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任外交部长

合集下载

新中国十外长的政治光谱

新中国十外长的政治光谱

新中国十外长的政治光谱外交部,成立于新中国诞生的翌日,迄今已历一个甲子。

在这60年当中,外交部一共产生了10住外长。

作为国政运作的重要部门,外交部承载着新中国对外交往的使命,10位外长的职业生涯和荣辱沉浮正是新中国外交史的真实写照。

巧妇难为少米之炊的粗线条外交在1949年建国以前,中共举党处于一种准军事化体制下。

这一特殊环境催生了一大批良将悍卒充任各级官员,但他们多缺乏海外经验和外语能力,甚至连外国人都没接触过。

两者兼备的大概只有红军时代就存在的莫斯科派和1920年前后赴欧勤工俭学的旅欧派。

前者因政治错误被边缘化,且海外经验单一;后者活到建国的不算多,位列高层的只有周恩来、陈毅、邓小平和李富春。

彼时陈、邓俱派驻地方,李富春主攻经济,于是周恩来当仁不让,以政务院总理身份兼任新中国第一任外长。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周恩来参加的首次国际性会议。

当时朝鲜战争结束不久,在和美国人交涉时如何把握分寸是个难题。

作为新中国外交的第一场大仗,周恩来准备很充分。

反观美国,提不出具备较高可行性的方案,只是一味反对,在道义上迅速落了下风。

1955年的万隆亚非会议是周恩来第二场外交秀。

因有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在前,周的出席愈显非常。

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理念,将会议从互相攻讦的边缘拉了回来。

周恩来凭借两次国际会议为中国开拓了宝贵的外交空间,并展现了中国外交部不盲从苏联的独立姿态。

彼时中国揭开了“大跃进”运动的序幕。

周恩来认为不切实际,因此在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上被毛泽东当面批评。

2月,周恩来就被免去外长职务,但在缺乏大将的背景下,他仍旧是外交系统实质上的统帅。

第二任外长是陈毅,但论及外交经验,只随党代表团外访过几次。

所以,陈毅前半个任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跟着周恩来当实习生。

1964年是陈毅外交生涯的转折点。

当年中国不仅与西方大国法国建交,更成为拥核国家。

有了资本,陈毅的外交逾加强硬,最著名的当属1965年9月29日在北京答记者问时的讲话。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钱其琛 前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男,汉族,1928年1月生,上海嘉定人,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相当大学文化。
1942年至1945年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1945年至1949年任上海《大公报》社职员并任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委员、男中学委委员,徐龙区学生区委副书记。1949年至1953年任上海市徐汇、长宁、杨浦区委委员,共青团徐汇、长宁、杨浦区委书记。1953年至1954年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研究员。1954年至1955年在苏联中央团校学习。1955年至1963年任驻苏联使馆二秘、留学生处副主任、研究室主任。1963年至1966年任高教部留学生司处长、对外司副司长。1966年至1972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后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至1982年任驻苏联使馆参赞,驻几内亚大使,外交部新闻司司长。1982年至1988年任外交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委副书记。1988年至1991年任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1年至1992年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2年至199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1997-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参赞、副司长、司长。
孙玉玺
孙玉玺现任驻阿富汗大使
男,1951年10月生,黑龙江省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专业。1979-1981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职员。1981-1988年,分别担任外交部亚洲司科员、三秘、副处长、一秘。1988-1991年,任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政治处主任。1991-1993年,任驻柬埔寨王国全国最高委员会代表处助理代表、驻柬埔寨大使馆参赞。1993-1995年,任外交部亚洲司参赞兼处长。1995-1998年,任驻大韩民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1998-2002年,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2002-2004年,任驻阿富汗特命全权大使。2005年迄今任驻印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中国外交 清廉优秀典型人物总结

中国外交 清廉优秀典型人物总结
【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外交,展现了我国外交人员的优秀品质。
中国外交清廉优秀典型人物总结
【引言】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外交人员以清廉、优秀的形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们秉持着为国家利益发声、维护国家尊严的信念,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什么是中国外交的风采。本文将总结几位中国外交清廉优秀的典型人物,探讨他们背后的共同特质,并分析他们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的贡献。
【中国外交清廉优秀典型人物事迹概述】
1.人物一:王毅
王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友好交往。他在担任外长期间,多次因清廉、正直的品质受到国内外赞誉。王毅外长面对国际舆论压力,始终坚定立场,为国家利益发声,展现出中国外交的坚韧和智慧。
2.人物二:赵立坚
赵立坚,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因其严谨的言辞、清廉的形象受到广泛好评。在担任发言人期间,赵立坚面对国内外媒体的提问,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了我国外交人员的优秀品质。
3.人物三:汪文斌
汪文斌,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继续保持清廉、正直的形象。他在回答问题时,措辞严谨、态度平和,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外交的务实与友好。
4.人物四:陆慷
陆慷,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他以激昂的爱国情怀、清廉正直的形象,深受国人喜爱。在任期内,陆慷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敢于发声,为维护国家尊严作出贡献。
5.人物五:耿爽
耿爽,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他在外交场合始终保持清廉、端庄的形象。耿爽发言时,既注重传递中国立场,又展现幽默风趣的一面,为中国外交增色不少。
【他们背后的共同特质】
这些清廉优秀的外交典型人物,具备以下共同特质:
1.坚定的信念:他们始终秉持为国家利益发声、维护国家尊严的信念,无论面临何种国际舆论压力,都能坚守立场。

刘华清诞辰100周年

刘华清诞辰100周年

刘华清诞辰100周年刘华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领导人。

本文就刘华清的生平事迹及其贡献于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以纪念其100周年诞辰。

一、生平简介刘华清于1921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30年代初,刘华清加入了革命队伍,先后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

1945年,他历经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陈毅等人的西柏坡整风和抗日战争等革命斗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成员。

1952年后,刘华清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秘书长、军委办公厅主任、军委副主席等职务,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对台湾军事斗争等多项军事行动。

1971年,他被任命为外交部长,担任了17年的外长职务。

其后的工作中,他还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

二、贡献于革命斗争刘华清在中国革命斗争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积极参与革命斗争刘华清参与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多次革命斗争,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完成炮兵“小牵制”任务1948年6月11日,华东野战军对国民党军朱培德部首都华北野战军发起了战略性的“小牵制”行动,刘华清的炮兵部队完成了这个任务,成功解放了太原。

3. 参与西柏坡整风1958年,陈毅邀请刘华清参与西柏坡整风。

刘华清用7天时间,整理出了27大篇笔记和191首诗歌,这对后来的重要文献《西柏坡文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贡献于建设和发展刘华清在建设和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刘华清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为保卫祖国和支援朝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东北战役中,他率领一支部队,在雾凇岛从事军事与外交缴械活动,大大降低了战斗损失。

2. 参与对台湾军事斗争刘华清在对台湾的军事斗争中,负责协调指挥,指挥、控制解放军总攻台湾的决策实施过程。

在台湾海峡的空军、海军、陆军进行的战斗中,他在克服了种种困难的情况下,指挥协调精彩,表现极为英勇。

外交部长王毅那些年的励志故事

外交部长王毅那些年的励志故事

“第⼆故乡”北⼤荒 1953年10⽉出⽣的王毅,北京市⼈,1969年中学毕业后就去北⼤荒当了知青,当时他仅16岁。

王毅和现任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两⼈曾在北⼤荒度过⼏年知青上⼭下乡的岁⽉。

邻近俄罗斯的⿊龙江省⿊河市,不只是⼀座边境贸易⼝岸城市,也是⼀处充满知青⽂化内涵的地⽅。

不只王毅和叶克冬在这⾥磨练过天寒地冻的北⼤荒⽣涯,⼭东省长姜⼤明、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也曾在⿊河上⼭下乡。

这块⼟地更蕴育了许多知青作家和名⼈,如梁晓声、聂卫平等⼈。

为了纪念那段岁⽉,⿊河市设⽴⼀座全中国的知青博物馆,记录当年全⿊龙江省185万知青的奋⽃史——那同时也就是挣扎史甚⾄⾎泪史。

王毅曾在东北建设兵团做了⼋年战⼠。

王毅的同学邱华盛介绍,在兵团时,王毅像其他北京青年⼀样,政治敏感,忧国忧民,对国家前途与个⼈命运都颇为忧虑。

这期间,王毅读了很多⽂史书与外语书,掌握了相当丰富的⽂史知识。

他喜爱书法,⽑笔字写得很好。

王毅曾于2009年回到第⼆故乡,在市委领导的陪同下来到知青博物馆,认真听取了馆内⼯作⼈员的讲解介绍,参观结束后,他题词留念:“⾚⼦之诚”。

2012年7⽉29⽇,第xx届两岸经贸⽂化论坛在哈尔滨闭幕,台办主任王毅特别在太阳岛宾馆,为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送⾏,王毅以歌曲《太阳岛上》中的⼀句歌词“明天会更好”,向吴伯雄祝酒,强调两岸关係明天⼀定会更好。

王毅在会上透露说,⿊龙江是他的第⼆故乡,40多年前,他从北京来到哈尔滨这⾥,再转车⼀整夜到北⼤荒,叶克冬还是他当年的“荒友”。

曾⼏何时,北⼤荒今天已经变成北⼤仓,⿊龙江与哈尔滨可说是发⽣惊天动地的变化,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步迈向进步发展的缩影。

写了两篇毕业论⽂ 1977年秋,王毅考⼊北京第⼆外国语学院⽇语专业,成为“*”结束恢复⾼考后的第xx届⼤学⽣。

据王毅当年北京⼆外的师友介绍,当时7xx届⽇语系共有三个班,每班有16⼈,王毅是⼆班,他⼀直担任该班班长。

王毅这⼀批7xx届⼤学⽣,是被“*”耽误了的⼀代,年龄参差不齐,最⼩的⼗七⼋岁,年龄⼤的,有⼆⼗五六岁。

历任外交部发言人

历任外交部发言人

历任外交部发⾔⼈历任外交部发⾔⼈⾃1982年3⽉26⽇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第⼀次作为发⾔⼈答记者问,1983年3⽉1⽇,齐怀远作为第⼀位正式发⾔⼈出现在中外媒体⾯前,30多年来,已有29位外交部发⾔⼈交替亮相。

其中,男性有24位:钱其琛、齐怀远、俞志忠、王振宇、马毓真、李肇星、⾦桂华、段津、吴建民、李建英、沈国放、陈健、崔天凯、唐国强、朱邦造、孙⽟玺、孔泉、刘建超、秦刚、马朝旭、洪磊、刘为民、陆慷、耿爽。

⼥性有5位:李⾦华、范慧娟、章启⽉、姜瑜、华春莹。

钱其琛(1928年1⽉-2017年5⽉),男,1928年1⽉⽣于天津市,江苏嘉定⼈。

李肇星,男,汉族,1940年10⽉⽣,⼭东胶南⼈。

⼤学⽂化,教授、博⼠⽣导师。

1985年-1990年,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1990年-1993年,外交部部长助理1993年-1995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使1995年-1998年,外交部副部长1998年-2001年,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使2001年-2003年,外交部副部长2003年-2007年,外交部长。

吴建民(1939年3⽉30⽇—2016年6⽉18⽇),男,汉族,江苏南京⼈。

1965年到1971年,吴建民在外交部翻译室⼯作期间,曾多次给⽑主席、周总理、陈毅等⽼⼀辈领导⼈做过翻译。

沈国放,1952年出⽣于江苏省常熟市⼀个普通⼯⼈家庭。

朱邦造,1952年⽣,江苏⽆锡宜兴⼈,学法语出⾝。

1997 - 2001 任外交部发⾔⼈、外交部新闻司参赞、副司长、司长;2001 - 2003 任中国驻突尼斯兼驻巴勒斯坦国⼤使;2004 - 2008 驻瑞⼠⼤使馆⼤使,起任中国驻瑞⼠⼤使,2008年3⽉离任回国;2009年1⽉- 2014.12任中国驻西班⽛兼安道尔特命全权⼤使。

孔泉,男,1955年11⽉⽣,北京市⼈,⼤学毕业。

2001年—2006年外交部新闻司司长2006年外交部欧洲司司长;2006年—2008年外交部部长助理2008年3⽉—2013年5⽉,中国驻法国并兼驻摩纳哥公国⼤使(副部级)2013年6⽉—2015年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2015年—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第⼗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新中国外交

新中国外交

1.外交:(广义)通常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其官方代表,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基础上,为维护自身的利益,采用约定俗成的和平方式,与其他主权国家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所进行的正式的、官方的交往与沟通,以便有效地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

(狭义)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2.“一条线”战略:为推动国际局势朝着有利于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各国人民的方向不断发展,毛泽东主席于1973年在会见基辛格时提出,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

希望美国跟欧洲和日本加强合作,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

这就是联合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 战略。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它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4.“软实力”(soft power):该词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于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中提出,主要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诉求,它是一种通过吸引力、感召力和同化力而不是强力获得理想结果的能力。

包括文化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吸引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其核心理论是“软实力”发挥作用靠的是自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强迫别人做不想做的事情。

5.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1974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他指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一)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外交事务的组成部门,负责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务。

(二)成立时间: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三)办公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每年定期向公众开放两次。

(四)历任部长:1、周恩来 (1949-1958)2、陈毅 (1958~1972)3、姬鹏飞 (1972~1974)4、乔冠华 (1974.11~1976.12)5、黄华 (1976.12~1982.11)6、吴学谦 (1982.11~1988.4)7、钱其琛 (1988.4~1998.3),1982年3月26日,首次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8、唐家璇 (1998.3.18~2003.3)9、李肇星 (2003.3~2007.4)10、杨洁篪 (2007.4~2013.3)11、王毅(2013.3——)(五)外交部结构设置主要官员: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发言人、驻外大使办公机构:办公厅、政策规划司、亚洲司、西亚北非司、非洲司、欧亚司、欧洲司、北美大洋洲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国际司、国际经济司、军控司、条约法律司、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新闻司、礼宾司、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香港澳门台湾事务司、翻译室、外事管理司、涉外安全事务司、干部司、离退休干部局、行政司、财务司、机关党委(部党委国外工作局)、驻部监察局、档案馆、服务中心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

新闻发言人的级别在各国做法不同,在我国新闻发言人只是中层领导。

在国外,发言人一般也都由各部门中层负责人兼任。

在美国,白宫发言人的级别相当于部级干部,但在英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外交部发言人只是相当于处级干部。

中国历任外交部部长

中国历任外交部部长
中国历任外交部部长
周恩来:缓和中苏紧张局势排除林彪、江青集团干扰(1958年前兼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54年9月前称政务院)总理,1958年前兼任外交部长
,历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主席等
职。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
大学进修。
曾在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工作7年,并担任驻莱索托大使馆的一秘。
1985年至1995年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言人,之后升为
部长助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大使等要职。
1995年至1998年外交部副部长。随后受命出使美国3年。
2001年至2003年3月外交部副部长,主管美洲、大洋洲和拉美洲事务。
席(1993年当选)。曾任国务委员(1983.6~1988.3)兼外交部长(1982.11~1988.4)。
上海市人。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在上海从事地下党的学生工作,曾
任上海地下党学委副书记、代理学委书记。1949年6月起任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
会派驻布拉格世界民主青年联合会的代表。建国后曾任青年团(后改为共青团)中央
海等地的战役。早在建国前,陈毅就参加接待了赴延安的美军观察组。1944年底,
他受毛泽东委托,就美总统特使赫尔利调解国共矛盾问题研究对策,主张不接受美
蒋条件,采取既不妥协也不破裂的政策,以待时机。这一建议被毛泽东所采纳。
姬鹏飞:积极贯彻和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方针政策(1972年~197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山西临猗人。1931年参加
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和法国求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

盘点建国后至66年5月产生的外交部领导人的人员构成与级别

盘点建国后至66年5月产生的外交部领导人的人员构成与级别

盘点建国后至66年5月产生的外交部领导人的人员构成与级别1949年10月,政务院设立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主管国家外交工作。

1949年11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在北京东单外交部街31号成立,外交部长由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兼任,三位副部长分别为王稼祥、李克农、章汉夫。

1950年12月又增加伍修权为外交部副部长。

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继续主管国家外交工作。

至1954年,外交部机构设置有驻外使馆19个、代办处1个、领馆7个;部内司局级以上单位由9个增至15个。

1952年3月,根据中央与政务院指示,外交部系统干部进行了评定级别的工作,并于上半年基本完成,本文将详述1952年3月至1966年5月外交部领导人的评级统计,现具体介绍如下:一,1952年3月至7月评级时的外交部领导人: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兼,1954.9一1958.2)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1949.10--1959.9)•李克农(1949.10一1954.10)•章汉夫(1949.10一1966.5)•伍修权(1950.12一1955.1)二,1952年3月至7月外交部领导人的评级情况:根据1952年中央和政务院公布的评级标准,政务院各部正副部长的行政级别为行政五级至行政七级,各部办公厅正副主任、正副司局长一般评级为行政八至十一级。

依据中央和政务院制定的评级标准,在1952年评级工作中,外交部领导人的具体评级如下:•周恩来(行政一级):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52年评级为行政一级•王稼祥(行政三级):外交部副部长,中央委员,中央外联部部长,52年评级为行政三级•李克农(正兵团级):外交部副部长,军委总情报部部长,52年军队评级为正兵团级•章汉夫(行政五级):外交部常务副部长,52年评级为行政五级•伍修权(行政六级):外交部副部长,52年评级为行政六级三,1952年8月至1966年5月外交部领导人的职级变动与新增领导人的级别统计:<1>,1952年8月至1966年5月外交部领导人: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兼,54.9一58.2)•陈毅(兼,58.2-66.5)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49.10--59.9)•李克农(49.10一54.10)•章汉夫(49.10一66.5)•伍修权(50.12一55.1)•张闻天(54.12-60.11)•姬鹏飞(55.1一66.5)•袁仲贤(56.1一57.2)•罗贵波(57.10一66.5)•曾涌泉(57.11―63.8;64.1一65.12)•耿飚(60.1一63.8)•黄镇(61.4一64.3)•刘晓(62.12一66.5)•王炳南(64.3一66.5)•乔冠华(64.3一66.5)•韩念龙(64.3一66.5)•刘新权(64.3一66.5)•徐以新(66.1一66.5)•陈家康(66.1-66.5)<3>,1952年8月至1956年12月中央宣传部领导人的级别统计:1955年1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了几个主要职务的行政级别,其中关于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的行政级别为行政四至五级,各部副部长、各委副主任的行政级别为行政六至八级,各部部长助理的行政级别为行政七至九级。

中国外交官有哪几位

中国外交官有哪几位

中国外交官有哪几位
从1949年至今,中国的外交战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截至目前已经有180个国家和中国建交,13个国家没有和中国建交,有5个国家和中国建交却没有和美国建交。

以下一一讲解。

首先致敬外交战线上历任负责人,中国的11位外交部长。

第1任外交部长:周恩来(兼任),任期:1949年—1958年
第2任外交部长:陈毅,任期:1958年—1972年
第3任外交部长:姬鹏飞,任期:1972年—1974年
第4任外交部长:乔冠华,任期:1974年—1976年
第5任外交部长:黄华,任期:1976年—1982年
第6任外交部长:吴学谦,任期:1982年—1988年
第7任外交部长:钱其琛,任期:1988年—1998年
第8任外交部长:唐家璇,任期:1998年—2003年
第9任外交部长:李肇星,任期:2003年—2007年
第10任外交部长:杨洁篪,任期:2007年—2013年
第11任外交部长:王毅,任期:2013年—至今。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校正版)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校正版)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 的亚非会议。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 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倡导“求同存异”,以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促成了万隆十项原则的产生。图为周总理在会议上发言。
生活小知识:
• 伙伴关系与结盟关系二者的主要区别: • 伙伴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伙伴国之间平等、不结盟, 不针对、不损害第三国的利益,他们建立的基础是 利益关系,大国之间以对话方式来解决分歧和争端, 其目的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改善大国间的关 系。 • 结盟关系的本质特征是:通过双边或多边条约缔结 同盟,制定共同的联盟战略和联合作战计划,必要 时统一部署军事力量,统一行动,联手对付损害同 盟国利益的国家。结盟关系的国家以使用武力或以 武力相威胁的方式来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和冲突, 其目的是维护同盟国集团的利益,对世界的和平与 稳定往往产生不利的影响。
4、中国发展的方式是和平的,中国发展的目的 是为了和平。这说明( ) ①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 标之一 ②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流 ③我国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C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 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 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 选择。中国坚持“和平发展”( ) ①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符合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 ④由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材料一:承载着国人几千年的奔月梦想,“嫦娥一号 ⑴①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 ”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是我国自 合国力的较量。(2分) ⑵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和平利用太空,造 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 ②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 福人类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探索太 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对于推动我 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的科技领域。( 空的宗旨。(2分) 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 2分) ②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社会主 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③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提高我国 义性质决定我国在太空领域坚持和平利用,共同发展 材料二: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国坚持和平利用太空. 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突破发 的原则。(2分) 造福人类的宗旨,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 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③坚持和平共外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 。(2分) ,愿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和平利用”。(2分) (1)运用国际竞争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提高我 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 国的自主创新能力?(6分) 展。我国对和平利用太空的主张体现了我国一贯遵循 (2)请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进行分 这一宗旨。(2分) 析。(8分)

周恩来一生详细简介

周恩来一生详细简介

图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期的照片。
1934年,红军长征开始,1935年1 月中旬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 大会议。周恩来认识到王明“左倾” 错误路线的严重影响,在遵义会议 中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对毛泽东重 掌军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遵义会 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长征前组成的“三人团”,改为 由朱德、毛泽东负责军事指挥,以 周恩来为党内委托的在军事指挥上 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10月19日,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西省吴起镇,与 陕北红军会师。 长征时期的周恩来
1954年4月26日至 7月21日,苏、美、英、 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 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 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 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 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 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 言》。这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 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 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 议。
1954年7月18日, 周恩来在日内瓦宴请 英国著名电影艺术家 卓别林。 7月21日周恩来 将亲笔签名的照片赠 送卓别林。
人物简介
周恩来,字翔宇,生于1898年3月5日, 卒于1976年1月8日,祖籍浙江绍兴,他是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 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 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主要缔造者之一,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 国总理。 他毕业于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 法国、德国、英国等地,回国后担任黄埔 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曾参与中央苏 区历次反围剿战争,并指挥长征,西安事 变中,他代表中共中央与中国国民党签订 合约,共同对日作战。自1949年起任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49年至1958年 间兼任外交部部长。1974年6月1日,病情 日益加重的周恩来作了第一次大手术,从 此住在305医院,直至1976年逝世。

乔冠华

乔冠华
主要文章
《历史的报复》《报复的历史》《斯大林的大手笔》《站在胜利的门前》《沉寂不是和平》《时代终究是变 了》《马德里的陷落》《论生活态度与现实主义》《方生末死之间》《法国的崩溃》。
参考资料 1 乔冠华《口述自传》见《那随风飘去的岁月》第12页,学林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2 章含之: 《风雨情》第262-263页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3 乔冠华故居 .福建工学院国际学院[引用日期201412-11] 4 罗银胜:《乔冠华全传》 5 《顾准传》第537-338,团结出版社,1999年2月版本 6 外交活动 .劝学 网[引用日期2014-12-08] 7 文章来源:《读书周报》 8 1971年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乔冠华仰天一笑“震慑议会 大厦的玻璃” .凤凰网[引用日期2022-03-16] 9 乔冠华之女回忆母亲龚澎 .中国青年报[引用日期2022-03-28] 10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894
文革岁月
1966年,乔冠华与陈毅、姬鹏飞等人一起,被列为外交部的“打倒”对象。1973年经毛泽东点名,乔冠华 恢复了工作。复出后的乔冠华和“四人帮”走得很近,1973年底,参加了四人帮发起的对周总理的不公正批判。 乔冠华是周总理从1940年代一手提携起来的干部,二人关系情同父子。这件事情使乔冠华心里一直十分内疚自责。 乔冠华利用一次见外宾的机会,对1973年底发生的对周总理不公正的批评,当面向总理表示当时自己的发言也是 错误的,对不起总理,请他原谅。周总理非常宽容地说:“那怎么能怪你呢?那是总的形势,大家都讲了嘛,你 在我身边工作几十年,又管美国这一摊,怎么能不讲呢?再说,我也有失误,也不能说不能批评我。”周总理则 安慰他说:“不要这样想。这不是你们能左右的事。“

“我做外交官”外交知识竞赛 暨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模拟大赛

“我做外交官”外交知识竞赛 暨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模拟大赛

武汉大学第三届“我做外交官”外交知识竞赛暨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模拟大赛参赛复习资料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院武汉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二〇一二年十月制一、外交礼仪1.常见的外交用语及其内函(1)国事访问: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应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的邀请对他国所进行的正式访问。

(2)国宾:指受某一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正式邀请,到该国进行访问的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

(3)仪仗队:由海、陆、空三军人员组成的或由陆军人员单独组成的、执行礼节性任务的武装部队。

人数按各国规定不等。

仪仗队通常用来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将领等。

(4)鸣礼炮:鸣放礼炮起源于英国,是一种向对方致敬的表示。

鸣放炮数的多少,代表友好诚意和对对方的尊敬程度。

礼炮响数的多少依据受礼人的身份高低而定。

现在的国际惯例是:21响,迎送国家元首或其他相应级别的人;19响,迎送政府首脑或其他相应级别的人;17响,迎送副总理级官员。

以此类推,均取单数(因为,过去的海军迷信双数为不吉利,一直沿用至今)。

鸣炮的时间一般是在贵宾到达或离开时进行。

(5)东道主:“东道主”一词源于<<左传>>一书。

书中的<<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有这样的话:“诺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为此,“东道主”一词就成为“主人”的代称,而且广泛地使用起来了。

如在世界上某一国家举行国际性的体育活动、比赛等,某国就被成为“东道主”了。

(6)正式访问:指一国领导应某一国家领导的正式邀请,对邀请国进行的访问。

有时称为友好访问或正式友好访问。

国家元首的正式访问还可称为国事访问。

(7)非正式访问:这类访问的礼仪活动一般从简。

其中国家领导人以私人身份进行的访问称为私人访问,出访时途径某国所进行的访问可称为顺道访问,由于某种原因不便公开报道的访问则称为秘密访问。

此外,两国领导人为磋商重大问题举行的会晤,往往采用工作访问的形式。

李肇星

李肇星

万千佳丽中 唯有你不施脂粉 一片纯情 光彩照人 你是青春百十山岳间唯有你天地开阔平等中寻觅挚友以诚实营救自我你是中国!--李肇星《青春中国》 08级师范英语4班李晓明(2008513337)教育学研究成果汇报 李肇星脾气不好外长 诗人外交家李肇星简介李肇星(1940年10月-),山东青岛人,前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

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后,于中国外交学会就职。

其后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

1970年复职担当驻肯尼亚大使馆职员7年。

其后,1993年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1995年任外交部副部长,1996年任中国驻美国大使。

2001年再任外交部副部长,2003年,接替唐家璇任外交部长。

因经常在举行记者招待会时,引用古人的诗句或自已作诗,而又被一部分人称为“诗人部长”或“诗人外交家”。

曾经出版过诗集。

因为在台湾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加之出众的个人形象,一部分人称他为“我的脾气不好部长”。

李肇星个人简历1959年—1964年北京大学学习;1964年—1967年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班进修;1967年—1968年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科员;1968年—1970年在山西离石、江西上高等地的干校和广州军区汕头牛田洋农场劳动锻炼;1970年—1977年中国驻肯尼亚共和国大使馆职员、随员;1977年—1983年外交部新闻司科员、副处长;1983年—1985年中国驻莱索托王国大使馆一秘;1985年—1990年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言人;1990年—1993年外交部部长助理;993年—1995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1995年—1998年外交部副部长;1998年—2001年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2001年—2003年外交部副部长;2003年—2007年外交部长。

2008年3月,任十一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我眼中的李外长我仅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认识的我的老乡李肇星。

1940年10月,李外长出生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县(现为胶南市)大珠山脚下的王家村。

国家元首 (1)

国家元首 (1)

周恩来(Zhou Enlai 1898.3.5-1976.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54年9月前称政务院)总理,1958年前兼任外交部长,历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主席等职。

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

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和法国求学。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回国后,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等职。

大革命失败后,先后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和南昌起义。

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1年底,进入江西和福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1934年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1936年西安事变时任中共全权代表与蒋介石谈判,迫使蒋接受抗日的主张。

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参加中共长江局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南方局,代表中共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做统战工作,并广泛开展对国际友好人士的宣传和团结工作。

1945年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

抗战胜利后,率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早在建国前,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外事工作的主要领导人。

主持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建国初期,他根据各国对台湾问题的不同态度,创造了多层次的不同建交方式,如:完全建交、“半建交”和“暂不建交”,只建立商贸关系等。

1950年2月,赴莫斯科协助毛泽东同斯大林谈判,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同年6月,参与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

11月,迫使联合国同意中国政府特别代表出席联合国安理会,控诉美国对中国领土台湾的武装侵略。

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直接领导朝鲜停战谈判和停战协定的签订。

1951年,提出外事队伍建设的方针,即:“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协助周恩来、邓小平同志处理外交事务。参与的重要外交活动有:1973年1月率中国代表团赴巴黎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和平谈判。同年6月应邀出访英国、法国、伊朗和巴基斯坦。曾先后出访苏联、日本、朝鲜、蒙古、越南、缅甸、泰国、埃及、阿尔及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委内瑞拉、加拿大、叙利亚、塞拉利昂、肯尼亚、布隆迪、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尔、吉布提、约旦、科威特、阿拉伯也门和阿曼等国家。在兼任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主任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积极贯彻执行中国政府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制订的和平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方针政策,参与接待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并出席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长期担任军队卫生工作和军队政治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外交部工作。历任中国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使团大使衔团长(1950~1953)、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任大使(1953~1955)、外交部副部长(1955~1972)、外交部部长(1972~1974)。1979年后任xxxx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1982年后任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副组组长、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1982年、1987年分别在xxxx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兼秘书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第四任:乔冠华(1913.3.28~1983.9.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1974.11~1976.12)。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国际评论文章。1942年秋到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初随周恩来到上海,参加xxxx代表团的工作,同年底赴香港,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1964.3~1974.11)等职。参加的重要外交活动和工作有:1950年10月,作为顾问,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派代表伍修权出席联合国安理会,控诉美国对中国领土台湾的武装侵略。1951年7月,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克农的主要顾问,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1954年4月,随同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1961年10月至1962年8月,陪同陈毅外长出席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在外交部日常工作中,经常起草或组织领导撰写重要外交文件,如:1962年11月周恩来总理就中印边界问题致亚非国家领导人的信,1970年毛泽东主席为支持柬埔寨人民反对美国侵略斗争而发表的五\\\\\\\\\\\\\\\\\\\\\\\\\\\\\\\\\\\\\\\\\\\\\\\\\\\\\\\\\\\\\\\\\\\\\\\\\\\\\\\\\\\\\\\\\\\\\\\\\\\\\\\\\\\\\\\\\\\\\\\\\\\\\\\\\\\\\\\\\\\\\\\\\\\\\\\\\\\\\\\\\\\\\\\\\\\\\\\\\\\\\\\\\\\\\\\\\\\\\\\\\\\\\&quot;二声明等。70年代初,作为主管美国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长,协助周恩来为打开中美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负责与基辛格谈判、草拟中美联合公报。1971年11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第一次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自此至1976年,均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出席历届联合国大会。1973年5
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54年9月前称政务院)总理,1958年前兼任外交部长.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早在建国前,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外事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主持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建国初期,他根据各国对台湾问题的不同态度,创造了多层次的不同建交方式,如:完全建交、“半建交”和“暂不建交”,只建立商贸关系等。1950年2月,赴莫斯科协助毛泽东同斯大林谈判,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年6月,参与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11月,迫使联合国同意中国政府特别代表出席联合国安理会,控诉美国对中国领土台湾的武装侵略。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直接领导朝鲜停战谈判和停战协定的签订。1951年,提出外事队伍建设的方针,即:“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1952年在新中国第一次使节会议上,根据毛泽东的决策思想,提出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礼尚往来、互通有无、团结世界人民等六条外交方针。朝鲜停战后,大力推行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12月接待印度访华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写入《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1954年访问印度、缅甸时,分别与两国总理在联合声明xxxx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1954年4月,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国际统一战线的策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与有关各方谈判,促使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越南北方、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获得了国际承认。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进一步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参与制定了万隆十项原则,广泛结交了亚非国家新朋友。亚非会议后,亲自制定了解决边界问题和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指导思想、具体政策和原则,妥善解决了同许多邻国的边界问题和华侨双重国籍等历史遗留问题,安定了中国的周边环境。1956年波匈事件发生后,为纠正苏联在社会主义国家关系方面的错误和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周恩来于1957年1月出访了苏联、波兰和匈牙利,并且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也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从1956年底到1964年初,共访问了埃及、阿尔及利亚、加纳、几内亚、马里、巴基斯坦等28国,提出了中国对亚非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强调提
供援助应根据平等互利和尊重受援国主权的原则,绝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在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方面,提出区别对待的方针:对日本,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从开展民间往来入手,发展两国关系;对英国和荷兰,只建立代办级的外交关系;对法国,采取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做法,使法国在1964年1月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完全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对美国,在坚决反对其侵略干涉政策的同时,主张坐下来谈判,直接领导了1958年~1970年先在日内瓦、后在华沙举行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保持了双方联系的渠道。1969年,抓住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契机,与毛泽东一起,做出了打开中美关系的战略决策,并直接领导和主持了1971年的“乒乓外交”、接待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多次秘密访华和1972年美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发表“上海公报”等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对苏联,一方面对其干涉和控制中国的图谋进行坚决斗争,另一方面又尽力防止局势恶化,1969年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北京机场会晤,缓和了两国边界的紧张局势。“文化大革命”期间坚决排除林彪、江青集团对外交工作的严重干扰,在实际工作中尽力纠正极“左”错误,弥补损失,挽回影响。
曾用名王汝梅。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国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1976.12~1982.11)。河北磁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燕京大学肄业。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任北平学生联合会党团成员、燕大学生会主席,1936年任陕北苏区红军总部翻译、后方司令部秘书。协助埃德加\\\\\\\\\\\\\\\\\\\\\\\\\\\\\\\\\\\\\\\\\\\\\\\\\\\\\\\\\\\\\\\\\\\\\\\\\\\\\\\\\\\\\\\\\\\\\\\\\\\\\\\\\\\\\\\\\\\\\\\\\\\\\\\\\\\\\\\\\\\\\\\\\\\\\\\\\\\\\\\\\\\\\\\\\\\\\\\\\\\\\\\\\\\\\\\\\\\\\\\\\\\\&quot;斯诺、尼姆\\\\\\\\\\\\\\\\\\\\\\\\\\\\\\\\\\\\\\\\\\\\\\\\\\\\\\\\\\\\\\\\\\\\\\\\\\\\\\\\\\\\\\\\\\\\\\\\\\\\\\\\\\\\\\\\\\\\\\\\\\\\\\\\\\\\\\\\\\\\\\\\\\\\\\\\\\\\\\\\\\\\\\\\\\\\\\\\\\\\\\\\\\\\\\\\\\\\\\\\\\\\&quot;威尔士、史沫特莱等外国记者采访苏区。1937年10月任xxxx中央组织部干事。1938年历任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组织部长、xxxx长江局青委、全国学联党团书记,中央青委委员。1940年任延安青年干部学校教育长。1941年任朱德政治秘书、xxxx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1944年任中央外事组联络科长,参与接待中外记者参观团和美军观察组的工作。1946年参加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xxxx代表团,任叶剑英的秘书、代表团新闻处处长。1949年历任天津市军管会外事处处长、xxxx南京市委委员、南京市军管会外事处处长、主持接收国民党外交部、向各国原驻华使节宣布xxxx中央的建交原则。同年当选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委员。建国后历任xxxx上海市委员、上海军管会外事处处长。1953年任朝鲜停战政治谈判中方代表和外交部西欧非洲司司长等职。1954年和1955年,随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会议,任中国代表团顾问和发言人。1958年任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方顾问。1960年至1971年相继任驻加纳、埃及、加拿大大使。曾任中央三人小组成员,具体负责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谈判邀请尼克松访华公告文稿事宜。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为中国首任常驻联合国及其安全理事会的代表。1976年任外长,曾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过29、32、33、35和37届联合国大会。1978年和1982年,率团参加联大讨论裁军问题的特别会议,阐述中国在裁军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并代表中国政府向大会提出了《关于立即停止军备竞赛和进行裁军的主要措施的建议》。曾先后出访过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扎伊尔、伊朗、巴基斯坦、坦桑尼亚、联邦德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