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中医特色护理应用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中医骨伤科特色疗法
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
71、 、皮让肤病破人•损放曲处松禁心用情安刺,激 取奈性适药宜德物体。位。注射液50mg、2%利多卡因注射液、1ml
二、适应症
维生素B12注射液、1ml当归注射液 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关节炎等等多种疾病。
4、进行骨伤科中医手法整复(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拨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会旋,按摩推拿)。 (2)将外敷中药用水调制好后,先将药膏敷于一层纱布上包装好后再局部外敷。 (3)隔2层棉纸,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1)调制的药物需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0. (2)用水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凡士林一起调制或用蜂蜜调制,一般3—5天更换一次。 c、2%利多卡因5毫升,曲安奈德注射液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 针刀疗法针具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用具。
5、方法:
• 1、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的目的 及步骤,并取的病人的同意。
• 2、根据X线结果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 3、协助病人选择合适体位,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
开功舒展手法。 • 4、进行骨伤科中医手法整复(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拨
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 顶会旋,按摩推拿)。 • 5、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 6、若需中药外敷,先在患处外敷中药。 • 7、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 8、外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敷于一层纱布上包装好后再局部外敷。 • (3)隔2层棉纸,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
• (1)调制的药物需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 以0.2—0.3cm为宜,大小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 ,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骨科中医护理特色技术项目(新)

骨科中医护理特色技术项目(新)

骨伤科中医特色技术项目1.拔罐技术 (2)2.悬灸技术(艾条灸) (7)3.穴位敷贴技术 (10)4.中药湿热敷技术(中药湿敷) (13)5.耳穴压豆技术 (16)6.中药溻渍疗法 (20)7.中药封包外敷 (23)8.冰硝散外敷法 (27)—1 —拔罐技术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包括留罐法、闪罐法及走罐法。

一、适应范围适应于头痛、腰背痛、颈肩痛、失眠及风寒型感冒所致咳嗽等症状;疮疡、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评估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凝血机制、是否妊娠或月经期。

3.患者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

5.对拔罐操作的接受程度。

三、告知1.拔罐的作用、操作方法,留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应考虑个体差异,儿童酌情递减。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此为正常表现,数日方可消除。

治疗当中如果出现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3.拔罐过程中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护士会做相应处理。

4.拔罐后可饮一杯温开水,夏季拔罐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罐数个(包括玻璃罐、陶罐、竹罐、抽气罐等)、润滑剂、止血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广口瓶、清洁纱布或自备毛巾,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五、基本操作方法(以玻璃罐为例)—2 —1.核对医嘱,根据拔罐部位选择火罐的大小及数量,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缺损裂痕。

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5.以玻璃罐为例:使用闪火法、投火法或贴棉法将罐体吸附在选定部位上。

6.观察罐体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有无不适感。

7.起罐时,左手轻按罐具,向左倾斜,右手食指或拇指按住罐口右侧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乐至县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1、手法整复、推拿治疗一、作业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推拿理筋手法施术于穴位产生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调理气血及缓解疼痛的目的。

二、适应症:(一)骨折。

(二)脱臼。

(三)筋伤。

(四)骨病。

(五)伤科杂症。

(六)神经系统疾患:脑中风后遗症、肋间神经痛、颈臂神经症候群、坐骨性神经痛。

(七)肌肉、骨关节疾病:网球肘、冷冻肩(五十肩)、下背痛、骨关节炎、肌肉酸痛。

三、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四、用物准备:诊疗床或坐椅、无菌口腔棉枝、75%酒精、优碘、生理食盐水、换药车、纱布、副木、棉卷、骨折换药医材、治疗巾、红外灯、常备外用药紫云膏、金创膏等。

五、作业方法(一)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

(二)怀疑骨折者,可照x- ray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三)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四)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五)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敷贴外用药。

(七)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纪录。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收展旋转回绕、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十一)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十三)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十四)伤科杂症内治法:发汗解表、养阴清热、固涩收敛、镇纳安神、健脾利湿。

(十五)外治法:敷贴类、搽擦药、熏洗湿敷类、热熨类。

(十六)练功疗法。

六、护理指导:(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中医护理技术在骨科的应用现状

中医护理技术在骨科的应用现状

中医护理技术在骨科的应用现状摘要:中医技术是我国医学文化的典型体现,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对护理质量的看重,在骨科中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还发挥出了中医护理技术的特点,让人们更加了解了中医技术。

目前,大部分的医院已经开展了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中药外敷、中药调养、穴位针灸等,都有着显著的效果。

骨科中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能够促进骨伤患者更好的进行康复治疗。

关键词:骨科;中医护理;管理;应用现状中医护理技术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特色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科技的不断应用,新技术新理论的呈现,骨科在治疗和护理中融入了中医护理技术,充分发挥了中医护理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在骨科的治疗和护理中,利用中医药药论作为指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护理技术和服务流程。

临床中针灸技术、外敷药贴,穴位按摩、刮痧等,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都有着显著的疗效。

但是,目前的中医技术发展并不是很乐观,受到制约的因素比较多,如护士没有足够的编制名额,对中医人才培养的不重视等,要发展中医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必须要针对当前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才能促进中医技术的发展。

1.中医护理技术在骨科中的优势1.1中医护理更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辩证是中医护理的理念,根据不同的病症给予合理的护理方案,真正能够体现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患者在入院治疗时,通常是以患者的个体化需求我主,对其进行治疗服务,和中医辨证实施护理方案不谋而合,在骨科中医技术护理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进行方案的设计,包含患者的年龄、病情、文化水平等,以整体护理服务观念为基础,根据患者资料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服务。

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中,护士基本可以通过中医诊疗法为患者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病情给予膳食的调节和情绪的调节,从而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护士还可以结合中医针灸、穴位按摩、中药贴等进行配合治疗,从整体出发改善护理质量。

1.2中医护理具备的特色护理技术中医护理中的另一个特色技术就是手法,中医按摩也成为了当前人们保养身体的首要选择。

中医特色疗法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特色疗法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
• 采用量化评分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 结合患者主观感受,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疗效评价标准
• 疼痛缓解: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等指标 • 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等指标 • 影像学检查:骨折愈合情况、关节炎症反应等指标
中医特色疗法在骨科疾病中的疗效观察
疗效观察方法
•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治疗效果 • 采用对照试验,比较中医特色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效果
• 运用中药内服、外敷等方法,消 炎止痛,促进软组织愈合 • 中药疗法可以辅助针灸治疗和推 拿按摩,提高治疗效果
• 运用中药内服,调节气血,滋养 关节,减轻炎症反应 • 中药疗法可以辅助针灸治疗和推 拿按摩,提高治疗效果
04 中医特色疗法在骨科疾病中的疗效评估
中医特色疗法的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方法
中医特色疗法的发展历程
01
中医特色疗法的起源
• 起源于原始社会,经过几千年的 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 古代医学家如华佗、扁鹊等对中 医特色疗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02
中医特色疗法的发展
• 从单一疗法发展到多种疗法相结 合 •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医特色 疗法不断创新和完善
02 中医特色疗法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范围
中医特色疗法的基本原理
• 阴阳五行理论: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 平衡与和谐 • 脏腑经络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与脏 腑功能失调、经络堵塞有关 • 气血津液理论:强调气血津液的平衡 与运行对健康的重要性
中医特色疗法的治疗原则
• 治病求本:找出病因,从根本上治疗 疾病 • 调整阴阳:使人体内外环境达到平衡 • 疏通经络:恢复经络功能,促进气血 运行
中医特色疗法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骨折的中医特色疗法 • 手法复位:通过推拿、按摩等方法进行骨折复位 • 夹板固定:采用中药浸泡的夹板进行固定,促进骨折愈合 • 中药治疗:运用中药内服、外敷等方法,缓解疼痛,促进骨折 愈合

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ppt课件

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ppt课件
传统体育疗法:
✓ 气功 ✓ 太极拳 ✓ 八段锦
气功调息
通过调息、调神、调身而达到改善 人体机能状态的方法。首先,呼吸的锻 炼法能直接锻炼到肺、胃、肠府的机能, 改善呼吸和消化吸收能力,而增强体质 和身体自身修复能力;意守丹田,能使 患者情志集中,调畅气机和神志,从而 达到疏肝活血、宁神定志的作用,更能 温肾而加速骨折的康复。
骨折早期患者的膳食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膳食:
✓ (1)田七煲田鸡瘦肉汤 主料:田七12g、田鸡4只、瘦肉3两。 辅 料:盐适量。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田七,味甘微苦,具祛瘀 止血,消肿止痛功效。既能止血又能活血散瘀,故止血而无留瘀之弊 ,瘀去则肿消痛止。用法:每天温服一次。
✓ (2)田七当归肉鸽汤 主料:田七10g、当归10g、肉鸽1只,共炖熟 烂。用法:喝汤吃肉,每天1次,连用7~10d。
护理问题
1.疼痛—与创伤有关 2.忧虑—对预后缺乏信心有关 3.伤口感染、皮肤肌肉组织坏死—与创伤、
伤口污染有关 4.伤口难愈合-与伤口肌肉组织大面积缺损
有关
远期护理目标
围绕“伤口感染、伤口难愈合”护理问题 ,制定了护理目标:
控制伤口感染 减少皮肤肌肉组织坏死 缩短疗程,促进伤口愈合
主要内容
骨科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临床应用及推广
骨科中医护理特色
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
✓ 穴位按摩
✓ 艾灸 ✓ 拔罐
37项
✓ 中药熏蒸
✓ 刮痧疗法
✓ 贴敷法(中药湿敷、换药)
✓ 膳食疗法
✓ 中医保健功
✓ 。。。。。。。。。。。。。。。。。
一、按摩
✓ 循经按摩或穴位点按,每天1次,每次 15min~20min。
一、取穴:

骨伤科三种中医特色治疗

骨伤科三种中医特色治疗

城步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二甲评审资料汇编重点科室建设骨伤科特色疗法操作规范骨伤科特色治疗操作规范一:中药外敷法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中药外敷是指将中药末加水,或蜂蜜调制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

二、适应症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关节炎等等多种疾病。

三、操作流程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消炎肿止痛散等)、竹匙、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2、操作方法:(1)敷药局部做清洁处理。

(2)将外敷中药用水调制好后,先将药膏敷于一层纱布上包装好后再局部外敷。

(3)隔2层棉纸,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1)调制的药物需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大小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2)用水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凡士林一起调制或用蜂蜜调制,一般3—5天更换一次。

(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耐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四、注意事项1、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修清洁。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坠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避免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8、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骨伤科特色治疗操作规范二:骨伤科手法整复技术操作规范1.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脱位。

2.适应症:1、骨折。

2、脱臼。

3.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

4.用物准备:治疗床或座椅,棉卷、夹板或石膏、绷带、治疗巾、外敷药等。

5、方法:1、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的目的及步骤,并取的病人的同意。

2、根据X线结果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3、协助病人选择合适体位,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展手法。

中医护理技术在骨科的应用现状分析

中医护理技术在骨科的应用现状分析

中医护理技术在骨科的应用现状分析发布时间:2021-08-31T06:19:52.6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瞿霞(通讯作者李同莲)龙洪群[导读] 多年以来,我国各个方面都在努力深化改革,在此过程中瞿霞(通讯作者李同莲)龙洪群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创伤科四川泸州 646000摘要:多年以来,我国各个方面都在努力深化改革,在此过程中,我国医疗领域取得了很大成效,不仅是医疗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医疗技术和护理科学也得到快速提升和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医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中医护理技术也凭借其独有的应用优势在各医疗用构得到广泛应用,下面的文章首先着眼于中医护理技术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优势,然后从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几点关于中医护理技术管理的个人见解,希望与相关人士交流探讨。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骨科;应用现状引言骨科是各医疗机构重要科室,对于骨病患者而言,科学高效的临床护理是促进骨病治疗,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举措,因此相关人员都在积极探索强化骨科护理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护理措施,中医护理技术在护理方式和操作方法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骨科护理中应用中药外敷、熏洗以及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骨病痛苦,并促进患者康复,科学性的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深入研究中医护理技术推广措施,对于中医护理技术优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中医骨科护理应用的意义首先可以通过特色护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护理手法以及护理操作是中医护理优势与西医护理的重要体现,中医护理大多依照中医理论来完成护理过程,在护理的过程中能够依照中医的诊断标准来对患者进行身体状态的监控和判断,相比较西医护理,中医护理拥有更加丰富的手段,通过拔罐,刮痧,按摩,针灸等不同的护理方法,来降低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其次中医护理有更容易为患者接受的人文底蕴,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该内容有效的体现了医护机构以及护理人员所应该具备的人文关怀精神。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目录一、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概述 (3)1.1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定义 (4)1.2 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的重要性 (4)二、骨伤科中医特色诊疗技术 (5)2.1 接骨手法 (7)2.1.1 传统接骨手法 (8)2.1.2 创新接骨手法 (9)2.2 治疗方法 (10)2.2.1 中药内服 (11)2.2.2 中药外敷 (12)2.2.3 针灸治疗 (14)2.2.4 拔罐疗法 (15)2.2.5 刮痧疗法 (16)三、骨伤科中医特色护理服务 (17)3.1 一般护理 (19)3.2 特色护理 (19)3.2.1 患者心理护理 (20)3.2.2 骨折康复护理 (22)3.2.3 疼痛管理 (23)四、骨伤科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24)4.1 康复评定 (25)4.2 康复治疗 (26)4.2.1 运动康复 (27)4.2.2 物理康复 (28)4.2.3 职业康复 (30)五、骨伤科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31)5.1 骨伤科中医健康知识普及 (32)5.2 骨伤科中医养生方法推广 (33)六、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与评估 (35)6.1 项目管理 (36)6.2 项目评估 (37)6.2.1 过程评估 (38)6.2.2 结果评估 (39)七、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推广与宣传 (41)7.1 品牌建设 (42)7.2 宣传推广 (43)7.2.1 线上宣传 (44)7.2.2 线下宣传 (45)一、骨伤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概述骨伤科作为中医特色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大众提供高质量骨骼疾病诊疗及康复的重要职责。

在当前医疗服务体系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们积极引进先进的中医理念和手段,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骨伤科服务项目。

本项目旨在为广大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骨伤科服务,涵盖各类骨折、关节损伤、软组织疾病等骨骼健康领域的问题。

结合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我们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在骨科中的运用

中医护理在骨科中的运用
物适用于阴虚质等。
骨折愈合期营养需求及补充方案
营养需求评估
评估骨折患者的营养状况,确定其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维生素 、矿物质等。
分阶段补充方案
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制定分阶段的营养补充方案,如早期以 清淡易消化为主,中后期逐渐增加蛋白质和矿物质摄入。
食物与药物结合
在食物补充的基础上,可结合使用中药或药膳,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减 轻疼痛。
食疗方推荐及注意事项
食疗方推荐
01
根据患者体质和骨折类型,推荐适宜的食疗方,如当归生姜羊
肉汤适用于血虚寒凝型骨折患者。
食疗方制作与服用方法
02
详细介绍食疗方的制作方法和服用剂量,以确保患者正确食用

注意事项
03
提醒患者注意食疗方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如过敏体质者慎用
某些食疗方,服用期间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骨科疾病特点
骨科疾病的分类
骨科疾病包括骨折、脱位、筋伤、骨病等多种类型,其中骨折最为常见。
骨科疾病的症状
骨科疾病的症状主要包括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骨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骨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等,其中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固 定是为了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功能锻炼则是为了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患者的功能。
础,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02
骨科疾病的普遍性
骨科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如骨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03
中医护理在骨科中的独特优势
中医护理在骨科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整
体观念、辨证施护、未病先防等,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

中医护理的特色护理

中医护理的特色护理

中医护理的特色护理在中药医学中,中医护理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独特的操作技术与理论体系,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已经逐渐形成简单且便利的中医护理技术和服务流程。

由于中医护理主要来源于民间,所以并不需要配备相关仪器设备,除此之外,还具有费用低、见效快等优势,能够满足更多患者的治疗需求,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安全、优质、高效为一体的护理管理模式。

一、关节骨科:艾灸主要用来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在中医学领域中,膝关节骨性关节属于骨痹范畴内,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年老体弱、常年劳累以及外感风寒湿邪等因素造成的。

而艾箱灸则是利用灸火的温和热力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并通过穴位经络的传导,以此来实现温经通络、强壮保健以及祛湿散寒的效果,此外,还能有效减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

二、脊柱骨科:中药热奄包在腰痛患者中的应用中药热奄包主要是借助奄包的热蒸汽,使患者局部的毛细血管进行扩张,与此同时,还能将奄包内的中药逐渐渗透进患者的病痛部位,帮助患者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通过对患者的腰部进行热敷,能够利于患者缓解腰部的疼痛感,降低患者腰部肌肉的紧张程度,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的麻痛症状,这种方法操作起来具有简单、方面等优势,往往会受到患者与家属的认同与接受。

三、儿科:小儿推拿在小儿厌食中的应用对于小儿厌食的情况,利用辩证论治,在选择相对应的穴位后,再通过手法按摩的方法,以此来达到消食导滞、调和气血以及调整脏腑的目的,进而发挥出防病治病的作用。

四、妇产科:隔物灸应用于虚证及风寒湿邪的病症,比如宫寒、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等。

所谓隔物灸,是指在艾柱与皮肤之间,隔上某种物品,接着再进行施灸。

目前,隔蒜灸、隔盐灸以及隔姜灸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施灸方法,隔物灸能够起到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

隔姜灸,也就是在发挥艾灸温热作用的基础上,还能发挥着生姜的辛辣走串作用,对此,能够起到相对较强的温经散寒与通络作用。

五、针灸康复科:中药封包结合大青盐及中草药治疗面瘫病中药封包,主要是将药包放置于患者的皮肤表面,接着再通过皮毛,将药力渗入患者皮肤当中,由于大青盐具备较好的吸热性,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后,就能将热量存储在晶体中,再加上通过辩证所开出的中草药,进行局部热敷,以此来加快血液循环,达到通络止痉、消炎杀菌以及祛风散寒的目的,进而有助于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疼痛症状。

骨伤科重点病种中医特色优势

骨伤科重点病种中医特色优势

骨伤科重点病种中医特色优势一、文蛤膏治疗急慢软组织损伤我院应用自己研制的中药外敷法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急性软组织损伤包括:各关节急性扭伤、颈部扭伤、腰肌急性扭挫伤、胸部挫伤。

慢性软组织损伤包括:陈旧关节扭伤、腱鞘炎、慢性颈腰背筋膜发炎致肩背腰疼痛、颈腰间盘突出症的颈腰腿痛。

方药选用黄柏、五倍子等份,精细加工成粉末状过箩。

食用醋、蜂蜜等份,搅拌均匀为糊状。

用法:取文蛤膏适量,敷于患处,厚度约一枚1角钱硬币,上铺纱布两层,每1d换药一次,7次为1疗程。

该方治疗软组织损伤一般1次~2次后,局部肿胀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使用2次~4次局部肿胀疼痛症状消失而痊愈。

急性软组织损伤使用1个~2个疗程后痊愈。

慢性软组织损伤使用2个~4个疗程后,局部症状基本消失,且功能恢复良好。

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是常见的伤科疾病,以损伤部位肿痛及功能障碍为主症,现代医学认为,损伤疼痛主要是由于损伤后局部组织形成急性无菌性炎症,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K 、H 等炎性致痛,局部肿胀、瘀斑为软组织损伤后造成血管破例,血液溢出血管外,组织液及炎症物质的渗出造成局部肿胀、瘀斑,治疗上局部治疗行之有效。

文蛤膏对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可消除局部受损组织渗出,抑制炎症反应,促使患部损伤修复,改善循环而达到治疗作用本病属祖国医学中“伤筋”范畴。

病因多为过度负重、剧烈运动、跌仆及过度扭转,病机为关节筋脉损伤,气血雍滞局部,“不通则痛”。

症状体征:“形伤肿,气伤痛”,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治则是行血消肿止痛或清热消肿止痛。

中医认为膏药直接贴敷于损伤部位,可促使腠理疏通、气血流畅,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损伤组织得以修复。

故疗效较好。

清代名医徐徊溪所说:“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人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攻而激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

黄柏、五倍子对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有良好的疗效,既可减轻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又可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促进皮肤瘀斑和血肿消退,是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外用良药。

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课件

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课件

骨科疾病的护理需求
疼痛护理
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和疏导。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预防感染
采取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防止伤口和手术 部位发生感染。
03
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
中药护理
中药熏蒸
利用中药煎煮产生的蒸汽进行熏蒸, 具有舒筋活血、祛风除湿、止痛消肿 等作用,常用于骨折后期关节僵硬、 疼痛等症状的缓解。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
中医特色护理应积极借鉴现代医学的科技成果, 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提高治疗水平和效果 。
跨学科合作与创新
加强中医、西医以及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中医特色护理的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
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制定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中的操作规范和疗效评 价标准,促进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中药外敷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病情,配制中药汤剂或中成 药,通过口服给药方式,调理身体、 促进骨折愈合。
将中药研磨成粉或制成膏药,外敷于 患处,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达到 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效果。
针灸护理
针刺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 运行,缓解疼痛、肿胀等 症状。
艾灸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 柱,在穴位上施灸,温通 气血、散寒止痛。
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01
局限性
02
03
04
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 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不同地 区和医院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中医特色护理的疗效评价缺乏 科学、客观的指标,难以被现
代医学所认可。
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中的治疗 周期较长,需要患者有足够的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中医组(中医护理+传统护理)与传统组(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干预后,中医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V 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V AS评分皆明显下降,且中医组患者的V 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于骨科治疗中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疗效。

标签: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骨科;治疗;应用研究疼痛是骨科围手术期较为常见的问题,疼痛护理是骨科治疗的护理重点,同时也是用来评价护理服务質量的重要指标。

中医骨科特色护理具有独特的优势,通常采用针灸、艾灸、按摩、情志护理、膳食护理、正骨等来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临床操作时较为简单,且安全可行性较高,可以明显的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价值[1]。

本次研究主要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于医院骨科收治的患者80例的临床治疗中,取得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近两年我院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择期内固定手术者,排除颅脑及内脏损伤者,精神障碍者,严重药物过敏者(如磺胺类、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且所有患者皆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配合研究。

其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43.3±2.5)岁。

将其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中医组与传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如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用药护理、生活护理、康复护理等,中医组则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又加强中医特色护理,具体如下。

1.2.1 情志护理传统中医认为骨科术后疼痛可以由导引术控制,而“导气令和,引体引柔”,其中最主要的就在于“气”,“气”则与人体的情绪紧密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14
6
人员培训
指南
学时(分)要求 副主任护师:每两年的Ⅰ类学分中,中医护
理项目不少于6学分。 主 管护师:每年学分中,中医护理项目不
少于6学分。 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在中医医院工作三年
内少于100学时。
2020/11/14
7
指南
学时分配:
中医理论知识培训:15学时 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培训:15学时 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和护理记录书写培训:
2020/11/14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2010年“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 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
(六)中医护理
1.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开展 中医护理工作。
2.执行《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 辨证施护。
2020/11/14
4

3.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和中医护理基本操作,能够提供具有 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五官头面:包括头面、颈项、眼、耳、鼻、口
斜、目赤、鼻翼煽张、耳鸣、口糜、 咽喉红肿疼痛等
2020/11/14
21
望皮肤:观察皮肤的颜色、质地。如正常、 黄染、水肿、褥疮、斑疹、丘疹、 瘀斑、肌肤甲错
语 音:声音的强弱、音哑、失音、有无错乱 呼 吸:包括呼吸快慢、强弱、有无喘憋等。
如平稳、气粗、气短、哮、喘。
2020/11/14
22
咳 嗽:包括有痰无痰、咳嗽性质、痰质、色、 痰量。如顿咳、阵咳、干咳、咳声重 浊、咳声无力、痰黄黏稠
嗅气味:口气和各种分泌物的异味
呕 吐:呕吐物的量、色、味、质,呕吐的性 质、方式等
2020/11/14
23
寒热:包括寒热轻重、出现时间和特点。如 恶寒、畏寒、寒战、低热、壮热、五 心烦热、潮热、寒热往来
2020/11/14
5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
(二)配备要求
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是指毕业于中 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或毕业于西医药院校, 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 小时)的护士,达到医院护理人员总数的70%以 上。
护理管理人员应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 培训。
(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二)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0% (三)每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不少于2项
2020/11/14
14
二、中医特色护理内容
辨证施护 生活起居护理 情志护理 饮食护理 给药护理 康复护理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
2020/11/14
15
(一)辨证施护
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所收集的病
疼痛:包括各类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如胀痛、 刺痛、喜按、拒按以及疼痛与温度的关 系
2020/11/14
26
饮食与口味:包括口渴欲饮水的情况、进食情 况、口味。如食欲不振、消谷善 饥、口渴喜冷饮、口苦等
2020/11/14
10
指南
5.康复护理 :主要包括语言、肢体功能锻炼 的中医保健操、健身操(如太 极拳、八段锦)、音乐疗法等。
6.专科护理: 主要包括疾病护理、症状(体 征)护理等。
2020/11/14
11
疾病护理常规框架
1.疾病名称 2.临床表现 3.临证护理 4.饮食护理 5.用药护理 6.并发症护理 7.健康指导
2020/11/14
指南
12
指南
症状(体征)护理常规框架
1.症状(体征)名称 2.临 床 表 现 3.症状(体征)护理 4.专 科 用 药 护理 5.特 殊 饮 食 护理 6.情 志 护 理 7.并 发 症 护理 8.健 康 指 导
2020/11/14
13
指南
七、部分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每年不少于5学时。
2020/11/14
8
指南
第三章 临床护理实施
(一)工作内容
1.生活起居护理:主要包括病室及环境、皮 肤护理、口腔护理等。
2.饮 食护理 :主要包括普通膳食、治疗 膳食护理和饮食健康养生 指导等。
2020/11/14
9
指南
3.用药护理: 4.情志护理:
中药内服、灌肠、熏洗、足 浴、贴敷、静脉给药等用药 护理,药食作用指导及不良 反应护理等。 主要包括情绪调整、心理调 护等。
汗出:包括出汗的性质、量、部位和特点。 盗汗、自汗、大汗淋漓、冷汗、手足 心汗、头汗等
2020/11/14
24
头身:包括头颈、肩背、腰脊有无异常形 改变和疼痛等感知异常。如项强、腰 痛
胸腹:包括胸胁脘腹部有无形态异常和疼痛 不适。如胸闷、胁肋胀满、脘腹疼痛 等
2020/11/14
25
四肢:包括肢体有无疼痛不适以及形态和动态 的改变。如四肢抽搐、震颤、萎废等
人症状、体征及病史等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
析,辨明病机、病位、判断为何种“证候”,
而后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护理原则和方法,
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2020/11/14
16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体法则
三因制宜的施护原则是中医护理个性的体 现
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2020/11/14
17
骨科病人中医特色护理应用
一、有关中医特色护理要求的规范性文件
《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南(试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6年12月20日印发
2020/11/14
2
其中:
评价指南
六、护理
(一)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满足岗位 需要,掌握中医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二)组织实施《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程》 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对中医 特色护理进行评 价并制定改进措施。
胸胁 脘腹 腰背 肢体 呼吸 咳嗽与痰 大便 小便 饮食
2020/11/14
19
护理评估有以下主要内容:
神志:评估神志状态。如清楚、模糊、 昏迷、烦躁、恍惚等。
面色:如常色、红润、潮红、苍白、青紫、 萎黄、晦暗等。
2020/11/14
20
形 态:包括身体的形态和动态。如消瘦肥 胖、动作自如、蜷卧、步履不稳、 肢体震颤、 半身不遂等。
护理评估:
神志: 面色: 形态: 五官头面: 望皮肤: 语音: 咳嗽: 嗅气味: 呕吐: 寒热: 汗出:
头身: 胸腹: 四肢: 疼痛: 口味: 睡眠: 二便: 经带: 情志; 生活起居:
2020/11/14
18
中医病情描述用语:
神志 形态 面容表情 寒热 出汗 皮肤颜色 水肿 头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