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主要疾病的相关药物治疗
血珠单抗的功能主治
血珠单抗的功能主治1. 血珠单抗的概述血珠单抗(Rituximab)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其作用是通过结合靶细胞上的CD20抗原,诱导其细胞凋亡,并促进自体免疫应答的调节。
血珠单抗广泛应用于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下面将介绍血珠单抗的功能主治。
2. 血珠单抗在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血珠单抗可以通过抑制B细胞的活性,有效地减少免疫反应。
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珠单抗被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肌无力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可以减少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血液系统疾病:血珠单抗被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它可以抑制白细胞的增生,减少肿瘤的生长。
•炎症性疾病:血珠单抗在治疗血管炎、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炎症性疾病中也有应用。
它可以减少局部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症状。
3. 血珠单抗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血珠单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非霍奇金淋巴瘤:血珠单抗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首选治疗药物之一。
它可以通过与CD20抗原结合,诱导恶性B细胞凋亡,达到治疗的效果。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血珠单抗被用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可以减少淋巴细胞的增生,控制疾病的进展。
•其他恶性肿瘤:血珠单抗还被用于治疗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癌性脑膜炎等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
4. 血珠单抗的不良反应作为一种药物,血珠单抗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等症状,多在用药后的24小时内出现,并会逐渐减轻。
•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皮疹等,需要注意及时处理。
•感染:由于血珠单抗会抑制免疫反应,使用时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需加强防范。
5. 注意事项使用血珠单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全身情况评估:在使用血珠单抗前,应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确保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一、作用于血液的药物:1.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可以防止血液中的凝血过程,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卒中等血栓性疾病。
常见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
2.止血药物:止血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出血,常见的止血药物包括酚磺乙胺、伊曲康唑、丹参等。
3.抗贫血药物:抗贫血药物用于治疗贫血病症,可以通过促进红细胞生成、调节铁代谢等方式改善贫血状况。
常见的抗贫血药物有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
4.免疫调节药物:免疫调节药物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用于治疗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血液疾病。
常见的免疫调节药物有环磷酰胺、皮质激素等。
二、作用于造血器官的药物:1.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一类可以刺激造血器官进行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药物,常用于治疗血液系统肿瘤、放射损伤等疾病。
常见的生长因子有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2.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造血器官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等。
常见的抗肿瘤药物有阿霉素、长春新碱等。
3.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用于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造血器官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等。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有环孢素A、美罗华等。
4.铁剂:铁剂可以补充体内缺铁引起的贫血,常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常见的铁剂包括硫酸亚铁、葡萄糖酸铁等。
血液和造血器官是人体重要的生物系统之一,门诊中广泛应用血液和造血器官相关药物以治疗各种相关疾病。
然而,药物的应用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监测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药理学 第31章 血液系统药
合物,抑制其活性。肝素与AT-Ⅲ结合后,
使其构形改变,活性部位充分暴露,与上
述凝血因子的反应速度提高1000倍。
肝素通过AT-Ⅲ灭 活因子Ⅱa、Ⅸa Ⅹa 时,必须同时与AT-Ⅲ 及因子结合;
低分子量肝素灭活 Ⅹa时,只需与AT-Ⅲ结 合即可。
2.降血脂作用 释放脂蛋白酶到血液中,分 解甘油三酯,加速乳靡微粒和VLDL分解, 提高HDL。 3.抗炎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和释放、降低 血液黏度及促纤溶作用。
香豆素类 coumarins
华法林 warfarin
双香豆素 dicoumarol
醋硝香豆素 acenocoumarol
〔体内过程〕
华法林:口服吸收完全,99%以上和血 浆蛋白结合, t1/2 40h。 双香豆素:口服吸收缓慢,不规则,几 乎全部与血浆蛋白结合。
〔作用〕1.体外无抗凝作用,2.显效慢, 持续时间长。
2.减弱其作用药
的代谢。
肝药酶诱导剂(苯巴
比妥、苯妥英、利福平等),加速香豆素
枸橼酸钠--体外抗凝剂(sodium citrate)
其酸根与Ca2+形成一种难以解离的可溶性络 合物,降低血中Ca2+ ,使凝血过程受阻。 输血时作为抗凝剂,2.5%枸橼酸钠10ml 放 入100ml血中。
二、抗血小板药
(一)抑制血小板代谢药
2.TXA2合成酶抑制药和TXA2受体阻断药 利多格雷 ridogrel,匹可托安 picotamide 3.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双嘧达莫dipyridamole(潘生丁 persantin) 作用机制:1)可逆性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
中的cAMP↑,2)增强内源性PGI2↑活性,3)轻度 抑制血小板环加氧酶使TXA2合成↓,降低血小板 的黏附,聚集及释放功能.
作用于血液与造血器官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与造血器官的药物血液和造血器官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体温、保护免疫系统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血液系统可能会发生功能障碍或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药物的使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血液和造血器官恢复正常功能或治疗相关的疾病。
以下是一些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
1.抗凝血药物:抗凝血药物可以防止血液过于凝结,预防血液栓塞的发生。
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包括华法林、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血剂如阿比加酮等。
2.血小板抑制剂: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参与血栓形成。
血小板抑制剂可以减少血小板的数量或抑制其功能,从而预防血栓的产生。
常用的血小板抑制剂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
3. 造血生长因子:造血生长因子可以促进造血器官产生更多的血细胞,用于治疗因骨髓功能不全、放疗或化疗引起的血细胞缺乏症。
常用的造血生长因子包括重组人造血干细胞生长因子(rhG-CSF)和红细胞生成素(EPO)等。
4.铁剂:铁是红细胞合成的重要成分,而缺铁会导致贫血。
铁剂可以补充体内的铁元素,促进红细胞的合成。
常用的铁剂包括二价铁盐和葡萄糖酸亚铁等。
5.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适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预防移植排斥反应。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和硫唑嘌呤等。
6.补体调节剂:补体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系统,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
补体调节剂可以调节补体系统的活性,用于治疗与补体异常相关的疾病。
常用的补体调节剂包括厄罗培南、丙种球蛋白和肾上腺儿茶酚胺等。
7.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或诱导其凋亡来实现。
常用的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包括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和达沙替尼)和免疫治疗药物(如帕珠单抗和尼白格雷等)等。
总而言之,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血药物、血小板抑制剂、造血生长因子、铁剂、免疫抑制剂、补体调节剂和白血病治疗药物等。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是用于治疗和管理与血液和造血系统相关疾病的药物。
这些药物的作用包括增加或降低血液的某些成分,抑制或促进造血过程,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疾病产生治疗效果。
分类根据药物的作用和特点,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血液凝聚抑制剂血液凝聚抑制剂是一类通过阻止血液凝血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血栓的形成。
这些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常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症、心脏病、中风等疾病。
补血药物补血药物是一类用于促进红细胞生成和提高血红蛋白浓度的药物。
这些药物包括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常用于治疗贫血相关疾病。
血液促进剂血液促进剂是一类用于促进骨髓造血过程的药物。
这些药物包括利妥昔单抗、重组人类血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常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髓衰竭等疾病。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一类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功能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和肿瘤等疾病的药物。
这些药物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硫唑嘌呤等。
常用的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能够通过阻止血小板生成的血液凝块来预防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发生。
肝素肝素是一种血液凝固阻断剂,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和减少凝血因子的生成来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利妥昔单抗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白细胞特异性抗原CD20的单克隆抗体。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血液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重组人类血促红细胞生成素重组人类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荷尔蒙,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释放。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贫血、克山病等疾病。
注意事项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在使用血液凝聚抑制剂时,易出现出血的情况,应当密切监测病患的病情。
•补血药物容易导致便秘、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血液促进剂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应当定期检查心电图和血压。
•使用免疫抑制剂容易导致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应当密切监测病情并定期检查。
血液科常见药物的使用与副作用预防
血液科常见药物的使用与副作用预防血液科常见药物的使用与副作用预防是血液科疾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现代医学通过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改善血液疾病,但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合理预防副作用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血液科药物以及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副作用预防对策。
一、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与副作用预防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相关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药剂量: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会给出合适的药物剂量。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随意增减剂量,必须遵医嘱。
2.饭前饭后: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在使用前后需要注意是否需要空腹服用或者与饭后服用。
3.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一般需要长期使用,但在手术前后需要停药一段时间,以免出血风险增加。
同时,抗血小板药物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时应咨询医生或者药师。
关于副作用预防,抗血小板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出血,预防措施包括:1.控制用药剂量:过高的剂量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应根据医生建议合理调整剂量。
2.观察出血症状: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出血症状,如鼻衄、黑便等,及时就医。
二、抗凝药物的使用与副作用预防抗凝药物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常见的有华法林、肝素等。
以下是使用抗凝药物时需要注意的几点:1.定期监测:抗凝药物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以确保药物在合适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在治疗中应定期复查凝血功能。
2.饮食禁忌:使用抗凝药物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避免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3.合理搭配:抗凝药物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期间应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抗凝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预防措施包括:1.减少外伤: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期间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以免引发出血。
2.观察出血症状: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出血症状,并及时就医。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32/64
体内总铁量约4g,其中血红蛋白铁占60~70% 。
肝、脾骨髓
网状内皮细 胞中。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33/64
铁吸收
1.食物中铁(Fe)主要以Fe2+离子形式存在。 2.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经肠黏膜上皮被吸收
。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34/64
1. 胃酸或稀盐酸,酸性环境有利于铁离子化,可促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49/64
2.能促进细胞分裂、维持神经髓鞘完整性。(1) 促使脂肪酸中间产物甲基丙二酰CoA变成琥珀 酰CoA,参加三羧酸循环,这与神经髓鞘脂质 合成相关。
脂肪酸
脱氧腺苷 (变位酶辅酶)
甲基丙二酰CoA
琥珀酰CoA
变位酶
三羧酸循环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28/64
注射铁剂副作用
短期
长久
过敏反应 局部疼痛、色素从容、结节 急性静脉炎
铁中毒 氧化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29/64
惯用口服铁剂比较
商品名 速力菲
成份
铁状态 铁元素含量 疗效 性价比
琥珀酸亚铁 Fe²﹢
35%
好高
力蜚能
多糖铁复合物 Fe³﹢
复合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20/64
【制剂选择】
口服铁剂 硫酸亚铁 最惯用,吸收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多
,价廉,为首选铁剂 枸橼酸铁铵 为三价铁剂,必须还原为亚铁盐才
能吸收,故吸收率差。但易溶于水,可配成糖浆 ,适于儿科应用 注射铁剂
右旋糖酐铁 仅用于少数严重贫血而又不能口服 者,不良反应多
血液系统常用药物合理使用PPT课件
出血倾向:皮肤瘀斑、消 化道出血等。防治措施: 监测凝血功能,控制剂量 和使用时间。
链激酶
06 典型案例分析
抗贫血药的典型案例分析
总结词
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用药物,但 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剂量和给药方式, 避免过量引起中毒。
V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详细描述
某患者因缺铁性贫血接受铁剂治疗,医生 开出医嘱为每日三次,每次100mg的剂 量。患者按照医嘱服用后,出现恶心、呕 吐、腹泻等不适症状。经检查发现,患者 是由于铁剂过量引起中毒。医生及时调整 医嘱,减少剂量并延长给药间隔时间,患 者的不适症状逐渐缓解。
溶栓药
总结词
用于溶解血栓的药物,恢复血液流动。
详细描述
溶栓药主要用于溶解血栓,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使血栓溶解,恢复血液流动。 常见的溶栓药包括尿激酶、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等。
03 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抗贫血药的合理使用
总结词
了解贫血类型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抗贫血药。
详细描述
在使用抗贫血药之前,应了解贫血的类型和病因,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根据贫血类型 选择合适的抗贫血药,如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同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过 量或不足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副作用。
要点一
总结词
注意止血药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止血药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 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 理。此外,止血药也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或增加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 时使用或调整用药方案。
抗凝血药的合理使用
血液系统常用药物合理使用ppt课 件
血液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液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血液病是指由于造血系统的功能障碍或异常,导致血液细胞数量、形态、功能出现异常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血液病主要包括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液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手术治疗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血液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化疗药物、免疫调节剂和靶向治疗等。
化疗药物用于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鸟苷、长春新碱等。
免疫调节剂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来控制血液病的发展,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包括白介素、干扰素等。
靶向治疗是根据血液病细胞的具体变化和分子靶点设计的治疗策略,目前已经发展出一些可靶向特定基因或蛋白的药物,如成活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
2.放疗:放疗是一种利用辐射杀伤癌细胞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血液病的部分病例,如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纤维化等。
放疗可以通过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抑制其分裂和增殖,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放疗的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3.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来替代患者体内异常造血系统的治疗方法。
它适用于白血病、淋巴瘤等需要重建正常造血系统的疾病。
造血干细胞可以从患者自身、近亲或无关供者中获得,经过预处理后输注给患者。
移植后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在骨髓中重新建立健康的造血系统。
4.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一种通过手术切除或修补异常组织或器官来治疗血液病的方法。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一些血液病的并发症,如脾脏肿大、脾脏破裂、外周血管阻塞等。
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常规方法,还有一些新兴的治疗方法正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
例如:1.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免疫治疗方法包括抗体治疗、CAR-T细胞疗法等。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以修复或替代异常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发生在血液及造血器官中的各种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这些疾病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了解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对于正确认识和科学治疗血液系统疾病至关重要。
一、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功能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给身体的供氧能力造成影响。
贫血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疲劳、心悸、头晕等,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气促、心律不齐等症状。
治疗贫血的原则包括补充足够的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物质,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与代谢。
对于严重贫血患者,可以考虑输血治疗以及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二、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白血病是一类恶性血液肿瘤,其特点是骨髓中异常克隆性增生的白血病细胞。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进行性贫血、易感染、出血倾向等。
此外,白血病患者还可能在骨骼、淋巴结、脾脏等部位出现肿胀和疼痛。
治疗白血病的原则是通过药物化疗或放疗来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增生和扩散。
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白血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还可以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手段。
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点、瘀斑以及出血倾向。
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则包括增加血小板数量、改善血小板功能和控制出血。
通常采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输注血小板、应用免疫球蛋白以及使用促血小板生成素等药物。
结语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因疾病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过了解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同时,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而言,不断更新知识,加强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也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基础。
临床药理学--第27章 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临床应用1.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2.对抗药引起的出血
3.预防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引起的出血
不良反应
1.维生素K1注射快,产生潮红、呼吸困难、胸痛、虚脱;2.维生素K3新生儿、早产儿可发生溶血、高铁血红蛋白症。
第4节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而阻滞血液凝固,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可直接或间接抑制骨髓干细胞并可使外周血红细胞破坏增加,继发的感染、肿瘤、治疗药物尤其是齐多夫定对骨髓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加重了贫血。EPO能显著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改善疲劳症状,减少输血及感染,提高了生活质量。
1.4骨髓移植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r-HuEPO对自体骨髓移植患者无临床治疗效果,而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患者有明显疗效,能加速红细胞植入,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红细胞输注量,缩短脱离输血的时间。
教案首页
第次课授课时间2007.5.22教案完成时间:2007.5.10
课程名称
临床药理学
年级
2002
专业、层次
本科
授课教师
胡成穆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27章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临床药理学(第3版)徐叔云主编
2.基础与临床药理学姚明辉主编
缺铁性贫血,又称良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形成而引起的最常见贫血,多见于老年、青壮年女性及儿童。
造成铁元素缺乏的原因有:
1、慢性失血;钩虫病、胃馈疡、月经过多等
2、长期营养摄入不足;
血液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血液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血液科是专门研究血液疾病的医学领域,涉及到血液及其相关器官的各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本文将重点介绍血液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医学知识。
一、贫血的诊断与治疗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或功能的异常降低,导致机体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或质量异常,进而引发疾病的一种状况。
贫血的病因复杂,包括营养不良、遗传性疾病、感染、出血等。
1. 诊断要诊断贫血,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
通常会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手段以确定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根据贫血的病因分为营养不良性贫血、遗传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2. 治疗治疗贫血的方法因贫血类型和原因而异。
通常会采用血液制剂进行补充,如输注红细胞悬液或血浆制品。
对于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等的食物是必要的。
对于遗传性贫血,可能需要进行基因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更复杂的治疗。
二、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白血病是一类恶性造血系统疾病,其特点是骨髓生成的白细胞无限制增殖,而功能失常。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1. 诊断白血病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诊断手段包括血液细胞分析、骨髓穿刺、染色体分析等。
根据白血病的发展速度和细胞类型,可将其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2. 治疗治疗白血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对于急性白血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药物杀死白血病细胞。
对于慢性白血病,常规治疗为干扰素和靶向治疗药物。
三、血栓病的诊断与治疗血栓病是指体内血液凝结的病理性形成,引起血管阻塞或止血障碍的疾病。
其主要类型包括静脉血栓病和动脉血栓病。
1. 诊断血栓病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D-二聚体、超声多普勒、肺通气灌注扫描等。
这些检查可以确定血栓的部位和情况,进而进行治疗的选择。
2. 治疗治疗血栓病的方法包括抗凝治疗和血栓溶解治疗。
常见血液疾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血液疾病的治疗方法血液疾病是指影响造血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常见的血液疾病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血液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将就常见的几种血液疾病的治疗方法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贫血的治疗方法贫血是指人体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数量及/或质量低于正常值,导致输送氧气的能力下降,出现乏力、疲劳等症状。
贫血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针对性地治疗。
1. 铁剂治疗: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首选药物。
口服铁剂一般具有良好的容忍性和疗效,但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少数患者需要静脉注射铁剂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2. 维生素治疗: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时,会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补充这两种维生素可以有效治疗贫血。
3. 其他药物治疗: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促进造血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二、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法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值,导致血液凝固功能下降,易发生出血症状。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促进血小板生成的药物有丙种球蛋白、血小板生成素等,在血小板数量严重缺乏时,也可使用输注血小板的方法。
2. 安排合适的工作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活动,减少意外的创伤。
3. 提供有足够的营养和补充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C等。
三、白血病的治疗方法白血病是一类恶性造血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异常增多,并且发生癌化,影响正常造血。
白血病的治疗主要分为化疗、放射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1. 化疗治疗:化疗是白血病的基本治疗方式,包括单一药物或多种药物的组合化疗。
主要是通过杀死白血病细胞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2. 放射治疗:主要针对某些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如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它可以通过杀死白血病细胞来治疗这种疾病。
3. 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赛通的功能主治
血赛通的功能主治1. 血赛通的概述血赛通是一种中草药复合制剂,由多种中草药经过科学配伍而成。
它在中医药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传统炮制工艺精制而成。
血赛通主要应用于治疗各种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以及一些相关的健康问题。
它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本文将详细介绍。
2. 血赛通的功能主治2.1 改善血液循环•血赛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黏稠度,预防和缓解血液循环障碍相关的疾病,如心绞痛、冠心病等。
•血赛通还能增强血管弹性,保护血管内膜,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2 清热解毒•血赛通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湿热毒素,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感染引起的疾病症状,例如痈肿、口腔溃疡等。
2.3 活血化瘀•血赛通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瘀血引起的各种症状,如瘀伤、淤血等。
•血赛通还能加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促进创面愈合。
2.4 提高免疫力•血赛通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加抗体的产生,提高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5 补益气血•血赛通中的中草药成分具有补益气血的功效,可以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6 调理荷尔蒙•血赛通中的某些成分具有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的作用,可以平衡荷尔蒙水平,减轻相关的症状,如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
2.7 促进健康的皮肤•血赛通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润肤保湿的作用,可以改善皮肤干燥、粗糙等问题,使皮肤更加健康光滑。
3. 使用方法•根据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使用,遵循剂量和用法要求。
•血赛通一般以口服形式使用,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不同的剂型,如丸剂、口服液等。
•使用前最好避免饮食刺激性食物,以及过量饮酒和烟草。
4. 注意事项•使用血赛通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身体情况、慢性疾病和药物过敏史等。
•患有严重疾病或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的人群,请谨慎使用,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氟达拉滨 (Fludarabine)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
氟达拉滨 (Fludarabine)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氟达拉滨(Fludarabin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药物。
它属于抗癌药物类别,主要用于治疗一些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
然而,像其他药物一样,它也具有一些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氟达拉滨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以便读者对该药物有更清晰的了解。
1. 淋巴系统相关疾病氟达拉滨在治疗淋巴系统相关疾病方面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
这些疾病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骨髓增殖性肿瘤等。
研究表明,氟达拉滨通过干扰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有效地抑制了癌细胞的增殖,从而阻止了癌细胞的发展。
然而,使用氟达拉滨治疗淋巴系统相关疾病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贫血、疲劳和易感染等。
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
因此,在使用氟达拉滨治疗上述疾病时,医生应该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并密切监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 自身免疫性疾病除了淋巴系统相关疾病,氟达拉滨也被应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这些疾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氟达拉滨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异常免疫反应,从而缓解或控制这些疾病的发展。
然而,氟达拉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引起一些副作用。
其中最常见的是免疫抑制和感染风险的增加。
氟达拉滨会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免疫功能,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移植相关疾病对于一些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氟达拉滨也被广泛用于预防移植相关疾病的发生。
移植相关疾病是指移植后免疫系统对宿主组织的损害反应。
氟达拉滨可以通过抑制受体和供体之间的免疫反应,减少移植相关疾病的发生。
然而,氟达拉滨在治疗移植相关疾病时也会导致一些副作用。
例如,皮肤疹和肝功能异常等是常见的不良反应。
同时,氟达拉滨还可能导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之血液系统疾病用药考点复习(二)
第五亚类 溶栓药(溶栓酶) ①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重组链激酶; ②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 ——阿替普酶; ③t-PA改构体或修饰体 ——瑞替普酶、替奈普酶、拉诺替普酶。
④重组尿激酶原。
【机制】 1.尿激酶——激活纤溶酶原。
2.链激酶、“重组链激酶”(减少了致敏性)。
链激酶和尿激酶——非选择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无特异性——增加出血风险。
3.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只有在血栓表面,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使血栓纤维蛋白部分溶解。
4.阿替普酶——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只溶栓,不出血。
与血栓中的纤维蛋白结合后,转为活性状态,有效的诱导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
而在循环(无纤维蛋白)中表现出相对非活性状态,降低了全身活化作用。
瑞替普酶(rPA)——纤维蛋白特异性。
亲和力较rt-PA弱。
5.替奈普酶(TNK-tPA):半衰期更长,单次注射给药即可。
美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标准溶栓治疗药物; 单次注射方便,不良反应少,非常适合心肌梗死入院前在救护车上给药。
溶栓药(简化TANG)纤维蛋白特异性抗原性及变态反应尿激酶否无重组链激酶有重组人尿激酶原是无阿、瑞替普酶;替奈普酶 第三节 抗贫血药+升白细胞药 【细节考点】 一、铁剂——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妊娠、儿童发育期。
1.口服铁剂——无机铁(硫酸亚铁)和有机铁(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右旋糖酐铁、蛋白琥珀酸铁和多糖铁复合物)。
二价铁(亚铁)盐,以亚铁离子形式在肠道吸收,以三价铁的形式起作用。
口服铁剂——胃肠道吸收有自限现象,即铁的吸收与体内储存量有关。
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以补充缺失的贮存铁量。
【口服铁剂典型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减少肠蠕动,引起便秘,并排黑便。
饭前空腹服用有利于铁吸收,若不能耐受,可改为饭后,并将每日用量分3次服用。
2.静注——蔗糖铁、右旋糖酐铁、山梨醇铁。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血液及造血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负责携带氧气和养分到达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因此,血液及造血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个系统有可能受到疾病的侵袭。
幸运的是,现代医学提供了许多药物来治疗和预防与血液和造血系统相关的疾病。
以下是一些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的介绍。
1.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过多的血小板聚集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和心血管疾病。
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抗凝药物:抗凝药物用于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预防血栓形成。
最常用的抗凝药物是肝素和华法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来防止血栓形成。
3.造血促进剂:造血系统的功能不足可能导致贫血、再障和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
造血促进剂,如重组人造血促进因子(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血小板生成素)能够刺激骨髓中血细胞的生产,治疗和预防贫血等相关疾病。
4.抗贫血药物:贫血是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减少的疾病。
治疗贫血的药物包括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等。
铁剂补充血液中的铁元素,维生素B12和叶酸参与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5.血栓溶解剂:血栓溶解剂可用于溶解血栓。
最常用的血栓溶解剂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它们能够通过激活纤溶酶原来溶解血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治疗。
6.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用于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
常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霉素和甲氨蝶呤等,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再障等疾病。
7.白细胞促进剂: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部分,对抵抗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白细胞促进剂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它们能够促进骨髓中白细胞的生成,增强免疫功能,预防感染。
8.红细胞替代剂:红细胞替代剂包括血红蛋白基因修饰技术制备的血红蛋白制剂,能够替代丧失功能的红细胞,提供氧气运输功能,治疗重度贫血。
药理学PPT课件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肾排:原型或部分代谢产物;抗凝活性t1/2 随剂量而异,个体差异大,肝、肾功能不 全则延长。
【药理作用】
1、抗凝作用
抗凝特点 - 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 - 口服无效,静脉或皮下注射 - 起效快(10min),作用时间(3~4h) 作用机制: - 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肝素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加速AT-Ⅲ 抑制凝血酶Ⅱa、Ⅸa、Ⅹa、Ⅺa、Ⅻa(含Ser) 的作用
前激肽释放酶(PK) 激肽释放酶(Ka) 高分子激肽原(HMWK) 血小板磷脂(PL或PF3)
凝 血 过 程
第一步:凝血酶原激 活物(Ⅹa)的形成
第二步:凝血酶 (Ⅱa)的形成
第三步:纤 维蛋白(Ⅰa ) 的形成
肝素(heparin)
1916年麦克莱恩(J.McLean) 首次发现具有抗凝血活性的物 质----肝素
应用: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急性心肌梗 塞 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出血并发症少见,是较好的第 二代溶栓药
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抗纤溶药)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酶,使纤溶酶原无法转 变成纤溶酶,表现出抗纤溶作用。
临床仅适用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的 出血,如产后出血,前列腺、肝、胰、肺等 手术出血。
不良反应少,但应用过量可致血栓,并 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抗凝血活性
血流
抗凝蛋白
促凝血活性 凝血因子
纤溶蛋白 血管内皮抗凝功能
血小板 血管内皮促凝功能
栓倾 向
或
血
栓
形
成
血
血栓的形成
血栓形成的原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凝血机制的活化。 血栓形成涉及的因素:血流、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第14章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第1节促凝血药、抗凝血药和溶栓药一.促凝血药(止血药)㈠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药维生素K (VitK)来源:天然:K1:存在于植物中,脂溶K2:肠道细菌合成、腐败鱼粉提取,脂溶人工合成:K3、K4,水溶【药理作用】维生素K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
【临床应用】1.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所致出血;新生儿出血;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等所致出血。
2.敌鼠钠过量中毒3.止痛:胆绞痛等。
[不良反应] 毒性低K1 不良反应最少,但iv过快时,可产生面红、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发生虚脱,故一般以im为宜。
K3、K4常致胃肠道反应,引起恶心、呕吐等。
较大剂量K3可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
对G-6-PD缺乏的患者也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
肝功能不良者慎用,或选用K1而不用K3。
㈡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与氨甲环酸: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纤溶酶原不能转变为纤溶酶→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止血。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纤溶亢进所致的出血:如肺、肝、胰、前列腺等手术所致的出血,产后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这些脏器及尿内有较大量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对抗链激酶过量引起的出血。
不良反应少,但过量可致血栓,并可诱发心梗。
抑肽酶:主要用于治疗纤溶亢进所致的出血,还可用于防治胰腺炎。
㈢血管收缩药垂体后叶素:使小A、小V、毛细血管收缩。
用途:1.肺咯血2.肝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3.产后大出血4.尿崩症㈣局部止血药凝血酶:1.局部止血:适用于结扎止血困难的小血管、毛细血管及实质脏器出血的止血。
2.口服或灌肠用于上消化道出血。
二.抗凝血药抗凝血药是一类通过干扰机体生理性凝血过程而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
临床主要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和阻止已形成的血栓进一步发展。
不能溶栓。
肝素:[化学结构]强酸性,带有大量负(阴)电荷且与其抗凝作用有关【药理作用】-1.抗凝作用抗凝血机制①肝素分子带大量负电荷,能激活血浆中的抗凝血酶Ⅲ(ATⅢ),并促使后者灭活多种凝血因子(Ⅱa、Ⅸa、Ⅹ、Ⅺ、Ⅻ)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抗凝血特点:①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②作用迅速、强大;③大分子,口服不吸收,肌内注射可发生局部血肿,常i.v给药2.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临床应用】1.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 药物治疗
• 白细胞减少:外周血白细胞 (WBC)<4×109/L; • 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 <2×109/L • 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 <0.5×109/L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 药物治疗
• 粒缺:G-CSF(2-5ug/kg.d);GM-CSF 310ug/kg.d ),皮下注射 • 白细胞减少症:碳酸锂片(0.6-0.9g/d,分3次服, 显效后改为0.4g/d,分2次服,维持2-4周);维生 素B4片(10-25mg,每日3次);鲨肝醇片(2050mg,每日3次,4-6周为一疗程);利血生片 (20mg,每日3次,疗程1个月);肌苷(0.20.6g/d,静滴,口服3次);氨肽素片(每次1g, 每日3次,用药至少4周);硝酸一叶秋碱针 (8mg,im,qd,7-14天)
溶血性贫血的药物治疗
• 先天性和后天性: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切脾,溶血 或贫血严重时,可加用叶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缺乏症(停诱发药、糖皮质激素治疗)、异常血红蛋 白病、海洋性贫血、PNH • 陈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1.输入5001000ml6%右旋糖酐-70以阻止血红蛋白尿的发作,适用 于伴有感染、外伤、输血反应和腹痛危象者;2.急性溶 血可经服用或静滴5%碳酸氢钠而减轻;3.少数患者可 用强的松20-30mg/d,病情缓解后减量并维持用药2-3个 月。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主要糖皮质激素(开始11.5mg/kg.d,1周后红细胞上升,如治疗3周无效更换疗 法,红细胞数恢复正常后维持治疗剂量1个月,逐渐减 量,5-10mg维持至少3-6个月)和免疫抑制剂(用于激 素和切脾无效者、脾切禁忌者、强的松需10mg/d维持 者,常用硫唑嘌呤、MTX、CTX、甲基苄肼)
血液系统主要疾病的相关药物治疗
浙二药剂科 张仲苗
概述 定义: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 主要累及血液(如缺铁性贫血)和造血器官 的疾病。 分类 :红细胞疾病:如各类贫血和红细胞 增多症等。 粒细胞疾病:如白细胞减少和粒细 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分叶功能不全,惰性 白细胞综合征及类白血病反应等。
血液系统疾病分类
环孢素A的用药注意点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本品经CYP3A4代谢 • 监测血药浓度:前2-3个月,每周监测1次,以 后每月监测1次 • 一般起效时间至少用药1月,治疗时间至少6个 月,最好检测T细胞免疫功能以判断疗效。 •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牙龈增生、肾功能损 害、高血压及电解质紊乱、面部浮肿、痤疮、 肝功能损害、继发肿瘤。
MDS的药物治疗
• 临床分为5个类型:难治性贫血(RA)、环 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难治 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难治性 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铁剂主要不良反应
• 注射部位有疼痛感,注射过快可引发低 血压,过敏,易过量中毒。 • 严重肾功能减退者禁用,必需静注时, 应缓慢,防止漏出静脉外。
巨幼细胞贫血的药物治疗
• 血清叶酸<3ng/ml, 维生素B12<100ng/ml • 治疗原则:缺什么补什么 • 叶酸的补充:口服叶酸5-10mg,每日3次; 胃肠道不吸收者可肌注亚叶酸钙5-10mg, 每日1次;直到Hb恢复正常。 • 维生素B12的补充:每日肌注100-500ug, 直到Hb恢复正常;对恶性贫血需终生替 代治疗,每月肌注1次。 • 应注意钾盐及铁剂的补充
•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如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如各类淋巴瘤、急慢性淋巴 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MM)等。 • 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HSC)疾病:如再 生障碍性贫血、陈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 病以及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 • 脾功能亢进 • 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如血管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凝血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血栓性 疾病等。
再障的药物治疗
• 雄激素:大剂量雄激素对慢性再障有效,对重型 再障无效.起效时间在用药2-3个月后.常用十一 酸睾酮,口服40mg,每日3次;肌注,首次1g,以后每 15天肌注0.5g. • 免疫抑制剂:大剂量甲强龙、大剂量静脉丙球、 ALG(静滴马4-20mg/kg/d、兔0.5-1mg/kg/d,每 日或隔日1次,14日为一疗程)、ATG(静滴 10-20mg/kg/24h,共5日)用于重型再障;环孢 霉素(3-6mg/kg/d,浓度200-400ng/ml)一般用于慢 性再障 • 造血细胞因子:主要用于重型再障,有GCSF,GM-CSF,EPO,IL-11,TPO • 其它:中药、中成药、西药
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略)
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治疗
• 首选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多 糖铁复合物,用法每天服元素铁150-200mg ,餐 后服,忌与茶同时服用。 • 口服铁剂不能耐受:右旋糖酐铁、山梨醇铁、 庶糖铁,一般肌注,首次注射量50mg,如无不 良反应,第2次可增加到100mg,以后每周注射 2-3次,直到总量注射完。所需补充铁(mg) =[150-患者Hb(g/l)]×体重(Kg) ×0.33 • 治疗效果:网织红细胞逐渐上升,7天左右达 高峰;血红蛋白于2周后上升,1-2个月后可恢 复正常,血红蛋白完全正常后,仍需继续补充 铁剂3-6个月或待血清铁蛋白>50ug/L后再停药。
贫血的定义及分类
• 定义: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 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 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 • 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类型 fl) MCHC(%) 》100 80-100 《80 32-35 32-35 〈32 常见疾病 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 血 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再障、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铁粒 幼细胞贫血、珠蛋 白生成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