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正当防卫限度若干问题的新思考
关于正当防卫在我国实践中的思考
![关于正当防卫在我国实践中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d105bf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6.png)
关于正当防卫在我国实践中的思考1. 引言1.1 正当防卫的定义正当防卫是指个人为了防卫自身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合理必要的行为。
在我国法律中,正当防卫是法定的防卫权利,是公民依法拥有的一项合法权利。
正当防卫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正当防卫的基本原则是合法性、必要性和适当性,只有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构成正当防卫。
在我国刑法中,对于正当防卫也有详细的规定,包括正当防卫的条件、限制和适用范围等。
公民在正当防卫时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能超出必要的限制,而且只有在必要时才能采取必要的行动。
正当防卫的范围包括对非法侵害行为的抵抗和防卫,但不能超出法定范围。
正当防卫是我国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安宁和秩序。
在现实生活中,正当防卫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有效应对各种不法侵害行为,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1.2 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根据《刑法》第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在现行非法侵害自己、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时,为了制止、驱散或者抗拒不法侵害行为而采取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撤销立案,检察机关应当不予追诉。
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明确了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采取正当防卫行为,为公民提供了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
依据法律规定,只有在现行非法侵害下采取的防卫行为才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保护了公民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自主权和合法权益。
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保障之一。
1.3 正当防卫在我国的重要性正当防卫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正当防卫是维护国家法律权威和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
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
![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f5ba59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4.png)
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1、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实务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最大弊病,不在于没有认定正当防卫,而在于认定正当防卫的同时,也认定了防卫过当。
实务中常见于在反击过程中“一击致人重伤或死亡”的场景中,当事者被认定为防卫过当。
这是一种“以结果论”的做法,很多案件中,属于既能让当事双方都满意、又不至于过于违背法律正义的折衷维稳方案,但它确实并不完全符合正当防卫制度的要求2、防卫时间不法侵害哪怕越来越小,也仍然有一个持续的过程,而当事者相对应的防卫暴力上限要随着不法侵害的降低而降低,但仍然是滞后的。
哪怕不法侵害已经结朿,也仍然应当允许防卫者存在防卫的惯性而实务中对于防卫时间往往很苛刻,要求不法侵害一结東,防卫也必须马上停止,不允许它存在惯性昆山龙哥被于海明反杀案中,他是当场一刀致命,属于最标准的正当防卫,没啥可说。
但如果f龙哥已经失去暴力而逃跑,于海明拿着刀继续追杀到汽车旁才一刀致命,到底是防卫过当还是故意犯罪,就很值得争论了3、互殴互殴的场景是正当防卫制度与普通人观念冲突最大之处。
普通人认为的正当防卫其实是同态复仇:他打我一拳,我也得打他一拳但正当防卫制庋却是要求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对方继续打出下一拳,那问题就来了:在互殴的场景下,防卫者不知道对方会不会继续打下一拳——如果等对方打出下一拳再防卫已经来不及,如果对方不打,提前还手又会成为新的故意伤害。
怎么办?现实中的互殴几乎都没有正当防卫,也正是因为互殴往往存在前置的矛盾升级过程,双方都无法控制住情绪而进一步激化矛盾,这种场景下双方更大的心态还是伤害对方,而不是防卫自己。
4、不法侵害的暴力程度下限极低、上限极高常见场景包括抓小偷,互殴,非法入屋,以及于欢案中讨债公司的软暴力等。
这些场景下存在不法侵害,它将来可能会有极高上限的不法侵害,但当前仅表现为极轻微的暴力,更多的是使人产生恐惧心理,或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受到极大干扰。
比如小偷在逃跑过程中威胁“我记住你了!",又或者有人半夜潜入家中。
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现状与建议
![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现状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ad4d8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2.png)
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现状与建议首先,正当防卫制度在我国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对正当防卫的认定较为模糊。
根据现行法律,正当防卫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违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正当防卫必须是为了排除非法侵害,且正当防卫的手段必须适度。
然而,在具体案例中,对于违法侵害的判断以及正当防卫的手段是否适度往往存在争议,容易导致对正当防卫的限制或过度。
其次,正当防卫制度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产生了不少争议。
例如,对于防卫过当的界定,以及对于防卫过当行为的处罚标准是否过重等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对于正当防卫边界的过度扩大或收缩,导致一些本应被允许防卫的行为被判定为犯罪,使得个体承受了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再次,现行法律对于特定群体的正当防卫保护还不够完善。
例如,在家庭暴力问题中,对于遭受家暴的被害人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往往无法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使得被害人继续处于弱势地位。
此外,在合法职业的行使中,例如民警、消防员等,他们在履职过程中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也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法律保护。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应加强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正当防卫的正确理解。
在教育体系中加强法律教育的力度,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使得公众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正当防卫制度。
其次,在对正当防卫的认定上,应提供更加明确的标准和指导。
通过法律法规的修订,明确什么情况下可以视为正在进行的违法侵害,什么样的手段可以视为适度,避免给法官带来过多的自由裁判空间,降低判决结果的主观性。
此外,应加大对特定群体的正当防卫保护力度。
对遭受家暴的被害人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应予以充分的法律保护,确保被害人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对于履行职责中的合法职业人员,应设立相应的判定标准,确保他们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
综上所述,正当防卫制度在我国当前的现状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宣传普及、明确准确的认定标准以及加大特定群体的保护力度等措施,可以进一步完善正当防卫制度,保护公民个人和社会的安全。
正当防卫限度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正当防卫限度问题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c1e19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0.png)
正当防卫限度问题研究开题报告1. 引言正当防卫是指在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合法防卫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正当防卫的限度成为了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
在本研究报告中,我们将探讨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旨在深入了解该问题对法律和社会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正当防卫的定义和作用正当防卫是法律规定的一种合法权利,它允许个人在遭受非法侵害时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正当防卫的存在有助于平衡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安全。
3. 正当防卫的原则和限度3.1 合法性原则:正当防卫必须基于合法原则行使,即对于非法的侵害行为才能采取相应的防卫措施。
3.2 必要性原则:正当防卫必须是必要的,即所采取的防卫手段应与受到的侵害程度相适应,不能超过必要的范围。
3.3 急迫性原则:正当防卫必须是紧急的,即在侵害发生的同时或即将发生时采取防卫行为。
3.4 结果限制原则:正当防卫的结果必须符合合理的预期,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避免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4. 正当防卫限度问题的存在4.1 自我保护权和侵权责任的平衡难题:在正当防卫的行使中,很难确切界定何为必要和合理的防卫手段,因此经常出现正当防卫行为可能超出限度的情况。
4.2 公众舆论对正当防卫的误解:由于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影响,有些正当防卫行为被误解为过度暴力,导致公众对于正当防卫的理解有所偏差。
4.3 情绪因素和冤假错案问题:在紧急情况下,受到侵害的个人可能难以保持冷静,导致过度的防卫行为,并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冤假错案。
5. 解决正当防卫限度问题的建议5.1 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通过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正当防卫的理解,减少对于正当防卫的误解。
5.2 建立公正的判决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应建立明确的判决标准,对于正当防卫行为有针对性的判断,减少对正当防卫行为的滥用和误判。
5.3 完善紧急情况处理机制:在紧急情况下,应提供相应的辅助措施,帮助受到侵害的个人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的防卫行为。
关于正当防卫在我国实践中的思考
![关于正当防卫在我国实践中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b2d471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7.png)
关于正当防卫在我国实践中的思考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身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的合法行为。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事法律中的重要制度,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对于正当防卫的认识和应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一、对正当防卫的认识存在模糊正当防卫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正当防卫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
有的人认为只要是为了保护自身或他人的权益,采取的行为都是正当防卫,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实际上,正当防卫的范围是有明确规定的,在我国法律中规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必须是遭受非法侵害;二是采取的防卫行为必须是紧急的、必要的、适度的、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三是不得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在实践中,必须深入理解正当防卫的含义和条件,才能避免误解和错误的运用。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正当防卫的适用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方面,在不同情境下,人们对于正当防卫的适用标准、防卫行为的程度等存在不同看法;另一方面,很多人在面对被侵害的情况时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而采取过激的行为,导致正当防卫的适用成为争议焦点。
为了避免正当防卫的误解和错误的运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深入学习正当防卫的含义和条件,确保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要求;二是克制情绪,理智对待被侵害的情况,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三是在行为后及时报案,主动接受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审查,避免因过激行为引起法律问题。
三、正当防卫的适用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对于正当防卫的适用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
当前,我国法律仅规定了正当防卫的基本要素,但对于不同情境下的具体适用标准,如何衡量防卫行为的“必要性”和“适度性”等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在实践中,这种情况容易产生误解和争议,使得正当防卫的适用更加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正当防卫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一些可实施的标准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明确、科学的正当防卫适用标准,使其在实践中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完善正当防卫制度的建议
![完善正当防卫制度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114df9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f.png)
完善正当防卫制度的建议一、明确防卫限度的判断标准。
1. 具体情境考量。
现在正当防卫里这个防卫限度的事儿啊,就不能太死板。
比如说,要是有人大半夜拿着刀闯进我家,我当时肯定吓懵了。
这时候我要是随手抄起个家伙事儿反击,可能就没法精确地控制自己的力度。
所以呢,判断防卫限度得把当时那种紧急又吓人的情境考虑进去。
不能就单纯看结果,说我把闯入者打伤得重了点,就说我防卫过当。
得设身处地想想,要是换做那些制定规则的人自己在那种情况下,是不是也会拼了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2. 增加弹性标准。
防卫限度的标准啊,应该像橡皮筋一样有点弹性。
现在的规定有时候就像个硬邦邦的尺子,不太合适。
对于那些明显是恶意挑衅、先动手的家伙,被挑衅者反击的时候就应该允许更宽泛的防卫限度。
就好比有人故意找茬儿,先推了你一把还骂骂咧咧的,你要是还手的时候稍微重了点,只要没到故意要把人往死里整的程度,就不能算防卫过当。
毕竟先犯错的是挑衅的那个人嘛。
二、对特殊防卫权的细化。
1. 特殊防卫的范围。
特殊防卫权现在感觉有点模糊呢。
咱得把特殊防卫的范围说得更清楚点。
像那种针对严重暴力犯罪的特殊防卫,除了杀人、抢劫、强奸这些大家都知道的,还得把一些新型的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犯罪加进去。
比如说现在不是有那种特别恶劣的拐卖人口还伤害被拐卖者的情况吗?要是被拐卖者或者其他人在解救过程中有机会反抗,对那些拐卖犯罪分子就应该能行使特殊防卫权。
这样才能让大家在面对这些坏蛋的时候更有底气去保护自己和他人。
2. 特殊防卫的证据要求。
在特殊防卫这事儿上,证据的要求也得改改。
现在有时候被欺负的人行使特殊防卫权了,结果还得费劲巴拉地找证据证明自己是特殊防卫。
这不合理啊。
应该是只要有基本的证据表明对方实施了严重暴力犯罪,比如说有监控拍到有人拿着凶器追砍别人,那这个被追砍的人在反击的时候,就应该先被认定为是特殊防卫。
然后再慢慢调查细节,而不是一开始就把被防卫者当成嫌疑人一样对待,让他到处找证据自证清白。
完善正当防卫制度的建议
![完善正当防卫制度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5c2df6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c.png)
完善正当防卫制度的建议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而采取必要措施的权利。
然而,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必要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首先,应当明确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当前,对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在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导致在具体案件中判断标准不一致。
应当进一步明确“不法侵害”的范围和程度,不仅包括暴力犯罪,还应涵盖一些非暴力但具有紧迫性和危害性的违法行为。
同时,对于“防卫时间”的界定,应当更加精准,既要防止防卫过早,也要避免因过度限制而导致公民在遭受侵害时无法及时采取有效防卫措施。
其次,建立健全相关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制度。
通过发布权威的司法解释,对正当防卫制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和疑难问题进行明确和细化,为司法实践提供更加具体、可操作的指引。
同时,整理和发布具有代表性的正当防卫指导案例,让各级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有例可循,统一裁判尺度,减少同案不同判的现象。
再者,加强对公众的法律宣传和教育。
很多公民对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缺乏清晰的了解,导致在面临危险时不敢防卫或者防卫不当。
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如普法宣传、法律讲座、媒体报道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正当防卫的法律知识,让公民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以及如何进行合法有效的防卫。
此外,优化司法程序也是完善正当防卫制度的重要环节。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利,允许其提供充分的证据和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同时,对于有争议的案件,可以引入专家证人制度,邀请法学专家、心理学家等参与案件的审理,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还有,完善相关的证据规则。
在正当防卫案件中,由于事发突然,往往证据难以收集和固定。
应当建立一套适应正当防卫案件特点的证据规则,在证据的采信和判断上,充分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对于被告人的合理陈述和辩解,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正当防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正当防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e487d7f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7.png)
正当防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言正当防卫作为一种法律原则,允许个人在面临不法侵害时采取适当的自卫行为。
然而,正当防卫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定义模糊子标题1:主观判断•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界定何为“不法侵害”,使得判断依据主观化,容易出现个人主观情绪等因素影响判断结果。
子标题2:合理性限制•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是“必要”和“无过当”才能被认可,但这两个词的界定也缺乏明确的准则。
•由于合理性限制的存在,正当防卫面临着很大的法律风险。
问题二:应对不对等力量子标题1:武装情况•在面对武装侵害时,个人往往没有与之匹敌的武力装备,使得正当防卫的实施受到限制。
子标题2:自卫能力•大多数人缺乏专业的自卫技能,导致在危急时刻无法有效应对,容易受到侵害。
问题三:社会不信任和误解子标题1:打击报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正当防卫的名义进行报复活动,破坏了法治社会的正常秩序。
子标题2:媒体误导•媒体对正当防卫案件的报道往往夸大个别现象,使得公众对正当防卫持有偏见,形成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子标题1:明确法律界定•需要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明确“不法侵害”、“必要”和“无过当”的标准,以减少主观判断的干扰。
子标题2:加强法律教育•加强对正当防卫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正确判断能力。
子标题3:完善自卫技能培训体系•建立全面、系统的自卫技能培训体系,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专业的自卫培训,提高自身的自卫能力。
子标题4:加强舆论引导•媒体应加强对正当防卫案件的客观报道,避免夸大和误导,减少社会的不信任和误解。
结论虽然正当防卫在保护个人和社会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值得我们深思和改进。
通过明确法律界定、加强法律教育、完善自卫技能培训体系和加强舆论引导等措施,我们可以不断完善正当防卫机制,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确保正当防卫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方面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正当防卫案例的观后感
![正当防卫案例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b13ce8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4.png)
正当防卫案例的观后感最近,在电视上观看了一部名为《正当防卫》的电影,该电影以真实案例为基础,通过讲述一起正当防卫案件的经过和结果,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电影中,主人公小明是一名普通的市民,平时过着安稳的生活。
然而,一次意外的事件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不幸成为了一起黑帮恶势力的目标,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他使用了合法的手段进行了正当防卫。
然而,这一举动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和纠纷,将他推向了法律的边缘。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正当防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现实中,每个人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但如何判断何时使用正当防卫,何时超越了正当防卫的界限,成为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电影中,小明的正当防卫在面对法律的审视下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甚至被认定为蓄意伤害,这让人感到无奈和不公。
另外,电影也反映了当前社会中的一些问题。
黑帮恶势力的存在,暴力和犯罪行为的频发,为普通市民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当法律无法保护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时,他们是否有权利自我保护,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同时,电影中也暗示了法律执行力度的不足,对于那些侵犯公民权益的人,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惩罚,这是一个需要反思的问题。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正当防卫不仅仅是一个个案件的审判结果,更是一个社会制度的问题。
我们需要更加清晰地定义正当防卫的界限,给予公民更多的合理防卫空间。
同时,也需要加强法律的力度,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确保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电影结束后,我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
正当防卫案件不仅仅是影片中的故事,它背后象征着我们法治社会中的一种困境,也引发了对法律公正和人权保护的深入思考。
只有在理性和公正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平衡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安全。
正当防卫读后感
![正当防卫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ed1279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0d.png)
正当防卫读后感篇一正当防卫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正当防卫的一些内容,哎呀,我这心里可真是五味杂陈啊!说起来,正当防卫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觉得简单明了,不就是保护自己嘛。
可真深入去琢磨,那可真是复杂得让人头疼。
我就想啊,要是我在那种危险的境地下,能不能准确判断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正当防卫呢?也许能,也许不能。
万一我太紧张,下手重了,会不会就变成防卫过当了?这可不好说。
就拿那些案例来说,有的人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奋起反抗,最后被认定为正当防卫,这让人觉得正义得到了伸张,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但也有一些,明明觉得是在保护自己,结果却被判定不是正当防卫,这能不让人憋屈吗?我觉得吧,正当防卫的界限有时候真的挺模糊的。
就像在大雾里走路,可能走着走着就跑偏了。
比如说,要是遇到个小偷,我把他打得鼻青脸肿,这算正当防卫吗?可能有人说算,有人说不算。
正当防卫这个事儿,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
它关系到法律的严谨,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我就在想,法律能不能再明确一点,再人性化一点呢?不然我们普通人遇到危险的时候,得多纠结啊!总之,读了关于正当防卫的这些东西,我是又困惑又感慨,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啊!篇二正当防卫读后感哇塞,读完关于正当防卫的内容,我这脑子都快炸了!你们说,啥叫正当防卫?我觉得吧,就是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奋起反击呗。
可这反击的度咋把握?这可太难了!比如说,有人拿刀冲过来要砍我,我是不是能不顾一切地跟他拼命?我可能会想,万一我把他打死了,我是不是就犯罪了?这可咋办?也许我应该先跑,可要是跑不掉呢?再想想,要是只是有人言语上威胁我,我能动手吗?这好像又不太对。
哎呀,我都被这些问题绕晕了!我就觉得,法律在这方面是不是应该更灵活一点?别那么死板。
毕竟,危险发生的时候,谁能那么冷静地去思考那么多规则啊?难道要我们在生死关头还掏出一本法律书来翻翻?这不是搞笑嘛!还有啊,那些判定正当防卫的标准,有时候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正当防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正当防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6b30f6d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d.png)
正当防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前言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不负刑事责任的法律原则。
正当防卫是现代刑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手段。
但是,正当防卫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二、正当防卫存在的问题1. 正当防卫标准不明确正当防卫标准并非绝对明确,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这就导致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争议案件,比如“超过必要限度”、“过度反击”等问题。
2. 正当防卫适用范围有限正当防卫只适用于遭受非法侵害时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不负刑事责任。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被侵害人采取了必要的防卫行为,仍然可能会因为过度反击等原因被追究刑事责任。
3. 正当防卫与人权保护的矛盾在实践中,正当防卫与人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如果过于强调正当防卫,可能会导致被侵害人采取过度反击行为,从而侵犯到侵害人的人权;如果过于强调人权保护,可能会导致侵害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三、正当防卫存在的不足1. 正当防卫不能完全避免非法侵害正当防卫只是在非法侵害已经发生后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并不能完全避免非法侵害的发生。
因此,在预防非法侵害方面还需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2. 正当防卫容易受到滥用在实践中,有些人可能会利用正当防卫来逃避刑事责任。
比如,在打架斗殴时,有些人可能会故意挑衅对方,并在对方反击时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来逃避刑事责任。
3. 正当防卫难以平衡各方利益正当防卫涉及到被侵害人、侵害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多方利益的平衡。
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做到各方利益的平衡,导致一些争议案件的发生。
四、结语正当防卫在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正当防卫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更好地维护公正、公平、公开的法治环境,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相关法律制度,并加强社会管理和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正当防卫问题若干层面的反思
![正当防卫问题若干层面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fc1df5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e.png)
正当防卫问题若干层面的反思引言正当防卫作为法律赋予公民在特定情况下保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权利,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正当防卫的认定与界定却常常引发争议。
本文将从法律、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对正当防卫问题进行深入反思,以期为解决相关争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法律层面的反思1. 正当防卫的界定正当防卫的界定是法律实践中的核心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往往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行为的紧迫性、行为的必要性和适度性等。
这些因素之间往往存在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关系,使得正当防卫的认定变得复杂而困难。
2.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在正当防卫的认定中,一个重要的争议点是如何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在实践中,由于行为人的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环境等,因此很难准确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防卫过当。
这就要求我们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为司法实践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
二、社会层面的反思1. 舆论对正当防卫认定的影响舆论对正当防卫认定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一些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中,舆论往往会对司法判决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舆论的关注可以推动司法机关更加重视正当防卫的认定问题,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舆论的过度炒作也可能对司法判决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判决结果偏离法律原则。
因此,在处理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时,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舆论的影响,确保司法判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 社会环境对正当防卫行为的影响社会环境对正当防卫行为的影响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在一个充满暴力和犯罪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更容易采取极端手段来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日本正当防卫制度若干问题分析
![日本正当防卫制度若干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2f807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d.png)
日本正当防卫制度若干问题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日本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分析,包括其历史背景、法律依据、存在的问题、改进方向和实际执行情况。
通过分析发现,日本正当防卫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也有一些进步之处和可喜的发展趋势。
在文章总结了日本正当防卫制度的不足之处、进步之处和未来发展方向。
整体来看,日本正当防卫制度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仍有待进一步改进,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日本、正当防卫、制度、历史、法律、问题、改进、执行、不足、进步、发展。
1. 引言1.1 日本正当防卫制度若干问题分析日本正当防卫制度是指在遭遇非法侵害时,为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身体、财产而采取必要措施的法律制度。
这一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日本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依据并不完善。
目前,日本的刑法对于正当防卫的规定过于笼统,导致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歧义性,容易导致司法裁决的不确定性。
日本正当防卫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隐忧。
一些报道显示,在日本社会中,一些人因为误解正当防卫的概念,导致对他人的过度防卫行为,甚至涉及到过度暴力的情况。
日本的刑法对于正当防卫的限制条件也过于严格,使得一些被侵害者在实际行使正当防卫权利时,可能会因为超出法定限度而受到法律制裁,从而不利于被侵害者的合法权益。
日本正当防卫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个人的合法权益,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有必要对日本正当防卫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法律完善和执行改进,以确保其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正文2.1 日本正当防卫制度的历史背景日本正当防卫制度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日本古代时期。
在日本古代,人们对于自我保护和争夺土地资源常常采取暴力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减少暴力冲突,日本开始建立起了类似于现代正当防卫制度的概念。
在日本的战国时代,战乱频繁,民众的个人安全常常受到威胁。
日本开始逐渐形成了一套关于自我防卫的法律制度。
正当防卫读后感
![正当防卫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6fde78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4.png)
正当防卫读后感篇一正当防卫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正当防卫的一些内容,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呐!你说这正当防卫,到底啥算正当?啥时候能防卫?这界限有时候还真不好说。
也许在某些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人的本能反应就是出手反击,那这能算正当防卫不?我觉得吧,可能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就像有时候新闻里报道的那些事儿,有人被欺负得不行了,奋起反抗,结果呢,法律的判定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就让人忍不住要问啦,难道我们就只能乖乖挨打,不能保护自己?我想起有个故事,说有个人走夜路,突然被几个混混围住要打劫。
这人吓得要命,拼命挣扎,不小心把其中一个混混弄伤了。
这算正当防卫不?也许有人会说,那肯定算啊,不然还能咋样?但万一这混混伤得重了,又有人会说,是不是防卫过当了?这可真让人头疼。
正当防卫这个事儿,就像走在钢丝上,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
它既保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又让我们在行动的时候得万分小心。
说不定一个不小心,原本是为了保护自己,结果却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咱普通人啊,就希望法律能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啥时候能大胆出手,啥时候得悠着点。
不然遇到危险,心里都没个底,那得多慌啊!篇二正当防卫读后感嘿,读完关于正当防卫的这些东西,我这心里真是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说真的,正当防卫,这四个字看着简单,琢磨起来可复杂得很!啥叫正当?啥程度算防卫?我一直在想,也许在那种性命攸关的时刻,脑子根本来不及思考,身体就先做出反应了,这能算正当防卫吗?像有些案例,真的让人很纠结。
比如说有人被追着打,实在没办法,随手拿起个东西反击,结果把对方弄伤了。
这时候就有人跳出来说,这是不是过了?我就想问,难道被打的人就得乖乖等着挨打?这合理吗?我给你讲个我虚构的事儿。
有个小姑娘晚上下班回家,路上遇到个醉汉对她动手动脚。
小姑娘急了,狠狠推了醉汉一把,醉汉摔倒受伤了。
这小姑娘的行为算正当防卫不?可能有人觉得算,有人觉得不算。
这中间的尺度到底咋把握?正当防卫就好像是个迷宫,一不小心就迷路了。
法学专业论文范文分享 浅析正当防卫限度的司法认定问题及对策
![法学专业论文范文分享 浅析正当防卫限度的司法认定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1bddb9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0.png)
浅析正当防卫限度的司法认定问题及对策摘要正当防卫制度的设立于普通大众而言,是其在遭受不法侵害时能够合法实施的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手段,是其判断司法是否公正的一尺标杆。
虽然我国刑法学界对正当防卫的讨论从未停止,但于司法实践中关于正当防卫限度的认定,依旧难以把握,从而导致众多案件被认定为是过当防卫。
在司法实践中,案件事实相似,认定结果却不一致的情形也是非常普遍,这也使得“是否成立正当防卫”成为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基于全国 2017 年至 2020 年间关于正当防卫的判决书调查结果,重点分析了一些二审中改判的样本案例,归纳、剖析司法实务中正当防卫限度认定的标准,在对正当防卫限度在司法认定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展开进一步解读的同时,还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态度。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限定;司法认定;问题;对策目录绪论 (3)一、正当防卫相关概述 (3)二、防卫限度司法认定存在的问题 (4)(一)防卫限度认定规则的不完善 (4)1.防卫限度界定标准模糊 (4)2.防卫行为认定过于理性 (4)(二)防卫限度司法认定的额外限制 (5)1.防卫人躲避义务限制 (5)2.防卫行为紧迫性要件限制 (5)(三)判定特殊防卫过于严苛 (6)1.将特殊防卫认定为防卫过当 (6)2.忽视特殊防卫的环境影响 (6)三、对防卫限度司法认定的建议 (7)(一)明确防卫限度的认定标准 (7)1.明确防卫限度的判断思路 (7)2.保护防卫人法益 (7)(二)整体把握防卫行为 (8)1.把握持续性侵害的层次性 (8)2.明晰不法侵害的范围 (8)(三)通过指导性案例明确防卫的界限 (9)1.完善案例指导制度 (9)2.加大指导性案例发布 (9)四、结论 (10)参考文献 (10)绪论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期间,司法实践中各种暴力案件有增无已,再加上法治思维日渐深入人心,我国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已习惯用法律武器维护本人的合法权益。
面对暴力事件,正当防卫出现的频率大大提升,正当防卫案件的认定与否成为司法界与社会大众时刻关注的焦点。
关于正当防卫在我国实践中的思考
![关于正当防卫在我国实践中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6733ac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5.png)
关于正当防卫在我国实践中的思考【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合法防卫对象、危害事实、必要性等。
适用范围涵盖了个人、国家、公民团体和法人等。
正当防卫权利受到限制,需在临界点进行权衡。
衡量标准主要依据于合理防卫行为与被告人的主观意图等。
在我国法制中,正当防卫的地位较为重要。
正当防卫在实践中启示我们应当保护正当防卫权利,加强司法解释和实践中的统一,促进正当防卫的完善和现代化,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正当防卫、我国、实践、思考、法律依据、条件、适用范围、权利限制、衡量标准、法制地位、启示、完善、现代化1. 引言1.1 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是指在面对非法侵害时,为保卫自身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合理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是一种法律认可的行为,是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对于非法行为的一种合理反击。
正当防卫的核心是在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从而维护社会正义和法律尊严。
正当防卫的概念既具有普适性又具有特殊性,因为正当防卫是基于特定情况下的自卫行为,其合法性和合理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正当防卫的核心在于实现对非法侵害的合理反击,同时要求防卫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得超出限度。
1.2 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我国刑法和我国刑事诉讼法。
在我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主要包括第二十行为法典》第二十二章中的相关条款。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对于处于被侵害的状态下以合理防卫手段抵御攻击的行为,法律应当予以保护。
我国刑法还规定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以及正当防卫可能对侵权人造成的不致命损害所属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
而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也对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作出了规定。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要求刑事诉讼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时,要根据正当防卫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审查,确保正当防卫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正当防卫读后感
![正当防卫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6826e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1.png)
正当防卫读后感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的自卫行为,是指在遭受他人非法侵害、正在进行非法侵害或者即将遭受他人非法侵害时,为了制止侵害行为或者排除威胁,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手段。
在现实生活中,正当防卫时有发生,但是很多人对正当防卫的认识存在偏差,甚至有人滥用正当防卫权利,给他人造成伤害。
因此,对正当防卫的认识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在读完有关正当防卫的法律条文和相关案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正当防卫的重要性和合法性。
正当防卫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而是必须在遭受他人非法侵害、正在进行非法侵害或者即将遭受他人非法侵害的情况下,为了制止侵害行为或者排除威胁,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
这种行为是合法的,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正当防卫的实施需要考虑到侵权行为的情节和性质,采取的防卫行为必须是适当的,不能超出必要限度。
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能享有正当防卫的权利。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正当防卫的认识存在偏差,甚至滥用正当防卫权利,给他人造成伤害。
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是违法的。
因此,我们在面对侵权行为时,必须冷静处理,不可以轻易采取暴力行为。
在遭受侵害时,我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采取过激的防卫行为。
只有在确实受到非法侵害时,才能合理地进行正当防卫。
这样不仅能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正当防卫是一项合法的权利,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手段。
但是,我们在实施正当防卫时,必须慎重考虑,不能滥用权利,更不能超出必要限度。
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能享有正当防卫的权利。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正当防卫,遵守法律规定,不要滥用权利,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精选5篇)
![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db843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e.png)
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精选5篇)第一篇: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学年论文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姓名: xxx班级: xxx学号: xxx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学年论文摘要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其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公民享有正当防卫权,并不意味着公民可以任意的实施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的实施应有其明显的限度,而这种限度正是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因此,正确的对正当防卫的限度进行把握,不仅能有效的区分罪与非罪,而且对我国的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参考国内外关于正当防卫限度的文献,结合作者自身的思考,对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限度;限度条件;认定标准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学年论文目录引言 (4)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5)二、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6)(一)防卫限度的涵义 (6)(二)限度条件的学说及其评析...............................................................7 1.限度条件的学说.................................................................................7 2.限度条件的评析.................................................................................8 结语...................................................................................................9 参考文献 (10)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学年论文引言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对正当防卫制度的思考
![对正当防卫制度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6c94d1b6c175f0e7cd1374a.png)
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即外表上似乎符合某种犯 罪构成, 实质上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把正当防 卫规定为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因为, 一方面, 正当防卫行为根本不具备犯罪构成条件。 即实 施正当防卫的行为人,主观上不仅没有恶性, 不存在危害社会的故意和过失。另一方面, 我 国刑法理论对正当防卫还主张权利侵害说, 认 为正当防卫不仅不是犯罪行为, 而且是一种权 利行为, 作为一种法律上的权利, 防卫权自然 具有其他法律权利的共性特征。 这些表述实际 将正当 防卫当 成一种权利, 认为法律不容许对 权利侵犯, 在权利受到侵害时, 应当对受到侵 害的权利予以保护。 保护权利通常情况下应由 国家进行, 但在事态紧急时, 则容许个人以自 己的力量保护权利。 正当防卫既然是保护权利 的手段, 当然不应受到刑罚的处罚。 正如古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所说 “ 法乃 善与正义之科学”正义是法律的首要价值, , 是 一切法律原则都应该追求的价值目的。 侵害权 利行为是非正义的, 而保护权利行为不管是国 家实施还是个人实施, 都有正义性。保障功能 和保护功能为刑法的两大基本功能。 正当防卫 是正义与秩序、 保障与保护对立统一、 综合作 用的产物。 从正义 秩序的 统一出 才 只有 与 对立 发, 能解释为什么正当 防卫应当 被法律允许, 才能解释
通常含义要窄的解释, 把暴力侵害的“ 暴来自度”防卫限度无限防
正当防卫是当代各国刑事立法中所确定
的一项重要制度, 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我国将正当防卫规定在刑法第 20 条 : “ 为了使 国家、 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 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
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 的, 属于正当防卫, 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 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应当负刑事 责任, 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 行行凶、 杀人、 抢劫、 强奸、 绑架以及其他严重 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采取防卫行为, 造 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 不属于防卫过当, 不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Index=1>>
对正当防卫限度若干问题的新思考杨忠民 正当防卫理论中,最为刑法学界、司法实务界所关注且最具争议性的,莫过于必要限度问题。之所以如此,除了现实中的防卫案件本身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外,更重要的则是与1979年刑法对于正当防卫限度的规定不甚明确有着直接的关系。而1997年修订的刑法将完善正当防卫制度的重心,放在对防卫限度的明确规定上,实在是理所当然。尽管以更为严格的眼光来看,这些规定仍存在着一些立法技术上的缺陷,但值得肯定的是,它已从以往规定的基础上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必要限度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法律依据。不过,研究并未就此划上句号,新的规定将提供新的视角,并引发更为深入的思考。本文正是意图从修订后的刑法的有关规定出发,对正当防卫之必要限度的界说、超出必要限度的把握以及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实行防卫的必要限度等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作引玉之砖,求教于同仁。一、关于正当防卫之必要限度的界说对正当防卫之必要限度予以准确和完整的科学界说,是对之研究的第一步。有学者曾经指出,有关正当防卫之必要限度的研究,“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问题:一是何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二是如何确定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1〕笔者对此是认同的,同时想指出,前者实际上是要求对“必要限度”这一特定的法律用语本身的内涵和外延给出定义性的阐明,回答的是“什么是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后者所要求的则是对“必要限度”所内含的基本标准予以确定,回答的是“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是什么”。这两个看似文字游戏的问题,其区别和联系都是明显的,只有对前者给出了科学的定义,才有可能正确地阐明后者。尤如在研究刑法的基本原则时,如果不首先对“何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作出正确的答案,那么,将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等原则确定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就失去了前提和依据。因此,对正当防卫之必要限度准确定义,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指出,尽管多年来有关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著述众多,流派纷纭,然而翻捡一下,对这一特定的法律用语本身作定义性阐明的却寥寥可数,绝大多数学者·05· 〔1〕陈兴良:《正当防卫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5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段和致命的防卫工具未必绝对产生重大的损害结果,而采用缓和的防卫手段和非பைடு நூலகம்命的防卫工具(如以普通棍棒甚至赤手空拳进行防卫),有时却有可能致人重伤或死亡。选择某种防卫打击部位、采取某种打击力度亦是如此,所造成的损害之轻重并非完全与通常的逻辑相符。如果将其他防卫因素统统纳入必要限度中应予限定的对象,那么,则不仅会淡化对防卫损害的认定,还有可能面对防卫损害轻微而其他防卫因素“超过限度”,或者其他防卫因素并未“超过限度”但却造成极大重大的防卫损害结果的尴尬情形,而难以作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必要限度所限定、制约的对象只能是防卫损害。基于上述,笔者认为,所谓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应当是指刑法所规定的,为保持正当防卫的合法性质而要求防卫损害之轻重应予遵守的界限。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基本标准,从来是刑法学界所关注的热点。多年来,在经历了对“基本适应说”、“客观需要说”(包括“需要说”、“必需说”和“必需相当说”等)以及“客观需要和基本适应统一说”(即折衷说)等不同观点的争论之后,“客观需要和基本适应统一说”更获得了多数学者的认同,对此无须赘述。不过,从界定必要限度的基本标准角度来看,较具代表性的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仅仅是从法律对于防卫损害可允许的角度来予以界定的。如认为必要限度之基本标准即“足以有效地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6〕或者是“以有效地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必需为限度”,〔7〕等等;·25·法学研究 1999年第3期〔6〕〔7〕樊凤林、周其华、陈兴良主编:《中国新刑法理论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162页。前引〔1〕,陈兴良书,第156页。
<<PageIndex=4>>
另一类不仅从法律对于防卫损害可允许的一面,而且同时从法律所禁止的一面来予以确定。如认为“正好能够制止住不法侵害者的侵害行为,不应对他造成不应有的损害”,〔8〕即为必要限度的基本标准;与之相近的还有“防卫行为正好足以制止不法侵害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而没有对他造成不应有的损害”,〔9〕或者认为“防卫人所采取的防卫行为是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必需的,而且没有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10〕等等。很显然,既然是对“必要限度”的基本标准进行界定,就必须反映出这种限度的两个面,即防卫损害在限度以内的合法性以及超越限度的违法性,如此才是完整的。因此,应当认为,第二类的界说角度较为可取。当然,也应当指出,第二类中有些界说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其一,“正好能够制止
<<PageIndex=2>>
径直将关注的视线投入在确定必要限度的基本标准上,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什么是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探讨,即使公认为具有较高权威性的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刑法学》,虽几经修订再版
多次,亦不例外,这实在是理论研究中一个不大不小的缺陷。而在极少数涉及正当防卫之必要限度定义的论述中,其科学性也是大可商榷的。就笔者所见到的,对于正当防卫之必要限度予以定义性阐明的,较具代表性的有两种:一是称“防卫的强度就是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2〕另一种则称“必要限度是正当防卫保持其自身的合法性质的数量界限”。〔3〕上述第一处定义将防卫的强度等同于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其不能成立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防卫强度,学者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或是单指防卫性质的严厉程度,或是单指防卫损害的轻重,或是干脆归结为防卫性质、防卫损害结果、防卫手段、防卫工具性质、打击部位等因素的总和,等等,〔4〕至今仍无统一的提法,其实际指向端视使用场合而定。但是,无论对防卫强度作何种解释,它本身都缺乏“限度”一词最基本的含义———对某种事物予以限定、制约的范围界限。也就是说,“强度”本身并不意味着限定或制约,它可大可小,可轻可重,可张可弛,可超过某种“限度”,也可在某种“限度”之内,因而把防卫强度当作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同义语是不科学的。第二种定义则有所不同,它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归结为防卫数量之“界限”,并强调此一界限与正当防卫保持其自身的合法性直接相关。应当说,这一定义涉及了“限度”之最本质的要素,有其可取之处。但是,该定义中的“数量”究竟是何种数量———是防卫损害结果的数量,还是防卫手段、防卫工具的数量,抑或是打击部位、打击力度的数量,均没有明确给出,故指向不明,无从把握,也难以称得上是准确完整的定义。在笔者看来,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准确而完整的定义,应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必要限度是由刑法所规定的。无论是1979年刑法第17条第2款所规定的“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还是修订后的刑法第20条第2款所规定的“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5〕都分别以对防卫过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禁止性规定,要求正当防卫应当保持必要限度。因此,必要限度的根本依据,来自于刑事法律的明确规定。第二,必要限度是保持正当防卫的合法性质的必要条件。根据刑法的规定,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即属于防卫过当,而防卫过当由于明显造成了不应有的重大损害,已经使防卫的合法性质发生了转化,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而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因此,保持必要限度是成立正当防卫所不可或缺的。第三,必要限度是防卫损害之轻重应予遵守的界限。所谓防卫损害
不法侵害”或“正好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的提法,似有要求防卫损害之轻重与制止不法侵害的需要分寸不差之嫌,这无论对于防卫行为的实施者或认定防卫案件的司法机关来说,都显然是一种脱离现实的苛求。必须注意到,修订后的刑法对于1979年刑法的一个重要完善,就是将防卫过当从“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修改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据此,只要是没有“明显”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的,其防卫损害都在必要限度的范围内,这或可视为是对上述“正好能够制止”之标准的一种否定。其二,以修订后刑法的规定来看,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而非一般损害,是与超过必要限度的“明显”性相呼应的,二者互为印证,因此,只将必要限度的基本标准定位于“没有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既未强调此种损害的“重大”性,也未突出防卫超出必要限度的“明显”性,显然不妥。基于上述,笔者认为,正当防卫之必要限度的基本标准应当界定为:对不法侵害人所造成的防卫损害为足以有效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并且不属于明显的不应有的重大损害。二、防卫超过必要限度的把握依据上述必要限度的基本标准,对于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的把握,关键在于准确认定防卫损害是否为足以有效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以及是否属于明显的不应有的重大损害。这里涉及两个应当解决的问题:其一,毋庸置疑,防卫损害为足以有效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则该损害即为“应有”的损害,属于必要限度以内的合法损害;反之,损害若非“必需”,则该损害即“不应有”的损害,亦即超过必要限度的非法损害。因而认定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的首要一步,就是判断防卫损害是否属于“必需”的或“应有”的。从刑法学界多年的讨论来看,主流的观点认为应当从防卫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大小、制止不法侵害的紧迫程度和实际需要等方面,来判断防卫损害是否属于“必需”或“应有”的,〔11〕具体表述或有不同,但基本精神较为一致,对此无须赘述。其二,如果说,在一定意义上,判断防卫损害是否属于“必需”或“应有”的仍具有某种抽象的意味,那么,实体的标准就是认定防卫损害是否属于“明显的不应有的重大损害”。·35·对正当防卫限度若干问题的新思考〔8〕〔9〕〔10〕〔11〕可参见前引〔4〕所引著作有关章节。周振想:《刑法学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3页。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730页。高铭暄主编:《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第166页。
<<PageIndex=3>>
接和明确的表述用语。对于防卫损害而言,要求其遵守一定的界限,不仅意味着在一定范围之内的防卫损害所具有的合法性质,而且同时意味着逾越一定范围,防卫损害便不可避免地具有了违法性。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学者在谈及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时,往往将防卫手段、防卫工具、防卫打击部位以及打击力度等也视为应予限定的对象,对此,笔者以为不然。之所以将防卫损害视为必要限度特定的、唯一的限定、制约对象,首先是因为在刑法自身的规定中,不仅明确将“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作为正当防卫的应有之义,而且将防卫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作为防卫是否过当的评价标准。可见,对防卫损害之轻重予以允许和限定,是必要限度的核心内容。其次,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防卫是否过当的实际判断,就防卫一方的因素而言,也是直接以防卫损害之轻重作为根本依据的。而所得出的结论,无论是“正当”还是“过当”,更是以防卫损害的轻重是否越过合法界限为转移。虽然,其他防卫因素如防卫手段、防卫工具、防卫打击部位及其打击力度等,与防卫损害密切关联———任何一种防卫损害都是其他各种防卫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前者,致不法侵害人轻微伤、轻伤害或重伤害乃至死亡(或者使不法侵害人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财产受到损失)等防卫损害的出现就失去了具体的条件。在实际判断时,将防卫的全部因素纳入考察的视线是无可非议且属必须的。但是,从根本上看,倘若不存在现实的防卫损害,不存在对防卫损害之轻重的合法性予以认定的需要,则防卫是否过当的问题便无从提起。因而考察的最核心的和最终的关注点,只可能是防卫损害本身。再次,防卫案件的复杂性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其他防卫因素的严厉程度与防卫损害的轻重未必呈正比例关系。采用严厉的防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