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
肠易激综合药物优化1
罗马III IBS排便习惯亚型分类
Longstreth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 1480
排便习惯改变未达到IBS-C、D、M型的要求
IBS-U
稀/水样便>25%,且块状/硬便>25%
伊托必利经黄素单加氧酶(FMO)代谢
药物
代谢酶
Mushiroda T, et al. 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 2000:28:1231-1237. Desta Z et al. 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 2000.
伊托必利
胃复安 拮抗多巴胺 D2受体 加强副交感神经释放Ach Ach与平滑肌毒蕈碱受体结合↑ 消化道运动↑
药物机制的不同
加斯清治疗FD: 作用途径
加斯清®不会阻断 HERG钾通道-心脏安全性高
研究表明:西沙必利等药物可阻断HERG钾通道,使Q-T间期延长。加斯清不会阻断HERG钾通道,不会延长Q-T间期。
药 物 治 疗 肠道动力感觉调节药 药物
显著缩短结肠转 运时间对顽固性便 秘作用, 很少影响胃和小 肠转运, 对内脏感觉 亦无影响 心脏毒性、长期 用药存在受体耐受 Ford AC,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9
IBS 治 疗 流 程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 食 治 疗
药 物 治 疗
心理行为治疗
Longstreth, GF, et al.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Gastroenterology.2006
功能性消化不良指南解读
疼痛、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 感;
• ②消化不良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上 述症状之一或这些症状的组合。
发病机制
• ①动力障碍 • ②内脏感觉过敏 • ③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
舒张功能下降:早饱
• 目前机制不清,多种因素?
动力障碍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 血生化及内镜等检查无异常发现 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 中华消化杂志, 2007, 27(12): 832-834
功能性胃肠病(FGIDs)约肌功 能障碍
• 更贴切临床、简便易行
之二: 时间
• 罗马Ⅲ标准推荐诊断前至少有 6个月出 现症状,且近 3个月病情活动。
• 较罗马Ⅱ标准对病程的限定 (过去l2个月 内至少 l2周有症状) 更为宽松
诊断程序
• FD为一排除性诊断 • “报警症状和体征”: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
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吞咽困难、
正 常
异 常
Gastric Antrum(胃窦)
Constriction (normal) Duodenum(十二指肠)
Gastric Antrum(胃窦)
duodenum(十二指肠) asynchronism
精神社会因素
• 精神社会因素
• 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 常人
• 童年期应激事件的发生频率高于正常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指南解读
(functional dyspepsia,FD)
消化内科 王雨 )
胃通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胃通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研究胃通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痞满证)属于脾胃气滞兼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448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和开放的临床试验。
胃通颗粒组(甲)与木香顺气丸组、胃通颗粒组(乙)与多潘立酮组采用完全随机分组、双盲双模拟对照法(293例),开放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155例)。
各治疗组均按双盲双模拟对照法编号用药,而开放组则服用不编号的胃通颗粒,以上各组均每次1包,温水冲服,每日3次,疗程为7 d。
结果主症的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开放组三者相近;显效率治疗组、开放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治疗组、开放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50%;1级:40%~50%;2级:30%~39%;3级:20%~29%;4级:90%;显效:脾胃气滞兼热证主症积分值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在70%~90%之间;有效:脾胃气滞兼热证主症积分值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在35%~69.9%之间;无效:脾胃气滞兼热证主症积分值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0.05);胃通颗粒组(乙)与多潘立酮组相比,在改善主症(u=4.107,p2.2 胃排空功能疗效胃通颗粒组(甲)和木香顺气丸组两组间无差异(u=1.622,p>0.05),总有效率(x2=1.433,p>0.05)和显效率(x2=1.969,p<0.05)结果提示两组疗效相近。
胃通颗粒组(乙)与多潘立酮组相比,在改善胃排空功能(u=3.278,p<0.01)、显效率(x2=11.741,p<0.01)和总有效率(x2=4.782,p<0.05)方面,均优于多潘立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中医证候疗效在中医证候改善(u=3.833,p<0.01)方面,总有效率(x2=3.955,p<0.05),显效率(x2=16.40,p<0.01),表明胃通颗粒组(甲)优于木香顺气丸组;两组在改善单个中医症状方面,均有显著性效果(p<0.01)。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
灼感 、 后 上腹饱 胀 和早 饱感 的症 候群 , 伴 食欲 不振 、 餐 可 嗳 气 、 心 或 呕 吐 等 ] 恶 。消 化 不 良症 状 的 产 生 与 消 化 系 统 器 官 疾 病 有 关 , 病 因 上 可 分 为 器 质 性 消 化 不 良 (ra i ds 从 og nc y-
虽 然 人 群 中 消 化 不 良的 患 病 率 很 高 , 总 的 就 诊 率 不 到 但
5O :
。
研 究 表 明 , 部 症 状 明 显 、 肠 外 症 状 较 多 者 就 诊 腹 胃
率 较 高 。此 外 , 虑 及缺 乏 有 效 的 心 理 疏 导 也 是 导 致 消 化 不 焦
中华 医学会 消化病 学分会 胃肠 动 力学组
定 义
一
、
胀 、 饱等l 早 _ 2 等
。F 患 者 还 存 在 移 行 性 复 合 运 动 ( D MM C )
消化 不 良( y p p i) 指 一 组 表 现 为 上 腹 部 疼 痛 或 烧 d s es 是 a
Ⅲ 期 出 现 次 数 减 少 、Ⅱ 期 动 力 减 弱 及 胃 十 二 指 肠 反 流 。研 究 表 明 , 动 功 能 障 碍 是 F 的 主 要 发 病 基 础 , 运 D
良患 者 就 诊 的 重 要 原 因 。据 统 计 , 我 国 以 消 化 不 良为 主 诉 在
5 .精 神 心 理 因 素 : 半 数 以上 F 患 者 存 在 精 神 心 理 障 约 D 碍 ,D症状的严重 程度 与抑郁 、 虑及恐 惧等 有关 。因此 , F 焦 精神心理社会 因素是 F D发 病 的 重 要 因 素 之 一 。
率 是 指 未 经 检 查 的 消 化不 良症 状 , 检 查 后 发 现 O 仅 占 消 经 D 化 不 良患 者 的 少 数 l 7, 数 患 者 为 F _ 。有 关 消 化 不 率 的流 行 病 学 资 料 相 对 较 少 , 测 年发 病 率 约 为 1 _ 。 推 3 ]
达立通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8例临床观察
达立通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8例临床观察武汉市第五医院消化科李一祥摘要:目的:观察达立通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罗马Ⅲ标准降与其相符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队照组36例。
治疗组予以达立通颗粒口服,对照组予以多潘利酮片口服,疗程四周。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74%,对照组77.77%;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无论是总有效率或症状消失时间,两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
副反应方面两组无差异。
结论:达立通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达立通消化不良(dyspepsia)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的症候群,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者呕吐等〔1〕。
因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除与其胃肠疾病有关,也可因肝、胆、胰腺疾病引起,故从病因上降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Qrganic dyspepsia Q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fional dyspepsia FD).FD患者的症状多起源于上腹部,血生化及内镜检查无异常发现,其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
FD的发病率很高,有报道占消化专科门诊的一半以上。
部分患者对西医药物如:抗酸剂、抑酸剂、促动力剂等疗效欠佳,笔者观察中药制剂达立通颗粒治疗FD38例,与吗丁啉治疗对比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该组病例均为我院2007年7月----2008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断指南(2007,大连)》〔2〕,及罗马Ⅲ标准,共入选74例,采用随机,开放,药物对照的观察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17-64岁,平均40.8岁,病程1年-----30年;对照组3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17----67岁,平均41.4岁,病程6个月--25年。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史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汇报人:日期:•引言•消化不良概述•诊断方法目录•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指南总结与展望01引言目的和背景提高消化不良的诊治水平本指南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消化不良的认识和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规范诊治流程通过制定统一的消化不良诊治指南,规范临床医生的诊治流程,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治疗效果。
推动学科发展本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消化内科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高学科整体水平。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临床医生,包括消化内科、普通内科、急诊科等专业的医生。
临床医生医疗机构患者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本指南适用于消化不良患者,包括不同年龄、性别、病因的患者。
030201指南适用范围02消化不良概述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早饱、嗳气、恶心等上腹部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排除器质性疾病的消化不良,器质性消化不良是指伴随某种器质性疾病的消化不良。
定义与分类分类定义与胃动力不足、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不当、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有关,也可能与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有关。
器质性消化不良发病原因临床表现饱胀感嗳气患者常感到上腹部饱胀不适,尤其在餐后明显。
患者常有嗳气,多为持续性或间断性。
上腹部疼痛早饱感恶心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钝痛等。
患者进食少量食物后即感到上腹部饱胀,食欲减退。
患者常有恶心感,但无呕吐。
03诊断方法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症状活习惯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包括面色、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等。
- 腹部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了解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 尿常规影像学检查- X线钡剂造影通过吞服含有钡剂的液体,在X线下观察钡剂在胃肠道的流动情况,了解胃肠道的病变情况。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
抗酸剂
抗酸剂可减轻症状 疗效不及抑酸剂 铝碳酸镁能吸附胆汁,对伴
有胆汁反流患者可选用
胃肠动力学组 .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
抑酸剂
用于非进餐相关消化不良中以上腹痛、 烧灼感为主要症状者
H2受体拮抗剂(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 (PPI)
H2RA可有效治疗FD,小剂量PPI能有效 治疗FD
患者可具备:
疼痛为烧灼样,但不是胸骨后 疼痛可在餐后诱发或减轻,但空腹时亦可发生 可同时具备餐后不适综合征
Tack J,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6;130:1466-79
消化不良的治疗
消化不良目的: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去除诱因,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预 防复发
为力苏® vs 其他促动力药物
作用 甲氧氯普胺 多潘立酮
西沙比利 莫沙必利
为力苏®
作用模式 多巴胺D2 受体拮抗剂
镇吐作用
P
外周多巴胺 受体拮抗剂
非选择性5-
5-HT4受体
HT4受体激动剂 激动剂
多巴胺D2受体和 胆碱酯酶的双重
拮抗作用
P
O
O
P
安全性 CNS副作用 泌乳素作用 心脏副作用 心脏副作用 安全性、耐受性好
胃复安 吗叮啉 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 伊托比利
胆碱脂酶
多巴胺D2受体拮抗 胆碱脂酶抑制
胃肠道平滑肌
阻断多巴胺D2受体作用
150
125 100
pre-dopamine
*
dopamine dopamine
alone + itopride
##:vs 多巴胺前, p<0.01; * : vs 单用多巴胺, p<0.05
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
2023-10-30contents •指南概述•消化不良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消化不良的预防与护理•消化不良诊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答目录01指南概述指南的目的和意义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消化不良的认识和诊治水平,规范消化不良的诊断和治疗流程,促进消化不良的防治和研究工作。
意义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而对其病因、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仍存在不足。
通过制定指南,可以提供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的诊治方法,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指南的编写过程编写团队由多位临床医学专家、药理学专家、内镜学专家等组成编写团队,涵盖了消化系统疾病的各个方面。
编写流程采用了文献综述、专家讨论和临床实践总结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
审核与发布经过国内外专家审核和修改后,最终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布。
指南涵盖了消化不良的诊断、治疗、预防和科研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不同病因和临床表现提供了相应的诊治方案和建议。
范围适用于临床医生在诊治消化不良时参考和使用,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消化不良的机会。
适用性指南的范围和适用性02消化不良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如暴饮暴食、食物过于油腻或辛辣等,导致胃肠道负担过重,从而引发消化不良。
饮食不当如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引发消化不良。
精神因素如胃炎、胃溃疡、肠道炎症等,导致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引发消化不良。
胃肠道疾病如糖尿病、肝炎、肾病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
其他疾病消化不良的病因消化不良患者往往存在胃肠道蠕动减缓,食物在胃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消化液分泌不足,导致食物消化不完全。
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胃肠道动力不足消化不良患者往往存在胃酸分泌异常,如胃酸过多或过少,影响食物的消化过程。
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感染细菌,其感染可能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过程。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一、消化不良的定义:消化不良是指有上腹部疼痛、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早饱四种症状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症状的症侯群,可伴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
人群中消化不良患病率较高,也占消化专科门诊的很大比例。
二.消化不良的诊断及分类:⒈病史询问以了解:①消化不良症状及其程度和频度;②症状的发生与进餐的关系,有无夜间出现症状,以及症状与体位、排便的关系;③进食量有无改变,有无体重下降及营养状况;④患者的进食行为、心理状态以及是否影响生活质量;⑤有无重叠症状,如烧心、反酸、腹泻或便秘等;⑥引起消化不良的可能病因,注意有无报警征象。
⒉提示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的报警征象包括:消瘦、贫血、上腹包块、频繁呕吐、呕血或黑便、年龄40胃镜、十二指肠镜、腹部B超,必要时可选择肝、肾功能、血糖、消化系肿病标志物、甲状腺功能、胸部X线片、腹部CT等),对有精神心理障碍者,也建议及时检查。
2~4周的经验治疗,对相应处理疗效不佳,或有关检查无阳性发现或不能解释其症状时,应进一步检查,必要时还可行胃功能检查,并进行心理评估以了解患者有无精神心理障碍。
对诊断所需的辅助检查,指南建议将胃镜作为消化不良诊断的主要手段。
⒊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 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⑴器质性消化不良(OD): 是由于各种器质性疾病造成的。
常见病因有:消化道疾病(消化性溃疡病、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肿瘤、胃部感染等);肝胆系统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胆石症等);全身疾病(糖尿病、甲亢、肾上腺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风湿病、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腹腔肿痛等);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酒精、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氯化钾、硝酸盐、雌激素、ACEI、地高辛、铁剂、镇静剂等);其他(应激、吸烟、妊娠等)⑵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源于上腹部,血生化及内镜等检查无异常发现,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
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
附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2007,大连)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一、定义消化不良(dyspepsia)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征候群,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
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与胃肠疾病有关,也可由胰、胆、肝脏疾病等引起。
从病因上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
其中,FD患者的症状源于上腹部,生化学及内镜等检查无异常发现,其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
二、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我国广东城镇居民的问卷调查显示消化不良的患病率为18.9%,美国社区居民的患病率为25%;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流行病学调查的患病率是指未经检查的消化不良症状,经检查后发现OD仅占消化不良患者的少数,多数患者为FD。
有关消化不良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资料相对较少,推测年发病率约为1%。
虽然人群中消化不良的患病率很高,但总的就诊率不到50%。
研究表明腹部症状明显、胃肠外症状较多者就诊率较高。
此外,焦虑情绪(如担心重大疾病)及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也是导致消化不良患者就诊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在我国以消化不良为主诉的患者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1.05%、占消化专科门诊的52.85%。
采用罗马III诊断标准对消化专科门诊连续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符合FD罗马III诊断标准者占就诊患者的20.17%;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7.2%。
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有脑力劳动、工作紧张、睡眠状况差、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饮食不当也与消化不良有一定的关系。
三、消化不良的病因与病理生理(一)器质性消化不良消化系统的良恶性生疾病均可引起消化不良,其中以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最为多见,消化系统恶性病变引起的消化不良在我国也不少见。
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也可引起消化不良,如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及硬皮病等。
功能性胃肠病ppt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近71%的患者存在胃动力异常。
----《胃肠病学》
例数
%
正常节律
159
43.2
胃动过缓
122
33.2
胃动过速
23
6.2
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
精神 心理
FD患者焦虑、抑郁和疑病评分高于正常人 26.3%有焦虑情绪,31.7%有抑郁情绪
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可伴有失眠、焦虑、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 296~303
03
抗酸、抑酸和粘膜保护剂
抗酸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片、胃舒平 抑酸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 粘膜保护剂:硫糖铝、胶体铋 有反流症状FD患者效果明显;对于PPI治疗有效患者,如停药后症状常常复发,可能需要长期或间断服药;
抗焦虑抑郁药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调整感觉的药物
外周阿片Kappa受体激动剂; 5-HT4受体拮抗剂:蒽丹西酮、格尼西酮
临床表现
IBS的诊断标准
Rome III 反复发作腹痛或腹部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月发作至少3天,且伴有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 排便后症状改善 发作时伴排便频率改变 发作时伴排便性状(外观)的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 研究或临床验证时,疼痛或腹部不适频率至少一周2天作为进入筛选期的条件
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
肠道菌群失衡
肠道菌群失衡在消化不良的发病中 也起到一定作用,如益生菌减少、 有害菌增多等。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是消化不良发病的重要 原因之一,如焦虑、抑郁等情绪异 常可导致症状加重。
02
临床表现
症状
腹胀
反酸
恶心
呕吐
胃痛
消化不良患者可能会出 现腹胀的症状,尤其是 餐后。
消化不良患者可能会出 现胃内食物向上反流的 情况,尤其是在进食后 。
流行病学
发病率
消化不良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年轻人和中年人中更为常见。
影响因素
消化不良的发病与饮食、生活、环境、药物等多种因素相关。
发病机制
胃动力异常
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胃动力异常,如 胃排空延迟、胃顺应性降低等。
胃感觉异常
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胃感觉过敏,对 刺激的耐受性降低,导致腹痛、腹 胀等症状。
根据罗马Ⅳ标准,有上腹痛、上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症状超过3个月,或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等表现,经内镜检查未发现胃肠道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无肝胆胰疾病,无HP感染。
慢性胃炎消化不良(CD)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诊断标准,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症状超 过6个月,或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表现,经内镜检查发现慢性胃炎等病变,无其他器质性病变。
消化不良患者可能会出 现恶心的症状,尤其是 在进食后。
消化不良患者可能会出 现呕吐的症状,尤其是 在进食后。
消化不良患者能会出 现胃痛的症状,尤其是 在进食后。
体征
腹部压痛
腹部胀满
消化不良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压痛的症状, 尤其是在胃部。
消化不良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胀满的症状, 尤其是在进食后。
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
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
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病症,包括了各种胃肠道消化功能异常的表现,如食欲不振、腹胀、反酸、恶心、呕吐等。
针对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临床评估:医生在诊断消化不良时,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症状的程度、长期性、进食时间和方式、疼痛性质等方面的了解,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2.辅助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医生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呼气试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等,以了解消化功能的异常情况。
3.生活指导:指南提倡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改善消化功能。
如饮食上避免过量进食和食用高脂、辛辣、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定时进食和维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4.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指南推荐使用抗酸药、胃动力药、抗呕吐药等,但在使用药物前要了解患者的病史情况和用药禁忌。
5.并发症的防治:有些消化不良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如食管炎、胃溃疡等。
指南提醒医生及时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这些并发症。
6.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医生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来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针对消化不良的诊治,中国消化疾病学会的《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建议。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
医生的治疗,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
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1.定义消化不良是指腹部不适感和相关的胃肠道症状,如嗳气、胃胀、腹泻等,持续时间超过4周的情况。
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饮食不当、药物副作用、压力和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等。
2.诊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内镜检查、X线检查、血液检查和呼气试验。
3.分类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消化不良可以分为不胜、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
不胜是指由于进食过量或进食不当引起的症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无明显病因的胃肠道症状,常由于食物过敏或胃肠功能紊乱引起。
器质性消化不良是指由疾病或药物引起的消化不良,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4.治疗治疗消化不良应根据病因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对于不胜引起的症状,患者应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过量进食和进食不当。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酸药、胃动力药和抗生素。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减轻压力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对于器质性消化不良,治疗应根据病因进行,可能需要手术或其他特殊治疗方法。
5.预防与保健消化不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预防。
建议患者遵循规律的饮食,避免过度进食和过快进食。
饮食中应包含足够的膳食纤维,多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
此外,避免长时间的饥饿和暴饮暴食也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
对于有消化不良风险的人群,还可以考虑口服益生菌或益生元来改善肠道健康。
综上所述,中国消化不良诊治指南提供了对消化不良的全面诊断和治疗的建议。
医生和患者可以根据指南中的指导方针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此外,预防和保健对于预防和减少消化不良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胰腺肿瘤相关消化不良的诊治
胰腺肿瘤相关消化不良的诊治时国东,陆子鹏,蒋奎荣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南京 210029通信作者:蒋奎荣,********************(ORCID: 0000-0001-9512-6463)摘要: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其病因众多且复杂,胰腺肿瘤是其中之一,但并不常见,临床上常易漏诊。
胰腺肿瘤患者常可合并消化不良症状,但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更多地关注肿瘤本身,而忽视了消化不良的诊断及治疗。
肿瘤及消化不良双重因素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对于胰腺肿瘤相关的消化不良,目前尚缺乏规范的诊治策略,本文就其诊治方面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胰腺肿瘤;消化不良;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药物替代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2706, 81871980, 82272974)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yspepsia associated with pancreatic tumorsSHI Guodong, LU Zipeng, JIANG Kuirong.(Pancreas Cente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9,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JIANG Kuirong,********************(ORCID: 0000-0001-9512-6463)Abstract:Dyspepsia is th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and has various and complex causes, among which pancreatic tumor is a relatively uncommon cause and is easily neglec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dual factors of tumor and dyspepsia may cause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t present,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standard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dyspepsia associated with pancreatic tumors, an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Key words:Pancreatic Neoplasms; Dyspepsia; 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Drug SubstitutionResearch funding: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2072706, 81871980, 82272974)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我国以消化不良为主诉患者占普通内科门诊11.05%,占消化专科门诊52.85%[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
我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流程图
消化不良
报警征象 有 心理障碍
无
与进餐关系
无效
检查/进一步检查
相应治疗
FD
或
OD
进餐出现
经验治疗 2-4周
动力相关 促动力
餐前有症状 餐后加重
动力/酸相关
促动力+抑酸
进餐减轻 酸相关 抑酸
与进餐无关 如经验治疗效果不佳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 中华消化杂志, 2007, 27(12): 832-834
经验性治疗适用于40岁以下、无报警征象、无明显精神心理障 碍的患者。
①与进餐相关的消化不良(即PDS)者可首选促动力剂或合用抑酸剂。 ②与进餐非相关的消化不良/酸相关性消化不良(即EPS)者可选用抑酸剂或 合用促动力剂。
经验治疗时间一般为2~4周。无效者应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 断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 血生化及内镜等检查无异常发现 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 中华消化杂志, 2007, 27(12): 832-83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表现
720名FD患者的第一主要症状
嗳气 8% 呕吐 3%
恶心 10%
上腹痛 22%
上腹烧灼感 6%
FD与胃肠运动功能失调
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受损,顺应性下降 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Ⅲ期出现次数减少,Ⅱ期 动力减弱及胃十二指肠反流 胃排空延缓,可能与胃电节律紊乱有关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 中华消化杂志, 2007, 27(12): 832-834
FD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必须包括以下4项症状中的一项或多项: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
【年(卷),期】2008(13)2
【摘要】一、定义消化不良(dyspepsia)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症候群,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1-3]。
消
化不良症状的产生与胃肠疾病有关。
也可由胰、胆、肝脏疾病等引起。
消化不良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
【总页数】4页(P114-117)
【作者】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作者单位】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
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
【相关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7版) [J],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2.《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7版)》学习与解读 [J], 周士福
3.《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7版)》学习与解读 [J], 周士福
4.指导临床实践的新指南——2007年冠心病诊治指南 [J], 郑刚
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国营养学会制定)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27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解读:定义和流行病学
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解读:定义和流行病学一、FD的定义罗马Ⅲ标准中消化不良是指起源于胃十二指肠的一个或一组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感和早饱感[3]。
我国2007年消化不良诊治指南对FD的定义是指源于上腹部,血生物化学和内镜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部饱胀感和早饱感,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
亚洲FD共识意见则将上腹部胀气也纳入定义中,因为多数专家认为上腹部胀气在亚洲消化不良患者中十分常见[4]。
国内一些研究也表明上腹部胀气在我国FD患者中亦较为常见。
如一项针对福建省1 075例FD患者进行的调查发现,约55.2%的患者存在腹胀症状[5]。
吴改玲和柯美云[6]对300例FD和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患者研究分析,发现上腹胀、早饱和呃逆在FD组中更常见,而上腹痛在OD组中更常见。
武汉协和医院的一项研究纳入了158例FD患者,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15.2%的患者有腹胀症状,13.9%的患者存在上腹饱胀,其他主要症状为上腹痛(75.3%),此外还有上腹烧灼感(10.8%)、早饱(7.6%)、餐后饱胀(20.9%)[7]。
此次2015年FD共识对消化不良的定义亦将上腹部胀气纳入定义,具体表述为"消化不良指位于上腹部的一个或一组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感及早饱,也包括上腹部胀气、嗳气、恶心和呕吐等(证据等级:高质量62.1%,中等质量37.9%。
推荐级别:A+82.8%,A 17.2%)"。
慢性消化不良症状可持续存在,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或反复发作。
罗马Ⅲ标准中FD的诊断标准要求病程6个月或以上者诊断为慢性消化不良。
而亚洲FD共识中多数专家认为,对于亚洲人群来说,6个月及以上的病程时间作为诊断标准有些过长。
日本一项研究发现,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大多在病程6个月以内就会首次就医[4]。
功能性消化不良指南解读
治疗
• 药物治疗:无特效药+经验性治疗 • 1、抑制胃酸分泌:上腹痛、上腹灼热感; • 2、促胃肠动力:餐后饱胀、早饱为主。 • 3、疗效不佳者,抑酸药和促胃肠动力药交换
用或合用
• 4、抗抑郁药:疗效欠佳伴随精神症状(黛力
新)
THE END!
• 两个临床亚型: • ①上腹痛综合征:上腹痛和(或)上腹灼
热感
• ②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和(或)
早饱
• 两型可有重叠
罗马Ⅲ诊断标准 与Ⅱ不同
罗马Ⅲ
罗马Ⅱ
?
之一: 症状
• 罗马Ⅲ将 “持续或反复发生的消化不良 (位于上腹部的疼痛或不适感)”
• 修订为 “必须包括以下 1项或以上:餐 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疼痛或上腹烧灼 感”
• 消化不良定义告诉我们: • ①消化不良主要包括4种症状,即上腹部
疼痛、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 感;
• ②消化不良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上 述症状之一或这些症状的组合。
发病机制
• ①动力障碍 • ②内脏感觉过敏 • ③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
舒张功能下降:早饱
• 目前机制不清,多种因素?
动力障碍
• 更贴切临床、简便易行
之二: 时间
• 罗马Ⅲ标准推荐诊断前至少有 6个月出 现症状,且近 3个月病情活动。
• 较罗马Ⅱ标准对病程的限定 (过去l2个月 内至少 l2周有症状) 更为宽松
诊断程序
• FD为一排除性诊断 • “报警症状和体征”: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
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吞咽困难、
幽门螺杆菌及胃酸与FD的关系
• HP:没有明确相关性
(罗马标准)
• 近二十年,罗马工作小组,发表了一系 列的罗马标准(罗马I、罗马II、罗马III标
FD与达喜
FD的发病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
病理生理学基础
胃肠道 动力
酸分泌
Hp感染 内脏感觉
精神 心理
26
FGIDs的相关病理机制观念的转变
功能异常 无器质性
动力异常 ENS
动力异常 内脏高敏感性 粘膜炎症、免疫功能 CNS-ENS调节
最初的观念 罗马II标准
罗马III标准
27
FD上腹痛是酸相关症状
▪上腹痛症状发生与异常酸分泌有明确正相关(*P<0.05) ▪腹胀症状也有一定正相关,但是早饱症状与PH呈负相关( 0.06< P< 0.09)美国一项大样本Fra bibliotek机多中心研究:
36
Am J Gastroenterol , 2001; 96: 1422
FD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 FD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65%~75% ▪ 消化不良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能Hp(-) ▪ 感染Hp的患者中部分可从根除治疗中受益
37
Gastroenterology 2006;130:296-303 J Gastroenterol , 2006; 41:513-523
上腹痛综合征 (EPS):
必须包括以下所有项: 1. 至少中等程度的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 每周至少1次 2. 疼痛为间断性 3. 不放射或不在腹部其他区域/胸部出现 4. 排便或排气后不缓解 5.不符合胆囊或Oddi 括约肌功能障碍的 诊断标准
支持诊断的条件有: 1. 疼痛可为烧灼样,但不向胸骨后传导 2. 疼痛常因进餐诱发或缓解,但也可发 生在空腹状态 3. 可同时存在餐后不适综合征
FD与社会-心理因素
▪ FD患者较健康人更具神经质 ▪ 26.3%有焦虑情绪,31.7%有抑郁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 6 个月, 且近 3 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五、消化不良的治疗
消化不良的治疗目的在于迅速缓解症状, 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去除诱因, 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预 防复发。对 OD 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本指南 主要对 FD 的治疗提出规范意见, FD 的治疗策略应 是依据其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学异常进行整体调
心理障碍的患者。与进餐相关的消化不良( 如 PDS) 可首选促动力剂或合用抑酸剂; 与进餐非相关的消
·116·
化不良/酸相关性消化不良( 如 EPS) 者可选用抑酸 剂或合用促动力剂。经验治疗时间一般为 2~4 周。 无效者应行进一步检查, 明确诊断后有针对性进行 治疗。
1. 抗酸剂: 抗酸剂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可 减轻症状, 但疗效不如抑酸剂[16]。铝碳酸镁除具有 抗酸作用外, 还具有吸附胆汁的功能, 伴有胆汁反 流者可选用。
消化不良的警报征象包括: 消瘦、贫血、上腹包 块 、频 繁 呕 吐 、呕 血 或 黑 便 、年 龄 >40 岁 的 初 发 病 者、有肿瘤家族史等。对有警报征象者建议及时行 相关检查。对有精神心理障碍者, 也建议及时进行 检查, 明确排除器质性疾病对解释病情更为有利。
( 二) 、相关检查 对初诊的消化不良患者应在详细采集病史和 进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 我国胃镜检查已很普及, 建议将胃镜检查作为消化 不良诊断的主要手段[2,7,10]。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肝、肾 功能以及血糖等生化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和消化系 统肿瘤标志物检测, 必要时行腹部 CT 扫描。对经验 性治疗 或 常 规 治 疗 无 效 的 FD 患 者 可 行 H. pylori 检查 [15]。对怀疑胃肠外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患者, 应选择相应的检查以利病因诊断。 ( 三) 、胃功能检查 对 症 状 严 重 或 对 常 规 治 疗 效 果 不 明 显 的 FD 患者, 可行胃电图、胃排空、胃容纳功能和感知功能 检查, 对其动力和感知功能进行评估, 指导调整治 疗方案。上述检查也可用于对其他动力相关疾病所 致的消化不良的评估, 如糖尿病性消化不良等。 ( 四) 、FD 罗马Ⅲ标准 FD 患者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性大, 根据 FD 患者 的主要症状特点及其与症状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
2. 抑酸 剂 : 目 前 广 泛 应 用 于 FD 的 治 疗 , 适 用 于非进餐相关消化不良中以上腹痛、烧灼感为主要 症状者。常用抑酸剂包括 H2 受体拮抗剂( H2RA) 和 质 子 泵 抑 制 剂 ( PPI) 两 大 类[16]。H2RA 可 有 效 治 疗 FD, 常用药物有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 等。小剂量 PPI 能有效治疗 FD, 常用 PPI 制剂有奥 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 唑等。
节, 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一) 、一般处理 帮助患者认识、理解病情, 指导其改善生活方
式 、调 整 饮 食 结 构 和 习 惯 、去 除 可 能 与 症 状 发 生 有
关的发病因素, 提高患者对应症状的能力。 ( 二) 、经验性治疗 适 用 于 年 龄<40 岁 、无 警 报 征 象 、无 明 显 精 神
胃肠病学 2008 年第 13 卷第 2 期
素之一。 四、消化不良的诊断 ( 一) 、对消化不良以及相关症状的评估 对消化不良症状的评估可为是否进行相关检
查以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线索。罗马Ⅲ诊断标 准对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给予的 定 义[3]如 下 : ①餐 后饱胀: 食物长时间存留于胃内引起的不适感; ② 早饱感: 指进食少许食物即感胃部饱满, 不能继续 进餐; ③上腹痛: 位于胸骨剑突下与脐水平以上、两 侧锁骨中线之间区域的疼痛; ④上腹烧灼感: 局部 的灼热感, 与烧心不同。烧心是指胸骨后烧灼样疼 痛或不适[3], 是 GERD 的特征性症状。
* 本文通讯作者: 柯美云,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 京 协 和 医 院 消 化 内 科 ( 100730) Email: kemypumch2006 @yahoo.com.cn
本文首次发表在《中华消化杂志》2007, 27 (12): 832-834.
中以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 ( GERD) 最为多 见, 消化系统恶性病变引起的消化不良在我国也不 少见 [10]。
询问病史时需了解: ①消化不良症状及其程度 和频度; ②症状的发生与进餐的关系, 有无夜间出 现症状以及症状与体位、排便的关系 ; ③进食量有 无改变, 有无体质量下降以及营养状况; ④患者的 进食行为、心理状态以及是否影响生活质量 ; ⑤有 无重叠症状, 如烧心、反酸、腹泻或便秘等; ⑥引起 消化不良的可能病因, 注意有无警报征象。
的亚型分类( 见表 1) 。在 FD 的诊断中还需注意其 与 GERD 和肠易激综合征( IBS) 等其他功能性胃肠 病的重叠。
表 1 FD 罗马Ⅲ诊断标准[3]
FD的诊断标准 * 必须包括: 1. 以下 1 项或多项: a. 餐后饱胀; b. 早饱感; c. 上腹痛; d. 上 腹烧灼感 2. 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 包括胃镜检查)
4. 助消化药: 消化酶和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治疗 消化不良的辅助用药。复方消化酶和益生菌制剂可 改善与进餐相关的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114·
·共识与指南·
Chin J Gastroenterol, 2008, Vol.13, No.2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 2007 大连)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一、定义 消 化 不 良 ( dyspepsia) 是 指 一 组 表 现 为 上 腹 部 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症候群, 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 。 [1~3] 消化不良 症 状 的 产 生 与 胃 肠 疾 病 有 关 , 也 可 由 胰 、胆 、肝 脏 疾病等引起。消化不良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消 化 不 良 ( organic dyspepsia, OD) 和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其中 FD 患者的症状源 于上腹部, 血生化和内镜等检查无异常发现, 其临 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3]。 二、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 我国广东城镇居民的问卷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显示消化不良 的 患 病 率 为 18.9%[4], 美 国 社 区 居 民 的 患 病 率 为 25%[5];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 升 高[4]。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的 患 病 率 是 指 未 经 检 查 的 消 化不良症状, 经检查后发现 OD 仅占消化不良患者 的少数[6,7], 多数患者为 FD[3]。有关消化不良发病率的 流行病学资料相对较少, 推测年发病率约为 1%[3]。 虽然人群中消化不良的患病率很高, 但总的就 诊率不到 50% [8]。研究表明腹部症状明显、胃肠外 症状较多者就诊率较高。此外, 焦虑和缺乏有效的 心理疏导也是导致消化不良患者就诊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 在我国以消化不良为主诉的患者占普通内 科门诊的 11.05%、占消化专科门诊的 52.85%[4]。采 用 FD 罗 马Ⅲ诊 断 标 准 对 消 化 专 科 门 诊 连 续 就 诊 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符合诊断标准者占就诊 者的 28.5%[9], 占接受胃镜检查者的 7.2%。 与消化不良发病的相关因素有: 脑力劳动、工 作 紧 张 、睡 眠 状 况 差 、服 用 非 甾 体 抗 炎 药 ( NSAID) 和饮食不当等[10]。 三、消化不良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 一) 、OD 消化系统的良恶性疾病均可引起消化不良, 其
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也可引起消化不良, 如糖 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 能亢进症以及硬皮病等。某些药物如 NSAID、选择 性环氧合酶( COX) -2 抑制剂、茶碱、口服抗生素 和 补钾剂等均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
( 二) 、FD FD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其病理生理学 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运动功能障碍: FD 患者近端胃适应性舒张 功能受损, 顺应性下降, 致使餐后胃内食物分布异 常, 引起餐后饱胀、早饱等[2,3,11]。FD 患者还存在移行 性复合运动( MMC) Ⅲ期出现次数减少、Ⅱ期动力减 弱以及胃十二指肠反流等[2,12]。研究表明, 运动功能 障碍是 FD 的主要发病基础, 约 40%的 FD 患者存 在胃排空延缓[13], 可能与胃电节律紊乱有关。 2. 内脏高敏感性: FD 患者对胃扩张刺激产生 不适感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 表明 FD 患者存在内脏高敏感[14]。内脏高敏感可解释患者餐 后 出 现 的 上 腹 饱 胀 或 疼 痛 、早 饱 、体 质 量 下 降 等 症 状[3]。 3. 胃酸分泌: 虽然 FD 患者基础胃酸分泌在正 常范围, 但刺激可引起酸分泌增加, 临床上患者的 酸相关症状, 如空腹时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进食后 减轻以及抑酸治疗有效均提示其症状与胃酸分泌 相 关 [3]。 4. 幽门螺杆菌( H. pylori) 感染: 对 H. pylori 感 染是否是 FD 的发病因素尚存在争议, 国内学者的 共识意见为 H. pylori 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 要病因, 有消化不良症状的 H. pylori 感染者可归 属 FD 的范畴[15]。 5. 精神心理因素: 约半数以上 FD 患者存在精 神心理障碍, FD 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焦虑和恐 惧等有关, 因此, 精神心理因素是 FD 发病的重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