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合同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与控制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与控制概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甲方(业主)与乙方(承包商)之间达成的合作协议,约定了双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由于建设工程的特殊性质,施工合同存在一系列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重点介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以帮助项目方有效管理风险,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风险1.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程技术问题,如设计不合理、材料质量不过关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或无法按时完成,进而给项目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 进度风险进度风险是指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期延误的情况。
工程项目通常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一旦工期延误,可能导致项目方无法按时投入使用,继而影响项目方的经济效益。
3.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资金问题导致的施工工程经费不足、付款延迟等。
如果乙方无法及时获得所需资金,可能会导致施工进展缓慢或停工,严重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4.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施工合同中可能存在的法律纠纷问题。
例如,双方对合同条款的解释不一致、侵权行为等。
这些法律纠纷可能导致诉讼或仲裁程序,并对项目方的声誉和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针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风险,项目方可以采取防范与控制措施来管理和应对风险。
1. 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项目方应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包括确保合同条款的准确明晰,项目目标的明确等。
合同管理制度应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工作流程,以便双方能够共同遵守合同的约定。
2. 选择合适的乙方承包商项目方在选择乙方承包商时应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筛选,考察其资质和信誉记录。
选择具有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的乙方承包商,以降低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
3. 明确合同条款和风险责任在合同中明确风险责任,包括工程质量标准、工期要求等。
双方应共同协商解决工程变更、延期或提前竣工等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
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项目方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与控制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与控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与控制引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项目的具体要求、责任与义务以及风险与控制措施。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如工期延误、质量问题、合同纠纷等。
因此,合理防范和控制施工合同风险,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各方的利益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准备阶段、合同签订阶段和施工阶段等方面,介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准备阶段的风险防范在准备阶段,项目方需要对施工合同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准备阶段的风险防范措施:1. 梳理法律法规要求:项目方应仔细梳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合同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合同风险。
2. 明确工程要求:项目方应明确工程的要求,包括工期、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避免因工程要求模糊不清而引发的纠纷。
3. 严格筛选承包商:项目方应严格筛选承包商,包括对其资质、信誉、项目经验等方面的评估,确保合同方能够按规定履行义务。
4. 合同交涉与沟通:在准备合同阶段,项目方需要与承包商进行充分的交涉与沟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解决合同条款中的争议问题。
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防范在合同签订阶段,项目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以防范合同风险:1. 合同内容明确:项目方应确保合同的内容明确,包括工程范围、工期、价款、支付方式等方面的明确规定,避免合同条款模糊引发的纠纷。
2. 严格履行程序:项目方应按照法定程序,认真履行合同签订所必需的手续和程序,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 合同约定风险分担:在合同中,项目方与承包商应明确风险的分担责任,如工期延误的责任、质量问题的责任等,避免纠纷发生时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4. 合同风险保险:项目方可考虑购买合同风险保险,以降低风险发生时的损失。
合同风险保险在合同纠纷、工期延误等情况下,能够提供相应的赔偿及保障。
施工阶段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在施工阶段,项目方需要加强对施工合同风险的控制,确保合同能够按照约定完成,并防范风险的发生。
浅谈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管控
浅谈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管控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管控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合同的签订、执行以及变更等多个环节。
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这包括对项目本身的充分了解,如工程的规模、技术要求、时间节点等,以及对合作方的资质、信誉进行深入调查。
在此基础上,双方应明确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但不限于工程的范围、质量标准、工期要求、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
在合同执行阶段,风险管控的重点转移到了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监控上。
施工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定期向甲方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并接受甲方或第三方的监督检查。
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材料供应延迟、施工质量问题等,应及时沟通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合同中应预留一定的变更空间,以便应对不可预见的情况,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动等。
变更管理是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管控中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任何变更都应该基于充分的沟通,并通过书面形式确认。
变更可能导致成本的增加或工期的延长,因此,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变更后的具体条款。
在此过程中,保持透明度和公正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维护双方的合作关系,防止因误解而产生的争议。
风险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法律风险的防范。
合同双方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建筑法、民法典等,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解决争议的方式,比如通过仲裁或法院诉讼。
在实际操作中,应注重合同的法律效力,避免签订含糊不清或有歧义的条款,减少因解释不同而产生的纠纷。
信息管理也是风险管控的一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专业的项目管理软件来跟踪工程进度、成本控制和文档管理已成为趋势。
这不仅提高了效率,也为风险管控提供了数据支持。
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管控是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工作。
它要求合同双方在合同的各个阶段都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专业性,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实现双方的共赢。
浅谈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管控
浅谈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管控一、明确合同条款,避免模糊地带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首先要确保合同条款的明确性。
合同中应详细列明工程的范围、质量要求、工期、付款方式等关键内容,避免因条款模糊而引发的纠纷。
例如,某企业在与承包商签订合同时,未明确规定工程的具体范围,导致后期施工过程中双方对工程范围产生分歧,最终不得不重新协商合同,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二、严格资质审查,防范合作风险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企业应对承包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
这包括承包商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过往业绩等方面。
通过审查,可以初步判断承包商的综合实力和信誉度,从而降低合作风险。
以某工程项目为例,企业在选择承包商时,仅关注价格因素,忽视了承包商的资质审查,结果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合同履行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企业应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
这包括定期检查施工现场、审核工程进度报告、评估工程质量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监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例如,某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整改,最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成。
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应对潜在风险为了有效应对工程施工合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这包括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应对措施等方面。
通过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可以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以某工程项目为例,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成功避免了多次潜在的合同纠纷。
施工合同中风险控制
施工合同中的风险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建筑施工合同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合同风险在所难免。
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施工合同风险,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成为建筑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四个方面,对施工合同中的风险控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控制的第一步,它是指在施工合同过程中,对可能影响合同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系统的识别和归类。
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同主体风险:包括发包方、承包方、设计师、施工队伍等合同双方的信誉、实力、经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风险。
2. 合同内容风险:包括合同条款的完整性、明确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风险。
3. 工程环境风险:包括工程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的风险。
4. 技术风险:包括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施工技术的可行性、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风险。
5. 经济风险:包括工程造价、资金筹措、投资回报等方面的风险。
6. 法律风险:包括合同法律法规的变化、合同纠纷、法律责任等方面的风险。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为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概率分析:分析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
2. 风险影响分析:分析各种风险对合同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以便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
3. 风险优先级分析:根据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排序,以便确定重点防范的风险。
4. 风险量化分析:通过对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持续时间等因素进行量化,计算出风险的期望值,以便更好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三、风险防范风险防范是在识别和评估风险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风险防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合同双方的权益和义务,确保合同条款的完整性、明确性、合法性和合理性。
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管理
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加快,工程施工合同在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工程施工合同中存在诸多风险,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防控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和风险应对四个方面,探讨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防控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合同条款不明确、工程变更、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争议等。
为了降低风险,当事人应当在签订合同前,详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要关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等各个环节,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分析,以便了解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当事人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风险评估,当事人可以找出关键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三、风险防范风险防范是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和降低风险。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合同双方的权益和义务,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争议。
2.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环节合规。
3.加强工程变更管理:对工程变更进行严格审批,确保变更合理、合规。
4.建立健全索赔机制:明确索赔的条件、程序和时效,确保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5.加强沟通协调:加强当事人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问题。
四、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指在风险发生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损失。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迅速响应。
2.建立风险储备金: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立风险储备金,用于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3.加强保险保障:为工程项目购买相应的保险,降低风险损失。
4.法律手段维权:在风险发生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总之,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当事人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和风险应对四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共同管理和控制风险。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与控制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与控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工程规模的扩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如工期延误、施工质量问题、合同变更等,这些风险对合同各方都会带来相应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因此,在签订和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合同各方应积极采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以确保合同的顺利实施和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一、合同前期风险防范与控制1. 资质审查在与承包商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前,业主应对承包商的资质进行审查。
包括承包商的注册资金、施工经验、工程技术实力等方面的评估。
这样可以避免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能力的承包商,减少工程质量风险。
2. 合同条款的合理设计合同条款的设计应尽量详细和具体,各方的权益和责任应有明确的规定。
特别是对于工期、工程质量、付款方式等重要内容,应予以详细约定。
同时,还应合理的设置违约责任和赔偿机制,以保障合同各方的权益。
二、合同执行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1. 施工管理施工过程中,合同各方应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符合合同约定。
承包商应建立完善的施工组织机构,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设备,科学施工,防止施工不合理和违法行为导致的质量问题和工期延误。
2. 质量控制合同各方应共同制定施工质量控制计划,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对于每个施工阶段和工作环节,都应有相应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合同约定。
3. 工程变更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需要对合同内容进行变更,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变更方式进行操作。
变更前应明确变更的原因、范围和影响,并进行变更协议的签订。
同时,变更后应及时进行工期和费用的调整,避免因变更产生的纠纷。
三、合同后期风险防范与控制1. 结算与支付风险在合同执行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工程结算和支付。
业主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支付,承包商应提供符合要求的结算资料。
同时,双方应保留好相关凭证,以备后期争议处理。
施工合同结算风险与防范
施工合同结算风险与防范前言施工合同是建设工程各方之间做出的一项协议,其中的结算是一项关键内容,如果在结算过程中出现问题将对所有参与方造成不良后果。
本文将介绍施工合同结算的风险和防范措施,以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施工合同结算可能存在的风险一、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结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合同金额无法准确计算,或者双方之间出现分歧,导致结算无法顺利完成,这将导致对施工方和业主方的经济损失。
另外,如果在合同签订时未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
二、关系消极影响工程进程在结算过程中,如出现分歧,双方可能会因此产生不良情绪,导致施工进度受到影响,会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如果此时继续工作,将对整个施工工程产生消极影响。
三、可能涉及法律问题在结算过程中,如果双方无法遵守合同规定,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
这使得施工方和业主方都可能需要雇佣律师和其他专业人员来解决问题,导致不必要的费用和时间延误。
施工合同结算的防范措施为了确保施工合同的结算顺利进行,需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明确合同金额和付款方式在签署合同时,双方需要就金额和付款方式达成共识。
在施工的过程中,也需要保持合同金额和付款方式的透明度,及时进行跟踪和确认,以防止计算错误和其他误解。
二、让合同具体明确合同应具体、简明,详细说明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应该详细说明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以及合同解决这些情况的方式和策略。
在签订合同时,需要明确约定合同执行的具体细节和程序,以防止出现纷争和误解。
三、合同中包括了合适的监管机制合同中需要确立巨大多重监管机制以监视施工工程进程、防止问题爆发、加强沟通和协调,以确保工程的适当顺序。
在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处理,保持双方的沟通和协调。
四、合同包括适用的法律合同中需要特别提到适用的法律和司法管辖范围。
这样,当出现纷争时,双方就有清晰的法律标准和可以遵循的法律程序,以便更快地解决问题。
施工合同结算是建设工程各方之间做出的一项协议,其中的结算是一项关键内容。
如何控制施工合同风险
如何控制施工合同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大量的合同,合同的管理以及防范和控制在施工合同中出现的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施工合同风险的客观存在是由其合同履行的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建筑工程的特点所决定的。
因此,如何控制施工合同风险成为每个施工企业都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施工合同风险的识别和评估1. 识别风险:合同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施工企业应充分了解和分析合同内容,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如工程变更、工期延误、质量问题、安全事故等。
2. 评估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二、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1. 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明确合同双方的权益和义务,降低合同纠纷的风险。
2. 完善招投标制度:在投标阶段,施工企业应充分了解业主的资金信用、经营作风和合同项目相关条件,确保投标项目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3. 加强工程项目的监管: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监管,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4. 签订完善的合同条款:合同条款应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合理分配风险,确保合同执行过程中双方的合法权益。
5.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风险隐患,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6. 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合同双方的沟通畅通,降低合同纠纷的风险。
7. 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三、施工合同风险的控制方法1. 风险规避:通过合同条款的约定,避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如明确工程变更的审批程序和责任分配。
2. 风险减轻:通过合同条款的约定,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如合理设置工期延误的赔偿标准。
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
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工程施工合同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工程施工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各种风险,如何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这些风险,保障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方面,探讨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的方法和措施。
一、工程施工合同风险识别1. 合同条款风险:合同条款不明确、不完善,容易导致双方在履行过程中产生纠纷。
如工程范围、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造价等方面的表述不明确,容易引发争议。
2. 设计风险:设计文件不完善、设计变更频繁,可能导致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造价等方面的风险。
3. 施工风险: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法不当、施工质量不达标、安全事故等,可能导致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造价等方面的风险。
4. 材料风险: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价格波动等,可能导致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的风险。
5. 人员风险:施工过程中,人员伤亡、疾病等,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和工程造价的风险。
6. 法律法规风险:政策变化、法律法规调整等,可能导致工程施工合同无法履行或产生纠纷。
7. 经济风险:汇率波动、金融政策变化等,可能导致工程造价的风险。
二、工程施工合同风险评估1. 定性评估:通过对合同各方的资质、实力、信誉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双方履行合同的能力。
2. 定量评估:通过对历史工程数据、市场行情、工程特点等进行分析,评估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造价等方面的风险。
3. 动态评估:工程施工过程中,定期对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应对。
三、工程施工合同风险控制1. 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工程范围、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造价等方面的规定,降低合同纠纷风险。
2. 加强设计管理:优化设计方案,减少设计变更,确保设计质量。
3. 严格施工管理: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安全。
4. 材料质量管理:严格材料采购、验收、保管制度,确保建筑材料质量。
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措施
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措施一、风险防范在工程施工合同中,风险防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同双方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和预防,以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风险防范措施:1.明确工程范围和工程标准在工程施工合同中,工程范围和工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合同双方需要明确工程的具体范围和标准要求,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范围不清晰或标准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或施工周期延长。
2.签订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表在工程施工合同中,双方需要签订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表,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节点进行,否则容易出现工程延误和工程质量问题。
因此,签订施工计划和进度表可以帮助双方合理安排工程施工的各项工作,防止出现时间冲突和质量问题。
3.确定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在工程施工合同中,双方需要确定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有序。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包括现场人员管理、施工设备管理、物资管理等内容,需要合同双方遵守和执行。
安全措施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和安全培训等内容,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4.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在工程施工合同中,双方需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质量管理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工艺控制、施工质量检查等内容,需要合同双方共同监督和检查。
监督检查包括定期检查施工现场和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二、风险控制除了预防风险外,工程施工合同中也需要有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应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风险控制措施:1.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在工程施工合同中,双方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负责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建立风险管理团队、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分析风险因素等内容,确保及时应对各种风险。
施工合同风险与控制
施工合同风险与控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建筑行业中,施工合同风险与控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施工合同是施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
然而,施工合同风险的客观存在是由其合同履行的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建筑工程的特点而决定的。
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施工合同的风险、防止企业利益受损,是每个施工企业都应十分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施工合同风险的类型、成因和控制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施工合同风险类型施工合同风险是指在施工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可能导致合同目标无法实现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
施工合同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合同条款风险:包括合同条款不完善、合同表述不清、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等。
2. 工程变更风险:由于设计变更、业主需求变更等原因导致工程进度、工程量、工程费用等方面的变化。
3. 合同履行风险:包括承包商履约能力不足、工期延误、工程质量问题、安全事故等。
4. 市场价格风险:包括材料价格波动、设备价格变动、人工费用上涨等。
5. 法律法规风险:包括政策调整、法律法规变化、行政处罚等。
6. 信用风险:包括业主资金不到位、拖欠工程款、承包商违约等。
7. 自然环境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气候条件变化等对工程的影响。
二、施工合同风险成因施工合同风险的成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同当事人原因:包括业主资信状况不佳、承包商资质不足、双方沟通能力不畅等。
2. 设计原因: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缺陷、设计变更频繁等。
3. 施工原因: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管理不善、施工质量不达标等。
4. 外部环境原因:包括政策调整、法律法规变化、自然环境等因素。
5. 市场因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材料价格波动、设备价格变动等。
6. 管理因素:包括合同管理不规范、风险管理不到位、信息沟通不畅等。
三、施工合同风险控制措施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施工合同风险,施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合同审查:在签订施工合同前,要对合同条款进行仔细审查,确保合同条款完善、表述清晰、权利义务明确。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与控制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与控制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指施工单位与业主之间签订的,约定双方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权益、义务以及责任的合同。
在施工合同
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以保障双方的权益
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1.合同条款的清晰明确:施工合同应具备清晰、明确的条款,
涵盖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
合同应包括施工范围、工期、工程质量、付款方式等内容,以防止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分歧。
2.风险责任划分:合同中应对各种风险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
明确双方在不同情况下的责任和义务。
例如,在施工期间发生非可
抗力因素导致工期延误,合同应明确责任承担方及相应的赔偿标准。
3.履约保证机制:合同可以设立履约保证金、履约保险等措施,以确保合同的履行。
履约保证金可以作为违约金,对违约方进行处罚,而履约保险可以作为事故、质量问题等风险的补偿和赔付。
4.变更与索赔管理:施工合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更和索赔的情况。
合同应明确双方对变更和索赔的处理方式,包括变更的要求、证明和审核程序,索赔的要求、证明和评估机制,以及双方的协商和仲裁程序等。
5.质量管理和质量验收:合同应设立详细的质量管理和质量验收制度,包括工程质量的检验、验收标准、验收程序等内容。
质量验收的合格证明可以作为工程施工合同的条件之一,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通过合同条款的明确、风险责任的划分、履约保证机制的建立、变更与索赔管理的规定以及质量管理和质量验收的执行,可以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
建议双方在签订合咨询法律专家,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有效。
施工合同风险防范的几种对策
在签订施工合同前,应尽可能的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施工合同风险防范对策:1. 仔细阅读合同:在签订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涉及工程范围、造价、工期、质量标准和付款方式等重要条款,确保合同内容符合自身的需求和利益。
2. 审核资质和能力:在选择承包商时,应认真审核其资质、经验和能力,确保其能够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工程。
同时,对于一些重要的工程,还需要对其施工方案进行审查和评估。
3. 明确风险分配:在合同中应明确风险分配条款,即由哪一方承担哪些风险。
一般来说,对于一些可预见的风险,应由双方共同承担;对于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则应由双方协商确定承担方。
4. 重视保险问题: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应考虑购买相应的保险来规避风险。
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保险种类、保险范围和保险金额等相关条款。
5. 约定违约责任:在合同中应明确违约责任条款,即如果一方未能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义务,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况,应提前约定好相应的处理方式。
6. 关注工程变更: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工程变更情况,如设计变更、材料变更等。
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工程变更的处理方式,避免因此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7. 建立沟通机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各种问题。
同时,应保留好相关的沟通记录和文件资料,以备日后查证。
总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仔细阅读合同、审核承包商资质和能力、明确风险分配、重视保险问题、约定违约责任、关注工程变更以及建立沟通机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合同的风险,保护自身利益。
合同施工风险防范
合同施工风险防范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日益增多,合同施工已成为工程建设的主要方式。
然而,合同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如何防范这些风险成为项目管理的关键。
本文将从合同签订、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和验收环节四个方面,探讨合同施工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合同签订环节的风险防范1. 明确合同双方主体:在签订合同前,要核实合同对方的法人地位、资质证书、信誉等,确保合同对方的合法性和履约能力。
2. 合同条款严谨:合同条款应详细、明确,避免模糊不清、歧义和漏洞。
特别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造价、违约责任等方面的条款,要细化到可操作层面。
3. 合同审查:在签订合同前,应邀请专业律师对合同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合同符合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4. 合同风险预测:在签订合同前,要充分预测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在合同中约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二、施工准备环节的风险防范1. 施工现场调查: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地质、水文、交通等情况,为施工做好准备。
2. 技术准备:施工前要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3. 人员准备:施工前要选拔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施工人员,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4. 材料准备:施工前要根据施工方案,提前准备所需原材料、构配件等,确保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三、施工过程环节的风险防范1. 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技术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 施工进度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与合同要求相符,避免延期违约。
3. 安全生产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规定,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合同履行监督: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确保合同双方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四、验收环节的风险防范1. 验收程序规范:按照相关规定,组织验收组进行工程验收,确保验收程序的合法性。
2. 验收标准严格:验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进行,不得降低验收标准。
浅谈工程施工合同风险(3篇)
第1篇一、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类型1. 合同风险(1)合同条款不完善:合同条款不严谨、不完整,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
(2)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签订过程中,未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合同无效或可撤销。
(3)合同变更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合同内容发生变化,可能引发合同纠纷。
2. 技术风险(1)设计风险:设计不合理、错误或变更,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2)材料风险:材料质量不合格、供应不及时,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3)施工工艺风险:施工工艺不当、操作不规范,引发工程质量问题。
3. 经济风险(1)工程款拖欠:发包方拖欠工程款,导致承包方资金周转困难。
(2)工程变更增加费用:因设计变更、地质条件变化等原因,导致工程费用增加。
(3)汇率风险:汇率波动导致合同价格变化,影响工程成本。
4. 法律风险(1)政策法规风险:国家政策调整、法规变化,导致合同履行受到影响。
(2)知识产权风险:侵权行为导致合同纠纷。
(3)合同纠纷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引发合同纠纷。
二、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防范措施1. 加强合同管理(1)规范合同签订程序,确保合同合法有效。
(2)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3)加强对合同变更的管理,确保变更合理、合法。
2. 严格技术管理(1)加强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2)严格材料采购、验收、使用等环节的管理。
(3)加强施工工艺培训和操作规范执行。
3. 优化经济管理(1)加强工程款支付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2)合理控制工程变更,降低工程成本。
(3)关注汇率变动,降低汇率风险。
4. 规避法律风险(1)密切关注政策法规变化,确保合同履行符合法律法规。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侵权行为。
(3)建立健全合同纠纷解决机制,及时化解纠纷。
总之,工程施工合同风险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对施工企业和业主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认识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浅谈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
浅谈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我们要明确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的重要性。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是各方权益的保障,也是约束各方行为的法律依据。
一旦合同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工期延误、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可能引发纠纷和诉讼。
因此,加强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维护各方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来分析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主要类型。
一般来说,工程施工合同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同条款不明确或不公平,导致双方权益受损;二是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变更或违约,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三是合同争议解决机制不完善,导致纠纷难以及时妥善解决;四是外部环境变化,如政策调整、市场价格波动等,对合同履行产生影响。
针对这些风险类型,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我们将探讨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的具体措施。
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严格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明确、公平、合理;二是建立健全合同履行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问题;三是完善合同争议解决机制,为纠纷的及时妥善解决提供保障;四是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合同内容以适应市场变化。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
我们要强调的是,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作为业主方,要严格把关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作为承包方,要诚信履约,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作为监理方,要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有效防控。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与控制
建立合同管理机构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应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负责合同的监督和管理。合同管理机构应有专业的人员,具备合同管理和法律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合同执行中的问题和风险。
建立风险பைடு நூலகம்控体系
合同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合同执行的特点和风险特点,建立相应的风险管控体系。该体系应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预防和风险应急等环节,确保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强化合同执行监督
合同管理机构应定期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合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监督过程中可以采取检查、验收、评估等方式,对合同执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确保合同按照约定的方式和标准进行执行。
风险管理经验总结
合同管理机构应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总结经验,可以为后续合同执行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提升合同执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与控制
概述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筑工程项目中重要的法律文件,对于合同签订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然而,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包括合同风险、安全风险、质量风险等。因此,加强风险防范与控制是确保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顺利执行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介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方法和措施,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全面地了解相关问题。
结论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与控制是确保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顺利执行的关键。通过完整的合同书面文件、明确的合同约定、风险评估和分析、风险转移和分担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防范合同风险。同时,建立合同管理机构、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强化合同执行监督和总结运营经验等措施,则可以进一步提升合同执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与控制需要合同签订双方共同努力,确保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顺利进行。
施工合同管理制度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施工合同管理制度的风险分析与控制引言施工合同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执行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施工合同管理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在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和纠纷。
本文将分析施工合同管理制度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风险分析1. 合同约定风险合同约定是施工合同管理的基础,如果合同在约定方面存在漏洞或不合理之处,将会导致风险的产生。
常见的合同约定风险包括条款模糊不清合同中的条款如果表述不清晰,可能会引发争议和纠纷。
条件变更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需要对合同条件进行变更,这会增加风险。
不合理的分包合同分包合同如果未能充分考虑到风险因素,可能会导致施工工程质量问题或进度延误。
2. 资金风险在施工合同中,资金是重要的约束条件之一。
资金风险可能包括合同金额不足如果合同金额未能充分考虑到实际需要,可能导致工程无法按时完成或质量问题。
资金支付延迟资金支付延迟可能会导致施工进度受阻,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展。
3. 管理风险合同管理的不规范和缺陷可能导致风险的出现,常见的管理风险包括合同文件管理不完善如果合同文件管理不规范,可能会导致文件丢失或错误使用。
监督检查不到位如果对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不到位,可能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风险控制1. 合同约定方面的控制措施仔细审查合同在签署合同之前,对合同条款进行仔细审查,确保各个方面的约定明确、可行。
明确变更条件在合同中明确变更条件,规定变更的程序和责任,防止在变更过程中产生风险。
慎重选择分包合同对象对于分包合同,应慎重选择合作方,确保其具备充分的能力和经验。
2. 资金方面的控制措施合理预算资金在制定合同金额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预算,确保资金充足。
控制资金支付流程建立完善的资金支付流程,确保按时、合理地支付资金,防止施工进度受阻。
3. 管理方面的控制措施建立合同文件管理制度建立合同文件管理制度,明确各个文件的存储、备份和使用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工程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内容提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
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所以合同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有效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也是当前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合同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经济目的,对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导、监督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
因此,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必须妥善解决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工程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合同分析合同履行企业合同管理既是一种为了取得经营效益的经济活动,也是一种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的法律行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内容完善、履行良好的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防止财产流失、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中工程合同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工程合同管理重要环节分析我国法律要求,任何一项工程须有合同约束,即共同认可的书面协议以约束双方的行为,从而保证交易安全。
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主要有四个重要环节:规范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全过程跟踪、合同运行质量分析、科学的档案管理。
注重合同的过程管理既是为防范企业自身风险,也是对工程进度、成本与质量的跟踪落实。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必将能够引进更多的工程施工企业,扩大承包商的选择范围,真正做到择优选商,扩大竞争,降低经营成本,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1.规范合同的签订行为,保证合同本身合法有效“财富的一半来自合同”是西方的一句谚语。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要求,工程建设施工,必须签订书面合同。
如果合同签订不规范,将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埋下风险隐患,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签订合同时,须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
对合同条款认真推敲,防止发生歧义和误解,以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和完备性,并选用规范的合同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填写合同文本时还要注意下列事项:按照符合合同目的实现的要求填写,不出现缺项、落项;合同条款要条理清晰,语言准确,涉及企业利益方面的条款要认真核对;在合同签订时要避免在需有权人签字处出现代签的不规范行为,保证合同签订的有效性。
2.对合同履行进行跟踪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无法预见的干扰,干扰可能来自业主方、设计方或合同本身的缺陷等,导致合同内容需不断补充,即“合同变更”。
如果能够对合同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将实际情况与合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在合同履行中的偏差,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就能降低发生合同纠纷的几率。
特别是当因合同变更造成停工、返工、窝工时,要注意收集整理证据,以便索赔时有据可查。
对合同实施状况进行跟踪,必须强化履约意识。
要约一经承诺,即具有法律效力。
企业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合同履行的情况,根据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适时运用撤销权、变更权和不安抗辩权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违约行为要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即采取仲裁或诉讼手段,尽最大努力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3.合同运行质量分析工程合同签订后,施工单位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全面履行自己的合同责任。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做到随时查阅合同,加之合同条款繁多,条款之间的联系复杂,增加了企业对合同内容理解和掌握的难度,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因此,对合同进行细致分析和分解就显得极为重要。
分析就是关注合同履行中的重点部分,评估工程建设各项活动的法律后果,并将措施和要求分解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工程施工的全程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4.科学规范的合同档案管理与其他合同相比,工程合同的资料复杂繁多,但部分组成相对固定,且有自成一体的解释顺序,若企业有科学规范的合同管理体系和档案管理系统,则可快速便捷地查询合同资料;相反,如果管理失范、混乱将导致查询无从下手或效率低下。
所以企业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合同档案管理系统,对各种合同资料进行及时全面的收集整理,快速进入档案系统,包括合同相关的各种文件、会议记录、设计变更、来往信函、设计方的索赔报告及其他意见等。
在工程合同管理的合同签订、履行跟踪、运行分析、资料归档四个环节中,以合同签订为重点,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地化解经营风险;以履行跟踪与运行分析为切入点,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风险,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以合同归档管理为信息化建设的要点,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提高管理效率。
二、工程合同管理常见的问题 1.合同签订不规范。
工程项目的合同谈判通常是以招投标方式进行的,招投标文件是有效控制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资金投入的法律性文件。
在实际工作中,在施工合同签订后,招投标文件的作用往往流于形式,使得施工合同与招投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无法及时掌握施工进度的有关情况,许多签证及变更手续没有经过有效确认。
同时还存在招投标文件中部分重要内容没有转到施工合同中,合同条款本身有缺陷,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分歧时,解释不清,推卸责任,不积极解决问题。
2.合同变更事项多、随意性大。
工程范围扩大、工程量增加、设计变更、设计失误、设计文件交付延迟、工期改变(包括推迟开工和提前或延迟竣工)、材料代用、设备材料供应延误等事项导致合同变更,且随意性大。
3.履行迟延问题严重。
一是设计图纸未及时下达,现场施工条件限制,交叉施工,互相牵制相互影响工期。
二是基本建设过热,劳动力组织难度大,工人技术水平跟不上发展要求。
目前,民工荒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可能会因劳动力不足而延误工期。
三是施工方承担项目过多,施工组织不到位,劳动力分配不合理,严重影响工期。
4.合同资料管理不规范。
合同文本分发管理不规范,发放记录不准确,合同文本及资料丢失,无法掌握准确的合同履行要求。
三、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1.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工程交底不清,工程设计不规范,施工准备不足,施工组织不科学,施工企业能力不足,自然环境影响。
2.经济方面的风险。
一是对设计图纸、工程质量、合同条款以及成本因素分析、研究不足,造成价格波动大。
二是对国家劳动力市场政策调整以及物资市场价格变化给工程造价造成的影响分析、研究不足,给施工带来一定影响。
3.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
合同条款表述不完整,缺少担保、索赔、保险、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关键性条款;由于选择分包商不当或分包合同有漏洞,分包商违约;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发出错误指令;施工企业不执行项目管理制度、指挥错误等。
4.违法违规的风险。
发包方对施工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违反或规避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被追究法律责任。
四、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1. 建立规范化的工程合同管理体系。
合同管理体系是以专业管理为核心,合同管理为纽带,科学有序地组织工程建设,其他相关环节紧密配合,分步把关。
多层次、全方位的组织体系是影响合同管理作用与效能的决定性因素。
工程管理单位对合同的来龙去脉最为清楚,是管理体系的核心,反映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应由工程管理单位详细掌握涉及到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合同变更的前因后果,一旦发生争议和纠纷,由其统一解释、协调,相关单位予以配合。
2.规范合同签订,强化风险意识,划清风险界面,保障双方利益。
将合同谈判与合同文本签订紧密结合,把招标文件中的重要内容转化为合同的条款。
合同双方应强化合同风险意识,比如,固定总价合同并非承诺对价格绝对不作调整,施工企业依经验和驾驭建设工程施工的能力,在承担了一定风险后,将正常范围以外的风险在业主与自己之间进行合理分摊,建设单位应适当接受。
当然这需要施工方与建设单位在合同中预先就允许调整物资、材料的种类、价格标准、调整幅度等作出明确约定。
从根本上来说,采用固定价格合同时应考虑优先适用于履行周期短、物资材料市场价格相对稳定的小型工程,此类工程价格变动的几率和幅度都会很低,建设单位与施工方由此而引发争议概率小,符合双方的利益。
3.加强合同履行动态管理,完善制度建设,落实责任。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导致合同延迟履行,其中有业主方的原因,也有施工企业的原因。
作为工程管理单位应该加强合同基础管理工作,定期向合同管理部门提供合同履行报告,对各工程施工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归纳、整理。
对于有关工期及设计变更的情况报合同管理部门备案,以便合同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合同的履行动态。
由于施工合同管理贯穿于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在质量、安全、技术、人员、物资等方面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综合管理能力。
4.开展合同运行分析。
对合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记录,搭建工程管理与合同管理单位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其相互间能更及时地发现合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也为合同履行评价及对施工企业评价提供详实依据。
5.规范分包合同管理。
总包方负有协调和管理责任并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对分包的工程要严格管理,督促分包商认真履行分包合同。
在签订分包合同时,应将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工程款结算及支付的时间和方法明确、具体地纳入相应条款。
6.工程管理单位建立合同清单台账,由其实行分发管理,由合同管理单位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五、项目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当前建筑市场是发包方的市场,建筑公司作为承包方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而建筑工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受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各种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也正是由于客观存在和不确定性,施工公司要加强合同管理、增强风险意识。
为预防和规避工程风险,在合同签订和合同履约管理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是预防和规避工程风险、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1)依法签订合同。
《合同法》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对合同约定内容的法律作用也愈来愈被当事人所重视。
涉及施工阶段的法律、法规是保护工程承发包双方利益的法律依据。
施工公司只有熟悉和掌握这些法律法规,才能加强用法律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有效依法控制工程风险。
(2)掌握市场价格动态。
在投标报价时,要及时掌握市场价格,使报价准确合理,要避免为了争取中标,不顾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一昧压低标价,造成亏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