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历史人物

合集下载

历史人物岳飞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岳飞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岳飞的生平介绍历史人物岳飞的生平介绍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3]、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人物岳飞的生平介绍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生平介绍: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精通韬略,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历代的人民群众所敬仰、爱戴,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忠报国情怀。

岳飞的义举,已经化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可贵精神。

这种精神集中表现为爱国主义。

岳飞廉洁奉公、行若明镜、事母至孝、严以律子、厚以待人、令出如山、赏罚分明、身先士卒、骁勇善战等优良品质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仍然符合我们当代人的道德标准,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重要元素。

岳飞的父亲岳和为人乐善好施,自幼劝勉儿子将来要做个为国尽忠、为国捐躯的忠臣良将。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重文轻武的大背景下,父亲十分支持岳飞习武为民报国,父亲的这些平日教诲,逐渐将岳飞带向一个不同凡响、一个超越当代的伟人境界。

岳飞母亲姚姓,是女性的楷模,母教的典范。

在国家危亡之秋,励子从戎,教子精忠报国,被国人尊为贤母,为中国历史上三大贤母之一。

"岳母刺字"成为中华民族母教的经典。

陈慕华、雷洁琼、宋平、岳岐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为岳母墓题词。

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

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在宋高宗赵构的授意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

河南名人大全

河南名人大全

河南名人大全白居易新郑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桦信阳市人著名作家,成名作《今夜星光灿烂》);白圭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人,以擅长经商而名满天下,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白寿彝开封市人著名史学家,曾总主编了《中国通史》百里奚河南南阳人,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比干河南人秉志开封市人动物学家,教育家。

我国近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毕生为开创和发展我国的生物学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柏杨辉县人著名作家,成名作《丑陋的中国人》蔡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我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女诗人蔡琰:字文姬,河南尉氏县人,东汉才女。

蔡邕之女。

著有五言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蔡邕尉氏县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曾任左中郎将曹刚川舞钢现任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曹谨沁阳人抗英保台曹靖华卢氏县人著名翻译家,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俄语系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世界文学》主编。

岑参新野人唐代著名诗人常香玉巩县(今郑州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中国第一位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 ,小香玉郑州市人著名豫剧演员陈鲁豫河南人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陈明洛阳《寂寞让我如此美丽》《为你》《快乐老家》陈胜登封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平河南原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谋略家陈星聚临颖县陈台乡陈村人台北知府,光绪年间台北抗法保卫战陈中焦作市人中国第一个奥运会跆拳道冠军陈元光固始县人治理漳洲42年,勤于吏冶,政绩显著,被尊为"开漳圣王"。

陈新庄焦裕禄式的好书记程颢嵩县人宋明理学的创始人程琳洛阳市人著名歌手,成名曲《风雨兼程》程颐嵩县人宋明理学的创始人。

崔颢开封人唐代著名诗人,《黄鹤楼》流传千古 ,崔琦宝丰县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及巴克利物理大奖大禹夏朝的开国君主,治水神工邓艾义阳郡棘阳(今南阳新野县)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邓颖超河南省光山县周恩来夫人, 原全国政协主席邓亚萍郑州市乒乓球世界冠军邓禹汉南阳郡新野(今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勋臣。

历史人物史可法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史可法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史可法的生平介绍历史人物史可法的生平介绍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祖籍北京大兴县,河南开封祥符县人。

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他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历史人物史可法的生平介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史可法简介史可法(1602年—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祥符人,祖籍大兴,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他为官清廉,坚贞不屈,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

后转平各地叛乱。

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

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

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

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

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

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生平介绍闻名乡里史可法,因祖上对朝廷的功勋得以世袭锦衣百户,称北京锦衣卫籍。

传说史可法的母亲梦见文天祥来到她的屋里而受孕怀胎。

万历三十年(1602年)十一月初四日寅时,史可法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

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师从左光斗。

崇祯元年(1628年),史可法登进士第,出任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

镇压民变崇祯八年(1635年),史可法迁升为右参议,负责镇守池州、太平两地。

同年秋,总理侍郎卢象升大举攻打农民军,史可法被改封副使,巡行安庆、池州等地,监江北军队。

黄梅农民军攻掠宿松、潜山、太湖等地,史可法率军追击潜山天堂寨的农民军。

崇祯九年(1636年),滁州的农民军被祖宽击败后,逃往河南。

十二月,农民军首领马守应联合罗汝才、李万庆从郧阳向东进犯,史可法转驻太湖,扼守要道。

崇祯十年(1637年),任佥都御史,巡抚安、庐、池、太及河南光州、光山、固始、罗田,湖广蕲州、广济、黄梅,江西德化、湖口。

中国历史人物介绍:韩愈

中国历史人物介绍:韩愈

中国历史人物——韩愈韩愈,字退之,河南孟县人。

要说一个人的童年究竟能凄苦到什么程度,也许,看看韩愈就知道了。

韩愈原本生于官宦之家,父亲韩仲卿已官至秘书郎,再往远了说,祖辈们都曾当朝为官,只可惜韩愈没能生在盛世大唐。

“安史之乱”后,韩门家道中落,两岁的韩愈先是失去了母亲,又在一年后失去了他的父亲,三岁的韩愈只得由长兄韩会家里抚养。

大历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77年,韩愈的兄长韩会受到政治斗争的牵连被贬韶州。

韶州地处蛮荒,瘟疫肆虐,韩会带着家人们过着缺衣少食的日子,不过两年,本就因贬谪而心中郁结的韩会染上了重疾,不出多日便客死他乡。

这一年,韩愈才十岁出头,不幸中的万幸是,此时的他,还有一位善良坚强的嫂嫂支撑着他们那个几乎破碎的小家。

韩会死后,嫂嫂决心让自己的丈夫魂归故里,于是便带着一家人辗转迁居宣城。

一路上,她带着几个孩子跋山涉水,不悲不泣,嫂嫂义无反顾,眼神坚定的样子,也在小韩愈心里种下了一粒顽强的种子。

都说长嫂如母,韩愈的嫂嫂不仅照料他的生活,还鞭策他读书,而韩愈自知是孤儿,很自觉地发奋图强,没有丝毫懈怠。

年仅13岁的韩愈无论是写字,还是写文章,都表露出不凡的实力与才华。

唐德宗贞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86年,这一年韩愈19岁,踌躇满志的他,终于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

可这时候,他并不知道,人生多歧路,即便学富五车,也未必能金榜题名。

从公元786到791年,韩愈参加了三次进士考试,无一例外地落榜了。

那时候读书人想要进入仕途,一般是通过科举考试,可韩愈不会经营人际关系,又没有名人代他吹嘘扬名,他遭遇失败实在不足为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战是需要勇气的,考试也一样,韩愈接连失败三次,这样的打击程度可想而知。

和无数遭遇挫折的小年轻一样,韩愈苦闷着、宣泄着,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公元792年,韩愈重振旗鼓,参加了他人生中的第四次进士考试。

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一次考试,他终于考中了进士,打开了进入功名爵禄的大门,然而依照唐律,在考取进士后,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才能谋取官职。

河南省历史名人简介资料

河南省历史名人简介资料

河南省历史名人简介资料1、黄帝-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家,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祖先2、元稹-唐代著名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河南洛阳人;3、石守信-宋代大将,河南开封人;4、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河南卫辉人;5、史可法-抗清名将,河南开封人;6、仓颉-黄帝的史官,传说中的文字创立者,有“仓颉造字”之说7、杜康-夏朝第五代国王8、商汤-商朝开国帝王9、姜子牙-周朝宰相,助周武王灭商,河南许昌人10、老子-原名李耳,著有《道德经》,道教创始人,河南鹿邑人;11、庄子-原名庄周,道家集大成者,著有《庄子》,河南民权人;12、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河南鲁山人;13、商鞅-秦国的著名改革家,河南濮阳人;14、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世称陶朱公,河南南阳人;15、吴起-战国著名军事家,河南濮阳人;16、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河南郑州人;17、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河南洛阳人;18、李斯-秦国丞相,是秦朝统一六国的关键人物,河南上蔡人;19、韩非-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河南郑州人;20、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河南省濮阳市人;21、陈胜-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登封人;22、吴广-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上蔡人;23、张良-西汉初年政治家、军事家,河南郏县人;24、陈平-刘邦主要谋士之一,河南原阳人;25、张释之-西汉时执法不阿的知名清官;26、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河南洛阳人;27、程颢-世称明道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河南嵩县人。

28、张衡-东汉时期科学家,地动仪,河南南阳人;29、冯异-东汉将军,河南宝丰人;30、张仲景-东汉名医,被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河南邓州人;1、黄帝-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家,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祖先2、元稹-唐代著名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河南洛阳人;3、石守信-宋代大将,河南开封人;4、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河南卫辉人;5、史可法-抗清名将,河南开封人;6、仓颉-黄帝的史官,传说中的文字创立者,有“仓颉造字”之说7、杜康-夏朝第五代国王8、商汤-商朝开国帝王9、姜子牙-周朝宰相,助周武王灭商,河南许昌人10、老子-原名李耳,著有《道德经》,道教创始人,河南鹿邑人;11、庄子-原名庄周,道家集大成者,著有《庄子》,河南民权人;12、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河南鲁山人;13、商鞅-秦国的著名改革家,河南濮阳人;14、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世称陶朱公,河南南阳人;15、吴起-战国著名军事家,河南濮阳人;16、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河南郑州人;17、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河南洛阳人;18、李斯-秦国丞相,是秦朝统一六国的关键人物,河南上蔡人;19、韩非-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河南郑州人;20、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河南省濮阳市人;21、陈胜-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登封人;22、吴广-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上蔡人;23、张良-西汉初年政治家、军事家,河南郏县人;24、陈平-刘邦主要谋士之一,河南原阳人;25、张释之-西汉时执法不阿的知名清官;26、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河南洛阳人;27、程颢-世称明道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河南嵩县人。

河南历史人物整理归纳

河南历史人物整理归纳

河南历史人物整理归纳河南作为中国的中部省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蕴涵着许多优秀的历史人物。

河南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的传承、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文化底蕴。

今天我们来整理归纳一下河南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历史功绩和文化价值。

1. 周天子武王:作为历史上封建王朝的开国君主,周天子武王扫灭了暴虐的商王纣,结束了上古王朝殷商的统治,建立起了千年王朝的基础。

他在发动革命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他在统一祖国的过程中,提出了诸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宏观战略,给汉族的发展历史留下了可贵的贡献。

2.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3000多年的儒家文化,被誉为“千古圣人”。

他所创立的“仁、礼、诚、孝、慈”等道德理念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深刻的文化信仰,塑造了中国丰厚而深邃的道德文化体系。

3. 河南淮阳人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西周时期著名的风尚人物,他们不愿效劳于暴虐的商王纣,宁愿赴死也不投降,成为了代表中国古代道德信仰的文化符号,被历代儒家吟咏推崇。

4. 燕丹子:燕丹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被誉为“神医”。

他的《花果山中医药全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论著之一,内容涵盖了中药、针灸、推拿等方面的内容,对我国中医药学的普及和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

5. 郑成功:郑成功是中国清朝初期的反清复明英雄。

他率领水师,协助中国南明朝的抗清起义,虽然并未成功,但他的抗清意愿和爱国精神感动了世人。

他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信仰渗透到了海上,形成了中国海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了中国海军史的一章。

6. 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出色的文学家。

他担任过蜀汉丞相一职,也是三国历史中的重要人物。

他以智谋过人,在战争中屡建奇功;在文学创作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其代表作《出师表》、《诫子书》等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7. 王安石:王安石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变法思想,推进了一系列的改革,被誉为“王安石变法”。

南阳历史名人

南阳历史名人

西周时期政治家军事家申伯申伯(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开国君主。

西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时,为了遏制“南土”楚国势力的崛起,又能“封建亲戚以蕃屏国”,宣王于公元前827年或稍后改封其舅申伯于南阳,建立申国。

南阳,原为西周谢国封地。

为了新建申城,宣王命召伯虎从淮夷前线调至南阳,“于邑(城垣)于谢”,“定申伯之宅(宫室)”,营建先王“寝庙”,划定“申伯土田”。

申伯就国的时候,宣王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大臣尹吉甫作《崧高》一诗歌咏其事,此篇后收入《诗经》。

申伯就国南阳后,改进石、陶生活用具,发展金属生产工具,扩大黄牛饲养,鼓励国人垦荒。

同时调整防御思想,加强战车与水军建设,有效地阻止了楚国势力的北进,为南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宣王中兴”作出了贡献。

西周末年,幽王废申后所生之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引起了申侯(申伯之子)的不满。

申侯与缯、西戎联合伐周,导致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770年,申侯立太子宜臼为周王(周平王),迁都洛邑,再次充当了扭转乾坤、开辟新时代的角色。

南阳城市文明的开拓者□张晓东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关于南阳城市建设的历史,可能要追溯到西周。

这一成就应归功于申伯,《诗经》有句专门歌颂申伯的诗里提到:“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

从大周宫廷正式下文件,修建申伯宫室的那一刻起,南阳的城市文明就拉开了序幕。

由于申伯领导有方,垦荒屯田,改进工具,申国一天天强盛起来。

它不仅遏制了楚国,而且成就了“宣王中兴”。

仰仗申伯的文治武功,又兼南阳特殊的地理优势,南阳很快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城市。

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南阳成为东周的冶铁中心,并发展成商贾云集的“六大都会”之一。

申伯揭开了南阳城市建设的新篇章,可以说,申伯是开拓南阳城市建设第一人。

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百里奚百里奚(约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姓百里,字子明,春秋时期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秦统一天下的奠基丞相。

河南名人故事

河南名人故事

河南名人故事河南,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名人,留下了令人敬仰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河南名人的故事吧。

第一位名人是司马迁。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他是《史记》的主要撰写者。

司马迁出生在河南渑池,他的父亲是一名县官,司马迁从小就饱读诗书,对历史和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在《史记》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采用了纪传体的写作方式,开创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先河,成为后世史学家学习的楷模。

第二位名人是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

他出生在河南偃师,自幼聪颖好学,酷爱文学。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豪情万丈而著称,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将进酒》、《庐山谣》等流传千古,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第三位名人是慕容复。

慕容复,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出身于河南洛阳,是北齐皇室的后裔。

慕容复在小说中被描绘成一个忠义仁厚、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他的故事感人至深,深受读者喜爱。

第四位名人是李鸿章。

李鸿章,字芝圃,号稼轩,是清朝末年的政治家、外交家。

他出生在河南霸州,年轻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李鸿章在政治和外交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曾参与签订《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上是一些河南名人的故事,他们各自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添了璀璨的色彩。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努力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秦之楚
“秦,是虎狼一样凶恶的国家,还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秦 国也是天下各诸侯的共同仇敌。凡主张连衡的人都想分割 各诸侯的土地奉献给秦国,这就叫做供养仇人和敬奉仇敌 啊。做为人家的臣子,却要分割自己国君的土地,用来和 如狼似虎的强秦相交往,侵扰天下,而自己的国家突然遭 受秦国的侵害,他们却不顾及这些灾祸。对外依仗着强秦 的威势,用来在内部劫持自己的君主,索取割地,是最大 的叛逆,最大的不忠,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罪过了。所以, 合纵相亲,各诸侯就会割让土地奉事楚国,连衡成功,楚 国就要割让土地奉事秦国,这两种策略相差太远了,这二 者,大王要处于哪一方的立场呢?所以敝国赵王派我来奉 献这不成熟的策略,奉上详明的公约,全靠大王晓喻众人 了。”
后世评说
正是苏秦张仪的纵横之术,让六国之间窝里斗, 并争相亲秦事秦,才奠定了秦国结束战国纷争取 得统一的基础,因而在秦国统一大业中功不可没。 苏秦是一位极具天才的说客,更是一个诡计多端 的间谍,能够巧妙的利用各国之间的关系,加快 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张仪
张仪(?-前309),魏国大梁(今河 南开封)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 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作为中国纵横家鼻祖的张仪曾与苏秦 同师从于鬼谷子先生,学习权谋纵横 之术,饱读诗书,满腹韬略,连苏秦 都自叹才能在张仪之下。张仪曾两次 为秦相,前后共11年,亦曾两次为魏 国国相,第一次4年,第二次仅一年 余即卒于任上,死后葬开封市东郊宴 台河村。
含屈入秦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 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 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 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 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 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於 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 子何不游,以求通子之原?”张仪於是之赵,上谒求见苏 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 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 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 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 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欺楚怀王
修鱼之战后,齐国出兵打败了赵和魏,并与楚国 结成联盟。齐是东方的强国,楚则虎视于南方。 因此,齐楚联盟成了秦国的心腹之患,而离间齐 楚联盟,削弱齐楚力量就成为秦向东扩张过程中 的关键一着。公元前313年;张仪再次辞掉秦国相 位,向南去拜见楚王。到楚之后,他首先派人买 通楚怀王的宠臣靳尚,利用其取得怀王信任,然 后着手离间齐楚关系。
河 南 历Hale Waihona Puke 史 人 物吕不韦张仪
苏秦
吉鸿昌
杨靖宇
吕 不 韦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 ,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 (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 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 官至秦国丞相。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 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 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 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 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 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 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 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 政。
知遇之恩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 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 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 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 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 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 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 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 “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 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 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 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 而城!”
苏秦
苏秦(前337-前284),字季 子,汉族,战国时期的洛阳 (周王室直属)人,是与张仪 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 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苏 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 国君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 于是身佩六国相印,进军秦国, 可是由于六国内部的问题,轻 而易举就被秦国击溃。
初出茅庐
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望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 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 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 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 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 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 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 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 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大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 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苏秦之周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 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逐什二以为务。 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 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 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 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 为!”于是得太公阴符,伏而读之。期年, 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 之。弗信。
在吕不韦执政 期,他组织门客编著 了《吕氏春秋》,又 名《吕览》。共有八 览、六论、十二纪共 20余万言,汇合了先 秦各派学说,“兼儒 墨,合名法”,故史 称“杂家”。

吕不韦的故事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 的投机生意。他不惜散尽千金,把在赵国做人质的 秦王庶出的孙子—子楚立为秦国国君。子楚当了秦 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 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显赫人物,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 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
苏秦之秦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曰:“秦四 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 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 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 治。”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 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方诛商鞅,疾 辩士,弗用。
苏秦之燕
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 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 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 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 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 “夫安乐无事, 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 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 胜而赵三胜。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 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 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 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 国从。”
千古奇人吕不韦新解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物是需要大写特写的,他 就是战国末期,出身为商人的吕不韦。作为一个商 人,他开创了商人从政的历史先河,甚至说他改变 了中国历史也不过分。作为有史以来的最大投机家 ,虽然几千年过去了,但他的一生经历,对后人的 影响很大;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他的权术、公关手 段、自我炒作的广告宣传等做法,仍然是比较前卫 的,是梦想成功的人士学习的楷模。把吕不韦称为 盖世英雄虽然会有人反对,但他绝对是一个千古奇 人。
苏秦之魏
我听说越王勾践仅用三千疲惫的士兵作战,就在干遂活捉 了吴王夫差;周武王只用了三千士兵,三百辆蒙着皮革的 战车,在牧野制服了商纣:难道他们是靠着兵多将广吗? 实在是因为充分发挥出他们的威力。现在,我私下听说大 王的军事力量,精锐部队二十万,裹着青色头巾的部队二 十万,能冲锋陷阵的部队二十万,勤杂兵十万,战车六百 辆,战马五千匹。这些实力超过越王勾践和周武王很远了, 可是,如今您却听信群臣的建议,想以臣子的身份服事秦 国。如果奉事秦国,必然要割让土地来表示自己的忠诚, 因此,还没动用军队,国家却已亏损了。凡是群臣中妄言 服事秦国的,都是奸妄之人,而不是忠臣。他们作为君主 的臣子,却想割让自己国君的土地,以求得与秦国的友谊, 偷取一时的功效而不顾后果,破坏国家的利益而成就私人 的好处,对外凭借着强秦的势力,从内部劫持自己的国君, 以达到割让土地的目的,希望大王仔细地审察这种情况。
兄继弟志
苏秦死后,燕赵魏秦韩五国联合,在燕将乐毅的 带领下大举攻齐,连陷城池七十余座。齐王出逃, 被杀。齐国后来虽然又夺回国土,国力却大衰, 从此一蹶不振。而燕赵魏秦四国之所以发动这场 战争,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苏秦生前活动的缘 故。 燕王派苏代联络各国合纵相亲,就如同苏秦在世 时一样,诸侯们有的加入了联盟,有的没加入联 盟,而各国人士从此都尊崇苏秦所倡导的合纵联 盟。苏代、苏厉都寿终天年,他们的名声在各诸 侯国显扬。
六国之相
于是,六国合纵成功,同心协力了。苏秦做了合 纵联盟的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 苏秦约定六国联盟之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 为武安君,于是,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从 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长达十五年 之久。
苏秦之死

六国合纵,本来就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所以根基不深。 秦国派犀首出使齐国、魏国,一起征伐赵国,以此来破坏 六国合纵,苏秦离开赵国,合纵瓦解了。齐国乘燕国新立 易王,占领了十座城池,燕王让苏秦讨还。苏秦游说齐王: 燕王是秦国的女婿,您夺取燕国领土,就是引来秦国的精 兵么!所以齐王归还了燕国的这些城池。燕文侯死,易王 立,燕易王的母亲,是燕文侯的夫人。与苏秦私通。燕易 王知道这件事,却对苏秦的待遇更加优厚。苏秦恐怕被杀, 就劝说燕王:“我留在燕国,不能使燕国的地位提高,假 如我在齐国,就一定能提高燕国的地位。”燕王说:“一 切听任先生去做吧。”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跑 到齐国。齐宣王便任用他为客卿。被易王发现,苏秦畏惧 被诛,遂离开燕国到齐国去,受到齐宣王重用。其后,宣 王死,湣王立,多有与苏秦争齐王宠信的大夫刺杀苏秦, 苏秦伤重。齐王捉拿贼人,但不得。苏秦将死时,要求齐 王以苏秦作乱为名,在他死后车裂他于市中,使贼人出现。 齐王用其计,果得贼人,诛杀了贼人。后来,苏秦为间谍 在齐为燕做事泄露,齐国憎恨且愤怒燕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