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

明清时期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
明清时期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

修改第2周大班绘本活动:《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教案整理

第2周大班绘本活动: 《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 活动一:语言活动——《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所有中国人都向往的城市,结合即将到来的国庆节,开展《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语言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在绘本的“潜移默化”中,了解北京,了解中国,激发孩子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借助图画书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2、通过欣赏感受北京城市的美好风光,民俗文化,增进爱国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本绘本 2、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漂亮的绘本,这本绘本向我们介绍的是“北京”。你们听说过北京这个城市吗?有小朋友去过北京吗? 二、阅读活动《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 1、自主阅读,感受乐趣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读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对绘本的理解) 2.细致读图,深入理解 (1)图一:永定门 师:永定门是北京中轴线的起点。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中轴线吗? (中轴线是指对称图形、建筑等物品的中间线,所有轴对称的物品过这条线上翻折回重合,很多城市的建筑都采用中轴线方法。) 教师介绍: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很多建筑都建筑在对称轴上,称为中轴线。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德胜门,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2)图二:正阳门 师:从图片上的人们的穿着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小结:这个画面向我们介绍的是清朝时代,人们过年的情景。这是正阳门,是当年北京城最热闹的地方) (3)图三:故宫 师:在北京中轴线上的宫殿——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首。故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4)图四:现代化的北京 师:小朋友,你知道吗?这是什么地方请你说一说.(围绕认识北京奥运会主要建筑物:鸟巢和水立方展开。) 认识奥运会主要建筑物“鸟巢”、“水立方”壮观的外观。了解2008年8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时间:2002.7-2002.11 主管总工:王景慧 项目负责人:邓东朱子瑜 主要参加人:董珂张播范嗣斌陈振羽王宏杰 一、项目背景 中轴线核心区南起规划南五环路,北至北五环路,长度约25公里,宽度约1000米。目前,传统的中轴线及其两侧的许多历史地段已被划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或保护区,并随城市的扩展向南北方向延伸,北端正在规划奥林匹克公园,南部也在逐步发展之中。目前,无论是宏观上中轴线与城市整体的关系、核心范围内的功能与空间布局,还是微观上具体项目实例及重要节点的设计,还存在很多不明确、不完善之处。北京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城市面貌的改变使进一步明确中轴线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确定空间形态等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规划构思 北京旧城曾被誉为是“古代中国都城计划的无比杰作”,以中轴线为核心的北京旧城的总体布局和城市艺术也赢得了各种赞誉。项目组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城市轴线的基础上,结合对北京城市发展的战略展望,得到这样的认识:中轴线是体现“中国气质”的精神象征,是包含世界文化遗产和体现北京职能的轴线,它整体代表了民族精神、大国气度,古都神韵,是集中展现着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精粹的一条轴线。以此确定以“中国气质之体现,传统精髓之传承”为主题,并由此来确定空间布局方案、提出详细的设计要点以及建设实施项目建议。

三、空间布局 从城市宏观尺度上来看,北京中轴线与北京未来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和整体城市功能布局等功能因素密切相关。从北京经济和社会现状发展条件来看,中轴线宜上收下展,轴线向南部的延伸,随着与两条轴向发展带联系趋弱,最终融入两带间的绿楔之中。在这种模式下,中轴线将成为成未来北京城市的“双十字”功能与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南北中轴线与东西长安街构成的“大十字”轴,是未来北京城市功能结构中至为重要的政治文化核心轴线,它控制和组织了未来北京东西南北的各大城市主要功能片区;南北7.8公里传统中轴线与东西朝阜大街构成的“小十字”轴,是体现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中心轴线,它对北京名城的整体保护、古都神韵的展现具有重大意义。 具体到中轴线,其“中国气质”体现为“古都风采、时代精神和国际公园”三大设计主题。它们贯穿于中轴线的北段、中段和南段三个不同空间区段之中,并总体展现出中轴线的整体气质。 北京中轴线中段的主题是“古都风采:永恒的民族精神的中轴线”。建议7.8 公里长的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整体保护的前提下,整合梳理城市格局结构并通过发展旅游赋予其活力,充分展示“古都风采”;恢复轴线结构性景物并以之为带动点组织设计积极的城市空间;以新的交通组织观念和更为宏观的分析来处理旧城的交通问题。北京中轴线北段的主题是“时代精神:现代化的首都形象的活力中轴线”。北京中轴线北段是魅力活力的中轴线,集中代表和展现了北京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北面奥林匹克公园内堆山作为中轴线的北面收尾,以体现古老中国的传统意识;将原规划方案国家体育场的位置调整 到邻近大屯路,使交通组织以及与城市的联系更为合理,也使其与公园内的山体及千年步道的关系更为密切;整治和控制北二环至土城段街景界面,加强绿化,建筑秩序化,并且整合设计公共开敞空间使其系统化。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总则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 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 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前言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建设部等中央部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国务院领导批示同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为依据,2004年年初,我市组织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的修编工作。2005年1月12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审查并同意通过《总体规划》。2005年1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 一、修编工作背景及必要性 (一)1993年以来,国务院批准《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迫切需要编制新的城市总体规划。 (二)城市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中心区功能过度聚集,交通拥堵等问题日趋恶化,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压力巨大,建成区呈现无序蔓延的趋势。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单中心的发展格局已经难以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用新的思路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以促进的可持续发展。 (三)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举办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适应发展需要编制新的总体规划。 (四)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发展观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思路,城市规划理念迫切需要调整和创新。 二、工作组织方式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2002年5月,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2002年底,我市组织开展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该研究经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第23次会议审议后上报国务院,得到充分肯定,并批示据此修编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11月建设部致函市人民政府要求尽快开展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为了保证规划编制工作做到科学性、综合性、前瞻性,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模式,组织开展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政府组织:组织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三家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分工协作,并且为了推动工作进行,确定了三级例会制度,在总体规划各个阶段召开若干次专题会议,对总体规划修编相关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协调。 专家领衔:此次总体规划建立了开放式的编制工作框架,委托众多国内外高层次、多层面、宽领域的专家领衔进行专题研究工作,为规划编制提供了前言视野和科学的研究基础。由吴良镛、周干峙、钱易、李京文、孟兆桢、X福垣、陆学艺、周一星等23位国内各领域的权威专家领衔(其中6位院士),以及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委托了近70个国家和市级权威研究机构进行了27项专题研究,提交成果近百万字。邀请100人次国外专家及12所国外机构进行了学术交流。 部门合作:与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国土资源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国家人口与计生委、国家环保总局、民航总局等中央各部委就市各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了15次协调。全市39个部门,以及18个区县政府

中轴线上的建筑1

北京龙脉——中轴线【这里是北京(九)】 来北京后一直有个愿望,即徒步走一次号称首都龙脉的中轴线。7月22日适逢大暑,见天色多云,决定践行。先到前门,坐快速公交到永定门内,11点踏上永定门城楼,开始了中轴线之行。 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 当忽必烈决定定都北京时(那时叫元大都),一位叫刘秉忠的河北邢台人规划设计了元大都,他按照“中”这个汉字,确定了中轴线的位置。规定首都所有重要建筑均以中轴线为标准分左中右对称排列,于是我们知道从南往北有这些著名的建筑景点:永定门箭楼(1957年拆除)、永定门城楼(1957年拆除,2005年重建)、天桥(1934年拆除)、正阳桥坊(五牌楼)、正阳门(前门)箭楼,正阳门城楼、中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1954年拆除。原址上建了毛主席纪念堂)、紫禁城(含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钦安殿、顺贞门、神武门)、北上门(1956年拆除)、景山门、绮望楼、万春亭、寿皇门、寿皇殿、地安门(1954年拆除)、万宁桥、鼓楼和钟楼。右右还有天坛、先农坛、天桥、自然博物馆、大栅栏、前门老火车站、众多的老字号、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太庙、中山公园、北海、什刹海、南锣鼓巷、地坛等。 难怪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一路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真值得一看也。 说只有7.8公里,实际无法直线走,我行走的这条线路是10.9公里。边走边看边玩,包括吃了两次东西,共花去5.5个小时。 线路如下:永定门→天坛西门→天桥四面钟→珠市口→前门东路→大江胡同→前门大街→正阳门→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广场→太庙→南北池子大街→景山前街→景山东街→地安门内外大街→鼓楼→钟楼。其中买门票游览了永定门城楼、太庙、鼓楼。 徒步中轴线前做了功课。这条路上原本依次坐落永定门、正阳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地安门共十座著名的门楼。除大清门与地安门外,剩下八座都还在,只是永定门已非文物。这些门楼都跟皇帝有关,把紫禁城九重宫阙、择中而居、唯我独尊的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条路以珠市口为界线,老北京人把珠市口以南称“道儿南”,以天桥为标志,是社会底层老百姓娱乐生活的地方;珠市口以北称“道儿北”,则是主流社会有钱人娱乐生活的地方。珠市口,如同鲤鱼跳龙门的龙门。今天依旧可以感觉到路的南北建筑有差异。但有趣的是郭德纲的德云社在“道儿南”(天桥),赵本山的刘老根二人转却在“道儿北”(前门东路)。 直到民国时期,中轴线都无太大变动,北洋政府时期只是拆除了天安门前的千步廊及前门瓮城。进入共和国时期,中轴线上的建筑开始被破坏,梁思成林微因夫妇的呐喊在强权下那么弱小,但他们“拆了文物建假文物”的预言今天变成现实(永定门就是)。 路上的重要景点已经有无数的介绍,此刻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钟鼓楼。中轴线龙脉的龙头是永定门,龙尾就是钟鼓楼。 元世祖忽必烈占领北京后第九年(1272年)修建了第一座鼓楼,88年后它见证了元朝的覆灭;过了276年,它敲响了明朝的丧钟,崇祯皇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又过了277年,它再次目睹王朝的消失,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布退位;在民国它一共响了12年,然后退出“北

建筑试题3(识图答案)

建筑识图复习题 一、单选题: 1、表示为(B )。 A.A号轴线之后的第三根附加轴线 B.A号轴线之前的第三根附加轴线 C.0A号轴线之后的第三根附加轴线 D.0A号轴线之前的第三根附加轴线 2、定位轴线应用( D )绘制。 A.中粗实线B.细实线C.虚线D.细点划线 3、定位轴线的端部圆圈直径为(A) A.10mm B.14mm C. 24mm D.没有要求 4、定位轴线的端部圆圈线型为(C) A.粗实线 B.中实线 C.细实线 D.细虚线 5、横向定位轴线是从图纸的左下角开始用(A)表示。 A.从左往右用①-⑩等表示 B.从上往下用A-G等表示 C.从右往左用①-⑩等表示 D.从下往上用A-G等表示 6、在建筑平面图中,纵向定位轴线用拉丁字母并按(D)顺序编号 A、从左向右 B、从右向左 C、从上向下 D、从下向上 7、对于(A),一般用分轴线表达其位置。 A.隔墙 B.柱子 C.大梁 D.屋架 8、房间的(A)是指平面图中相邻两道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

离。 A.开间B.进深C.层高D.总尺寸 9、纵向定位轴线用大写拉丁字母编号,拉丁字母中的(C)是不得用于轴线编号的。 A、H、K、Z B、I、O、Q C、I、O、Z D、 E、G、K 10、指北针的圆圈直径宜为(C)。 A. 14mm B.18mm C.24mm D.30mm 11、详图符号应以粗实线画出,直径为(B)mm。 A.12 B.14 C.16 D.18 12、建筑物及其构配件在装修、抹灰以后表面的相对标高称为( A )。 A.建筑标高 B.结构标高 C.相对标高 D.绝对标高 13、总平面图中室外地面整平标高标注的是(D)。 A.建筑标高 B.结构标高 C.相对标高 D.绝对标高 14、相对标高的零点正确的注写方式为( A )。 A. ±0.000 B. -0.000 C. +0.000 D.无特殊要求 15、相对标高是以建筑的( D )高度为零点参照点。 A、基础顶面 B、基础底面 C、室外地面 D、室首层地面 16、建筑剖面图及其详图中注写的标高为( A )。 A.建筑标高 B. 结构标高 C.室标高 D.室外标高 17. (C)通常标在结构施工图上。 A.建筑标高 B.室标高 C.结构标高 D.室外标高 18、图样中的某一局部或构件,如需另见详图,应以索引符号索引,

《北京的中轴线》阅读答案

《北京的中轴线》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8分) ①从北京的地图上可以看到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历史上,这条中轴线长达7.8公里,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建筑大师梁思成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②中轴线始于元朝对大都城的规划设计,至明清两朝形成了现有的规模。中轴线上的建筑高低起伏错落,前后疏密有致,色彩对比强烈。进永定门北行,一条笔直的大街会把你引向高大的正阳门楼,在门前百余米的地方一座宽大雄伟的牌楼和一座大石桥为其做了前卫。过了正阳门,红墙黄瓦的建筑代替了青砖灰瓦的建筑,这就是雄踞于中轴线上的皇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华门,经长长的御路(民国时已拆除),到天安门,形成第一波的起伏变化。从天安门开始,是一系列大小不一的宫门和广庭,红墙黄瓦,金碧辉煌。高大的城楼、皇宫、庙堂一层又一层地起伏峋峙①,到神武门结束。再向北,景山奇峰突起,然后再下滑到寿皇殿、地安门。由地安门继续往北过一条长长的街市,在这里经过万宁桥这个小小的起伏过渡,接着就出现了高大的鼓楼、钟楼,在这两座建筑周围,成片的绿荫中间掩映着灰墙灰瓦的低矮民居院落。鼓楼、钟楼传出的报时的鼓声、钟声,不时在这些院落、街巷上空回荡,中轴线就收束在这钟鼓声里。 ③明代把天坛、先农坛安排在中轴线起点的两侧,使中轴线一开始就有中心明显,整齐对称、相互呼应的特点。进入紫禁城,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对称地安排在紫禁城前面,昭示了左右对称、中轴明显的皇城格局,紫禁城中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对称修建,例如御花园中以中轴线上的钦安殿为中心,左面的浮碧亭与右面的澄瑞亭都是四角攒尖顶的方亭,形式相同,形成对称;降雪轩与养性斋,建筑平面分别呈“凸”“凹”字形,形式互补,形成呼应。中轴线上的景山,是明朝通过挖湖堆山的手法,利用修筑紫禁城挖护城河的泥土和拆除元宫城内宫殿的渣土,在紫禁城后面堆积成的一座土山,它坐落在中轴线的中心点、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上。它的形成不仅【甲】使紫禁城有了靠山,还【乙】增加了中轴线上的制高点,在此可以纵览南北景色。清朝又在景山的五座山峰上面修建了五座山亭,景山中峰的山亭正在中轴线的中心点上,由此进一步突出了中轴线的对称和中心点。中轴线的东西两侧,为北京主要街道的骨干,北京城棋盘式的大小街巷都依据它的定位而展开。 (根据李建平《魅力北京中轴线》、梁思成《北京城的中轴线》编写) 【注】①峋峙(xúnzhì):形容山石、建筑等突兀、重叠的样子。 18.阅读第③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3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知识,简要说明鸟巢、水立方和仰山体现出怎样的布局特点。(5分) 【材料】 位于中轴线延长线最北端的奥林匹克公园分为南区和北区,南区的“千年步道”正处在中轴线上,在它的东西两侧,分别是“鸟巢”(国家体育场)和“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在建筑造型上,鸟巢是椭圆形的,水立方是方形的;在

北京城中轴线发展历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终稿)

北京城中轴线发展历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① 包书月张宝秀② 摘要:本文阐述了北京城中轴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阐明借助北京举办亚运会和奥运会的契机,中轴线得以向北延伸,2003年编制的“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方案”又将中轴线向南延伸到了南苑。本文将北京城中轴线分为三部分,即北中轴线、传统中轴线、南中轴线,它们的发展对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北京应打破现有的单中心发展空间形态,依托中轴线、发展多中心,进而也使交通打破多层次环状结构、发展网络新格局。 关键词:北京,城市,中轴线,空间结构 一、概述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城市轴线的定义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轴线可以把城市空间布局组成一个有秩序的整体。王建国认为,城市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空间布局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③。 北京旧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经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故宫,向北直达景山山顶,最后在钟鼓楼北结束,纵贯北京城南北,全长7.8km,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④;成亮说,城市轴线是一种历史性的城市空间组织与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所以它对由古到今的城市形态和城市肌理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影响⑤。 中轴线决定了北京城市的格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提出,北京将发展“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其中“两轴”中的“一轴”就是指北京传统中轴线。 二、北京城中轴线的发展历程 (一)元、明、清三代北京城中轴线的形成与建设 北京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自古以来是我国北方的军事重地。中国古代城市从发展过程来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按统治要求平地新建的城市,一般有整体的规划,有明确的轴线,布局方正规则;另一类是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依靠经济发展自发形成的,一般布局不够方正规则。北京城市的发展属于前者。 北京城中轴线开始于元朝。忽必烈于至元元年(1264年)八月颁诏以燕京为中都,作为陪都。忽必烈当时对金中都东北郊外金朝皇帝的离宫大宁宫非常欣赏,下令加以修缮,将自己的驻跸之地设在这个叫琼华岛的地方。1267年,在此地建城,首先在积水潭东北岸选定了全城的几何中心(相当于今鼓楼处),设中心台,建中心阁。由中心台向南,切积水潭东岸向东最突出的地方(相当于后门桥处),引一条正南正北的直线,确定为全城的中轴线,这就是现在北京旧城中轴线的确定之始。元大都的中轴线南起丽正门北达中心阁,全长约3750m。中心阁作为元大都中轴线的北端结束点,与南端的起点——丽正门遥相呼应,大内主城门和主殿都建在这条中轴线上,配殿和其他建筑分列中轴线两侧,从而形成一组相对完整的中轴线建筑群(图1)。 ①本文是北京学研究基地课题“《北京流影丛书》之北京城中轴线”(BJXJD-KT2011-ZD03)研究成果之一。 ②作者简介:包书月,女,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人文地理学专业。张宝秀,女,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③王建国.城市传统空间轴线研究.建筑学报.2003(5):24。 ④梁思成.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梁思成全集第五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1。 ⑤成亮.浅析城市轴线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城市规划与设计.2009(1):35。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 财联社29 日讯,9 月29 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 年控制在2300 万人以内,并长期稳 定在这一水平;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 年减到2860 平方公里左右, 到2035 年减到2760 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 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 平和房山的山区。

、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

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 21世纪以来,高速发展的北京城市建设改变了城市面貌,进一步明确中轴线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确定空间形态等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设想以北京的中轴线设计为切入点,通过中西方的比较和历史和对未来的对比,进行阐述。 北京城市中轴线既是传统的轴线,更是不断发展的轴线,关于中轴线的历史,原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魏成林曾说,: 主要应说明中轴线在我国传统城市中的地位。中国传统城市的轴线不同于西方,以西方城市的景观,透视理论无法理解中国城市的轴线。 一。 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崔然没有明确提到“轴线”一词,但是纵观中国的传统建筑与城市,轴线的存在却是很明确的。我国古代都城大都较为方正,且大多存在过城市中心的轴线。 中国古代素有很强的方位思想,而且方位是与权力尊卑联系在一起的,“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吕氏春秋“择中”的原则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早有体现 另一方面,在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中,“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住宅,村镇,城市选址的基本原则,这样的空间已在宏观上产生出堆成的空间形态,心里轴线已经形成。 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加以总结,中国古代城市中轴线的发展可以概括为,按着一个理想的范本,历朝历代不断探索能表现集权统治和宗教礼法的城市中轴线系统最终达到美学上的高度一致与和谐性。

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并在那里度过了一段黄金时期,之后,文明的重心转到了罗马。虽然中世纪在罗马灭亡后阻碍了他的发展,但他中意文艺复兴的形式在意大利再度崛起,并在法国有得到了新的发展直至现在的西方世界。这个温室是由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文明所不断提高补充、发展向前的,这种情况造就了它的丰富多彩、民主宽容的特点。城市是这种文明的集中体现,不是宗教通知的工具,其中轴线系统的发展,则更多的是对使用、精神、美观的追求。 二( 北京的中轴线也在随着北京的发展而发展,其中最大的变化,自然来自城市性质的变化,北京已经有一个封建王朝的通知中心成为共和国的首都,成为新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解放以来,北京中轴线中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原来的全城中心————故宫随着天安门广场的改建而退居从属地位,使后者成为全城新的中心,这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北京中轴线的意义。中轴线在成长是中的定位不再是为反映皇权通知服务,而增加了人民性的内容。 随着北京城市规划范围的扩大,旧城8千米的中轴线已经发找到南起南苑北至北五环路,长约32千米的范围。在这32千米长的范围内,在这32千米的范围内安排符合中轴线形象的公共活动空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用丰富的远见设想来填补。例如北部奥运公园用地早在十九世纪50年代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保留的。南苑也在总体规划中被确定为要建设成首都南大门的形象。随着轴线上城市道路向南北方向的延伸,两侧的城市形象的确定就成为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由北至南,逐段审视现在的中轴线我们对这一问题可以有更深切的体会。 虽然中轴线向南北演唱的设想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早已明确,并得到公众认可,但其具体空间形态却始终处于模糊状态。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建筑设计中轴线设计手法的应用

建筑设计中轴线设计手法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7-12T09:17:01.950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2月上作者:陈相宇 [导读] 随着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应用在建筑设计的轴线设计方法并不完善,其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通过某处实际案例分析轴线设计手法,指出轴线设计手法的优化控制方法。在建设设计中,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贵州贵阳 563000) 摘要:随着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应用在建筑设计的轴线设计方法并不完善,其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通过某处实际案例分析轴线设计手法,指出轴线设计手法的优化控制方法。在建设设计中,通过结合与分析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可大大提高轴线设计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效果,从而提升建筑设计整体的合理性、科学性。 关键词:建筑设计;轴线;设计手法; 随着社会建设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社会需求以及人类使用等多方面因素,对建筑项目的设计水平和科学合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筑设计所面临的设计技术的诸多选择。然而建筑设计受到设计技术、设备技术、材料供应以及建筑周边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很多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最终效果未能达到预期要求。在建筑设计中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和利用轴线设计手法,并全面分析项目周边环境以及场地条件的影响与限制,从而提高建筑设计的空间层次划分与功能控制水平。建筑设计师应结合实际项目所遇到的问题和情况,合理科学的应用轴线设计方法,不断归纳、优化、分析控制的方法,以此实现建筑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存,同时建筑项目以科学合理、高效可靠的状态服务于生产建设,使得项目建设能够平稳、健康、快速的发展。 1轴线设计手法应用的现实意义 建筑设计的手法存在于设计的起始到最终,包括了建设设计构思、总体布局、造型、平面功能布置、建筑立面处理,直到建筑细部设计等。其中以建筑轴线设计来设计建筑平面,结合设计区域内已有的建筑和景观等,形成整体的轴线设计,使整个区域内的轴线更加科学美观,轴线具备划分建筑空间等功能,然而建筑项目受所处自然环境和复杂场地等多方面影响,在设计中轴线设计手法往往很难发挥其关键作用。因此建设设计师应系统性、科学性的学习并掌握轴线设计,总结并分析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认清轴线设计的重要意义,交流总结建筑设计控制方法,从而更好的优化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的建设。 2轴线设计手法应用的环境分析 2.1轴线设计应用 本文以贵州地区某地的文化馆建筑为例,该建筑位于所处城县的中心地区,且周边建有公共设施和商业建筑。影响建筑设计的周边环境因素,在建筑设计开始前充分进行现场勘查,分析周边区域的景观环境和道路交通等,结合设计区域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充分考虑城市或周边建筑区域的总体规划,利用建筑设计中轴线设计手法使得建筑平面形态与城市的地域肌理和底图相互协调的设计目标,从而得到对应的设计思路。建筑轴线的设计思路,即是建筑对称的中心线,而在建筑设计中,轴线被赋予更多的内涵,不但具有对称中心线的意义,还可以表示建筑形象设计的实体与空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建筑在视觉效果上的轴向,从而提高建筑的科学性。 现在建筑设计中的轴线,已不仅仅使建筑自己的轴线对称,而是更全面的、更广范围的轴线设计,轴线设计是由建筑外部形状以及建筑与周边环境的不对称,所形成的建筑视觉效果。建筑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建筑基地的场地和环境,充分分析现状场地情况,合理利用城市已有建筑、城市景观和城市道路的视觉轴线,与建筑工程项目形成交叉关系。以建筑设计中的轴线设计为基础,整合建筑自身的轴线设计和建筑与周边环境的整体轴线关系,组织成为设计区域内的总体轴线,使得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形成优美的轴线构图效果。 2.2周边环境影响 对建筑中轴线设计的环境影响主要有: (1)轴线:轴线设计手法的应充分考虑到设计建筑与周围建筑的轴线关系,来确定建筑设计控制策略; (2)景观:设计建筑对周边景观所产生的影响; (3)交通:设计建筑与现有交通的关系,考虑设计建筑的使用经济,提高设计建筑区域的整体交通组织性和便捷性; (4)特殊要求:设计建筑周边环境是否存在环境保护、古建保护或军事管理等特殊要求。 3轴线设计手法应用的实践策略 建筑设计人员应基于建筑所处的环境分析,以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来提高简述设计的实际的效果价值和使用价值。在进行项目设计前,相关设计人员应详细调研建筑所在地,熟悉并了解建筑所处环境的受限制因素,从实际出发探索合理有效的控制对策。 建筑设计中为实现建筑总平面功能要求时,建筑设计师应按照主入口、门厅位置、交通分流、特殊功能需求、划分使用空间、室内铺装变化以及室外交通关系等区域之间合理过渡等步骤,以此实现建筑总体的轴线设计。建筑设计人员应从建筑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考虑,即是将建筑工程的技术作用在项目建设的环境场地和使用弄能上,从整体的大关系角度着手,才能更完整、全面的应用建筑轴线手法,避免建筑设计后期出现较大的失误和错误,以此来体现建筑设计对轴线设计手法的需求和作用。 在设计建筑内部空间划分时,为高效的实现建筑内部功能,建筑设计师应首先分析设计建筑所在环境,其次充分考虑设计建筑的使用功能,以此来精准掌控建筑内部每个区域的设计。例如建筑设计人员利用设计辅助轴线的功能,实现以分散布局作为主要布局的方式。根据文化馆的设计理念,其重要功能分区有文化传承展区、活动餐饮区域以及历史文物展区等,再设计上根据文化馆人流的数量、区域的功能、人群参与的程度等不同需求,使人流量较大的区域重点处理,合理组织和划分不同的功能分区,重组功能相似的分区,由于设计建筑为分散式,设计人员应通过分析各区域的人流需求和功能要求,将建筑划分成各个独立的体块,将相对独立的体块根据建筑设计总体设计理念和构思相联系,并通过游廊或展廊来对空间进行连接和组织。在建筑设计中要以轴线设计为核心,并结合设计周边环境,科学合理的设计建筑功能分区,从而满足设计建筑的使用功能与观赏效果。 建筑的空间组合设计应在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明确建筑功能分区之后进行。在文化馆的建筑设计中,确保建筑造型的美观大方以及合理划分文化馆内部空间和功能,并通过几个具有独自特色的交通空间相互联系,使建筑设计更具内涵与变化。

建筑设计中轴线设计手法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中轴线设计手法的重要性前言 随着社会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设计手法在建筑的实际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轴线设计是对对建筑形体的空间进行逻辑组织的重要工具,其设计手法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进行应用和发挥。研究建筑设计中轴线设计手法的应用,实现轴线设计手法的诸多功能,使得建筑设计适应现代社会技术的审美变化,获得可持续的水平提升。 1建筑设计中轴线设计手法的应用环境 由于建筑设计中轴线设计手法是根据建筑物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条件进行设定的,所以对于建筑设计中轴线设计手法的应用环境进行分析十分必要。当设计师对建筑的周边区域进行分析时,会根据分析结果得到建筑设计的思路,从而确定建筑的轴线布局。例如,包豪斯学校的校舍就具有十分强烈的轴线感,尽管该校舍的建筑设计并不是对称的。这种轴线感并非来源于其外观而是其内部设计。从校舍中穿过的街道同时成为建筑的一条轴线,也构成了包豪斯校舍设计的框架,这是结合环境进行建筑轴线设计的经典作品。而在对于实际项目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该区域内建筑的平面形态,还要对与周边区域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比如区域内功能模块的分布和景观资源的影响等,对于建筑设计中轴线设计手法的应用环境足够了解,才能使得建筑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2建筑设计中轴线设计手法的实际应用 2.1完善建筑内部功能 空间建筑设计中轴线设计手法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其中完善

建筑内部功能空间就是一项。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就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保证建筑内部的功能空间足够完善。轴线是建筑的控制线,即使是不对称设计的建筑也有着一条看不见的轴线,是建筑形体组织的骨架、建筑空间塑造的中心。根据轴线的关系进行建筑设计,可以使得建筑内部的流线更为清晰。每个建筑都有其自己的功能,比如住宅建筑、办公建筑、工业建筑、大型公建和纪念性建筑等,由于每个建筑的功能不同,其内部空间的组织特点也各不相同,这就让设计中使用的轴线形式也各不相同,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的特点来进行空间组织,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例如,某市新建一展览馆,功能为对文化、艺术品的展示,它的参观流线组织就是它设计的核心,好的流线组织让观众参观的过程中可以有流畅的参观体验。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是以参观路线为建筑的轴线,利用流线式布局使得展览馆的设计具有良好的功能空间,而其办公区和休息区等则作为辅助空间围绕展示空间布置。轴线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一个核心的作用,建筑设计基于轴线设计来进行其他功能区域的分配,轴线设计帮助建筑设计师更好的对于建筑设计有一个框架的规划,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添加调整,逐步完善建筑的内部功能空间。建筑的功能是为了人服务的,建筑设计也需要以人为本,满足人对于建筑功能的需求,使得建筑的布局更为合理,功能也更加完善,促进建筑设计中轴线设计手法水平的提高,提升建筑行业的设计水平,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2.2保护城市新老建筑 传承建筑的设计并不只是对于单一区域进行设计和规划,还需要结合周边区域的建筑情况来进行设计,保证新建筑在老建筑群中不突兀,让建筑与周围区域的环境进行融合,这就需要使用轴线设

北京市中轴线城市设计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时间:2002.7-2002.11 王管总丄:土景慧 项目负责人:邓东朱子瑜 主要参加人:董珂张播范嗣斌陈振羽王宏杰 中轴线鸟瞰 一、项目背景 中轴线核心区南起规划南五环路,北至北五环路,长度约25公里,宽度约1000米。目前,传统的中轴线及其两侧的许多历史地段已被划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或保护区,并随城市的扩展向南北方向延伸,北端正在规划奥林匹克公园,南部也在逐步发展之中。目前,无论是宏观上中轴线与城市整体的关系、核心范围内的功能与空间布局,还是微观上具体项目实例及重要节点的设计,还存在很多不明确、不完善之处。北京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城市面貌的改变使进一步明确中轴线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确定空间形态等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规划构思 北京旧城曾被誉为是古代中国都城计划的无比杰作”,以中轴线为核心的北京旧城的总体布局和城市艺术也赢得了各种赞誉。项目组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城市轴线的基础上,结合对北京城市发展的战略展望,得到这样的认识:中轴线是体现中国气质”的精神象征,是包含世界文化遗产和体现北京职能的轴线,它整体代表了民族精神、大国气度,古都神韵,是集中展现着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精粹的一条轴线。以此确定以中国气质之体现,传统精髓之传承”为主题,并由此来确定空间布局方案、提出详细的设计要点以及建设实施项目建议。 宏观结构

、空间布局 从城市宏观尺度上来看,北京中轴线与北京未来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和整体城市功能布局等功能因素密切相关。从北京经济和社会现状发展条件来看,中轴线宜上收下展,轴线向南部的延伸,随着与两条轴向发展带联系趋弱,最终融入两带间的绿楔之中。在这种模式下,中轴线将成为成未来北京城市的双十字” 功能与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南北中轴线与东西长安街构成的大十字”轴,是未来北京城市功能结构中至为重要的政治文化核心轴线,它控制和组织了未来北京东西南北的各大城市主要功能片区;南北7.8公里传统中轴线与东西朝阜大街构成的小十字”轴,是体现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中心轴线,它对北京名城的整体保护、古都神韵的展现具有重大意义。 模型照片 具体到中轴线,其中国气质”体现为古都风采、时代精神和国际公园三大设计主题。它们贯穿于中轴线的北段、中段和南段三个不同空间区段之中,并总体展现出中轴线的整体气质。 北京中轴线中段的主题是古都风采:永恒的民族精神的中轴线”。建议7.8 公里长的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整体保护的前提下,整合梳理城市格局结构并通过发展旅游赋予其活力,充分展示古都风采”;恢复轴线结构性景物并以之为带动点组织设计积极的城市空间;以新的交通组织观念和更为宏观的分析来处理旧城的交通问题。 北京中轴线北段的主题是时代精神:现代化的首都形象的活力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北段是魅力活力的中轴线,集中代表和展现了北京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北面奥林匹克公园内堆山作为中轴线的北面收尾,以体现古老中国的传统意识;将原规划方案国家体育场的位置调整到邻近大屯路,使交通组织以及与城市的联系更为合理,也使其与公园内的山体及千年步道的关系更为密切;整治和控制北二环至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