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2017·浙江模拟) 孟德斯鸠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 . 三权分立思想

B . 人民主权思想

C . 天赋人权思想

D .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2. (2分)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主要是因为梭伦()

A . 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 .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C . 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D . 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3. (2分) (2019高二下·蕉岭月考) 1961年国家征购粮食的数量是4050万吨,与1959的6740万吨义务交纳粮食相比,这个数字大大下降了,农村保留的产量份额上升到82.5%。由此可见()

A . “大跃进”客观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B . “二五计划”实施加剧了农业的劣势

C . 农村的消费急剧下跌的态势得以缓解

D . 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倾向于以农业为重

4. (2分) (2020高二下·成都开学考) 如表是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一些知识分子的论述或做法。如表,这反映出当时()

A . 对艺术的人文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B . 对艺术家的赞美成为新时尚

C . 对人文主义内涵有了新的理解

D . 对人生的目标有了新的追求

5. (2分) (2016高二下·卢龙期末) 右图是《十二铜表法》,它的编纂“给普通平民以一定的社会地位,使他们能够投入到罗马国家早期的建设当中来”。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 . 《十二铜表法》充分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B . 《十二铜表法》对贵族的专横和滥用权力作了限制

C . 《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结果

D . 《十二铜表法》体现了保护弱者的原则

6. (2分) (2018高一下·泾阳期末)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 . 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 . 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 . 报纸已成为党派的宣传工具

D . 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7. (2分) (2018高一上·沈阳期末)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所著《哲学书简》里评论某国的政治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

A .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B . 大革命之后的法国

C .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D . 统一之后的德意志

8. (2分) (2019高一下·大连期中) 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如图的几幅青铜器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A . 农具和酒器

B . 礼器和兵器

C . 礼器和农具

D . 兵器和农具

9. (2分)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一名来旅游的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A . 《十二铜表法》

B . 万民法

C . 《民法大全》

D . 公民法

10. (2分) (2019高二上·齐齐哈尔期末) 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A . 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B . 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 . 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

D . 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11. (2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大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A . 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 .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 . 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 . 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12. (2分) (2018高二上·江门月考)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导思想

B .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指导思想

D . “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思想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60分)

13. (15分) (2017高一下·金华期中)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材料三: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4. (15分) (2017高二下·桂林开学考) “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年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一词来自1902年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是近代中国进步人士追求的目标。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为“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材料二:1960年,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1970年,尼克松作为美国现任总统在公开场合第一次有意地将共产党中国称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坦率地将之称为:“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

材料三:20世纪中叶以来,主权国家观念受到侵蚀和弱化,国家权力出现向更高组织形式让渡的趋势,人们国家观念发生转变,形成超越国家认同感……200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创造了“中美国”一词(另译:中美共同体、中华美利坚),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中美国”这个词在全世界变得非常的时髦和流行。

请回答:

(1)中共七大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是如何为实现“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的?

(2)材料二中尼克松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促成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