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诊治 —— 《温病条辨》 考试答案和讲义
温病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温病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91题,每题1分,共91分)1.下列不属于温邪在营分的症状是:A、吐血衄血B、舌质红绛C、斑疹隐隐D、身热夜甚E、心烦谵语正确答案:A2.下列温病中,发病初起必见表里同病证候是:A、风温B、暑温C、秋燥D、伏暑E、春温正确答案:D3.气分证的主要病机是:A、热灼营阴,心神被扰B、温邪犯表,肺卫失宣C、邪热壅肺,肺气闭郁D、邪入气分,热炽津伤E、热盛动血,心神被扰正确答案:D4.热陷心包的临床表现应除外:A、舌绛B、舌謇C、心悸D、神昏E、肢厥正确答案:C5.温病壮热,汗多,面赤,心烦,渴欲凉饮,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宜:A、白虎汤加金银花、鲜石斛、芦根B、桑菊饮加石膏,知母、黄芩、花粉C、白虎加苍术汤D、王氏清暑益气汤E、白虎加人参汤正确答案:A6.发热,咳嗽,苔薄白,脉浮细数。
治宜选用A、桑菊饮加麦冬、生地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C、黄芩汤加豆豉、薄荷、牛蒡子D、桑菊饮加水牛角,元参E、桑菊饮加赤芍、麦冬正确答案:B7.患者张×,男,24岁,6月25日就诊,发热一周,起病时恶寒发热,头痛肢重等,先后服A、P.C. 银翘散,曾热减复起,其病不解。
现发热汗出,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滑腻,脉滑数,治疗最适宜的选方是A、雷氏芳香化浊法B、三仁汤C、王氏连朴饮D、三石汤E、甘露消毒丹正确答案:C8.王氏清暑益气汤证中可见:A、灼热,烦渴,脉散大B、汗多.烦渴,脉洪大而芤C、自汗、烦渴、脉虚无力D、汗多、烦渴,脉洪大E、汗出、口渴不多饮正确答案:C9.湿温多发于:A、春末夏初B、秋冬C、冬春D、盛夏E、夏秋正确答案:E10.患者,男,54岁。
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燥,脉沉细。
治宜选用A、凉膈散B、新加黄龙汤C、增液承气汤D、增液汤E、调胃承气汤正确答案:C11.新加香薷饮在临床应用时,如见汗出热退,应停用的药物是:A、银花B、连翘C、鲜扁豆花D、厚朴E、香薷正确答案:E12.湿热证,十余日,大势已退,唯口渴汗出,骨节痛,为()。
温病模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温病模考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91题,每题1分,共91分)1.不属于宣白承气汤的药物是:A、瓜萎皮B、生大黄C、生石膏D、杏仁粉E、厚朴正确答案:E2.温病脉濡数,多表示:A、热郁少阳,胆热炽盛B、湿温初起,邪阻气分C、湿热交蒸D、热邪亢盛,肝风内动E、痰热结聚正确答案:C3.温病过程中时有汗出,汗出热减,继而复热者为:A、外感风寒B、外感风热C、湿热郁蒸D、阳气外脱E、肌腠闭塞正确答案:C4.下列何项不属新感温病的传变趋向:A、初起在气分或营分阶段向外透发B、温邪袭表,一般无里热证C、自肺卫内陷心营D、按卫气营血层次渐进性深入E、温邪不传变而自行消退正确答案:A5.下列何项不属温邪入侵形成气分证的病机:A、营分转出B、伏热外发C、温邪径犯D、卫分传入E、上焦传入正确答案:E6.身灼热,躁扰不安,昏狂谵妄,斑疹显露,衄血,舌质深绛。
治宜:A、化斑汤B、犀角地黄汤C、犀地清络饮D、消瘟败毒饮E、以上均不宜正确答案:B7.患者身热下利,肛门灼热,舌苔黄,脉数,治宜选用A、枳实导滞汤B、葛根芩连汤C、王氏连朴饮D、黄芩汤E、调胃承气汤正确答案:B8.证见高热心烦,背微恶寒,头痛且晕,面赤气粗,口渴汗多,苔黄燥,脉洪数或洪大而芤。
证属:A、伏暑,卫气同病B、暑温,暑入阳明C、湿温,邪遏卫气D、暑温,暑伤津气E、暑温,暑湿兼寒正确答案:B9.烂喉痧见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的病机是:A、毒壅上焦,外发肌肤B、腑实内结,热毒外露C、气分热盛,津液耗伤D、气血两燔,营阴不足E、肺胃热盛,外窜血络正确答案:E10.余氏清心凉膈散即《局方》凉膈散去硝、黄加:A、生地、丹皮B、薄荷、甘草C、连翘、黄芩D、石膏、桔梗E、竹叶、栀子正确答案:D11.“湿热证,舌根白,舌尖红,湿渐化热,余湿犹滞”,治宜()。
A、辛开B、辛泄佐清热C、开泄D、涌泄E、辛泄正确答案:B12.按三焦辨证,病在足少阴的病理主要是指:A、热盛动血、心神扰乱B、水不涵木、虚风内动C、热邪久留、肾阴耗损D、热邪壅滞、肺气闭郁E、热邪久稽,肝肾阴伤正确答案:C13.创建三焦辨证理论的医家是:A、吴又可B、王孟英C、吴鞠通D、叶天士E、薛生白正确答案:C14.治疗暑湿弥漫三焦的方剂是:A、玉女煎B、导赤散C、三石汤D、清胃散E、凉膈散正确答案:C15.温病气脱亡阳,汗出异常的表现为:A、骤然大汗,淋漓不止,汗出黏稠B、冷汗淋漓,肢冷肢厥C、汗多烦渴D、战汗E、时有汗出正确答案:B16.烂喉痧与大头瘟在初起证候上具有的共同点A、头痛身楚B、头面红肿C、咽喉疼痛D、苔白舌红E、肌肤隐隐正确答案:C17.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色呈紫黑,吐血、衄血、便血,舌绛苔焦。
温病考试题+答案
温病考试题+答案一、单选题(共91题,每题1分,共91分)1.暑人血分,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色呈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喉中痰声辘辘,舌绛苔腻。
最合适的治疗方剂是:A、犀伯地黄汤B、神犀丹加竹沥、胆星、天竺黄C、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D、化斑汤E、神犀丹加羚羊角、钩藤正确答案:B2.热入心包兼有腑实与单纯阳明腑实其辨证的关键是:A、四肢逆冷B、口渴欲饮C、身热神昏D、舌謇言语不利E、腹痛便秘正确答案:D3.湿热证,十余日,大势已退,唯口渴汗出,骨节痛,为()。
A、湿邪蒙绕三焦B、余邪内留、胆气不舒C、中气亏损、升降悖逆D、胃气不舒、肺气不布、元气大亏E、阴津受伤、余邪留滞经络正确答案:E4.温邪传入中焦,阳明热结,其临床表现应除外:A、脉沉实有力B、便秘,腹满硬痛C、斑疹密布D、苔黄黑而燥E、潮热谵语正确答案:C5.证见身热烦渴,胸痞腹胀,肢酸倦怠,咽痛溺赤,苔黄而腻等首选的方剂是:A、清瘟败毒饮B、王氏连朴饮C、白虎加苍术汤D、甘露消毒丹E、普济消毒饮正确答案:D6.湿热病邪初犯,郁遏卫气分,最易见到的舌苔是:A、苔薄黄不燥B、苔薄白而腻C、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D、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E、苔白厚而腻正确答案:B7.“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其语出:A、王纶B、叶天士C、吴瑭D、张凤逵E、李东垣正确答案:A8.银翘散证出现衄者,其加减法为A、去芥穗,加白茅根、侧柏碳、栀子碳、粉丹皮B、去芥穗、桔梗,加白茅根、侧柏炭、粉丹皮C、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D、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粉丹皮E、去芥穗、桔梗,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正确答案:C9.在祛湿法的应用上,下列哪项提法是欠妥的?A、祛湿法可以分为“轻清宣气”,“燥湿泄热”、"分消走泄”三种B、若阴液不是者慎用本法C、若湿邪已化燥者忌用本法D、本法常根据病情需要配合清热、退黄、和胃、消导等法使用E、祛湿法具有宣通气机,运脾和胃,通利水道,化湿泄浊等作用正确答案:A10.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象较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
温病测试题及答案
温病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91题,每题1分,共91分)1.身热,头晕胀痛,手足跺扰,狂乱痉厥,舌红苔黄燥,脉弦数。
治宜:A、白虎汤加羚角,钩藤B、羚角钩藤汤C、羚角钩藤汤送服至宝丹D、犀角地黄汤加羚角、钩藤E、以上均不宜正确答案:B2.春温气热兼表证应选用:A、银翘散加减B、凉膈散C、玉女煎加减D、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E、寒解汤正确答案:E3.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
其病变阶段是:A、血分B、营分C、卫分D、气营E、气分正确答案:D4.高热,烦渴,咽喉肿烂疼痛,声嘶气急,肌肤丹痧密布,赤紫成片,舌绛干起刺,状如杨梅,脉细数。
治宜:A、清咽养营汤B、凉营清气汤C、清营汤D、清咽汤E、余氏清心凉膈散正确答案:B5.身热不甚,口干咽燥,神倦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红绛而干,其病机为:A、肺胃阴伤B、热伤心肾C、阴虚火炽D、热灼营阴E、肾阴耗损正确答案:E6.患者口燥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干,脉沉细。
治宜选用A、调胃承气汤B、增液汤C、增液承气汤D、导赤承气汤E、新加黄龙汤正确答案:B7.叶天士认为,风温的发生是因:A、外感风温时毒B、温风过暖、感其气者C、春日受风,其气已温D、感受春季温热病邪E、外感湿热病邪正确答案:C8.发热恶寒,汗出,口渴,心烦,头痛如劈,舌红苔黄,脉滑数,属于:A、卫营同病B、气分证C、卫分证D、卫气同病E、气营同病正确答案:D9.痞证运用苦泄法,其舌象应是:A、苔灰白不渴B、苔黄或浊而有地C、苔黄而光滑D、苔白而不燥E、苔黄白相兼正确答案:B10.温病过程中如果斑疹并见,治宜:A、清胃泄热,凉血化斑B、宣肺达邪,清营透疹C、化斑同时兼以透疹D、先予化斑,后予透疹E、先透疹,再予化斑正确答案:B11.以下哪项不符合暑温,暑湿兼寒的证候?A、口渴汗出B、脘痞心烦C、身形拘急D、舌苔薄腻E、发热恶寒正确答案:A12.暑温病临床特点中,下列说法欠妥的是:A、多见闭窍动风之变B、后遗症经积极治疗,容易恢复C、初起即见壮热、烦渴、汗出等气分证D、发病急骤E、传变迅速正确答案:B13.患者,男,29岁。
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吴鞠通
第十三章吴鞠通《温病条辨》选一、填空题1.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温病者:有风温、、、、、、、有冬温、有温疟。
”2.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凡病温者,始于,在。
”3.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令,。
”4.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5.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
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6.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风温,,,,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7.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不可与也;,不可与也;,不可与也;,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8.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汗之则,甚则,下之则,润之则,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主之。
”9.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
者,白虎汤主之;,甚则者,大承气汤主之。
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10.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
肺病逆传则为,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也。
”11.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主之。
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主之。
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主之。
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主之。
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再不下者,主之。
”12.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
,,发表攻里,两不可施,误认伤寒,必转坏证。
《温病条辨》原文资料讲解
《温病条辨》原文1、头痛微恶寒,面赤烦渴,舌白,脉濡而数者,虽在冬月,犹为太阴伏暑也。
2、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
3、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主之4、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膏、黄芩主之。
脉洪大,渴甚汗多者,仍用白虎法;脉虚大而芤者,仍用人参白虎法。
5、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汗多,加减生脉散主之。
6、伏暑、暑温、湿温,证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
7、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
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8、湿温邪入心包,神昏肢逆,清宫汤去莲心、麦冬,加银花、赤小豆皮,煎送至宝丹,或紫雪丹亦可。
9、湿温喉阻咽痛,银翘马勃散主之。
10、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俗名为呃),宣痹汤主之。
11、太阴湿温喘促者,千金苇茎汤加杏仁、滑石主之。
12、《金匮》谓太阳中暍,身热疼痛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此热少湿多,阳郁致病之方法也。
瓜蒂涌吐其邪,暑湿俱解,而清阳复辟矣。
13、寒湿伤阳,形寒脉缓,舌淡,或白滑不渴,经络拘束,桂枝姜附汤主之。
14、骨节疼烦,时呕,其脉如平,但热不寒,名曰温疟,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15、但热不寒,或微寒多热,舌干口渴,此乃阴气先伤,阳气独发,名曰瘅疟,五汁饮主之。
16、舌白渴饮,咳嗽频仍,寒从背起,伏暑所致,名曰肺疟,杏仁汤主之。
17、热多昏狂,谵语烦渴,舌赤中黄,脉弱而数,名曰心疟,加减银翘散主之;兼秽,舌浊口气重者,安宫牛黄丸主之。
18、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19、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
20、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
21、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者,翘荷汤主之。
温病题库与参考答案
温病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潮热便秘,胸腹胀满,喘促不宁,痰涎壅盛,脉右寸实大,苔黄腻。
其病机为:A、肺热腑实B、痰热结胸C、热灼胸膈D、邪热壅肺E、肺燥肠闭正确答案:A2、春温气热兼表证应选用:A、玉女煎加减B、凉膈散C、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D、银翘散加减E、寒解汤正确答案:E3、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论》C、《景岳全书》D、《伤暑全书》E、《温病条辨》正确答案:E4、凡温病出现白㾦,即说明是由:A、湿邪为病B、温毒为病C、湿热为病D、温邪为病E、湿浊为病正确答案:C5、温病出现大便秘结时,忌用苦寒攻下。
是因为:A、津枯肠燥B、下后邪气复聚C、平素体虚D、里实而阴伤E、郁热积滞正确答案:A6、具有清心开窍作用的方剂是:A、大定风珠B、至宝丹C、羚角钩藤汤D、参附龙牡汤E、菖蒲郁金汤正确答案:B7、一青年因发热十天,于九月十六日入院。
初起寒热身痛,胸闷心烦,近一周来,患者午后恶寒,继则发热,夜晚尤甚(体温40℃左右),至翌晨汗出热减,伴有胸腹灼热,胸闷心烦,渴不多饮,舌红苔黄白而腻,脉弦数。
其诊断和辨证为:A、伏屠病(暑湿困阻中焦)B、湿温病(邪阻中焦,湿热并重)C、湿温病(邪遏卫气,湿重热轻)D、暑温病(暑湿弥漫三焦)E、伏暑病(邪郁少阳)正确答案:E8、温病的概念中不包括:A、预后B、病机特点.C、证候特点D、病因E、属性正确答案:A9、湿温初起,湿热病邪侵于卫表者,其治法是:A、宣表化湿B、温化寒湿C、辛温解表D、和解表里E、通阳利水正确答案:A10、大头瘟初起,毒犯肺卫,治宜:A、清热解毒,滋养胃阴B、清热解毒,行瘀止痛C、解毒消肿,攻下泄热D、清热透表,宣肺泄热E、透表清暑,渗湿泄热正确答案:D11、宣气化湿解表,苦渗通利和里的方剂是:A、藿香正气散B、雷氏清凉涤暑法C、新加香薷饮D、枳桔栀豉汤E、清络饮加杏仁、薏仁、滑石汤正确答案:D12、《温热论》中指出:湿温病大便硬。
温病条辨练习题
温病条辨练习题一、选择题A. 发热恶寒B. 身热不扬C. 汗出热不解D. 舌红苔黄2. 温病的发生与下列哪项因素关系最密切?A. 饮食不当B. 情志内伤C. 感受温邪D. 外感风寒A. 咳嗽B. 头痛C. 胸闷D. 腹泻A. 清热解毒B. 解表散寒C. 滋阴降火D. 温阳散寒A. 身热减退B. 汗出减少C. 舌苔转薄D. 脉象和缓二、填空题6. 温病的发生,多因感受________邪气所致。
7. 温病初期,邪在________,病势较浅。
8. 温病热盛期,邪热炽盛,症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9. 温病后期,邪热已退,但正气未复,治疗当以________为主。
10. 温病治疗过程中,若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为病情加重之象。
三、判断题11. 温病初期,邪在卫分,治疗当以解表为主。
()12. 温病热盛期,邪热炽盛,治疗当以清热解毒为主。
()13. 温病后期,邪热已退,治疗当以滋阴降火为主。
()14. 温病治疗过程中,若见舌红苔黄,为病情好转之象。
()15. 温病治疗过程中,若见脉象弦滑,为病情加重之象。
()四、简答题16. 简述温病的发生原因。
17. 简述温病初期的主要症状。
18. 简述温病热盛期的治疗方法。
19. 简述温病后期的主要症状。
20. 简述温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五、案例分析题21. 病例:患者,男,45岁。
症见发热,汗出热不解,口渴,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
请分析该病例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22. 病例:患者,女,38岁。
症见身热不扬,头痛,身重,胸脘痞闷,口渴,舌红苔黄,脉濡数。
请分析该病例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六、多项选择题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接触传播D. 血液传播A. 喉咙痛B. 鼻塞流涕C. 身痛D. 心烦失眠A. 黄连B. 黄芩C. 金银花D. 连翘A. 滋阴B. 补气C. 健脾D. 清热A. 神疲乏力B. 汗出过多C. 舌质淡红D. 脉细弱七、名词解释题28. 解释“卫分证”。
中医学四部经典概说试题及答案(华医网)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1、下列作者和著作搭配错误的是(C)A、《伤寒论》张仲景B、《金匮要略》张仲景C、《黄帝内经》轩辕黄帝D、《温病条辩》吴瑭2、《黄帝内经》被称为“医学之宗”,不属于评价《内经》三个“第一”的是(A)A、《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法方药巨作B、《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C、《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D、《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3、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众说纷纭,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A、其成书并非某个时期或某个人的作品B、该著作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C、该书确定了我国医学的独特理论,为中医学发展奠定基础D、该书作者是轩辕黄帝,故称《黄帝内经》4、下列关于《伤寒论》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C )A、将外感疾病具有规律性的各种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辩证B、是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著C、运用望、闻、问、切基本治法D、共创制了113个基本的方剂5、关于《温病条辩》涉及的三焦辨证说法错误的是(D )A、上焦指的是心、肺病变B、中焦指的是脾、胃、大肠病变C、下焦指的是肝、肾病变D、中焦指的是肝、肾病变医家之宗——《黄帝内经》1、《黄帝内经》中涉及到养生的内容,关于其说法错误的是(D)A、养生,又称摄生B、养生一词在先秦时已存在C、主张人要顺应天地阴阳四时的规律,要全面的摄养形和神D、养生倡导“治已病”2、关于《黄帝内经》中切诊的说法错误的是(B)A、切脉分为三部九侯法、寸口诊脉法和人迎寸口合诊法B、人迎寸口合诊法是应用最普遍的C、切诊涉及到切脉、诊齿肤、按局部等多种方法D、脉相包括浮、沉、迟、数、滑等二十余种3、《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五行的说法错误的是(C )A、阴阳表示对立属性的名称,即为“阴”和“阳”B、阴阳双方的对立、互根、消长、运动是宇宙间的基本规律C、太邵阴阳模式,多用于说明六经之间的关系D、一阴指厥阴,二阴指邵阴,三阴指太阴4、以下未涉及到《黄帝内经》沿革的是(D)A、“医经七家”B、张仲景C、唐代王冰D、李时珍5、以下关于《内经》的注家与注本错误的是(C )A、南朝齐梁·全元起《素问》B、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C、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D、明·吴崑《素问》,俗称《素问吴注》众方之祖——《伤寒论》1、关于《伤寒论》的介绍以下错误的是(B)A、《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的医学著作B、以论文汇编的形式进行辩治C、辩证灵活、治法多变D、被誉为“经典临床学”、“医方之祖”、“医门之圣书”2、以下关于《伤寒论》中六经病名的病位错误的是(D )A、太阳病的阶段是外感病初期病位在营卫B、阳明病的阶段是外感热盛期病位在胃肠C、少阳病的阶段是外感亚热期病位是胆胃D、太阴病的阶段属于阳虚轻症病位在心肾3、《伤寒杂病论》未流传原因不包括(C )A、书籍为竹简,传抄困难B、成书的年代封建割据、内战频繁C、皇家占为己有D、难逃兵火洗劫,原书散佚不全4、《伤寒论》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伤寒论》以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一线贯通著称B、施治在是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因证立法,因法立方,因方选药严格的过程C、药物涉及到多种剂型,但仅包括内服制剂D、《伤寒论》之方,选药精当,组方严谨5、以下不属于目前《伤寒论》通行的版本的是(A )A、东汉张仲景编纂的原著《伤寒论》B、明代万历年间赵开美复刻的治平本,简称赵本C、明代嘉靖年间汪济川他复刻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简称汪本D、《金贵玉函经》,据载是经过王叔和纂赐杂病专著——《金匮要略》1、关于《金匮要略》中探讨的肺萎、肺痈、咳嗽上气三种病症的说法错误的是(D )A、肺萎是指肺叶的萎弱无用,其表现是以咳嗽涎沫为主的病症B、肺痈是肺生痈脓,表现为咳嗽,胸痛,吐浓痰且腥臭C、咳嗽上气以咳嗽不利,气逆于上,咳喘上气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D、三个病症病源在肺部,但不能相互影响2、下列对《金匮要略》的概述内容说法错误的是(A )A、前22篇内包括四十多种疾病并无方剂B、《金匮要略》共二十五篇C、首篇为总论具有纲领意义D、剂型上有丸、散、汤、酒等内服药剂3、关于《金匮要略》中探讨的百合病、狐惑病和阴阳毒病三种疾病症状说法错误的是(B )A、百合病类似于更年期综合征B、三种症状病原相同,症状相似C、狐惑病是以目赤、咽喉、口疾前后二阴腐蚀溃烂为特征D、阴阳毒是以发斑、咽痛为特征的,感染异毒引起的病变4、以下对呕吐、哕和下利三个病症说法错误的是(D)A、哕,即呃逆B、呕吐、哕、下利均由胃肠功能失调所致C、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两种D、痢疾仅有泄泻5、以下不属于《金匮要略》的学术成就及贡献的是(D)A、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施治的杂病诊疗体系B、医方之经C、方书之祖D、医方之祖温病诊治——《温病条辨》1、《温病条辩》中涉及到三焦病的治则不正确的说法是(D )A、病在上焦,治疗要用轻宣的药物B、病在中焦,治疗要祛除邪气,调整脏腑升降功能的平衡C、病在下焦,治疗用潜镇的药物吸虚风D、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重不沉2、关于吴鞠通创立的三焦辨证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上焦指心肺病变B、中焦指脾、胃和小肠病变C、下焦指肝、肾病变D、将温病按照侵袭人体部位不同分为上焦温病,中焦温病和下焦温病3、《温病条辨》中关于卫气营血辨证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用卫、气、营、血标明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传变的层次B、用卫、气、营、血划分病变的浅深轻重四个不同的阶段C、气分证标志着消耗血中的津液,或耗血动血,病非常危重D、卫分证时标志着邪气在表,邪较浅,病较轻4、关于《温病条辨》温热病中中焦治疗原则说法错误的是(C )A、阳明气分热盛—清法B、阳明腑实,有形热结—下法C、下法可选用竹叶石膏汤、黄连黄芩汤、栀子柏皮汤等D、阳明有形热结已去,无形热邪仍存应善后治疗5、以下不属于《温病条辨》中对于湿热病的治疗原则的是(A )A、三焦的湿热病其治疗都是以清泄气热,养阴生津为原则B、在上焦以清宣肺气、化湿泄浊为方法C、在中焦以辛开苦降、宣畅气机、健脾开胃为方法D、在下焦以淡渗利湿为方法。
温病的辨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一、填空题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分证的病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营分证的病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一)A1型题8.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A、气分B、卫分C、气营D、营分E、血分9.温病证见身体灼热,昏愦不语,舌蹇,肢厥。
其病变阶段是()A、卫分兼气分B、气分兼营分C、营分D、血分E、气分兼血分10.下列发热类型哪项不属于气分()A、寒热往来B、壮热C、身热夜甚D、日晡潮热E、身热不扬11.发热恶寒,汗出,口渴,心烦,头痛如劈,舌红苔黄,脉滑数。
其辨证为()A、卫分证B、卫气同病C、气分证D、卫营同病E、气营两燔12.身热夜甚,昏愦不语,大便下血,舌深绛,其辨证为()A、湿热酿痰蒙蔽心包B、热入气分,邪闭心包C、湿阻下焦,上蒙清窍D、热入营分,邪闭心包E、邪入血分,邪闭心包13.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疲,脉虚,为()A、中焦足太阴(脾)病变B、下焦足少阴(肾)病变C、下焦足厥阴(肝)病变D、上焦手厥阴(心包)病变E、上焦手太阴(肺)病变14.“三焦”的概念首见于()A、《温病条辨》B、《外感温热篇》C、《临证指南医案》D、《黄帝内经》E、《伤寒杂病论》15.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有力,为()A、手阳明病变B、足太阴病变C、手太阴病变D、手厥阴病变E、足阳明病变16.温病逆传是指()A、由肺传入肝肾B、由肺传入血分C、由血分传出营分D、由血分传出气分E、由肺卫传入心包17.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苔黄燥,为()A、手太阴(肺)病变B、足阳明(胃)病变C、手阳明(大肠)病变D、足厥阴(肝)病变E、足太阴(脾)病变18.发热。
温病学(14.4)--吴鞠通《温病条辨》选习题答案
吴瑭《温病条辨》答案一、填空题1.有温热 有温疫 有温毒 有暑温 有湿温 有秋燥2.上焦 手太阴3.风夹温也4.尺肤热 头痛 微恶风寒 身热自汗5.但热不恶寒而渴者6.但咳 身不甚热 微渴者7.脉浮弦而细者 脉沉者 不渴者 汗不出者8.湿温 神昏耳聋 目瞑不欲言 洞泄 病深不解 三仁汤9.脉浮洪躁甚 脉沉数有力 脉体反小而实10.心包 胃与脾 肝与肾也11.新加黄龙汤 宣白承气汤 导赤承气汤 牛黄承气汤 增液 增液承气汤12.内不能运水谷之湿 外复感时令之湿 徒清热则湿不退 徒祛湿则热愈炽13.脉虚大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14.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 热自阴来15.治外感如将 治内伤如相 台上焦如羽 治中焦如衡 治下焦如权二、选择题(一)A型题16.B。
答案分析:《温病条辨》是吴鞠通的代表作,吴又可的代表作是《温疫论》,叶天士的代表作有《温热论》,薛生白的代表作是《湿热病篇》,也有人称为《湿热条辨》,王孟英的代表作为《温热经纬》。
17.C。
答案分析:温病学两大辨证纲领为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其中前者由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创立并完善,后者由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创立。
18.C。
答案分析:《温病条辨》上焦篇首条云:“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
”19.B。
答案分析:《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条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20.A。
答案分析:《温病条辨》上焦篇第6条云:“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21.A。
答案分析:桑菊饮用药大多质轻味薄,用量轻,适合于初感风热病轻者,故吴氏谓之辛凉轻剂。
22.B。
答案分析:银翘散为清肃上焦而设,用药除辛凉之品外,尚有辛平、芳香之品,药性平正不偏,故吴氏谓之辛凉平剂。
23.E。
答案分析:白虎汤大辛大寒,较桑菊饮、银翘散用药大多质重量重,适用于风温肺热之重证,故吴氏谓之辛凉重剂。
温病题库含答案
温病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温病条辨》一书创立并完善了哪种辨证纲领A、脏腑辨证B、卫气营血辨证C、三焦辨证D、六经辨证E、经络辨证正确答案:C2、《温病条辨》中提出,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其后果是:A、必发吐泻B、必发斑疹C、必神昏谵语D、必发痉厥E、必发吐衄正确答案:B3、灼热,昏睡不语,斑疹密布,吐血、衄血,舌绛苔焦。
其病机为:A、邪入血分,热盛动血B、热毒炽盛,气血两燔C、邪入血分,热与血结D、热闭心包,脉络瘀滞E、热盛动血,邪陷心包正确答案:E4、夏季,病人证见灼热,烦躁,夜寐不安,神昏谵语,舌謇,肢厥,舌绛。
治宜:A、清营汤合至宝丹B、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C、清宫汤合至宝丹D、神犀丹E、清宫汤合紫雪丹正确答案:B5、三甲复脉汤、青蒿鳖甲汤、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四个方证的邪气程度比较顺序是A、黄连阿胶汤>青蒿鳖甲汤>大定风珠>三甲复脉汤B、黄连阿胶汤>青蒿鳖甲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C、青蒿鳖甲汤>黄连阿胶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D、三甲复脉汤>青蒿鳖甲汤>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E、黄连阿胶汤>大定风珠>青蒿鳖甲汤>三甲复脉汤正确答案:B6、温病过程中出现齿缝流血兼齿龈肿痛。
证属:A、肝火上犯B、心火上炎C、胃火冲激D、肾火上炎E、肺热上扰正确答案:C7、提出“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师愚C、章虚谷D、吴鞠通E、薛生白正确答案:D8、患者神识如蒙,少腹硬满,大便不通,舌苔垢腻。
其病机是A、热与血结,蓄于下焦B、热陷心包兼阳明腑实C、湿阻膀胱,气化失司D、暑湿积滞胶结肠道E、湿阻肠道,传导失常正确答案:E9、证见汗多气短,体倦神疲,脉细无力等气阴两伤,正气欲脱,首选的方剂是:A、王氏清暑益气汤B、生脉散C、参附龙牡汤D、沙参麦门冬汤E、白虎加人参汤正确答案:B10、春温初起的主要临床表现应除外:A、口渴B、肢端青紫C、舌红苔黄D、心烦E、高热正确答案:B11、黄连阿胶汤适用于:A、热与血结证B、肾阴耗伤证C、阴虚火炽证D、阴虚风动证E、热盛动血证正确答案:C12、宣气化湿法治疗温病,其代表方剂是:A、五苓散B、三仁汤C、五皮饮D、导赤散E、温胆肠正确答案:B13、以下哪一病证不属吴鞠通所说的“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A、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者B、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C、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D、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E、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者正确答案:D14、下列何项不属温邪入侵形成气分证的病机:A、温邪径犯B、伏热外发C、营分转出D、卫分传人E、上焦传入正确答案:E15、不属湿温热炽阳明,湿困太阴的症状是:A、口渴欲饮B、壮热汗出C、面赤气粗D、脘痞身重E、神志昏蒙正确答案:E16、温病热盛阳明,郁而化火,津伤未甚,兼太阴脾湿未化。
温病知识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温病知识练习题与参考答案1、不属于气分的治法是:A、益气养阴B、泄热生津C、化痰熄风D、清泄暑热E、攻下腑实答案:C2、夏季病人证见:心热烦躁,消渴不已,舌红绛,苔黄燥,其病机为:A、热郁胸膈B、邪留阴分C、暑伤心肾D、阴虚火炽E、肺胃阴伤答案:C3、不属于风温病热陷心包证候的是:A、痰涎壅盛B、身体灼热C、昏愦不语D、四肢厥冷E、神昏谵语答案:A4、男性,28岁,农民,于七月二十五日起病。
初起见寒热,头痛,脘闷心烦,三天后,发热39"C. 汗多,口渴,心烦,身重肢倦,脘痞腹胀,间有腹痛,呕吐酸腐,恶闻食臭,便溏日2一3次,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其诊断及辨证为:A、湿温病(湿热郁阻中焦,兼夹食滞)B、伏暑病(暑湿困阻中焦)C、暑温夹湿(暑湿困阻中焦)D、暑温夹湿暑湿困阻中焦,兼夹食滞E、伏暑病(暑湿积滞,阻于肠道)答案:D5、下列哪项不符合辨别新感与伏邪的实际意义?A、阐明温病初起不同的发病类型B、指示病机的传变趋向C、归纳病证的不同性质D、区别病变的浅深轻重E、确立不同的治疗大法答案:C6、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一症可见于:A、肾阴耗伤证B、热盛动血证C、热闭心包证D、气分郁热证E、热与血结证答案:A7、犀地清络饮不具备的作用是:A、涤痰开窍B、轻清透络C、凉血散血D、熄风止痉E、通瘀活络答案:D8、不属于风温病肺热移肠的症状是:A、身热咳嗽B、舌绛鲜泽C、腹不硬痛D、肛门灼热E、黄色稀便答案:B9、不属于宣白承气汤的药物是:A、瓜萎皮B、生石膏C、生大黄D、厚朴E、杏仁粉答案:D10、病发夏秋之间,证见身热不甚,汗出不多,头痛而胀,胸脘痞闷,烦燥呕恶,甚则神昏耳聋,可诊断为:A、伏暑B、暑温C、湿温D、冒暑E、暑秽答案:E11、具有易困阻脾胃,弥漫三焦,易伤络动血,耗损元气致病特点的温邪是:A、湿热病邪B、暑热病邪C、暑湿病邪D、温毒病邪E、疫疠病邪答案:C12、患者身热,烦距不安,胸膈灼热,唇焦咽燥,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温病学(14.3)--吴鞠通《温病条辨》选习题
吴瑭《温病条辨》习题一、填空题1.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温病者:有风温、 、 、 、 、 、、有冬温、有温疟。
”2.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凡病温者,始于 ,在 。
”3.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令,。
”4.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 , , , ,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5.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 , 。
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6.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风温, , , ,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7.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 ,不可与也; ,不可与也; ,不可与也; ,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8.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 ,汗之则,甚则 ,下之则 ,润之则 ,长夏深秋冬日同法, 主之。
”9.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
者,白虎汤主之; ,甚则 者,大承气汤主之。
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10.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
肺病逆传则为 ,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 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 也。
”11.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 主之。
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 主之。
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主之。
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 主之。
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 ,再不下者, 主之。
”12.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
温病条辨百题解
温病条辨百题解
1、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是一种中医诊断方法,它是根据病人的体温、体质、体征和症状来判断病因和病理的。
它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疾病,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2、体温:体温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它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的代谢情况。
正常成人体温为36.5-37.5℃,儿童体温略高于成人,一般在37-38℃之间。
如果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表明有不同的疾病。
3、体质:体质是指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免疫力、耐受力和适应力。
根据不同的体质,人们对外界刺激有不同的反应,也会有不同的对疾病的易感性。
4、体征:体征是由多个生理参数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水平。
常见的体征有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仪测量的血气成分等。
5、症状:症状是由多个生理参数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水平。
常见的症状有头痛、乏力、失眠、食欲不振、胸闷气促、皮肤出汗异常、呕吐、腹泻、皮肤出血异常、关节肿胀和关节异常等。
6、诊断方法:根据上述五项内容(体温、体质、体征、症状)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首先要对其进行全面考察,了解其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然后根据其体温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发热或者感冒情况;根据其体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免疫力弱或者耐受力差的情况;根据其体征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心血管方面的异常情况;根据其出现的主要症状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或者代谢性方面的异常情况。
最后根据上述信息对诊断进行准确判断。
温病练习题及答案
温病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温病邪留三焦,气化失司,而致痰热阻遏之证,其治法是:A、分利湿邪B、开达募原C、清泄少阳D、分消走泄E、宣气化湿正确答案:D2、“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
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牛蒡子等味。
头不痛者”,去A、羌活B、香薷C、牛蒡子D、薄荷E、苍术皮正确答案:A3、“湿热证,数日后自利,溺赤,口渴,湿流下焦”,薛生白认为自利的原因是“阴道虚”,对“阴道虚”正确的理解是A、肾虚B、阳虚C、阴虚D、肠道功能失常E、生殖功能障碍正确答案:D4、病人发病五天,八月二十五日入院。
初见寒热身痛,脘痞烦渴。
入院时,发热39. 6℃,口渴不欲多饮,胸闷院痞,咳嗽带血,面赤,耳聋,大便稍烂,小便短赤,舌红赤苔黄腻,脉洪数。
其诊断和辨证为:A、暑温夹湿(暑湿弥漫三焦)B、湿温病(湿热并重,弥漫三焦)C、暑温夹湿(暑湿困阻中焦)D、湿温病(湿热并重,困阻中焦)E、伏暑病(暑湿弥漫三焦)正确答案:E5、斑疹黑而隐隐,四旁色红,表明:A、热毒炽盛B、热毒探重,气血尚充C、热毒涸结,正气亦亡D、火郁内伏,气血尚活E、热毒极盛正确答案:D6、症见身体灼热,躁扰不安,甚或昏狂谵妄,斑色深红或紫黑,或吐衄血、尿血、便血,舌质深绛,脉数。
应选用:A、新加黄龙汤B、犀角地黄汤C、寒解汤D、黄连阿胶汤E、加减复脉汤正确答案:B7、湿滞阳明,湿邪盛极,尚未蕴热,治宜辛开,选用下列哪组药物为宜A、枳壳、桔梗、豆豉、栀子B、滑石、甘草、薄荷、葛根C、藿香、香薷、羌活、薄荷D、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E、茯苓、猪苓、泽泻、通草正确答案:D8、《温病条辨》所言的“白虎汤禁忌”下列哪项不是?A、脉迟缓者,不可与也B、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C、汗不出者,不可与也D、不渴者,不可与也E、脉沉者,不可与也正确答案:A9、温病见呕逆不止,舌光红少苔的机理为:A、胃肠有热,胃失和降B、湿热内留,胆火上逆C、热毒燔炽,冲逆阳明D、湿阻中焦,浊气上逆E、胃阴大伤;胃虚气逆正确答案:E10、湿温后期患者,身热已退,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舌苔薄腻。
温病知识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温病知识考试题及参考答案1、《温病条辨》中提出,秽湿着里,邪阻气分,舌白滑,脉右缓,当用:A、三加减正气散B、一加减正气散C、二加减正气散D、四加减正气散E、五加减正气散答案:D2、夏季骤发神昏、肢厥的病候称:A、暑瘵B、暑厥C、冒暑D、暑秽E、暑痫答案:B3、《温病条辨》中提出治疗小儿暑痫的主方是:()A、银翘散B、定痫汤C、羚角钩藤汤D、大承气汤E、清营汤答案:E4、温病瘥后,若气液虽虚而余热未清者,洽宜:A、沙参麦门冬汤B、三才汤C、青蒿鳖甲汤D、薛氏参麦汤E、竹叶石膏汤答案:E5、王氏清暑益气汤证中可见:A、汗出、口渴不多饮B、自汗、烦渴、脉虚无力C、汗多、烦渴,脉洪大D、汗多.烦渴,脉洪大而芤E、灼热,烦渴,脉散大答案:B6、湿热证,数日后脘中微闷,知饥不食,为A、阴津受伤、余邪留滞经络B、中气亏损、升降悖逆C、湿邪蒙绕三焦D、余邪内留、胆气不舒E、胃气不舒、肺气不布、元气大亏答案:C7、烂喉痧,证见壮热烦渴,咽喉红肿腐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苔黄燥。
其治法应为:A、滋阴清热B、清营解毒C、凉血解毒D、泻火解毒E、清气解毒答案:E8、湿温化燥入血的治法是:A、凉血散瘀,开窍通络B、清热凉血,解毒止血C、清心开窍,兼去余湿D、清气凉营,解毒救阴E、清营凉血,润燥利窍答案:B9、暑热动风兼邪闭心包的,首选加服的成药是:A、猴枣散B、紫雪丹C、止痉散D、安宫牛黄丸E、至宝丹答案:B10、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腻浊,脉缓。
治宜:A、王氏连朴饮B、藿朴夏苓汤C、雷氏宣透膜原法D、雷氏芳香化浊法E、藿香正气散答案:C11、提出“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的医家是:A、吴鞠通B、张仲景C、吴又可D、薛生白E、张景岳答案:A12、暑湿初起,肺气受邪,卫表受困的治法是:A、清暑化湿,培元和中B、清解暑热,化气利湿C、凉血安络,清暑保肺D、泄卫透表,涤暑化湿E、清热利湿,宣通三焦答案:D13、大头瘟的致病因素是:A、风热时毒B、温热时毒C、燥热病邪D、湿热病邪E、暑湿病邪答案:A14、《温病条辨》中提出下列何种病证可与清营汤:A、阳明温病,舌黄燥,肉色绛,不渴者B、阳明温病,舌黄燥,肉色绛,口渴者C、太阴温病,壮热,寸脉大,舌红而干,口渴者D、太阴温病,咳喘,汗出,舌红苔黄燥者E、阳明温病,舌黄腻,汗出,脉滑数者答案:A15、吴鞠通认为,温病热入营血时,口干反不甚渴饮的机理是:A、邪热逐渐衰减B、邪热迫血妄行C、汗出不多,津伤不甚D、邪热蒸腾营阴,上潮于口E、津液逐渐回复答案:D16、凡温病出现白㾦,即说明是由:A、湿热为病B、湿浊为病C、湿邪为病D、温邪为病E、温毒为病答案:A17、一人患温病,现身热已退,唯午后尚有低热,口干舌燥而渴,不欲食,干咳稍有粘痰,大便干,腹部无胀满硬痛之症,舌红少津,脉细数。
温病知识模拟试题含答案
温病知识模拟试题含答案1、《温病条辨》中提出,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其后果是:A、必发吐泻B、必发斑疹C、必神昏谵语D、必发吐衄E、必发痉厥答案:B2、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者,其病为A、春温B、湿温C、暑湿D、伏暑E、风温答案:B3、出血、发斑作为主症可见于:A、邪留阴分B、热闭心包C、热灼真阴D、阳明热盛津伤E、气血两燔答案:E4、患者,男,16岁,7月30日入院。
I周前放学途中淋雨后,始觉恶寒发热,少汗,身重肢倦,继而发热增商,恶寒消失。
入院时体温39℃,口渴,胸痞腹胀,肢酸倦怠,咽肿溺赤,身目发黄,舌苔黄腻,脉濡数。
其诊断是A、暑温病,暑湿弥漫三焦B、湿温病,湿热郁阻中焦C、暑温病,暑湿困阻中焦D、湿温病,湿热蕴毒E、伏暑病,暑湿困阻中焦答案:D5、下列不属暑湿兼寒致病因素的是:A、触冒风雨B、空调温度过低C、饮冷过度D、乘凉露宿E、阴寒内盛答案:E6、身灼热,躁扰不安,昏狂谵妄,斑疹显露,衄血,舌质深绛。
治宜:A、化斑汤B、犀角地黄汤C、犀地清络饮D、消瘟败毒饮E、以上均不宜答案:B7、斑疹色泽红活荣润为:A、热毒内陷之象B、邪热外透之象C、营热炽盛之象D、气分热盛之象E、热毒转盛之象答案:B8、风温病中用软坚攻下泄热之法治疗的证候是:A、热陷心包B、肺热壅盛C、阳明热结D、阳明热盛E、肺热移肠答案:C9、治疗春温用白虎汤加石斛、玄参、芦根的适应证是:A、营热兼表,营阴损伤B、气分郁热,津浓损伤C、表寒里热,素体阴虚D、阳明热盛,津伤较重E、阳明腑实,阴液亏损答案:D10、湿滞阳明,湿邪盛极,尚未蕴热,治宜辛开,选用下列哪组药物为宜A、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B、枳壳、桔梗、豆豉、栀子C、茯苓、猪苓、泽泻、通草D、滑石、甘草、薄荷、葛根E、藿香、香薷、羌活、薄荷答案:A11、温病热在营血,而兼有痰湿秽浊之气的舌象为:A、舌质紫绛,苔白滑腻厚如积粉B、舌绛不鲜,干枯而萎C、舌质红绛,苔白腻D、舌绛兼有黄白苔E、绛舌上罩粘腻或霉酱苔垢答案:E12、“豁痰开窍法”,临床使用时常配合A、回阳固脱B、息风镇痉C、益气养阴D、清热化湿E、清营凉血答案:D13、温病初起邪袭卫分的舌象是:A、舌红苔白厚B、舌淡苔白腻C、舌边尖略红,苔薄白欠润D、舌绛苔黑燥E、舌红苔黄厚答案:C14、患者,王X,六月下旬突然病倒,证见头痛而胀,胸闷脘痞,烦躁呕恶,肤热有汗,治宜选用:A、新加香薷饮B、王氏连朴饮C、甘露消毒丹D、藿香正气散E、白虎加苍术汤答案:D15、患者,女,30岁,患温病10余日,现身热不甚,久留不退,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神倦耳聋,舌干绛,脉虚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病诊治——《温病条辨》中国中医科学院季巍巍ABCDABCDABCDABCDABCD一、概述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是阐明温病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及转归,从而揭示温病的本质,对其诊断方法、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深入研讨。
温病学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发展为独立的学科。
医家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和研究,发现温病在病因、病基和临床表现等各个方面具有异于其他疾病的特点和规律。
自清代乾隆之后是温病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温病学成熟发展的一个阶段。
在这时期,研究温病学的学者及著述众多,最具有代表性有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和王孟英四大家。
并把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作为经典课程之一。
二、作者及成书的时代背景(一)作者简介《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自成体系的温病学专著,作者是清代吴鞠通。
成书于 200 多年前,因本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温病辨证论治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所以至今仍被广大医家效法。
吴鞠通本名吴瑭,号鞠通( 1758 年至 1836 年),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江苏淮阴人。
在其 19 岁时,其父因病逝,励志攻读医书。
深受张仲景《伤寒论》影响,成为医生,但四年后其侄子因患温病相继去世,刺激他更加深入研究温病的诊治。
三年后,在他校验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接触到明末吴又可所著的《温疫论》,他非常赞赏吴又可大胆突破《伤寒论》的束缚,在温病学的发展上做出的努力,但也提出了一些不足的地方。
总之,吴鞠通所处的时代温病学派虽然已经逐渐脱离了伤寒学派但是并没有系统研究温病学的专著,也未被广大医家接受。
因为医学界仍沿袭《伤寒论》治疗温病,导致失治误治现象很多,就促使吴鞠通下定决心著书,并于 1798 年完成,后又经过一段时间,在 1813 年进行刊刻。
(二)成书背景吴鞠通之所以能著成《温病条辨》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1. 吴鞠通所在年代是清代中期,即乾隆到道光年间,处于清朝的鼎盛时期,清帝国政权相对稳定,重视发展文化,人民生活安定,即康乾盛世,促使吴鞠通进京师校验四库全书,从而得到阅读历代医家的著作的机会,开阔了他的视野。
2. 在学术上而言,从金、元、明代一直到清初,经过刘完素、吴又可、叶天士很多医家不断深入的研究,温病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步脱离了《伤寒论》的束缚,逐渐自成体系。
尤其是叶天士所著的《外感温热篇》和《临证指南医案》两部书的问世对《温病条辨》的成书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3. 最后非常重要的方面,从《温病条辨》中吴鞠通医案看出,他本人治疗过大量的温病患者,因此在临床中具有非常多的机会去观察和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总结温病的病症论证的规律,为他著书立说提供非常可靠的实践依据,与他的努力密不可分。
三、编写体例及特点(一)编写体例全书共七卷。
卷首是原病篇,内有十九条条文,历引经文为纲 , 分注为目,原温病之始,此为卷首。
后又分成六卷,卷一为上焦篇,内有 58 条论方法条文及记述 46 首方子;卷二为中焦篇,内有 102 条方法, 88 首方子;卷三为下焦篇,记载 78 条方法, 64 首方子及一图,此三篇共列出 238 法, 198 方。
内容非常丰富。
卷四为杂说,主要是杂说、救逆和病后调治的内容;卷五是解产难,专论产后调治和产后经风;卷六是解儿难,专论小儿急、慢惊风和痘症。
此为《温病条辨》的编写体例。
是本部书的重点内容。
(二)编写特点1. 效仿张仲景的《伤寒论》,以条文分证,自加分注。
让作者一目了然,便于理解,也能避免后人随意妄注,曲解原意。
2. 详于前而略于后,详于后而略于前。
即书中前面详细论述的内容在后面就论述比较简略,所以在读本书时候应前后互相参照,才能全面深入的理解。
3. 三焦为纲,病名为目,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穿插其中。
即主要内容是三焦篇,结构特点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把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穿插在三焦各病之中,是《温病条辨》非常重要的特点。
①三焦辨证部位:上焦指心肺病变;中焦指脾、胃和大肠病变;下焦指肝、肾病变。
将温病按照侵袭人体的部位分为上焦温病,中焦温病和下焦温病三类不同的症候群,每一个症候群包含许多不同的症候,三类症候之间又有由上至下、由浅至深传变的内在联系,此为吴鞠通创立的三焦辨证。
在中焦篇第一条分注提到,“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肝与肾也。
始上焦,终下焦。
”,形象得描述温病的通路,即始上焦,终下焦。
治则: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明确的指出,疾病在上焦时,治疗要用轻宣的药物,这样能够让邪气外出;若病在中焦,治法虽有多种,但是其原则不外乎是祛除邪气,调整脏腑升降功能的平衡;而如果疾病继续发展而到了下焦,此时容易引起肝血和肾经受损,往往就会出现虚风内动的症,那么治疗时,就要用潜镇的药物来吸虚风。
这段文字虽然简洁,却为治疗三焦的温病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
②病名分类的作用病因有别,治法有异,根据温病的病因、治法不同分为温热病和湿热病 2 大类。
所有由于温热邪气所致病的均属于温热病的范畴;凡是由于湿热邪气引起的,均属于湿热病范畴。
风温、温热(春温)、瘟疫、温毒、冬温,其病因都是温热邪气所致,属于温热病的范畴。
暑温和伏暑的病因有温热邪气和湿热邪气两种,其病因、临床表现和治法等还是稍有不同;感受暑热邪气而发病叫做暑热病,属于湿热病范畴;感受暑湿邪气导致发病的为暑湿病,属于湿热病范畴的。
湿温。
湿热的病因是湿热邪气,属于湿热病范畴,在三焦篇里中为了和湿热病进行鉴别,都有一个寒湿病。
在上焦篇中寒湿病和湿温同列为一门,在中篇和下篇是另列一门。
实际上寒湿病并不属于温病的范畴,但是因为它和湿温都属于湿邪为患,临床上有相似的表现,所以就列到书中和湿温病进行对照和鉴别,此为湿温。
温疟,其症一般属于湿热病的范畴,以上焦症候多,所以仅在上焦篇列了一门介绍温疟。
秋燥单列一门,论述温燥病的辨证论治,其病因是燥热邪气,属于温热病范畴。
所以从分类上看,吴鞠通个温病按照病名进行分类,意在强调每个病种各自的临床特点不同。
又按照病变的性质归纳为温热病和湿热病两大类,突出这两大类温病各自包含几种温病的共同特点,即共性。
在由此可见在疾病的分类中,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③六经辨证的作用在三焦篇各个病症中穿插了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
在三焦篇中提到六经辨证的目的是用六经来概括所系的脏腑,从而为病变所在脏腑的定位进行诊断。
太阴温病,指病变在上焦的手太阴肺或中焦的足太阴脾。
少阴温病,指病变在上焦的手少阴心或下焦的足少阴肾。
厥阴温病,指病变在上焦的手厥阴心包或下焦的足厥阴肝。
阳明温病,指病变在中焦的足阳明胃或手阳明大肠。
用上、中、下三焦分类比较笼统,在三焦中穿插入六经直接定位在脏腑,可以说六经是对三焦的补充。
④卫气营血辨证的作用在三焦篇各病症中穿插卫气营血辨证的作用是用卫、气、营、血来标明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传变的层次,也就是用来划分病变的浅深轻重四个不同的阶段。
卫分证时标志着邪气在表,邪较浅,病较轻;气分证标志着邪气入里,正邪相争较激烈,多见于炽盛证;营、血分证标志着邪气很深入,消耗血中的津液,或耗血动血,病非常危重。
卫分证和气分证属于功能活动障碍阶段,营分证和血分证属于营养物质损伤阶段,即进行到实质性的伤害。
所以说,本书可看出卫气营血辨证主要是用于温热病的辨证,在湿热病中很少用到。
⑤小结《温病条辨》中的三焦辨证内容是重中之重。
用三焦辨证划分病变部位,把温病分成三类不同的症候群,并且标示出它从上到下的传变的内在联系。
病名是根据病变的性质把多种不同名称的温病分为温热病和湿热病两大类,这两大类疾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六经辨证是用来判断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
六经辨证是对三焦辨证的补充,具体到脏腑定位进行诊断。
卫气营血辨证是用来划分病变的深浅轻重四个不同的阶段。
所以说,三焦、六经、卫气营血及病名四者是相互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独特的分类辨证体系,为临床提供了很可靠的依据,此为《温病条辨》作为编排结构的主要特点。
四、学术思想核心(一)温热病《温病条辨》的主要内容是三焦篇,在三焦篇中吴鞠通把各种温病按照病变的性质分为温热病和湿热病两大类,分别进行了辨证论治。
虽然上、中、下三焦温热病的症候类型非常多,治法方药也不尽相同,但是自始至终,都是以温热邪气损伤阴津为主要内容。
因为温病主要的致病邪气就是温热邪气,以温热邪气损伤阴津为主要特点的,所以治疗上始终以泄热存阴为目的。
以下是按照上焦、中焦、下焦为顺序的主要内容。
1. 上焦篇上焦是三焦温病刚开始感邪,新感温病的发端。
吴鞠通说三焦温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①热入卫分—辛凉轻宣上焦温热病的治则按照卫气营血结构来分,最轻浅的是热入卫分。
在温热病初起侵袭了太阳和手太阴肺,导致卫外失司、肺失宣肃,此时用辛凉清宣的方法清解表热,宣畅肺气。
如若卫外失司,患者出现发热、微恶风寒的主症,就选择辛凉平剂银翘散。
如若肺失宣降,咳是主要症状,就用辛凉轻剂,桑菊饮。
如若温燥犯肺,以燥热伤津为特点,治疗就应清润宣降,用桑杏汤。
②热入气分—清泄气热当太阴卫分的热邪未解,向里传到太阴气分,邪气盛但正气不衰,正邪相争,人体的生理功能会出现非常兴奋的状态,患者是以高热、大汗出、口大渴、脉洪大为主症,治疗时主要是清泻气热,选择心凉重剂白虎汤。
如若热邪耗气伤阴,精气已伤,此时需要清热和扶正同时进行,采用白虎加人参汤。
如若继续发展,持续高热大汗不止,导致精气欲脱,治疗就应选择生脉散。
用生脉散益气生津、敛汗固脱。
其他的方子,如清燥救肺汤、栀子豉汤、翘荷汤等等,都属于清泄气分的热盛的方剂。
如果气分已解,津液损伤,出现或发热、或咳嗽、或渴的表现,要进行善后的疗法,用甘寒清热生津的方法,可以选择沙参麦冬汤、雪梨浆、五汁饮。
在温病中非常重视养阴,总的来说,气分症的类型虽多,组方也各有不同,但总体的治法都是清泻气热。
③热入营分—清营透热,养阴生津热入营分指的是热邪深入手少阴的营分,此时烧灼血中的津液,邪热盛而营阴受伤,患者表现成身热夜甚、烦躁不寐、口反不甚渴,因热在体内熏蒸导致,同时额舌红绛是主症。
治疗时用清营。
用它清营透热,养阴生津。
如卫分的热邪入营,卫营同病,此时又有卫分的邪气,营分又有热,治疗时应采用透热转气法,方子选用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原参方。
若热邪内陷,手诀一心包,出现痰蒙热扰,以神昏谵语、舌蹇、肢厥为主要表现,治疗应该清营养阴,豁痰开窍,方子要选择清宫汤或三宝,三宝包括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和紫雪丹,此时疾病是非常严重的。
总之热入营分治疗应该是清营透热,养阴生津的治疗大法。
④热入血分——清热凉血热邪深入血分,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往往导致血不循经,溢出脉外,出现各个部位出血。
就应凉血散血,方子选择犀角地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