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中转喻的作用分析
英语委婉语的认知转喻解读

关键 词:委婉语 ;转喻认知 ;生成机 制;认知 理据
中图分类号:H 0 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 6 7 3 — 2 2 1 9( 2 0 1 4 )0 9 — 0 1 5 6 — 0 2
( 二 )认知转喻
系的一种 重要手段 。 在转喻认 知模 式下对英语语 言中的委婉
语进 行分析,了解其 生成机制 ,研究其认知理据 ,能帮助人
们进 一步认识 委婉语 , 以更好的理解语言 与意识形态 、 语 言
使用与交际 目的之间的关系。
二
概念 界定
转 喻的传 统解 释是基于 “ 邻 近” ( c o n t i g u i t y )的概念 , 是指从邻 近和联 系紧密 的事物 中获得语言 形式 , 通过这一语 言形式我们能 理解 不被 该词 语命 名的事物 。 随着认知语言学
一
引 言
貌 的用词 。 ”【 2 j 在人类使用语言 的过程 中,为 了使 听者顺耳 、 读者舒服 , 人们创造 了某 些具有安慰和美化 作用的语言 , 使 粗俗 、尖锐 的语言 变得 文雅 、惬意。 从语义 的角度p 】 , 委婉语可 以分为积极委婉语 ( p o s i t i v e
第3 5 卷 第9 期
2 0 1 4 年 9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En g i n e e r i n g
、 , o 1 . 3 5 No . 9 S e p . 2 0 1 4
研究的深入 , 人们对转喻本质 的认识渐渐倾 向于概念联系 的
最新 运用转喻理论分析委婉语的生成过程-精品

运用转喻理论分析委婉语的生成过程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和现象,已经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日常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欢迎阅读参考。
长期以来,国内有关委婉语的研究要么偏重于词汇语义(如李国南、于亚伦、江希和等),要么偏重于修辞结构(如陈望道、陈原等),要么偏重于语用学(如束定芳等),而对委婉语的认知理据的研究和整体把握却不够,迫切需要我们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来对委婉语进行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
因为“委婉语的委婉性并不是符号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它涉及到人对委婉语的认知处理,抛开认知推理就无法真正地了解其实质[1]”.本文就尝试着从概念转喻的角度来解读委婉语的认知机制。
一、委婉语的定义众所周知,传统观念上的委婉语指的是用一种含蓄、动听、迂回的词语来替换那些禁忌的、敏感的或令人难堪的词语,比如用“去见马克思”代替“死亡”,用“小三”来代替“情妇”,用“进去了”来代替“坐牢”,用“囊中羞涩”来代替“贫穷”等等。
此时的委婉语还只局限在词汇层面,是词汇与词汇之间的一种替换,“替换”也就成为传统委婉语最主要的构成方式和最明显的特征,它的使用和理解不需要考虑语境的制约,往往是语言中约定俗成的,因此又叫做规约性委婉语或狭义委婉语。
而本文所说的委婉语则指的是一种通过语法的、语义的、语音的、语用的、修辞的、甚至篇章的等各种语言手段形成的、和人类认知紧密相连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人类语言的一种普遍特性,一般又称之为非规约性委婉语、广义委婉语、文体委婉、或语临时委婉语。
例如争吵时不直接说“滚”而让对方“团成一团,以圆润的方式离开”;面对家属的再三追问,医生说“我们已经尽力了!”,以及历史上着名的面对别人的询问而婉转表达自己年纪大的七言诗:“读尽史书五六担,如今方得一青衫。
逢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等等。
尽管这些表达方式实质上也属于委婉语的范畴,但和传统委婉语基于词汇“替换”的构成方式不同,这些委婉语需要从话语的上下文或者篇章的整体来理解和把握,需要交际双方在大脑中激活一定的心理模型,并充分利用事物之间存在的常规关系来进行常规推理。
提喻和转喻

提喻和转喻喻是一种有趣而强大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较不同的事物来传达思想和感悟。
在写作中,喻的使用可以丰富文章表达,使读者更能理解和共鸣。
其中,提喻和转喻是两种最为基本的喻法,下面将分步骤阐述它们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一、提喻提喻是把具体的事物拿出来直接比较,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
比如,“喜欢一个人就像是喜欢一只猫,它总是让你感到温暖而舒适。
”这句话用猫来比喻爱情,让读者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情感。
使用提喻的步骤:1.确定比喻的主体和具体的事物,确保两者有足够的关联性和类比性。
2.在文章中列举出来,并用“像……一样”或“就像……”的连接词来表示比喻关系。
3.进一步解释比喻的寓意或表达自己的感受,使读者感同身受。
二、转喻转喻是把两个本来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用一个领域中的概念来解释另一个领域中的概念。
比如,“生命就像一场旅行,旅途中的经历让人成长,而最终的归宿是无法预料的。
”这句话用旅行来比喻生命,使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人生的意义。
使用转喻的步骤:1.确定两个本来不相关的事物和比喻的主体,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2.在文章中运用比喻词汇和句式,用新的概念为旧的概念作出解释。
3.进一步探究所表达的内涵和深度,让读者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总之,提喻和转喻是表达中非常基础而有用的手法,在写作中很容易被运用。
它们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也可以让读者有更深刻的体验,并从中产生新的感悟。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喻的时候要遵循适度的原则,让比喻的意义和文本的主题符合,使文章更加通顺自然。
转喻构成机制与委婉语生成的研究

基于转喻构成机制的委婉语生成研究摘要:转喻构成机制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内运行的,人们以事物邻近性为基础,用一个概念实体激活同一个认知域内另一个概念实体,借助联想凸显原域概念,掩盖目标域概念。
转喻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是委婉语生成的重要手段,文中运用Radden 和Kovecses总结的转喻生成关系和它所在的理想认知模式内探讨委婉语的生成,及委婉语背后产生的表达效果和隐藏的意图。
关键词:转喻构成机制;理想化认知模式;邻近性;委婉语生成;Abstract: Metonymy is referred to the main pattern of thinking for human beings.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etonymy is operated in the same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based on contiguity. Metonymy is a cognitive process in which one conceptual entity stimulates another conceptual entity within the same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People applied metonymy through protruding the original concept and hiding the target concept in mental proces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etonymy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creating euphemism owning to that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uphemism has the same way.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formation of euphemism and the euphemism effect under a series of generating relationships of metonymy summarized by Radden and Kovecses within the same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Key Words: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etonymy;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Contiguity; Formation Mechanism引言转喻的研究历史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或描述某一种事物。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明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明确地比较,例如“他像一只熊一样笨拙”。
暗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模糊地比较,例如“她的脸像一朵花一样绽放”。
借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直接转化为喻体,例如“他的手就像一把铁锤一样坚硬”。
比喻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2.拟人:将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例如“月亮温柔地照耀着大地”。
拟人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3.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描述事物,例如“他的歌声震得玻璃都快碎了”。
夸张的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4.对偶:将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对偶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工整、优美,易于记忆;同时也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
5.反复: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例如“一遍一遍又一遍,我的思念飘向远方”。
反复的作用:强调某种情感或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6.设问: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例如“你是否感到孤独?是的,我感到孤独”。
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同时也可以强调某种观点或情感。
7.反问:通过反问句来表达一个十分明确的观点或情感,例如“难道你不觉得这个电影很无聊吗?”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说服力。
8.排比: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或意义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例如“我喜欢你,我喜欢你,我喜欢你”。
排比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9.借代:用某些特征或标志来代替某个人或事物,例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借代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使用分析

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使用分析【摘要】委婉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英语修辞方法,通常是用一些较为温和或间接的方式来替代令人感觉粗野的和直接的表达,而委婉语的使用往往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本文将着重对英语中委婉语的作用和使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委婉语;作用;使用分析委婉语(euphemism)源于希腊语,是英语语言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一般是用一种较为温和的、间接表达方式来代替原来容易被人们排斥的、直言不讳的表达方式。
1.委婉语的构成分析委婉语在构成上有很多种,如首字母组合法、标点符号法、同义词代替法、反面着笔法、比喻法、借代法等等。
如对于癌症的说法,通常就用其简写the Big C来代替;d-通常是指人们口头上说的damn(该死的)一词;slim有苗条的之意,有时候也委婉的指(skinny)瘦的,这就是同义词代替法;反面着笔法通常是从反面角度表达那些不愉快的事物或者人,以达到委婉表达的目的,如unwise指不聪明的;比喻法就是用描述的方法把人们不愿接受的说法进行转化,如死亡有时也说成是forever(长眠)等等。
2.委婉语的作用分析委婉语用来表达容易使受话人产生反感和厌恶情绪的语句。
用委婉的语气表达不仅能够使语句听起来缓和,让人容易接受;更体现了说话人的语言美,有利于创造一个和谐的话语气氛。
委婉语的作用大致分为三类,即表示遮蔽掩饰、表示美化或者淡化。
2.1表示遮蔽掩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回避或者禁忌的事情,我们在表达上就必须使用委婉语,在起到这笔掩饰作用的同时,还能避免因为直接表达而产生的困扰与令人难以接受。
生老病死(Death and age)是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但是我们在表达死亡时,必须使用委婉语。
如我们经常使用的pass away 和funeral direction等。
此外,表达死亡的委婉语还有:the deceased(停止了生命的脚步),to leave this world(离世),to be called to God(见上帝去了),to make one’s exit(离开历史舞台)。
论委婉用语的修辞及语用浅析

论委婉用语的修辞及语用浅析【论文关键词】委婉用语;修辞格;合作原则【论文摘要】人们在交际和交流中希望找到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既使双方能够顺利完成交际,又使双方感到此次交际是愉快的,完成了理想的交际任务,委婉用语就是实现这一理想交际的合适的表达方式。
它是使用较含蓄的语言表达各种强烈的、难以启齿的话语。
这种委婉用语是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选择语言文字的结果,通过有意偏离常规形成各种修辞格,或者通过违背合作原则产生会话含意,这样便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实现独特的修辞意义,产生独特的语言效果。
本文将通过委婉用语在修辞格上的体现和违背合作原则的情况,简要分析委婉用语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修辞意义和语用价值。
一、委婉语的定义关于委婉语的定义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说法:1、“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含糊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不够尊重的表达方法。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蔓等编)。
2、“委婉语就是用婉转或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的程度。
”(《语言学词典》法文版)。
通过定义我们看出:首先,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场合用以交际的重要手段,人们通常尽力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或损坏双方关系的语言,而是采用一种迂回曲折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第二,委婉语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已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广泛的社会现象或人民心理:如考虑到避讳问题、禁忌问题、礼貌问题等。
第一论文范文网编辑。
这里所说的委婉语用语与修辞中的委婉格不完全相同。
它更是一种语义手段,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的方式,委婉与其说是修辞的一种手段,不如说是目的。
语言中大量存在,如:比喻、借代、双关、反语、析字等,达到“委婉”这一目的。
学者也发现了许多与委婉表达有关的修辞现象,使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人采用恰当的委婉表达方式,做到语言礼貌得体,而听话者根据共知信息,通过合作原则,推导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含义,达到理想的实际效果。
转喻的认知语用功能阐释

第30卷第1期2011年2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30No.12011.2收稿日期:2010-12-10作者简介:曾倩,女,讲师,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转喻的认知语用功能阐释曾倩(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410000)摘要:在认知语言学视野中,转喻由一种普通的修辞格提升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由此引发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转喻的关注,转喻功能的探讨成为研究的热点。
从宏观层面来看,文章认为转喻不仅具有较强的修辞功能和语言学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认知功能、语用功能和语篇功能。
关键词:转喻;认知功能;语用功能;语篇功能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50(2011)01-0128-03在传统修辞学领域,转喻和其他比喻性语言一样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辞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让读者有一种新鲜感。
因此,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转喻的修辞功能、语言功能始终是语言学家、修辞学家们讨论的重点。
但随着20世纪八十年代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人们对修辞性语言的理解发生了全新的转变。
仅从修辞层面来研究转喻的功能显然远远不够,我们探讨转喻的功能应从多角度,多层面,多学科全面展开。
下面就将着重从认知、语用、语篇三个层面来探讨转喻的功能,以便我们更深入全面的了解转喻的本质。
一、转喻的认知功能传统修辞学认为,转喻和其他辞格一样只是一种语言装饰,它通常使用一种事物的名称来替代与之相关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主要起到指称或命名的作用。
但自从20世纪八十年代Lakoff 提出“概念转喻”的观点以来,人们把转喻提升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
转喻不仅是语言的,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概念的。
语篇转喻的概念功能探微-最新年文档

语篇转喻的概念功能探微一、引言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这种认知思维方式是人们形成各种概念的基础。
从发生过程来看,转喻涉及两个概念实体,其中用以指称或触发另一实体的为参照物(reference point)或载体(vehicle),而被触发的实体被称为目标(target),二者属于同一认知域,在概念层次上有邻近关系(conceptual contiguity)[1]。
载体是语篇中凸显的成分,通常由转喻词语指定的成分充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语境;同时,一个正在进行概念化的人与语篇中其他相对不太凸显的成分构成了载体的范围,对这些成分的识解取决于与载体的联系,为想要描述的目标提供心理通道,并吸引听、读者的注意力。
二、语篇转喻研究概述语言学家们对转喻的关注是从认知方面开始的,其早期的研究多数只停留在词汇层面,转喻在句法及语篇层面的研究还很鲜见。
语篇层面的转喻现象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引起修辞学家、语言学家的注意。
Gibbs研究转喻模式时指出,说话者经常用转喻表达,而听者通过话语来激活转喻模式,转喻模式也是概念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对于说话者会话含义的推理都需要转喻推理。
转喻在语篇和话语理解中起到重要的衔接作用,在理解语篇或话语时要依据转喻思维模式对其作出连贯的解读[2]。
Givón认为语篇的连贯不是外在语篇的连贯而是内在语篇的心理连贯。
他把连贯看作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靠受话人或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协调以达到彼此理解的主观行为[3]。
Al—Sharafi指出转喻不仅是在词汇项的一种符号运作,更多的是一种超过词汇层进入语篇层的意义表征延伸,转喻的指称之力已经被看成语篇衔接与连贯的一个主要因素。
他认为,转喻作为语篇衔接手段,实际上有利于谋篇布局、实现语篇完整性;而对于语篇连贯层面,他意在通过各种转喻关系建立话语与认知之间的联系[4]。
魏在江认为语篇转喻是一个意义过程,其基本特征就是表征,从这个表征关系中可以衍生出各种转喻关系,包括概念转喻和语法转喻。
委婉语的定义及其在广告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摘要: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学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通过对众多英语广告语言的研究,分析了广告制作者如何通过构词,词汇,修辞以及语法等手段将委婉语运用于广告中以使其文约意丰,别致新颖。
关键词:委婉语;广告英语;构词;词汇;修辞;语法一、引言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学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可以折射出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社会发展的共性和民族特性。
因此,它既是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通过使用委婉语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和积极的联想,而这正契合了广告语言的特征,因此,委婉语长期以来深受广告商的青睐。
在广告中恰当地使用委婉语不仅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或产品形象,还能增加广告的魅力和说服力,使顾客乐于接受。
二、委婉语的定义“euphemism”一词来源于希腊语。
“eu”是“good(好的)”之意,而“pheme”是“speech/saying(说)”的意思。
因此“委婉语(euphemism)”的意思就是“tospeak with goodwords or in a pleasa n t manner”。
不同的学者对委婉语有着不同的理解。
Judith S.Neaman和Carloe G.Silver认为:“euphemizing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substituting aninoffensive or pleasant term for a more explicit,offensive one,therebyveneeringthe truth byusingkind words.”(委婉语通常被认为是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悦的或含糊的说法来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式)。
转喻和提喻

转喻和提喻
转喻和提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两种常见手法。
转喻指的是将原本的形象或比喻改变或转换,以达到新的表达效果的
手法。
例如,“月儿弯弯,像一只船儿在河道里漂浮”中的“月儿弯弯”
就是对月亮的一种形象化的描述,利用了转喻手法,将月亮比喻为一只船。
提喻指的是在表达中创造新的比喻,用于更生动准确地表达某种情感
或思想的手法。
例如,“故人来往,如春风得意”中的“春风得意”,用
于形容故人来访所带来的欣慰和高兴,使这个表达更富有感情色彩。
总体来说,转喻强调形象象征性,更注重对描述事物的外在属性的描绘;而提喻则强调比喻情感和思想,更注重内在感受的表达。
委婉语及其生成机制的转喻阐释的开题报告

委婉语及其生成机制的转喻阐释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委婉语是指在表达某些敏感、难以直接表达的信息时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常常用于堵塞某些话题的讨论,使得说话人在不触犯他人敏感点的情况下完成话题交流。
而在委婉语的生成过程中,转喻是一种重要的生成机制,它通过将难以表达的语言替换成直白易懂的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委婉地表达的目的。
因此,本文选取委婉语及其生成机制的转喻阐释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转喻在委婉语生成中的作用。
二、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委婉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工作和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语言形式。
通过对委婉语生成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对话交际的作用、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并深入理解语言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融关系。
同时,本文进一步研究围绕转喻的语言现象,将对语言学和翻译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对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转喻作为委婉语生成机制的作用:1. 转喻在委婉语生成中的营造角色本部分将通过分析转喻在委婉语生成中的历史背景,揭示其在不同语言背景和不同文化习惯下的具体运用,并且结合实际语料库,对转喻与委婉语生成的联系进行详细阐释,以增进对委婉语的认识。
2. 转喻在委婉语生成的方式探析本部分将通过分析不同语言特征下转喻的表达方式及其转喻的通用性,探究转喻在委婉语生成中的方式,并归纳提炼出一些常见的完成委婉语生成的转喻方式。
最后,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读,深入挖掘转喻在委婉语生成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
在文本分析方面,要求对选定的语料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加深对委婉语生成的理解,并挖掘其中的规则和模式。
而在实证分析方面,要求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对转喻在委婉语生成中的真实作用进行验证。
五、预期目标通过对转喻在委婉语生成中的作用进行探究,本文旨在达到以下预期目标:1. 探明转喻在委婉语生成中的作用,具体了解转喻在委婉语生成中的机制以及不同语言背景下不同的体现方式;2. 揭示委婉语生成的内在逻辑,了解委婉语生成的原则和规则,促进语言教学和文化交流;3. 为处理跨语种文化交际和翻译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的质量和效率;4. 为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提供借鉴和启示,有助于提高社会效益。
隐喻和换喻的差别与联系--束定芳

2004年第3期 外 国 语 总第151期 No.3, May 2004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General Serial No.15126文章编号:1004-5139(2004)03-0026-09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隐喻和换喻的差别与联系束定芳(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 200083)摘 要:传统的修辞理论把隐喻和换喻作为两个并列的修辞格。
现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中有重隐喻而轻换喻的倾向。
许多隐喻理论常常把换喻作为隐喻的一个种类。
本文从结构、功能和运作机制等角度对隐喻和换喻进行分析。
作者指出,隐喻与换喻都是人类的认知手段,隐喻涉及两个不同领域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换喻常常涉及同一个认知领域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隐喻根据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换喻着重的是事物本身的特点或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特殊关系。
隐喻的理解过程实际上是源域事物特点向目标域事物映射的过程,而换喻的理解主要是根据喻体的特点来确定实际所指的对象。
从功能上来说,隐喻和换喻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隐喻因为以此代彼,因此更能创造“诗意”和“意境”,也更具认知价值。
而换喻主要是以事物的某一特点替代该事物,因此其主要功能为指称。
关键词:隐喻;换喻;认知功能;运作机制;差别Metaphor and Metonym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SHU Ding-fang(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083, China )Abstract: Metaphor and metonymy are treated as two different figures of speech in traditional rhetoric. In modern theories of metaphor, metonymy is often regarded as a subtype of metaphor and gets a bare m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two important phenomena in terms of their structures, functions and working mechanisms. While recognizing their similarities in certain respect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y are two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cognitive devices, with metaphor involving things from two different domains and metonymy involving the properties of something and its special relations with other things. Metaphor is cognitively more useful since people often create metaphors to understand a relatively less well-known domain of things in terms of things from relatively better-known domains. As metonymy basically involves using a special property of something or its special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things to refer to it, its major function is to help the hearer to locate or recognize the referent and it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metaphor; metonymy; cognitive functions; working mechanism; difference引 言本文讨论的“换喻”,也被称为“转喻”,包括汉语修辞格中的“借代”和“借喻”,相当于英语中的“metonymy ”,但也包括“synecdoche ”(提喻)。
转喻的语用功能及对英语学习者的启示

转喻的语用功能及对英语学习者的启示作者:关家玲刘雯芳马杰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年第10期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有力工具,是人类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根植于人的经验之中,受认知原则的制约,并且组织和构成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认知语言学基于概念之间的普遍联系揭示了转喻认知的特征,为意义的多样性提供了可以选择的基础。
同时,作为认知机制的转喻出现在特定的话语或语篇中,又是一种语用策略,具有丰富的语义和语用内涵,其理解和使用受语境因素的制约并产生相应的语用功能。
本文将着重探讨英语转喻所具有的典型性的语用功能,同时探讨各种功能对英语学习者的启示。
一、修辞功能转喻的修辞方式是故意不用需要说明的人或物的本称,而是借用与该人或物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
在语言表达中,转喻的准确使用可使语言别致、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特征;从认知角度来分析,转喻表达中指称对象的转换涉及认知域的转移,而认知域的转移、变换往往能够提升言语接受者的视角,使其更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并能根据事物间的相关性更准确地理解其内涵。
这就是转喻在语言表达中所起到的修辞功能。
例1:Her purse would not allow her that luxury.此例中以purse转指the money in the purse。
该转喻用法能激起读者产生与所谈话题最为相关的联想,即由钱包联想到“钱包里的钱”。
这种语言表达式言简意赅而又形象生动,隐含了钱包里钱少的事实,与后者luxury(奢侈品)能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出了更强的语用效果和更大的语力。
例2:He chose a gun instead of a cap and gown.该句中the gun和cap and gown(大学方帽和长袍)转指career of a soldier和higher learning。
大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不断地丰富拓展自己的知识。
从英语阅读理解看转喻的重要性

从英语阅读理解看转喻的重要性转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用来通过比喻手法来传递一个观点或给予读者一个新的理解。
在英语阅读理解中,转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为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转喻可以提供一个更直观的形象来描述抽象的概念。
抽象的概念往往难以直接理解和表达,但通过转喻,可以将它们与读者熟悉的事物相类比,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当作者想要描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时,可以使用类似于“经济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花园”的转喻,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景象。
转喻可以通过与读者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得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作者表达的观点。
读者往往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与自己有关联的事物和经验。
通过将作者要表达的观点与读者熟悉的事物相联系,转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当作者想要探讨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时,可以使用类似于“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必须保护它”的转喻,让读者能够更容易接受并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转喻还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通过使用生动而有趣的比喻,读者会对文章产生更强的兴趣,从而更愿意去阅读和理解。
这对于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和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当作者想要描述一个人的懒惰时,可以使用类似于“他动作迟缓得就像一只嗜睡的猫”的转喻,让读者感到趣味并形象地理解这个人的懒散状态。
转喻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供一个直观的形象来描述抽象的概念,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通过将作者要表达的观点与读者熟悉的事物相联系,转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转喻还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和效率。
对于英语阅读理解来说,理解和运用转喻是非常重要的。
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作者:王朝萍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22年第04期摘要:委婉语是较为特殊的一种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十分重要,是社会心理状态和语言文化内涵的反映。
在社交中,不愉快的事情难以避免,人们经常使用委婉语表达内心想法。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委婉语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从语用学的理论角度对委婉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解读委婉语的主要特点和语用功能,旨在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委婉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委婉语;语用功能;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作者简介:王朝萍(1992-),女,贵州兴义人,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与语用、英语教学。
一、引言随着语言文化的不断发展与丰富,人们对于和谐社交关系的需求使得委婉语的使用越来越多。
委婉语源于希腊语中的“eu”(表示“好”的意思)和“pheme”(表示“言辞”或“说法”的意思)。
委婉语通常被定义为用一个不冒犯人的或令人愉快的词语来代替一个更直白、更冒犯人的词语,从而用善意的词语来传达信息。
也有其他学者进行了如下定义:为了避免可能失去的面子,要么是自己的面子,要么是冒犯他人的面子,要么是观众的面子,或者是第三方的面子,而选择的一种表达。
尽管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委婉语进行了定义,这些定义的核心要义是一样的,即是使用间接的、礼貌的方式来表达说话者的内心想法。
在社交中,委婉语可以让听者的感受更好,同时能保全双方面子。
委婉语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关于委婉语的研究空间较大。
现有研究更多的是关于委婉语的特点和功能,主要从词汇层面开展得较多,实际上委婉语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因此很有必要从语用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语用角度对委婉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解读委婉语的主要特点和语用功能,更好地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加以运用,通过委婉语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研究发现尽管委婉语在具体语境下与合作原则相悖,事实上是遵守合作原则的内在要义的,同时遵循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
浅谈委婉用语中修辞格的运用

周 晟炜
、
五 、反 语
反 语是 一种 修 辞格 。运用 跟 本意 相 反 的词语 来 表达 此 意 ,却 含 有否 定 、讽 刺 以及 嘲 弄 的意 思 ,这种 手 法就 叫 做反 语 。反语 也 叫倒反 ,就 是 说 反话 ,使 用 同本 语相 反 的词 语 来表 达本 意 。这 种 手法 在对联 中极为 常用 。它含蓄有 味 ,能增强 讽刺性和 幽默感 。有 时一 个人犯 了很简 单的错误 ,我们 可能会 说 : “ 你可真聪 明 !”这 里 明显是用 到了反语 的修辞 。在军 阀混战 时期 ,南京城 内有人 写 了 这样一 副春联 ,上联 为 :许 多豪杰 ;下联 为:如 此江 山。 “ 豪杰 ” 的本意 是指才 能 出众 的人 ,但 联 中却指 的是那些 割地分封 的军 阀。 “ 如此 江 山”原为褒 意,在这 里喻 为军 阀混战 中的破碎 山河 。我 们 可 以看 到运用反 语使讽 刺效果 更明显 了。 . 每个 人 都处 在 十分 复杂 的 社会 关 系 中,人 们 在交 际和 交 流 中 希望 找到 一 种合 适 的表 达 方式 , 既使 双方 能够 顺 利完 成 交 际, 又 使双 方感 到 此次 交 际是 愉 快的 ,完 成 了理 想 的交 际任 务 。委 婉用 语就 是 实现 这一 理想 交 际 的合 适 的表 达方 式 。 以上谨 为 我个 人 总 结的 一些 浅显 的修 辞格 们在 组 织 、调整 、修饰 语 言 , 以提 高语 言表 达效 果 的过程 中长期 形 成 的具有 特 定结 构 、特 定方 法 、特 定功 能 、 为 社会 所 公认 、符 合 一定 类 聚系 统要 求 的言 语模 式 ,也 称语 格 、辞 格 、辞 式等 。修 辞 格是 我们 在 日常 生 活 中经常 使用 的。 下面 笔者 就根 据 自己的理解 ,谈 一下 对修 辞格 的粗 浅认 识 。 文 学 上 , 修 辞 格有 很 多 ,在 辞 格 的分 类 上 ,根 据 表 达 方 式 与修 辞 内容 的异 同 ,可 以分 成 以下 十类 : 1借 喻类 :比喻 、讽 喻 . 和借 代 ;2拟 夸 类 : 比拟 、摹拟 ( . 摹状 )、示 现和 夸 张 ;3 比照 . 类 :对 比 ( 衬 )、 对 偶 、 排 比和 层 递 ;4 复 嵌类 :反 复 、 复 映 . 叠 、错综 和镶 嵌 ;5 连珠 类 : 回文和 顶 真 :6 直言 类 :警 句 、设 . . 问 、感 叹和 呼告 ;7 曲言类 :双 关 、婉 转 、避 讳 、折挠 、抑扬 、 . 反语 和 跳 脱 ;8 援 引类 :引 用 、 用 典 、 仿拟 、省 略 、节 缩 和 藏 . 词 ;9 拈 就类 :拈 连 、移 就 、顾 名 、序 换 和 倒装 ;l . . O 别传 类 : 析 字 、飞 白 ( 非别) 、转 类 ( 品 )、降用 、 易色和 换算 。其 中有 转 很 多不是 我们经常 用到 的,这里 笔者只介 绍一下 常用 的几 种委婉 用 语修 辞格 。 比喻 比喻 也叫 “ 譬喻 ”,即 以甲事 物来 比拟 乙事 物。 比喻 的逻辑 结 构应 分 为四 部分 : 体 、喻体 、 比喻词和 喻 点 。本 体是 被 比喻 的事 本 物 。喻体是 打 比方 的事物 。比喻词 是从形 式上连接 本体和 喻体 的词 语 。喻点是 体现喻 体和本体 的共 同点的词 语。 因这 四个成 分的异 同 和 隐现 , 比喻可分 为明喻 、隐喻 ( 暗喻) 和借 喻三类 。 比喻 是汉语 中 最常 见的辞格 之一 ,古今 中外作家 多用 比喻、善用 比喻 ,使 比喻在 文学 作品 中如花 团锦簇 ,万紫 千红 ;似春野芳 草 ,俯 拾 皆是 。 二 、 比拟 比拟 的 辞 格 是 将 人 比作 物 、 将物 比做 人 , 或将 甲物 化 为 乙 物 。它 由本体 、拟体两 个部分 组成 ,本体一般 为名词 性事物 ,拟体 则多 为谓词性 成分 。从语义特 征上说 ,拟体本 不能与 本体构 成陈述 关系 。根据本体 与拟体 的关系 ,一般 将 比拟分 为 :1拟 人 ,将 非人 . 类的事 物当做人 来 写;2拟物 ,将人直 接 当做 物 ,或将 此物 当彼物 . 来写 。运用这种 辞格 能收到特 殊的修 辞效果 :或增添特 有 的情 味 , 或把 事 物 写 的神 形 毕 现 、栩 栩 如 生 , 抒发 爱憎 分 明 的感 情 。诗 歌 、小说 、散 文 、寓言 、童 话等 经常 使用 比拟 的辞 格 。 比喻 与 比拟 既有 联 系又 有 区别 。 比喻和 比拟 ,都 是加 强语 言 形象 性 的修 辞手 段 ,但它 们 是两 种 不 同的修 辞 方式 。从语 法角 度 看 , 比喻 重 点在 “ ”,本 体 、喻体 和 比喻 词 三部 分 ,喻 体在 句 喻 中一 定要 出现 。拟人 是仿 照 人 , 由本 体和 描 写拟 体 的词 语 构成 , 重 点在 “ ” ,而拟 体 ( )则 在句 中不 出现 。从 内容 上看 ,运 拟 人 用 比喻 ,不 管 是 明 喻 、 暗 喻 还是 借 喻 ,喻 体 必 须 出现 , 不 能 省 略;本 体 不 一定 出现 ,如 借 喻 ,虽然 不 出现 喻 词和 本体 ,但 可 以 变 换 为有 喻 词和 本体 的 明喻 、暗 喻 ,不 管是 哪 一种 比喻 ,始 终 都 有 喻 体 。比拟 句 主要 是借 助 想象 ,将 本 体模 拟 为人 的或 物 的某 种 行 为 、动 作或 情 态 ,不论 是 拟人 ,还 是拟 物 ,始 终 都无 拟 体 。在 实 际运 用 中这两 点是 必须 要注 意 的。 三 、借代
浅析英语修辞中的转喻和提喻

浅析英语修辞中的转喻和提喻引言:英语中使用修辞有很多,转喻和提喻就是其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修辞是一种刻意经过精心构思的文字表达,它可以把主题表达得更生动有趣,能更好地抓住读者的兴趣。
英语修辞中的转喻和提喻,既能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又能给文章带来说服力,因此,了解英语修辞中的转喻和提喻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什么是转喻和提喻转喻是比喻的一种,它可以让说话者将一类事物暂时比作另一类事物,来表达某种思想或情绪,也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可见。
转喻也可以使常用的言辞变得更加生动,它能使叙述更有意思,从而让读者更能入情入理。
比如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书里有句“他的嘴唇像只乌龟的壳”,这句话把嘴唇比作了一只乌龟,它不仅带来了更多的联想,而且也将叙述变得更加生动。
提喻比转喻更为直接,它会直接将一类事物比作另一类,而无需给出明确的比较,从而表述出一种意思。
提喻会以更直接的方式表达概念,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比如,温斯顿丘吉尔的一句话“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它可以让读者更好的理解行动的重要性。
第二节:英语修辞中的转喻和提喻的重要性英语修辞中的转喻和提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使叙述更加引人入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因此,转喻和提喻在英语修辞中有其重要的位置。
首先,转喻和提喻能够有效表达抽象,大多数时候抽象的概念不容易被人理解,但是通过转喻和提喻,这种概念就可以被表达的更加生动,更加易于理解。
比如说,诗人多恩的《月亮和六便士》,诗中说“月亮是个盒子,里面装满了六便士”,这句话不但将抽象的概念表达的更加生动,而且也使读者更好的理解了这种概念。
其次,转喻和提喻能够使文章更有意思,可以把描述变得更加生动,从而抓住读者的兴趣,使他们对文章更加感兴趣,比如罗伯特贝克莱的一句话“世界被一床柔软的棉被笼罩着”,这句话把世界比作了一床柔软的棉被,它不仅让世界变得更具体化,而且也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希望去了解。
第三节:转喻和提喻的运用使用转喻和提喻的关键在于把握比喻的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使之具有辨识度,以及让读者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
转喻视角下的委婉语功能解析

转喻视角下的委婉语功能解析
张德功
【期刊名称】《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20)001
【摘要】委婉语作为转喻的一种,具有和转喻相同的运作机制,即利用相关或相邻关系来替代另一种人或事物,所以委婉语和转喻具有相同的的功能;但委婉语本身独特的特点使之在具有转喻的功能同时,还表现出不同于转喻的功能.因此,在作为人类重要思维方式的转喻视角下对委婉语诸功能的探讨,有助于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委婉语.
【总页数】5页(P79-82,97)
【作者】张德功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英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6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2
【相关文献】
1.委婉语中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机制的认知分析——以经济报道中的委婉语为例[J], 孙雪羽;汪少华;
2.转喻视角下的委婉语生成 [J], 黄雅颖
3.委婉语的隐喻与转喻视角研究 [J], 王华;张玉蓉
4.转喻视角下的日语委婉语探析 [J], 林晶
5.委婉语中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机制的认知分析--以经济报道中的委婉语为例 [J], 孙雪羽;汪少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0 . No5 I 31 .
长春师 范学 院学报 ( 文社会科 学版 ) 人
Ju ao hn cu o l nvrt H maie d oi c ne) or lf agh nN r ie i( u nt s c l i cs n C maU sy i a S aS e n
一
、
委 婉语 与转 喻的关 系
( 一) 委婉语
“ 婉 语 (u hms ) 委 ep e i ”一 词最 早 由 G og ln 在 1 纪 8 代 提 出 。在 希腊 语 中 ,委 婉语 原 是 m ere u t 6世 B 0年
指 “ 好兆头”或者 “ 吉祥的话”等。直到现在 ,对委婉语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一般而言 ,委婉语通
二 、转 喻在 委婉 转喻和 隐喻一样 ,本质上也是概念性的。我们可以通过某一事物与其他 事物间的关系来理解该事物本身 。转喻也被认 为是在同一领域 内不同范畴之间的投射 。转喻都是以相似性
和邻 近性 为基础 的 ,使 不 同的概念 发生 联 系或创 造 出新 的概念 【 5 J 。
【 作者简介】 ' (9 0 ,女 ,安徽安庆人 ,安徽 建筑工业学院讲 师,硕士 ,从 事英语语言学研 究。 胡  ̄ 18 一)
・
5 ・ 0
( 三) 委婉语 与转 喻 的关 系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 ,在 同一认知域 中,委婉语 的生成有两种方式 :一是整体与部分 的转喻关系 ;二是
部 分 与部 分 的转 喻关 系 。另外 ,凭借 词 汇 、语 用 和语法 手 段都 可 以生成委 婉语 结构 。
( 一)整体与部分的转喻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转喻关系适用于若干相关联的事物。这样的转喻关系可以是整体代部分 ,也可 以是部分 代整体。 关于整体代替部分 ,人们通常使用这样 的转喻来避免尴尬 ,同时成功地达到交 际的目的。当谈及身体 部位时 , 人们倾向于扩大局部器官概念的范围。例如 ,人们在 日常交 际中经常用 “ak a s 、 “ei ” bc r ” pt bh d n 和 “ot i ”来替代 “uok” ( ps r r eo b tcs 臀部) t 。在 日 常交流中,交际双方间接地用相对整体的身体部位概念来 替代具体的身体器官概念 ,激发 听者根据 自身的感知体验来建立 “ak a s、 “ ei ” “ot i ”等 bc r ” bh d 、 ps r r pt n eo 概 念和 “utcs bt k”之 间的邻 近关 系 ,从 而 分散 听者 的注 意力重 点 ,避免 引起 双方 的尴 尬 。 o 关于部分代替整体 ,L kf在论述转喻的特征时有这样的阐述 :在概念结构中 ,B是 A的部分或与 A ao 紧密相关 ,B 代替 A并且决定 A t 1 。例如 , 人们通常会说 “esa ns h z b e”来指 “es y e o” il y o h l r n ;又如 , iaa p s z
认知机制 ,以期对委婉语 的学 习、委婉语 的翻译和跨文化交 流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 关键词】 委婉语 ;转喻 ;语言交际 【 中图分类号】 0 0 H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8 1 8 (0 2 5 0 5— 2 10 — 7 X 2 1)0 — 0 0 0
21 0 2年 5月
Ma 叭 2 v2
委婉语 中转 喻的作用分析
胡 鸿
(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合肥 2 00) 36 1
[ 摘 要】 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 是语言交际中有效的润滑剂。在英汉语的日 常用语中, 大量
委婉语是 由转喻构成的。本 文通过分析两种转喻关系在委婉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探讨委婉语构成 的
且 建构 了我 们 的思想 、态度 和行 为 ] 。 转 喻 与隐 喻 的不 同之处 在于 :隐喻涉 及两 个不 同认 知域 之 间 的映射 ,是基 于两 个不 同认 知域 中的两 个
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而转喻是基于邻近性( n gi) c tu y o i t 的一种认知方式 ,在相邻近或相关联 的不同认知域中 , 个突显的事物替代另一事物 ,如部分与整体 、容器与其功能或 内容之间的替代关系【 3 _ 。转喻的邻近性最 早是 由 Lkf Jh s 提出来的 , ao 和 ono f n 他们认为 ,转喻概念的基础涉及物理的或因果的联系_ T y r l al 在其著作 l 。 o
礼的或人们避讳的词语 ,取而代之 的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因此 ,委婉语是言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 “ 润 滑剂 ” 。不管是在 E常生活中,还是在正式场合 中,委婉语都起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正是 因为委婉语的普 t 遍性 、重要性 和它 自身的特殊性才引起 了人们 的关注 ,但 目前的研究 主要集 中在委婉语 的分类 、 自身特 点 、使用动机和语用效果等方面。 ( )转 喻 二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内,转喻和隐喻都不再只是语言上 的修辞手段 ,而是人们理解世界、形成概念 的基 本认知方式 ,根植于人们的基本经验之中,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概念性 、自发 、无意识的认知过程 ,是丰富 语言的重要手段[ 3 1 。转喻是人类思维和行动的基本方式之一 ,它使我们能够通过相关联的某一事物对另一 事物进行概念化。转喻和隐喻一样 ,都是 以我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不仅构成 了我们 日常生活的语言 ,而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 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随着认知语言学科 的发展 ,从 转 喻 的角度 来剖 析委 婉语 的 构成 的研究 逐渐 开 展起来 。Lkf&Jh sn的著作 ( 们赖 以生 存 ao ono ( 我 的隐喻》对概念隐喻进行了详尽 的研究I l l ,为委婉语 构成的探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试 图运用转喻理 论来分析它在委婉语构建中的作用 ,期望对委婉语 的学习和运用有一定的启示 。
常被 定义 为 “ 一个 无意 冒犯 的 、令 人 愉悦 的表 达来 代替 另外 一个 直接 的 、使人 不快 的表 达 ,也 就是 ,用 用 善 意 的谎 言来 掩盖 事 实 的真相 ”[ 2 1 了顺 利 地 达到 交 际 目的和 效果 ,人 们 往往 尽 量 避免 提及 一 些 粗鲁 无 。为
一
《 语言范畴 : 语言理论中的原型》中从范畴延伸的角度来论述转喻的作用 , 而且 ,他认为转喻比隐喻更重要 。 除此之外 ,国内外一些认知语言学家越来越多地关注转喻在语言体系中的重要性 。但是 ,对转喻的研究大
多局 限 于对它 的分类 或 与隐喻 的对 比。
[ 收稿 日期 】 0 2 0 — 3 2 1 —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