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借鉴和启示

摘要: 中国古代社会的廉政文化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容各派学说、规模宏大、结构庞杂、内容丰富和体系完备的廉政理论体系。它包括传统社会的廉政观、民本观、德治观、吏治观、法治观、制衡观、教化观和修齐观。传统廉政文化是传统社会实现政治清廉、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精神支柱,是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根基。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社会; 廉政文化; 借鉴;启示

引言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产生的时间很早。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反映,文明诞生之初的氏族首领已经注意到了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对自身素质的要求,记载了为政者要勤政、节用、爱民、尚贤等内容。历经漫长的历史长河,各个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大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实践总结,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体系。这其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批判的加以继承。

1、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特点

1)十分注重思想教化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积极大力倡导廉政,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力图使官吏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克制。在教育内容上,主要以儒家思想中的伦理道德为主,强调“修身为本”、“为政以德”“洁身自律”、“淡泊名利”。儒家伦理道德既是社会整体价值取向,又是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构成了古代传统廉政文化的主体内容。在教育途径上,包含:一是家庭廉德教育;如宋代司马光为教诫儿子,专门写了篇《训俭示廉》的家训。二是学校伦理教育;从私塾、乡学到国子监,“平政爱民”、“节用而爱民”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贯穿始终。三是皇帝圣谕教育;古代皇帝为圣上天子,金口玉言,其一言一行均对官员和社会有很深的影响。官吏自踏入仕途后,皇帝经常对他们进行”仁、义、廉、耻”的朝廷教育。

2)积极塑造清廉典范

历代王朝还都十分注意弘扬宣传清官廉吏,引导官场廉洁奉公的正气。经过历代文学家、艺术家的艺术加工,各类廉政思想、廉诗、廉文、廉事,使得“一钱太守”刘庞、“三汤道台”汤斌、“古今第一廉吏”于成龙,汉代的杨震,宋朝的包拯,明朝的于谦、海瑞、况钟以及清初的张伯行等等,一大批清官廉吏的故事,在不同时代都能始终保持形式的新颖性和内容的艺术性,构成了我国古代廉政建设过程中独特的清官文化。古代君王还十分注重表彰和重用廉吏,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汉代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举孝廉”,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孝顺父母,行为清廉的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

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

第一章天文 1、五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火星)、镇星(土星) 2、古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将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羲和、月御望舒 3、七政(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 4、五纬:金、木、水、火、土 ①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其光色银白。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②木星:古曰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 ③水星:一名辰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 ④火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大火(心宿) ⑤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5、二十八星宿: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6、四象: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7、有关天象的词: “月离于毕”:月亮附丽于毕宿 “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 “太白食昴”:金星遮蔽住昴宿 8、参商:指参宿和心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又因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商 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 10、北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前四组成斗身,古曰魁;后三组成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北斗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廉政文化标语

廉政文化建设标语 1、抱朴守拙淡泊名利,求真务实平常人生 2、病从口入,腐从贪起 3、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给自己半点腐败的念头 4、不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廉,难以凝聚人心 5、倡导廉政新风,创造美好鑫达 6、倡廉洁之风,养浩然之气 7、倡廉重在反腐,反腐重在治本 8、诚实是做人的行为支撑,廉洁是从业的行为准绳 9、逞一时贪欲,陷半生囹圄 10、吃拿卡要可耻,热情服务光荣 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 13、大力弘扬廉政文化,携手共建和谐文明 14、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反腐倡廉氛围 15、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大节小节守廉为节 16、大兴企业廉政文化,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17、淡泊以明志,清廉以正风 18、顶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19、遏制腐败,重在预防 20、反腐不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 21、反腐倡廉乃立身之本,私心贪欲乃祸害之源

22、反腐倡廉预防为主,群众监督警钟长鸣 23、反腐倡廉重在标本兼治,廉洁自律务求身体力行 24、反腐大业无小事,倡廉更需勤用功 25、反腐当从自身做起,倡廉应由小处着手 26、非己物戒贪心一丝不取,是他利弃私欲一点不沾 27、风正一帆顺,清廉得民心 28、腐败行为人人恨,自强自励要自重 29、腐败皆因贪欲起,自律方能守廉洁 30、腐败是祸,勤廉是福 31、腐败是祸事前兆,勤廉是幸福源泉 32、公生明,廉生威,无私无畏奔前程 33、红灯不能闯,红包不能收 34、坚持廉洁自律,争做先进表率 35、监督就是爱护,公开就是倡廉 36、俭以养德,廉以立身 37、讲法纪、讲道德、守诚信、守清廉 38、教育监督制度并重,搞好反腐惩防体系建设 39、今日伸贪手,明日进班房 40、经营贵在求实创新,廉洁贵在持之以恒 41、警示教育常抓不懈,廉政监督匹夫有责 42、敬廉崇俭,反腐治奢 43、克勤克俭,戒骄戒躁,勤政廉政

廉洁文化宣传标语

廉洁文化宣传标语 导读:廉洁文化宣传标语50句: 1、树清廉风气人人争先,创文明站所个个一流。 2、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强化措施,改进方法,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4、清官双肩明月,廉吏两袖清风。 5、端正党风人人有责,反腐倡廉事事关心。 6、镜不蒙尘可照人,人不贪脏可扬名。 7、要做好腐朽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必须上下形成共识,切实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责任同负。 8、惟俭可以生廉,惟廉可以助俭。 9、竹以直为美,人以正而尊。 10、反腐倡廉不折不扣,勤政为民实实在在。 11、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廉洁自律,党性长存。 12、构建惩治和预防腐朽体系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 13、崇勤尚俭持家敬桑梓,倡廉奉洁治国顺天下。 14、努力树立?风险无处不在,人人都有风险?的'思想理念。 15、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16、责任重于泰山,形象重于生命。

17、莲因洁而尊,官而廉而正。 18、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19、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主。 20、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21、为人自私私尽名衰,做官贪财财多身亡。 22、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长思百姓冷暖。 23、爱国奉献明礼守信,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24、建设文明廉洁窗口,敞开热忱为民心灵。 25、为官清廉洁如水,点点滴滴为人民。 26、加强廉政建设,塑造政府形象。 27、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构建预防腐朽的长效机制。 28、建立廉政风险教育机制,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升拒腐防变能力。 29、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构建预防腐朽长效机制。 30、廉政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反腐倡廉氛围。 31、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 32、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33、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勤为标,以惰为戒。 34、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 35、建立健全腐朽风险化解机制,超前防范和及时处置各种风险因素,让广大党员干部远离危险。

中国廉政文化书籍

廉政书录 1、《中国廉政文化史》、 2、《反腐倡廉沉思录》 3、《利剑行动》、 4、《国色》、 5、《决择》 6、廉政故事35.9 7、做最好的党员 8、廉政公署15.4 9、新中国反腐简史16.1 10、通向廉政之路15.5 11、忏悔录14.9 12、透视十大腐败犯罪现象18.7 13、廉政党课三十讲35.5 14、廉政箴言14.5 15、中国廉政文化读本21 16、腐败与反腐败24.5 17、《纪检监察案件证据调查与运用实用教程》2套 18、《新编纪检监察业务教材(上、下册)》2套 19、《廉诗三百首》 20、《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论》 21、《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音响) 22、《高台驻足:一个领导者的人生感悟》 23、《中国廉政文化丛书(第二辑)》 24、权力监督与腐败预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25、中华廉政文化读本人民出版社 26、长篇原创反腐小说—权力底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7、市长秘书作家出版社 28、廉政工程(制度、政策与技术)李成言北京大学出版社 29、致命旋涡王晓方作家出版社 30、领导干部公共服务能力李鹏飞中国方正出版社 31、领导干部政治鉴别能力李勇进中国方正出版社 32、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孙国新中国方正出版社 33、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能力李勇进、王迎春中国方正出版社 34、领导干部创新能力孙国新中国方正出版社 35、领导干部沟通协调能力蒋玉林中国方正出版社 36、廉政文化建设要论张利生中国方正出版社 37、反腐倡廉建设新经验与新对策李秋芳中国方正出版社 38、中国廉政勤政故事王文升中国方正出版社 39、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中华诚信名言点评江万秀中国方正出版社 40、《辉煌历程—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三十年》 41、《纪检监察概论》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浏览:[792] 大中小 南通大学文学院吴洁 [摘要]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当今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推动反贪立法,不断健全廉政制度;多设监控渠道,不断强化监督机制;加强官德建设,不断增强执政能力。 [关键词]传统廉政文化;现代价值;实践意义 一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廉”在古汉语中是指堂屋的侧面,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用通俗的语言对这一含义做出了明确表达:“堂之侧边曰廉,故从广”[1]。由于“堂之侧边”的特点是平直、方正、有棱角,因而“廉”又做正直、方正、干净、节俭等道德含义之解,从古至今,“廉”都表达着人们对待财利的一种正确态度,其基本要义是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而“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2],即正直公道的基本原则是治理一方的基本前提。因此我们可以将廉政理解为一种源于传统清廉观的为政之德和政治氛围,而廉政文化,则正是以廉政为根本内容的文化传统、文化形态与文化精神,并与之形成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和风气都产生了行之有效的促进,并对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极端低下,氏族和部落首领还没有什么特权意识,却有着强烈的为民父母的原始公仆意识,他们不仅广泛听取民众意见,而且以戒言、铭言诲人律己。尧曾有过有“尧戒”:“战战栗栗,日慎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址”,[3]认为继承人必须有极好的德行,必须能经受住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而不后退,因为日后他是千万臣民的公仆,而不是高压于人上的至尊。舜也曾告诫他的臣子要清明正直,并每三年对公职人员进行一次考核,清正廉明的就升迁,否则就降级。上述可谓中国廉政思想文化的最初萌芽,说明“廉”作为一种朦胧的为政道德活动,已经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 “廉”作为一种文化意识的觉醒,是在阶级社会产生以后,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及贪贿现象的盛行应运而生的。商朝提出重民用德,不任用贪财聚货的人,而任用努力为臣民生财造富的人。周朝清醒的认识到夏商灭亡的原因在于暴政压迫和贪污腐化,倡导勤政廉政,并采取了保民、任贤和勤政等措施,认为一个明智的统治者应当尽力接触小民,了解他们的疾苦,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这种勤政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是十分可贵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大变动和文化大繁荣,廉政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管仲在《管子?霸言》中明确提出了“以民为本”的论点,认为既然人情是欲利而避害的,为政者必须能顺民所欲,满足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使人民得到快乐、富贵、安定。孔子、孟子等这一时期的儒学大家也是廉政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并实践着廉政文化。孔子认为,为政者欲把政治搞好,就要自身廉洁,不以权谋私,为民做出榜样。孟子则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认为人民才是国家中最可贵的,人民是政权之本,而国君的地位完全次于人民,并且还提出了给民以恒产,施教化,救济穷人等具体措施。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半封建社会中,由于阶级社会的本质所限,社会战乱不止,衰世

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

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 2014-08-25 15:45来源:检察日报我要评论0 字号: 故宫乾清宫“正大光明”匾,象征着封建统治者对“言行正派”的推崇 现实中的反腐形势正如火如荼,考察数千年的政治文化尤其是廉政文化,以古为鉴,我们或可把握现实中的一点一滴。 “廉政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个分支,它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并构建了一定的政治结构为前提。没有相应的政治和政治制度产生,廉政文化也就无从谈起。由于廉政文化与特定的政治文化紧密相连,因此,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廉政文化的产生道路是不完全相同的,即使研究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廉政文化也要注意它的特定含义,不能作简单的解释和比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卜宪群告诉记者的这句话,既是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客观叙述与评价,也蕴含着廉政文化的历史镜鉴意义。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这一重大课题的主持人,卜宪群对记者说,这一课题正是以宽广的学术视野来观照中国廉政文化的缘起与发展。

“六廉”: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内核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产生时间很早。文明诞生之初的氏族首领已经注意到了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卜宪群介绍,《尚书·尧典》记载帝尧为政“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以及要“敬授民时”,其思想涵盖为政者要勤政、节用、爱民、尚贤等多层次含义。《尚书·皋陶谟》中提出的所谓“九德”,也主要是针对为官者的素质要求。值得注意的是,《皋陶谟》中表达的“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是传统“民本”思想的渊源所在,也构成了中国古代廉政制度、行为、思想的深层次价值观,是古代廉政制度形成的重要文化基石之一。 随着国家的产生及其形态的完善,廉政文化的内容也日渐丰富。三代(夏、商、西周)王朝的更迭使统治阶级认识到“天命”无常,要保持统治的长久就必须把剥削和压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必须对被统治者“民”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人们所熟悉的“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夫民,神之主也”等等言论就是“民本”思想触动统治阶级政治神经后的感慨,也是三代廉政制度、行为、思想产生的深层文化意识之一。 卜宪群认为:“三代对贪贿的惩处是否都出自于民本思想的价值观,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但以条规刑律对贪加以惩戒,这是在以往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廉政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治家、思想家们关于“廉政”问题的思考多姿多彩。齐相晏婴说:“廉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婴还与齐景公专门讨论过“廉政”问题。一次,景公问晏婴:“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晏婴对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雩途,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意思是廉政能否持久,关键在于各级官吏能否做到坚守美德,出污泥而不染,做廉洁的表率。 这个时期廉政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首推法家的廉政文化学说。法家从人具有贪欲的天性出发,既主张从制度上设官分职,加强监督,防止腐败的产生,也主张从道德的层面对包括君主在内的各级官僚进行教育。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 说:“所谓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资财也。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心不偏党也。”法家的另一代表人物管子认为:“国有四维”,即礼、义、廉、耻。他还说:“欲民之有廉,则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

廉政文化标语口号

廉政文化标语口号 篇一:廉政宣传标语 廉政宣传标语 1、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 2、马吃夜草一时美味,马失前蹄一生终悔 3、做官做事做人应清清白白,为公为政为民需勤勤恳恳 4、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 5、廉洁自律三个我: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 6、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脚踩地雷 7、地位是脚下的台阶,并非你的真正高度;官衔是脸上的脂粉,并非你的真正肤色 8、只有廉政的人,才心安理得。 ——[古希腊] 伊壁鸠鲁《格言集》 9、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所追求的金钱,则是使自己当奴隶的一种工具。 ——[法] 卢梭 10、对于不知足的人,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美] 富兰克林 11、那怕对自己的一点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前苏联] 高尔基 12、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就是一个奴隶。 ——[德] 歌德 13、明道德以固本,重修养以安魂,知廉耻以净心,去贪欲以守节 14、朝省、夕省,朝夕自省;上廉,下廉,上下齐廉 15、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7、谦受益,满招损。 18、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宋-包拯) 19、律己廉为首,立德世在先 20、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 21、自警、自省、自重、自律 2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3、门如市,心如水,一尘不染;提得起,放得下,百事敢为。(明-谈迁) 24、莫作名利双收之想,但立名扬万古之志。(清-曾国藩) 25、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26、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2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李商隐《咏史》

中国古代廉政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古代廉政制度 篇一:中国古代廉政文化要点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 一、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涵义和起源 廉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概念。在古籍中“廉政”一词很少同时出现,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中。“廉”字可见的最初含义是堂屋的侧边,语出《仪礼乡饮酒》“设席于堂廉东上”。用廉字表示政治行为出自《周礼天官冢宰》中所记载的“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 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汉代以后,“廉”成为了官吏具备的一种职业道德。而“政”在《释名》中的解释是“正也,下所取正也”,这就要求官员具有正直、正义、无私的优良品德。 廉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使政治廉洁,按照现代政治实践理解,廉政是与贪腐直接对立的一种行为,此 外还应当包含勤政务实,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等方面。 决定廉政文化形态的根本因素是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

一般来说,只要有公共权力的出现,贪与廉、勤与惰的对立观念,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就必然产生。中国古代廉政思想同样是随着公共权力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更为重要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出现为贪腐行为的出现打下了物质基础。贪腐行为出现后,廉洁政治就成为了人们的普遍诉求。在上古五帝时期先民们就有了朦胧的廉政意识,如部落联盟中的首领推举在五帝时期发展到了禅让制,使有德者居于首领之位,此时勤政、节俭、爱民、尚贤的公仆意识随之出现。这就成为了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源头。 二、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外延——德治思想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对义利关系的不 同认识。古代廉政思想是德治思想的核心,而德治思想则是廉政思想的理论外延。 德治思想就是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廉政思想是古代廉政思想的主流,它包含以民为本、清廉节俭、举贤任能、正己修身等方面。其中以民为本主要体现为重民贵民、爱民仁民和安民保民。西周时期先贤们提出了“敬天保民”、“民惟邦本”的思想观念, 之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轲提出了“民贵君轻”思想和“君民同忧乐”思想,充分的表现出对民众的重视。北宋时期,范仲淹将孟子这些

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对现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 对现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我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出现贫富分化,公共权力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由于人类自私利己的本性,加之权力易被滥用的特点,贪污腐败现象也随之产生,到了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体制,加之民主制度的缺失,腐败现象更为盛行。过于泛滥的腐败往往会引起民众的不满和抗争,从而危害统治阶级统治基础,因此,我们的祖先总结出了深刻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就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大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实践并形成的关于廉政制度建设的思想、廉政行为的道德规范意识、社会评价,廉政时代与廉政人物颂扬与传播的艺术方式等方面的总和。它们中的许多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结合中国实际对廉政问题的缜密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卓越智慧。我们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同时,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就有大量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大力宣扬。 一、借鉴古代廉政文化产生的途径来推动中国廉政文化

的产生。 廉政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并构建了一定的政治结构为前提的。没有相应的政治和政治制度产生,廉政文化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廉政文化与政治文化之间紧密相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必须继续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使领导干部自觉拒腐防变,带头廉洁自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形式,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充分说明了作为一种先进文化的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且成为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为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推动了中国新时期廉政文化水到渠成的产生。 二、借鉴古代廉政文化的特点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廉政文化。 1、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严惩贪官污吏 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注重立法,运用法律来规范官员行为。早在夏商时期,对贪贿就有了正式的刑律。《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

廉政文化标语口号

廉政文化标语口号 1、端正行风,服务经济,一心为民。 2、反腐倡廉,发展经济,文明和谐,振兴承德。 3、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4、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5、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6、加强廉政建设,塑造政府形象。 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8、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 9、反腐倡廉,执政为民,端正行风,以民为本。1 0、强化民主监督,推行政务公开。 1 1、强化政风行风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1 2、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严明纪律,严明责任。1 3、克勤克俭,戒骄戒躁,勤政廉政。 1 4、为民、务实、勤奋、清廉。 1 5、心里装着老百姓,永远保持先进性。 1 6、反腐倡廉预防为主,群众监督警钟长鸣。 1 7、正世界观,正人生观,正权力观,正政绩观。 1 8、权力来自人民,权力服务人民;人民监督权力,人民评议权力。l 9、讲理想、讲道德、讲纪律、讲奉献。 2 0、敬廉崇俭,反腐治奢。

21、位不在高廉洁自名,权不在大为公则荣. 22、淡薄名利名远扬,追求钱财自寻亡. 23、长廉养得好心境,洁身如玉家太平. 24、廉气养人心肺,腐败毁我长城. 25、勤奋成就事业,廉政凝聚人心. 26、官廉士气高,行业风气好. 27、做官品廉相等,为政两袖清风. 28、得志贵在清廉,成功需要平衡. 29、要振伟大事业,必先兴廉政之风. 30、勤俭清廉正道行,遵纪守法万事兴. 31、做廉政公务员,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2、要问廉政歌曲能唱多久,唱到青松白头河水倒流. 33、廉政者的泪水洗不去腐败者带来的耻辱,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捍卫一方洁土. 3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35、弘扬廉洁新风,共创文明事业. 3 6、一路温馨,一路廉洁,一路平安。 3 7、闻一声您好,献一颗爱心。 3 8、政风行风大家管,服务如何大家评。 3 9、人人是发展环境,人人是承德形象。 4 0、开展阳光服务,建设文明窗口。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借鉴和启示 摘要: 中国古代社会的廉政文化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容各派学说、规模宏大、结构庞杂、内容丰富和体系完备的廉政理论体系。它包括传统社会的廉政观、民本观、德治观、吏治观、法治观、制衡观、教化观和修齐观。传统廉政文化是传统社会实现政治清廉、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精神支柱,是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根基。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社会; 廉政文化; 借鉴;启示 引言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产生的时间很早。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反映,文明诞生之初的氏族首领已经注意到了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对自身素质的要求,记载了为政者要勤政、节用、爱民、尚贤等内容。历经漫长的历史长河,各个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大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实践总结,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体系。这其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批判的加以继承。 1、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特点 1)十分注重思想教化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积极大力倡导廉政,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力图使官吏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克制。在教育内容上,主要以儒家思想中的伦理道德为主,强调“修身为本”、“为政以德”“洁身自律”、“淡泊名利”。儒家伦理道德既是社会整体价值取向,又是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构成了古代传统廉政文化的主体内容。在教育途径上,包含:一是家庭廉德教育;如宋代司马光为教诫儿子,专门写了篇《训俭示廉》的家训。二是学校伦理教育;从私塾、乡学到国子监,“平政爱民”、“节用而爱民”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贯穿始终。三是皇帝圣谕教育;古代皇帝为圣上天子,金口玉言,其一言一行均对官员和社会有很深的影响。官吏自踏入仕途后,皇帝经常对他们进行”仁、义、廉、耻”的朝廷教育。 2)积极塑造清廉典范 历代王朝还都十分注意弘扬宣传清官廉吏,引导官场廉洁奉公的正气。经过历代文学家、艺术家的艺术加工,各类廉政思想、廉诗、廉文、廉事,使得“一钱太守”刘庞、“三汤道台”汤斌、“古今第一廉吏”于成龙,汉代的杨震,宋朝的包拯,明朝的于谦、海瑞、况钟以及清初的张伯行等等,一大批清官廉吏的故事,在不同时代都能始终保持形式的新颖性和内容的艺术性,构成了我国古代廉政建设过程中独特的清官文化。古代君王还十分注重表彰和重用廉吏,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汉代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举孝廉”,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孝顺父母,行为清廉的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

廉洁宣传标语

廉洁宣传标语 廉洁宣传标语 1、树清廉风气人人争先,创文明站所个个一流。 2、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强化措施,改进方法,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4、清官双肩明月,廉吏两袖清风。 5、端正党风人人有责,反腐倡廉事事关心。 6、镜不蒙尘可照人,人不贪污可扬名。 7、要做好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必须上下形成共识,切实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责任同负。 8、惟俭可以生廉,惟廉可以助俭。 9、竹以直为美,人以正而尊。 10、反腐倡廉不折不扣,勤政为民实实在在。 11、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廉洁自律,党性长存。 12、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 13、崇勤尚俭持家敬桑梓,倡廉奉洁治国顺天下。 14、努力树立“风险无处不在,人人都有风险”的思想理念。 15、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16、责任重于泰山,形象重于生命。 17、莲因洁而尊,官而廉而正。 18、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19、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主。 20、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21、为人自私私尽名衰,做官贪财财多身亡。 22、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长思百姓冷暖。 23、爱国奉献明礼守信,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24、建设文明廉洁窗口,敞开热忱为民心灵。 25、为官清廉洁如水,点点滴滴为人民。 26、加强廉政建设,塑造政府形象。 27、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构建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28、建立廉政风险教育机制,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升拒腐防变能力。 29、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构建预防腐败长效机制。 30、廉政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反腐倡廉氛围。 31、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 32、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33、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勤为标,以惰为戒。 34、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 35、建立健全腐败风险化解机制,超前防范和及时处置各种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经验与启示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历朝历代在反腐倡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以清官情结为代表的传统廉政文化,对当代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文化与廉政文化 目前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定义,概其种类,有164种说法。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将文化当作名词来进行界定的。但笔者以为,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层面,即动词,取“文而化之”之义。 最早的记载见于〈〈易经》,“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贲》)。这是“文化”概念得以发端的源头。在早期文字中,“文”通皱纹的“纹”,意指人在年幼之时虽无皱纹,但也不具备相应的知识、智慧、经验、教训;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逐渐有了相应的知识、智慧、经验、 教训,同时也有了皱纹。故“人文”就是指人类社会知识、智慧、经验、教训的积累,再用这样的积累去教化天下,天下之人也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便是“文化”。文化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有了种种“文”的积淀,更在于用它去教化人,并使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见,将“文化” 一词作为动词来对待和理解,实具有鞭辟入里之功效,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文化的真 谛。 传统中国社会,民众期盼清官、拥戴清官,官员集团亦以做清官作为道德指引,国家也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在选拔和考核环节加大道德评价的比重,从而形成一种社会认同,出 现一种清官情结,进而成为传统廉政文化中最具说服力的容。纵观历史,各朝各代的清官可 谓层出不穷,所以历代正史中常常会为之立传,〈〈循吏传》便是其例。众人熟知的包公、海 瑞、于成龙等,更是其中的典。 以清官情结为代表的传统廉政文化,就是要用在清官政治的实践中积累的知识、智慧、经验、教训,去教化天下,使人们的思想认识随之产生变化,从而全面提高官员集团的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推动政治清明和法制进步。 传统廉政文化的经验 以清官情结为代表的传统廉政文化,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智慧。换言之,乃是在追求做清官的价值导向之下,逐渐凝练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文化品格,成为引导更多官员向清官的目标渐行渐近的成功经验。 (一)清廉:对待财富的品格 〈〈广雅》中解释:“廉,清也。”即要求人对待财富要保持廉洁自律的心态,无论是对待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荣誉这种种利益,不能有贪心。这样的文化品格,刚好和贪官相对应。 宋朝的包拯,是位著名的清官,他一生克己奉公、刚正廉洁。因担心自己死后,会有子后代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去贪赃枉法,特意立下遗嘱,告诫后人说:我的后世子,为官者若贪赃枉法,便要将他从族谱上除名,死后不准葬入祖坟,还要将其丑恶“事迹”刻成碑文,立于堂屋东墙以警示后人。 明朝海瑞,在当县令时,要靠挖野菜才能吃饱,母亲过生日,他只能买两斤肉去贺寿,结果这事都被当成“稀罕事”传到总督胡宗宪那里(〈〈明史?海瑞传》)。清朝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在赴任途中,居然要以萝卜充饥,仅有一袭官衣蔽体。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上述这些官员,身上有着一种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对待财富能保持廉洁的态度。可以说,为官清廉是传统廉政文化的第一层要求。 然而“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人都会有追逐利益财富的欲望。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简朴变得奢华,容易,因为这是在放纵欲望;由奢华变得简朴,困难,因为这需要克制欲望。作为官员,手握实权、占据资源,面临的诱惑远高于常人,真正要做到克制私欲、廉洁不贪,并非易事。正因如此,故而历代特别重视廉政文化的教化。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中国红色文化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中国红色文化 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中国红色文化 正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火的颜色,是生命的颜色。在我国,红色还蕴含特珠的意义,它是革命、忠勇与正义的象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老一靠无产阶级革命家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引领中国人民进行英勇不屈的奋斗,最后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在祖国大江南北留下了红色的印迹,这些印迹构筑出中国红色革命的绚丽篇章,成为一笔宝贵的红色财富,丰富了中国红色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红楼——北大红楼是北京城内一座具有极不平凡历史的建筑。它是中国先进思想和文化的策源地。红楼,红色的起点,在经历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洗礼之后,一大批仁人志士了解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1921年7月23日开始的中共一大在这里召开。 红船——中共一大最后一天的会议移至淅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这艇画舫被后人称为“红船”。 江西大旅社旧址——1927年南昌起义总指挥部,现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红色的摇篮井冈山——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井冈山,建立了以

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是中国革命个农村根据地。 红房子——1935年1月,中央红军攻下遵义,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重要转折点。遵义会议旧址称为“红房子”。 地球上的红飘带——得名于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该书又名《地球上的红飘带》,讲述的是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福建长汀、宁化出发,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到达陕北的事迹,斯诺在书中将红军走过的路线描述成“地球上的红飘带”,后来,作家魏巍也创作了长篇小说,书名也称《地球上的红飘带》。 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1947年3月,胡宗南部队发动对延安的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五四精神、黄埔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要点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 一、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涵义和起源 廉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概念。在古籍中“廉政”一词很少同时出现,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中。“廉”字可见的最初含义是堂屋的侧边,语出《仪礼?乡饮酒》“设席于堂廉东上”。用廉字表示政治行为出自《周礼?天官冢宰》中所记载的“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汉代以后,“廉”成为了官吏具备的一种职业道德。而“政”在《释名》中的解释是“正也,下所取正也”,这就要求官员具有正直、正义、无私的优良品德。 廉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使政治廉洁,按照现代政治实践理解,廉政是与贪腐直接对立的一种行为,此外还应当包含勤政务实,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等方面。 决定廉政文化形态的根本因素是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一般来说,只要有公共权力的出现,贪与廉、勤与惰的对立观念,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就必然产生。中国古代廉政思想同样是随着公共权力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更为重要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出现为贪腐行为的出现打下了物质基础。贪腐行为出现后,廉洁政治就成为了人们的普遍诉求。在上古五帝时期先民们就有了朦胧的廉政意识,如部落联盟中的首领推举在五帝时期发展到了禅让制,使有德者居于首领之位,此时勤政、节俭、爱民、尚贤的公仆意识随之出现。这就成为了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源头。 二、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外延——德治思想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对义利关系的不同认识。古代廉政思想是德治思想的核心,而德治思想则是廉政思想的理论外延。 德治思想就是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廉政思想是古代廉政思想的主流,它包含以民为本、清廉节俭、举贤任能、正己修身等方面。其中以民为本主要体现为重民贵民、爱民仁民和安民保民。西周时期先贤们提出了“敬天保民”、“民惟邦本”的思想观念,

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看廉政自律

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看廉政自律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建设廉政,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同时也要有文化上保证,讲廉政必须讲廉政文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可以为中国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中国优秀传统中有关“立志”、“畏”、“知耻”的论述,对当下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关系。 一、志在“立志” 树立廉政之风,应该提倡“立志”,志即“意志”。我们不主张唯意志论,也不主张精神决定主义,然而人的行动总被意志决定。意志不会凭空产生,意志一旦树立,就会变成行动的方向与动力。意志有高远、平庸之分。有高远的意志,就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远离腐败与堕落的陷阱。意志,也是一种“关心”将什么放在心中,耿耿以怀,成为意志高洁低庸的分界。 立志,需要“明志”。儒家之志乃“内圣外王”。中国自古以来没有自己的主体宗教,然而儒家思想却有类似宗教的意义。内圣,就是加强自我修养、树立理想境界、磨砺坚强意志;外王,即是服务社会,管理国家、平治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有“修齐治平”的说法,即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国家公务员,不是圣人,总当洁身自好,服务国家。“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志向立得高远,受腐败诱惑的力度才有可能加强。即便没有“圣人”之志,起码的君子之道还要遵循。“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今天的情况是,不是等到“穷”了以后才独善其身,而是在“达”的时候既不“兼善天下”,也不“独善其身”。 怎样才能做到立志呢?中国古代格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淡泊,就是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这样,谋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样燃烧,浪花一样翻滚,酒醉一样躁热,而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被沉淀透明,这时候高远纯洁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现,主宰原本飘荡无主的心。历史告诉我们,无欲则刚,胡长清、成克杰作为典型的腐败分子为的是贪得无厌,骄奢淫侈。他们以权力为工具,追求享乐、谋取私利,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以至国家财产严重损失。与胡长清“情如手足”的“大款”周雪华在交代他们的犯罪“心路”时说:“我是一个钓者,把有副省长之尊的胡长清钓住了。但有时又想,我也是一条贪吃的鱼,这不正是因为他的权力,钓走了我的金钱吗?”这段话值得我们反复吟味深思。 王阳明是将孔子思想作发扬光大的中国明代思想家,留给后人一本重要著作《传习录》。王阳明一生主张“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他说,人都有良知,这种良知与生俱来,愈是到了后来,被私欲蒙蔽,人心也就一天天坏下去。他主张在生活中,对后天所染的心灵垃圾作不断的清除,通过知行合一的工夫至于“致良知”的境界——良知的恢复与重光。“至良知”是崇高的心境,高远的志向,同时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立志的思想里程。 总之,在立志这个问题上要讨论的问题很多。什么是志?怎样立志?要回答这些问题,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一个可贵的资源宝库。这个宝库不用,那就是“资源浪费”了。 二、畏的哲学 行廉政,拒腐败,心中应该有个“畏”字。下面我们来说“畏”的哲学。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反复提到的一个问题。我们本来受到的教育是“天不怕,地不怕”、“无所畏惧”、

古代中国文化历史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文化历史知识点总结 【核心解读】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演变历程(以儒家思想发展为线索) 1、冷遇与创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1)背景 ①物质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条件: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条件: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的活跃并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条件: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内容 (3)意义:中国 历史上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奠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 基础 2、沉重挫折(秦) ——焚书坑儒(思 想文化专制政策) 3、改造与正统(汉 代)——董仲舒新 儒学 (1)含义:董仲 舒把诸子百家中 的道家、阴阳五行 家的思想糅合到 儒家思想中,加以 改造形成具有时 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目的: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维护封建统治 (3)内容 董仲舒新儒学给统治者 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 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 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 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 建专制。 (4)特点:新儒学以儒 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 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 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 主流是唯心主义的 (5)评价 积极:政治上,有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思想上,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等级秩序,具有神学色彩,是唯心主义,其主张愚民政策,成为后来历代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 4、冲击与挑战(魏晋至隋唐)——佛道盛行、三教合一 5、转型与成熟(宋明)——宋明理学 (1)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2)内容 ①创立——北宋五子 A、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B、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C、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D、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②成熟——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A、思想主张:理气论、道统论、心性论(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③新发展——陆王心学 A、陆九渊: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B、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核心)。 (3)评价 ①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奋发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②消极:维系三纲五常专制的统治,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6、批判与继承—— 明清早期启蒙思想 (1)背景 ①政治上:腐朽落后 的封建制度 ②经济:商品经济的 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的产生 ③思想:理学僵化, 八股取士使文化专 制加强 (2)代表人物及其思 想 (3)特点 反传统、反教条,反 对封建专制,带有一 定的民主色彩,反映 了资本主义萌芽时 代的要求 (4)性质:反封建 的民主启蒙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廉政文化

中国历史上的廉政文化 廉政不仅是一种政风,更是一种文化。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它不因历代政治、制度的更迭而消失。廉政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中华文化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廉政文化起源 中国廉政文化萌芽于中华文化形成之初,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追溯到上古原始氏族部落联盟时期。那时,人类虽然没有后世严格意义上的廉政意识,却有了平均分配食物的概念,有了最早的廉政行为和措施,并给后世留下了民主议事、推举有德者居其位的廉政记忆。一位叫皋陶的氏族首领首先提出了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这里所提到的简而廉,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廉政文化的最早记载。 把廉作为一种比较完整的道德观念和治国思想,则是在西周初年。《周礼·天官·小宰》日: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日廉善(指善于行事,能获得公众好评);二日廉能(指能行政令,较好地贯彻各项法令);三日廉敬(指不懈于位,恪尽职守);四日廉正(指不倾邪,品行方正);五日廉法(指守法不失,执法不移);六日廉辨(指临事分明,头脑清楚,不疑惑)。小宰是西周天官的属官,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评判官府的善、能、敬、正、法、辨六件事。这种以廉为本考察群吏的政绩,裁断高下优劣的做法,称为六廉。 沿着《周礼》的脉络,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都把廉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道德体系。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无一不褒扬廉,其中法家更是把廉和政结合起来考察,认为礼义廉耻是立国之本,并制定了廉不蔽恶的原则。墨家学派也同样强调廉在道德伦理中的重要意义,因而最早把廉作为重要德性提出来,认为君子之德有廉、义、爱、哀四行。此后的各个朝代都设立了各种监察与反贪机构,出台了各种法典以奖廉罚贪。如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监察法汉惠帝时的监御史九条,汉武帝时的刺史六条,明初颁布的一系列劝勉官吏的文书和诰谕,清朝实行的养廉银制度等。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尽职尽责、政绩卓著、清廉守正、严于执法的清官廉吏,产生了诸如吏治廉洁的标准、治贪之道、节俭治贪等廉论以及许多或讴歌廉洁,或鞭挞贪腐的廉诗、廉文、廉对、廉谣、廉谚、廉戏、廉政故事、格言、警句等等,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廉政文化。 这些在廉政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观念形态和出现的人物事件,构成了内涵丰富、外延清晰的中国廉政文化发展脉络。 二、中国廉政文化发展中的典章与制度 我国的廉政典章与制度伴生于中华廉政文化萌芽时期。其中,官职设置上的互相制约,道德教育与法制规范的相互配合,严厉惩处与细密防范的有效措施,正确处理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等,尤为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和借鉴。 《尚书·尧典》有鞭作官刑的记载。《尚书》的《胤征》《伊训》等篇记述了夏商两代统治者对官吏职责、义务的界定及官吏失职、渎职、贪污等犯罪行为处罚的具体内容。 先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国家的形成,廉政制度初步建立起来,民本、德治、仁、道、法治’等深刻影响后世的廉政典章与制度也在此时产生。 战国以降,官僚行政制度逐渐取代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头脑比较清醒的执政者,大多是廉政思想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们能够意识到,属下官吏廉洁自律和崇尚廉政的社会风气,会直接影响政权的兴。衰存亡。正如《晋书》所说:王道治本,经国之务,必先之以礼义,而致人于廉耻。礼一义正,则君子轨道而让于善:廉耻立,则小人谨行而不淫于制度。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廉政制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建树。如,先秦两汉时期汉代对受贿罪的惩治,魏晋隋唐时期的魏晋南北朝考试选拔官吏、吏部考司的考课复审、唐代选拔监察官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