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理解词语含义教案

合集下载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考点解读】考查方式A、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

(修辞型、指代型、筛选概括型)B、分析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1、分析以词语为题的题目好处。

2、分析重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方法指要】A、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如:下列句子中均使用了“人”,但其意均是不同。

一、联系上下文词语大都有几个义项,孤立地看,这些义项都是抽象、概括的,在词典上能够查得到的。

记住这些义项有必要,但远远不够,因为词语进入文章后,就立即与周围的词、句、段乃至篇发生联系并受到制约,这时词义就变抽象为具体,变多义为单义,只有根据词语出现的语境,联系上下文仔细分析,才能确定其含义。

【例1】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30.3%。

(2004秋)自然段中的“低迷”指____________。

(2分)参考答案: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解析:在词典里“低迷”有这样几个义项:1.神志模糊,昏昏沉沉。

2.迷离,迷蒙。

3.低回凄迷。

指情感。

这三个义项,与题中每一个选项都不同。

文中的“低迷”显然有其特定的含义,只有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

关键就在“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这一句上。

【例2】.(94全国高考)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

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

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

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

高考语文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专题教案

高考语文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专题教案

高考三轮专题教案: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 [知识要点]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

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

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

第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

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X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X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

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

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X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X,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

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

[考点分析]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

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不同。

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那么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规律,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本教案共十个章节,本节课为第一章至第五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重要性。

2.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3. 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概述1.1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意义1.2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第二章:语境推断法2.1 语境推断法的定义2.2 语境推断法的应用第三章:语法推断法3.1 语法推断法的定义3.2 语法推断法的应用第四章:成语推断法4.1 成语推断法的定义4.2 成语推断法的应用第五章:常识推断法5.1 常识推断法的定义5.2 常识推断法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一章内容,让学生了解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意义和常用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第二章至第五章的案例,让学生掌握语境推断法、语法推断法、成语推断法和常识推断法的应用。

4.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词义推断。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

3. 长期效果:通过阶段性测试,评估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升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

2. 文言文阅读材料。

3. 参考书籍、网络资源。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词义推断方法的应用。

3. 加强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4.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文言文功底,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结构分析法6.1 结构分析法的定义6.2 结构分析法的应用第七章:形旁辨义法7.1 形旁辨义法的定义7.2 形旁辨义法的应用第八章:声旁推断法8.1 声旁推断法的定义8.2 声旁推断法的应用第九章:互文见义法9.1 互文见义法的定义9.2 互文见义法的应用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词义推断方法的总结10.2 拓展阅读建议七、教学过程6. 结构分析法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结构分析法的定义和应用。

理解词语含义教案

理解词语含义教案

理解词语含义教案教案标题:理解词语含义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不同词语的含义。

2.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策略来推测词语的意思。

3. 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1. 掌握词语含义的推测策略。

2. 培养学生的词汇意识和词汇积累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或阅读材料(包含一些生词和难词)。

2. 黑板/白板和书写工具。

3. 学生词汇笔记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词汇知识,例如询问学生对于某些词语的理解和定义。

探究活动:1. 教师提供一段包含一些生词和难词的课文或阅读材料。

2. 学生阅读材料,并标记出不熟悉的词语。

3. 学生与同桌合作,利用上下文推测这些词语的意思。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推测策略和理由,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补充。

讲解和练习:1. 教师根据学生的推测策略,对一些常用的推测方法进行讲解和示范,例如:上下文暗示、词根词缀分析、同义词辨析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词,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3.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运用推测策略来理解和解释其他课文中的生词和难词。

巩固和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或活动,巩固他们对于词语含义的理解。

例如:词语接龙、词语填空等。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多接触不同的文本,以提高他们的词汇积累和理解能力。

总结活动: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含义推测策略和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困难,并提出问题或疑惑。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并用他们学到的推测策略来理解和解释其中的生词和难词。

2. 要求学生将新学的词语和其含义记录在词汇笔记本中,并在下节课前复习。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在后续课程中继续强化学生的词语含义理解能力,例如:进行更多的词汇拓展活动、阅读理解训练等。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含义。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常用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

2. 词语的搭配: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名词、副词与动词等。

3. 词语的辨析: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并讲解词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词语使用的心得体会。

3. 练习法: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正确使用词语。

2. 讲解与分析:讲解词语的含义、用法和搭配,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

3. 课堂练习:设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记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词语使用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提高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及其用法。

2. 积累并整理常见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提高词汇量。

3. 选做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观察日常生活中他人的语言表达,注意正确使用词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目标:1. 学会正确辨别和运用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七、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的结构、成语的来源和分类。

2. 成语的搭配:成语与成语的搭配、成语与词语的搭配。

3. 成语的辨析:成语的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

八、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并讲解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成语使用的心得体会。

2024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教案5:深入研究现代汉语词汇,掌握丰富用词技巧

2024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教案5:深入研究现代汉语词汇,掌握丰富用词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教案5:深入研究现代汉语词汇,掌握丰富用词技巧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人文价值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科目,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现代汉语词汇的应用,则是语文学科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掌握丰富的汉语词汇技巧,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作文和阅读理解等环节的考试。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2024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教案5:深入研究现代汉语词汇,掌握丰富用词技巧,则成为当今高中学生必须要重视的一项课程。

一、词汇意义解析所谓的词汇意义解析,指的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现代汉语词汇的意义进行简明的分析和阐述。

1、词义:词义是指单词或词组表示的意思。

表示同一事物或概念的单词或组,它们的词义就是相同的。

例如:春节、新年、农历年,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

2、词性:词性指的是词汇的语法类别。

在现代汉语中,通常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量词和叹词这几种。

例如:梦想(名词)、思考(动词)、快乐(形容词)、很(副词)、在(介词)、和(连词)、它(代词)、件(量词)、哦(叹词)。

3、词形:词形是指形态、构成和变化。

现代汉语词形变化较少,主要有词形变化和音韵变化两个方面。

4、词语:词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词汇放在一起,以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

词语的构成一般为主体词和助词、冠词、成分等。

例如:不约而同、一见钟情、心如止水、纸上谈兵等。

二、词汇应用讲解在高考作文和总复习中应用丰富的汉语词汇技巧,则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汉语词汇的应用方法:1、用词选择讲解:用词是语言文字表达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写作时,用词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在用词选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避免使用俗语,以及频繁重复使用的单词或词组。

例如,别人写一篇关于环保的作文,内容包含“垃圾分类”“节约用水”、“骑自行车出行”的这些内容,我们就不应该出现“环保”这个词,而应该选择相应的词汇。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一篇含有重要词语的文章作为教学材料。

2. 分析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3.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词语的含义。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具体用法和作用。

3.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推断词语的含义。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让学生阅读文章,注意重要词语的出现。

2. 分析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上下文。

3.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并提供解答和反馈。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评估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

3.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词语理解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上下文,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六、教学资源1. 选取的文章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 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

八、教学准备1. 准备选取的文章和相关的教学资源。

2. 设计好练习题,包括推断词语含义的题目和答案。

3. 准备好多媒体教学材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九、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分析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上下文。

小说阅读理解词语含义-高考语文复习学案

小说阅读理解词语含义-高考语文复习学案

小说阅读理解词语含义考点解析理解词义,除了先要理解其本义外,更要理解其语境义,包括与本义有关的隐含义、情感色彩义、修辞义、象征义,涉及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最不能丢的是“文中”这两个字。

如果词语含义的解释,就是词语某一义项的简单复制,这个“文中”就失去了表述的意义。

我们知道,词语有基本义、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附加义等。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它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词语的含义解题步骤:1、分析词语的特点:(形容词、动词、表情感、语义含蓄、有手法等)2、明确词语修饰的对象;3、分析词语在本句中的含义。

误区归因其一、罔顾语境语境包括词语所在的句、段、篇。

有的考生缺乏整体阅读观,没有养成从“大语境”到“小语境”顺序理解词语含义的习惯,即常常忽略文章主旨、篇章构成、作者态度等,而习惯于从“小语境”,即词语所在句子上理解,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其二、粗解文章现代文学类文章阅读,固然有一定的速度,但不能为赶时间,而将文章读得过于粗略。

没有理解文意,遣论对词语含义的揣摩,只好是一知半解。

其三、缺乏整合理解语境中的词义,有一个工作是必做的那就是筛选并整合信息。

“筛选”与“整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筛选”强调对一个词语诸多意思的辨别、抽取,整合则要求在筛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分析、归纳甚至推断。

对点训练一、阅读,完成各小题有温度的梦想禹仁杰①珍道尔老师离开学校经商的那一年,向所有不愿让他离去的孩子们许下一个诺言,他要帮助每个孩子都实现一个梦想。

②同学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好玩的想法,于是各自写下自己的愿望,有的想要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有的想要一个能飘出烟的玩具房子,有的想要一个足够结实的网球拍,有的想要一把上好的小提琴……③11岁的埃文一口气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一串梦想:第一,25岁之前,游览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到澳洲看大碉堡,登上中国的长城;第二,35岁之前,乘船穿越苏伊士运河,看埃及的金字塔,再到意大利看比萨斜塔;第三,40岁之前,到日本看樱花,拍摄富士山的雪景。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学案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学案

【现代文阅读复习】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学案目标:1.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考查内容;2、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3、通过对应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重点:通过对应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准备:学案、训练案。

方法:自学、讨论、交流、归纳、练习。

课时:4课时。

内容和步骤: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II卷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块。

本着先分后总的原则,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复习。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能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

例如闻一多《兽•人•鬼》(2000年春季招生)开头说道:‚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

‛这一句中的“杰作”感情色彩特别强烈,自然是重要词语。

俗话说,词不离句,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这个“杰作”就应解释为“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当我还不曾和他相识时,时常听到有人议论他:‚鲁迅多疑。

‛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气大,爱骂人,如何睚眦必报,总之,鲁迅是不容易接近的,还是不去和他接近好。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相埋没。

我于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

(唐弢《琐忆》)在这段文字中,“议论”是什么意思呢?文中所“议论”的内容不是事实。

接下来引用一个成语并加以分析,再则“不敢去接近他”与上文“总之”领起的句子相对应。

据此可知:这里的“议论”,就是“造谣毁谤”。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熟语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熟语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2023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能够辨析成语错用的主要类型。

2、掌握辨析成语的几个主要方法。

考点说明1、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正确使用。

2、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

复习重点1、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2、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一、题型设误类型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指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此处望文生义,用于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

很多的时候,成语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火中取栗”、“炙手可热”、“首当其冲”、“指手画脚”等。

2、张冠李戴,用错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

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

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这里指旅游的人,用错对象。

高考考过的成语还有:“洗心革面”、“车水马龙”等。

其他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成语的感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通过对词语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3. 常见错误类型及修改方法4. 练习题及解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高考常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难点:正确运用词语,避免常见错误。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子分析词语的正确使用。

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高考词语题的考查特点和重要性。

2. 讲解:分析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举例说明。

3. 辨析:引导学生辨别词语的正确与错误用法。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解答:讲解练习题,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续)4. 词语的语境适应性解释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强调有些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在不同语境下适用性不同。

5. 词语的固定搭配介绍常见的词语搭配,如成语、惯用语等,强调搭配的正确性对意义表达的重要性。

七、常见错误类型及修改方法1. 误用成语举例说明常见误用成语的错误类型,如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语境不符等,并教授修改方法。

2. 词语搭配错误分析常见的词语搭配错误,如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名词等搭配不当,教授正确的搭配方式。

3. 词语重复或矛盾讲解如何识别和修改文章中的词语重复或矛盾现象,如意义的重复或意义的矛盾。

八、练习题与解答1. 练习题设计设计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2. 解答与分析提供详细的练习题解答,分析错误选项的原因,强调正确选项的合理性。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练习中的参与程度,鼓励积极发言。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和语境推断词语意义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一些文本中的重要词语,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其含义。

2. 引导学生运用语境推断词语的方法。

3. 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和探索词语的含义。

2. 利用上下文和语境,帮助学生推断词语的意义。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文本材料,包含需要解释的重要词语。

2. 准备问题列表,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词语的含义。

3. 准备小组讨论的安排和指导。

五、教学步骤1. 引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引起学生对理解词语在文中含义的兴趣。

2. 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阅读一段文本,并指导学生找出其中的重要词语。

3. 词语解释:让学生尝试解释所找到的重要词语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语境进行推断。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5. 分享和总结: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总结和归纳出正确的词语含义。

6. 练习和应用: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解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7.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反思自己在阅读理解中的不足之处。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理解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观察,评估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通过练习和应用,评估学生对所学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扩展1.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引导学生思考词语的含义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完整)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教案

(完整)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教案

(完整)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教案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一、“重要词语”有哪些1、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和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文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二、常见考查形式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2、表述词语的指代义(①代词指代义和②非代词的指代义)3、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4、分析词语所表达的作用5、赏析词语的妙处三、常用的答题技巧(一)前瞻后顾,寻找指代①代词指代义:从代词的上下文(一般是上句)中寻找指代义;②非代词的指代义:要在上下文里找与非代词对应的阐释句。

(二)识别修辞,理解词义第一步:比喻:弄清它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双关:要明白是谐音双关还是语音双关;第二步:代入法检验,提高答题安全系数如: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母亲呵,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前一个“风雨”,是本义,指大自然中的风雨;后一个“风雨”是比喻义,即失败或挫折。

(三)结合主旨,理解词语有的词语的含义与作者的思想观点或主旨有密切的关系。

如:《寒冷的味道》。

(四)删除压缩,对比效果用删除词语的方法,去比较删减后的句子与原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以此来领会词语的意思。

如《以自己的实力翻身》(五)结合情境,区别褒贬每个词语都有基本义,但有时为了特定语言环境的需要,将词语赋予特定的含义。

要准确理解特定含义,就要结合语境,根据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去揣测词语的感情色彩。

如:结合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选自魏巍《我的老师》)“狡猾"原来是贬义,解释为“诡计多端,不可信任”,我们如果按照本义去理解,就与作者的本义背道而驰了。

一轮复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 教案(全国)精品版

一轮复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 教案(全国)精品版

Ⅰ掌握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要求与方法一、了解高考选考词语的类型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的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词语的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具体说来,有下面几种类型: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多指名词、形容词或相应的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代词(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二、掌握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014·湖南)《粮食》(原文见本章专题二“考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情感,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

②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中重要词语的丰富含义的能力。

题干中“综观全文”的提示至关重要,从整个句子看,粮食被“篡改”,是在综述粮食在当下的际遇,从后文中寻找呼应的段落,可将答题区间定在第9段和第10段,整合提炼这两段内容,即可得出完整的答案。

(2015·江苏)《比邻而居》(原文见本章专题二“考点一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2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2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2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目标要求]“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的含义〞是高考中必考的一个考点,且这种理解不是孤立的词语解释,而是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作答,特别是那些要解释的词语是临时义、借代义或比喻义时离开的特定语境就不大可能理解的正确。

而且又是试题并没有要求解释某个词语,但你如果不搞清楚就会影响到对其他题目的解答,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文章中的以下一些词语,也就是《考试说明》中的“重要〞之义。

〔1〕表达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

〔5〕对文章的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6〕比喻等特殊词语。

〔7〕由语境而产生的别种意思的词语[网络透视]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

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是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理解词语中的常用义,即常用的未有引申、转化的基本义项。

例:他们在失望中顺着塞纳河走去,冷的发抖,终于在河岸上找着一辆拉晚儿的破马车。

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莫泊桑《项链》〕〔因自己感到不如别人而惭愧〕2.理解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义,在多义词中。

当一个词进一个语境之后,它的语义就具体清楚了。

例: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便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儿笑了,我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一词要称为“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如放到原文中就与文章相差十万八千里,在这语境中,该词表达的是老师爱学生,从不打骂学生,这回似乎要打,但教鞭只轻轻的敲在石板上,“我〞立即明白了老师的心意,所以这里的“狡猾〞是机灵与调皮之意。

3.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转化义。

词经过引申或打比方,意义起了变化。

例: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积贮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上,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散文理解词语和句子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散文理解词语和句子

高考散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意题的方法一、掌握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理解某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上下文分析把握文章作者的意图和用心,整体感知文中词语的含义。

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基本方法有:1.明确词语的基本义,这是理解语境义的基础。

2.把握语境,细读文本,咬文嚼字。

理解词语含义,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段甚至篇)”的原则,着眼全文,在具体的大小语境中去深入理解。

对其中的代词,要指出指代的内容。

词语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考的是语感。

词语的丰富性,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仔细阅读,反复咀嚼品味出来。

如2010年浙江卷《静流》考查父亲“喝令”弟弟收下退休工资卡,“喝令”一词表面上是父亲的强硬,但结合孙儿自闭症,他拿出退休工资卡弟弟不要,则其中又含有父亲疼爱弟弟的心理。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有一种人把自己的文字润格定得极高,颇有一字千金之概,轻易是不肯写信的。

你写信给他,永远是石沉大海,假如忽然间朵云遥颁,而且多半是又挂又快,隔着信封摸上去,沉甸甸的,又厚又重——放心,里面第一页必是抄自尺牍大全,“自违雅教,时切遐思,比维起居清泰为颂为祷”这么一套,正文自第二页开始,末尾于顿首之后,必定还要标明“鹄候回音”四个大字,外加三个密圈,此外必不可少的是另附恭楷履历硬卡片一张。

这种信也有用处,至少可以令我们知道此人依然健在,此种信不可不复,复时以“……俟有机缘,定当驰告”这么一套为最得体。

……信里面的称呼最足以见人情世态。

有一位业教授的朋友告诉我,他常接到许多信件,开端如果是“夫子大人函丈”或“××老师钧鉴”,写信者必定是刚刚毕业或失业的学生,甚而至于并不是同时同院系的学生,其内容泰半是请求提携的。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_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_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

装订线高中高三年级语文教学案编制人:** 审核人:** 课时:1课题: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教学目标:掌握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的方法和规范要求。

教学重难点:类题精练,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部分(学生活动部分)个性备课一、高考回放(一)、阅读叔本华《论名声》完成题目。

(文章见《步步高》249页)文章说“立功”与“立言”是通向“名声”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

(6分)(二)、阅读朱良志《乾坤草亭》完成题目。

(文章见《步步高》250页)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

(6分)二、知识链接一、掌握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的基本方法理解重要词语、概念,要注意它在文中的含义。

因为考点强调的是“在文中”,故在理解时,既要注意它的“词典义”,又要注意它的“语境义”。

要把“重要概念”还原到文本中,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进行理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

对于关乎主旨、作者主张的重要词语、概念的理解,首先要掌握基本要求:①从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来思考,选准准确的词义,理解临时意义;②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同时兼顾词语的本义;③从词语的词性、语法结构分析、斟酌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概念”,指的是:①表现主题思想的词语,②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③二、掌握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题的规范要求1.审题要求(1)常见提问方式:①作者所说的“×××”的含义是什么?②请解释“×××”的含义。

③指出文中两个“×××”的不同意思(或相同之处)。

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④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

(2)审题要点:①要审该词语、概念出现的地方,尤其是最先出现的地方,它们往往是答题要点出现的地方。

如果考查的是该概念的外部特征,则其特征表现在多方面,信息也分散在原文不同的段落或层次,要注意找全找准有关信息。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有效沟通和表达,增强语言魅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 成语的定义2. 成语的特点3. 成语的来源与构成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记忆1. 成语的分类2. 成语的记忆方法3. 成语的积累与运用第三章:成语的运用与辨析1. 成语的正确运用2. 成语的误用与辨析3. 成语的运用技巧与实例分析第四章: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2. 成语在文段中的作用与分析3.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对策略第五章:成语在写作中的运用1. 成语在写作中的作用与意义2. 成语的恰当运用与搭配3. 成语写作实例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记忆方法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正确与误用,提高学生对成语运用能力的认识。

3. 阅读理解法:通过成语在文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

2. 练习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练习和作业。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成语在文段中的应用,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4. 写作能力:通过成语写作实例,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成语故事书籍或文章。

3. 成语运用实例和误用案例。

4. 成语写作模板和优秀范文。

六、成语的来源与故事1. 成语的来源:古代文学、历史、神话、民间故事等。

2. 成语故事讲解: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成语,讲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3. 成语故事的作用:增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七、成语的辨析与练习1. 成语的误用类型: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等。

2. 成语辨析方法:根据语境、词义、用法等方面进行辨析。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意思和用法2. 掌握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演变和活用4. 成语的运用和辨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成语的运用和辨析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成语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的特点和用法2.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成语的不同用法和意义,帮助学生区分和辨析成语3. 实践训练法:通过练习和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成语有基本的认识3. 分析成语的来源和分类:讲解成语的来源,如寓言故事、历史典故、文学名著等,并介绍成语的分类,如人物成语、动物成语、植物成语等4. 探讨成语的演变和活用:讲解成语的演变过程,如古汉语成语到现代汉语成语的演变,以及成语的活用,如成语的颠倒使用、成语的拆分使用等5. 练习成语的运用和辨析:提供一些成语句子,让学生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并解释原因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供一些拓展的成语,供学生课后学习和巩固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运用成语的能力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等,评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成语意思、用法和辨析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运用情况。

1. 成语词典:提供成语词典,供学生查阅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成语案例资料:准备一些成语的案例资料,用于讲解和分析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成语练习题:准备一些成语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1 理解词语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

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

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

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

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

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

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

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

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

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

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

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有删改)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

(5分)
[我来答题]
[阅卷现场]
考生答案误区诊断
“有形的窗子”是指铁纱窗、玻璃
窗等,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而
“无形的窗子”则是指现实与理
想之间的间隔。

得分:3分
此考生答题浅尝辄止,浮于表面。

能够指出“窗子”
的表层含义,但由于挖掘不深,对“窗子”的深层含
义理解错误,扣2分。

理解词语含义“4步骤”
第一步:寻找与词语相关的具体语境。

第二步: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的表层含义。

第三步: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第四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答题模板:
词语表层含义+词语深层含义+手法及效果。

[满分示范]
第一步:寻找与词语相关的具体语境
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关于“窗子”的描写。

读原文可以发现,第二、三、四、五、七段都写到了窗子。

第二段写“我”看到铁纱窗外面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第三段提到铁纱窗、玻
璃窗,第四段写“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都在窗子以外,第五段写书房窗外的情形,第七段写即便是出门旅行,“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

第二步:理解词语的表层含义
表层含义就是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

第三步: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深层含义要在理解、概括文章段落内容的基础上作答。

文章写到窗子之外的四个乡下人的背影、平原、山峦、麦黍、外院的日常琐事和杂音、带着各种用品的时髦的学者,文章始终流露出窗子以内的知识分子对窗外真正生活的陌生与隔阂,造成这种隔阂的是观念的差异。

这是一种“无形的窗子”。

综合以上分析,就可以答出“窗子”的深层含义了。

[尝试写满分答案]
[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