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炤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山 西 中 医 2019年10月第35卷第10期 SHANXI J OF TCM Oct .2019 Vol .35 No .10
熊明炤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王 璟
关键词:熊明炤;补阳还五汤;耳鼻咽喉病;验案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 (2019) 10-0038-02作者简介:王璟,硕士,主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苏州附属医院、苏州市中医医院 (苏州 215000) 。

吾师熊明炤是苏州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从事中医耳鼻咽喉科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疗效颇佳,现举例如下。

1 腺样体肥大和慢性扁桃体炎
徐某某,男,6岁,2017年1月7日初诊。

患儿鼻塞不通1年余,平素易感冒,时有咽痛不适。

睡眠时打鼾声明显,张口呼吸,时有憋气,在感冒及劳累之后症状加重。

检查:鼻黏膜色淡,咽部淡红,双侧扁桃体II °肥大,表面凹凸不平。

外院纤维鼻内镜示:腺样体三度肥大。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平。

此为小儿感受六淫外邪,肺失宣降,引动内在痰瘀,使肺气不利,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之运化功能,痰瘀交阻于鼻咽气道所致。

治拟益气活血、通经活络。

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20 g,当归、石见穿、党参、虎杖各10 g,炙鸡内金、三棱、莪术、川芎、红花各6 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7剂,患儿夜寐打鼾声已明显减缓,又加白术、茯苓,续进14剂,已无鼾声,鼻塞症状减轻,偶有张口呼吸。

患儿家属告知患儿服药期间未再感冒,且食欲渐佳,体质增强。

按:熊明炤主任认为儿童鼾症主要病机为痰淤互结、肺脾气虚。

久病则阴阳气血俱损,生津化血、运血行血功能均虚弱,以致津血无以化生而致血亏,血亏则凝滞成瘀。

在治疗过程中常运用活血化瘀之法。

2 慢喉喑
张某,男,48岁,2017年1月15日初诊。

声音嘶哑1年,平素嗜烟酒,喜大声说话,近来声音嘶哑明显加重,发音费力,咽喉疼痛,有异物感,咽干思饮,咳痰不爽,质黏稠色白。

检查:咽后壁充血,淋巴滤泡增生明显。

间接喉镜下见:双侧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活动欠佳,声门闭合有隙,室带肥厚。

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数。

辨证为素有痰热内蕴,搏结咽喉,过度发声,耗气伤阴,喉咙脉络受损,致气滞血瘀痰凝,声带肿胀不消。

治拟活血化瘀、化痰消肿。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 g,当归尾、川芎、赤芍、积雪草、虎杖、地龙、贝母各10 g,桔梗、红花、三棱、莪术各6 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7剂,声音嘶哑较前明显缓解,咽痛、咽部异物感也减轻,但仍有咽干思饮,上方去刺猬皮,加玄参、麦冬,又进14剂,上述症状基本消失,言语轻松。

检查:双侧声带充血、水肿已明显减轻,声门闭合尚可。

按:熊明炤主任认为该病因余邪滞留于喉部日久,故而影响气机的运行,气滞则血凝,日久成瘀,经络不通;气机阻滞则津液不行,聚湿生痰,故而标实则以气、痰、瘀为主,治疗当行气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3 慢性肥厚性鼻炎
李某,男,28岁,2017年4月14日初诊。

自诉持续性鼻塞10年有余,涕少质黏,色白或黄,头昏头重,嗅觉减退,秋冬之际及感冒后症状加重。

检查:双侧下鼻甲肥厚,色黯红,呈桑椹样。

辨为邪毒侵犯鼻窍,阻塞脉络,气血流通不畅,治拟补气活血、祛邪化瘀,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40 g,当归、川芎、赤芍、鱼腥草、白蒺藜、党参、地龙各10 g,辛夷花、苍耳子、红花各6 g,细辛3 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7剂,患者鼻塞症状稍减轻,头痛头晕已缓,原方加路路通、王不留行,续进14剂,鼻塞明显改善,检查双下甲肥厚肿胀较前有所缓解。

按:熊明炤主任认为气滞血瘀鼻窍是慢性肥厚性鼻炎的常见证型,鼻甲肥厚到后期均能以气滞血瘀来解释,活血化瘀法是其治疗大法。

4 口腔扁平苔藓
陈某,男,58岁,2018年11月8日初诊。

3年之前自觉双侧颊黏膜粗糙,诊断为“扁平苔藓、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

现患者自觉双侧颊黏膜时有糜痛,前来初诊,检查发现口腔黏膜角化严重,病变区黏膜变厚色灰,周围轻度充血。

舌红边紫、苔薄黄腻,脉弦涩。

该患者患病日久,气血凝滞,经络瘀阻,扁平苔藓日久不愈,湿浊蕴藏是病之根本,故应活血化瘀与健脾祛湿相参而用。

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 g,当归、白术、生地、半枝莲、党参、茯苓、刺猬皮、三棱、莪术各10 g,鸡内金、红花6 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14剂,患者自我感觉口腔颊黏膜粗糙感好转,初诊时检查白斑变淡,原方继进,化瘀破滞,健脾燥湿。

患者坚
持服药半年,两颊黏膜厚灰白色角化基本消失,疗效满意。

按:口腔扁平苔藓具有自限性,但易
(下转第41页)
山 西 中 医 2019年10月第35卷第10期 SHANXI J OF TCM Oct.2019 Vol.35 No.10·41·
3 “散”中融情,情在不朽
“散”的文字学意义虽然是“由聚集而分离”,但在以“散”为体裁的文格中却是要求“形散而实紧”,必须突出某一个主题的。

《拙医寮散记》 一书,散而不“散”,主题凝结在一个“情”字上。

师生情、学友情、同事情等尽在作者的笔墨之中。

“忽忆故人今总老”(宋·王安石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 ,对于过来人而言,一生经历过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总会不时冒出尖来,表现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的。

在书中,作者汇集了“怀念师长往事”“杏林师友金玉”等文章19篇,给同仁撰写的书评、序跋19篇,共分为四个章节,足见其分量之重。

忆师恩,让如烟往事活起来:谢海洲带学生认药、采药,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向;白清佐教徒弟待患、诊病,善于诱导和启发并用的技巧;孙华士专攻儿科,与学生亦师亦友、贴心育人;祝谌予善用药对,教学生辨证施治、通常达变;贾得道学识渊博,对文、史、哲学研究有很高造诣;刘寿山致力文献拓荒,著成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 一书。

赞同道,把深情厚谊勾起来:出身中医世家的师兄朱进忠,强调辨证辨病同用,诊疗、著述都是一把好手;工于经方研究的同窗好友李士懋,敢于质疑,提出桂枝汤归属的新观点;中医营养学家翁维健,多才多艺,在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中广有建树;善治疑难杂症的山西名医胡瀚文,思路开阔,临床思维和方法常与众不同……书中涉及到的名家还有孔嗣伯、叶橘泉、王智贤、王其飞、高学圣等,个个都具超凡的技艺,人人都有精彩的故事。

作者就是这样遵循孔子“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 ) 的原则,看人之长、学人之长,如歌如诉说人之长的,重情重义、虚怀若谷之情跃然纸上。

从他的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位中医仁智者的平和心境;从他的身上,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位中医守望者的辉煌人生。

王世民先生,谦恭以诚,博采众长,融汇中西,形成了自己的治学、医疗和学术风格,被誉为“仰古尚新”的一代学人。

读他的书,不仅要读到书中去,更要读到书外来;学他的医术,更要学他的为人。

这是笔者粗读 《拙医寮散记》 的感想,不知确否。

(收稿日期:2019-09-20)
本文编辑:王福岗
反复发作。

以祛湿化浊、破血消瘀为治法,结合辨证论治取得较显著疗效。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钱某,男,49岁,2018年12月6日初诊。

患者睡眠时打鼾10余年,近年来体重明显增加。

时常感困倦、乏力。

睡则打鼾,时断时续;睡眠不踏实,经常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及憋气,甚至憋醒;晨起嗜睡、倦怠、精神不振;面色淡白,平时气少乏力懒言,容易感冒。

检查:咽部黏膜慢性充血,悬壅垂过长,软腭下榻,咽部肥厚。

舌淡、苔薄腻、舌下络脉紫,脉沉涩。

辨证属中气不足,推动血液无力,以致血瘀,治疗当以补气行滞,活血化瘀。

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40 g,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陈皮、柴胡、枳壳、三棱、莪术各10 g,茯苓20 g,地龙6 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28剂,复诊时患者诉困倦乏力、记忆力下降明显好转,家人也反映打鼾声及憋气次数有所缓解。

但瘀久易化热伤阴,患者咽部肥厚呈充血状态,故配合生地黄、白芍以清热养阴柔润,并嘱患者结合运动以巩固疗效。

按:中医认为该病悬壅垂后坠、上气道塌陷狭窄等问题均属中气不足,脾气虚无以升清举陷而致,故处方重用黄芪,以其为君,意在升提气机,拓宽气道。

打鼾与全身气血均有密切关联,一方面正气亏虚,脏腑气机失和日久,发展至气血失调,气血壅滞于喉咽,呼吸宣畅失职,故而鼾声连绵不绝;另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打鼾日久,正气益虚,气血失调进一步加剧,日久脏腑失养,亏虚益甚,形成恶性循环。

6 分泌性中耳炎
张某,男,48岁。

患者1年前重感冒之后出现右耳憋气,听力下降,发病初期于外院多次行鼓膜穿刺,抽出中耳腔积液。

然耳中憋气反复发作,感冒之后尤其明显,自声增强,甚至出现耳鸣声,如蝉鸣样。

伴有饮食减少,腹胀,便溏,疲倦,腰酸的症状。

检查:右耳道干净,鼓膜内陷明显,有粘连,活动度减低,并有灰白色沉积斑块。

鼻腔黏膜充血,下鼻甲稍肿大,无分泌物。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纯音听域测定示右耳传导性聋。

声导抗为B型。

辨为邪毒滞留耳窍,气滞血瘀;脾肾精气亏虚,不能上荣耳窍。

治疗当以行气活血,通窍开闭。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40 g,当归尾、党参、赤芍、石菖蒲、川芎、桃仁、白术、茯苓、柴胡、补骨脂、菟丝子、三棱、莪术各10 g,红花6 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14剂,患者自觉耳闷胀感较前明显减轻,耳鸣声也有所缓解,自声增强也基本消失。

上方去三棱、莪术,加陈皮、僵蚕以行气通络,并嘱患者宜常自行鼓气吹张法,即捏鼻、闭唇、鼓气,使气进入耳窍内。

按:病初期,耳内胀兼痛,称“耳胀”或“耳胀痛”,病机为风邪侵袭,经气痞塞,治疗宜疏风散邪通窍;病之久者,耳内如物阻隔,清窍闭塞,故称“耳闭”,病机为邪毒滞留,气血瘀阻,治疗宜行气活血,通窍开闭。

(收稿日期:2019-03-28)
本文编辑:王福岗
(上接第3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