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史记》的影响摘要: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鸿篇巨著《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然而司马迁命运坎坷,遭际悲悯,但他却以坚贞不屈的毅力同命运挑战,最终完成了名垂千古的史学巨著《史记》。本文将试从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即其家乡景观与童年生活、家学渊源与转益多师、博览群书与漫游经历,以及从立志不朽到发愤著书等四个方面来浅析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史记》的影响。

关键词:司马迁人生经历《史记》影响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其《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通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2],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现从司马迁独特的人生经历,分析其对创作《史记》的影响。

一、家乡景观与童年生活

司马迁,字子长,“迁生龙门”[3]。龙门,山名,横跨在黄河两岸,东段在山西河津县北,西段在陕西韩城县北约五十里。黄河穿越龙门,“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传说每年暮春总有成千条鲤鱼游聚龙门山下,跳跃龙门,跳上去的就成龙升天,这就是“鱼跃龙门”的传说。这种传说给人们的想象增添了驰骋的翅膀,使龙门成为身上之地,其名悠久,载于《尚书.禹贡》〔4〕。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地方。司马迁的童年生活是在家乡度过的,他“耕牧河山之阳”〔5〕,少年生活常与农夫牧童为伴,在饱览故乡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故事,乡土文化培育了司马迁的豪迈灵秀之气,牧耕生活也练就了司马迁强健的体魄,正是这样不平凡的家乡景观与童年生活影响了司马迁日后对《史记》的创作。

二、家学渊源和转益多师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位刻苦勤奋的学者,他多方求教,“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6〕”。司马谈知识广博,他虽为太史令,但对诸子百家学说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太史公自序》收录了他的《论六家要指》一文,文中分析了先秦到汉初六个主要学术流派的得失,精辟深刻。司马谈在学术观点上的兼容并包而又崇尚道家的倾向,对司马迁后来创作《史记》有直接的影响,不仅如此,他还指导司马迁广博地学习百家之学,特别是把儒家放在首位。司马

迁在京师拜了两个儒学大师为老师,一个是今文学大师董仲舒,向他学习《公羊春秋》,接受大一统思想,另一个是古文学大师孔安国,司马迁长期向他学习《古文尚书》。《史记》中多出征引,司马迁在这样的家学和师承熏陶下成长为一个博学的历史学家,是无可厚非的。

三、博览群书和漫游经历

司马迁在史官家庭中长大,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自幼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据《太史公自序》的陈述:“年十岁则诵古文”。古文即先秦所使用,而当时汉代通行的是隶书,读来实属不易,这也为司马迁从小就打下坚实的古文基础。而到了后来,他又担任太史令,他利用工作上的方便翻阅由国家收藏的各种文献资料。从《史记》提供的线索来看,司马迁阅读的范围十分广泛,上至古老的有关三代的典籍,下至西汉盛世司马相如等人的辞赋,他都有涉猎,至于诸子百家的著作,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的史料,乃至朝廷的公文档案,都是他的阅读对象。不但如此,司马迁对于上述文献不是浮光掠影式地浏览,而是认真地鉴别真伪,比较异同。比如,对于九州山川的记载,他认为《尚书..禹贡》是可靠的,而对于《山海经》等书则是不可信的。司马迁读过鲁恭王坏孔子宅所发现的古文,认为其中关于孔子弟子的记载基本合乎事实。司马迁还在阅读文献的工程中主动与古人沟通,读其书,识其人,做到知人论世。他不止一次地废书而叹,并且产生了为书的作者立传的冲动。

从小博览群书为司马迁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而大量的漫游经历更为司马迁以后创作《史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素材。司马迁20岁时便有过漫游经历,据《史记》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司马迁年轻时好奇心很强,喜欢对历史真相追根求源,所以他在游览韩信故里时,听当地人讲:“韩信自幼便有鲲鹏之志”虽家境贫寒,但在他母亲死后,他却把已故母亲安葬在一块又高又宽的旷野上,预示着自己将来封侯拜爵时的发达。于是司马迁亲自考察了韩信母亲的墓地,那里果然地势开阔,旁可置万家,证实了传说的可信。后来,创作《史记》时,他便把这些事记入了《淮阴侯列传》。

从江淮往南,便登上了庐山,司马迁在庐山考察一番后,又到了浙江绍兴县

南的会稽山。据说大禹曾在此大会天下诸侯计功行赏,因此故而名曰“会稽”,禹大会诸侯不久,便去世了,于是葬在此地。山上有个洞,传说大禹曾经进过此洞,因而叫做禹穴。禹的后代越王勾践,也曾在会稽山卧薪尝胆,励志图兴,终于血洗前仇。司马迁上了会稽山,探了禹穴,访问了当地人民,后来写《史记》的时候采用了这些素材。在漫游过程中,司马迁流露出对传统文化及其深厚的感情。“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袛回留之,不能去云”〔7〕。司马迁在齐鲁体会孔子教化的遗风,他甚至对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车书等物件都心生向往与敬仰。这种经历和情感,使他日后创作中,把孔子当做唯一可以印证的权威。

长途的漫游使司马迁直接感受到各地民风习俗的差异,加深了对某些历史记者的理解,置身齐地领略到民性阔达,有大国之风。过薛地所见暴桀子弟,而邹鲁多缙绅之士,两者截然不同。司马迁任职后,曾出使西南,远到昆明。又侍从武帝东达碣石,见到了大海,西至崆峒(今甘肃平凉),搜集黄帝的传说,到过北部边塞,登上了秦时所筑的长城,还参加了武帝带领群臣负薪塞河的活动。司马迁在广阔的地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大大地拓展了他的视野,为《史记》的写作搜集了很多新鲜的材料,他在游览过程中的中真切体验和亲身感受后来也一并写入书中。

此外,司马迁在漫游和任职期间,有机会接触到各个阶层的人物,从他们那里得到许多历史和知识。周霸向他讲述过关于项羽的传说,公孙秀功向他提起过荆轲刺秦王的具体情节,朱建之子和他评议过陆贾其人,至于卫青不肯招贤荐士的情况,则是苏武之父苏建向他介绍的。除此之外,樊哙之孙樊他广向他谈起过汉初几位开国功臣发迹的故事,贾谊之孙贾嘉和司马有书信来往,冯唐的儿子冯遂和他是至交。另外,司马迁还亲眼见过名将李广、大侠郭解,并和李广之孙李陵同朝为官。这些都进一步丰富了《史记》的材料来源,加深了对某些历史人物的印象和理解,从而使《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准确,惟妙惟肖,富有生活气息。

司马迁的游历,并不是游山玩水,也不是走马观花的看一遍,而是从祖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民间传闻中吸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为将来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功底。事实证明《史记》能够名扬千古,至今不朽,绝大部分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