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神经病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必考知识点:神经病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必考知识点:神经病学有关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必考知识点:神经病学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必考知识点:神经病学,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1.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
2.感觉神经:嗅,视,听。
运动神经:副,舌下,动眼,滑车,展。
(辐射动车展)混合神经:三叉,面,舌咽,迷走。
(三面蛇走)3.视神经→同侧眼全盲,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视束→同向性偏盲,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动眼神经→上睑下垂,外斜视,瞳孔散大。
滑车神经→外斜视。
展神经→内斜视。
三叉神经→同侧面部感觉障碍,咀嚼肌麻痹,张口偏向患侧,角膜反射消失。
舌前2/3味觉:面神经;舌后1/3味觉:舌咽神经。
4.运动系统: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锥体外系,小脑。
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锥体外系:纹状体(尾核、壳核、苍白球)、红核、黑质、丘脑底核,总称基底节。
5.上运动神经元:中央前回→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合称锥体束)。
皮质→单瘫。
(Jackson癫痫)内囊→三偏综合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脑干→交叉瘫:病变侧脑神经麻痹,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脊髓→截瘫、四肢瘫。
下运动神经元:冲动→骨骼肌。
脊髓前角细胞→节段性周围性瘫痪,不伴感觉障碍。
周围神经→手套-袜型感觉障碍。
6.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中枢性、痉挛性):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肌萎缩、肌震颤-,肌电图正常。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周围性、弛缓性):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肌萎缩、肌震颤+,肌电图传导减慢。
7.锥体束损害:肌张力折刀样痉挛,病理征阳性。
锥体外系损害:肌张力铅管样、齿轮样强直,病理征阴性。
8.小脑蚓部损害:躯干共济失调(轴性平衡障碍)。
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神经疾病诊疗指南电子文本
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神经疾病诊
疗指南电子文本
简介
本文档为《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神经疾病诊疗指南电子文本》。
该指南旨在提供准确而全面的信息,供医务人员参考,从而帮助诊断和治疗神经疾病。
目录
1. 神经疾病概述
2. 诊断方法
3. 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案
4. 常见神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 疾病A
- 疾病B
- 疾病C
5. 预防和早期干预
神经疾病概述
神经疾病是指影响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疾病。
该部分将介绍神经疾病的常见类型和其影响范围。
诊断方法
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神经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生理学检查。
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案
治疗神经疾病的方法因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
本节将提供常见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案概述,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常见神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并提供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促进医务人员在实践中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疾病A
- 临床特征
- 诊断方法
- 治疗方案
疾病B
- 临床特征
- 诊断方法
- 治疗方案
疾病C
- 临床特征
- 诊断方法
- 治疗方案
预防和早期干预
预防和早期干预在神经疾病的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节将探讨如何预防神经疾病以及早期干预的策略和方法。
以上是《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神经疾病诊疗指南电子文本》的简要内容概述,供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第3章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
周围性 面瘫
中枢性面瘫-眼裂以下面瘫
中枢性 面瘫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Ⅶ. 面神经(Facial nerve)
(2) 味觉
舌前2/3味觉 伸舌, 用棉签蘸少许食糖\盐\醋\奎宁液轻涂舌前一侧 不能讲话\缩舌\吞咽 用手指出事先写在纸上甜\咸\酸\苦四字之一 先试可疑侧, 再试另侧 每试一种溶液需用温水漱口
Ⅱ. 视神经(Optic nerve)
(2) 视野(visual field)
视野: 向前方正视能看到空 间范围反映周边视力
常用手动法(对向法)粗测, 与检查者正常视野比较 (正常视野鼻侧约60°, 颞 侧约100°
必要时用视野计检查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Ⅱ. 视神经(Optic nerve)
Ⅴ.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1) 面部感觉
用圆头针\棉签\盛冷热水试管 分别测试面部三叉神经分布
区皮肤痛\温\触觉, 两侧&内外 对比
周围性感觉障碍(眼支\上颌支 \下颌支感觉缺失)
核性感觉障碍(葱皮样分离性 感觉障碍)
热冷 水水
(温度觉)
大头针
(痛觉)
棉签(触觉)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Ⅸ, Ⅹ. 舌咽\迷走神经
(2) 感觉 用棉签\压舌板轻触两侧软腭&咽后壁观察有无感 (3) 味觉 舌咽神经--舌后1/3味觉 (检查法同面神经)
脑神经(Cranial nerve)检查
Ⅸ, Ⅹ. 舌咽\迷走神经
(4) 反射
①咽反射(gag reflex) ❖ 嘱患者张口, 用压舌板分
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一般检查)
病史采集:现病史/感觉障碍
4. 感觉障碍: 应注意性质(痛、温度觉、触觉和深感觉 缺失,完全性或分离性感觉缺失,感觉过敏,感 觉过度等)、范围(末梢性、后根性、脊髓横贯性、 脊髓半离断性)及发作过程。 感觉异常可为麻木、痒感、冷或热感、沉重感、针 刺感、蚁走感、肿胀感、电击感和束带感等,其 范围具有定位价值。
第二节 神经系统检查
病史采集:
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1.一般检查: 包括高级神经功能检查
神 经 系 统 检 查
பைடு நூலகம்
2.颅神经检查:12对颅神经 3.运动系统检查: 肌力,肌张力,共济,步态等 4.感觉系统检查: 各种浅,深感觉 5.反射检查: 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等 6.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7.脑膜刺激征检查
需由亲属或目击者提供客观详尽的资料
不要忽视阴性症状, 对排除某些疾病有意义
病史采取
病史内容:
一般资料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系统回顾 个人史 婚育史 月经史 家族史
症状七要素
部位 性质 程度 时间 (发作时间,持续时间,频度) 背景与情境 加重或缓解因素 伴随表现
症状的定义 :病人主观感觉到的不舒 服或异常感觉 了解症状的病理生理基础 掌握问诊要点,把各种症状的特点问透 (症状七要素) 要了解症状在某个具体病人的具体特 殊表现 同一症状在不同疾病中的表现特点
第一节 病史采集
完整准确的病史是确诊的必要前提和依据 病史采集应避免启发暗示, 不可主观臆断 准确地分析患者描述症状的真正含义 有精神症状、意识障碍、智能缺陷患者
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种,应重点询问:
1. 头痛: 指额部、顶部、枕部和颞部的疼痛,了解病史时需 问清:①部位是全头痛还是局部头痛;②性质如隐痛、 胀痛、跳痛、钻痛、割裂痛和紧箍痛等;③规律为持续 性或发作性,以及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发作的诱因及 缓解因素,与季节、气候、体位、头位、饮食、情绪、 睡眠、疲劳及脑脊液压力暂时性增高(咳嗽、喷嚏、屏气、 用力、排便)等的关系;④有无先兆,有无伴发症状如头 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潮红、视物不清、闪光、 畏光、复视、耳鸣、失语、瘫痪、倦睡、晕厥和昏迷等。
2023年临床执业医师笔试神经病学常考题整理
2023年临床执业医师笔试神经病学常考题整理临床执业医师笔试神经病学常考题考题是用来测验的题目。
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临床执业医师笔试神经病学常考题,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朋友。
临床执业医师笔试神经病学常考题21.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体征是A.腱反射消逝B.浅反射活跃C.肌张力降低D.肌肉萎缩明显E.病理征阳性【答案】E2.男,38岁。
外伤后双下肢瘫痪,双上肢肌张力和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2级,双侧膝、踝反射亢进。
其受损的部位是A.传入神经元B.前角C.胸段脊髓D.颈段脊髓E.腰段脊髓【答案】C3.椎体外系损害常见的症状是A.感觉障碍B.肌张力障碍C.视觉障碍D.平衡障碍E.痛性麻痹【答案】B4.成年男性。
3个月来双下肢无力、麻木渐渐加重,背后痛苦且咳嗽时加剧。
查体:左半侧T8以下痛、温觉消逝,右下肢肌力3级,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右下肢足趾振动觉、位置觉消逝。
该脊髓损害为A.脊髓后角损害B.脊髓横贯性损害C.Brown-Sequard综合征D.脊神经根损害E.脊髓后索和侧索联合损害【答案】C5.受损后造成软腭、咽喉部肌肉麻痹的.神经核是A.三叉神经运动核B.面神经核C.疑核D.下泌涎核E.迷走神经背核【答案】C6.男,33岁,突发头痛,右眼睑下垂,右瞳孔扩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逝,左侧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则损伤的部位可能在A.左侧视神经及动眼神经B.左侧动眼神经C.右侧动眼神经D.特异性投射系统E.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答案】C7.下列面神经炎治疗措施无效的是A.复合维生素BB.糖皮质激素C.抗病毒药物D.物理治疗E.非甾体抗炎药【答案】E8.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A.偏侧面部全部表情肌瘫痪B.偏侧面部痛苦C.偏侧面下部表情肌瘫痪D.偏侧面部全部表情肌抽搐E.偏侧面上不表情肌瘫痪【答案】A9.女,28岁。
频繁发作右下额区猛烈痛苦3个月。
成闪电样,刀割样痛,洗脸刷牙讲话均可诱发。
临床神经病学
临床神经病学一临床神经病学定义(1)神经病学(neurology)是专门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2)作为临床医学,它主要以求诊病人为对象,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问题。
二神经病学发展和新进展(1)内科学派生。
(2)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机能,病因病理等基础学科如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药理学和神经遗传学等构成神经科学。
(3)神经病学坚实地建立神经科学基础理论之上,它与神经外科的不同仅在于治疗方式上,后者主要为手术治疗。
它与精神科共同研究和治疗脑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与痴呆病。
神经病学与其它临床学科密切相关,衍生出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如神经遗传学、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学、神经内分泌学等(4)神经病学的发展与神经科学其它分支的发展,尤其是神经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推动神经病学迅速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被认为是“脑的十年”,关于神经系统的发生、发展、损伤和修复等目前所未能解决的问题,有望有突破,现在不能治疗的疾病,如神经系统变性病(老年性痴呆、肌萎缩侧索硬化等)有可能得到治疗,将会极大地改善人类的生存质量。
在二十一世纪神经科学和神经病学将会有飞速发展,欢迎同学们加入到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中来。
(5)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脑,脊髓;周围神经:颅神经,脊神经三神经科疾病:(一)神经疾病的分类已知神经系统疾病有几百种。
按病变部位分:(1)脑疾病:脑血管病,癫痫,脑炎。
(2)脊髓疾病: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3)周围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Guillain-Barre综合征。
(4)神经肌肉接头病:重症肌无力(5)骨骼肌疾病:肌营养不良,周期性瘫痪。
按受累范围分:①局限性病损,②弥散性或多发性病损,③系统性病损,如运动神经元病的锥体束损害和前角细胞损害神经病损可有一个以上的部位。
(二)神经疾病的病因病因(1)先天发育缺陷, (2)外伤, (3)中毒,(4)感染, (5)营养不良,代谢障碍,(6)血管病变, (7)免疫异常, (8)肿瘤,(9)变性疾病(习惯上将一些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疾病,归类为变性疾病的范围内) (10)疾病原因不明。
临床医学神经病学课程简介
临床医学专业
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12015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 Neurology
学时:43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课
内容概要: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
它建立在神经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又与众多的其它临床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教学目的应使学生掌握神经科病史采集和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培养神经科的临床思维,学习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则和方法,掌握防治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的原则与措施。
为从事临床神经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特别是与神经科关系密切的临床学科的学习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总论部分以症状学为纽带,目的是将神经解剖及定位诊断知识有机地融合到疾病症状之中,成为进入临床(神经疾病)的桥梁。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温习重要的神经解剖学知识,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结合。
各论部分应掌握主要神经疾病的临床表现,了解病因、发病机制,熟悉诊断及治疗原则。
教学中应结合临床典型病案分析,加深学生对疾病临床问题的理解,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临床思维训练。
修读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教材:
贾建平主编,《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第7版。
参考书目:
王拥军主编,《神经病学》,首都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3年,第3版
吕传真主编,《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第2版。
吴江主编,《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3版。
Peter Duus主编,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刘宗惠、徐霓霓译,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年.。
神经病学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神经病学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神经病学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深耕神经病学的多维发展神经病学作为医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分支之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发现、诊断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角色。
为了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高水平神经病学临床医师的需求,神经病学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应运而生。
该计划旨在为学员打造一个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平台,以提升学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首先,神经病学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将以系统的课程学习为基础,为学员提供坚实的理论知识。
在课程设置上,该计划将涵盖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等多个领域,帮助学员全面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还将开设相关疾病的课程,深入研究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为学员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其次,实践教学将成为神经病学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教学,学员将有机会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学员将跟随资深神经病学专家的指导,参与真实病例的诊治过程,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诊断和治疗策略,并亲身体验专业医生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这种近距离接触实践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员更加深入地了解神经病学的实践操作,还能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神经病学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还将注重学员的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员将接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学习如何设计和执行科学实验,解读实验结果的意义,并能合理发表研究成果。
同时,学员还将参与科研项目的策划和管理,培养科研团队合作的能力。
这种科研训练的加入,将有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他们在神经病学领域的竞争力。
最后,神经病学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还将重视学员的职业素养培养和人文关怀的注入。
在培养过程中,学员将接受专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培训,学习如何与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及如何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下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临床神经病学入门-北医8年制ppt课件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Beijing Hospital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Gong Tao
精选ppt课件
1
Some basic concepts
精选ppt课件
2
The function position of nervous system in body
精选ppt课件
11
The functions of NS
1.Higher cerebral function
• Consciousness — cortex, 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 — coma
• Linguistic function — aphasia,dysphasia • Cognitive function — dementia • Others
(指挥协调) 神经系统(NS)
生殖系统
不自主NS 自主NS 内分泌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新陈代谢)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生存
皮肤五官(信息传入、屏障)
运动系统
(保护支持)
血液与
免疫系统
精选ppt课件
3
Divisions of the nervous system(NS)
•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 consisting of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 consisting of those nerves originating from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神经病学专业(临床医学学位)
神经病学专业(临床医学学位)一、培养目标:同总则二、第一阶段:时间三年(一)学位课程1.公共必修课:同培养方案总则。
2.专业课:3学分,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专业课考试。
(1)参考书目:《神经病学》、(高等医学院校教材,1996年第三版),医学影像诊断学CT、MRI等。
专业外文参考书:Rowland L.P.Merritt’s Text Book of Neurology Ninth Edition Williams & Wilkins,Baltimore,1995.(2)参加进修医师业务学习。
(3)专题讲座:参加本学科组织的专题讲座,题目附后。
3.专业基础课:至少2门,必须修满3-5学分。
从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二)临床能力训练1.第一年:神经病房11个月。
头3个月由一名高年住院医师指导作实习医师工作,要求写10份大病历(不合格者可延长期限)。
然后作住院医师工作,至少管6张床位。
执行12小时或24小时负责制。
掌握系统规范化的神经系统检查方法,书写合格的病历,熟练掌握静脉穿刺,输液、腰椎穿刺的操作法。
掌握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
分析病历的思路,流利地向主治医师及科主任报告病历及诊断意见。
基本掌握神经科住院病人觉病的诊断和治疗。
需掌握的病种:各型急性脑血管病,不同类型的脊髓病,颅内占位病变,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格林一巴利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周围神经病,帕金森氏病,住院总医师应满足其病种的要求。
年终由主治医师及总住院医师考核。
2.第二年:神经内科门诊2个月,急诊1个月;要求掌握神经科门诊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及门急诊病历的书写。
病种要求:癫痫、头痛、颈肩臂病、腰腿痛、脊髓病、神经衰弱等。
轮转有关科室:心血管内科2个月,呼吸内科1个月;掌握心电图、心衰抢救、呼吸机应用。
医科大学临床神经病学全套课件-1
3.三叉丘系(trigeminal lemniscus) 4.外侧丘系(lateral lemniscus)
小结躯体感觉传导的规律:
• 均为三级传导
• 第一级、第三级神经元不变
① 脊神经节细胞; ③ 丘脑腹后外侧核
(sensory system)
一. 感觉系统的解剖生理学
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the sensory system
(一)感觉系统的组成:composition of the sensoy system
1. 周围部分 peripheral part——各种感受器 receptor 2. 传导部分 conductive part——三个感觉传导束 sensory tracts 3. 中枢部分 central part—— 大脑皮层 cerebral cortex
通过理论课的讲授及临床实习,掌握神
经病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 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操作方法。 对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 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方法能初 步掌握。为今后在教学、医疗、科研工作 中具备全面知识打好基础。
总论内容
•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学 local diagnosis in neurological disorder
(cuneate fasciculus)
1. 脊髓丘脑侧束:( lateral spiaothalamic tract ) 传导痛觉、温度觉。
1.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
痛温觉感受器
周围神经
①
脊神经节细 胞
神经病学临床诊断要点
神经病学临床诊断要点霍纳Horner综合症: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变小,及同侧面部出汗减少,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的损害。
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前者全部面部表情肌瘫痪使表情动作丧失,舌偏向患侧,可见四肢瘫痪。
后者为病灶对侧下面部的表情肌瘫痪,皱眉,皱额和闭眼动作均无障碍。
感觉障碍的常见类型(定位诊断):一末梢型:双侧对称性以四肢末端为主的各种感觉障碍,越向远端越明显。
二神经干型:某一周围神经干受损时,其支配区各种感觉呈条块状障碍。
三后根型:后根与后根神经节受损时,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节段分布一致,伴放射性痛。
四脊髓型:部位不同临表各异。
1、传导束型:受损节段平面以下感觉缺失或减退,后索受损,病变侧受损平面以下深感觉缺失,并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侧索病变,对侧痛、温觉缺失,触觉和深感觉保存。
脊髓半切综合征,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
2、后角型:节段性分布的感觉障碍仅影响痛温觉,保存触觉和深感觉。
3、前联合型:两侧对称性节段性痛温觉缺失或减退,触觉保存。
五脑干型:为交叉性感觉障碍。
六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缺失或减退,深感觉和触觉障碍较痛温觉更明显。
七内囊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和偏盲。
八皮质型:为复合感觉障碍和单肢感觉缺失。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1、分布:整肢体为主|肌群为主。
2、肌张力:增高|降低。
3、腱反射:增强|减低。
4、病理反射:有|无。
5、肌萎缩:无或轻度废用性萎缩|明显。
6、肌束颤动:无|可有。
7、神经传导:正常|异常。
8、失神经电位:无|有。
大脑半球损害的症状和定位:1、额叶:主要为随意运动、语言及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
2、颞叶:一侧颞叶的局部症状较轻,特别在右侧时,有时称为静区。
颞叶前部病变累及内侧面嗅觉和味觉中枢时有钩回发作,表现为幻嗅或幻味,做咀嚼动作。
当痫性放电扩散时表现为错觉、幻觉、、自动症、旧事如新等。
当白质内视辐射受损时,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性盲,左颞叶受损时感觉性失语和健忘性失语。
临床精神病学PPT精品医学课件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
精神病学领域诊断以及 研究手段(1)
精神检查(晤谈和观察,自由、半定式和 定式检查)
临床心理测验(诊断性心理测验和症状评 定),如:
韦氏智力测验、MMPI(诊断性) 汉米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症状评定)
率为22.2/10万人)
精神疾病和精神卫生问题的趋向
根据预测,在2020年的疾病总负担预测值 中,精神卫生问题仍排名第一
当前我国一项重要和十分紧迫的任务: 加强精神疾患的防治 预防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精神病学的发展趋势
研究领域:宏观和微观的研究共同发展 治疗领域生物学治疗和心理治疗共同发展 医院治疗和社区康复共同发展 专科医院向综合医院共同发展 中国在近10年内的发展情况
25、营养不良
预计2020年中国的疾病负担 大于1%的病种
1、肺梗塞 7、肝癌 13、肝硬化19、风心病 2、脑血管病 8、胃癌 14、跌伤 20、下呼吸道 3、抑郁症 9、肺癌 15、痴呆 21、感染 4、车祸 10、食道癌 16、强迫症 22、结肠癌 5、冠心病 11、双相疾病 17、哮喘 23、溺水 6、自杀(伤) 12、关节炎 18、分裂症
目前,精神病学已经成为医学的重要学科 (以美国为例)
疾病的流行状况和严重程度的 传统研究
死亡率:高估致死性疾病 忽略非致死性疾病
发病率:高估高发病率疾病 低估慢性疾病
未考虑到劳动力/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等问题 在严重程度上 在持续时间上
DALY的概念
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
.........
CCMD-3精神疾病的分类
执业医师临床--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第一单元神经病学概论感觉系统(4)感觉系统可分为特殊感觉(嗅、视、味、听)和一般感觉。
其中一般感觉包括:1.浅感觉(来自皮肤和粘膜),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2.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和重量觉。
感觉的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和定位诊断(5)1.浅感觉的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1)解剖生理①痛、温觉:传导通路为皮肤粘膜→周围神经→脊髓后根→后角换元→脊髓前联合交叉→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上行→至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后回感觉区。
②触觉:传导识别性触觉纤维在后索内上升与深感觉通路相同。
传导一般轻触觉纤维在后角换元,经前联合交叉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前束,上行至丘脑外侧核换元,经内囊后肢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感觉区。
皮肤感觉的节段性感觉支配:上肢的桡侧为颈5~7,前臂及手的尺侧为颈8及胸1,上臂内侧为胸2,乳头平面为胸4,脐平面为胸10,腹股沟平面为胸12及腰1支配。
股前为腰1~3,小腿前面为腰4~5,足底、小腿及股后为骶1~2,肛周鞍区为骶3~5。
这些节段支配关系极有助于定位诊断。
髓内浅感觉传导束的层次排列:来自下部节段(腰骶段)的纤维走行在脊髓丘脑束外侧部,而来自上部节段(胸颈段)的纤维走行在脊髓丘脑束内侧部,因此,髓内痛、温觉神经纤维自内向外的排列为颈、胸、腰、骶。
(2)临床表现和定位诊断因感觉径路受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一样。
①周围神经:其支配的皮肤区出现感觉障碍。
神经干或神经丛受损时,引起一个肢体多数周围神经的各种感觉障碍。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时,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子形分布。
②后根:在相应分布区有放射性疼痛,即根性疼痛。
③脊髓:横贯性脊髓病变,病变平面以下肢体瘫痪、所有感觉消失、大小便功能障碍。
脊髓半横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深感觉丧失,对侧痛、温觉丧失。
脊髓后角损害只影响痛、温度觉,而触觉和深感觉仍保存,即分离性感觉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临床神经病学定义(1)神经病学(neurology)是专门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2)作为临床医学,它主要以求诊病人为对象,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问题。
二神经病学发展和新进展(1)内科学派生。
(2)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机能,病因病理等基础学科如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药理学和神经遗传学等构成神经科学。
(3)神经病学坚实地建立神经科学基础理论之上,它与神经外科的不同仅在于治疗方式上,后者主要为手术治疗。
它与精神科共同研究和治疗脑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与痴呆病。
神经病学与其它临床学科密切相关,衍生出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如神经遗传学、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学、神经内分泌学等(4)神经病学的发展与神经科学其它分支的发展,尤其是神经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推动神经病学迅速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被认为是“脑的十年”,关于神经系统的发生、发展、损伤和修复等目前所未能解决的问题,有望有突破,现在不能治疗的疾病,如神经系统变性病(老年性痴呆、肌萎缩侧索硬化等)有可能得到治疗,将会极大地改善人类的生存质量。
在二十一世纪神经科学和神经病学将会有飞速发展,欢迎同学们加入到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中来。
(5)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脑,脊髓;周围神经:颅神经,脊神经三神经科疾病:(一)神经疾病的分类已知神经系统疾病有几百种。
按病变部位分:(1)脑疾病:脑血管病,癫痫,脑炎。
(2)脊髓疾病: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3)周围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Guillain-Barre综合征。
(4)神经肌肉接头病:重症肌无力(5)骨骼肌疾病:肌营养不良,周期性瘫痪。
按受累范围分:①局限性病损,②弥散性或多发性病损,③系统性病损,如运动神经元病的锥体束损害和前角细胞损害神经病损可有一个以上的部位。
(二)神经疾病的病因病因(1)先天发育缺陷, (2)外伤, (3)中毒,(4)感染, (5)营养不良,代谢障碍,(6)血管病变, (7)免疫异常, (8)肿瘤,(9)变性疾病(习惯上将一些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疾病,归类为变性疾病的范围内) (10)疾病原因不明。
临床上主要按疾病的病因、病变性质、病变部位或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三)神经疾病的症状: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缺损症状–释放症状–刺激症状–断联休克症状①缺损症状:指神经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丧失。
–一侧内囊出血所致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缺失;–面神经炎所致面肌瘫痪。
②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制约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异常。
–锥体束损害后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彬斯基(Babinski)征阳性;–额叶损害时出现的额叶性释放征:强握、摸索等③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刺激后产生的过度兴奋活动–大脑运动区皮质肿瘤可引起局限性运动性癫痫,–椎间盘突出造成坐骨神经痛。
④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能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时丧失。
–如内囊出血早期引起对侧偏瘫肢体的肌张力减低、反射消失–急性脊髓炎早期,损害平面以下的弛缓性瘫痪(脊髓休克) 。
(四)神经系统疾病的定向诊断(1)有无神经病损(2)神经病损是反映原发性神经疾病,还是其它系统疾病的并发症。
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无不受神经系统的影响与支配,大多数疾病迟早都会出现神经系统的表现或症状,神经科与其它临床学科有广泛联系,头痛、头晕、昏迷、脑死亡等。
因此,在神经疾病诊断时,应强调全身整体观念。
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定位诊断(Anatomical Diagnosis),定性诊断(Qualitative Diagnosis)。
定位诊断(解剖诊断,Anatomical Diagnosis):肌肉,神经肌肉接头,周围神经,神经根,脊髓,脑干,小脑,脑皮质下结构,脑皮质定性诊断(Qualitative Diagnosis):病理性质或病理病因诊断病理性质诊断:脑出血。
病理病因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首先进行定位诊断,然后再进行定性诊断为什么神经系统疾病必须首先进行定位诊断?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只是选择性损害神经系统某些特定的结构或部位,而神经系统其它结构或部位不损害。
定位诊断是打开定性诊断的一把金钥匙。
神经病损的确定和定位诊断主要依靠神经系统体征,参考症状,神经系统的解剖和功能密切相关,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反射系统、颅神经、大脑等特定结构或部位的损害都有其特定的一些临床表现,而这些临床表现通常也能够反过来说明存在相对应的神经系统结构或部位的损害。
因此,掌握不同结构和部位神经病损的临床特点,对神经疾病的诊断十分重要。
举例:(1)单纯脊髓前角细胞损害: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2)脊髓前角细胞+皮质脊髓束损害:肌萎缩侧索硬化(3)锥体束+后索损害: 亚急性联合变性(五)辅助检查是重要的诊断工具:a)神经放射:头和脊柱平片、CT、CTM、MRI、MRA、DSA、脑磁图b)神经病理:CSFc)神经电生理: EMG,EEG,NCV,BAEP,SEP,VEPd)神经心理:智能、记忆等e)神经生化:乳酸丙酮酸试验f)神经免疫:寡克隆区带g)超声医学:TCDh)核医学: SPECT, PET等脑功能检查辅助检查如CT、MRI等现代先进检查手段,已能很清晰地显示脑和脊髓的结构,从而大大地改进了神经疾病的定位诊断,但辅助检查无法取代病史和体检的作用。
应清楚每项检查能够提供什么,有何帮助,避免滥用和盲目依赖辅助检查。
(六)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方法学1)病史是神经病学评价最重要的部分2)神经系统体检可非常精确定位神经系统的损害。
3)辅助检查有时对确定病变和性质非常重要。
4)一般情况下,应该将病人的所有症状归结于用一个病来进行解释。
但是,同一个病人偶尔可以存在2个并不相关的神经疾病。
5)首先考虑常见病而后考虑罕见病.五.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从治疗的角度来看,神经疾病可区分为三类:①可治愈或根治疾病,如大多数炎症性疾病、营养缺乏性疾病、良性肿瘤等;②不能根治但症状或病情能够完全得到控制或缓解的疾病,如癫病、三叉神经痛、重症肌无力和周期性瘫痪等;③尚无有效治疗的疾病,如Alzheimer病、运动神经元病、遗传性共济失调、Prion病、AIDS所致神经系统损害、晚期恶性肿瘤等。
尽管在治疗和预防神经疾病方面已有一些引人注目的进步,但许多神经科疾病目前尚无特殊的有效治疗方法。
因此神经疾病的治疗是医学中最有挑战的领域之一。
神经系统疾病:病情复杂,诊断明确,治疗困难,预后不佳神经系统疾病处理原则:临床神经科医生最大的一个职责:区别可治疗性疾病和不可治疗性疾病。
宁可更多考虑可治疗性疾病,而决不要漏诊可治疗性疾病,耽误他们的治疗。
预防为主原则,临床以保护脑功能为首要目的,脑功能丧失生命就失去意义。
因为脑组织死亡后即不能再生,脑也不能进行移植。
如果不能通过有效循环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氧和葡萄糖,以满足代谢需要,脑组织就很容易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
紧急情况出现时,应立即处理,避免脑损害。
六. 临床神经病学的总论(1) 感觉部分(2)运动部分: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小脑(3)反射(4)颅神经(5)大脑七.临床神经病学的重点要求总论部分:定位、症状和体征(定位诊断学)各论:掌握神经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定性诊断和防治原则。
第一部分:感觉系统 Sensory system一.感觉的分类: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两类,包括:特殊内脏感觉:嗅觉 (sense of smell)、味觉(taste sense) 一般内脏感觉:起源于内脏、浆膜、血管的胀、痛、压、空等感觉。
特殊躯体感觉:分别由眼、耳所感受的视觉(visual sense)、听觉 (sense of hearing)、平衡觉 (equilibrium sense)。
一般躯体感觉:主要介绍的浅感觉:皮肤、浅表粘膜的感觉。
包括:浅痛觉,温度觉,触觉。
深感觉:即本体感觉。
包括:皮下组织的压觉,肌腱和关节的运动觉、位置觉、深痛觉及骨骼上感受的振动觉。
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实体觉,重觉等。
二.感觉系统的组成周围部分:感受器--接受刺激进行初步分析,并将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
左边为压觉感受器,右边为触觉感受器)传导部分:感觉传导束中枢部分:感觉皮层中枢各种一般感觉均有其特有的感受器和传导路径。
(一)感受器RECEPTORS外感受器:浅感觉,来自皮肤和粘膜接受从外界直接加于机体组织上的各种刺激.–痛觉:游离神经末梢(free nerve endings)–温度觉:冷觉Krause球状小体,热觉Ruffini小体。
–触觉:毛囊周围的神经末梢,触觉小体(meissner),触盘(merkel)。
.–压觉:Paccini环层小体。
本体感受器:深感觉,接受来自肌肉(神经肌梭)、肌腱(腱梭)、关节等深层组织中刺激,包括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和精细触觉。
-神经肌梭-神经肌腱(高尔基腱器)。
内感受器—接受来自内脏方面的刺激。
(二)感觉传导束及传导系统:浅感觉(痛温觉)传导系统(The pain and temperature system): –脊髓丘脑侧束---痛觉和温度觉,–脊髓丘脑前束---轻触觉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系统:–后索(薄束,楔束)内侧丘系通路---精细触觉,包括外感觉(触觉-压觉),两点分辨觉,立体触觉,皮肤书写觉等复合感觉,以及振动觉。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系统:- 后索及脊髓小脑束通路---本体感觉(运动觉,位置觉)。
(三)感觉皮层中枢: 对传来的刺激进行高级综合分析大脑皮质中央后回(Brodmann第3,1,2域)和部分顶上回(Brodmann第5,7域)三.传导路径(一):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系统(The discriminative touch system)触觉,振动觉,压觉等感受器→周围神经→脊神经节细胞(1) →脊神经后根→薄束,楔束→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2) →经内弓状纤维交叉→内侧丘系(对侧) →丘脑外侧核(3) →丘脑皮质束(经内囊) →感觉皮层中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Brodmann第3,1,2域)和部分顶上回(Brodmann第5,7域) (二):痛温觉传导系统 (The pain and temerature system)皮肤和粘膜痛觉和温觉感受器→周围神经→脊神经节细胞(1)→脊神经后根→脊髓后角尖部Rolando胶质(2)→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对侧) →丘脑外侧核(3)→丘脑皮质束(经内囊)→感觉皮层中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和部分顶上回)。
第2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在同侧先上升 2~3节段,然后经前连合交叉到对侧侧索和前索,分别组成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糙或轻触觉)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