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儒学的复兴
汤一介
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兴相关联,在我国历史上虽说是由儒、道、释三家构成中华文化,但儒学却一直曾居于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儒学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分不开的,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
儒学自孔子起就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从历史上看它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子斩断。
因此,只能适时地在传承这个文化命脉的基础上,使之更新。
就目前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在21世纪,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
为什么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原因,也有经济的原因,但与“西学”(主要指作为精神文化的西方哲学等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所进行的全方位的冲击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是由于“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得我们得到对自身文化传统有个自我反省的机会。
我们逐渐知道,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应该发扬什么和应该抛弃什么以及应该吸收什么。
因而在长达一百多年中,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这为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
新的现代儒学必须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国人民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的儒学。
新的现代儒学必是“本开新”的儒学,“反本”才能“开新”,“反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开新。
中国文化必须在传承中更新,这样中国文化才得以真正的“复兴”,而“重新燃起新的火焰”。
本世纪初,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十分重要,它会对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和谐”是儒学的中心观念,在我国传统儒学中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以及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礼记·礼运》的“大国”思想可以说为中华民族勾画出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
《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这就是说“和谐”将会对调节人们社会生
活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和而不同”又可以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提供了理据。
特别是《周易》中的“太和”观念经过历代儒学思想家的发挥,已具有“普遍和谐”的意义,这就是说,“和谐”应该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等诸多方面的“和谐”,才可以称为“普遍和谐”。
所以王夫之说“太和”是“和之致”,“太和”是最完美的“和谐”,如此等等,在儒家思想中比比皆是。
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无量的开发,残酷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人们片面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至于残酷的战争。
由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类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成为一种社会病。
因此,当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这些无疑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其中人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有自我觉醒。
针对上面说到的三大矛盾,我们认为,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资源。
当然,必须注意,我并无意说,上述三大矛盾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决,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还是要靠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地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来逐步解决。
但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对“新的现代儒学”这一概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新的现代儒学必是“本开新”的,在传承中更新;“反本”才能“开新”,“燃起新的火焰”。
B.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使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而成为新的现代儒学。
C.新的现代儒学应是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
D.新的现代儒学应该有益于促进各国人民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处。
2.下列是“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民族要想在新时代实现民族的复兴,首先就要使儒学复兴。
B.由于儒学曾经一直处于中华文化的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C.以西方哲学为代表的“西学”对以“儒学”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冲击。
D.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斩断。
3.对文本分析、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学“大国”“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等思想为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大量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B.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虽然受到“西学”的冲击,但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
C.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资源,但要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矛盾还需探索。
D.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能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我身心”之间的当前人类面临的三大矛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侯七家住泗州城郊外,原名侯小宝,因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人们都称呼侯七。
由于爹妈死得早,加之六个哥哥姐姐也不管侯七的死活,侯七便如孤儿一般在泗州城游荡。
侯七虽识字不多,倒也读过几天私塾。
侯七在泗州城晃荡,但眼明手快,能说会道,不久,便在城中“一品轩”古董店谋了个伙计的差事。
侯七干活卖力,也很聪明,嘴油舌滑,一品轩老板董玉轩甚是喜欢、看重,数年间将侯七的工钱涨了几番。
而侯七也没有辜负董玉轩的栽培,将一品轩打理得井井有条。
老板常常擦拭着玉,自言自语:“嗯,是块好玉……”有时也微微皱眉。
侯七在一品轩一干就是十多年,从一个晃荡的毛头小子干成了三十多岁的大青年。
十几年间,侯七倒也虚心好学,除了干好自己伙计该干的事情外,还旁敲侧击地向老板董玉轩讨教学习古董知识。
董玉轩何等聪明,知道一品轩之所以能在泗州城屹立数十年不倒,全靠自己对古董行业几十年浸淫的专业判断。
如果侯七得到自己真传,势必到哪都有立足之地。
董玉轩有两子,但一个留了洋,一个当了兵,竟无一子肯跟随他做古董生意。
董玉轩也想过将自己的一身技艺找个传人,侯七也曾是董玉轩衣钵的考虑对象。
但董玉轩精明如斯,想到自己一旦倾囊相授,侯七艺满必会离开一品轩,另谋高就,或是另起炉灶,这样自己十几年的栽培也就付之东流了。
因此,侯七只学到了董玉轩的皮毛。
侯七也明白董玉轩不会轻而易举地传授自己,十几年来,侯七也攒了一笔钱,时刻准备着自己当老板。
一日,店里有一老妇来卖一块玉璧,侯七见这玉璧呈椭圆形,头大尾小,通体圆润,光泽明亮。
侯七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块上了年代的真品好玉,一问价,老太太竟要价不菲,说这玉璧是明末长平公主之物,要五百大洋,侯七虽吓了一跳,但想到这玉璧有几百年历史,又是宫廷之物,如果将之买下然后再伺机出手,说不定可以大赚一把,那时自己另起炉灶就大有希望了。
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侯七终于用自己攒了十几年的三百块大洋,悄悄将玉璧买下,老板董玉轩自是瞒住不说。
趁一日得闲,侯七悄悄揣玉璧至山阳城,找到了古董界泰斗萧老,萧老一见玉璧顿时两眼放光,侯七见了心中一喜,能让古董界泰斗两眼发出光芒的自然是不会差的玩意了,这回自己多半赚大了。
萧老双眼光芒放完,方道:“的确是一块好玉,应该是明末之玉。
”侯七听毕心中又是一喜,自己三脚猫古董皮毛并没有看走眼,这玉璧果然是一块明代的好玉。
其实侯七当时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完全靠多年的
感觉,想不到这老妇竟没有说谎。
侯七正要问这块玉璧价值几何之时,突见萧老将玉璧贴在唇鼻之间,仔细闻了起来,嗅吮再三,萧老兴奋道:“此玉隐约有一股华贵之气!”侯七连忙兴奋道:“卖的人说此玉璧乃长平公主贴身玉璧。
”同时也对萧老佩服不已,连这华贵之气也能闻出来,不愧是古董界的泰山北斗。
萧老一听,恍然大悟道:“难怪,难怪!”继而又叹道:“不过,可惜的是此玉乃长平公主死后下葬时用过的,虽玉质名贵,但裹污秽之气,已经不值钱了。
”侯七大惊。
他不甘心问道:“那这玉璧到底能值几钱?”萧老叹道:“最多三十大洋。
”“不可能……不可能……我花三百大洋买的玉怎么可能呢……”侯七神情恍惚地出了萧宅。
萧老在后面又道一句:“如若不信,回去后你用温热毛巾覆于玉璧上,片刻再闻闻你就明白了……”
心灰意冷的侯七回到泗州城一品轩,悄悄拿来热毛巾裹住玉璧,一会儿侯七再拿起玉璧一闻,果然闻到一股臭味。
侯七又怒又恼,一把将玉璧摔了个稀巴烂。
侯七后悔已晚,但更后悔自己十几年来学得不专心,假如自己出去开店,迟早得倒闭。
侯七下定决心死心塌地跟董玉轩好好学好好干。
二十年后,管理一品轩数年的侯七已是泗州城数一数二的古董行家。
董玉轩的两个儿子,老大留洋娶了个洋妞定居法兰西再也不回来了,这可把董玉轩气得够呛。
而更让董玉轩伤心欲绝的是,老二当兵参加了革命党,被砍了头。
董玉轩一病不起。
董玉轩临死的时候告诉侯七,二十年前,那个老妇卖玉,是自己安排的,目的就是让侯七留在一品轩。
还说:“一个古董行家没有几十年成不了行家。
这人啦,就跟这玉一样……”
侯七也明白了老板的良苦用心,不经过几番磨砺,又怎么能成为今日开了几间分店的侯琢玉呢。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有删改。
)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侯七偷买玉璧前后行事的变化,正表现了他的成熟过程;而写
董玉轩的两个儿子则反衬侯七的虚心好学。
B. 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如“侯七见了心中一喜”“侯七听毕心中又是一喜”,生动表
现了侯七对玉的喜爱。
C. 萧玉轩喜欢、看重侯七,但又十分精明,不肯轻易地倾囊相授,怕侯七离开一品轩,这里表现出了
董玉轩自私和猜疑的一面。
D. 小说第二段和倒数第二段中董玉轩对玉的感慨,既前后照应,又富于丰富深刻的象征意蕴,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E. 小说结尾处使用陡转技法,师傅董玉轩在临终时说出玉璧的真相,出人意料,有引人深思、震撼人
心的作用。
5、结合文本,分点概括侯七的形象特点。
(4分)
6、这篇小说叙写平凡人平凡事,却给人丰富的人生启示,到底给了我们哪些人生启示?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此生致力传国学
1918年农历二月初六,南怀瑾出生于浙江乐清。
他很小就被送到私塾学习。
对先生摇头晃脑的吟诵,南怀瑾半是有趣半是懵懂地学着。
私塾学习奠定了他传统学问的基础。
南怀瑾的父亲特别注重家风,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也要求儿子学行一致、知行合一。
良好的家风使他从小志存高远,正是在父亲的引导和影响下,他也养成了同样的品格。
年少时,南怀瑾曾思索读书为何。
与祖母的一段对话,意外地改变了他“读书为官”的初衷。
一天,他坐在祖母床边读《三国志》,祖母突然放下手中针线活,说:“孩子啊,读书可以,千万不要做官哪!正看书看得心潮澎湃的南怀瑾惊诧万分,问:“那我读书干什么呀?祖母回答说:“一代做官九代牛。
”祖母的这句话,后来常被南怀瑾在课堂上引用,告诫学生读书不是为了做官,要有更大的目标。
也是这句话开启了他“不问禄位问功德”的修行之路。
南怀瑾一生涉猎颇广,研究儒、释、道经典,皆有建树。
他全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出版《论语别裁》《孟子旁通》等数百种著作,并被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
但他最为著名、传播最广的著作当数《论语别裁》。
早在1975年4月,南怀瑾就开始了普及传统文化的探索。
那时,社会上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僵硬老旧,不能用以解决现实问题。
但南怀瑾一直主张,传统是随时可以创新的,并非简单的复古。
南怀瑾讲《论语》,不复古。
他说,朱熹注释的《论语》有些地方值得商榷。
他一直试图还原孔子思想家的地位,让大家看到儒家思想是正向的。
他说,那些强调纲常伦理类的东西,是后代儒生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而逐渐附加上的;于是,孔子的思想在发展中被曲解和误读得渐渐多了,孔子也成了一个被随意涂抹的偶像。
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南怀瑾一直在讲《论语》。
他充分考虑到从未深入接触过《论语》的普通人的感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旁征博引,融合经史,将原文编成一个个历史故事,寓意深远而妙趣横生。
一时间在台湾掀起了《论语》热。
半个多世纪以来,南怀瑾漂泊四方,一直为重整中国文化断层而奔走呼号。
回到香港后,他开始着力推
广儿童读经运动。
读诵的内容包括儒家、道家的基本经典。
南怀瑾亲自为读经运动选编一套《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教材。
这一活动不仅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推广,甚至还影响到东南亚、北美、欧洲的华人社会。
2000年,南怀瑾又在太湖边亲手创办了太湖大学堂,秉承宋明书院之教育致力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道授业解惑,践行“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的主张。
此生致力传国学,在南怀瑾将传统文化解读给大众之际,非议渐生。
有人称其是“伪国学大师”,也有人说《论语别裁》根本就不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
对此,台湾学者薛仁明的话,也许能说明一二。
“他将文史哲艺道打成一片,不受学术规范所缚,也不受学术流派所限,更不管枝节末微的是非与对错;他行文论事,总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言说之方式,更是不拘一格。
因此,他的书可风动西方,也可让没啥学问的人读之欣喜。
于是,明白者,知其汪洋闳肆、难以方物;不知者,便难免有‘随便说说’‘野狐禅’之讥了。
”
“从学术视角看,有些人认为南怀瑾还称不上是一位国学大师,但是从坚持和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看,今天又有哪一位学者能超过南怀瑾先生的社会影响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楼宇烈对南怀瑾的贡献感佩不已。
他还说起了南怀瑾和北大国学研究院之间鲜为人知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楼宇烈曾经两次去香港拜访南怀瑾。
南怀瑾非常关心北大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多次建议北大能够成立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并表示自己可以出资支持。
1992年1月,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它就是北大国学研究院的前身。
此后,南怀瑾如言,为研究中心提供经费予以支持。
南怀瑾之子南一鹏一语道出父亲的心思:“不同于学院派中规中矩的思路,这就是他讲学的风格,大抵能引起人们关注传统的心思,父亲的目的就达到了。
”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I3日第11版)
相关链接
①1966年,南怀瑾配合台湾当局,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倡导“伦理道德”。
后来,他又在台湾设
“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十方书院”等文教机构,传扬文史哲佛学说,提升民众文化水平。
(《台湾周刊——忧国忧民的儒道学者南怀瑾》)
②不能仅把南怀瑾当作“国学大师”“禅学大师”看待,他在学术研究中也多有创新,在有的读者看来,
可能有常识性的错误,但总归成绩是主要的。
他经历的事情很多,不管是怎样的质疑,他看得都很淡,甚至很少去谈论,在他看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朱晓剑《知行合一南怀瑾》)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怀瑾先生自幼家庭要求严格。
在父亲和祖母的影响下,他很早就树立起了“不问禄位问功德”的远大理想。
B.南怀瑾先生认为传统文化是可以与时俱进、解决现实问题的,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时时创新,不能简单复古。
C.南怀瑾先生一生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在这一方面人们对他毁誉参半,但对其国学大师的地位是一致认可的。
D.本文介绍了南怀瑾先生传播传统文化的做法,展现了一位学识渊博、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国学传播者形象。
8.南怀瑾先生“此生致力传国学”,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4分)
9.作为一位学者,南怀瑾先生身上有哪些优良的品质?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徽陛下,臣等当虫
出。
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
..,不倍德。
”卒私相与谋弑上。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
”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
..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
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上曰:“先帝
..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
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史记·田叔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
死者数百人
B.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C.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D.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者,既可以指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也可指德高望重的人。
B.赭(zhě)衣,古代囚衣。
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
又指囚犯,罪人。
C.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表授予官职的“授、除”等;表罢免官职的“罢、免、拜”等;表提升官职的“拔、迁、左迁”等。
D.先帝,是尊称在位帝王已死的父亲。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叔为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他人交往。
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手下人听从赵王的制止,但赵王也因此获罪于高祖。
C.孝文帝知人善用。
在与田叔的交谈时,了解孟舒是忠厚的人,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D.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0分)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5分)
(2)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1分)
东吴逆旅
陈必复
他乡又寒食,牢落动归心。
世事少如意,明时无赏音。
江湖千里客,桑柘一春深。
昨夜还家梦,西窗见绿阴。
【注】牢落:零落的样子。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的“他乡”点出了诗人的境遇,也照应了题目的“逆旅”;“寒食”则巧妙地体现出本诗的写作时间。
B.第二句既写出了作者独居于旅馆时的孤单、寂寞、无聊的状态,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的归乡心切。
C.颔联运用议论,写出了世间事很难如意,更不用说第二天旅途中没有知音同行,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孤独。
D.尾联运用虚写手法,写自己晚上做梦回到故乡,在梦中见到了“绿阴”之景,凸显了诗人的思乡情深。
E.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在诗中所写的情感直接而又深沉,语言十分自然真切,毫无雕琢之痕。
15.“江湖千里客,桑柘一春深”一联是怎样体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逍遥游》中的“,”两句,指出了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2)<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乌倦飞而知还的诗句是:
,。
(3)《登岳阳楼》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九寨海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
由得不让人惊叹太自然的巧夺天工
....。
②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
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
③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
....,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