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盛世危言》看郑观应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盛世危言》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盛世危言》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盛世危言》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盛世危言》是清末一部宣传富强救国的著作。
【政治】浅释郑观应政治民主思想
【关键字】政治浅释郑观应政治思想主要特征刘晓旭(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硕士25)内容摘要:作为清朝末期著名的改革思想家和实业家,郑观应的政治思想对当时及以后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议会政治和“君民共主”的变法主张,是对“中学为体”的思想的一种叛逆和挑战,是在近代民主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本文拟从郑观应的人生经历入手,梳理其政治思想的历史文化基础,探究其与时俱进的政治主张,分析其在中国政治民主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郑观应政治思想体用兼学改革吏治郑观应的政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他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政治改良主张,这些主张打破了中国历史的沉寂,超越一个个历史的局限,这些主张对当时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笔者认为,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较早具有完整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体系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求,为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体现他政治改革思想的《盛世危言》不仅当时影响广泛,也是近代中国发行量较大的书籍之一,同时该书对此后的孙中山、毛泽东等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曲折人生,盛世危言晚清时期,内忧外患,国运衰败。
国情国势的险恶也促成了仁人志士的崛起,成为一个豪俊辈出的时代。
“十年寒窗”、“学而优则仕”是清朝晚期年轻学子们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的必由之路。
然而,刚满年轻气盛的郑观应参加科举应试,却名落孙山。
父亲郑文瑞是个睿智而果断的人,毅然送他去上海当买办,为他选择了经商之道。
经过艰苦努力,不懈的奋斗,郑观应以他的精明才干和十多年洋行买办的身份背景,赢得了盛宣怀的好感和李鸿章的赏识,他致力于经营近代企业、把西方的经营管理经验推行到企业管理中,利用招股、专利等手段进行经营和整顿,颇具成效。
郑观应成为当时的一个名副其实的民族资本家。
正当郑观应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波及上海,给了他致命打击。
郑观应的职业教育思想评析
郑观应的职业教育思想评析作者:潘程环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05期摘要: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实业家和教育家。
在不断探索“富强救国”之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
本文探讨其职业教育思想。
关键词:郑观应;职业教育;思想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史上早期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思想核心是“富强救国”。
在长期经营工商业的过程中,认识到各种专业人才对实业发展的重要性,主张结合中国国情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为我所用,逐渐形成了从商战到学战的职业教育体系。
郑观应于1842年7月24日出生,正是中国历史上内忧外患最为深重的时期。
许多爱国人士都在积极探索中国的救亡和富强之路,郑观应也不例外。
他意识到只有进行全面的变革,才能与外国侵略势力抗衡。
变革成为他职业教育思想的主线。
一、摒弃八股文,以实用的格致之学为主曾受科举八股之苦的郑观应,对旧式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认识的非常清楚。
所以,他认为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必须改变广大青年的心力才智“消磨于无用之时文”的情况,国家应变通选拔人才的方法,增加格致等实学内容。
同时,郑观应结合自己丰富的从商经历进一步指出“国家欲振兴商务,必先通格致,精制造;欲本国有通格致,精制造之人,必设立机器、技艺、格致书院,以育人才。
”这些充分体现了他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方面“戒虚务实”的理念。
在他看来,中学崇尚“时文”,空谈性理是“虚”;西学讲求格致,注重科学是“实”,要用西学的“实”改造中学的“虚”。
他认为,造成中国教育空虚的根本原因在于八股取士制度,因为它禁锢人民的思想,“凡能开启聪明启人知识之事,悉欲抑而屏之”,使中国学人“莫窥制作之原,循空文而高谈性理,于是我堕于虚”。
所以,郑观应主张扭转中国教育的价值取向,从重虚的时文转向重实用的西学。
在《易言》里,把文科考试分为四类:“一曰考经史以观实学。
二曰策论时事以观卓识。
三曰兼是诗赋以验其才华。
郑观应的新闻思想
郑观应(1842-1922),是中国近代有影响的工商业民族资本家。
他是从买办队伍中分化出来的,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儒商。
他一生写的著作较多,但影响最大的是《盛世危言》,当时人评价为“皆时务切要之言”(《盛世危言·彭序》),“纵论中外情势,商榷古今利弊,旁搜远绍,网罗无遗,有当世贤豪欲言而不知所以言,循谨巽柔之辈知言而不敢尽其所以言者”(盛世危言·郑序)。
就是说,他在《盛世危言》中切合时务的言论,讲出了别人讲不出或者想讲而不敢讲的话。
《盛世危言》中有两篇新闻学专论,1894年《危言》五卷本初刊,其中有一篇《日报》,1895年增订时,又增加了一篇《日报》。
郑观应不是一个报人,除了1898年应康广仁之邀,在上海参加过《自强报》的一段编辑工作外,一生没有从事过新闻工作。
他为什么要写《日报》上下篇呢?从文章中可知,他主要是针对当时的清朝政府“禁止华人而听西人开设”报馆的不合理现状有感而发的。
他从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猛郑观应的新闻思想烈抨击了这种愚蠢做法,为了说服统治阶级及唤起社会的注意,他在两篇文章中多角度地阐述了自己对日报的看法。
1、 关于报纸的政治功能郑观应在谈日报之作用的时候,往往将日报与议院相提并论,认为“日报与议院,公议如秉烛”(《罗浮待鹤山人诗草》卷一)。
他十分推崇西方的议院制,说“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
每有举措,询谋佥同,民以为不便行者,不必行,民以为不可者,不得强”(《盛世危言·议院上》)。
而他认为当时“中国的病根在于“上下不通,症成关格,所以发为痿痹,一蹶不振。
今欲除此病根,非顺民情、达民隐、设议院不可”(《盛世危言·答某当道设议院论》)。
与议院同样重要的就是日报。
在《危言》文章的编排上,他将《日报》安排在《议院》之后 ,表明他注重的是报纸的政治功能,认为报纸和议院,都是发表公议的地方,在联系政府与民众方面可起到独特的桥梁作用,是民主政治的枢纽。
论郑观应学习西方富强之本的思想——以《盛世危言》为中心
论郑观应学习西方富强之本的思想——以《盛世危言》为中
心
宋德华
【期刊名称】《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10)002
【摘要】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学习西方富强之本的思想,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思潮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显著标志.他所阐释的西方富强之本,其总纲是"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其内涵则包括以政治为本、以格致为本、以学术为本和以经济为本等极为丰富且不乏深远之见的思想观点.这些观点将民主性的政治制度和近代化指向的大政方针作为国家富强的根本,表明郑观应对西方的认识和理解已达到相当准确而深入的程度.
【总页数】8页(P80-87)
【作者】宋德华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2
【相关文献】
1.从《盛世危言》看郑观应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J], 王赞奎
2.《盛世危言·日报》中郑观应的新闻思想 [J], 赵洋
3.浅析《盛世危言》中郑观应的农业改良思想 [J], 李聪瑾
4.从《盛世危言》一书略论郑观应的新闻思想 [J], 宋秀方
5.《盛世危言》中郑观应的农业改良思想探析 [J], 马蕊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与实业教育思想
鄭觀應的《盛世危言》與實業教育思想作者:彭幹梓夏金星摘要:《盛世危言》是甲午戰爭後最受人歡迎的讀物,為維新變法作了很重要的思想準備,還影響了康有為、孫中山、毛澤東等中國近現代政治重要人物。
商人出身的鄭觀應是19世紀70、80年代改良派思想代表,他全面表達了當時民間工商業實際的利益和要求,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提出「無商」就會導致「格致之學不宏」,即科技、教育不能發達的觀點,也是第一個系統介紹歐美和日本實業教育的人。
鄭觀應在招商局成立駕駛學堂,在總辦漢陽鐵廠時,創立機器書院,學生「上午讀書,下午入廠學習機器」,是繼福州船政學堂後,實行半工半讀的實業教育家。
鄭觀應(1842—1922),原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別號羅浮山人、杞憂生、慕雍山人等,廣東中山人。
士子─買辦─企業家,是畢生關注祖國命運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晚清與西方文明接觸最早的中國人之一,對近代工商業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英商寶順、太古洋行辦事30多年,以捐資得道員銜。
後參與洋務派興辦的企業,協助李鴻章、張之洞、盛宣懷辦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廠、開平礦務局、漢陽鐵廠、粵漢鐵路等,有豐富的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和強烈的愛國思想,在上述企業創辦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了驚人的膽識和非凡的才幹,晚年回上海致力於教育工作。
早期鄭觀應曾受王韜(1828—1897)的影響,著有政論短文,「未敢出以示人」,1879年春托友人請王韜批評,為王所推崇,為之付梓,名《易言》(1871)。
1894-1895年經增補為《盛世危言》,於甲午戰爭前夕開始初刻,1895年、1900年兩次修訂,共收正文111篇,另有附錄和序跋72篇,煌煌30萬言,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正式出版,版本多達20種。
《盛世危言》的刊行問世,正值甲午戰爭民族危機嚴重和資產階級維新思潮日益高漲之時,它所宣傳的「富強救國」思想,在廣大知識份子中引起強烈反響,加之鄭觀應本人在官私商界的傑出才幹和較高威望,使《盛世危言》在官方乃至朝廷受到重視和推廣。
《盛世危言》
《盛世危言》盛世危言《盛世危言》是清末维新派先驱思想家和著名实业家郑观应撰写的一部倡导自强求富、维新变法的重要著作,集中体现了郑观应关于改良封建社会、逐步实现君主立宪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思想。
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商战”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指出要改变近代中国落后局面,仅仅采取“强兵”政策、依靠单事力量与西方列强竞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设立议院、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抵御外国殖民经济入侵,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盛世危言》问世,值甲午战争一触即发,民族危机感极重,该书出版随即轰动社会及以极快的速度传播。
呈给光绪帝,帝下旨“饬总署刷印二千部,分送臣工阅看”。
被时人称“医国之灵柩金匮”,张之洞亦评“上而以此辅世,可为良药之方;下而以此储才,可作金针之度。
”可窥见该书对治理国家之价值。
作者简介郑观应郑观应(1842-1921年),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罗浮待鹤山人等,广东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
1858年(咸丰八年)到上海学商。
由徐润等介绍,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任买办。
历任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
在经营工商业的过程中,关心时政,留意西学,1884年中法战争时,曾往暹罗(今泰国)、西贡(今越南胡志明市)、新加坡等地调查了解敌情,逐一绘图贴说。
次年初,途经香港,被太古轮船公司借故控追“赔款”而遭拘禁,经年始得解脱。
后隐居澳门近6年,撰成《盛世危言》一书,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论证中国必须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培养具有近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实学人才。
1922年5月,病逝于上海招商公学宿舍。
著有《救时揭要》、《易言》、《盛世危言》、《盛世危言后编》。
内容简介盛世危言《盛世危言》是中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
就其对当时许多问题的思考,百年之后仍然不能抹杀其具有现实意义的光辉。
《盛世危言》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它不讳言中国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落后于西方。
爱国商人郑观应及其教育思想
S m N .8 u o 3
湖 南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n n Ra i o r a fHu a d o& T lv so ie st e e i n Un v ri i y
20 0 9年第 2期
No 2 2 o . .0 9
最后 成为 民族 资本 家 的过 程 。脱 离 买 办 职 务后 , 他
动还 是在 维新 变 法 运 动 中都 有 深 刻 影 响 , 特 定 的 但 当过 中 国电报局 总 董事 、 轮船 招 商局 帮 办 、 海 机 器 经 历决 定 了他 的 洋务 活动 与变革 思 想 不在 本 书 的视 上 织布局 总 办 , 到他 去世 前 一 年 , 12 年 8 直 即 91 O岁 高 野 内。冯 桂芬 、 福成 、 韬是 洋务 思 想家 中的典 型 薛 王 龄时 , 仍任 招商 局董 事 。应该 说 , 了 因太 古洋 行 亏 人 物 , 是封建 士 大夫 以传 统 经 世 之 学 应 付 时 艰 的 除 亦
郑观 应 14 82年 出生 于广 东 省 香 山 县雍 陌 乡 的 个 封建 知 识 分 子 家 庭 , 名 官 应 , 祖 父 是 一 位 原 其 “ 屑 以寻章 摘 句 为能 ” 不 的封 建 文 人 , 亲 则 “ 屣 父 敝
一
郑观 应一 刻也 没有 离 开过 商务 事业 。
一
,
夏东元先 生《 观应传 》 郑 书里提 到两 件事 , 其 “ 80 年 3 月 , 皖 捐 局 捐 升 郎 中 , 月 选 17 在 双
一
语 。在 宝顺 洋行 的 十年 间 , 了做 分 内的事 情外 , 除 他 第 三 , 以见 出郑 观应 的精 明所 在 , 可 他从 与 盛宣 怀 等
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的主张有
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的主张有郑观应(1842-1921),广东香山人,早期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家。
他的兵战思想体现在他所著的《盛世危言》一书中,总的来说是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反思以及对强敌压境的担忧而提出的预防措施。
它没有一个很完备的系统,但放在丁日昌等人的思想背后进行考察,也有它独特的位置,其思想不乏闪光之处。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给以富强救国为己任的郑观应带来极大的刺激。
悲痛、震惊之余,他也意识到,新的更大规模的战争正在悄悄到来,“俄瞰于北,英睒于西,法瞵于南,日眈于东”是此时的大势,中国被瓜分的危险迫在眉睫。
而清王朝的军队却早已腐败不堪,有战斗力的湘、淮等军却有门户之见严重,在战斗中彼此之间都不互相救应,指挥权分散,不能有效配合。
因此他大声疾呼:当今之世,要谋划国家大事,以通商、练兵二者最为重要,通商是为了求富,练兵是为了求强。
他在海防、陆防上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在海防上,他主张全面铺开,重点设防,与丁日昌的思想很相似。
中国海疆辽阔,九省濒海,海岸线长达万余里,若无重点地分兵把守,势必分散兵力。
他建议依海势分为南北中三洋,由三支舰队防守。
北洋从东三省到烟台,以旅顺、大连、威海卫为重镇;中洋自海洲至马江,以崇明岛、舟山为据点;南洋起自厦门延至海琼,以南澳、台琼为基地。
各口多筑炮台,和海军互为表里。
与丁日昌不同的是,郑观应提出了统一海军指挥权的建议。
统帅无权是清朝水师的最大弊端,虽设有海军衙门总管三洋,但徒有虚名。
海军提督受节制于地方督抚,事事都要请求,不能做主,很容易贻误战机。
甲午战争中,丁汝昌几次向李鸿章请求出战,都被拒绝,北洋水师受困于威海卫时,李鸿章向南洋请求调兵援助,南洋水师无动于衷,而李鸿章本人在此前的中法战争中,也曾拒绝南洋要求北洋支援的建议,使南洋水师遭到重创。
郑观应力主革去这个弊端,要求南北水师统一军令,择一资格最深、海战经验最为丰富的水师提督统领,授以全权,真正做到南、北、中声气相通,奇正兼习。
郑观应的职业教育思想评析
郑 观 应是 中 国近代 史 上早 期 改 良主义 的代 表 人 物 ,思 想 核 心是 “ 富强 救 国 ” 。在 长 期 经 营 工 商 业 的过 程 中 ,认 识 到各 种 专 业人 才 对实 业 发 展 的重 要
以究 其 造诣 。三考 测 量枪 炮 高低 命 中及 远 ,以尽其 能事。 ” 可 见 文 科 考 试 内容 以 “ 经世致用”的 “ 经 济学 问” 为 主 ,武 科 则 大部分 是 西学 的 内容 ,这无
教育 空 虚 的根 本 原 因在 于 八股 取 士制 度 ,因为 它 禁 锢人 民 的思想 , “ 凡能 开 启 聪 明启人 知 识 之事 ,悉
欲抑而屏之” ,使 中 国学 人 “ 莫 窥 制 作 之 原 ,循 空 文 而 高谈 性 理 ,于 是 我 堕 于虚 ” 。所 以 ,郑 观 应 主
疑是 对八 股 取 士 的科 举制 度 的重 大 冲击 。 在 《 盛世 危 言》 中 ,把 西学 分 为 天学 、地 学 、人 学 三类 。天
学 “ 以天 文 为 纲 ” ,推衍 出算 法 、历 法 、 电学 、光 学诸 艺 ;地 学 “ 以地 舆 为纲 ” ,推衍 出测 量 、经 纬 、 种植 、车舟 、兵 阵诸 艺 ;人 学 “ 以方 言 文学 为 纲 ” ,
一
推 衍 出政 教 、刑 法 、食 货 、制 造 、商 贾 ,工 技 诸 艺 。他 认 为 西 学 “ 皆有 益 于 国计 民生 ” ,所 以主 张 广泛 学 习西 学 ,用 西 学改 造 传统 教育 。他 吸 收西方 先进 的教 育 理 念 ,兴 办新 式 学堂 ,在学 校 中增 设 西 学课 程 ,曾几 次为 格 致 书 院课 士 命题 ,出 的都 是一 些 与现 实联 系 紧 密 的题 目,从 侧 面 反 映 了郑观 应讲 求 西方 实学 ,改革 旧教 育 的思想 。但是 他 反对 全 盘
从《盛世危言》看郑观应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从《盛世危言》看郑观应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摘要: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中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
在他的诸多思想中,吏治改革和教育改革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是他整个改革的两个基本点。
这些思想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时代精神,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的。
这是一种超前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郑观应的这些思想的影响不止于当时的社会,对以后甚至是当今社会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郑观应;《盛世危言》;政治思想;教育思想郑观应(1842.7.24—1922.5),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待鹤山人。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清末洋务派思想家,近代改良主义者。
他的《盛世危言》,是中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
就其对当时许多问题的思考,百年之后仍然不能抹杀其具有现实意义的光辉。
《盛世危言》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它不讳言中国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落后于西方,提出了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舆论、司法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
在政治上不但提出了建立议会式的立宪政体,而且提出了将政治公开于传媒,由朝野各方评论,这样才可能使施政臻于完善;在经济上郑氏主张由民间组建工商业团体,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在教育上,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新见解;在司法上他指出了中国的法律及其运用无不体现了黑暗与残暴,所以须得向西方学习。
在郑观应的诸多思想中,吏治改革和教育改革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是他整个改革的两个基本点。
一、郑观应的政治思想——以吏治改革和司法改革为例1.吏治改革方面(1)提倡高薪养廉,以解决官员的腐败问题吏治问题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问题,每个朝代都或多或少地进行过整治。
针对当时清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郑观应认为要使官吏保持廉洁,就要向西方学习,高薪养廉。
他在谈到中国官员腐败的缘由时说,由于吏部“选补得缺,则需次日久,负债累累,廉俸不足以养其身家,黜陟不足以励其志气。
《盛世危言日报》中郑观应的新闻思想免费范文
《盛世危言·日报》中郑观应的新闻思想摘要: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具有启蒙意义的开拓者,他的《盛世危言?日报》贯穿着先进的新闻思想。
他借鉴了西方,看到了中国报业的不足和困境,从政府和报纸创办者两个角度提出了促进中国报业发展的方案,明确了报纸的功能,倡导设立新闻法,对中国近代新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报纸发行;新闻法;报纸功能1 报纸的发行和种类郑观应对日报的发行和种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主张中国日报应该仿照西方,在发行方面可以分为日报、月报、七日报、半月报,体裁可以分为新政异事、近事告白,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新闻、广告、副刊等。
同时报纸的出版应分门别类,各个行业都应有专门的报刊。
2 新闻法思想在《日报》中,郑观应提出了新闻立法思想。
他是中国近代提出新闻立法思想的第一人。
他呼吁清政府用法律的形式来保护新闻业。
他认为“中国现无报律,而报馆主笔良莠不一”新闻立法可以对新闻做出规范,防止报纸“鱼龙混杂”。
他认为国家在立法时,应赋予报纸充分的权利,允许报纸针砭时弊。
他不但明确提出了新闻立法的要求,而且就新闻立法的内容做出了详细的论述。
针对记者和新闻撰写人,他提出了法律要保障新闻撰写人的言论自由。
他针对中国传统文章“知而不言、隐而不发”的现状指出“盖秉笔者有主持清议之权,据事直书,实事求是”他要求法律应给报纸和报人以监督政府的权利。
他阐释了西方国家的报纸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凡公约条议各节,会议时诸员之言词举动,皆列于报章,详其得失。
”报纸可以对政府的言行做出判断。
因此,他认为法律只能是规范新闻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而不能是闭塞言路的手段。
政府应通过立法的方式让报纸对国家的行政和司法予以监督,以此来揭露政治弊病,判断行政得失。
在新闻立法方面,郑观应还认为国家应通过制度和法律来促进和支持报纸的发展。
“大、小官员苟有过失,必直言无讳,不准各官与报馆为难。
如有无端低毁勒诈财贿者,只准其凛明上司,委员公断,以存三代之公。
郑观应及其代表作《盛世危言》
郑观应及其代表作《盛世危言》
郑观应稳定。因此,在研究清王朝兴衰的过程中,吏治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晚清时期,众多思想家、改革家、实业家乃至革命家大都对清朝吏治做过具体而切实的观察与分析,这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其中,郑观应的观察就颇具代表性。郑观应是晚清著名思想家。在长期的实业、政界生涯中,他注重了解中外形势,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忧心国家和民族命运,致力于探讨国家富强之策,留下了大量可贵的文字,形成了以《盛世危言》为代表的一系列著名篇章。他对晚清吏治腐败的揭露与抨击几乎涵盖了政权赖以存在的所有方面,对于我们今天认识清代历史不无裨益。今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军队是任何政治集团获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支柱。郑观应长期考察清代军队的发展并进行中外对比,不仅对原有的八旗、绿营早已腐败不堪、丧失抵御外侮及护卫政权的功能有深刻的认知,尤其对光绪中期刚刚组建的北洋海军的腐败深恶痛绝。郑观应在甲午战败后指出:“余尝与海军诸将领相识,亲见其意气自豪,嫖赌是务,不但海道图、海战阵法有所未习,即船中枪炮若干,机器何名,问之亦茫然也。惟于各口立私宅、包歌姬,或多娶小妻分置各海口,船一抵埠即身归私宅,酣歌恒舞,俾昼作夜已”。他引用德国人发现日本在拆卸掳去的北洋军舰时,“舰身尚坚固如常,惟机器已多锈坏”的事实,印证了海军将领“溺职素餐”,发出“噫!欲此辈效命於洪波骇浪中,视死如归,岂不难若登天哉”的感叹。 晚清时期,工业、交通、邮政、矿业等新兴工业陆续开办。开办方式除少量民间“商办”外,规模较大的一般都采取官办或“官督商办”。本来,采用“官督商办”是官民双赢的方式。然而,随着官方势力介入的加深,官场的种种恶习却严重阻扰和破坏了工业的发展,严重损害了广大工商业者的利益。核心是在企业中官有权而民无权。郑观应一针见血地指出:“盖官督商办者,既有委员、监督,而用人之权操自督办,股东不能过问”。他们“多是官场中人,官气难除”,对于“商务率皆瞶瞶,所委任者又不问其材之能否胜任,大抵瞻徇情面,非其亲戚即其私人,甚至挂名局内,乾领修金不知凡几,结党营私毫无顾忌,而局务遂日归腐败矣”。 郑氏对于清朝官方以“官督商办”控制企业所造成的腐败行为深恶痛绝,指出:官方派出名目繁多的督办、总办、会办“多无经历,只知假公济私,通同作弊。昔本穷汉,今成富翁,起居拟于王侯,锱铢等于泥沙,高楼雉列,大厦骈连,甚至叉麻雀、摇色宝、一掷千金,酒地花天,缠头浪费,孰非股东血汗之资?惟股东势弱,敢怒而不敢言”。腐败的清廷,将“官督商办”变成了官方压榨、吸吮广大股东血汗的工具,郑氏不得不发出“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的浩叹。 郑观应由此深切感受到清代政界的昏暗。他说:“余见今之政界,奔走钻营者蒙卓声,谨守廉俭者沉散秩;奸巧辣手者鹊起,忠厚慈心者蠖伏;标榜者,伐异党同,互相援引;务实者,独守岑寂,孤立无援”。晚清官场已成一个投机、黑暗、腐臭的酱缸,清廉、实干、亲民者难以立足。他“尝见置身通显者,往往因清廉而致终身贫苦,未闻有人奖励;因贪墨而致毕生厚富,未闻有人黜罚。世上既无赏罚,既无是非,廉耻道丧,实业安得振兴乎?中国安望富强乎?” 郑观应曾对清朝吏治做过冷静分析。他对比清代吏治前后的变化说:“雍乾时作吏者其将赴任也,必先虑律例之不谙,词讼之不决,胥吏之未易驯伏,缉捕之未易精勤,惴惴然惧为宗党羞;今则所虑者,陋规之不丰耳,钱漕之不多耳,亲与友责望之重耳,上司同寅趋承之烦耳”。这里,既描述了清代早中期与后期为政者在素质、能力上的变化,更强调了他们在道德、社会责任方面的差异。 郑观应认为:“国家设官,本以为民”。在专制政体下“地方之治乱,视官吏之贤否为转移”,“未有民不聊生而国家可以称治者”。然而,晚清社会官吏早已成为压迫、剥削民众的虎狼之辈。官场的现状是“不肖者恣睢暴戾,如蛇蝎,如虎狼”。即使有廉能之吏想兴利除弊,往往遭到官场同僚的排挤与倾轧:“做官十年而家富身肥,囊囊累累然数十万金在握矣。于是而上司荐之曰干员,同僚推之曰能吏,小民之受其鱼肉者,虽痛心疾首,钳口侧目而无如何也”。这活画出一幅晚清官场的百丑图。其结果必然是官民对立、社会动荡。 晚年的郑观应随着清末社会矛盾的激化,眼光更为敏锐,开始将专制政体作为吏治腐败的根源进行批判。他指出:“盖专制政体,上自君主,下至臣民,上行下效,无不各为其私,无公益心,无爱国心”。他进一步反问:“国不爱民,而欲民之爱国,有是理耶?”郑观应的揭露和批判,暴露了晚清官场的黑暗与腐朽。清王朝专制政权之所以迅速土崩瓦解,吏治腐败、官逼民反应是极其重要的原因。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有关于郑观应的思想贡献分别是哪些 郑观应的故居在什么地方
有关于郑观应的思想贡献分别是哪些郑观应的故居在什么地方本文导读:赋税思想郑观应一生从事工商业活动。
他主张收回关税自主权,认为“其定税之权操诸本国,虽至大之国不能制小国之轻重,虽至小之国不致受大国之挠阻”。
他否定《中英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条款,要求以国际公法为准绳,争国家之主权。
指出“税则既定专条章程尽人能解,何用碧眼黄发之徒,越俎而代治乎?”他指出关税自主的重要意义“千万巨款权自我操,不致阴袒西人阻挠税则,不特榷政大有神益,而于中朝国体所保全者为尤大也。
”郑观应主张实行关税保护政策,以促进我国民族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他说“凡我国所有者,轻税以广去路;我国所无者.重税以遇来源、收我权利,富我商民.酌盈剂虚,莫要如此”。
他认为清朝进口关税税率太低,应“重订新章,一律加征。
”郑观应的重商思想还体现在他的裁厘主张上。
他指出“当栽培工商以敌洋货而杜漏厄,勿搜刮税厘以病民而自病”。
他列举了厘金税的十大弊端和桅,指出“若所抽之数涓滴归公,名实相副,是损于民而犹利于国”,认为“厘捐不撤,商务难以振兴”。
他还借鉴西方印花税制,提出以印花税代替厘金税的设想。
商战思想郑观应经济思想的核心是他的“商战”理论。
努力追寻“商战”近代意义并反复加以论释者,则由郑观应肇始,他把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手段归结为“兵战”(军事侵略)和“商战”(经济侵略),并认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隐蔽、更有威胁性,因而中国在反侵略方面也应该把反对经济侵略放在比反对军事侵略更为优先的地位。
郑观应是甲午战争(1894年)前后风靡一时的“商战”理论的主要代表者。
郑观应所指的“商战”是对应于“兵战”而言。
他的这一名言是在他的另一部名著《盛世危言》中提出的“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说的是学习西方,仅仅热衷于购铁舰、建炮台、造枪械、制水雷、设海军、操陆阵,讲求战事不遗余力,远不如象西方各国那样倾其全力振兴商务。
为进行“商战”就必须破除以农为本、以商为末、重本抑末的成见。
浅论郑观应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 :郑观应 ;教育改革 ;西学;教 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 :G 0 4 文章编号 :A 文章编号 :10 -1 1 2 0 )O 一o 2 一O 0 9 5 3(06 3 o 4 3
郑 观 应 ( 82 1 2 ) 1 4  ̄ 9 2 ,广 东 三 乡 雍 陌 人 。 原
的是船坚炮 利 等西 方军事 方 面 的 “ 技 ” 长 ,重 在 卫 国 保 疆 。冯 桂 芬 比魏 源 前 进 了一 步 ,他 不 仅 提 出 中 国 “ 无 弃 才不 如 夷 ,地 无 遗 利 不 如夷 ,君 民 不 隔 人
摘要 :郑观应是 中国近代 史上一位 重要的思想家,其 《 盛世危 言》有许 多关于教 育的精辟 见解。他将 改革教 育 制度 看作 民族 自强的重要途径 ,主张仿照西方广设新式 学校并教授 西学,以培养人 才、复兴 中华。他 为实践 自
己的教 育思 想做 了 大量 具体 实际 的 工作 。
之 前 ,魏 源 、冯 桂 芬 等 人 虽 然 对 中 国 近 代 化 道 路 进 行 过 大 胆 的 初 步 探 索 ,但 由于 其 时 国 门初 开 ,他 们 认 识 西 方 世 界 的 眼 光 还 受 到 很 大 的 局 限 。 魏 源 关 , t k
收 稿 日期 :2 0 —0 0 6 2— 0 4
的 教 育 观 是 其 维 新 变 革 思 想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外 国公 司 迫 害 ,在 经 济 和 政 治 上 受 到 打 击 ,便 专 注
研究 财务 。1 9世 纪 8 0年 代 至 9 O年 代 初 逐 渐 形 成维 新 改 良思 想 : 以 “ ” 器 ” 的关 系 表 述 旧 学 和 新 道 、“ 学 的x- ,并 以 “ , j  ̄ 由博 返 约 ”作 为 向 西 方 学 习 的途 径 ; 主 张 变 革 以 御 外 侮 ,认 为 “ 张 国 势 ” 欲 ,就 必
浅析郑观应的教育思想
浅析郑观应的教育思想郑观应(1842―1922),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
他不是职业教育家,而是作为洋务实业活动家和维新改革思想家闻名于世。
但他中西贯通,一直参与洋务实践活动,他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许多理论和主张,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起步和形成发挥过重要作用。
郑观应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中国社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剧烈的变化。
笔者认为,郑观应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正是中西关系格局的变化、经世思潮的熏陶、长期的洋务实践活动经历及地缘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中西关系格局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中西加深,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
在这种深沉的中西历史背景下,各种救国陈弊的方案纷纷登台亮相,如“借村异中西域”,创办新式企业以致富:练兵制器,巩固边圉以致强等。
郑观应作为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代表,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认识到,借材异域、练兵制器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抓住教育、培养人才这个关键问题,那就等于舍本求末,最终还是达不到富强救国的目的。
他指出:“教育为立国之本,国运之盛衰系之,国步之消长视之。
”[1] 在郑观应看来,“不积极发展教育,育才于学堂”,其恶果首先是“权自外操”。
即使在各处创设各样制造、织造、开矿、轮船等局,也“无不为外人要挟愚弄,大受其亏”。
他认为,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人才,不仅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而且只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中,拾别人的“蔗渣”、“穷日咀嚼”,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郑观应在考察西方各国经验后指出:“近世反弱为强之国,奠捷于德、日”,其练兵制器和发展商务,莫不从教育来,故均一蹴而为世界之强国。
所以,他在其论著中反复强调:“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学堂为先。
”[2]郑观应正是在这种中西关系格局发生剧变时孕育了一些职业教育思想,毫无疑问,这种土壤是培育他职业教育思想先决条件。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与实业教育思想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与实业教育思想作者:彭干梓夏金星来源:《职教论坛》2011年第19期摘要:《盛世危言》是甲午战争后最受人欢迎的读物,为维新变法作了很重要的思想准备,还影响了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中国近现代政治重要人物。
商人出身的郑观应是19世纪70、80年代改良派思想代表,他全面表达了当时民间工商业实际的利益和要求,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提出“无商”就会导致“格致之学不宏”,即科技、教育不能发达的观点,也是第一个系统介绍欧美和日本实业教育的人。
郑观应在招商局成立驾驶学堂,在总办汉阳铁厂时,创立机器书院,学生“上午读书,下午入厂学习机器”,是继福州船政学堂后,实行半工半读的实业教育家。
关键词:郑观应;盛世危言;半工半读;实业教育作者简介:彭干梓(1933-)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思想史;夏金星(1966-),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职业教育思想史研究”(DJA080186)的阶段性成果,主持人:夏金星。
中图分类号:G719.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1)19-0093-04郑观应(1842—1922),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罗浮山人、杞忧生、慕雍山人等,广东中山人。
士子——买办——企业家,是毕生关注祖国命运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晚清与西方文明接触最早的中国人之一,对近代工商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英商宝顺、太古洋行办事30多年,以捐资得道员衔。
后参与洋务派兴办的企业,协助李鸿章、张之洞、盛宣怀办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厂、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粤汉铁路等,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强烈的爱国思想,在上述企业创办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惊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才干,晚年回上海致力于教育工作。
早期郑观应曾受王韬(1828—1897)的影响,著有政论短文,“未敢出以示人”,1879年春托友人请王韬批评,为王所推崇,为之付梓,名《易言》(187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婪 ” 目的 。 的
( ) 员应 该 知 识 化 和 专 业 化 2官
与 西 方 的 官 员 任 用 制 度 相 比 较 , 郑 观 应 认 为 中
国 在 官 员 的 任 用 上 极 其 混 乱 , 人 不 专 , 能 使 官 员 任 未
情 讯 鞫 而 酷 打 成 招 独 见 之 于 中 国 ” 西 方 国 家 也 认 为 ,
“世 界 各 国 刑 法 之 惨 , 有 过 于 中 国 ” ⑦郑 观 应 认 为 , 无 。
郑 观 应 认 为 , 国应 该 效 法 西 方 , 置 女 学 , 中 设 发
展 女 子 教 育 。 4 说 : 泰 西 女 学 与 男 丁 并 重 。人 生 八 t g “
者 。t的 4 g
世 危 言 》, 中 国 思 想 界 中 一 部 较 早 地 认 是
真 考 虑 从 传 统 社 会 向 现 代 社 会 转 变 的 著 作 。就 其 对
当 时 许 多 问 题 的 思 考 , 百 年 之 后 仍 然 不 能 抹 杀 其 具
者 已 不 可 复 续 矣 。 ” 反 观 西 方 , 观 应 谈 到 西 国 人 ② 郑 “除 优 给 俸 钱 外 , 有 公 费 以 给 应 酬 , … 惟 其 有 司 复 … 养 廉 之 款 , 较 中 国 为 倍 优 … … ”@ 就 使 得 官 员 腐 则 ,这 败 得 到 了 较 好 的 解 决 , 果 是 “ 污 坐 赃 之 分 , 禁 效 贪 不
案 。 政 治上不 但提 出了建立 议 会式 的立 宪政 体 , 在 而 且提 出了将政 治公 开 于传 媒 , 朝野 各 方评 论 , 样 由 这
自绝 ” 中 国 欲 整 顿 吏 治 , 要 效 法 西 方 的 这 种 做 法 , 。 也
即“ 有 文 武 , 照 旧 额 倍 给 , 分 别 酌 给 办 公 之 费 , 所 必 并
班赴 署 , 者数 人 , 者十 余人 , 审 官听讯 两 造之 少 多 与 供 词 , 及 律 师 之 辩 驳 。, 郑 观 应 谈 到 , 果 没 有 律 以 ’ ⑨ 如
师 参 与 审 判 , 判 人 员 很 可 能 混淆 是 非 , 有 可 能 接 审 还 受 贿 赂 使 得 断 案 不 公 。 鉴 于 此 , 主 张 “中 国 亦 宜 以 他
奎
7 06 ) 1 0 2
陕西西安
摘 要: 郑观 应的《 盛世危言》 是 中国思想界 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 向现代社会转 变的著作 。在 ,
他 的诸 多思想 中, 吏治改革和教 育改革 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 是他整个改革 的两个基本点。这些思想反 映了特定
历史条件下 的时代精神 , 是符合 当时中国社会 的实际需要的。这是 一种超前意识, 有着积极的意义。总之 , 郑观应
要 改 变 这 种 糟 糕 的 现 状 , 必 须 引 进 西 方 的 刑 法 和 制 度 。 他 还 说 , 果 不 能 革 除 刑 讯 逼 供 这 种 做 法 , 国 如 中
“终 不 得 列 于 教 化 之 邦 , 守 礼 之 国 , 能 入 万 国 公 为 不
法 … … ’ 基 于 以 上 原 因 , 强 烈 要 求 革 除 审 判 中 刑 ’ @ 他
讯 逼 供 的 做 法 。 了 更 好 地 贯 彻 这 ~ 做 法 , 为 了 使 为 也
司 法 更 为 公 正 , 郑 观 应 提 出在 中 国建 立 律 师 制 度 设 想 。 ( 倡 导 建 立律 师 制 度 2)
传 、J戒 女 子 之 书 , 类 分 门 , 材 施 教 。 … … 呻 为 i i J 别 因
路 人 员 不 能调 水师 , 古人 官 , 才 授 职 , 何 部何 学 量 自
署 出 身 ,日 久 开 迁 , 于 此 部 之 首 领 而 已 , 可 崇 , 终 爵 俸 可 增 , 官不迁 移 。故职 既专 而事 无旷 废 , 愈久而 而 任 识 更 精 深 , 强 之 原 , 基 于 此 也 。旧 总 之 , 观 应 极 富 实 郑
“ 易 裹 足 之 功 , 而 就 学 , 十 年 之 力 , 以读 书 , 苟 改 罄 率
则 天 下 女 子 之 才 力 聪 明 岂果 出 于 男 子 下 哉 ! 嘲 总 之 , 郑 观 应 比较 深 刻 地 认 识 到 中 国妇 女 长 期 处 在 社 会 底 层 的 现 实 , 对 受 压 迫 的 妇 女 寄 予 极 大 的
刑 残 忍 。 不 仅 郑 观 应 自 己 有 这 样 的 认 识 , 谓 “以 案 所
中 国而 己 。 国朝 功 令 已加 禁 , 而 相 沿 既 久 , 尚 未 革 俗
移 。夫 父 母 之 爱 子 也 , 所 不 至 , 钟 爱 女 子 尤 甚 于 无 而
男 儿 。独 此 事 酷 虐 残 忍 , 无 人 理 。 旧 殆
第 2 卷第 6 8 期
V o . 8 , o. 12 N 6
西 安 社 会 科 学
X i n So i lS inc ’ c a c e e a
21 0 0年 1 2月
De c.,2 0 01
从《 盛世危言》 郑观应 的 看 政治思想和教 育思想
王
( 陕西 师范 大学
赞
的 腐 败 问 题 , 观 应 认 为 要 使 官 吏 保 持 廉 洁 , 要 向 郑 就
收 稿 日期 :0 0 0 — 1 2 1- 8 2
作者简介 : 王赞奎 (9 6 , 甘肃通渭人, 18 一) 男, 陕西师范大 学历史 文化学院 2 0 09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社会史方 向在读硕士研究生。
岁 , 分 男 女 , 需入 塾 , 以读 书 、 字 、 术 等 事 。 无 皆 训 识 算 塾 规 与 男 塾 略 同 。 ’ 鉴 于 此 , 提 议 政 府 应 命 令 各 J @ 他 省 广 立 女 塾 , 够 让 女 子 接 受 教 育 。 同 时 应 该“ 筹 能 广 经 费 , …参 仿西 法 , 以华文 。仍将 中国诸经 、 … 译 列
的这 些思 想 的 影 响 不 止 于 当 时 的社 会 , 以后 甚 至 是 当今 社 会 均 有 重 要 的参 考 价 值 。 对
关键词 : 郑观 应; 盛世危 言》 政 治思想 ; 育思想 《 ; 教 文章编号 :7 — — 0 1— 0 — ( oo o— 9 — 3 9 8 7 8 7 2 4 2 3 2 l )6 0 9 0
有 现 实意义 的光 辉 。 《 世危 言》 一 个全 面系 统地 盛 是 学 习 西 方 社 会 的 纲 领 , 它 不 讳 言 中 国在 社 会 生 活 的 许 多方 面落 后于 西方 , 出 了从政 治 、 济 、 事 、 提 经 军 教 育 、舆 论 、司法 等诸 方面对 中国 社会进 行 改造 的方
各 尽 其 才 。 说 中 国“ 路 之 将 可 改 水 师 , 师 之 将 , 他 陆 水
可 调 陆 路 , 部 之 员 可 调 22 , 部 之 员 可 调 吏 部 , 刑 1部 兵
强 以 所 不 能 , 不 专 任 其 所 以 能 。 岂果 有 兼 人 之 资 , 而
无 事 不精 , 能随事 胜任 耶 ? ’鉴于此 种情 况 , 观 故 郑 应 认 为应 该学 习西方 的官员任 用制 度 ,他 说 :今泰 “ 西各 国用 人行政 亦如 足 , 户 部人 员不 能 调刑部 , 其 陆
郑 观 应 (8 2 7 2 一 l 2 . ) 本 名 官 应 , 正 14. .4 9 2 5 , 字 翔 , 陶 斋 , 号 杞 忧 生 、 雍 山 人 、 鹤 山 人 。 广 东 号 别 慕 待
香 山 ( 中 山 )人 , 末 洋 务 派 思 想 家 , 代 改 良 主 义 今 清 近
了 鼓 励 女 子 教 育 的 发 展 , 郑 观 应 还 提 出 了相 关 的奖
励 制 度 , “ 女 子 皆 入 塾 读 书 。 美 而 才 者 ,g; 官 即 使 其 t  ̄ 5 -
吏 赠 物 赠 扁 以奖 荣 之 。 塾 女师 如 能 教 化 贤 才 , 有 各 卓 成效 , 请旌 奖 , 劝 将来 。 啊郑观应 不仅对 女子教 咨 以 育非 常重 视 , 且 还对 其抱 有 相 当高 的 期望 , 说 : 并 他 ・ Fra bibliotek99
力 主 张 中 国 的 官 员 应 像 西 方 国家 那 样 知 识 化 和 专 业 化 ,不 能 再 像 以 前 那 样 外 行 领 导 内行 。 只 要 这 样 做 了 , 家 才 可 以富 强 。 国 2 .司 法 改 革 方 面
在 《 世 危 言 》中 的 《 教 》一 文 中 , 观 应 严 厉 盛 女 郑
地 批 判 了封 建 社 会 “ 子 无 才 便 是 德 ” 荒 唐 观 点 , 女 的 他 说:朝野 上下 间, 于 女子无才 便是德之 俗谚 。 “ 拘 女 子独 不 就学 , 功 亦无 专师 。’ 此 外郑 观应 还 痛斥 妇 , 。
( ) 张 在 审 判 中 革 除 刑 讯 逼 供 的 做 法 1主
、
郑观 应 的政 治思 想一
一 吏治 改革 以
和 司法 改 革 为 例
1吏治 改革 方面 .
( ) 倡 高 薪 养 廉 , 解 决 官 员 的 腐 败 问题 1提 以
吏 治 问 题 是 中 国封 建 社 会 的 重 要 问 题 ,每 个 朝
代 都 或 多 或 少 地 进 行 过 整 治 。 针 对 当 时 清 i q官 员 r  ̄g
一
妇 女裹 足 这 一 中 国仅 有 的 陋 习 对 女 性 的残 害 ,他 指
出 :至 妇 女裹 足 。 地 球 五 大 洲 , 国 九 万 余 里 仅 有 “ 合 万
个 国家 的 政 治 与 司 法 是 相 辅 相 成 的 ,不 能 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