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红偎翠 浅斟耆卿
《凤栖梧》赏析
《凤栖梧》赏析《凤栖梧》赏析《凤栖梧》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凤栖梧》赏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凤栖梧朝代:宋代作者:柳永原文:蜀锦地衣丝步障。
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
玉砌雕阑新月上。
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
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
鸳鸯绣被翻红浪。
注释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
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⑼消得:值得。
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词。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导学案】婉约词赏析:《雨霖铃》《声声慢》
宋代“婉约词”赏析:《雨霖铃》与《声声慢》【导学案】一、预习目标(一)积累与梳理“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的起源、词牌与标题、词的分类等)。
(二)根据课本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词的内容并声情并茂地吟诵。
(三)通过完成“柳永画像”和“李清照人生轨迹图”的学习任务,了解柳永和李清照的生平。
二、预习过程(一)知识卡片阅读并梳理以下材料,完成知识卡片。
词的基本常识➢词的概念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但有些词没有标题,只有词牌。
➢词的起源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故俗称宋词。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节拍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词的特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
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标题,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3.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词的分类1.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2.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柳永简短简介
柳永简短简介1.柳永简介⒈柳永简介柳永(约有980~约定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
仁宗景佑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愁潦倒,处事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士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他的生活还境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条件,使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跃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
第一,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地位,从而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方式。
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
柳永词对秦关等人都有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作家在曲辞创作上也有影响。
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有词集《乐章集》.⒉写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2.柳永的个人简介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柳永《望海潮》赏析
柳永《望海潮》赏析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 )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作者简介: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属福建)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有《乐章集》。
柳永词作鉴赏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一】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柳永的《浪淘沙令·有个人人》诗文相关介绍
柳永的《浪淘沙令·有个人人》诗文相关介绍柳永的《浪淘沙令·有个人人》诗文相关介绍宋代诗人柳永的《浪淘沙令·有个人人》大家了解这首诗吗,相关诗文内容介绍,供参考!《浪淘沙令·有个人人》年代: 宋作者: 柳永有个人人。
飞燕精神。
急锵环佩上华[衤因]。
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
簌簌轻裙。
妙尽尖新。
由终独立敛香尘。
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
作者介绍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本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1]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主要代表作有《雨霖铃》、《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少年游》、《望海潮》、《八声甘州》、《定风波》等。
人物生平柳永柳永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今人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早年常出入于歌楼舞馆,应科举屡试不中,直至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中进士。
柳永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妓填写歌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
[3]人物籍贯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
现今武夷山市上梅乡白水村人。
柳永故里柳永于雍熙四年(987)生于京东西路济州任城县,淳化元年(990)至淳化三年(992),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许携带家眷前往。
宋词选读之柳永词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摘要:白衣卿相柳永,崇安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柳永以其独创性推动了词的向前发展。
为了让词能投千万人所好,他将俚俗语言入词,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使之成为当时最通俗的大众词曲,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适应题材上的开拓, 或依新调填新词, 或自制新曲, 写了不少慢词, 使词能容纳更多的内容, 为在词中抒情、叙事、说理提供了更好的形式,并创造出铺叙有层次的艺术手法与细腻含蓄的艺术风格;为了慢词的长足发展, 发挥慢词铺叙之长,柳永把赋体笔法引入到词的创作中, 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 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抒情结合起来。
同时,柳永的语言具有音乐性, 具有与“曲”一样的“本色”。
而且柳永吸取了民间文学的营养, 在其词中, 有一个明显的特色, 即常用一些说故事的词语与口吻。
关键字:柳永宋词俚语融情入景赋体笔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一曲《雨霖铃》,终成千古绝唱。
奉旨填词柳三变,一代风流才子,开宋词一片天地。
柳词家喻户晓,流传千古。
他的词作在流传极广,宋人笔记曾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又称“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
可见他的词在宋朝盛行一时。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应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柳词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俚俗语言入词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自有文人词以来,词的语言因素不外来自诗的律、绝句或来自民间作品,前者如盛唐的李白的《菩萨蛮》,后者如中唐白居易、刘禹锡的为数不少的词。
但自晚唐五代以来,词趋向雅化。
柳永的词增多了俚俗的成分,他大量地猎取市井习语,妥帖地运用于作品之中,形成了一种清新晓畅,生动活泼,“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1)的语言风格。
关于柳永词的这种语言风格, 前人有不同的看法。
《八声甘州》
集贤宾
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 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 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 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衾暖、凤枕香浓。 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 近来云雨忽西东。诮恼损情悰。 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 争似和呜偕老,免教敛翠啼红。 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更莫忡忡。 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初终。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 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 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 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据说完颜亮(金代第四位皇帝 )读 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 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 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 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
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宋 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柳永大力 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 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 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2.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 好之”(《碧鸡漫志》卷二)。 大量词作书写底层世情,变雅为俗。北宋 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3.层次内容分析
上片:——状写登高所见之景(层层铺叙)
1.开头两句,以“对”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雨景。 2.接三句以“渐”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 3.“是处……”跌到眼前物华哀落的近景。 4.“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宕开一笔,推出所见长远 江景。 用眼前江水的流逝,表示时光一去不返,寄托了词人年华虚 度。功名无孔不入的痛苦,此外还用流水的“无语”——无 情。不管落花的飘零,也不解游子的愁思,反衬词人的深沉 痛苦。
苏教版课内文言文翻译及考点——雨霖铃
苏教版课内文言文翻译及考点——雨霖铃【作者简介】柳永,字耆卿,宋仁宗朝进士。
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有《乐章集》。
【课文全译】蝉声咽雨点歇残阳如血,大道旁长亭内设宴饯别。
话绵绵情依依愁肠百结,老艄公要开船一声吆喝。
这一喊就好像空中霹雳,泪眼儿对泪眼握手无语。
千句话不知道从何说起,万般情都只在泪眼之中。
这一去江南地前途未卜,云遮遮路漫漫迷雾蒙蒙。
自古来多情人伤离痛别,哪忍受离别时秋气冷清。
今晚上酒醒后身在何处?杨柳下面对着残月寒风!分别后这一年怎么度过,空对着一个个良辰佳节。
纵然有千种情万般相思,没有你啊我又该对谁诉说!【名家点评】耆卿词长于铺叙,有些作品失之于平直浅俗,然而此词却能做到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奡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论柳永词)象兰舟催发一语,可谓兀傲排奡,但其前后诸句,却似直抒胸臆。
前处自第四句起,写情至为缜密,换头却用提空之笔,从远处写来,便显得疏朗清远。
词人在章法上不拘一格,变化多端,因而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付之歌喉,亦能奕奕动人。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徐培均)。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原文、赏析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出自宋代柳永的《鹤冲天·黄金榜上》
原文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柳永早期的作品,是他初次参与进士科考落第之后,抒发牢骚感慨之作,它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性格,也关系到作者的生活道路,是一篇重要的作品。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宋 代 文 学
都得到加强,为以后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二是白话文学的特 点。话本的语言是白话,比之文言小说(如唐传奇)描写更细致 生动、曲折有致,更富生活气息。特别是人物对话的个性化,取 得很大的进展。后世虽仍有文言小说,但比起白话小说来,不得 不退居第二位。至于长篇的“讲史”话本也为以后长篇历史小说 提供故事的素材。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
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
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所谓“雅”,指主要
流传于社会中上层的文人文学,指诗、文、词;所谓
“俗”,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下层的小说、戏曲。传统
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
曲”的说法,指明了各个朝代文学样式发达繁荣的侧
下片纯系抒情,表现内心的矛盾苦闷: 不忍登高临远又偏临远,不当淹留又已淹留, 思念家园又下不了回家的决心。千回百转, 柔肠寸断。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的内涵
这两句包含了三种意蕴: 1.时间如流水,逝去不复回比喻光阴虚度、 功名无就的痛苦; 2.作者看到江水东流,引发出对长年漂泊、 人生如寄的无限伤感; 3.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深深的思念。
纵观全词,非独结尾统摄全篇,上下片十八句
无不经纬分明,丝丝入扣。上片写景,下片言情,
情景交织,以“对”字开篇,“登高临远”过片,
“倚栏”落脚,又以倚栏凝愁照应江水无语,有如
常山之蛇,关节响应,救首救尾。柳词铺叙而不散
浸,于此可见一般。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
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郑文焯
《望海潮》的艺术特点
1.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 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钱塘的胜景便展现 在读者面前。
柳永
柳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
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有《乐章集》。
柳永名列宋代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他的词凄婉缠绵,儿女情长,但却不靡靡。
构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
以至于“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
虽有花间词派遗风,亦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柳永简介
“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桡,舟人频 报潮。”虽较明显,但仍未脱出林词窠臼。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语 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 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后来传统戏曲中常 有“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的唱 词,不如柳词凝炼有力。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此词 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 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 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 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 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
八声甘州
•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 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 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杨 柳 岸 晓 风 残 月 。
今 宵 酒 醒 何 处
?
关于残月和柳,温庭筠曾有:“江上柳如烟, 雁飞残月天。”关于风,曹植也曾写过:“愿为 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词句将杨柳、风、残月 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凄 清的画面,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 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这副 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 离人饮酒为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李 清照《念奴娇》云:“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闲滋味实则愁滋味,词人面对眼前凄清景象, “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而前路“千 里烟波”,离爱人愈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鹤冲天(1022年)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 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 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 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 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 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乐章集》中抒情主人公形象
春风得 意的柳永初涉人世 , 胸中坦荡 阔朗, 无有沟壑 , 又少 负才名 , 免不了有些恃 才傲物 。 这时候 的柳永显得非常 自 , 信
很浪漫 。正如他 在词中所云 :“ 帝城 当 日,兰堂夜烛 ,百万 呼卢 ,画阁春风 ,十千沽酒 。未省、宴处能忘管弦 ,醉里不 寻花柳 。 ”(( < 笛家 弄 )“ 笑筵歌席连 昏昼 ,任旗亭 ,斗酒
Vo .7 NO 4 1 . 2 Ap .0 6 t2 0
忍把浮名换 了浅斟低 唱
乐章集 中抒情主人公形象
刘海文 刘晓林
( 南商学院 中文 系,湖南 长沙 400 ) 湖 125
摘 要:柳永是北宋伟大的词人, 其仕途坎坷,潦倒终生。 毕其满腹才华,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其词 集 《 章集 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生动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乐 本文从六个方面概括了其词所凸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使我 们对柳永其人其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柳永;《 乐章集》 ;抒情形象
祜年 ( 3 ) 1 4 进士。嘉靖 建宁府志 载 , 0 三兄弟 “ 皆工文 艺, 号柳氏三绝” 根据唐圭璋先生 。 两宋词人占 籍考 两 ,
宋词人有籍历可考者 七百三十四人 , 其中福建一省就有九十
一
成就斐然,以至于 “ 凡有井水饮处,便有歌柳词者” ;说他
不幸 , 因为他生活在 那中世纪的黑暗封建社会 , 是 有志而不 得伸 , 途坎坷 , 仕 命运 蹇促 。也正是这种生活的不幸 ,才造
一
词代表了他 当时的心境 :
尤红碲翠 近 日 、陡把狂 心牵系 罗 丛 来 绮
中,笙歌 筵上,有 个人人可意。解严妆巧笑,取 次言谈成娇媚.知 几度 、密约秦楼 尽醉 仍携手 ,
爱意绵绵言无尽 离情悠悠别无期——柳永《雨霖铃》赏析
爱意绵绵言无尽离情悠悠别无期——柳永《雨霖铃》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宋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作者将他离开京城汴京南下时与恋人依依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柳永(约980-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七,又称柳七。
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曾放言“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
”仁宗皇帝闻其言,说:“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你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
”遂落第。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由于得到艺人们的密切配合,他完成了词从小令到慢词的发展与转变,并且在词的内容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拓展,同时使宋词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首词调名《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原为唐教坊曲名。
相传唐玄宗于安史之乱时,避地蜀中,至斜口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制此曲。
同是羁旅、离情等题材,和唐五代词人相比,柳词“尤工于羁旅行役”(清陈振孙),他的词作更多地倾注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其代表作《雨霖铃》,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全词以凄切婉转的笔调,描写了离别之情,感情在词中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金曲”之一。
上片起首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写别时之景,未写离别之情,却先以自描的手法,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有声有色的凄艳、愁惨的秋景图画:凄鸣的秋蝉、暮色中骤雨后的长亭。
并巧妙地点出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深秋,傍晚,都门外的长亭,这是何等浓重的伤感的氛围与地点,“寒蝉凄切”,既写出了秋气之摇落,时序之惊心,又使欣赏者马上联想起“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寞而无声”(宋玉《九辩》),“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咏蝉》)这类“悲秋”之句。
天高风轻云淡
云淡天高风细浅赏《柳永词集》热动(3)班潘世鹏暮景尔萧雨霁。
云淡天高风细。
正月华如水。
金波银汉。
潋滟无际。
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
临轩砌。
素光遥指。
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
尽凝睇。
厌厌无寐。
渐晓雕阑独倚。
——题记词就是我的梦,而我就是梦中的一只小鸟,在蓝天白云间飞翔,在朝阳东升时唱歌。
而柳永的词仿佛是一滴滴的晨露,滋润着我干枯的心灵。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人,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吇耆卿,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如果说苏东坡是豪放派的词作者代表,那么柳永就是婉约词作者的代表。
我认为没有柳永所代表的婉约派词作,宋词也就会失去它一半的美,而《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在此,对柳永的词作《雨霖铃》作一个简单的赏析:“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饮怅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首先,这首词缠绵悱恻,哀婉凄美,令人情落乎心,语塞乎胸。
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作者在词中把情景交融更是表达的伶俐透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表现了一种难舍难分的情景,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更是表达了一种送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
最后,则是韵味无穷的意境。
明朝时陆时雍说:“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衍行,则之所由生矣。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的影响甚大。
北宋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并进。
因酷爱柳永的词,近日写了一篇《少年情》,以结束此文;寒烟袅袅,秋意谱古道,幽幽秋风袭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柳永、
古倾杯
冻水消痕,晓风生暖,春满东郊道。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绕长堤芳草。断鸿隐隐归飞,江天杳杳。遥山变色,妆眉淡扫。目极千里,闲倚危樯迥眺。
动几许、伤春怀抱。念何处、韶阳偏早。想帝里看看,名园芳树,烂漫莺花好。追思评点文章 一、《风流才子柳永的沉沦》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祐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词作极佳,流传甚广。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柳宜(939-?):仕南唐,官监察御史(郑文宝《江表志》卷下,载柳宣官监察御史),入宋自太平兴国元年(976)至淳化元年(990)先后为濮州雷泽、沂州费县、济州任城令。淳化元年(990)起通判全州,后为赞善大夫,至工部侍郎。登宋太宗雍熙二年(985)梁灏榜进士,
柳宣:仕南唐,官大理评事。入宋以校书郎为济州团练推官,后为大理司直、天太军节度判官。
少年柳永混迹于烟花巷陌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51岁时,柳永终于及第,去过福建,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可惜由于性格原因,屡造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柳永常以宋玉自比,对此,不与置评。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琵琶行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点明伤离别的主旨。自古伤离别是常情 似乎有自我安慰之意,接着又转入现实 的痛苦中来:递进语气强调了此时清秋 离别更让人难受。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明)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 俊句。” • 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 价呢?
分析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白 描 手 法 融 情 于 景 虚 实 相 生
1、把杨柳、风、月 这三件最能触动离 愁的事物集中成为 一幅鲜明的画面。
杨柳岸
柳有“留”意,古 人有折柳送行的风 俗。离别的人一见 杨柳,就会想起离 别时依依不舍的场 面,心中就会涌起 一缕缕离愁。
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王褒《送别裴仪同》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李白《菩萨蛮》
景语 寒蝉 长亭 骤雨
情感 凄切、落寞 别离之愁
悲凉、清冷
都门帐饮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依依不舍 矛 留恋情浓 盾
写出离别 之迫切
以精练之笔刻画典型环境与 典型心理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凝噎 “流泪眼对流泪眼,断 肠人对断肠人” 心中千言万语要和对 方说,却激动地哽咽, 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动 作神态的细节刻画是情 感的集中表现 ,真挚 动人
写作背景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 黄昇《花庵词选》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仁宗 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在一次宫廷宴会 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柳作了一首《醉 蓬莱》,其中“宸游凤辇何处”一句正与御制 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感到不快,以此对他冷 淡。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 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 飘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 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 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 霖铃》以寄别恨。
34.蝶恋花(柳永)
柳永“离别”之代表作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蝶恋花》“点击”练习
• 1、伫倚危楼风细细
• 2、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 3、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 4、漂泊异乡
缠绵情思
• 上阕: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
• 下阕: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5、D(“强乐”没有消释词人的离愁,反而
心甘情愿为相思折磨,始终不感到懊悔)
柳永“绘景”之代表作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 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 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 奢。 重湖叠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 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 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 夸。
• 蕴含着“离别之愁,相思之苦”的黄 昏春望图。 【情景交融】
思考探索:能点出作者主要情绪的词语是
A、疏狂 B、春愁 C、无味 D、憔悴
景——情
漂泊异乡的 落魄感受
怀恋意中人 的缠绵情思
词人此时是一种愁苦孤独的心情,那 么他是如何排遣这种“春愁”的呢?这 种排遣方式有没有效果呢?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 ——衣带渐宽终不悔
• 【实战演练】 • 1、草色烟光残照里 • 2、高楼 • 3、A • (词人心情沮丧忧愁——“黯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倚红偎翠浅斟耆卿
——浅析柳永词中“红”“翠”颜色词
【摘要】我国古诗词的艺术成就中色彩美的的勾画极具特色。
汉语的颜色词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除去其本意之外,还延伸出许多颜色义以外的语义内涵。
古诗词中产生了不少由颜色引申或比喻转而表达隐喻含意的含彩词。
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其词中含有大量颜色词。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语法学、修辞学理论对其主要的颜色词“红”“翠”的语义功能做一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柳永红翠隐喻转喻
一、引言
《毛诗关雎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古代诗人借诗歌扦发内心情志,但是情志的表达往往借景行情者多,直行胸臆者少,以达委婉含蓄。
因此,古人们创造各种意境、营造各种氛围来表情达意、行发怀抱,而运用颜色词语进行设色绘彩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无论是淡如水墨还是浓墨重彩,皆是由境缘情,色由情生,色因情变。
这样,客观存在的颜色经由诗人们的创作就富含了主观的情志,在主客观的统一中表达主体的欢乐悲伤和离愁别恨。
耆卿的词,其颜色词所用频率很高。
具体使用频率见下表:
由此可见,耆卿词中最常使用的颜色词是:“红”“翠”二字。
终其一生,所写词作二百余首,所涉及的颜色词有红、朱、绛、彤、火等11种,通过色彩可以看出感情的扬抑、通过色彩的还可以了解人物心情的悲喜。
色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介质,让我们来了解这个古老神秘的诗词世界。
而红、翠所出现的次数各占34%、40%。
因此,研究柳永词的颜色词语,可将红翠这两个颜色词作为切入点,进而了解颜色词的语义功能。
本文以柳永词为语料,主要以红翠的对举格式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主要分析颜色词的语义及语用特征,并说明人的一般认知思维中转喻和隐喻机制在诗词语言中的普遍显现。
古代诗词中的“红”意象
红,作为美术色彩中的三原色之一,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红,是能够把热烈与温柔、娇艳与清媚融于一体的最完美的颜色。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片红”,“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喷薄而出的红日印染着万里长空,绚烂的霞光热烈地吻着金色大海,粼粼的水波无限拉伸着早晨最绚丽的主题──红,似乎无休无止,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红能够营造特别的意境,难怪影视导演都喜欢在片中使用大块的红色,如张艺谋执导的申奥宣传片、《英雄》等,画面中的红运用贴切,透出诗韵。
而在古诗词中,“红”却点染出了一幅幅意蕴丰富,极其独特的画面。
下面就以古代诗词中的“红”意象作一粗浅赏析。
在春天,“红”是不可或缺的颜色。
“红”,成了最娇艳最美丽的花儿的别称。
朱熹在《春日》曾言:“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所以,有了“池融嫩碧销残冻,春剪新红缀旧枝”。
《诗经》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桃花红得是何其美艳,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红是何其的娇媚!“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杏花如红玉,卧于金盘中,静如处子,在枝头时却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如此的娇俏,令人怜爱!“绿扬烟外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红,竟是如此的热情奔放!“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让我们看到了红日照射下如火如荼开放的春花,生机盎然,朝气勃发,在碧水的映衬下真是令人心醉。
可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原来境由心生,在苦情人眼中,景致越美丽,却越衬得他们心情的凄楚和落寞!不管如何,春总是会走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孤零零的门扉半启半合,掩映着满地的落花,此情此境怎能不令人忧伤?
春去夏来,落红难缀,七月流火,莲花独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辽阔的水面挤满了密密匝匝的荷叶荷花,一个“无穷碧”,一个“别样红”,时空的特色一并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里的红,是古诗词中“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特例。
“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
水风凉。
”池塘边满是茂盛的绿叶红花,绿叶红花间缀满了清晨晶莹的露珠,花叶的影子倒映在柔柔的波光里,又被早晨的凉风儿揉碎。
这是令人倍感静谧而清新的画面。
助你成功
当荷花红衣脱尽之时,秋天已来临,红枫成了秋天的形象大使。
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黄昏时分,郊外的红枫火热的吹响了向寒霜挑战的号角,晚霞与枫林交相辉映,每一片枫叶从叶尖到叶面、从叶脉到叶柄,都红得那么透彻,那么鲜亮。
而在宫廷内,“西宫墙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此时的红,还是未能抵霜寒,铺满了长长的台阶,飘到幽怨人的身上。
你听到了吗,热烈的红在此刻竟也能发出一声叹息?在冬季银色的世界中,红是难寻的了,只有在军营中、战场上,偶尔能见它的踪迹:“半卷红旗”,“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红,在这个世界中仍然是耀眼的、令人注目的亮点,令人遐想无限。
红,不仅是自然色中的佼佼者,也是古代丝织品的主打色。
从“半匹红纱一丈绫”,“一曲红绡不知数”,“血色罗裙翻酒污”,“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等中我们可以窥出一二。
而李清照说:“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让我们看见了她起床后不叠红锦被,兀自轻梳三千烦恼丝的慵懒形象。
红,因其娇艳,成了女子的代名词;以其柔媚,成了男子的最爱。
古时女子也叫“红袖”、“红粉”,女子闺楼曰“红楼”,“红”是女子胭脂的别称,女子妆颜称“红妆”,男子的知己是“红颜”。
“红酥手,黄藤酒”,斟着黄藤酒的小手的红润,成了陆游和爱人唐婉的一生刻骨铭心的爱情记忆,沈园重游,时光已逝,物是人非,回想当年,“泪痕红?鲛绫透”,沾染上胭脂的红泪把手帕都湿透了,又怎能不令的他肝肠寸断,让我们又怎能不为他们的爱情悲剧扼腕动容?
“红”入诗中,出彩出新,这是其他任何颜色也无法替代的。
我们无法想象,缺少了“红”的古代诗词天空该是怎样的惨淡和乏味?今天,也让我们在如此丰富如此独特的“红”的意象世界中乐一回,醉一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