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其研发方向_边银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 2013,21(3):139~143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其研发方向
边银丙
(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武汉 430070)
摘 要从木腐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液体菌种生产、配料、拌料、装瓶、灭菌、冷却、接种、发菌、搔菌、出菇管理等10个环节,结合每个环节的设备和设施,综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及环境控制,并讨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发方向。
关键词食用菌;液体菌种;发菌;出菇管理;设备与设施
2008年以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据中国食用菌协会调查,2009年全国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246家,2010年增加到443家,2011年达到652家。2011年全国工厂化食用菌日产量达到3 183.1吨,比2010年的1 712.8吨增长了85.8%;年产量达到99.04万吨,比2010年增长了52%。
我国中小型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属于机械化设施栽培模式,一般采用半机械半人工拌料、装瓶(袋)和灭菌,采用空调、抽风机和加湿器等设施控制栽培环境,属于工厂化生产的初级阶段;现代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早期引进国外生产设备和技术,现已逐步实现国产化,实现了机械化拌料、装瓶、灭菌和搔菌,菌瓶依靠传送带自动运输,出菇环境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1 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
相比固体菌种,液体菌种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液体菌种生产能显著缩短菌种培养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菌种污染率及生产成本;接种后菌种与培养料接触面广,萌发点多,萌发快,可以缩短栽培瓶发菌时间,提高出菇整齐度和出菇质量,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目前的液体菌种应用得到广泛认可,在韩国99%的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企业采用液体菌种生产,大部分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企业也已采用液体菌种[1],日本应用更为广泛。影响液体菌种质量的主要因素有试管种质量、液体发酵设备和发酵工艺。
1.1 试管种质量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试管菌种频繁扩大繁殖,容易引起菌种退化,导致菌丝活力减弱,液体发酵时菌丝含量降低,菌丝球形态出现异常变化;接种后菌丝萌发慢,发菌速度及子实体产量降低,农艺性状发生变异,严重影响产品产量和质量。需要对已有优良菌种采用超低温液氮保藏,对已有栽培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并不断研发性状优良的新品种,保证菌种种性稳定及性状优良。
1.2 液体发酵设备食用菌液体菌种发酵设备一般采用气升式液体发酵罐,主要由发酵罐和空气干燥净化系统两部分组成。在生产液体菌种时,需要配置控制温度、pH值和通气量的辅助系统,以及配套的发酵罐灭菌锅。要根据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选择规格、容量适宜的液体发酵罐。发酵设备的密封性是决定发酵污染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必须经常注意设备保养和维修。
作者简介:边银丙,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湖北食用菌协会会长。
・ 140 ・2013年第21卷第3期
1.3 发酵工艺发酵工艺要保证生产出的液体菌种菌球小、菌丝含量高和活力强。影响液体菌种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培养基种类、温度、pH、通气量、接种量、菌龄等。需要根据各个栽培品种的情况,摸索出合适的发酵工艺参数。液体菌种发酵阶段,要定时取样检测pH、菌丝含量等指标,监控液体菌种生长情况。
(1)接种量。提高接种量可以减少发酵时间,但会增加菌种的使用量,增加成本投入和发酵罐污染风险,一般根据生产条件选用0.1%~0.5%的接种量。液体菌种生产时,增加菌丝球数量,降低菌丝球直径,接种时菌丝球才不易堵塞接种机喷头,而且有利于菌液的均匀喷洒,增加其与培养料的接触面积,提高菌丝体在培养料表面的封面速度,减少菌瓶污染。
(2)温度、pH及通气量。适当提高温度能加速菌丝的生长,但温度过高又容易引起菌丝老化。pH 值会影响发酵时菌丝球的大小和个数,在合适的pH范围内,随着pH值升高,一般会引起菌丝球增大,个数减少。通气不仅为菌丝生长提供氧气,而且能对菌丝进行搅拌和剪切,剪切力的大小随通气量的增加而升高。因此,通气量大小又会影响菌丝球大小和菌液粘稠度。通气量过小,易产生较大的菌丝球,造成接种机喷头堵塞和接种不均匀;通气量过大,易产生大量的菌丝片段,不仅增加菌液的粘稠度,降低其在栽培瓶中的流动性,而且造成菌丝萌发力差,不利于发菌,且会增加发酵罐污染的风险。
(3)菌龄。在发酵罐中菌种发酵周期即菌龄,菌龄选择要综合考虑菌丝含量和菌丝活力两个因素;菌丝活力主要考虑其胞外酶活性,特别是有重要影响的胞外酶,如纤维素酶等。液体发酵时,菌丝含量最高和菌丝活力最大之间,一般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菌丝含量一般选择0.10~0.15 g/mL,可以相同接种量时栽培瓶完成发菌的时间,作为菌龄选择的参考依据。
(4)发酵工艺参数。目前国内企业对液体菌种的发酵工艺已经进行广泛的研究。王桂金等以黄豆粕10 g/L、蔗糖30 g/L、K2P04 1 g/L、MgS04 0.5 g/L作为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研究表明,在培养温度(20±1)℃、接种量0.5%、初始pH 5~6、通气量1∶0.8、培养周期6~7天时,适合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液体菌种工艺要求[2]。王稳通过金针菇液体发酵试验,发现适合金针菇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葡萄糖2%,麸皮2%,蛋白胨0.3%,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05%,维生素B 0.05%,豆油0.03%[3]。
2 栽培瓶中菌丝培养的关键技术
2.1 培养料配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常用的原料有木屑、玉米芯、甘蔗渣、米糠、棉籽壳、酒糟、麸皮、玉米粉等。除木屑外,一般采用新鲜原料,部分原料还要有适宜的颗粒度,以保证培养料含水量和通气性,如将玉米芯一般粉碎成直径0.3~0.5 cm的颗粒。原料应注意储藏条件,保证不霉烂变质。培养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是影响菌丝生长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各原料提供的营养成分,按照适当的比例配制。工厂化生产要尽量提高第一潮菇的产量,配方中米糠、玉米粉、麸皮等所占比例应高于常规栽培,一般为30%~40%[4]。栽培原料的生长季节不同、产地环境不同等因素,也会对原料质量产生影响。一般需要有固定的进货渠道和严格的原材料质量标准,并需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确定适宜的培养料初始水分含量和pH值,不仅需要考虑食用菌不同品种对水分含量和pH值的要求,还要考虑不同的原料、配方、培养瓶型号、灭菌工艺、培养瓶在灭菌锅的位置、冷却条件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