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发展史51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PPT课件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PPT课件

1977年河姆渡遗址第四、第三文 化层(距今7000-6000年)出土。
21
建筑技术
◇远古时候,人们“构木为巢”,或利用天然的洞穴 作为居所。
◇新石器时代已普遍建造住房。在地势高亢地区出现 了半地穴式和原始地面建筑,在湿热的沼泽地带则 出现干栏式房屋。
◇河姆渡文化保存有干栏式建筑遗址。在当时使用石 制工具的情况下,加工如此规整的榫卯构件,确是 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45
主要成果
▪纸 ▪ 农业和冶铁技术 ▪ 数学 ▪ 地质学 ▪ 医学
46

▪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 纸 —用麻做的纸
▪ 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 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 (“蔡侯纸”)。造纸术的 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 一次伟大革命。
47
农业和冶铁技术
▪ 西汉的耕犁安装了便于翻 土碎土的犁壁,提高了耕 作效率,这比欧洲早一千 多年。
范冲开,便将泥土围填外范,起到加固作用, 留有浇灌孔和通气孔。浇灌孔不止一个,多 孔浇灌可防止铜液很快冷隔。待溶液凝固, 打碎内外范和泥土,将器物取出; 2)打磨修整加工:器物脱范后,表面粗糙, 花纹不清晰,需要打磨修理加工
34
各种青铜器具
35
影响
▪ 青铜器的重要作用 1)经济:生产青铜器的能力意味着生存与发展的能
9
砍砸器
▪ 旧石器时代 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出土 长13厘米、12厘米 砍砸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种 形体较大的工具,器身厚重, 有钝厚曲折的刃口,可起到 砍劈、锤砸和挖掘等多种作 用,因而可以用于砍树、做 木棒、挖植物块根、砸坚果 等工作。
10
骨哨
▪ 骨哨均用一截禽类的骨管制
成,一侧刻孔,有的骨管内
22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PPT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PPT

“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
的准确理解是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
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
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3】马克思曾经预言:“蒸汽机在前一个世纪中翻
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
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
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应

A.电影和电视
B.飞机与地铁
C.报纸和广播
D.网络与漫画
【例7】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
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8.1、了解二战后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 信息技术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研制,互联 网诞生。
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发展成全球信息网。
8.2、了解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①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信息化 社会开始出现。 ②信息经济全面发展,加快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促使知识经济 的兴起。 ④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改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如网上购物、网上聊天等。
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形成了 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 典力学体系。根据牛顿的理论,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牛顿力学 体系的形成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科学技术的发展ppt

科学技术的发展ppt

四、华罗庚与中国数论学派
你知道华罗庚的哪些事迹?你了解哥德 巴赫猜想吗?
华罗庚(1910—1985),世界著 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 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 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国际 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 “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 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 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 “华—王方法”等。
侯德榜
针对苏尔维法生产纯碱时食盐 利用率低,制碱成本高,废液、废 渣污染环境和难以处理等不足,侯 德榜先生经过上千次试验,在 1943年研究成功了联合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与苏尔维法相比, 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 到96%以上。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 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 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 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 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 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 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
侯德榜,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 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 化学工业的大厦 。
三、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 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 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 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 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 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 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 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 “李四光”传名于世。
我是炎黄子孙, 理所当然地要把学 到的知识全部奉献 给我亲爱的祖国。
1、李四光的成就:①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 ②科学预测了松辽、华北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2、地质力学理论创立的意义:为研究地壳运 动开辟新途径,摘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

科学技术发展史课件整理

科学技术发展史课件整理

管中窥豹——课程介绍科学技术发展史是关于科学技术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科学技术发展的史实为基础,按照历史进程进行分析和概括,向人们展示了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课程以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为线索,史论结合,在重点介绍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著名科学家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方面的突出成就的基础上,阐明科学技术和人类自然观的发展规律,并根据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介绍新学科、新技术的基本内容、思想方法和现实意义,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规律,开拓未来。

2012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1“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第一次为自动交会对接,第二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

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丰富成果。

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3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新成就,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铸就的新辉煌,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神舟十号飞船是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

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

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

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

科学技术的发展 PPT课件

科学技术的发展 PPT课件

• 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 上他制作的纸。受到和帝赞 赏。以后, 蔡伦被封为“龙亭 侯”为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 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3、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 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 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 大贡献。
• 趣味历史谜语
(1)爷爷打先锋(猜一古代历史人物) (2) 遥望南岳(猜一古代历史人物)
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
三、良 医 辈 出
医学著作
张仲景和华佗
1、医学著作
《黄帝内经》
战国时编定, 记述了人体解 剖知识和血液 循环情况,是 我国现在最早 的一部医书。
《神农本草 经》
东汉时成书, 是我国第一 部完整的药 物学著作。
2、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 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 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 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 国中医治疗的基础。后世 尊称他为“医圣”。
2、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
是东汉时期的宦官,一 生为官46年,一度官尊 九卿,地位显赫。他经 常亲临现场做调查,他制造工艺等方 面起了根大的推动作用。 但他的最大贡献主要还 在造纸方面,是造纸技 术革新者。
蔡伦 (?--121年) 东汉人
蔡伦利用麻头、破布、 鱼网、树皮等材料,经 过反复试验,进行一系 列工艺加工,制造出质 地轻薄,光滑平整、便 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
第十一课科学技术的发展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造纸术
天文、数学的巨大成就
良医辈出
小 结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纸的发明
蔡伦改进造纸术
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1、纸的发明
从竹木简到纸的发明

科学技术的发展ppt

科学技术的发展ppt

二.新时期: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一)措施: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背景 提出 意义) 2.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4.“863计划”、“火炬计划”相继实施 5.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成果:
核技术 空间技术 运载火箭研究(“神舟五号”、杨利 伟) 信息技术(“银河”计算机)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 文化与科技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 文化与科技
课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 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 中的主要作用。
阅读下表:
时 间
前6-前 1-400 401- 1001- 15011世纪 年 1000年 1500年 1900年
50% 62% 71% 58% 29%
2009年国庆阅兵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是在( A.1957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

2.最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领导 人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3.标志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是( A.银河Ⅰ型 B.银河Ⅱ型 C.银河Ⅲ型 D.“长征一号”
经济是科技发展 的基础;科技推 动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成果
• • • • • 核技术, 空间技术. 运载火箭研究, 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
一.科研的起步、曲折与国力的展示
1.新中国措施:
确立发展方针
成立科研机构 壮大科研队伍 编制远景规划
“自力更生”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委员会 归国“游子”; 政府培养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两弹一星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 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 与核威胁; 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 展示了我国的实力 ,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 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 ——邓小平 利于世界和平.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概述.ppt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概述.ppt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
烂的文化,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
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
代 展 与 成 就精品2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
Consider:
起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 出。
1、提出的原因;
1)文革中科技事业严重受挫——教训;
2)“文革”后党和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
识, 尊重人才”。
②全国科学大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我国能够 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最主要原 因是( )
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有良好,精品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9长征一号
中华第一核电厂
广东大亚湾 核库 交水稻之父 13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
发、起步的背景;新中国成立时,科技水平低.
2、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方针:“自力更 3、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措施;生”.
成立科研机构.壮大科研队伍.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4、这一时期的20年中,前三 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 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 人民做点事。”
2、指1986年3月3日提出,经论证后中 央批准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 要》,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第一个全 面、规范、长期的系统计划,有力协 一项发展中国 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1988 年8月经中国政府批准,由科学技术部 (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他是不能生产 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 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 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 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 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 被誉为“两弹元勋”。

《科学技术发展史》PPT课件

《科学技术发展史》PPT课件

1.对科学技术认识的三次飞跃
⑴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知识就是 力量”的著名论断,是人们对科学技术认识的 一次飞跃.
⑵马克斯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 论断,是人们对科学技术认识的又一次飞跃.
⑶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 论断,是人们对科学技术认识的又一次新的飞跃.
战略的形势,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等四位
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
我国高技术建议.3月5日,邓小平亲自批示:此事宜速决断,
不可拖延.在邓小平的关心下,党中央国务院组织200多位
专家编制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即“863计划”),打响了我国科技领域的一场攻坚战.
12
七.科学---技术 --- 社会(STS)
介绍: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它是一门新兴的 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所研究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 的互动关系,以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继发展.其中: 研究科技与社会关系的过程被称为“STS”研究.宣传普及 “STS”研究成果的过程被称为“STS”教育.
7
六.“863计划”和“973计划”的提出及实施
1.“863计划”的提出
背景:本世纪80年代以来,高技术成为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 国之间的主要竞争手段.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即“星 球大战计划”、欧洲的尤里卡计划、日本的科技振兴政策, 均将发展高技术列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1986年3月3日,面对许多国家纷纷制订发展高科技
“8632计021/划6/10”于1986年3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目标:“863计划”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 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7个领域的 17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希望通过15 年的努力,达到下列目标:(书上18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