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3年
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年度项目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2012年度指南发布单位:国务院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2012年度指南。
本指南着眼于船舶科技在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以突破船舶及船舶配套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为重点,同时注重全面夯实创新基础,建立健全船舶工业标准体系。
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2012年度项目指南.doc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2012年度项目指南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的科技发展方向,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着眼于船舶科技在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以突破船舶及船舶配套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为重点,同时注重全面夯实创新基础,建立健全船舶工业标准体系。
本指南按照总体关键技术、配套关键技术、基础共性技术和技术标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2012年船舶科研重点方向。
一、总体关键技术(一)新型液化天然气船液货围护系统预先研究1.研究目标:通过对IMO B型液货围护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出一型能承受液体晃荡载荷、操作与维护方便的新型LNG运输船液货围护系统,掌握其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并完成一型新型LNG运输船的概念设计。
2.主要研究内容:(1)新型液货围护系统结构和强度研究;(2)减少液货舱中液体晃荡措施研究;(3)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操作与维护措施研究;(4)新型液货围护系统低温绝缘材料和绝缘方式研究;(5)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舱工艺研究;(6)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舱低温试验研究。
3.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完成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样舱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新型液货围护系统的设计指导性文件;(4)完成一型新型LNG运输船的概念设计并通过船级社审核;(5)形成相关专利。
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评选结果
第 1 页,共 25 页
编
号
课题名称 产学研用、校企协同,飞行器动力工程卓越 计划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科学评价、典型示范,提升全省毕业设计质 量 机械类卓越工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建设的研 究与实践
指南 编号
单
位
主持人
课题类型
2013JSJG016 2013JSJG017 2013JSJG018
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6-1
堵国成 周哲敏 重点项目 王济干 蒲晓东 重点项目
2013JSJG027 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构建及提升路径研究 2013JSJG028 2013JSJG029 2013JSJG030 以带薪实习为特色的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 养机制创新 环境科学类专业研究型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研究 “五改四”形势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与 改革
王守忠 傅新斌 重点项目 左健民 王志华 重点项目 雷卫宁 卢雅琳 重点项目 任平 重点项目
2013JSJG056 “三方协同”卓越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3JSJG057 “项目驱动”模式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 教学方案建构
王艳芳 黄德志 重点项目
第 3 页,共 25 页
编
号
课题名称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 维金字塔”型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 技术学院、淮安信 1-1 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 学院等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1-4 、南京交通职业技 术学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 技术学院、南京工 2-1 业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 学院等 6-6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 学院
赵炳起
重中之重
2013JSJG009
借鉴SGAVE项目教育理念探索卓越技术技能 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4年版).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4年版)为贯彻落实《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引导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特制定本指南。
一、工程与专项(一)节能环保示范工程1.总目标根据船舶节能环保相关国际公约、规范的要求,结合船舶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通过风帆、混合对转推进系统等节能环保装备的实船应用示范以及江海直达环保示范船型的开发,突破清洁能源与节能装备应用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船舶节能环保整体技术水平。
2.重点研究方向(1)风帆技术示范应用开发研究目标:针对国际公约对船舶节能环保的新要求与当前船舶节能技术发展的水平,以超大型油船(VLCC)为目标船型,通过对风帆-主机混合动力推进技术的研究,掌握风帆设计、制造与应用关键技术,完成风帆在大型油船上的示范应用。
利用风帆技术,可实现VLCC在相同航速下平均日油耗降低12%以上。
主要研究内容:1)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总布置及航行性能研究;2)风帆模型风洞、水池试验技术研究;3)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推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4)风帆-主机混合动力船舶控制策略及系统开发;5)风帆工程样机研制与试验技术研究;6)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7)大型风帆实船安装工艺及精度控制技术研究;8)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节能指标与经济性分析;9)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实船验证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及试验报告;2)相关设计图纸和计算书;3)经实船应用的风帆及控制系统样机;4)相关专利及技术标准研究报告。
(2)高效混合对转推进系统及节能装置示范应用开发研究目标:针对船舶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方向,结合节能环保船型对高效推进系统及节能装置的需求,以灵便型散货船为应用目标,自主研发三叶高效螺旋桨、改进型对转螺旋桨(CRP)以及扇形导管,掌握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具备自主开发设计能力,完成实船示范应用,在加装混合对转推进系统及节能装置后,船舶推进效率提高8%以上,在相同航速下平均日油耗降低6%以上。
CCS轮机循环检验(CMS)实施指南(2013)_(2014年1月1日生效)最新版本
指导性文件GUIDANCE NOTESGD 27-2013中国船级社轮机循环检验(CMS)实施指南20132014年1月1日生效北京Beijing编写说明编写船舶轮机循环检验(CMS)实施指南,主要宗旨是在轮机循环检验(CMS)系统的建立、运行和实施方面,为船公司、船舶轮机长及本社验船师提供技术支持,提升船公司实施轮机循环检验(CMS)系统的能力,确保船公司积极有效配合验船师开展检验工作,使得船上轮机长开展的轮机循环检验(CMS)工作与验船师检验工作做到有机衔接和无缝对接,保证检验质量,满足CCS 《钢质海船入级规范》有关授予“CMS”船级附加标志的相应技术要求。
目录第1章通则 (2)1.1 目的 (2)1.2 适用范围 (2)1.3 实施轮机循环检验的依据 (2)1.4 轮机循环检验的定义和解释 (2)1.5 程序要求 (3)第2章 CMS计划的编制和审批 (5)2.1 一般要求 (5)2.2 CMS检验项目清单 (5)2.3 验船师审批CMS计划要点 (7)2.4 首次编制CMS计划 (8)2.5 CMS计划的审批 (8)第3章 CMS检验的实施 (9)3.1 一般要求 (9)3.2 轮机长执行本社许可的CMS项目检验前船公司和轮机长的准备工作 (10)3.3 实施CMS项目检验 (11)3.4 验船师实施CMS项目检验时的其他注意事项 (11)第4章轮机循环检验信息的管理 (13)第5章附件 (14)5.1 附件1:轮机循环检验项目清单及见证检验的检验方法 (14)5.2 附件2:轮机长循环检验报告(Form PC/CE) (14)5.3 附件3:CMS计划样本 (14)第1章通则1. 通则1.1 目的:1.1.1 《轮机循环检验(CMS)实施指南》可作为CCS(以下简称“本社”)验船师、船东或船舶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为“船公司”)及船上轮机长执行轮机循环检验(以下简称为“CMS”)时的指导性文件。
最新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3年版)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重点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特制定本指南。
一、工程与专项(一)超级节能环保船示范工程1.总目标根据船舶节能减排相关国际公约、规范的要求,结合船舶技术发展和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在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中分别选择一型作为超级节能环保示范工程船,通过节能减排环保技术及装备的综合开发,突破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船舶节能环保整体技术水平。
示范船舶须有具体工程依托并由船东实际订造,与现有同类船型相比节能环保水平大幅提高,单船平均日油耗降低40%以上,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比国际海事组织(IMO)EEDI基线值下降30%以上,同时须满足IMO船舶噪声新规则、涂层性能标准、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排放指标等相关法规要求。
2.重点研究方向(1)船型节能环保概念设计与技术经济性论证研究;(2)低阻船体型线与上层建筑设计技术研究;(3)最低压载量的分舱优化配置及航行中纵倾优化技术研究;(4)波浪中失速控制与波浪增阻预报技术研究;(5)新型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6)船体表面减阻技术应用研究;(7)高效推进系统与水动力节能装置优化匹配设计研究;(8)轮机节能环保设备集成应用研究;(9)货油挥发(VOC)回收及再利用系统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10)LNG燃料动力船型风险设计技术研究;(11)LNG供气系统应用开发技术研究;(12)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辅助能源在船上的应用研究;(13)船舶舱室噪声控制关键技术研究;(14)货油舱涂装关键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15)建造工艺关键技术研究;(16)节能、减排、环保、降噪验证试验技术研究。
《中国制造2025》: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政策解析
《中国制造2025》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政策解析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部署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引领制造业向高端方向发展。
各地方政府也积极行动,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文件。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基本形成了以战略为引领、以规划为支撑、以政策措施为配套保障的政策体系。
同时,着力创新政策工具,引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相关主要政策进展(一)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体政策现状《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下简称《决定》)提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要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
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
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
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决定》的部署和要求,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高端装备制造业要重点发展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五大产业,并制定了各领域的产业发展线路图,分别提出了到2015年和2020年的发展目标、重大行动及重大政策。
进一步地,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基础配套能力、产业组织结构四个方面提出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到201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重点任务,部署了重大工程与区域发展重点,安排了金融财税政策支持、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质量品牌建设、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提升对外合作水平等保障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 3年版)
资讯速递nformation express国事要闻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2013年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决定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会议确定今年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民生、统筹城乡、农业农村、科技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
会议决定,在第一批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基础上,再取消和下放62项行政审批事项,并依法依规及时公布。
会议还讨论通过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三定”规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为了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创建,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规〔2009〕358号)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于2013年5月2日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
根据《通知》要求,2013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申报采用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统称各地)分别报送方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报的示范基地数量不超过2个,计划单列市不超过1个。
申报类型主要包括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军民结合等六大行业和领域。
申报方式采取网上填报与网下报送相结合的方式,申报时间自文件下发之日起至2013年6月30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3年版)》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重点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3年版)》。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引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
(2014年版)
为贯彻落实《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
方案(2013-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引导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提
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国际市场
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方向与重点》
的任务部署,特制定本指南。
一、工程与专项
(一)节能环保示范工程
1.总目标
根据船舶节能环保相关国际公约、规范的要求,结合船
舶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通过风帆、混合对转
推进系统等节能环保装备的实船应用示范以及江海直达环
保示范船型的开发,突破清洁能源与节能装备应用关键技
术,全面提升我国船舶节能环保整体技术水平。
2.重点研究方向
(1)风帆技术示范应用开发
研究目标:
针对国际公约对船舶节能环保的新要求与当前船舶节
1。
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2015年科研项目指南
附件1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2015年科研项目指南为贯彻落实《江苏科技大学2014年下半年重点工作(江科大委[2014]47号)》和《海洋装备研究院2014-2016年发展规划》,提升海洋装备制造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开发与成果产品孵化的紧密结合,加快海洋装备科技成果的集成化和产业化,特制定本指南。
一、设备研发类(A类)1.总目标围绕海洋装备配套及制造的专用系统或设备类产品,重点针对目前由国外垄断的国际主流市场的产品、国内外研发前沿的产品、引领海洋装备领域发展趋势的产品开展研发。
2.重点研究方向(1)水面无人艇关键技术与系统装置(A01)研究目标:针对水上无人观测平台需求,研发具有全自主航行和遥控功能,通过摄像、红外、声纳等多种传感器,在高、低速运动状态下能昼夜探测水上、水下目标的监测无人艇。
掌握水面无人艇设计、制造与应用关键技术,完成监测无人艇样机研制。
研究内容:1)新型无人艇艇体总体设计技术;2)无人艇特殊动力推进装置;3)无人艇高性能综合通讯技术与集成装置;4)无人艇导航与运动集成控制系统;5)无人艇人工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6)监测功能模块装置;成果形式:1)水面无人艇样艇及系统装置样机,满足研究目标要求;2)重大项目申报书、产业化推广论证报告;3)技术研究报告、试验报告、设计图纸和计算书;4)相关专利及学术论文。
(2)水下机器人及水下生产配套装置(A02)研究目标:针对船舶与海洋平台水下作业与生产,开展水下机器人及水下生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实用型、模块化的新型水下机器人及水下生产配套装置,分别能实现船体或平台水下部分检测、水下结构损伤探测、水下除锈与清污、水下焊接修复、螺旋桨缠绕解除、海底采油树装配操作等功能。
研究内容:1)水下机器人总体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2)水下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3)水下机器人机械结构系统;4)水下移动水声通信装置;5)水下机器人系列化应用功能模块装置。
2013年度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2013年度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根据《湖南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的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经济发展稳中求的需求,制定本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则本指南是组织编制与实施2013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的主要依据,也是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项目申报单位、项目申报者组织申报本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主要依据。
2013年度省科技计划按照科技项目计划、创新平台基地建设计划、创新人才团队计划三个大类进行布局,按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申报。
二、基本原则1、切实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
紧紧围绕“十二五”科技规划和《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重点任务的落实,凝炼主题和支持重点,完善科技需求征集和项目形成机制,加快建设项目储备库,聚焦重大需求配置资源,集中攻克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关键技术瓶颈和共性技术,为推进“四化两型”、实现“两个加快”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2、切实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强化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强化企业牵头或参与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活动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3、切实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突出国内外重大先进成熟技术成果在湖南的落地转化,加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和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支撑力和引领力。
4、切实推进项目、基地、人才和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推动项目、人才等资源向创新基地和平台集聚,加强对中青年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支持,充分发挥创新基地和平台在集聚人才、承接项目、转化成果中的重要作用,突出项目成果的转化目标,有效促进项目实施与人才团队培养、基地平台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人才在湖南创新创业。
三、支持重点本次申报项目包括10个重点专题。
专题1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本专题包括三类计划项目。
1、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专项(1)两型社会发展和惠及民生的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
我国新出台政策法规对油田企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新出台政策法规对油田企业的影响分析房蕾;冯玉宝;张国臣【摘要】近期,我国一批涉及油气行业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其中,节能减排、安全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土地使用标准更加严格;税费政策有所调整,企业税费负担有所减轻;页岩气资源允许民营企业进入;规划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制造业务.这些政策的调整等都将对油田生产经营产生巨大影响.在客观分析这些政策基础上,提出了油田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生产,合理规划,建立存量土地长效处置机制,加强技术攻关,加强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研发的对策建议.【期刊名称】《胜利油田党校学报》【年(卷),期】2013(026)002【总页数】3页(P102-104)【关键词】政策法规;油田企业;影响分析【作者】房蕾;冯玉宝;张国臣【作者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经济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胜利油田分公司经济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胜利油田分公司经济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16近期,我国一批涉及油气行业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节能环保、土地管理、用水管理更加严格,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上调,涉企税费负担有所减轻,这些法规政策的变化将对油田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一、税费政策调整,企业税费负担有所减轻1.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上调。
2011年12月29日,财政部出台《关于提高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的通知》(财企〔2011〕480号),从2011年11月1日起将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由40美元/桶提高到55美元/桶,仍实行5级超额累进从价定率计征,按月计算、按季缴纳。
目前油田资源条件变差、难动用储量不断增加,油田生产经营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增加,成本持续增长,尤其是我国东部老油田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成本不断升高,加之2011年资源税改革加大了油田的税负支出,油田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的上调,减少了石油特别收益金缴纳额,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2011年资源税改革给油田带来的税费支出增加,缓解了油田生产经营的压力,有利于老油田的勘探开发。
封闭式养殖工船研发历程回顾
第49卷第5期渔业现代化Vol.49㊀No.52022年10月FISHERY MODERNIZATIONOct.2022DOI:10.3969/j.issn.1007-9580.2022.05.001收稿日期:2022-07-20基金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 可移动式养殖工船工程开发及关键系统研制 (工信部装函[2019]360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业务费(2021GH04);山东省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专项(2018SDKJ0301)作者简介:刘晃(1973 ),男,研究员,研究方向:水产养殖工程和渔业发展战略㊂E-mail:liuhuang@封闭式养殖工船研发历程回顾刘㊀晃1,3,徐㊀皓1,3,庄志猛2,3(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200092;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3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青岛266237)摘要:封闭式养殖工船是具有自主航行功能的海上封闭式养殖系统,也是一种综合的海上渔业生产平台,其生产功能以深远海封闭式 船载舱养 为主体,兼具水产品初加工与储运功能㊂文章回顾了大型封闭式养殖工船研发历经的孕育构想㊁积极探索和创新研发三个阶段,总结了研发过程中采取的以工业化理念构建现代水产养殖新模式㊁注重现代装备技术与水产养殖技术的深度融合㊁加强相关研究成果的专利战略布局等经验做法㊂中国大型封闭式养殖工船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研发,终于从梦想变成为现实,其具有封闭式养殖,环境可控,是高质量绿色养殖方式;游弋式养殖,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是高效的生产模式;大型化发展,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构建综合生产平台等技术特点㊂未来,围绕养殖工船将形成渔业航母船队,搭建深远海养殖全流程㊁全周期㊁全链条的养殖体系,实现海水养殖走向深蓝㊂关键词:海洋渔业;海水养殖;养殖工船;船载舱养;封闭式养殖中图分类号:S953.4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7-9580(2022)05-0001-007㊀㊀水产养殖为人们提供了品种丰富㊁质量优良的水产品,已经成为应对粮食安全及优质动物蛋白保障供给的重要发展方向㊂与牛㊁猪和禽类养殖相比,鱼类养殖具有更高的蛋白转化效率,其饲料转化率分别约为牛㊁猪和禽类的6倍㊁3倍和1.5倍[1]㊂目前,中国的海水养殖主要集中于沿岸近海,由于养殖密度过大㊁病害频发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走向深远海,拓展新空间,发展绿色工业化养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2]㊂深远海有广阔空间和优质水源,发展潜力巨大,据估算中国在深远海适合鱼类养殖的面积有7万多km 2,几乎未进行任何的开发利用㊂如果在这些海域开展鱼类养殖,年产量可达3900万t [3]㊂深远海养殖已然成为当下发展热点,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较为快速,以大型桁架类网箱㊁养殖工船等为代表的各种类型的大型养殖设施竞相投入产业化应用探索,深远海养殖设施的工业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有望加快深远海养殖产业化发展[4]㊂封闭式养殖工船是具有自主航行功能的海上封闭式养殖系统(floating closedaquaculture systems,FCAS),也是一种综合的海上渔业生产平台,其生产功能以深远海封闭式 船载舱养 为主体,兼具水产品初加工与储运功能,既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水温适宜的锚泊海域,也可主动躲避超强台风的正面袭击或赤潮等自然灾害,能有效解决长期困扰传统开放式网箱养殖 听天由命 的痛点,可以将海水养殖从近岸推向深远海㊂养殖工船的构想和雏形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在构想 未来海洋牧场 建设蓝图中提出了海上养鱼工厂的初步设想和愿景[5]㊂历经反复的探索研究,直到2022年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封闭式养殖工船 国信1号 正式交付运营,一个标志性的阶段成果,让养殖工船从梦想变成为现实,开启了海水养殖走向深蓝的产业化进程㊂封闭式养殖工船还可以与深远海养殖网箱㊁陆上工厂化养殖设施相结渔业现代化2022年合,形成效率最大化的陆海接力养殖方式;与捕捞渔船组成 渔业航母船队 ,在远离大陆的远海㊁公海开展渔业综合生产,形成 养-捕-加 一体化㊁ 海-岛-陆 相联动的新型渔业生产模式㊂围绕养殖工船形成的渔业航母船队,将搭建深远海养殖全流程㊁全周期㊁全链条的养殖体系,极大优化水产养殖生产结构和作业维度,提升中国深远海渔业资源利用能级,通过 以养为主 来建设真正的 深蓝粮仓 ,实现向大海要优质蛋白,可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贡献力量㊂养殖船队还可驻守在边远海疆,极大提高区域存在感和态势感知能力,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战略利益和海洋安全具有深远意义㊂养殖工船也可以作为大国名片,走出国门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海洋联通世界,通过和平㊁发展㊁合作㊁共赢方式,扎扎实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㊂未来,封闭式养殖工船的发展前景广阔,本研究主要回顾了封闭式养殖工船的发展历程,归纳了其主要技术特点,并总结了研究进展的主要经验,旨在为封闭式养殖工船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㊂1㊀发展历程1.1㊀孕育构想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叶的近20年期间,世界水产养殖把发展的目光转到公海大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养殖产业 海上工业化养鱼,并提出了基于船舶平台养殖的大型养殖工船的概念[6]㊂欧美渔业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养殖工船设计方案,围绕工船结构㊁养殖系统㊁养殖方式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研究㊂如西班牙的de Bartolomé等[7]提出了一种游弋式金枪鱼养殖工船(The Tuna Offshore Unit)的创意性设想,设计了一艘船长189m㊁宽56m㊁航速8kn的半潜式养殖工船,养殖舱底可打开,以刚性网箱扩展养殖空间,养殖水体最大可达195000m3,据称该工船可航行至地中海㊁几内亚湾㊁澳大利亚等海域的渔场接运活捕金枪鱼幼鱼,在10个月内将蓝鳍金枪鱼养成,最后到达日本海域出售㊂荷兰农村和农业系统创新网络(Innovatie Netwerk)发布了船载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8],提出了Innofisk养殖工船的概念,围绕大西洋鲑孵化㊁繁育㊁养成与加工,开展了船载养殖的经济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开展船载幼鱼繁育是可行的,年产量要在1000t以上才具有经济可行性,适宜的养殖密度为20kg/m3左右㊂但是,由于欧美发达国家海洋捕捞资源较为丰富,缺乏大规模发展水产养殖的动力,这些研究大多仅停留在概念设计和可行性研究阶段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丁永良研究员长期跟踪海上工业化养鱼研发进程,并梳理总结提出了养殖工船的概念,并指出养殖工船需要构建全过程 完全养殖 ,自成体系 独立生产 ,要实现机械化㊁自动化㊁信息化,以及需要注重 结合旅游 绿色食品 全年生产 后勤保障 等技术方向[6],为中国封闭式养殖工船技术研发构建了基本的体系框架㊂1.2㊀积极探索阶段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3年通过了MARPOL73/78防污公约附则Ⅰ修正案,为淘汰单壳油轮制定了时间表[9]㊂因此,有大量的单壳油轮将被淘汰,在此背景之下,养殖工船再度进入业界视野㊂欧洲国家开展了养殖工船的可行性试验验证,土耳其Denizsan航运公司将一艘船长153.33m㊁宽22.8m㊁型深12.5m,载重吨19030t 的散货船改造成养殖工船,设有12个养鱼舱和5台海水泵,配备了投饲㊁增氧㊁进排水管㊁照明等设备以及水温㊁pH㊁水位和流速等测试仪器,开展了虹鳟的养殖试验,初始平均体质量为25ʃ2.7g, 11个月后达3.7ʃ0.4kg,饲料系数㊁特定生长率和养殖密度分别为1.1ʃ0.1㊁1.51ʃ0.3%/d和101ʃ2.1kg/m3[10]㊂挪威Mood Harvest公司提出了FMPH(Floating Marine Production﹠Harvest)海上浮式生产平台设计方案,将载重吨150000t的旧船改造后开展大西洋鲑循环水养殖,养殖密度可达60kg/m3,年生产量将达到10000~15000t[11]㊂航运界传奇人物挪威的John Fredrisksen在2016年希腊海事展上提出将致力于散货船改装成养殖工船的研发和推广思路[12]㊂挪威Marine Harvest 公司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西洋鲑生产商,也有计划利用废旧的巴拿马型散装船改造后开展大西洋鲑养殖[13]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于2012年立项开展利用油轮改建养殖工船的可行性研究,提出了10万吨级阿芙拉型油轮的养殖工2第5期刘晃等:封闭式养殖工船研发历程回顾船改建方案,设计养殖水体75000m3,可以形成年产4000t以上海水鱼的养殖能力,并创新研发了一种船载海洋养殖系统,可以选择在水温合适㊁水质优良的海域进行养殖,还可以应急躲避台风,降低养殖风险[14]㊂依托上海市创新行动计划 大型海上渔业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技术研究(2015 2017) 项目,开展了大型养殖工船系统功能与总体设计㊁安全保障和综合性能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国内首艘具备自航能力,集养殖㊁繁育㊁加工㊁物流补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10万吨级大型游弋式渔业综合生产平台的工程化总体技术方案[15]㊂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鳌山创新计划课题,完成了3000吨级科研示范养殖工船 鲁岚渔61699 的研制改造,并开展了部分功能性试验验证[16]㊂在这期间,围绕养殖工船总体研究和系统构建等方向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养殖㊁繁育㊁加工㊁物流补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规模化养殖工船技术方案,还先后为企业完成了10万㊁20万和30万吨级等系列旧船改造养殖工船的可行性研究[17-18]㊂1.3㊀创新研发阶段近10年来,以挪威为代表的大西洋鲑网箱养殖生产国,深受海虱(Sea lice)病害的伤害和环境养殖容量的限制,走出近岸峡湾,走向深远海开放水域成为必然选择㊂在挪威政府2015年开始实施的创新许可证计划(Development Licenses)的刺激下,集养殖生产各环节为一体的大型深远海养殖平台成为研发热点[19]㊂挪威NSK船舶设计公司为Nordlaks Oppdrett养殖公司设计,中国烟台来福士公司建造了具有移动推进装置的 Havfarm 1 养殖工船,该工船长385m㊁宽59m㊁高65m,拥有6个养殖网箱,养殖水体达400000m3,还配备了鱼苗输送㊁饲料投喂㊁水下增氧㊁死鱼回收㊁成鱼收获等养殖装备,将锚泊在离岸开放海域开展生产,可养殖10000t大西洋鲑[20-21]㊂为更好地解决表层海水寄生虫病害㊁防止网衣损坏导致养殖物种逃逸等产业制约性问题,挪威Eidsfjord Sjøfarm公司研发的Eidsfjord Giant封闭式养殖工船于2021年获得了挪威政府颁发的创新许可证㊂该工船长270m㊁宽41m,具有6个密闭式养殖舱,养殖总水体69000m3,采用水泵抽取下层海水,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取水深度,由水泵抽取的海水经过滤器后注入养殖舱,能有效将海虱阻挡在外,计划将大西洋鲑养到2~2.5kg后再转移至网箱养成,预期产能将达到5000t以上[22]㊂同一时期,中国也瞄准了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态势,中国工程院先后启动实施了 中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09 2013) 水产养殖业 十三五 规划战略研究(2014 2016) 现代海水养殖新技术㊁新方式和新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15 2016) 以及 水产健康养殖发展战略研究(2016 2017) 等多项重大㊁重点咨询研究课题[23],围绕深远海养殖,提出了大型养殖工船发展策略[24-25]㊂2014年底原农业部在北京召开了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构建研讨会,深入讨论了发展深远海养殖的重大意义㊁海上养殖功能区装备研发以及如何完善辅助功能设施建设等[26]㊂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启动了 深蓝渔业技术创新工程专项(2018 2021) ,开展了养殖工船自航及系泊工况下的耐波性能研究,构建了广义单点锚泊系统,建立平台单点锚泊安全评价方法[27-28],分析了养殖工船动力系统的合理配置,结合养殖工船工况特点,获取动力系统最佳配置方案[29-30]㊂研发了船载舱养结构㊁智能装备和养殖工船基本船型,提出了以黄条鰤㊁大菱鲆㊁大西洋鲑等为养殖对象的工船养殖模式,突破了养殖舱流场特性及液面制荡㊁旋流集污技术,提出 纵向隔板,横向隔舱 船载适渔性舱养结构,形成了一批以 船载舱养 技术为核心内容的自主知识产权[31-32]㊂受青岛国信集团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承担了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 国信1号 的总体设计任务,同时开展了5000吨级中试船 国信101 的改装设计和大黄鱼船载舱养中试试验,通过两个生长期的养殖试验,实现了大黄鱼集约化船载舱养,养殖密度达到20kg/m3,养成存活率达到95%以上,生长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网箱养殖[33]㊂2022年5月,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 国信1号 交付运营,标志着可以适应无限航区要求的海上工业化养殖的开端㊂该工船投资4.5亿元,总长249.9m㊁型宽45m㊁型深21.5 m,载重量约100000t,满载排水量约130000t,海上自持力90d,定位在12~200海里专属经济3渔业现代化2022年区之内㊁40m等深线之外㊂全船设置有15个养殖舱,养殖水体80000m3,可以开展大黄鱼㊁石斑鱼㊁大西洋鲑㊁黄条鰤等名优鱼类养殖,设计产量3500t以上㊁养殖密度20kg/m3以上,并配有冰鲜鱼产品自动化加工生产线[34-35]㊂2㊀主要技术特点2.1㊀封闭式养殖,环境可控,是高质量绿色养殖方式封闭式养殖工船是以 船载舱养 为主体,通过抽取下层优质海水在隔离的鱼舱中进行集约化养殖,单舱水体数千至数万立方米,相当于在海上建立了一座超大型的工厂化养殖车间㊂海上封闭式养殖系统根据是否具有自主航行能力,分为定置式养殖平台㊁移动式船型平台和游弋式养殖工船等㊂封闭式养殖系统具有养殖环境可控㊁集约化程度高㊁能抵御敌害生物侵害和养殖排污物可收集等特点,是绿色高效的养殖方式㊂近些年来,挪威等国正在大力研发玻璃钢或钢材构筑的海上封闭式养殖系统,可以利用抽取下层海水来免受海虱病害的侵噬,正在成为大西洋鲑网箱养殖产业转型发展的新途径[36]㊂从最新的研究与实践来看,其与开放式网箱养殖系统相比,取水口远离容易滋生病原体的表层海水,可以有效控制养殖病害发生㊂而且优质的水质和稳定的水温,可以提高了系统的集约化程度,养殖大西洋鲑的密度可以达到75kg/m3,是网箱养殖的3.75倍以上[37]㊂大型化的养殖舱有利于构建适合于鱼类生长所需的水流环境,促进鱼类保持有氧运动,以获得良好的生长效果和肌肉品质㊂封闭式养殖系统还可以实现粪便㊁残饲等固形物的收集,养殖排放减少60%~70%以上㊂隔离性设施化养殖还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养殖对象的逃逸,以保护水域生态安全,更有利于构建高质量的工业化生产系统[38-41]㊂2.2㊀游弋式养殖,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是高效的生产模式封闭式养殖工船是具有游弋功能,规模化的封闭式养殖及综合生产平台,除具有封闭式养殖系统的基本特点之外,还可以游弋在更开放的远海,利用不同海域季节性水文条件,构建全程适宜㊁水质优良的水温环境,可主动躲避台风侵袭,达到高效安全生产的效果㊂中国沿海海域与挪威等国有很大差异,周年水温的温差较大,大陆架构造使30m以深海域远离海岸,频繁的台风侵袭给海上生产带来巨大风险㊂中国网箱养殖方式一旦走出内湾水域,就必须要面对 在哪养才安全?养什么鱼才合适? 的问题㊂养殖工船的自主航行能力,既能主动规避超强台风中心侵袭,又能确保人员㊁物质和养殖对象的安全,具备走向深水㊁远海的保障条件㊂例如:大黄鱼适宜生长的水温在22~28ħ,利用工船养殖大黄鱼,冬季可以在东海南部附近海域,到夏季逐步转往黄海海域,全周期保持优良水质和适宜水温条件,就如同在海上建造了一座利用自然条件的可移动养鱼工厂,可全年开展全天候工业化养殖,构建大黄鱼 南鱼北养 模式㊂通过 国信101 中试试验船的生产试验证明,工船养殖方式不仅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而且生产效率更高更有效[33]㊂因此,采用同样方式,利用季节性及不同水层的水温条件,工船可以针对性暖水性㊁温水性和冷水性鱼类,构建出不同的深远海高效养殖生产模式㊂2.3㊀大型化发展,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构建综合生产平台封闭式养殖工船经济性在于规模化和工业化,只有大型化的工船平台,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只有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及其陆海联动的生产体系,才能保证生产规模的实现㊂大型化不仅保障了养殖对象的安全与高效生产,还需具备管理人员生活和生产物资存放的功能,与开放式网箱养殖设施相比,装备系统更为复杂,生产运行需要更多的能源成本㊂通过 国信1号 养殖工船[34]㊁荷兰Innofisk概念船[8]以及张光发等[42]基于技术经济论证模型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养殖规模对投资运行成本的分摊非常重要㊂国信1号大型养殖工船,载重量100000t,养殖水体近80000m3,养殖产能达到3000~5000t/年[34],等同于一个5000亩(333.33hm2)以上的池塘养殖场的鱼产量,相当于50栋以上占地2000m2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可以替代3000个以上的近岸 鱼排 ㊂封闭式养殖工船将引领海水养殖进入规模化㊁工业化㊁自动化㊁智能化的现代渔业阶段㊂基于大型养殖工船,还可以构建海上养殖产品即时加工㊁捕捞渔获物中继加工㊁生产物资补给配送等4第5期刘晃等:封闭式养殖工船研发历程回顾生产功能,以及海洋环境㊁生物资源等科考功能,成为大型综合渔业生产母船平台,对于人类开发海洋水域资源,变蓝色海洋为蓝色粮仓,实现海洋渔业从 以捕为主 向 以养为主 的深蓝渔业转变㊂3㊀主要经验3.1㊀采用工业化理念构建现代水产养殖新模式封闭式养殖工船模式是一项新兴产业,是一个全新的生产模式,是当前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创新之举㊂传统水产养殖方式普遍缺乏标准化生产㊁系统化管理㊁现代化装备㊁资本化金融等工业元素,生产方式依然是传统的㊁粗放的,生产操作㊁养殖管理还是依靠人力与经验,存在着品质安全㊁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等问题而被社会所诟病,养殖产品也不能因品质优劣而形成价格上的差异㊂因此,封闭式养殖工船从可行性研究之初,就坚持工业化理念,加强工业化的养殖工艺㊁操作规范㊁品质管理等技术体系研究,大力提升海上养殖装备的机械化㊁信息化㊁智能化水平,同时强化海上信息物流通道㊁陆基加工储运基地等打通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各个关键节点的布局,全面构建 养-捕-加 一体化㊁ 海-岛-陆 相联动的现代水产养殖新模式,并通过示范带动和产业政策引导,从而形成海上工业化深远海养殖生产群㊂3.2㊀注重现代装备技术与水产养殖技术的深度融合深远海水域生产条件特殊,需要以规模化㊁工业化生产为前提,构建全面的生产体系㊂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围绕 在哪养?养什么?怎样养?怎么实现盈利? 等科技问题和产业需求,注重现代装备技术与水产养殖技术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是要选育针对不同海域特点㊁不同养殖环境㊁满足市场需求的适养品种,加强船载舱养条件下鱼类行为机理研究,通过对养殖小环境的精准调控,实现可持续福利养殖㊂另一方面是要突破工程装备与养殖工艺耦合度较低的问题,研发针对性强㊁适用性好的精准智能投喂㊁自动起捕作业㊁连续生态捕捞㊁船载加工等技术装备,大力提升养殖工船的机械化㊁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㊂构建工业化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实现从 试验 到 示范 ㊂下一步需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跨越性提升科技创新引领技术水平,技术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好生产规模与成本效益问题,从而实现在深远海养殖领域领跑世界发展㊂3.3㊀加强相关研究成果的专利战略布局封闭式养殖工船的创制研发进程中,首创了 船载舱养 海上工业化养殖方式,突破了大型鱼舱水体交换与流场构建㊁船舶减振制荡技术与鱼舱结构㊁工业化养殖精准投喂与智能管控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㊂研发团队从立项之初就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前期的专利战略布局㊂目前,围绕封闭式养殖工船及相关领域,在全球范围提交了72件专利申请,其中,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最多为69件,同时也在美国㊁挪威㊁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提交了专利申请㊂已经获得授权的专利43件,其中,发明专利21件,实用新型专利22件㊂正是在封闭式养殖工船的研发进程中,研究团队密切关注追踪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注重掌握核心技术,努力提高自身专利质量,做好核心技术的专利布局规划和实施,从而实现了在全球深远海养殖领域处于技术领跑的发展态势㊂4㊀结论封闭式养殖工船作为一个具有探索性的新兴产业,近些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同时,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与挑战㊂因此,下一步需要可根据资源节约㊁环境友好㊁质量安全等绿色发展要求,按照拓展深远海海域工业化养殖的战略布局,通过跨学科㊁跨专业协同创新与自主研发,围绕封闭式养殖工船船体平台㊁智能化设施装备㊁船载舱养关键技术和模式等,突破总体性㊁关键性技术瓶颈,研发智能化核心装备技术,促进封闭式养殖工船健康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深远海养殖发展之路㊂Ѳ参考文献[1]FRY J P,MAILLOUX N A,LOVE D C,et al.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in aquaculture:do we measure it correctly?[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2018,13(2):024017. [2]唐启升主编.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发展战略:新思路㊁新任务㊁新途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3]GENTRY R R,FROEHLICH H E,GRIMM D,et al.Mapping the global potential for marine aquaculture[J].Nature Ecology&5渔业现代化2022年Evolution,2017,1(9):1317-1324.[4]徐皓,刘晃,徐琰斐.我国深远海养殖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产,2021(6):36-39.[5]魏赟.雷东与深远海养殖工船[J].船舶工程,2021,43(4): 6-7.[6]丁永良.海上工业化养鱼[J].现代渔业信息,2006,21(3): 4-6.[7]DE BARTOLOMÉF,MÉNDEZ A.The tuna offshore unit: Conceptand operation[J].IEEE Journal of Oceanic Engineering, 2005,30(1):20-27.[8]VAN LAERE V,VAN BATENBURG O,HUIZING H J. InnoFisk1:Feasibility study into a new concept for sustainable aquaculture on board of a ship,Report no.05.2.086E[R]. Utrecht:Innovation Network Rural Areas and Agricultural Systems,2005.[9]彭晓峰,洪辉.国内航行单壳油轮淘汰政策分析[J].世界海运,2010,33(9):70-73.[10]BILEN S,KIZAK V,BILEN A M.Floating Fish Farm Unit (3FU).Is it an A Appropriate Method for Salmonid Production? [J].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lletin,2013,2:8-12.[11]Mood Harvest AS.FMPH-Floating Marine Production﹠Harvest [EB/OL].(2022-6-13).https://www.moodharvest.no. [12]徐晓丽,郑一铭.后疫情时代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发展动向[J].中国船检,2021(3):55-58.[13]中国渔业装备与工程科技信息网.挪威一养殖公司利用废弃散装船养殖鲑鱼[J].渔业现代化,2016,43(4):26. [14]徐皓,陈军,倪琦,等.一种船载海洋养殖系统: CN201210402362.4[P].2012-10-19.[15]蔡计强,张宇雷,李建宇,等.10万吨级深远海养殖平台总体技术研究[J].船舶工程,2017,39(增刊1):198-203. [16]兰欣.我国第一艘养殖工船 鲁岚渔61699 启航[N].中国科学报,2017-07-12(06).[17]刘晃,徐皓,徐琰斐.深蓝渔业的内涵与特征[J].渔业现代化,2018,45(5):1-6.[18]徐琰斐,刘晃.深蓝渔业发展策略研究[J].渔业现代化, 2019,46(3):1-6.[19]CHRISTIANSEN E A N.Diversity in narratives to green the Norwegian salmon farming industry[J].Marine Policy,2017, 75:156-164.[20]CHU Y I,WANG C M,PARK J C,et al.Review of cage and containment tank designs for offshore fish farming[J]. Aquaculture,2020,519,734928.[21]张宇雷,倪琦,刘晃,等.挪威大西洋鲑鱼工业化养殖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8):310-315. [22]BERGE A.270meter long driverless salmon farm ship secures development permits[EB/OL].(2021-10-21).https:// /the-270-meter-long-eidsfjord-giant-secures-seven-development-permits/.[23]唐启升主编.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咨询研究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7.[24]麦康森,徐皓,薛长湖,等.开拓我国深远海养殖新空间的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3):90-95. [25]徐皓.水产养殖设施与深水养殖平台工程发展战略[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3):37-42.[26]康丽琳.我国首个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启动构建[EB/OL]. (2014-11-24)./xinwen/2014-11/24/ content_2782858.htm.[27]崔铭超,金娇辉,黄温赟.养殖工船系统构建与总体技术探讨[J].渔业现代化,2019,46(2):61-66.[28]韩冰,谌志新,崔铭超,等.基于三维势流理论的深远海养殖工船耐波性能分析[J].渔业现代化,2020,47(6):58-65. [29]崔铭超,张彬,王靖.10万吨级养殖工船快速性及动力系统配置分析[J].渔业现代化,2020,47(2):68-74. [30]黎建勋,王靖.某型深远海养殖工船动力系统方案设计[J].渔业现代化,2020,47(5):74-81.[31]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深蓝渔业 技术创新工程专项的四个项目顺利通过验收[EB/OL].(2022-01-05).https:// /info/1051/39960.htm.[32]CUI M,LI Z,ZHANG C,et al.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flow field of closed aquaculture tanks aboard a platform under periodic oscillation[J].Ocean Engineering,2022,248:110677.[33]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深远海工业化绿色养殖关键技术研发 的中试船养殖试验通过现场验收[EB/OL].(2021-08-31).https:///info/1013/21254.htm. [34]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全球首艘十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交付运营[EB/OL].(2022-5-20).https://www. /info/1013/22016.htm.[35]央视网.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交付运营[EB/OL].(2022-05-20)./ 2022/05/20/PHOAT5blfxK980WaQvBw6o1u220520.shtml# D5HRrn18MimG220520_1.[36]WANG C M,WIEGERINK J,LEOW B T.Opportunities for floating closed containment systems for fish farming[J].Journal of Aquaculture&Marine Biology,2020,9(4):123-127. [37]CALABRESE S.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requirements of post-smolt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 L.)in closed-containment aquaculture systems[D].Bergen:University of Bergen.[38]THORARENSEN H,FARRELL A P.The biological requirements for post-smolt Atlantic salmon in closed-containment systems.Aquaculture,2011,312:1-14. [39]CALABRESE S,NILSEN T O,KOLAREVIC J,et al.Stocking density limits for post-smolt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 L.) emphasis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welfare.Aquaculture, 2017,468:363-370.[40]NILSEN A,NIELSEN K V,BERGHEIM A.A closer look at closed cages:Growth and mortality rates during production of post-smolt Atlantic salmon in marine closed confinement systems [J].Aquacultural Engineering,2020,91:102124. [41]BALSEIRO P,MOEØ,GAMLEM I,et parison between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post-smolts reared in open sea cages and in the Preline raceway semi-closed containment aquaculture system[J].Journal of Fish Biology,2018,93(3):567-579.[42]张光发,安海听,刘鹰,等.散货船改装养殖工船的经济论证模型及系统设计[J].渔业现代化,2018,45(2):1-5.6。
湖北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2013年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通知-
湖北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2013年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通知正文:---------------------------------------------------------------------------------------------------------------------------------------------------- 湖北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2013年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通知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科技局,各有关单位:为了加快推进创新湖北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经省政府同意,2013年设立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重点支持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三类项目,鼓励企业申报,竞争性遴选项目,提高投入强度。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请申报单位按照申报指南要求,认真填写项目申报书并提供相关附件。
申报项目内容须在申报指南支持重点范围内,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二、项目申报采取书面申报与网上申报并行的方式。
网上申报时,请项目申报单位进入省科技厅网站,登录“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推荐)”系统进行相关操作。
书面申报时,请申报单位将网上申报的受理编号标注在《项目申报书》封面左上角,并加盖单位公章,一式五份,报推荐单位。
申报材料请简装。
三、项目推荐。
各市、州、直管市和神农架林区科技局负责推荐项目。
扩权县市的项目,县市科技局受理审查后,报所在市州科技局。
各市州科技局要认真遴选审查,完成网上推荐并统一行文报省科技厅。
书面材料与网上申报信息不一致的项目,推荐单位不得推荐。
四、受理渠道。
重大关键技术研发类项目受理处室为高新处、农村处、社发处、条件处;其中高新处、农村处、社发处按分管领域受理项目,条件处受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项目。
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受理处室为高新处、农村处、社发处、成果处、合作处,其中高新处、农村处、社发处按分管领域受理项目,成果处受理具有技术市场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且在合同期内实施转化的项目,合作处受理五年内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所产生成果的转化项目。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3年版)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重点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特制定本指南。
一、工程与专项(一)超级节能环保船示范工程1.总目标根据船舶节能减排相关国际公约、规范的要求,结合船舶技术发展和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在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中分别选择一型作为超级节能环保示范工程船,通过节能减排环保技术及装备的综合开发,突破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船舶节能环保整体技术水平。
示范船舶须有具体工程依托并由船东实际订造,与现有同类船型相比节能环保水平大幅提高,单船平均日油耗降低40%以上,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比国际海事组织(IMO)EEDI基线值下降30%以上,同时须满足IMO船舶噪声新规则、涂层性能标准、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排放指标等相关法规要求。
2.重点研究方向(1)船型节能环保概念设计与技术经济性论证研究;(2)低阻船体型线与上层建筑设计技术研究;(3)最低压载量的分舱优化配置及航行中纵倾优化技术研究;(4)波浪中失速控制与波浪增阻预报技术研究;(5)新型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6)船体表面减阻技术应用研究;(7)高效推进系统与水动力节能装置优化匹配设计研究;(8)轮机节能环保设备集成应用研究;(9)货油挥发(VOC)回收及再利用系统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10)LNG燃料动力船型风险设计技术研究;(11)LNG供气系统应用开发技术研究;(12)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辅助能源在船上的应用研究;(13)船舶舱室噪声控制关键技术研究;(14)货油舱涂装关键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15)建造工艺关键技术研究;(16)节能、减排、环保、降噪验证试验技术研究。
肋骨冷弯成形测量控制方法综述
肋骨冷弯成形测量控制方法综述RONG Wen-juan;WANG Yong-wei;WANG Jia-lin;KANG Zhan-bin【摘要】船舶制造行业已迈进了数字化、智能化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发展,船体建造中间产品成形关键工艺肋骨冷弯的成形控制方法也有了相应的发展.针对样条法、逆直线法、端点控制法、弦线法、非端点控制法五种肋骨冷弯成形控制方法,从测量原理、检测装置、自动化装备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从面向智能制造的角度综合比较,为肋骨冷弯工艺流程再造提供对比分析理论基础.【期刊名称】《装备制造技术》【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6页(P40-44,48)【关键词】船用型材成形;肋骨冷弯加工;成形控制方法;逆直线法【作者】RONG Wen-juan;WANG Yong-wei;WANG Jia-lin;KANG Zhan-bin 【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630 前言船用肋骨是船舶主要的型材构件之一,主要用于支撑舷侧外板、甲板等的船体骨架,保证船体的强度和刚度,用量在船舶建造结构用钢材总量中占比可达35%~40%[1]。
肋骨的冷弯加工工艺是船舶建造重要的前道工序之一,其加工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船舶使用寿命和建造周期。
由于船体线型复杂,肋骨型材加工难度较大。
因此,优化肋骨冷弯加工工艺,在保证肋骨加工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一直是国内外船厂关注的重点问题。
肋骨冷弯工艺的核心是加工控制方法。
由于加工过程中肋骨的回弹量和伸长量无法依靠理论计算和统计分析准确预估,肋骨冷弯加工控制大多采用测量控制方法,依靠对肋骨形状变化的实时检测,相应调整加工参数,实现对肋骨成形过程的控制。
原有的肋骨冷弯采用人工观察判断逆直线变直程度的方法来控制加工过程,成形误差大、效率低。
随着造船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新兴的肋骨冷弯设备将逐步降低对人工操作的依赖。
研究配套的、面向数字化的测量控制方法,对于实现肋骨成形加工自动化的意义就显得尤其重要,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肋骨成形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船用焚烧炉性能试验考核方法探讨
船用焚烧炉性能试验考核方法探讨卜锋斌【摘要】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rine incinerator national standards, propose test programmes should be done before marine incinerator put into service, and classify the items to adapt to the actual use demand. Furthermore, advice that a new standard including marine incinerator test programmes, test classifying and test method are necessary.% 通过对船用焚烧炉国家标准的解读,提出船用焚烧炉交付前应进行的试验项目,并对这些试验项目进行分类,以适应船用焚烧炉的实际使用需求;同时提出应修订相应的标准来规范这些试验项目、分类和方法。
【期刊名称】《机电设备》【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船用焚烧炉;试验项目;试验分类【作者】卜锋斌【作者单位】海军驻上海704所军代表室,上海 2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64.9+3船舶造成海洋污染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统计,海洋环境污染中有35%的污染为船舶污染,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航运业的发展,船舶吨位和数量不断增加,船舶对海洋和大气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防止船舶污染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
船用焚烧炉是船舶和海洋工程中重要的环保设备之一,用以焚烧船舶正常作业期间产生的各类食品、生活和作业废弃物,以及船舶燃料油和润滑油分离器中产生的油泥、主辅机中的废弃润滑油、舱底油污水分离器和集油盘中的废油等。
GB/T 10836-2008《造船与船舶技术船用焚烧炉要求》已于2008年颁布实施,该标准从设计、电气、材料、操作控制、试验和证书等方面对船用焚烧炉提出了一般性的要求,但未对其具体的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做明确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3年版)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重点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特制定本指南。
一、工程与专项(一)超级节能环保船示范工程1.总目标根据船舶节能减排相关国际公约、规范的要求,结合船舶技术发展和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在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中分别选择一型作为超级节能环保示范工程船,通过节能减排环保技术及装备的综合开发,突破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船舶节能环保整体技术水平。
示范船舶须有具体工程依托并由船东实际订造,与现有同类船型相比节能环保水平大幅提高,单船平均日油耗降低40%以上,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比国际海事组织(IMO)EEDI基线值下降30%以上,同时须满足IMO船舶噪声新规则、涂层性能标准、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排放指标等相关法规要求。
2.重点研究方向(1)船型节能环保概念设计与技术经济性论证研究;(2)低阻船体型线与上层建筑设计技术研究;(3)最低压载量的分舱优化配置及航行中纵倾优化技术研究;(4)波浪中失速控制与波浪增阻预报技术研究;(5)新型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6)船体表面减阻技术应用研究;(7)高效推进系统与水动力节能装置优化匹配设计研究;(8)轮机节能环保设备集成应用研究;(9)货油挥发(VOC)回收及再利用系统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10)LNG燃料动力船型风险设计技术研究;(11)LNG供气系统应用开发技术研究;(12)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辅助能源在船上的应用研究;(13)船舶舱室噪声控制关键技术研究;(14)货油舱涂装关键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15)建造工艺关键技术研究;(16)节能、减排、环保、降噪验证试验技术研究。
3.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相关工艺指导性文件;(3)有关节能环保设备经船级社认可的设计图纸、计算书、试验报告及工程样机;(4)通过营运验证的工程示范船;(5)相关专利;(6)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二)清洁能源发动机1.总目标针对国际航运节能减排法规与清洁能源发动机技术发展趋势,面向内河、沿海和远洋应用的不同需求,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清洁能源船用发动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典型样机和系统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气及双燃料发动机系列化产品,形成自主研发能力。
2.重点研究方向2015年之前,重点开展高速天然气发动机、中速双燃料发动机的工程化开发,完成相关样机研制,并通过装船验证;开展小缸径低速双燃料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提出小缸径低速双燃料发动机总体概念设计方案,通过单缸机试验验证。
(1)高速天然气发动机工程化开发研究目标:针对400kW及以上船用高速天然气发动机的市场需求,通过开展船用高速天然气发动机总体设计研究、关键部件开发,完成船用高速天然气发动机工程样机研制,并通过装船验证。
主要研究内容:1)总体设计技术研究;2)燃烧系统优化技术研究;3)多点燃气喷射控制及安全保护技术研究;4)高能点火装置等特种零部件关键技术研究;5)活塞等关键部件制造技术研究;6)关键技术集成及样机试验验证;7)船舶适应性及实船试验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及试验报告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高能点火装置、多点燃气喷射控制安全保护装置等特种零部件样件;4)通过装船验证的工程样机;5)高速天然气发动机设计指导性文件;6)相关专利;7)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2)中速双燃料发动机工程化开发研究目标:针对1000kW及以上船用中速双燃料发动机的市场需求,通过开展双燃料发动机总体设计及制造技术的研究,完成船用中速双燃料发动机工程样机研制,并通过装船验证。
主要研究内容:1)总体设计及性能综合优化技术研究;2)天然气、柴油双模式高效燃烧系统优化技术研究;3)天然气、柴油双模式智能化控制及安全保护技术研究;4)微喷引燃系统等特种零部件关键技术研究;5)关键技术集成及样机试验验证;6)船舶适应性及实船试验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及试验报告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微喷引燃装置、燃气喷射阀、智能化控制及安全保护装置等特种零部件样件;4)通过装船验证的工程样机;5)中速双燃料发动机设计指导性文件;6)相关专利;7)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3)小缸径低速双燃料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目标:针对500mm及以下缸径船用低速双燃料发动机的市场需求,重点突破双燃料发动机燃料喷射系统、调控和安全保护系统以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及制造技术,完成单缸机试验验证,为自主开发低速双燃料发动机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研究内容:1)燃烧技术路线研究;2)燃料喷射系统关键技术研究;3)受热零部件关键技术及工艺技术研究;4)调控及安全保护技术研究;5)概念机总体技术研究;6)单缸机试验验证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低速双燃料发动机概念设计方案、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及试验报告;3)低速双燃料单缸机燃料喷射系统、调控及安全保护装置等样件;4)低速双燃料单缸机活塞、气缸盖等受热零部件样件;5)低速双燃料单缸机样机;6)相关专利;7)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三)高技术特种船1.总目标针对水上液化天然气应用、极地多用途运输、汽车运输、液化乙烯气体运输等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开展相关船型设计和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关键配套设备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特种船舶产品,形成自主设计制造能力。
2.重点研究方向(1)LNG燃料加注船研究目标:针对LNG燃料加注船的市场需求,通过开展LNG燃料加注船的储存舱、加注、冷舱、机电、安全控制等关键系统的设计和建造技术研究,完成LNG燃料加注船工程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1)市场需求及功能定位分析研究;2)总体方案论证;3)液化天然气储存舱设计与建造技术研究;4)液化天然气加注系统设计、制造及实船应用研究;5)冷舱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6)机电系统设计及设备配套选型研究;7)安全控制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8)设计、建造及营运过程风险控制研究;9)适用材料与工艺制造技术研究;10)液化天然气燃料动力设备安装及试验技术研究;11)技术标准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通过船级社审核的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及试验报告;3)相关设备系统工程样机;4)液化天然气燃料加注船设计指导性文件;5)通过营运验证的工程示范船;6)相关专利;7)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2)极地多用途运输船研究目标:针对北极航道开通对多用途运输船的市场需求,结合最新的国际公约、航道主管机关法定规则、技术标准要求,完成一型航行于北极东北航道的极地多用途运输船工程开发,并通过营运验证。
主要研究内容:1)国际公约、航道主管机关法定规则及技术标准研究;2)极地运输多用途船总体设计技术研究;3)冰区航行稳性、快速性和操纵性研究;4)极地航行船冰载荷研究;5)温度场对船体材料的影响研究;6)船体强度与设计分析技术研究;7)电力推进系统配备研究;8)极地运输船舶锚绞机系统开发;9)防冰和除冰措施的研究;10)极地船舶设备保护技术研究;11)极地环境绿色环保技术研究;12)建造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及试验报告;3)极地运输船舶锚绞机样机并装船验证;4)通过营运验证的工程示范船;5)极地运输多用途船设计指导性文件;6)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3)超大型汽车滚装船研究目标:通过对超大型汽车滚装船的总体性能、结构设计、滚装通道系统以及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研发装载量在一万车以上的汽车滚装船。
主要研究内容:1)船型主尺度及技术经济性论证;2)滚装通道系统与单/双排支柱的设计布置优化研究;3)总布置设计研究;4)基于经济航速的宽体线型研究与开发;5)基于破损稳性要求的分舱优化研究;6)宽体汽车船舶结构设计及强度分析研究;7)节能减排及环保技术的应用研究;8)货舱区通风及消防系统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完成一型万车级汽车滚装船的基本设计,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形成汽车滚装船滚装通道设计指导性文件;4)万车级汽车滚装船总体设计指导性文件;5)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4)全冷式液化乙烯气体运输船研究目标:通过对液货围护系统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出能承受液体晃荡载荷、操作与维护方便的新型液化乙烯气体(LEG)运输船液货围护系统,掌握其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并完成新型LEG运输船设计。
主要研究内容:1)大型全冷式LEG海上运输航线和港口限制条件研究;2)货物围护系统总体方案论证;3)货物围护系统金属材料适用性研究;4)货物围护系统隔热材料适用性研究;5)货物围护系统施工工艺、金属材料焊接技术研究;6)货物围护系统模拟舱建造;7)货物围护系统模拟舱冷态密性试验研究;8)货物围护系统模拟舱冷态蒸发率测试技术研究;9)基于乙烯等气体运输需求的适用船型开发研究;10)液货系统自行配套开发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全冷式乙烯等气体海上运输货物围护系统设计建造方案,进行模拟舱实验验证,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大型全冷式乙烯运输船船型设计指导性文件;4)相关专利;5)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二、关键配套设备1.3兆瓦级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开发及关键设备研制研究目标:针对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的市场需求,通过3兆瓦级主推进用吊舱推进系统开发、关键设备研制以及实船试验验证,掌握3兆瓦级吊舱推进系统的设计方法,具备其核心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1)吊舱推进系统总体设计技术研究;(2)吊舱推进器水动力性能研究;(3)吊舱推进器操控技术研究;(4)吊舱推进器永磁电机及变频调速装置研制;(5)吊舱推进器样机研制;(6)吊舱推进器实船匹配设计及安装、试验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通过船级社审核的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及试验报告;(3)3兆瓦级吊舱推进器、永磁电机及变频调速装置工程样机;(4)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指导性文件;(5)相关专利;(6)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制修订建议。
2.新型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开发研究目标:针对国际海事组织关于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的最新要求,通过灰水处理和生活污水高效生化处理以及氮磷去除技术研究,开展新型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系列化设计,完成样机研制并通过装船试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