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福纯中将: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建设
军民融合年度总结
一、前言2023年,在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单位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部署,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现将2023年度军民融合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军民融合工作格局(1)成立军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军民融合工作有序推进。
(2)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工作机制,加强军地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3)开展军民融合政策宣传,提高全体员工对军民融合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2. 深化军民融合产业合作,推动产业发展(1)加强与军工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支持军工企业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3)举办军民融合产业对接会,促进军民融合项目落地。
3.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军民融合技术水平(1)加大军民融合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军民融合技术创新。
(2)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推动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
(3)举办军民融合技术交流活动,提升军民融合技术水平。
4. 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军民融合人才(1)加强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举办军民融合培训班,提高人才素质。
(2)开展军民融合人才引进,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军民融合事业。
(3)加强军民融合人才交流,促进人才成长。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军民融合保障能力(1)推进军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共享水平。
(2)加强军地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军民融合保障能力。
(3)开展军民融合应急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工作亮点1.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迅速:2023年,我单位军民融合产业项目签约额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2.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23年,我单位军民融合项目共获得XX项国家、省级科技成果奖。
3. 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2023年,我单位共培养军民融合人才XX人,引进优秀人才XX人。
4.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23年,我单位军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到XX 亿元,同比增长XX%。
我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现实状况及对策研究作者简介:苗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防动员研究发展中心副研究员。
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在满足国防军队建设需求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挣脱老式国防和经济社会环境平台和运行机制束缚,在一定区域内围绕军地双方资源优化组合,建立形成以军民融合为特性、以产业发展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引领示范为导向,军民在生产生活服务等领域全方位高度融合新型经济主体,是军民融合类园区发展更高阶段。
1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内涵和重要特性建设发展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适应新时期军民融合式发展特点和规定,在产业链集成、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服务等层面上实现具有全价值链体系特性“军为民用”和“民为军用”,是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多领域全方位深度融合重要实践。
一、军民融合是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出发点和归宿1军民融合层次:由军地双方协商式结合提高到国家战略层次制度式结合,提出建立军民融合式国家规划计划体系、体制机制体系、法规政策体系、技术原则体系;2军民融合范围:由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深入拓展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各个方面,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3军民融合程度:由军民行业“板块式”对接深化到了融为一体“无缝式”对接,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盘考虑,在国家层面上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军民融合”。
二、产业化发展是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关键和抓手军民融合产业是以国防科技工业在经济技术方面优势为关键和依托,通过军、民领域间双向交流互动所形成产业,重要波及产品构造、技术、工艺相通或相近电子、机械、汽车、新材料、核能、航天、航空、船舶等产业领域。
重要分为两大类:1构成国防科技工业新增长点新兴高技术产业,多为技术优势产业;2国防科技工业支柱民品产业,多为规模优势产业。
我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模式、问题和对策
我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模式、问题和对策作者:成卓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16期编者按:当前,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共建共享基础设施+设施周边产业集聚”“军工主机系统集成+配套民营企业”“军民颠覆性技术创新”“军工科技园区+孵化转化”和“驻军重镇保障社会化”等5种模式,同时存在军地工作协调机制不畅增大资源整合难度、公共服务建设不充分抑制潜在优势发挥、有效产业链尚未形成导致示范区之间重复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制约示范区活力释放等问题,并根据不同模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3月2日,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及第一批创新示范区建设名单。
这标志着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一、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主要模式根据军民融合的切入点,目前示范区建设分为5种模式。
(一)“共建共享基础设施+设施周边产业集聚”模式该模式示范区一般地处我国对外军事斗争前沿,并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潜力。
示范区在保障国防建设需要的前提下,开展基础设施的军地共建共享,并依托两用基础设施促进相关产业集中集聚。
属于该模式的示范区有宁德、舟山等。
以宁德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例。
福建省宁德市位于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最前沿,有着极为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同时,宁德也是海西东北翼的海湾新城。
示范区以军地港口交通基础设施利益共享为突破口,在共建共享共用中推进深度融合。
示范区着力实施《三都澳军民融合国际化深水大港发展规划》,规划建设36个军民融合码头泊位工程、3个军民融合航道工程、完善环三都澳短程平战结合公路网,使得三都澳港口不但具有军港和舰船停泊功能,而且还能够促进临港工业、中转储备服务业、集装箱服务业、旅游休闲产业集聚集中,努力实现军事效益和港口经济融合发展。
(二)“军工主机系统集成+配套民营企业”模式该模式示范区一般地处我国历史上“三线建设”等地区,拥有整机和核心分系统军工单位、数量众多并具有资质的“民参军”科研生产单位。
年福纯中将: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建设
年福纯中将:增强军民交融创新示范园区建设军队政协委员原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年福纯建议增强军民交融创新示范园区建设记者邹维荣、宫玉聪本文由装备科技( ID:jfjbzzfs )受权转载跟着军民交融发展上涨为国家战略,各地争相创立各样种类的军民交融示范园区,推进地区家产构造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形成“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交融”的发展态势。
军队政协委员、原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年福纯等委员在深入调研中发现:有些园区建设较好,发挥了优秀的示范作用,但有些园区问题许多,与军民交融的实质要求有较大差距,如:一些园区出名无实,“军”的特点不强,“融”的氛围不浓;有些园区存在重复建设、同质化偏向;有些园区高技术创新引领不足。
为使园区建设成为助推军民交融发展战略落地的改革抓手,成为引领军民交融发展的创新示范,成为中国特点军民交融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究,年福纯委员建议增强军民交融创新示范园区建设,详细有:一是与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相连接。
要充足考虑沿海地域作为主要战略方向,内地地域作为战略纵深,边境地域作为安全屏障的不一样地理区位特点;要充足考虑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共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和复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重要战略实行中发挥作用;要充足考虑传统家产与新兴家产优势互补。
二是发挥地区优势、表现行业特点。
以传统家产为主的园区,应尽量依靠各种高新技术家产开发区、创新改革实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特点小镇等基础进行建设,不再别树一帜;以高、新、专、特、优家产为主的园区,应尽量依靠有关地域、军事单位、军工公司、科研院所进行建设;要点地区或国防军薪资源丰富、军民交融基础较好的地域,应抢先建设,其余方向和地域逐渐睁开,防备一哄而起,造成浪费。
三是对准经济、科技、军事竞争的制高点。
充足发挥传统军工优势、新兴领域科技创新优势,将新一代信息、生物、新能源、新资料技术,以及航空、航天、核能等战略新兴家产,作为园区创新资源齐集和家产转型升级的方向,在传统优势家产上做大做强,在新兴特点家产上谋求打破。
年军工行业年终总结军民融合深入推进军工科技创新迎来新突破
年军工行业年终总结军民融合深入推进军工科技创新迎来新突破年军工行业年终总结近年来,军民融合成为中国军工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过去一年中,我国年军工行业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化军工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迎来了新的突破。
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对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军民融合取得重要进展全年,我国年军工行业在军民融合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首先,加强了军民科技资源共享合作。
通过设立共享平台、政策支持等措施,实现了军民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
同时,加强了军民技术交流,促进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
其次,提升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水平。
通过政府支持、资金扶持等措施,提高了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在智能制造、新能源、高新材料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并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最后,落实了军民融合在军工装备上的应用。
通过推动军工装备向民品领域转化,实现了军民装备的高度融合。
军品向民品的转化,为军工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二、深化军工科技创新年军工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首先,注重基础研究,加大对军工领域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
通过设立科研项目、资金拨付等方式,提高了基础研究的投入,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和高级人才,为军工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其次,积极开展前沿技术研究。
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工程等前沿领域,年军工行业积极投入研究和开发。
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军工科技创新带来了新的突破口和方向。
最后,加强了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通过加大技术转移力度、设立科技金山等措施,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加速了科技成果产业化。
这为军工科技创新提供了经济支持和资金保障。
三、展望未来尽管在军民融合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年军工行业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军民融合在政策和法规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军民融合的顺利进行。
其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还可以进一步加强,提高科研成果的共享和转化效率。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创建试点工作方案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创建试点工作方案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创建试点工作方案资料一、背景•军民融合是我国国防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创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二、目标•建立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加强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产业的融合•提升军民融合创新能力和水平三、方案选址•选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地区作为示范基地选址•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选择具备一定科技创新基础的城市或区域产业布局•针对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产业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重点发展军民融合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创新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军民融合创新平台•提供优质的科研设施和资源,吸引创新型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项目引进•积极引进有创新潜力和重大市场需求的国防科技工业项目•同时引进民用产业领域的项目,推动技术和产业双向转化人才培养•加强军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创新团队•在示范基地内设立人才培训中心,提供专业培训和交流平台创新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示范基地的创新发展•对创新企业和项目给予优惠政策、研发资金等扶持四、预期成果•构建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我国国防科技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以上就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创建试点工作方案资料。
通过选址、产业布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引进、人才培养和创新政策支持等措施,我们将努力打造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军民融合创新基地,为国防科技工业和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创建试点工作方案(一)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创建试点工作方案(一)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创建试点工作方案一、背景•国防科技工业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军民融合是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军事实力和民生福祉的有效途径。
二、目标•创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实力。
三、方案1.确定试点基地选址–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产业基础、科技创新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合创建示范基地的地区。
2.完善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为示范基地提供税收、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
–加强对示范基地的政策宣传和解读,激发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热情。
3.建设创新平台–在选定地区设立军民融合创新平台,提供科研设施、研发资金和技术支持。
–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链条,促进军民技术交流与合作。
4.推动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搭建技术转移平台,促进军方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
–支持示范基地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相关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5.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具有军民融合背景的高层次人才。
–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军民融合人才。
6.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军工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资源。
–组织国际军民融合创新论坛,促进经验交流和共同研究。
四、预期效果•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军民融合取得明显进展,创新能力和军工产值大幅提升。
•提高国防科技工业在现代化军队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地位。
•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军民共赢。
五、实施步骤•确定试点基地选址,启动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完善政策支持措施,吸引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示范基地。
•建设创新平台,提供科研设施和技术支持。
•推动技术转移和产业化,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高层次军民融合人才。
•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资源。
六、总结与展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的创建试点工作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政策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等措施,将为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军民融合 19条
军民融合 19条军民融合19条,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提高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水平。
这19条措施是全面推进军民融合的重要举措,涵盖了军民融合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一条,加强军民融合领导。
这是军民融合的基础,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机构,才能推进军民融合工作。
第二条,加强军民融合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推进军民融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保障军民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条,加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
军民融合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军民融合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第四条,加强军民融合人才培养。
人才是推进军民融合的关键,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军民融合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第五条,加强军民融合资源共享。
军民融合需要共享资源,包括科技、设备、人才等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
第六条,加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是军民融合的重要领域,必须加强产业发展,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第七条,加强军民融合文化建设。
军民融合需要建立一种共同的文化氛围,加强军民融合的理念和精神,提高军民融合的认知和认同度。
第八条,加强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建设。
军民融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军民融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第九条,加强军民融合国际合作。
军民融合不仅是国内的事情,也是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军民融合的国际化发展。
第十条,加强军民融合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军民融合的重要手段,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信息化保障能力。
第十一条,加强军民融合安全保障。
军民融合需要保障安全,包括信息安全、技术安全、人员安全等各个方面,必须加强安全保障,提高军民融合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十二条,加强军民融合舆论宣传。
军民融合需要舆论宣传,加强军民融合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的认知和认同度。
第十三条,加强军民融合评估监测。
2023年双拥工作规划:深化军民融合,加强军事后备力量建设
2023年双拥工作规划:深化军民融合,加强军事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军事后备力量建设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人民对国家的安全防护要求也越来越高。
深化军民融合和加强军事后备力量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方向。
2023年的双拥工作规划中,这两个方面也是重中之重。
本文将从这两点入手,为大家介绍2023年双拥工作规划的相关内容。
一、深化军民融合深化军民融合是2023年双拥工作规划的重点之一。
在未来的五年中,我们将继续推进军民融合,加快国防科技创新,提升军事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1.加强国防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强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优先支持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
同时,积极应用这些新技术解决军民融合中的关键问题,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提升军事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军民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军事能力,也可以改善人民生活。
2023年的双拥工作规划中,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国防科技转化,使军事科技与民生科技更好地结合。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深度融合,优化国内军工产业,推动军品向民品转化,进一步推进军与民、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新型军民关系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加强军民集成式创新在推进军民融合过程中,我们将深入实施军民集成式创新,促进“源头创新需求汇入”,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创造更多军民融合发展的“新点、新面”、新模式,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加强军事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军事后备力量建设也是2023年双拥工作规划的另一个重点。
在未来的五年中,我们将把军事后备力量建设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不断加强各项建设。
1.加强后备力量培训后备力量的组建和管理需要一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因此,我们将在2023年的双拥工作规划中继续加强后备力量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加强后备力量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发扬军民团结“两手抓、两手硬”的优良传统,使后备力量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安全。
双拥2024年度工作总结
双拥2024年度工作总结2024年是双拥工作的关键之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单位在双拥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这一年中,我们紧紧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核心任务,全面加强双拥工作,为军队的发展和壮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一、加强军民融合加强军民融合是双拥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坚决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通过加强与军队的联系,建立起了良好的军民关系,不断推动军民融合工作取得新的成果。
1. 完善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我们建立了军民融合工作机构,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并配备了专职人员负责军民融合的具体实施。
同时,与军队加强联系,建立了定期沟通交流的机制,及时了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顺利推进工作。
2. 推进科技创新与军民融合深度结合:我们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军民融合的深度结合,积极组织企业和科研机构与军队合作研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持。
3. 加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军民融合产业的投资,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拓,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
二、深化军营文化建设军营文化建设是双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注重加强军营文化的塑造,提升官兵的思想认同和意识形态。
1. 弘扬军营核心价值观:我们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深入宣传和贯彻军营核心价值观。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引导官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加强军事文化教育:我们注重军事文化的传承和教育,通过组织军事讲座、军事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官兵的军事素养和国防意识。
3. 增强官兵的集体荣誉感:我们注重强化官兵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和比赛,激发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集体凝聚力。
三、加强拥军优属工作拥军优属工作是双拥工作的重要方面,我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对优抚对象的关心关爱,全面加强拥军优属工作,努力让优抚对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局双拥工作总结:深化双拥合作,打造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
局双拥工作总结:深化双拥合作,打造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2023年,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的一年。
在全国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局双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2023年局双拥工作进行总结:深化双拥合作、打造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及下一步工作的规划。
一、深化双拥合作2023年,局双拥工作注重深化与军队的合作,提升了军民互通互动的水平。
通过召开军民融合发展座谈会、签订军民融合合作协议等形式,促进了军地资源的共享。
由于局双拥工作的推进,军民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畅通,双方的合作与协作更加紧密。
在科技创新方面,局双拥工作引领了军民融合的潮流。
通过组织双拥科技创新大赛、设立军民融合科技基地等活动,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推动了军民融合科技的发展。
双拥科技成果在国防建设、民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外,局双拥工作还注重了对退役军人的关心与帮助。
通过开展军人就业创业、援助退役军人子女就学等活动,使退役军人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更好的融入。
同时,局双拥工作还加强了与退役军人组织的合作,共同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多的服务与扶持。
二、打造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2023年,局双拥工作的另一个亮点是打造了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
局双拥工作将重点区域定位为军事基地周边地区,通过整合军地资源,构建了一个军民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示范区注重高效、智能的建设。
例如,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融入了军民融合信息网络,实现了军民通行的无缝衔接。
同时,示范区建设了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提供了科研、孵化、培训等服务,吸引了一大批科技企业的入驻。
除了基础设施,示范区还注重发展现代化军民融合产业。
通过引导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加大对军民融合产业的支持力度。
示范区成立了军工资本投资基金,为军民融合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军民融合产业在示范区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同时,示范区还开展了一系列军民融合文化活动。
着力营造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着力营造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作者:赵淑珍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7年第5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在战争形态信息化、经济形态市场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一战略思想聚焦军民融合,突出科技创新,深刻反映了现代战斗力和生产力生成的规律,体现了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内在要求,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开创强军兴国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在战争形态信息化、经济形态市场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一战略思想聚焦军民融合,突出科技创新,深刻反映了现代战斗力和生产力生成的规律,体现了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内在要求,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开创强军兴国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战略思想,关键在于秉承信息化时代创新发展理念、战斗力生成规律,以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为抓手,破除军地两大系统之间的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从根本上解决“融不起来、深不下去”问题,着力营造军民融合创新生态系统。
一、建立健全权威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建立健全权威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既是全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体现。
今年1 月22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由习近平主席亲自任主任的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从中央层面决策和协调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统一领导。
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坚定决心,同时也预示着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将进入快车道。
2016 年底,中央军委设立军民融合局,主要职责是与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办公,按照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全市2023年度双拥工作总结报告:加强军民融合,推动军民共建军民共享
全市2023年度双拥工作总结报告:加强军民融合,推动军民共建军民共享全市2023年度双拥工作总结报告:加强军民融合,推动军民共建军民共享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兹定于2023年,就本市双拥工作的情况作一份总结报告,以供大家参考和总结经验。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全力以赴推动军民融合、军民共建共享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一、加强军民融合军民融合是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必由之路。
在2023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军民融合的推进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1. 政策支持:我们加大了对军民融合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
同时,我们还与相关部委联合研究,促进了国家层面政策的制定与改进,为军民融合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2. 产业转型: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军工企业向民用领域转型,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拓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发起了一系列军民融合产业示范项目,有效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了军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 人才培养:我们重视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了军民人才交流与合作。
我们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符合军民融合需求的专业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机会。
二、推动军民共建共享军民共建共享是双拥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促进军地深度融合、增进军民关系的重要途径。
在2023年,我们积极推动军民共建共享,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社会支持:我们加强了宣传和教育工作,推动社会各界对军队和军人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军民交流活动,引导军民加强沟通,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2. 民生保障:我们加大了对军队人员及其家属的关怀和保障力度。
我们完善了军人子女教育、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等政策,并加强了相关服务的实施和监督。
我们还积极探索军地资源共享的新模式,实现了军民共享。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关问题研究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关问题研究作者:李毛毛,谭劲,王轶,叶长春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7年第1期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指示,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指示,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模武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选择以地市级以上城市为依托,在战略地位突出、军事需求明确、具有引导带动作用的地区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战略的一次新实践,有利于推动探索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发挥示范效应,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 二) 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发展优势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区位发展优势,积极探索实践,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统筹配置资源,完善服务平台,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实施军民融合重大项目,树立军民融合典型企业,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军民融合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率先突破,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
( 三) 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军民融合发展面临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军民融合动力不足,缺乏活力,融不起来,深不下去,急需转变发展模式。
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有利于地方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积极抓住军队和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契机,主动顺应武器装备信息化发展新趋势,从供给侧发力,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径。
军民融合新政:实施“两证合一”、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军转民和民参军目录编制发布情况解读
军民融合新政:实施“两证合一”、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军转民和民参军目录编制发布情况解读作者:仰山智库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8年第4期不久前,仰山智库等联合向社会公众开展了专题论坛的调查问卷。
并对调查问卷的反馈分析和专题论坛现场观众提交的问题,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武器装备市场准入“四证”管理、军转民和民参军目录编制发布等问题,邀请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现场答疑。
问题之一:关于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答疑专家:国家发改委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徐建平副司长社会各界都特别关注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
这项工作在中央军民融合办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军委战略规划办正共同研究推进。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要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再一次明确提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关要求。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军委战略规划办积极配合中央军民融合办,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试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虽然过去我们也有各种产业园区,但是,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应该突出军民融合的特点和本质特征要求。
为做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工作,我们正在按照中央军民融合办的统~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硬杠杠、硬标准”的细化、实化工作,做到“进门有条件、建设有标准”,确保能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办法。
目前,全国申请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热情非常高,已有20多个省(区、市)正式提出创建申请。
按照中央军民融合办的工作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军委战略规划办正在共同深化研究论证,争取尽快提出一个具体实施意见建议。
谢谢大家!问题之二:关于武器装备市场准入“四证”管理答疑专家:军委装备发展部合同监管局严晓辉处长经批准,自10月1日起,全面试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和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两证合一”改革。
军民融合工作年度总结
一、前言2023年,我国军民融合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军地资源整合,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2023年度军民融合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2023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军民融合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
另一方面,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参与军民融合发展。
2. 深化军民融合改革,优化资源配置2023年,我国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军地资源利用效率。
一是推进军地科技协同创新,鼓励军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联合研发,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加强军地人才交流,促进军地人才相互培养、相互支持。
三是深化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发展。
3.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国防实力2023年,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果。
一是加大国防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二是加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
三是加强军地科技资源共享,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4. 拓展军民融合领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我国军民融合领域不断拓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链水平。
二是加强军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深化军民融合发展,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二、工作成效1. 军民融合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军民融合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军地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3.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果,提升了国防实力。
4. 军民融合领域不断拓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三、存在问题1. 军民融合政策体系尚不完善,政策执行力有待提高。
2. 军民融合改革任务艰巨,部分领域改革进展缓慢。
军民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区项目建议书写作参考范文 (一)
军民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区项目建议书写作参考范文 (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和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军民融合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了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建立军民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区,是当前的重点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军民融合产业的背景、军民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区的作用及建设方案着手,提出针对军民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一、军民融合产业的背景军民融合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其核心是通过实现军民产业的融合和互补,实现产业的国产化、本地化和高端化。
当前,军民融合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二、军民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区的作用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区是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军民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区是指在国家层面上打造的以军民融合产业为主体的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支撑系统配套完善的综合性产业区域。
它是推动国家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融合和互补,提高军民融合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国家高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军民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方案1. 地理条件军民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地点应选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发展潜力大的城市或省份。
同时,应与当地的高校、科研机构紧密结合,以便更好地借助相关科研资源。
2. 申报流程军民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区的申报程序包括项目依托单位的初审、相关专家的评审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核等环节。
在申报过程中,需要提供详细的建设方案、预算方案、人才储备计划等,以充分展示军民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区项目的理念和预期效果。
3. 建设内容军民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应包括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研发平台和技术研发中心,以及设施完备、系统配套齐全的服务中心,包括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等一系列配套设施。
同时,还应注重在创新内容的深度上进行突破,重点突破氢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迅速发展。
福建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对策
福建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对策1.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制定有利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2. 推动科技创新。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同时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还可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 加强产业联盟建设。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方合作,需要形成产业联盟,集中资源,共同研发,共同创新。
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建立起联盟组织,通过联盟组织的合作,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并与其他地区以及国际上的军民融合产业进行合作和交流。
4. 建立平台机制。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平台机制,促进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成果的转化。
政府可以建立军民融合产业的创新中心或研究院,提供资源整合的平台,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还可以培育和引进一些专业化的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提供创业孵化、技术服务等支持,吸引更多的企业来福建发展。
5. 加强人才培养。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同时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培养具备军民融合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可以建立一些专业的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的支持,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参与军民融合产业的创新发展。
福建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对策可以从加强政策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产业联盟建设、建立平台机制和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
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福建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模式与对策
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模式与对策作者:谢玉科李志远纪建强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1年第7期谢玉科李志远纪建强摘要:国家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进入深入推进阶段。
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军事需求牵引+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军事工业转型升级+ 配套民企业融合发展”“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突破+ 军民协同创新支撑”“军民协同产业园区+ 两用技术孵化转化”等4 种模式,同时,把准示范区的特色优势、创新军民协同体制机制、聚集军地高水平创新资源、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是各示范区建设模式的共同经验,并对示范区下一步创新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军民协同;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模式军民协同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推动军民协同深度发展的“试验田”,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载体。
2015 年10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一批军民融合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5 年探索和发展,示范区建设形成了具有不同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
2021 年是“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梳理和总结示范区建设发展模式及共性经验,对更好地推进军民协同深度发展和示范区下一步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主要模式根据示范区融合方式、创新重点及发展要求的不同特点,目前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存在五类基本模式。
(一)“军事需求牵引+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模式该模式示范区位于我国对外军事斗争前沿或者军事保障重要基地附近,军事需求明确且强劲,同时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示范区根据武器装备生产、维修和军队保障等需求,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整合优化军地资源,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引进高端科研力量、打造服务保障平台、畅通军地双向转化通道,有效保障军事需求。
福建宁德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属于该模式的示范区,它地处我国大陆黄金海岸线中段和长三角、珠三角、台湾三大经济区中心位置,是连接内陆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又位于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最前沿,经济区位优势及军事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龙岩: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
龙岩: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
佚名
【期刊名称】《南方国土资源》
【年(卷),期】2016(0)4
【摘要】2016年以来,福建省龙岩市通过实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强化服务落实责任等措施,以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推进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岩高新区)为主体、一区多园的国家军民结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支持地方政府规划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基地)。
【总页数】1页(P67-67)
【关键词】产业发展;军民融合;龙岩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经济增长点;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示范基地;集聚发展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9
【相关文献】
1.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振兴民用航空产业——"军民融合与民用航空产业发展论坛"发言节选 [J], 陈元先;陈付生;孟祥凯;夏群林;杨春生;杨尤昌
2.从国家层次推进军民融合加快军民两用技术及其产业发展 [J], 吴明曦
3.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军民融合——努力开创湖北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新局面 [J], 霍小平
4.加快推动创新要素全面融合促进科技军民融合协同发展——以河北省科技军民融
合为例 [J], 邓寒梅;刘雪强;陈华
5.《成都市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 [J], 成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福纯中将: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建设
军队政协委员原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年福纯建议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建设
记者邹维荣、宫玉聪本文由装备科技(ID:jfjbzzfs)授权转载随着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争相创办各种类型的军民融合示范园区,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形成“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融合”的发展态势。
军队政协委员、原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年福纯等委员在深入调研中发现:有些园区建设较好,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有些园区问题较多,与军民融合的本质要求有较大差距,如:一些园区有名无实,“军”的特色不强,“融”的气氛不浓;有些园区存在重复建设、同质化倾向;有些园区高技术创新引领不足。
为使园区建设成为助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落地的改革抓手,成为引领军民融合发展的创新示范,成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年福纯委员建议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建设,具体有:一是与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相衔接。
要充分考虑沿海地区作为主要战略方向,内陆地区作为战略纵深,边疆地区作为安全屏障的不同地理区位特点;要充分考虑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发挥作用;要充分考虑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
优势互补。
二是发挥区域优势、体现行业特色。
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园区,应尽量依托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改革实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小镇等基础进行建设,不再另起炉灶;以高、新、专、特、优产业为主的园区,应尽量依托相关地区、军事单位、军工集团、科研院所进行建设;重点区域或国防军工资源丰富、军民融合基础较好的地区,应率先建设,其它方向和地区逐步展开,防止一哄而起,造成浪费。
三是瞄准经济、科技、军事竞争的制高点。
充分发挥传统军工优势、新兴领域科技创新优势,将新一代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以及航空、航天、核能等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园区创新资源聚集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传统优势产业上做大做强,在新兴特色产业上谋求突破。
四是打造产学研用一体的军民融合集智创业的产业链。
汇聚科研智库、军工集团、民用科研机构、大学研究机构、民营企业等优势力量,吸收一些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微型企业参与,把园区建设成为军民结合、产学研用一体的科技创新孵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