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其研发方向_边银丙
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是当前农业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食药用菌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和药用价值的生物资源,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增加,食药用菌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食药用菌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重点探讨其中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其应用。
通过对当前相关技术的调研和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该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概述进行说明。
然后,在正文部分将介绍食药用菌全产业链的概况,并详细讨论其中的关键技术创新。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关键技术创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同时分析对全产业链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结:食药用菌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全面介绍食药用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重点探讨其中的关键技术创新。
通过深入了解该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食药用菌行业的发展,满足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需求。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 引言:介绍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的背景和意义;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2. 正文:详细介绍食药用菌全产业链的概念、特点以及相关重要环节。
重点呈现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创新,包括具体的技术应用和改进,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产业链效率。
2.1 食药用菌全产业链介绍:对食药用菌全产业链的定义、组成和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为后续讨论打下基础。
2.2 关键技术创新1:介绍第一个关键技术创新领域,包括相关的研究进展、技术原理和应用情况。
2.3 关键技术创新2:介绍第二个关键技术创新领域,包括相关的研究进展、技术原理和应用情况。
2.4 关键技术创新3:介绍第三个关键技术创新领域,包括相关的研究进展、技术原理和应用情况。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方案

培养基质准备
根据不同食用菌品种的需求, 配制适合的培养基质,并控制 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以保证 食用菌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出菇管理
控制出菇室的各项环境参数, 如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流 通等,以保证食用菌的正常生 长和发育,并提高产量和质量 。
栽培设施选址与布局
选址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交通 便利、无污染源的地方。
布局
根据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进行合 理布局,如分区布置、合理安排 人流和物流等。
04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
栽培品种选择
80%
适应性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 条件的品种,以确保其生长和产 量的稳定性。
100%
市场需求
考虑选择当前市场热销或具有潜 在需求的品种,以增加销售渠道 和经济效益。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方案
汇报人:
2023-11-30
目
CONTENCT
录
• 背景介绍 • 实施方案概述 •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设施 •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 •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成本控制 •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市场销售 •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前景展望与风险
评估
01
背景介绍
食用菌产业现状
食用菌产量的全球趋势
采收与销售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标准,采 收成熟的食用菌,并进行清洗 、分级和包装等处理,最后销 售给消费者或加工企业。
实施方案特点
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食 用菌工厂化栽培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节能环保
采用循环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废弃物等方法, 实现节能减排和质和口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
我国食用菌遗传学的发展及展望

Review22 April 2021, 40(4): 806-821 Mycosystema ISSN1672-6472菌物学报创刊4(7周年40th anniversary of M y c o s y s t e m aCN11-5180/Q特约综述DOI: 10.13346/j.mycosystema.210072鲍大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浦江人才。
现兼任国家食用菌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农业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菌 物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和食用真菌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 主任委员、《菌物学报》副主编。
从事食用菌遗传育种的应用基础和技术创新研究, 已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菌物学报》和《食用菌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合作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
我国食用菌遗传学的发展及展望鲍大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上海201403摘要:食用菌遗传学是食用菌学科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40年来我国食用菌遗传学研宄紧密围绕为育种服务、最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的解决等主题开展了众多科学活动。
为了 促进食用菌遗传学研宄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本文梳理出9个方面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食用菌种质资源 调查和地方品种研究、食用菌农艺性状控制基因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研究、食用菌杂交育种的遗传 学规律研究、食用菌菌种的遗传稳定性研宄和变异风险监控、栽培基质分解利用和储存转运的分子机制、 食用菌应对环境因素变化的分子机制、子实体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食用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分 子机制以及食用菌鲜品采摘后代谢生理的分子机制等,目前这些研究主题有些正在成为研究热点,有些 在研宄的系统性上还有待完善,有些还缺少足够的关注兴趣。
双孢蘑菇工厂化三次发酵生产技术

双孢蘑菇工厂化三次发酵生产技术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双孢蘑菇工厂化三次发酵生产技术第一节:引言双孢蘑菇是一种常见的可食用真菌,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香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及摇瓶培养条件优化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2021,29(3):242~249香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及摇瓶培养条件优化谢婷1何娟1张顺凯2焦海涛2边银丙1肖扬1*(1.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武汉430070;2.湖北森源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昌444200)摘要建立液体菌种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是香菇工厂化生产的重要保障。
以香菇‘森源16’为试验菌株,选择菌丝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和直径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9(34)优化香菇摇瓶液体发酵工艺。
结果:棉秆粉为最佳碳源,麸皮为最佳氮源;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g/100mL,棉秆粉1.5g/100mL,木屑粉1.5g/100mL,麸皮0.6g/100mL,KH2PO40.1g/100mL,MgSO4·7H2O0.05g/100mL;最优摇瓶发酵条件为装液量100mL/250mL,摇床转速170r/min,初始pH5.5,羧甲基纤维素钠0.20g/100mL,漆酶0.05g/100mL。
关键词香菇;液体菌种;培养基优化;摇瓶发酵;条件优化中图分类号:S6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码:2095-0934(2021)03-242-08 Optimization of liquid spawn media and shake flask culture conditionsof Lentinula edodesXie Ting1He Juan1Zhang ShunKai2Jiao Haitao2Bian Yinbing1Xiao Yang1*(1.Institute of Applied Mycology,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0,China;2.Hubei SenyuanEcological Co.,Ltd.,Yichang,Hubei444200,China)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igh-quality and high-efficiency production technology system for liquid spawn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factory production of Lentinula edode s.In this study,Senyuan No.16was used as the test strain,and the mycelial biomass,mycelial ball density and diameter were used as the main evaluation indicators.Single factor test and orthogonal test L9(34)were used to optimize the liquid culture process of L.edodes in shaking flasks. Results showed that cotton stalk powder is the best carbon source and wheat bran is the best nitrogen source.The optimized medium formula is glucose3g/100mL,cotton stalk powder1.5g/100mL,wood chip powder1.5g/100mL, wheat bran0.6g/100mL,KH2PO40.1g/100mL and MgSO4·7H2O0.05g/100mL.The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s for shake flasks are100mL/250mL of liquid volume,170r/min of shaker speed,initial pH of5.5,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0.25g/100mL,laccase0.05g/100mL.Key words Lentinula edode s;liquid spawn;medium optimization;shake flask culture香菇(Lentinula edodes)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被誉为“山珍之上品”,且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健胃、助消化、抗炎症、抗菌和抗肿瘤等活性[1,2]。
秀珍菇工厂化栽培的优势品种及配方筛选

秀珍菇工厂化栽培的优势品种及配方筛选
饶火火;王维涛;潘漳友
【期刊名称】《中国食用菌》
【年(卷),期】2024(43)2
【摘要】为筛选适用于工厂化生产的秀珍菇品种与栽培配方,在工厂化生产条件下以3个常用配方栽培经组织分离获得的商品性状较好的3个秀珍菇品种纯菌种,进行出菇试验。
结果表明,秀珍菇品种“秀E”和配方2(玉米芯22%、甘蔗渣10%、细锯末18%、棉籽壳20%、麸皮20%、玉米粉3%、豆粕5%、碳酸钙1%、氧化钙1%,含水量63%)为最优组合,单位产量达0.345 kg/袋,A级菇占比最高,且出菇管理较简便。
此外,配方2栽培秀珍菇品种“秀98”的单位产量也可达0.335 kg/袋,A级菇占比高,二者无显著差异,均达到目前工厂化生产的预期要求。
【总页数】5页(P58-61)
【作者】饶火火;王维涛;潘漳友
【作者单位】龙岩市土壤肥料技术站;龙岩市浚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1
【相关文献】
1.秀珍菇高温品种筛选及栽培配方优化
2.适宜工厂化栽培的秀珍菇菌株筛选与评价
3.秀珍菇工厂化栽培品种与菌种剂型筛选试验初报
4.秀珍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配方优化研究
5.秀珍菇工厂化栽培的配方优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与深加工项目计划书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与深加工项目计划书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食用菌作为一种既营养丰富又具有药用价值的食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目前市场上的食用菌大多来自于大棚、山林等自然环境,规模生产和质量稳定性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建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与深加工项目,实现大规模、稳定、高效的供应食用菌,满足市场需求,并提供更多种类的深加工食用菌产品,有助于推动食用菌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项目概述: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座专业的食用菌工厂,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工厂化生产和深加工食用菌产品。
项目的建设周期为3年,总投资为5000万元。
一、项目投资及融资方式: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1000万元。
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和自筹资金。
二、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1.建设3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其中2000平方米用于食用菌生产加工,1000平方米用于深加工食用菌产品。
2.购买先进的菌种培养设备、包装设备等生产设备。
3.引进食用菌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
4.开展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推出更多样化的食用菌产品。
三、项目市场分析:目前,食用菌市场需求量大,但供应量不足。
通过建立工厂化生产和深加工项目,可以满足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提高供给能力。
另外,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食用菌产品的消费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
四、项目运营方案:1.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实行生产计划、品质监控、物流配送等管理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2.以市场竞争力为导向,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
3.加强产品研发,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新品种并开发更多样化的深加工产品。
4.建立与经销商的良好合作关系,拓展市场渠道,增加产品销售量。
五、项目效益评估:1.预计项目投资回收期为5年,投资利润率在10%左右。
2.预计项目年产值3000万元,纳税200万元,创造300个就业岗位。
食用菌生产实习报告

食用菌生产实习报告篇一:食用菌实习报告《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专业:植物保护班级:植保0905班姓名:尹传林学号:2009301200906指导教师:边银丙、王卓仁中国·武汉二○一一年十二月一、实习目的与任务(一)实习目的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基础科学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否则会脱离实际,无异于空中建楼阁。
该课程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十分紧密,实习是掌握有关理论的重要环节。
所以本次食用菌实习旨在引导同学们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之后在生产实际问题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意识与沟通交流的品质。
通过参观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于食用菌产业的理解,增长其对于这一产业美好前景的信心,对中国近当代甚至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二)实习任务1.掌握菌种的制作、分离等制种工作。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操作。
3.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
4.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
二、实习时间2011年11月28日至2011年12月4日三、实习地点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四、实习内容1.华中农业大学黑木耳、香菇、平菇代料栽培生产实践2.观看湖北菇菌产业发展三十年历史和香菇生产技术的视频3. “中国香菇之乡”的随州三里岗以及新州各工厂、公司参观学习五、实习过程本次实习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要是在菌种试验中心以及真菌楼亲身从事食用菌栽培的一系列环节操作实习。
第二部分是对湖北食用菌大企业和随州食用菌行业进行参观学习。
(一)栽培实习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在老师带领下了解了菌种试验中心的大致布局,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菌种场的布局方面,还应考虑各生产部门间的位臵关系,从而更合理、更节省地进行安排。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环境可控的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流水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周年化生产,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
近些年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十分迅速,除了发展较早的上海、北京、广东继续保持领先外,江苏、福建、山东及东北等地区也后来居上,成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基地。
目前我国工厂化生产主要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和蟹味菇、双孢蘑菇、白灵菇等。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配套的设备生产企业发展也十分迅速,目前生产的设备包括全自动灭菌设备、整套生产流水线、液体菌种设备、空气调节设备、加湿设备、净化设备和控制系统,为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国内食用菌生产设备整体上与日本、韩国还有差距,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1食用菌工厂化生产1.1工艺流程1.2操作要求1.2.1原料混合搅拌栽培主料有木屑、玉米芯、棉子壳、甘蔗渣,营养物质有米糠、麸皮、玉米粉和少量的石灰、石膏等。
在工厂化生产的配方中,营养物质所占比率比常规栽培的要高,一般要占总量30%~40%,以尽可能提高第一潮菇产量。
基本配方1:棉子壳30%,玉米芯36%,麸皮30%,玉米粉3%,碳酸钙1%,含水量64%~66%。
基本配方2:木屑33%,玉米芯30%,米糠22%,麸皮11%,玉米粉3%,碳酸钙1%,含水64%~66%。
通过搅拌使原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取大量的水分,提高培养料自身的蓄水能力,并使物料混合均匀。
同时快速完成装瓶和灭菌,避免微生物大量繁殖致使培养料发酵酸败,改变其理化性质,影响发菌速度和产品产量。
1.2.2装瓶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均匀地装入专用塑料瓶中,并完成打孔和压盖。
目前国内使用的栽培瓶有850mL和1100mL。
金针菇大多采用1100mL大口径塑料瓶,单瓶产量已达到300g以上;1100mL塑料瓶栽培杏鲍菇,产量130~150g;850mL1100mL塑料瓶栽培蟹味菇产量分别在160g和200g 左右。
姬松茸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

宁夏农林科技,作者简介:任怡莲(1977-),女,宁夏中宁人,高级经济师,在职农业与种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农学园艺(食用菌)研究。
收稿日期:2021-08-06修回日期:2021-08-12Agaricus blazei Agaricus 姬松茸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任怡莲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银川750002摘要:姬松茸是名贵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其栽培方式与双孢蘑菇完全相同,只是生长发育所需的温湿度不同。
姬松茸为中、高温食用菌,可与双孢蘑菇实现倒茬,较为适宜在北方高温时期栽培。
本文介绍了姬松茸的食用价值、生长特性,总结了姬松茸工厂化栽培堆料、发酵、播种、覆土、出菇管理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姬松茸;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S64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4X (2021)10-0031-03doi:10.3969/j.issn.1002-204x.2021.10.008Key Technology of Industrial Cultivation of Agaricus blazei MurrillAbstract Agaricus blazei Agaricus blazei Agaricus blazei Agaricus blazei Agaricus blazei Key words Agaricus blazei 3162卷10期1菌种选择2培养料配制与发酵2.1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制2.2培养料预湿堆料2.3培养料一次发酵2.4培养料二次发酵3铺料与播种4菌丝体培养5覆土任怡莲姬松茸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3262卷10期任怡莲姬松茸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6出菇管理6.1温度调控6.2湿度调控6.3通风管理7采收与转潮管理8病虫害绿色防控9小结参考文献:[1]黄毅.食用菌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黄年来,林志彬,陈国良,等.中国食药用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3]郭卫华,李凯,李玉,等.姬松茸栽培料配方筛选及栽培工艺的研究[J].菌物研究,2007,5(4):240-243.[4]张雄森姬松茸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河南农业,2021(2):14-15.责任编辑:李晓瑞实习编辑:周慧33。
食用菌的加工技术及创新

食用菌的加工技术及创新1、什么是食用菌加工食用菌加工:将原料加工成保存时间长、运输方便、味道鲜美、有利于食用的各种新产品的过程和方法。
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对象:食用菌子实体、液体或固体培养的菌丝体、子实体下脚料。
食用菌加工的重要性:延长食用菌产品的保存期;增加食用菌产品的种类;均衡食用菌的市场供应;提高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方便食用菌产品的运输;浓缩食用菌的有效成分。
能浓缩食用菌的有效成分:许多食用菌子实体内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如香菇子实体中的香菇多糖和香菇嘌呤,灰树花子实体中的灰树花多糖和嘌呤,灵芝子实体中的灵芝多糖、灵芝生物碱和三萜类物质。
这些物质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促进免疫细胞对病毒、病菌和异常细胞的吞噬能力,能消除体液中自由基的产生,防止细胞膜质的氧化,亦能扩张动脉,降低血压和血脂,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等。
但这些物质在菇体中存在的浓度不是很高,直接食用子实体,其浓度达不到有效值,故有许多作用不易显示出来。
通过加工提取,将有效成分浓缩或纯化。
多种以食用菌为原料加工成的药品,都是经过许多环节提取、浓缩、加工生产而成的,为人类健康作出了贡献。
2、食用菌加工业现状我国食用菌目前仍以以鲜品和初加工产品销售为主。
初加工产品中干品和盐渍品为主。
部分食用菌被加工成汤料、调味品、强化食品、保健品或药品。
据业内专家估计,我国香菇和茶树菇的60%、黑木耳和毛木耳的90%、银耳和竹荪的95%以千制品形式销售。
双孢蘑菇以鲜品、盐渍品、冻干品和罐头的形式销售,如福建省2008年产双孢蘑菇40万吨,其中8万吨以鲜品销售,5万冻品的料,27万吨制成罐头或盐渍品。
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则以鲜品为主要销售形式。
出口产品主要是加工产品。
3、传统的食用菌加工工艺与创新干制(烘干和晾晒)、盐渍、罐头等传统加工工艺为主。
发展方向:功能性食品、调味品、强化食品、即食食品、冻干品、汤料、保健品或药品。
一、食用菌产品的初级加工食用菌产品的加工是指对采收的食用菌子实体、液体或固体培养的菌丝体、子实体下脚料等原料加工成保存时间长、运输方便、味道鲜美、有利于食用的各种新产品的过程和方法。
食用菌生产实习报告

食用菌生产实习报告篇一:食用菌实习报告《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专业:植物保护班级:植保0905班姓名:尹传林学号:2009301200906指导教师:边银丙、王卓仁中国·武汉二○一一年十二月一、实习目的与任务(一)实习目的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基础科学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否则会脱离实际,无异于空中建楼阁。
该课程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十分紧密,实习是掌握有关理论的重要环节。
所以本次食用菌实习旨在引导同学们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之后在生产实际问题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意识与沟通交流的品质。
通过参观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于食用菌产业的理解,增长其对于这一产业美好前景的信心,对中国近当代甚至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二)实习任务1.掌握菌种的制作、分离等制种工作。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操作。
3.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
4.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
二、实习时间2011年11月28日至2011年12月4日三、实习地点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四、实习内容1.华中农业大学黑木耳、香菇、平菇代料栽培生产实践2.观看湖北菇菌产业发展三十年历史和香菇生产技术的视频3. “中国香菇之乡”的随州三里岗以及新州各工厂、公司参观学习五、实习过程本次实习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要是在菌种试验中心以及真菌楼亲身从事食用菌栽培的一系列环节操作实习。
第二部分是对湖北食用菌大企业和随州食用菌行业进行参观学习。
(一)栽培实习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在老师带领下了解了菌种试验中心的大致布局,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菌种场的布局方面,还应考虑各生产部门间的位臵关系,从而更合理、更节省地进行安排。
加工技术-我国食用菌深加工技术的六种创新工艺

加工技术-我国食用菌深加工技术的六种创新工艺食用菌味道鲜美,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素有“素中之荤”之称,且富含多糖、膳食纤维等多种功能性物质,在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压血脂、抗衰老等方面作用明显。
这些特点引起了保健食品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广泛兴趣。
食用菌的深加工品属于中药和保健品的范畴,因此中药和保健品的深加工技术同样适用于食用菌的深加工。
01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发酵属于生物工程技术范畴,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它在食用菌功能食品开发中已经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
目前研究的热点多集中在食用菌液体发酵条件、液体深层发酵动力学研究及发酵所得菌丝的形态学和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等。
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不仅可以实现食用菌菌丝的批量生产,同时又可以从发酵液中提取多糖、生物碱、萜类、甾醇等多种对人体有利的生理活性物质,为食用菌功能性食品的生产和开发提供了有力保证。
02超细粉体技术目前国外对粒径小于3μm的粉体称为超细粉体。
超细粉体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物料经超微粉碎后可完整地保持其有效成分。
灵芝、茯苓等经超细粉后,增加了多糖、三萜类等有效成分的比表面积,便于人体吸收和利用。
金针菇、香菇中膳食纤维含量比较丰富,两者经超微粉碎后,大大提高了膳食纤维的可利用率,显著提高人体的消化吸收率。
03微胶囊技术微胶囊技术是一种采用特定设备和特殊方法,把分散的固体颗粒、液滴或气体完全包封在一层微小、半透性或封闭的膜内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
许多食用菌经微胶囊包覆后,更好的控制了其有效成分的缓释速度,增强了其利用率。
除此之外,灵芝经微胶囊技术加工后,能屏蔽掉三萜类等物质的不良口感。
目前,微胶囊技术广泛应用在食用、医药和生物化工领域。
0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其原理是将超临界流体控制在超过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条件下,从目标物中萃取成分,当恢复到常压和常温时,溶解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成分即与超临界流体分开。
食用菌栽培学(第3版)

谢谢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版工作
2017年7月31日,《食用菌栽培学(第3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该教材共分为16章,讲述了食用菌栽培学所涉及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市场上主要类型食用菌的栽培原理和技 术。第一章至第六章是基础知识,包括绪论、食用菌形态结构与主要类群、生理与生态、遗传与育种、培养料与 栽培设备设施、菌种繁育。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分别论述了六大类食用菌的栽培原理与技术,即草腐食用菌、木腐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食用菌、药用菌、珍稀食用菌和驯化中的食用菌。第十三章为病虫害防控,第十四章为保鲜 加工与菌渣利用。第十五、十六章分别讲述了6个食用菌生物学基础实验和6个栽培学实验。
教材目录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
《食用菌栽培学(第3版)》配有Abook数字课程,该课程包括深入学习、主编导学、参考文献、各章思考 题、教学课件等;同时,提供了二维码资源。
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
《食用菌栽培学(第3版)》有传承,有发展,有创新!“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生”,新人新作 充满了新意,预示着中国食用菌年青一代已经茁壮成长起来!希望产业中的新一代“蘑菇人”从中悟出些许道理, 而为这份我们几代人所钟爱的事业贡献终身! (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农科院外籍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 李玉评价)
该教材共十六章,由绪论、食用菌形态结构与主要类群、食用菌生理与生态、遗传与育种、培养料与栽培设 备设施、菌种繁育、草腐食用菌、木腐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食用菌、药用菌、珍稀食用菌、驯化中的食用菌、病 虫害防控、保鲜加工与菌渣利用、食用菌生物学基础实验、食用菌栽培学实验组成。
成书过程
修订情况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现状与问题分析

Special Planning
表面上看,中国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存在两 产的“卡脖子”环节,亟待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
个突出问题:一是同质化严重,产品竞争力弱; 权的新品种。
二是市场价格波动大,尤其是在春节后,气温回
(3)解决良种繁育问题 食用菌菌种易于退
需要相应设施。食用菌生产已基本实现了设施 增收致富、丰富和保障“菜篮子”产品、出口
化,设施化的最高境界是工厂化生产。
换汇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背景
食用菌产业见效快、效益高,成为多地脱贫攻 坚的支柱。
食用菌产业概况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优势
食用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保健功能广、
Special Planning
度、光照、水肥、空气等环境条件,为种植业和 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图 1),目前已成为中国
养殖业创造相对可控制的外界条件,从而促进农 种植业第五大产业,超过棉、茶、油等产业。
业生产。设施农业的本质是借助设施提高农业资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9 年中国食用菌年
源的利用率。相对于大田作物、蔬菜、水果等, 产 3933.87 万 t,产值 3126.67 亿元,中国食用
目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主要特点有 4 个。 一是工厂总量持续减少,与 2018 年的 480 家相 比,2019 年同比减少 18%。二是总产量持续增 加,与 2018 年相比,同比增加 3.4%。三是生 产种类日益多元化,双孢蘑菇、斑玉蕈、鹿茸菇 产量显著增加,其中,与 2018 年相比,双孢蘑 菇同比增长 26.2%,斑玉蕈同比增长 17.1%, 鹿茸菇同比增长 14%。四是企业规模优势突显, 日产低于 15 t 的企业已由 2018 年的 7.63% 下 降为 2.88%,日产超过 20 t 的企业已由 2018 年 的 23.9% 上升到 31.41%。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一基本概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先进的设施、设备,人工控制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湿、光、气等环境条件,使生产流程化,技术规范化,产品均衡化,供应周年化,是采用工业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组织食用菌生产的过程。
它是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国内外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食用菌生产工厂化最早在双孢菇栽培中应用,距今已有60年的发展历史。
欧、美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最早,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地区。
1947年,荷兰人在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的条件下栽培双孢菇,由此开始了草腐菌工业化生产。
而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实现了双孢菇的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而且专业化程度较高,培养料堆制,菌种制作,栽培管理,销售和加工等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公司完成。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创建了金针菇等木腐菌瓶栽和袋栽的工厂化生产模式。
20世纪80年代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相继引进日本生产模式,并根据自身条件加以改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技术日臻成熟。
我国内地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部门和省份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引进了9条大型的双孢蘑菇工业化生产线,但是由于技术、市场和管理等问题,除了个别公司能够成功运作外,其余都被迫停产,工厂化生产一度处于低潮。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条件的成熟,国内再次掀起了以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等木腐菌工厂化生产投资热潮。
除了台湾、日本一些独资、合资企业陆续在大陆投资建厂外,国内不少企业(如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吉龙食用菌公司等),也陆续投资开发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采用引进设备和自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获得了成功。
此外,各地小型半工厂化或设施加强型的规模化生产模式更是不断涌现。
安徽省内工厂化生产企业有3—5家,阜阳市有两家,阜南,主要从事白灵菇工厂化栽培,颍泉,主要从事杏鲍菇工厂化栽培。
工厂化秀珍菇单潮爆发性出菇技术研究

1190㊀㊀2024年第65卷第5期收稿日期:2023-02-13基金项目:浙江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2023ZDXT08-5);浙江省食用菌产业技术项目(浙农科发 2023 20号)作者简介:杨建文(1970 ),男,浙江江山人,助理农艺师,从事食用菌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E-mail:135****6288@㊂通信作者:毛小伟(1970 ),男,浙江江山人,推广研究员,本科,从事食用菌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E-mail:mxw_436@㊂文献著录格式:杨建文,巫优良,毛小伟,等.工厂化秀珍菇单潮爆发性出菇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24,65(5):1190-1193.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89工厂化秀珍菇单潮爆发性出菇技术研究杨建文1,巫优良2,毛小伟2∗,陈小平2,杨明华2,刘苏雅2,魏海龙3(1.浙江利兴菌业有限公司,浙江衢州㊀324100;2.江山市特色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江山㊀324100;3.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㊀310000)㊀㊀摘㊀要:传统反季节栽培秀珍菇培养基以木屑为主料,采收6~7潮,周期长,用工量大,栽培成本高㊂工厂化秀珍菇栽培量大,生产周期短,要求产量集中㊂为探索工厂化秀珍菇单潮爆发性出菇关键技术,本研究比较了秀珍菇不同菌株㊁培养基配方㊁发菌期等因素,发现适宜工厂化单潮爆出菇的优良菌株为金秀,最佳配方为棉籽壳15%㊁玉米芯15%㊁木屑26.5%㊁甘蔗渣20%㊁麸皮20%㊁豆粕2.5%㊁石灰1%,适宜开袋出菇的发菌期为70d㊂关键词:工厂化;秀珍菇;爆发性出菇中图分类号:S646.1+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4)05-1190-04Research on the single-tide explosive mushroom productiontechnology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Pleurotus geesteranusYANG Jianwen 1,WU Youliang 2,MAO Xiaowei 2∗,CHEN Xiaoping 2,YANG Minghua 2,LIU Suya 2,WEI Hailong 3(1.Zhejiang Lixing Fungi Co.,Ltd.,Quzhou 324100,Zhejiang;2.Jiangshan Characteristic Planting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Jiangshan 324100,Zhejiang;3.Zhejiang Academy of Forestry,Hangzhou 310000,Zhejiang)㊀㊀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off-season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geesteranus medium is based on sawdust,which isharvested in 6-7tides,with a long cycle,large labor consumption and high cultivation cost.The cultivation of industrialmushroom is large,the production cycle is short,and the output is concentrated.In order to explore the key technology of single-tide explosive mushroom industrial production,we compared different strains,medium formulations,germinationperiod,and found that the optimal strain suitable for industrialized single-tide explosive mushroom was Jinxiu,and the optimal formula was 15%cottonseed husk,15%corn cob,26.5%sawdust,20%bagasse,20%bran,2.5%soybean mealand 1%lime,and the germination period of mushroom was 70days.Keywords :industrialization;Pleurotus geesteranus ;explosive mushroom production㊀㊀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 ),隶属于真菌门㊁担子菌纲㊁伞菌目㊁侧耳科㊁侧耳属,是一种栽培量渐增的新兴食用菌[1]㊂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2]㊂近几年已从千家万户小规模种植向专业化㊁规模化㊁机械化㊁工厂化转变,种植规模逐年扩大㊂然而,传统反季节栽培秀珍菇,采收6~7潮,周期长㊁用工量大,呈现出成本高涨㊁总体效益逐年下降等短板,而工厂化秀珍菇采用自动装袋㊁液体菌种㊁无菌室自动化接种㊁净化室温控发菌㊁出菇房新风温控出菇技术,栽培量大,生产周期短,要求产量集中在第一潮㊂因此,探索总结工厂化秀珍菇单潮爆发性出菇技术是秀珍菇工厂化栽培的重要研究内容㊂通过大量的品种㊁基质配方㊁发菌期等的筛选研究,筛选出优良菌株㊁最佳配方及适宜的发菌期,为推广工厂化秀珍菇爆发性出菇技术提供技术参考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供试材料1.1.1㊀参试品种㊀㊀参试品种农秀1号引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秀1号引自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台秀57引自福建罗源,金秀引自福建漳州㊂试验用菌种采用液体菌种,由浙江利兴菌业有限公司生产㊂1.1.2㊀供试配方㊀㊀供试配方见表1㊂表1㊀培养基配方Table 1㊀Media formulation培养基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甘蔗渣/%麸皮/%豆粕/%石灰/%1151526.52020 2.51230026.52020 2.51303026.52020 2.514151531.020153.011.2㊀试验设计1.2.1㊀优良菌株筛选㊀㊀从同步培养的4个菌株母种中取直径0.2mm㊁厚度0.1mm 的接种块接入直径为90mm 的培养皿中,于24ħ恒温箱中培养,10d 后测量菌丝生长速度,并观察菌丝形态特征[3]㊂将参试品种试管扩繁后保存,在无菌接种箱中把4个品种分别接入锥形瓶,并做好标记,锥形瓶放入摇床培养扩繁,再接入发酵罐,待菌球密度达到要求即可进行接种㊂本试验采用接种机接种,接种时即做好标记防混杂㊂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4个品种各接种4000袋,接种后做标记防混杂,统一放入发菌室发菌,温度控制在20~22ħ㊂待菌丝成熟后(一般接种后40~70d)统一开袋出菇,各品种采用秀珍菇工厂化新风温控出菇技术进行管理,4个大区菌袋相邻摆放同一出菇房出菇,注意出菇房通风,出菇房通风口㊁门安装防虫网,只采收头潮菇,比较菌株生长速度㊁菌袋成品率㊁子实体形态特征㊁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等㊂1.2.2㊀单潮爆出培养基配方筛选㊀㊀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进行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试验分4个处理,3次重复,共3960袋,在接种后10~15d,菌丝生长超过1/4料袋长度时,开始测定菌丝生长速度㊁生长势㊂采用秀珍菇工厂化新风温控出菇技术进行管理,秀珍菇大都以鲜品销往市场为主,要求商品性好㊁货架期长㊂当秀珍菇菌柄长至4~7cm,菌盖直径3~5cm 时,采大留小进行采收[4]㊂每次采收后,及时观察㊁称量,记录每个配方采收到的鲜菇质量㊁优质菇占比等[5-7]㊂工厂化秀珍菇单潮爆出栽培和工厂化金针菇栽培一样,也只采收一潮菇㊂通过菌丝生长速度㊁生长势㊁单潮菇产量㊁优质菇占比等指标对比评价,筛选出单潮爆出的最佳配方㊂1.2.3㊀不同发菌期出菇试验㊀㊀选用筛选的品种和培养基配方,设置了4个不同发菌期(50㊁60㊁70㊁80d)处理,分别将菌袋开袋后移入同一出菇房,摆放在对应处理的培养架上,4次重复,共16个小区,每小区放200个菌袋㊂按工厂化新风温控出菇技术管理,进行出菇及采收㊂观察并分别记录每个处理的出菇时间及产量㊁品质等㊂1.3㊀测定项目及方法㊀㊀记载菌丝生长速度㊁生长势㊁单潮子实体产量㊁形态特征㊁优质菇占比,通过小区测产计算出单潮爆出的生物转化率㊂1.4㊀数据分析㊀㊀采用DPS 7.05软件分析数据,用LSD 法进行方差分析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菌株筛选试验㊀㊀试验对4个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㊁形态特征㊁子实体产量㊁农艺性状㊁生物转化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㊂4号菌株金秀在培养基上㊁培养料上的日生长速度都最快,分别为5.17㊁5.39mm㊃d -1,且菌丝浓密㊁粗壮㊁洁白,生长势最强,2号菌株杭秀1号生长速度最慢,在培养基上㊁培养料上分别为4.52㊁4.84mm㊃d-1(表2)㊂4个菌株抗逆性都较好,成品率远远高于传统秀珍菇生产,秀珍菇传统生产成品率很难达到95%,可能是由于工厂化生产㊁液体菌种使用㊁净化发菌室等硬件提升,使得秀珍菇的成品率得到很大提高㊂种植过程中,发现3号菌株台秀57易感染黄菇病,其他菌株基本上没有黄菇病发生(表3)㊂4号菌株金秀产量最高,每袋产量为223g,生物学效率为44.6%;其次是3号菌株台秀57,每袋产量为191g,生物学效率为38.2%㊂农秀1号㊁台秀57比较好,色泽较深,朵形厚实,形态典型,市场接受程度高㊂4号菌株金秀子实体菇形相对偏大,可能与管理方法有关㊂2号菌株杭秀11192㊀㊀2024年第65卷第5期㊀㊀表2㊀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比较Table 2㊀Comparison of hyphal growth rates of different strains编号菌株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情况培养料上菌丝生长情况日生长速度/(mm㊃d-1)菌丝形态日生长速度/(mm㊃d-1)菌丝形态1农秀1号 4.88浓密㊁粗壮㊁白色 5.15浓密㊁粗壮㊁白色2杭秀1号 4.52微密㊁粗壮㊁洁色4.84浓密㊁细弱㊁灰白3台秀575.05浓密㊁粗壮㊁有气生菌丝㊁白色 5.21浓密㊁粗壮㊁洁白4金秀5.17浓密㊁粗壮㊁洁白5.39浓密㊁粗壮㊁洁白表3㊀不同菌株经济性状比较Table 3㊀Comparison of economic traits of different strains编号菌株满袋时间/d成品率/%单朵重/g 子实体形态每袋产量/g生物学效率/%1农秀1号3799.9 5.85菇形好㊁色深㊁无黄菇病13627.22杭秀1号3899.8 4.38菇朵形偏小㊁色深㊁无黄菇病13727.43台秀573699.8 6.37菇形好㊁色深㊁有黄菇病19138.24金秀3599.97.48菇形好㊁色深㊁无黄菇病22344.6号,朵形较小,子实体着生密度高,采收难度大,采收成本较高㊂2.2㊀培养基配方筛选2.2.1㊀不同配方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㊀㊀使用菌株金秀进行培养基的筛选,考察其在不同配方上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8-11]㊂液体菌种接种18h 后,4个配方的菌袋表面菌丝都正常萌发,接种后15d 检查各处理菌袋菌丝生长情况㊂配方1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57cm㊃d -1,生长势也最强,配方3的菌丝生长最慢,为0.46cm ㊃d -1,接种后40d 所有菌袋都已经长满菌丝(表4)㊂表4㊀不同配方下菌丝生长情况Table 4㊀Mycelial growth under different formulations培养基菌丝萌发时间/h生长速度/(cm㊃d-1)满袋时间/d 菌丝长势1180.5735粗壮浓白㊀2180.5336较粗壮浓白3180.4639较淡后转浓4180.4937较粗壮浓白2.2.2㊀不同配方对秀珍菇产量的影响㊀㊀由表5可知,秀珍菇选用不同配方栽培,其子实体产量存在明显差异[9]㊂4个配方中以配方1产量最高,每袋为225.4g,生物学效率为45.08%;其次是配方2,每袋产量为221.3g,生物学效率为44.26%㊂配方1与2产量差异不明显,但与配方3㊁4产量差异较大㊂配方4的产量最低,每袋仅为182.5g [6-10]㊂表5㊀不同配方对产量与生物学效率的影响Table 5㊀Effect of different formulations onyield and biological efficiency培养基每袋产量/g 生物学效率/%比对照/%1225.445.08 5.322221.344.26 3.413214.042.8004182.536.50-14.722.2.3㊀不同配方秀珍菇品质及效益情况㊀㊀由表6可知,品质上,各处理配方秀珍菇色泽较深,比较相近,配方1与2子实体色深㊁盖厚㊁内卷㊁不易开伞㊁菇体单生多㊁易分开㊁出菇整齐;配方3与4子实体色深㊁盖薄㊁易开伞㊁畸形菇较多㊂配方1和2优质菇达到了85%,配方3优质菇仅为60%㊂配方1由于秀珍菇产量高㊁商品性好,价格高,所以效益最好,除去成本,每袋效益0.79元;其次是配方2,每袋效益0.66元,配方3由于秀珍菇产量低㊁商品性差,价格低,基本保本㊂表6㊀不同配方对品质及单袋单潮效益的影响Table 6㊀Effect of media formulation o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single bag and single harvest培养基子实体外观形状优质菇占比/%每袋产量/g 价格/(元㊃kg-1)每袋成本/元每袋产值/元每袋效益/元1色深㊁盖厚㊁内卷㊁不易开伞㊁菇体单生较多㊁出菇较整齐85225.412.0 1.91 2.700.792色深㊁盖厚㊁内卷㊁不易开伞㊁菇体单生多㊁易分开㊁整齐85221.312.0 2.00 2.660.663色深㊁盖薄㊁易开伞㊁畸形菇多60182.511.0 1.82 2.010.194色深㊁盖薄㊁易开伞㊁畸形菇多75214.011.01.862.350.492.3㊀不同发菌期出菇试验2.3.1㊀不同发菌期对秀珍菇现蕾及采收的影响㊀㊀金秀在发菌期50d的菌袋中菌丝较嫩,未达生理成熟,割袋后,出菇推迟,菌袋之间出菇不整齐,采收时间达到4d;发菌期70d后,菌丝达到充分的生理成熟,割袋后,爆发性出菇,出菇快, 3d采收结束(表7)㊂表7㊀不同发菌期对现蕾及采收期的影响Table7㊀Effects of different germination time onbud emergence and harvest dates发菌期/d现蕾时间/d采收期/d5054603470238023 2.3.2㊀不同发菌期对秀珍菇产量的影响㊀㊀不同发菌期对秀珍菇产量的影响见表8㊂液体菌种工厂化袋栽秀珍菇以发菌期70d开袋出菇产量最高,为223.25g㊃袋-1㊂其次为发菇期80d的产量,为219.75g㊃袋-1,产量最低的为发菌期50d,仅为199.75g㊃袋-1㊂表8㊀不同发菌期对产量的影响Table8㊀Effect of different germination stages on yield 发菌期/d平均产量/(g㊃袋-1)50199.7560210.7570223.2580219.753㊀结论与讨论㊀㊀综合考虑,4号菌株金秀表现最好,较适宜作为秀珍菇工厂化生产选用品种,成品率高,品质好,单潮产量高达220g以上㊂工厂化秀珍菇单潮爆出培养基以1号培养基最适宜,主要表现为产量高,头潮菇达到每袋225.4g,优质菇比例达到85%,物料成本相对较低,综合效益好㊂2号培养基产量也高,每袋达221.3g,但由于棉籽壳用量大,成本高,相对综合效益不及1号培养基㊂工厂化秀珍菇生产的菌包发菌期以70d最为理想,培养基的营养得到充分利用,开袋出菇产量最高㊁商品性好,比发菌期50d的产量高了23g;发菌期少于70d,秀珍菇菌丝未后熟,菌丝积累养分不充分,开袋出菇时,出菇时间㊁采收时间拉长,培养料养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产量低㊂本研究筛选出了适合工厂化秀珍菇单潮爆出的优良品种金秀,最佳配方为棉籽壳15%㊁玉米芯15%㊁木屑26.5%㊁甘蔗渣20%㊁麸皮20%㊁豆粕2.5%㊁石灰1%,最适宜开袋出菇的发菌期为70d㊂秀珍菇菌丝生长快,对环境适应性强,产量高㊁品质好㊁效益好㊂目前,工厂化秀珍菇单潮爆发性出菇技术栽培每袋平均成本约1.90元左右,平均产量220g,而传统反季节设施栽培(6~7潮)每袋平均成本3.1元,产量300g,按鲜菇年平均12元㊃kg-1计算,每袋可节本增收0.24元;对于秀珍菇工厂化企业,单位面积出菇房采用工厂化单潮爆出技术,全年可以种植5~6批次,而传统反季节设施栽培只能1批次,相比较,单位面积产出(产量㊁产值)可以增加3倍,效益可以增加10倍㊂工厂化秀珍菇单潮爆发性出菇技术栽培将是秀珍菇工厂化周年化生产的一个趋势㊂参考文献:[1]㊀黄良水.现代食用菌生产新技术[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01.[2]㊀张亚丽,赵书光,张翠娥,等.灌南秀珍菇设施化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1,33(2):37-38.[3]㊀卢玉文,陈雪凤.利用桑枝栽培猴头菇技术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1,30(2):25-26,30.[4]㊀毛小伟,巫优良,陈小平.秀珍菇工厂化瓶栽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21,37(7):42-43.[5]㊀邓玲姣,邹知明,陈祖声,等.利用南方优势资源栽培秀珍菇的试验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3,32(2):20-22.[6]㊀柯伟越,李碧琼,陈政明,等.废菌糠栽培秀珍菇的培养料配方研究[J].中国食用菌,2022,41(8):34-36. [7]㊀韩建东,宫志远,任鹏飞,等.金针菇菌渣栽培金顶侧耳研究[J].北方园艺,2011(21):154-156.[8]㊀李卫卫,马红,尹永刚.猴头菇工厂化栽培不同培养料配方的效果比较[J].食药用菌,2021,29(1):67-69. [9]㊀张春柳.复合氮源及碳氮比对鹿茸菇工厂化栽培的效应研究[J].食药用菌,2022,30(3):202-206. [10]㊀金志强.卵泡长根菇培养料配方对比试验[J].食用菌,2021,43(4):46-47,49.[11]㊀谢春芹,韩荣梅,冯大俊,等.杏鲍菇母种最适固化培养基的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5):342-344.(责任编辑:王新芳)。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与深加工项目计划书【最新范本模板】

1前言1.1项目背景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由于食用菌尤其是食药兼用的菌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热量的特点,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类和可食性纤维素,富含氨基酸、真菌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具有明显的食疗价值.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
它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二十一世纪天然、营养、健康的保健食品要求,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干鲜品、深加工食品、医药保健品等多个消费产业,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生物产业、食品工业(罐头加工)、制药等多个领域。
整体讲,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正逐步趋向完善发展.2010年食用菌销量达到2000万吨,销售收入近12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从业人员达到近8000万人;已经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膳食意识的不断提高,食用菌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21世纪的食品重点是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而食用菌正是保健食品的佼佼者,它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因此,开发食用菌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贵州发展食用菌生产及深加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贵州适合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材料十分丰富。
目前大量栽培食用菌的基质主要以富含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农作物副产品为主,如稻草、木屑、玉米秆、玉米芯等,贵州每年农业生产废弃大量的稻草、玉米秆,其他经济植物副产品(茎、叶、荚、壳)和加工下脚料(渣、饼)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二是贵州气候条件好,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16℃—20℃,高、中、低温型食用菌品种都能种植;三是本省目前没有食用菌深加工厂。
工厂化周年栽培食用菌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化食用菌生产技术,其特点是通过对食用菌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条件进行人工智能控制,按照工业产品的标准进行全年生产,从而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把食用菌产业逐渐变为工厂化、机械化生产。
珍稀食用菌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珍稀食用菌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珍稀食用菌是指那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且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少的菌类。
这些珍稀食用菌不仅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还具有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珍稀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珍稀食用菌的关键技术研发1. 高效筛选培育菌株:通过对不同菌株的筛选和培养,选择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菌株。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PCR、基因克隆等,对珍稀食用菌进行遗传改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2. 优化培养基配方:针对不同珍稀食用菌的特点,优化培养基的配方,确保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最佳条件。
调整培养基的碳氮比、添加适宜的有机和无机营养物质,提高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3. 控制生长环境条件:珍稀食用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研发适合不同珍稀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控制技术,确保菌株能够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4. 病虫害防治技术:珍稀食用菌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研发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保护菌株的健康生长。
5. 提高食用菌的安全性:针对食用菌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和重金属污染问题,研发安全性评估和排除技术,确保食用菌的质量安全。
二、珍稀食用菌的关键技术示范1. 优选示范基地: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建立示范基地。
在基地内开展珍稀食用菌的种植和繁殖工作,展示和推广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
2. 建立示范菌种库:收集和保护各类珍稀食用菌的菌种资源,建立菌种库。
通过菌种库的建立,可以为研究人员和农民提供优质的菌种,促进珍稀食用菌的繁育和种植。
3. 推广培育技术:通过开展培训和技术交流,将关键技术推广给农民和种植户。
提供培育技术的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4. 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标准要求,建立珍稀食用菌的质量标准体系。
通过建立质量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对珍稀食用菌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 2013,21(3):139~143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其研发方向边银丙(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武汉 430070)摘 要从木腐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液体菌种生产、配料、拌料、装瓶、灭菌、冷却、接种、发菌、搔菌、出菇管理等10个环节,结合每个环节的设备和设施,综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及环境控制,并讨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发方向。
关键词食用菌;液体菌种;发菌;出菇管理;设备与设施2008年以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据中国食用菌协会调查,2009年全国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246家,2010年增加到443家,2011年达到652家。
2011年全国工厂化食用菌日产量达到3 183.1吨,比2010年的1 712.8吨增长了85.8%;年产量达到99.04万吨,比2010年增长了52%。
我国中小型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属于机械化设施栽培模式,一般采用半机械半人工拌料、装瓶(袋)和灭菌,采用空调、抽风机和加湿器等设施控制栽培环境,属于工厂化生产的初级阶段;现代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早期引进国外生产设备和技术,现已逐步实现国产化,实现了机械化拌料、装瓶、灭菌和搔菌,菌瓶依靠传送带自动运输,出菇环境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1 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相比固体菌种,液体菌种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液体菌种生产能显著缩短菌种培养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菌种污染率及生产成本;接种后菌种与培养料接触面广,萌发点多,萌发快,可以缩短栽培瓶发菌时间,提高出菇整齐度和出菇质量,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的液体菌种应用得到广泛认可,在韩国99%的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企业采用液体菌种生产,大部分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企业也已采用液体菌种[1],日本应用更为广泛。
影响液体菌种质量的主要因素有试管种质量、液体发酵设备和发酵工艺。
1.1 试管种质量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试管菌种频繁扩大繁殖,容易引起菌种退化,导致菌丝活力减弱,液体发酵时菌丝含量降低,菌丝球形态出现异常变化;接种后菌丝萌发慢,发菌速度及子实体产量降低,农艺性状发生变异,严重影响产品产量和质量。
需要对已有优良菌种采用超低温液氮保藏,对已有栽培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并不断研发性状优良的新品种,保证菌种种性稳定及性状优良。
1.2 液体发酵设备食用菌液体菌种发酵设备一般采用气升式液体发酵罐,主要由发酵罐和空气干燥净化系统两部分组成。
在生产液体菌种时,需要配置控制温度、pH值和通气量的辅助系统,以及配套的发酵罐灭菌锅。
要根据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选择规格、容量适宜的液体发酵罐。
发酵设备的密封性是决定发酵污染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必须经常注意设备保养和维修。
作者简介:边银丙,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湖北食用菌协会会长。
・ 140 ・2013年第21卷第3期1.3 发酵工艺发酵工艺要保证生产出的液体菌种菌球小、菌丝含量高和活力强。
影响液体菌种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培养基种类、温度、pH、通气量、接种量、菌龄等。
需要根据各个栽培品种的情况,摸索出合适的发酵工艺参数。
液体菌种发酵阶段,要定时取样检测pH、菌丝含量等指标,监控液体菌种生长情况。
(1)接种量。
提高接种量可以减少发酵时间,但会增加菌种的使用量,增加成本投入和发酵罐污染风险,一般根据生产条件选用0.1%~0.5%的接种量。
液体菌种生产时,增加菌丝球数量,降低菌丝球直径,接种时菌丝球才不易堵塞接种机喷头,而且有利于菌液的均匀喷洒,增加其与培养料的接触面积,提高菌丝体在培养料表面的封面速度,减少菌瓶污染。
(2)温度、pH及通气量。
适当提高温度能加速菌丝的生长,但温度过高又容易引起菌丝老化。
pH 值会影响发酵时菌丝球的大小和个数,在合适的pH范围内,随着pH值升高,一般会引起菌丝球增大,个数减少。
通气不仅为菌丝生长提供氧气,而且能对菌丝进行搅拌和剪切,剪切力的大小随通气量的增加而升高。
因此,通气量大小又会影响菌丝球大小和菌液粘稠度。
通气量过小,易产生较大的菌丝球,造成接种机喷头堵塞和接种不均匀;通气量过大,易产生大量的菌丝片段,不仅增加菌液的粘稠度,降低其在栽培瓶中的流动性,而且造成菌丝萌发力差,不利于发菌,且会增加发酵罐污染的风险。
(3)菌龄。
在发酵罐中菌种发酵周期即菌龄,菌龄选择要综合考虑菌丝含量和菌丝活力两个因素;菌丝活力主要考虑其胞外酶活性,特别是有重要影响的胞外酶,如纤维素酶等。
液体发酵时,菌丝含量最高和菌丝活力最大之间,一般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菌丝含量一般选择0.10~0.15 g/mL,可以相同接种量时栽培瓶完成发菌的时间,作为菌龄选择的参考依据。
(4)发酵工艺参数。
目前国内企业对液体菌种的发酵工艺已经进行广泛的研究。
王桂金等以黄豆粕10 g/L、蔗糖30 g/L、K2P04 1 g/L、MgS04 0.5 g/L作为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研究表明,在培养温度(20±1)℃、接种量0.5%、初始pH 5~6、通气量1∶0.8、培养周期6~7天时,适合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液体菌种工艺要求[2]。
王稳通过金针菇液体发酵试验,发现适合金针菇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葡萄糖2%,麸皮2%,蛋白胨0.3%,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05%,维生素B 0.05%,豆油0.03%[3]。
2 栽培瓶中菌丝培养的关键技术2.1 培养料配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常用的原料有木屑、玉米芯、甘蔗渣、米糠、棉籽壳、酒糟、麸皮、玉米粉等。
除木屑外,一般采用新鲜原料,部分原料还要有适宜的颗粒度,以保证培养料含水量和通气性,如将玉米芯一般粉碎成直径0.3~0.5 cm的颗粒。
原料应注意储藏条件,保证不霉烂变质。
培养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是影响菌丝生长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各原料提供的营养成分,按照适当的比例配制。
工厂化生产要尽量提高第一潮菇的产量,配方中米糠、玉米粉、麸皮等所占比例应高于常规栽培,一般为30%~40%[4]。
栽培原料的生长季节不同、产地环境不同等因素,也会对原料质量产生影响。
一般需要有固定的进货渠道和严格的原材料质量标准,并需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确定适宜的培养料初始水分含量和pH值,不仅需要考虑食用菌不同品种对水分含量和pH值的要求,还要考虑不同的原料、配方、培养瓶型号、灭菌工艺、培养瓶在灭菌锅的位置、冷却条件等因边银丙: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其研发方向 ・ 141 ・素对灭菌前后培养料水分和pH值的影响。
培养料的pH值一般采用碳酸钙和氧化钙调节。
2.2 拌料拌料要将原料搅拌均匀,使营养成分和水分在培养料中分布均衡,以便菌丝生长整齐。
在拌料时,要根据各种原料的性质,采用合适的加料顺序,以利原料混合均匀。
工厂化生产一般采用大型搅拌机,拌料时先将辅料与一部分主料混匀后,再与其他主料充分混合;对于易溶于水的辅料,一般先将其溶入水中,再将溶液加入到培养料中。
2.3 装瓶配料与拌料结束后,要尽快完成装瓶和灭菌,避免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培养料发酵酸败。
装瓶一般采用自动装瓶机,装瓶前先将栽培瓶装入塑料筐,通常每筐16瓶。
栽培瓶一般采用聚丙烯(PP)塑料瓶,规格有850 mL、1 100 mL、1 400 mL等。
塑料瓶和塑料筐要选择抗压、高温时不易软化变形的材料。
装料后采用打孔机打孔,同时完成栽培瓶压盖。
打孔可以采用在瓶中央打1个大孔,周围4~6个小孔,或者4个大孔等方式,以增加菌丝接种面和萌发点。
装瓶结束后,一般料面距离瓶口为10~15 mm。
机械操作手将塑料筐装到灭菌台车上,进入灭菌锅。
2.4 灭菌通常采用大型食用菌专用灭菌器,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前期需要通入热蒸汽,排出灭菌器中冷空气后逐步升温。
灭菌一般采取121 ℃保温1.5小时左右。
灭菌结束后,停止通入热蒸汽,迅速降温降压。
待灭菌器气压降到零后,打开灭菌器排气;待温度降至80 ℃以下时,将载有栽培瓶的灭菌台车推入冷却室降温。
高温灭菌不仅可以杀死培养料中的微生物,还能降解培养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以利于菌丝的分解与吸收。
2.5 冷却冷却室空气的洁净度要求较高,一般采用臭氧灭菌。
臭氧灭菌既有较好的灭菌作用,又可避免采用化学药剂灭菌引起产品潜在的质量安全隐患。
菌瓶冷却时还应通入洁净空气维持一定的正压,避免微生物从冷却室外部进入,污染培养料。
栽培瓶一般先置于预冷室,再转入冷却室。
工厂化生产产量大,而且一般当天灭菌,第2天接种。
因此冷却室要采用强制冷却。
预冷室采用1万级新风将菌瓶降温至35 ℃以下,再在冷却室用制冷机强制降温达到接种所需温度。
减少冷却时间,有利于降低污染[4]。
栽培瓶一般在25 ℃以下才能接种,但温度也不能过低,最好能与培养室温度相近,一般选择15~20 ℃。
2.6 接种液体菌种达到接种要求后,应及时用于接种,一般采用液体菌种接种机。
接种量多少应根据栽培瓶的型号确定,要以能覆盖瓶口表面和孔为宜,通常850 mL的栽培瓶接15~18 mL。
接种时,通过控制接种机的接种压力和接种时间,以调节接种量和菌种覆盖面积,使菌种均匀覆盖整个瓶口料面,从而加快料面封口速度,减少杂菌污染,增加发菌时栽培瓶菌丝生长整齐度。
接种间要保持良好的洁净度,除了需要用臭氧消毒外,接种机小环境内还要设置层流罩,保持接种机周围存在正压,局部空气洁净度达到100级,尽最大可能降低污染的几率[5]。
2.7 发菌管理发菌培养室一般分大型培养室和小型培养室两种。
大型培养室成本低,但由于不同接种时间栽培瓶混合放置和连续培养,使培养室彻底消毒存在一定难度,增加污染的风险,而且菌丝处于不同生长时期,栽培瓶中菌丝生长产生的热量存在差别。
为避免高温“烧菌”,大型金针菇培养室温度一般控制在较低温度(13~15 ℃),但不利于菌种早期的生长。
小型培养室可以将不同接种时期的栽培瓶采用不同温度控制,分别培养,使菌丝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生长,加快发菌速度,也容易进行室内环境彻底消毒,减少污染的风险,但成本高于大培养室。
・ 142 ・2013年第21卷第3期培养室中影响发菌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温度和通风量。
培养室栽培瓶摆放时选择合适的间距,加强培养室的空气流通,增加通风量,既可以保证发菌时氧气供应,又能加快栽培瓶的散热。
由于菌丝生长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及时调节培养室中的温度。
小培养室最好能使料温保持合适的温度,一般金针菇选择20~23 ℃,大培养室温度一般选择不引起各个批次菌瓶“烧菌”的最高温度。
3 搔菌与出菇管理关键技术3.1 搔菌搔菌包括搔菌、冲洗和注水3个环节,可促使出菇及出菇整齐。
搔菌深度一般为10 mm 左右,应注意搔菌深度是以装瓶时的料面为标准,而不是以瓶口菌丝表面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