选择,多货物的拼装优化、运输工具的排程和调度、库存水平的确定与补货策略的选择、有限资源的调配、配送策略的选择等优化处理,都需要借助智能的优化工具来解决。
近年来,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仿真学、运筹学、并在实际物流业中得数据挖掘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商务智能、.到了较好的应用,使智能化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智能化还是实现物联网优化运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移动化移动化是指物流业务的信息与业务的处理移动化。
它是现代移动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由于物流作业更多地体现在载体与载物的移动,除了暂时静态的存储环节外全都处于移动状态,因此移动化对物流业具有更加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应用现代移动信息技术(通信、计算机、互联网、GPS、GIS、RFID、传感、智能等技术)能够在物流作业中实现移动数据采集、移动信息传输、移动办公、移动跟踪、移动查询、移动业务处理、移动沟通、移动导航控制、移动检测、移动支付、移动服务等,并将这些业务与物体形成闭环的网络系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物联网。
它不仅使物流作业降低成本、加速响应、提高效率、增加盈利,而且还使其更加环保、节能和安全。
标准化标准化是现代物流技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也是实现现代物流的根本保证。
货物的运输配送、存储保管、装卸搬运、分类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都要求有科学的标准。
例如,物流设施、设备及商品包装、信息传输等的标准化等。
只有实现了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等。
特别是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新世纪中,如果没有标准化,就无法实现高效的全球化物流运作,这将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柔性化柔性化是20世纪90年代由生产领域提出来的,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以及灵活易变的生产方式,国际制造业推出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实行柔性化生产。
随后,柔性化又扩展到了流通领域,根据供应链末端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和安排物流活动。
物流作业的柔性化是生产领域柔性化的进一步延长,它可以帮助物流企业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的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趋势,灵活地组织和实完成流作业,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社会化物流社会化也是今后物流发展的方向,其最明显的的趋势就是物流业***现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服务方式。
它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企业物流活动社会化要求所形成的,另一方面又为企业的物流活动提供了社会保障。
而第三方、第四方乃至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更多服务方式人们预测下阶段的物流是物流过程产业化和专业化的一种形式。
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将向虚拟物流和第N方物流发展,物流管理和其他服务也将逐渐被外包出去。
这将使物流业告别小而全、大而全的纵向一体化运作模式,转变为新型的横向一体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全球化为了实现资源和商品在国际间的高效流动与交换,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物流运作必须要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