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环境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2011

合集下载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经济管理学院2007年修订方案研究生处编经济管理学院二00七年一月企业管理(专业代码:120202;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是管理学门类中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下设的二级学科。

企业管理侧重于运用现代科技成就,研究现代企业最新的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揭示企业活动的规律和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严谨XX的科学研究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能适应各类工商企业、经济管理、政府决策部门需要的高层次、务实型综合管理人才和教学科研部门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1.管理理论与方法本研究方向以现代优化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工具,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采用定量研究为主、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大型企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企业的规划、管理、控制和优化问题,其研究领域涉及运筹学理论、算法设计技术、人工智能、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的等众多理论与技术。

2.运输生产与安全管理交通运输业生产管理与安全管理是运输企业管理的两大核心任务。

推进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有助于在我国当前运能普遍紧X的情况下提高运输效率,加强运输安全管理和理论建设是运输企业的生存之本。

对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该领域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与交通运输生产相结合研究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方法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应用流程再造、精益生产、供应链等理论与方法;研究运输生产管理理论,运用安全工程科学及精益管理思想研究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及体系建设等。

3.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应用在管理领域的一门实用技术。

它综合运用了管理科学、数学和计算机应用的原理和方法,在符合软件工程规X的原则下,形成了自身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学体系。

本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进展等。

氧化石墨烯基吸附剂吸附金属离子及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氧化石墨烯基吸附剂吸附金属离子及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第49卷第9期2020年9月应用化工Appeoed ChemocaeIndusteyVoe.49No.9Sep.2020氧化石墨烯基吸附剂吸附金属离子及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张倩倩“,王三反“(1-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寒旱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摘要:综述了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的理化性质和发展前景,从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染料的角度出发,概述了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对Cu2+*Pb2+和MB的吸附效果及对金属离子和有机染料的吸附机理。

最后针对全文研究 进展做了总结同时对未来高效吸附剂的开发做了展望。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重金属离子;有机染料;吸附机理中图分类号:TQ20&TQ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206(2020)09-2355-03Reeearchprogreeonadeorptionofmetafioneandorganicpo fetanteby graphenecbaeedadeorbenteZHANG Qian-jian1,2,WANG San-fan1,2(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unicipal Enginee/ng,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2-Enginee/ng Research Center fez Cold and A/b Regions Water Resource Comprehensive UPlOadon,MonosteyoeEducatoon,Lanzhou730070,Chona)Abstract: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mpeaiv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graphene and graphene ox­ode we ee ee eoewed.F eom the pe espec toee oeadso ep toon oeheaeymetaeoonsand oeganocdyes,theadsoeptoon dfecl of graphene oxide and its composite materials on Cu2°,Pb2O and MB and the adsom/w mechanism oemetaeoonsand oeganocdyeaeesummaeozed.Fona e y,otsummaeozestheeeseaech peogee s oetheeu e teit and peospec ts thede eeeopmen toehogh-e e ocoencyadsoeben ts on theeutuee.Key worde:geapheneoiode;heaeymetaeoons;oeganocdyes;adsoeptoon mechanosm现阶段从水中将污染物去除采用的方法大致有三种: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吸附法具有如下优点:使用设备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快捷、不会产生副反应并造成二次污染等,因此可用于脱除水中污染物。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考研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考研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考研环境工程是由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甘肃省科技厅、环保局、教育厅、建设厅、甘肃省西峰市政府支持的“西北城市污水资源化示范工程”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与污水资源化*水资源配置与水的物理化学处理理论与技术*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大气污染控制*通风、除尘理论与技术*膜技术应用研究*环境流体工程*噪声控制与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学科优势“环境工程”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属国家第一批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现为省、部级重点学科,是铁道部与西北地区最早具有行业与地域优势的学科,曾参加国家“八五”“九五”重点课题的研究,多项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

干旱地区污水资源化、雨水集流;西部地区水资源配置;高原冻土地区生态大棚;高原黄土地石油污染的净化技术等项目在西部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

学院通过十几年努力而创建的以水处理产品开发为主的产学研基地,已具有相当规模,目前基地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其产品可远销欧洲。

近三年共承担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省部级重大课题10项,年均科研经费180多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SCI 8篇,EI 5篇,ISTP及核心期刊100余篇。

出版专著及教材6部。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张忠辅、滕传林、赵帧、林达美等一批老教授就对该学科的建设制定了宏伟的规划,对该学科的建设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心血并在该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

鉴于张忠辅教授在该学科的建设当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及取得的重大成果,他在1985年被破格由讲师提为教授,标志着“运筹学与控制论”学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经过长期地发展和坚持不懈地努力,该学科已逐步造就了一支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术梯队,形成了多个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培养出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研究生。

目前“运筹学与控制论”学科有骨干教师60余人,其中有教授12人,副教授28人,9人已获得博士学位,25人已获得硕士学位。

学位〔2011〕8文件《2010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

学位〔2011〕8文件《2010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

《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此次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共100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共3806个。

其中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初审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复审通过的一级学科博士点632个,研究生院单位自行审核通过的一级学科博士点372个;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的一级学科硕士点3262个,研究生院单位自行审核通过的一级学科硕士点544个。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序号一级学科名称中国海洋大学1 应用经济学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 药学4 工商管理山东科技大学1 机械工程2 控制科学与工程3 管理科学与工程青岛科技大学1 材料科学与工程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 化学工程与技术青岛理工大学 1 土木工程山东农业大学1 农业工程2 食品科学与工程3 兽医学山东师范大学1 教育学2 心理学3 数学4 物理学5 化学6 地理学7 生物学曲阜师范大学1 中国语言文学2 历史学3 数学4 物理学青岛大学1 材料科学与工程2 基础医学3 临床医学4 管理科学与工程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1 控制科学与工程甘肃省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学位授予单位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兰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学位授予单位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兰州理工大学数学物理学力学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商管理兰州交通大学地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建筑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甘肃农业大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林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甘肃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西北师范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兰州商学院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畜牧学兽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甘肃政法学院法学工商管理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基础医学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宁夏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学位授予单位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宁夏大学民族学数学水利工程畜牧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学位授予单位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宁夏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民族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作物学园艺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学位授予单位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宁夏大学畜牧学兽医学宁夏医科大学生物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药学公共管理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北京交通大学】新增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11-3-15 11:07:00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下达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的通知》(学位[2011]8号),在2010年启动的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我校新增应用经济学、数学、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新增法学、外国语言学、新闻传播学、生物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范多旺教授简介

范多旺教授简介

范多旺教授简介范多旺,男,1955年3月生,甘肃省永靖县人,兰州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78年7月毕业与于兰州铁道学院铁道信号专业,现任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主任、兰州大成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兰州交通大学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自动控制研究所所长、甘肃省高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工业交通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主要从事自动控制技术、真空光电子技术研究。

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任务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主编教材一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在科技成果原始创新、成果转换、产业化方面效益突出,特色鲜明,为我国汽车工业和铁路事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第二届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甘肃省劳动模范”、“铁道部优秀共产党员”、“甘肃省十五期间十大杰出科技人才”、“兰州市先进科技工作者”、“兰州市科技功臣奖”等荣誉称号。

黄高宝教授简介黄高宝,男,1965年11月出生于甘肃天水,1985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1988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

现任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

兼任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立体农业分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农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致力于多熟种植、旱地保护性耕作、节水农业和农业生态的研究,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863”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

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合作出版专著7部,教材3部。

兰交大硕导库

兰交大硕导库


196509
教授
博士
土木工程 数学/控制 科学与工 程/交通运 输工程/管 理科学与 工程
57
兰州交通 大学 刘林忠

196311
教授
博士
58
兰州交通 大学 刘炎海

196401
教授,主 任(正 处) 博士
59
兰州交通 大学 鲁怀伟

195903
教授,副 院长 硕士
桥梁与隧 土木工程 道工程 电磁场与 微波技术/ 通信与信 息系统/信 号与信息 处理/模式 物理学/控 识别与智 制科学与 能系统/交 工程 通信息工
69
兰州交通 大学 蔡慧林

196510
教授,书 记(正 处) 博士
70
兰州交通 大学 程瑞琪

196411
副教授
硕士
71
兰州交通 大学 褚衍东

195805
教授,院 长 学士
机械工程 车辆工程 计算数学/ 应用数学/ 运筹学与 数学 控制论
72
兰州交通 大学 董昱

196210
教授
学士
交通运输 工程/计算 机科学与 技术
60
兰州交通 大学 石宗利

195904
教授
博士
61
兰州交通 大学 孙三祥

196510
教授,副 院长 硕士
62
兰州交通 大学 王根会

பைடு நூலகம்
196211
教授,主 任(正 处) 博士
材料科学 与工程 材料学 市政工程/ 供热、供 土木工程/ 燃气、通 环境科学 风及空调 与工程 工程/环境 工程力学/ 桥梁与隧 道工程/防 力学/土木 灾减灾工 工程 程及防护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协同指导模式实践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协同指导模式实践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协同指导模式实践严子春,王宝山,张洪伟,赵 炜(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14 -毕业设计过程的重视程度,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在毕业设计指导中,由于指导教师所学专业和研究领域不尽相同,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往往自成体系、宽严不一,使得不同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相互比较的现象,不是比好、比优,而是比哪个教师的题目容易做,容易通过;比较的结果使学生自己放松了要求,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

而在协同指导小组中,很容易做到统一要求、统一管理;不同协同指导小组之间题目难度、设计要求也不会相差太大,可有效打破教师各自为政的封闭空间,统一要求和共同管理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

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由于课程教学、出差等原因,部分教师对自己所带的学生指导和监管不足。

协同指导模式下,指导教师之间可相互补缺,个别教师的短期不在,不会影响毕业设计的正常进行;学生不仅可得到指定指导教师的指导,也可得到其他教师的指导,开阔思路和知识面。

另外,指导教师之间协调配合落实好毕业设计期间的考勤制度,有利于督促学生集中时间、精力用于毕业设计,保障毕业设计质量。

二、指导方法、形式和手段多样化,协同配合协同指导模式不仅是教师之间的协同指导,还包含指导方法和形式的多样化,指导手段的协同配合。

(一)统分结合,统一指导结合个体辅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对设计方案的比较选择、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与计算等内容一般都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由于每位同学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理解存在差异,设计中也存在不同的疑问。

因此,可根据专业特点和不同设计阶段出现的具有共性的难点和问题,可从设计院请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或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小组学生、甚至是该设计方向的全部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每天针对设计中提出的问题,安排指导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及时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二)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多种方法并用采用协同指导模式,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毕业设计,既便于学生们随时交流与讨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也有利于指导教师的指导,有些问题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加以解决,部分设计参数的选取可通过教师讲解工程实例和学生查阅相关实际工程资料获得。

兰州交通大学校园噪声的监测与评价

兰州交通大学校园噪声的监测与评价

第1期 环境研究与监测 2009年3月环境监测(9~10)兰州交通大学校园噪声的监测与评价杨 倩1 任 珺1 陶 玲2 罗青龙2(1.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兰州交通大学环境生态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摘 要:对兰州交通大学校园环境噪声进行了实地监测,分析了兰州交通大学校园内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的环境噪声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兰州交通大学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噪声值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生活区夜间噪声值超标最为严重。

最后针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校园;噪声污染;噪声监测;噪声评价中图分类号:8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G )09041(2009)01-0009-10收校日期:2008-11-28基金项目:兰州交通大学“青蓝”人才工程基金.作者简介:杨 倩(1983-),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学与生态学. 兰州交通大学以南紧邻安宁区主干道安宁西路,以西紧邻学府路,占地面积10414hm 2,校舍建筑面积62159万m 2.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8600余人,各类研究生2300人.随着在校学生数量和校内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校园噪声已经成为影响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校园环境是学生在校内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外界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各项活动,保证学习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噪声是影响校园环境的重要因素[1~9].为此,有针对性的对兰州交通大学校园噪声进行测量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1 材料和方法1.1 测点的选择在兰州交通大学校园内设置18个监测点,其中教学区布点9个,分别为:第一教学楼南侧、第二教学楼东侧、第三教学楼北侧、第四教学楼南侧、第五教学楼西侧、第六教学楼北侧、第七教学楼西侧、第八教学楼前广场、图书馆前;学生生活区布点9个,分别为:二公寓南侧、四公寓西侧、五公寓东侧、七公寓西侧、八公寓北侧、九公寓南侧、十公寓东侧、十一公寓西侧、单身公寓西侧.1.2 测量仪器和方法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 B/T14623—1993)中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监测仪器采用HS5618型声级计,监测在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风速控制在5.5m/s 以下.采用定点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在监测中,监测点离任一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3.5m ,声级计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2m.1.3 测定方法噪声监测在上午8:00~11:30,下午14:00~16:30,夜间23:30~00:30三个时间段内进行.声级计的时间计权特征设定为“快”响应,采样间隔不大于1s ,监测时间为20min.监测前用校准器将声级计校准到标准声级.监测结束后使用校准器对声级计再次进行校准,检查前后校准误差是否小于2dB ,否则重新监测.1.4 评价标准以(G B3096-1993)为根据,由于兰州交通大学属于文教区域,因此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1类标准为依据评价兰州交通大学校园噪声.2 结果与分析2.1 教学区各监测点监测结果与分析由于第一教学楼和第四教学楼南侧邻近安宁区主干道安宁西路,道路交通噪声成为了主要噪声来源;第二教学楼和第五教学楼前是学校交通干道,因此车辆噪声和行人噪声是其主要噪声来源;其余各监测点的噪声来源主要为行人.依据(G B3096-1993)1类标准,昼间的Leq 环境标准为55dB.从表1可以看出,在兰州交通大学校园内的9个测点中有6个点的Leq 值超标,所有点的超标值除第一教学楼上午监测数值外,其余各环境研究与监测第22卷点的超标值均不大于5dB.由此可以判断兰州交通大学的教学环境是安静的,现有的噪声不影响教学环境质量.表1 教学区各监测点结果dB编号监测位置上午下午夜间噪声来源1第一教学楼南侧61.759.357.2校外交通噪声2第二教学楼东侧55.356.955.6车辆、行人3第三教学楼北侧59.156.757.1行人4第四教学楼南侧56.955.851.3校外交通噪声5第五教学楼西侧55.149.452.9车辆、行人6第六教学楼北侧55.448.955.4车辆、行人7第七教学楼西侧54.654.144.3行人8第八教学楼前广场49.954.948.3行人9图书馆前55.049.654.1行人表2 生活区各监测点结果dB编号监测位置上午下午夜间噪声来源1二公寓南侧66.566.464.9校外交通噪声2四公寓西侧66.468.767.7校外交通噪声3五公寓东侧55.157.055.1行人4七公寓西侧64.359.661.9校外交通噪声5八公寓北侧59.957.747.1行人6九公寓南侧67.267.167.2校外交通噪声7十公寓东侧55.954.447.0行人8十一公寓西侧64.267.863.5校外交通噪声9单身公寓西侧63.359.865.4校外交通噪声2.2 生活区各监测点监测结果与分析由于兰州交通大学学生生活区位于校区的西南角,生活区紧邻交通干道,因此交通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来源,另外在与生活区一墙之隔的马路旁边还有不少夜市摊位,这也是造成生活区夜间噪声偏大的主要原因.对比监测结果可以发现,在所有监测点中,除十公寓东侧下午监测未超标外,其余监测结果均超标,从监测结果可以发现,夜间监测结果和昼间监测结果相差不多,这表明兰州交通大学学生生活区的夜间噪声污染比昼间更严重.3 结论与建议从整体上来看,兰州交通大学声环境质量状况一般,教学区声环境基本满足正常的教学、科研要求,但是生活去噪声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夜间噪声污染更为严重.为了更好地改善学校声环境质量,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学校应加强校内交通管理,对进入学校的车辆应限制车种类型,限制车速,禁止鸣高音喇叭,尤其应制止校外汽车、摩托车在校园内随意通行[10].(2)考虑在临街住宅和教室安装隔声窗或栽种具有吸声降噪作用的植物[11],如海桐、女贞、风凰木、珊瑚树、悬林木等.减小噪声污染,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生活环境.(3)加大力度宣传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性,增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降低噪声污染、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参考文献:[1]黄忠臣.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校园环境噪声的测量与评价[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8):165~167. [2]王桂君,于志杰.长春师范学院校园噪声的测量与评价[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6):64~68.[3]张萍,冼萍,郑双金,等.大学校园环境噪声的影响分析与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0):171~174.[4]孙凤英,谢佳茵.哈尔滨市交通噪声对学校教学环境影响研究[J].森林工程,2007,23(1):64-65.[5]苏斌.吉林师范大学校园环境噪声的监测与防治对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6~77.[6]奚晓霞,白延林,王世红,等.兰州大学校园环境噪声的测量与分析[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9,12(4): 193~195.[7]孙境蔚.泉州师院东海校区环境噪声质量评价[J].能源与环境,2008,(1):73~74.[8]袁东,滕世昌,石竹.山东教育学院校园环境噪声测量与评价[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4):47~49. [9]陈丽华,李丽.西北民族大学校园环境噪声测量与评价[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4):38~42.[10]王可达,吴魏雄.汕头大学校园环境噪声测量及评价[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9(1):74~82.[11]王素萍.生态型校园的噪声污染防治对策探讨[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4,(1):51~52.01。

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名单

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名单

出生 年月
1947.01 1963.09 1957.01 1970.08 1963.10 1957.03 1965.11 1955.06 1965.11 1958.08 1969.09 1975.03 1969.07 1976.03 1977.02 1979.08 1964.02 1963.10
职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位分委员会二○一○年硕导上岗遴选通过人员名单
总计:23 人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姓 名
杨立中 付永胜 刘丹 黄涛 张建强 张文阳 欧阳峰 于苏俊 荆志东 陈建东 李启彬 贺玉龙 王文勇 龚正君 刘颖 朱杰 兰彬 杨敏
所在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生 年月
1967.02 1976.03
职称
副研究员
是否首 次招生
是 是
副教授
2
所在单位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责任 公司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市政工程、消防工程 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工程环境控制 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工程环境控制、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环境科学、工 程环境控制 环境工程、市政工程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 工程环境控制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市政工程 工程环境控制、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消防工程、环境工程 消防工程 环境工程

2011年内地省市硕士研究生报考点列表

2011年内地省市硕士研究生报考点列表

2011年内地省市硕士研究生报考点列表北京(59处)报考点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天津(18处)报考点天津市和平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天津市河东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天津市河西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天津市南开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天津市河北区招生委员会天津市红桥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天津市塘沽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北(17处)报考点唐山市教育考试院秦皇岛市教育考试院邯郸市教育考试院邢台市招生办公室保定市教育考试院张家口市教育考试院承德市教育局招生办公室沧州市教育考试院廊坊市招生办公室衡水市招生办公室华北石油管理局招生办公室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石家庄市长安区招生办公室石家庄市裕华区招生办公室石家庄市桥东区招生办公室石家庄市桥西区招生办公室石家庄市新华区招生办公室山西(12处)报考点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大同大学太原市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运城市招生考试管理中心长治市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内蒙古(9处)报考点呼和浩特市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包头市教育考试中心赤峰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呼伦贝尔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通辽市教育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乌兰察布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巴彦淖尔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辽宁(40处)报考点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招考办-统考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招考办-法硕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招考办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招考办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招考办-统考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招考办-MBA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招考办辽宁省大连市招生办辽宁省鞍山市招考办辽宁省抚顺市招考办辽宁省本溪市招考办辽宁省丹东市招考办辽宁省锦州市招考办辽宁省营口市招考办辽宁省阜新市招考办辽宁省辽阳市招考办辽宁省盘锦市招考办辽宁省铁岭市招考办辽宁省朝阳市招考办辽宁省葫芦岛市招考办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报名点-统考吉林(9处)报考点吉林省延边州招生办公室吉林省白城市招生办公室吉林省通化市招生办公室四平市招生办公室吉林省吉林市招生办公室长春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20处)报考点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佳木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东北石油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牡丹江医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上海(10处)报考点上海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江苏(22处)报考点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市招生办公室江苏大学扬州大学苏州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无锡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常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淮安市高校招生办公室盐城市高校招生办公室连云港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南通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泰州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浙江(14处)报考点杭州市教育考试院宁波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温州市教育考试院嘉兴市教育考试院湖州市教育考试中心绍兴市高校招生办公室金华市高校招生办公室衢州市高校招生办公室丽水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台州市高校招生办公室舟山市教育考试中心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安徽(21处)合肥市招生办芜湖市招生办蚌埠市招生办淮南市招生办马鞍山市招生办淮北市招生办安庆市招生办黄山市招生办滁州市招生办阜阳市招生办亳州市招生办宿州市招生办六安市招生办宣城市招生办巢湖市招生办池州市招生办安徽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13处)报考点福州市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莆田市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泉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厦门大学漳州市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龙岩市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三明市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南平市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宁德市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福建农林大学江西(13处)报考点江西省高招办南昌市招考办九江市招考办景德镇市招考办萍乡市招考办鹰潭市招考办新余市招考办赣州市招考办宜春市招考办吉安市招考办上饶市招考办抚州市招考办江西财经大学山东(35处)报考点济南市招生办公室青岛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淄博市招生办公室枣庄市招生办公室东营市招生办公室烟台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潍坊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济宁市招生自学考试中心泰安市招生办公室威海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日照市招生考试办公室莱芜市招生考试办公室临沂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德州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滨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聊城市招生考试中心菏泽市招生办公室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山东经济学院烟台大学山东财政学院青岛大学济南大学河南(28处)报考点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开封市招生办公室河南科技大学平顶山市招生办新乡市招生办公室河南省焦作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安阳市招生办公室濮阳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河南省鹤壁市招生办公室河南省三门峡市招生办公室许昌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漯河市招生办公室商丘市招生办公室周口市招生办公室驻马店市招生办公室河南省信阳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河南省南阳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济源市招生办公室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洛阳师范学院巩义市招生办永城市招生办公室项城市招生办公室固始县招生办公室邓州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湖北(27处)报考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长江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武汉市江岸区招生考试办公室湖北美术学院襄樊市教育考试院十堰市招生考试院恩施州招生考试办公室中南民族大学三峡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黄石市教育考试院武汉市武昌区招生考试办公室武汉市洪山区招生考试办公室武汉音乐学院湖南(27处)报考点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吉首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南华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市教育考试院株洲市教育考试院湘潭市教育考试院衡阳市教育局邵阳市教育局岳阳市招考办常德市教育局张家界市教育局益阳市教育考试院娄底市教育局郴州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永州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怀化市教育考试院湘西自治州教育考试院广东(26处)报考点广州市招生办公室东莞市招生办公室江门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湛江市招生办公室茂名市招生办公室肇庆市招生办公室汕头市招生办公室梅州市招生办公室中山市招生办公室韶关市招生办公室深圳市招生办公室珠海市招生办公室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大学广西(7处)报考点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南宁市招生考试院桂林招生考试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工学院海南(3处)报考点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海南大学(海甸校区)海南师范大学重庆(11处)报考点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市北碚区招办西南政法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四川(16处)报考点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泸州医学院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达州市大学中专招生办公室凉山州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办公室西华大学贵州(10处)报考点贵阳市招生考试管理中心遵义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安顺市教育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毕节地区招生考试管理中心铜仁地区教育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贵州省六盘水市招生办黔南州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贵州省黔东南州教育招生考试管理中心黔西南州招生办贵州大学云南(11处)报考点昆明市五华区招生办公室昆明市盘龙区招生办公室曲靖市招生办公室大理州招生考试办公室红河州招生考试办公室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市西山区招生办公室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市呈贡县招生办公室西藏(6处)报考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招生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招生办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招生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招生办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招生办西藏民族学院招生办陕西(25处)报考点西安市教育考试中心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邮电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第二炮兵工程学院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政治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甘肃(9处)报考点西北民族大学天水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平凉市招生办公室张掖市招生办公室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商学院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1处)报考点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宁夏(1处)报考点宁夏教育考试院新疆(11处)报考点新疆伊犁州招生办公室新疆石河子招生办公室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区招办乌鲁木齐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塔里木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注:此表仅供参考,以各省最终公布的为准。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构建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构建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构建卢誉之1,陈银萍1,曹 渤1,李玉强2(1.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兰州 730070;2.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 730000)摘 要: 无序的矿山开采作业会破坏矿山区域土壤结构,造成水土流失,使植被生长、水资源、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命活动受到严重的威胁。

因此,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管理极为重要。

通过查阅文献,分析了矿山废弃地的各类生态问题,以土壤和植被为主要生态要素归纳了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三大类矿山生态修复核心技术,并针对目前已有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的不足,从降低灾害发生风险、矿山生态修复技术选择和景观生态重建3个方面入手,构建出一套适用于我国实际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风险预警技术、土地重建防固技术、土壤基质改良技术、水资源重建技术、植被生态恢复技术和景观生态养护技术6个方面,旨在为生态修复技术的筛选和优化提供更多的科学参考,为提高矿山生态修复效率和解决矿山区域水土流失等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修复思路;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 X53文献标志码: A DOI:10.16803/ki.issn.1004 − 6216.202307049 Construction of technique system for m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LU Yuzhi1,CHEN Yinping1,CAO Bo1,LI Yuqiang2(1.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2. 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Abstract: Unregulated mining operations can lead to the disruption of soil structure in mining areas, resulting in soil erosion and posing significant threats to vegetation, water resources, atmospheric conditions, and human livelihoods. Consequently,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management for abandoned mining sites is underscored.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was conducted, and various ecolog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mining wastelands were analyzed. Cor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ique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3 major classes, primarily addressing soil and vegetation, encompassing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spects. In response to the prevailing inadequacies in the existing min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framework, particular attention was given to three key areas: risk mitigation, the selection of min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iques,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A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was formulated, including risk assessment technologies, land reclamation and stabilization, soil matrix improvement, water resource restoration, vegetation ecological recovery,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maintenance. 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and refinement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iques, and offer a robust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enhancement of min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resolution of issues such as soil erosion in mining regions.Keywords: mine wasteland;core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ideas for restoration;system constructionCLC number: X53矿业在经济增长和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源于对矿物资源的高使用率。

环境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陈学民

环境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陈学民

博导介绍陈学民,女,汉族,1960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交通大学环境影响评价所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工程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会理事,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委员,兰州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安宁区妇联十三届执委会委员,具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

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及教材4部。

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甘肃省“环境杯”科技一等奖2项,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实用型专利两项。

历年先后主持完成科研项目二十余项,主要完成的科研项目:科技部项目《中国-意大利能源环境合作基金科技合作“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震后生活垃圾管理及紧急干预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松花江重污染行业有毒有机物减排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石化行业典型有机废水排放特征及“预处理”技术评估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子课题《全国湖泊富营养化区域差异性调查及其演化规律研究----青海湖基本特征调查及水质现状和趋势分析》、环境保护部科技专项《黄河流域水污染状况调查与水体污染控制技术对策研究----黄河流域甘肃、宁夏、内蒙古三省(区)水污染状况调查与水体污染控制技术对策研究(2008年)》、《黄河流域重污染河段水体污染特征与控制技术对策方案----兰州至呼和浩特段水体污染特征与控制技术对策方案(2009年)》、《黄河流域中上游重污染河段控制单元调查与评价----黄河干流兰州-呼和浩特段重点控制单元水污染控制目标研究(2010年)》。

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蚯蚓重组污泥微环境促进微生物协同增效的机理研究》、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寒旱地区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与污水资源化,污泥资源化,环境影响评价Email:xueminch@。

环境设计专业《模型制作》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环境设计专业《模型制作》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环境设计专业《模型制作》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钱媛园,王志荣,董嘉宝(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以《模型制作》实验课程为实验教学改革对象,通过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分析学情,对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设计制作类教学进行科技创新研究与实践,挖掘课程蕴含思政元素,调动本专业学生参与科技研究与实践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模型制作;教学改革;思政元素模型选题和模型设计不太重视。

通过课题组成员研讨,本次实验教改提出培养学生空间形态整体能力。

要求学生在学习模型制作相关理论之后,对教师布置课程设计命题,结合自身设计概念思考、设计模型,学科组教师共同研讨制定模型制作前期分析检查表。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课程设计命题通过思考检查表中问题,确定小组选定模块。

通过设计模型实验,增强学生整体方案设计能力,掌握模型与环境设计的实际应用方法和技巧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设计、动手能力。

通过模型制作,达到与毕业设计的衔接与贯通。

1.4材料创新性不足模型材料使用主要为旧材料创新型不足。

本次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对常见材料的创新性使用,与学生共同讨论、实验常见材料创新使用方法。

本次实验教学改革将材料划分为以下5个类别:①纸材类:包括卡纸、瓦楞纸、工业纸板、模型纸板、仿真材料纸、各色即时贴、锡箔纸、砂纸、草绒纸。

②塑料类:包括KT 板、有机玻璃、ABS 板、硬泡沫塑料、吹塑纸、高密度聚苯板、低密度聚苯板、PVC 塑料、透明塑料和树脂玻璃薄板。

③木材类:包括薄木片、硬纤维板、细木工板、胶合板、航模板、装饰板、木线条等。

④金属类。

⑤黏剂、胶带和粘接薄膜:包括玻璃胶、白乳胶、UHU 胶、透明胶带、双面胶带、半粘性纸胶带、502胶、万能胶、三秒、喷胶、氯仿等。

2模型制作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模型制作》课程蕴含丰富思政元素,课题组成员通过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凝练,将《模型制作》课程思政元素主要提炼为工匠精神、职业要求及环保材料使用三大方面,同时针对不同知识点将具体思政元素结合如表1:3实验课程考核方式修订《模型制作》课程考核方式为分散,采用结课大作业,改变以往课程设计命题为室内模块及景观模块2个部分。

Feammox:一种新型自养生物脱氮技术

Feammox:一种新型自养生物脱氮技术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2年第41卷第1期Feammox :一种新型自养生物脱氮技术张莉红1,2,3,李杰1,3,王亚娥1,谢慧娜1,赵炜1,李婧1(1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甘肃省膜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20;3甘肃省非常规水资源化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摘要:厌氧氨氧化耦合Fe(Ⅲ)还原,即铁氨氧化(Feammox )技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以廉价、易得的铁作为微生物电子供体的新型自养生物脱氮技术。

该技术具有无需有机碳源、成本低、污泥产量低、不产生温室气体等显著优点,是自然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等领域潜在的脱氮途径。

本文聚焦于Feammox 的产生和发展,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作用机制及其参与反应的主要微生物特征,认为Feammox 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一类能驱动氨氧化的铁还原菌;简要分析了pH 、温度、溶解氧、有机物及铁源等影响因素;探讨了与FeNiR 、Anammox 和反硝化等氮损失途径的关系。

最后,提出了Feammox 仍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指出菌的快速富集和分离纯化、控制参数以及与其他脱氮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是Feammox 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厌氧;生物过程;脱氮;铁氨氧化;铁还原;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6613(2022)01-0391-09Feammox:a novel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technologyZHANG Lihong 1,2,3,LI Jie 1,3,WANG Ya ’e 1,XIE Huina 1,ZHAO Wei 1,LI Jing 1(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Gansu,China;2Gansu 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Lanzhou 730020,Gansu,China;3Key Laboratory for Resources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Unconventional Water of Gansu Province,Lanzhou 730020,Gansu,China)Abstract: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coupled to iron reduction,termed as Feammox,is a novel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technology with cheap and available iron as the electron donor.The technology is a potential denitrification approach in fields such as natural systems and sewage treatmentsystems due to it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such as no need for organic carbon sources,low cost,low sludge output,and n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eammox are focused,an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and the microorganism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The microorganisms playing a major role in the Feammox process are a type of iron-reducing bacteria that can drive ammonia oxidation;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pH,temperature,DO,organic matter,iron content are analyz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itrogen loss pathways such as FeNiR,Anammox and denitrification are discussed.Finally,the challenges that Feammox still fac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re pointed out.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Feammox shall be rapid enrichment and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bacteria,control parameters,and interaction with other denitrification综述与专论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1-0207收稿日期:2021-01-28;修改稿日期:2021-05-20。

《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评选工作采 用通讯方 式, 在全体编 委分专业评选 的基础上, 由主 编和编辑部 同志汇总编
委意见后, 从环境各个领域 中选 出了 1 O篇优秀论文.
本届 评选 出的优秀论文 的研 究 内容 紧密 围绕我 国当前重 大 的环境 问题, 不少 是 国
家重 点科 技项 目和 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 资助 项 目. 这些 科学研 究成果在理 论上和 实践上 有较为重大 的意义 .
金爱 芳 ( 1 9 8 2 一 ) , 女, 河 北 张 家 口人 , 博 士 后, 主 要 从事 土 壤 及地 下 水 的污染 与 控 制研 究 . 发 表论 文 1 0 余篇 .
刘  ̄( 1 9 8 7 一 ) , 女, 吉林 长春 人, 北京 大学 硕士 研究 生, 研究 方 向是大气 环 境化 学与环 境模 拟
揣 小 明( 1 9 8 2 一 ) , 男, H4  ̄ @A , 讲 师, 博 士, 主要 从事 湖泊 生态 学 、 营养物 基准 与标 准和 环境 应急 管理
方面 研 究. 发表 论文 2 0余 篇 .

航( 1 9 8 4 一 ) , 男, 辽 宁沈 阳人, 博 士, 主要 从事 大气物 理 与大气 环 境方 向研 究. 发表 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篇
梅 晓 洁( 1 9 8 9 一 ) , 女, 新 疆库 尔 勒 人, 同济 大 学环 境 科 学与 工 程 学 院硕 士研 究 生 , 主要 从 事 水污 染 控制 技 术与 理论 研究 .
刘子 刚( 1 9 7 卜) , 女, 吉林 长春 人, 讲 师, 博 士, 主要 从事 环境 经济 学 、 自然 资源 管理 等方 面 的研 究 . 发 表 论文 1 7 篇.
获选名单如下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体咨询一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体咨询一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体咨询一例王立(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摘要] 职业生涯的规划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职业规划师的使命就在于提供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择业、就业。

本文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体系,运用生涯发展技术中的相关模型、助人技巧、正式与非正式评估手段等技能选取典型案例,就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困惑提供个体咨询服务。

以职业规划师的视角,通过正确解读与应用生涯规划咨询技巧和评估手段,展现个案咨询的过程、效果及意义。

[ 关键词] 生涯规划;职业选择;职业规划师;就业困惑;助人技巧[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1)04?0093?04[收稿日期] 2021-05-14;[修回日期] 2021-05-19[作者简介] 王立(1981-),男,安徽萧县人,兰州交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名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笔者开展了大量大学生职业规划咨询工作,在日常咨询服务中遇到很多有关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方面的问题及个案。

本文选取一例进行分析,旨在为在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参考。

考虑到对来询者个人隐私的保密原则,本文发表前曾与来询者协商征得其同意,并在文中使用化名替代。

一、咨询人基本情况李军,男,汉族,中共党员,1988 年7 月出生,皖北人,农村户口,父亲是当地乡镇中学的一名物理老师,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家庭状况一般。

该生现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三在读,今年7 月份即将毕业。

该生本科时就在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就读,因学习成绩优秀,且综合表现良好,被免试保送攻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

该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及社会实践,本科时曾担任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读研期间又被选为校研究生会副主席,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平时喜欢阅读管理类、政治类及心理学类等方面的书籍,阅读量大,视野较开拓,口才很好,是学院公认的“才子”。

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科学(077601)本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一、学科研究方向及研究生导师序号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生导师1 环境化学研究复合污染条件下,多介质环境体系中污染物的存在与形态分布和转化、环境界面行为、光化学行为以及其它迁移转化行为。

董德明教授、康春莉教授、刘淼教授、谢忠雷教授、花修艺教授、郭志勇副教授2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的基础理论与技术,以及受污染环境修复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等。

董德明教授、康春莉教授、刘淼教授、郭平教授、梁大鹏副教授3 生态环境系统与数字化管理研究水环境与健康、全球变化与区域环境响应、生态环境信息系统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技术等。

汤洁教授、包国章教授、郭平教授、马金才副教授、李海毅副教授、李昭阳副教授4 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经济研究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经济的理论与技术,包括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资源核算、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等。

王宪恩教授、房春生教授、赵文晋教授、李杰副教授、王菊副教授、段海燕副教授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1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 掌握环境科学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4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5 有健康的体魄。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1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 掌握环境科学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必备的专业知识。

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科学研究和规划管理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基于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为例

基于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为例

基于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为例杨 军(兰州交通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 要]通过建立“基础+拓展”的教学内容体系,采用“总—分—总”的教学方式,以课程论文和研讨互动为考核方式,对教学进行重新设置和优化,从而构建以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创新思维能力、文献查阅及信息整合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等为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

[关键词]研究生;综合能力;三段式教学模式[基金项目] 2016年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项目“基于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为例”(1600120104)和“三段式教学模式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1600120114)[作者简介] 杨 军(1972—),男,甘肃甘谷人,博士,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201-02 [收稿日期] 2019-11-18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应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关于组织实施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均明确提出研究生素养与能力培养型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为此,许多高校纷纷开展相关教改研究。

部分高校通过利用“互联网+”等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1],如超星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及MOOC等线上教育手段[2],逐渐形成“线上+线下”的多维教育模式[3],全方位地将课堂所需知识及所存在技巧与网络平台结合[4]。

因此,在多年的研究生培养及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具体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以下几方面问题:①学生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和背景差异很大,为教学内容组织及实施带来较大困难;②因导师的研究方向的差异,研究生对本课程知识的需求不尽相同;③传统教学模式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④改革传统考试方式,建立与研究生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模式势在必行;⑤开题过程中,部分研究生表现出语言组织与书面表达能力较弱,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未能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激发,缺乏必要的衔接和过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学科名称2 二级学科名称3 业技术职务 专 市政工程 环境工程 市政工程 生态学 环境工程 市政工程 环境科学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高级工程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生态学 环境科学 市政工程 生态学 生态学 环境工程 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教授 市政工程 环境工程 市政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市政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市政工程 环境科学 水文学及水资源 供热、供燃气 供热、供燃气 供热、供燃气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序号导师姓名性别 1 2 3 4 5 6 7 8 9 蔡觉先 男 常 青 陈 艳 男 女
所在部门 产业处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监察处、审计处、纪委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产业处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勘察设计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教务处 科技处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硕士 硕士生导师 水污染控制工程及技术、水资源保护及污染治理
硕士 硕士生导师 水污染控制工程及技术、水资源保护及污染治理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 硕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 硕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 硕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与运行的最优化 污废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 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新技术 室内空气品质及热舒适 化学信息学在环境中的应用 低温制冷过程技术与装备 传热传质理论与技术 生态水文 热能利用与节能技术
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
微污染资源化 城市雨水利用 暖通空调新技术研究 环境化学 水文地质学
污水资源化 传热传质
利用 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垃圾资源化利用 自然对流 化学信息学在药物和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制冷空调系统关键设备 暖通空调理论及技术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室内环境控制技术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强化传热及其工程应用 环境污染物的构效关系研究 空间低温制冷技术 低温换热设备 水资源保护、污染治理与回用
市政工程 供热、供燃气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工程热物理 环境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水文水资源 水土保持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学历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1 供热经济 污染控制化学 饮用水深度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 环境生物学 污水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环境监测 制冷技术 干旱区植物生态 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 环境流体力学 环境生态学 干旱区植物生态 水处理与污废水资源化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水污染控制工程 大空间建筑空调的气流组织 工业水处理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其资源化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给水废水处理工艺理论与技术 污染控制化学 给排水管网系统及其优化、水系统工程 水文水资源 室内空气品质与热湿环境 土壤污染控制化学 土壤污染修复 地下水及土壤污染治理 水污染控制 环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风险评价 水土保持与沙漠化治理
二级学科名称1 供热、供燃气 环境科学 市政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市政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供热、供燃气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 市政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供热、供燃气 市政工程 环境工程 市政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市政工程 环境工程 市政工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 供热、供燃气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水土保持
硕士 博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硕士 硕士生导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 硕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硕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硕士 硕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硕士 硕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 硕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硕士 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硕士 硕士生导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学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3 防扬尘控制技术
研究方向4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环境影响评价
废水处理与利用 环境管理 膜分离在水中的应用 大气污染控制 管道脉动 环境污染生态修复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
水污染控制
景观生态 环境污染生态修复技术 废水处理与利用 环境管理、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集中供热及其节能研究 环境管理、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方向2 污水资源利用 水质控制物理化学方法 中水回用 污泥资源化研究 污染生态学 脱氮除磷研究 水质处理技术与理论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 三废处理与处置 空气调节 污染环境植物生理生态 通风工程 污染生态学 污染环境植物生理生态 工程与环境经济 水质处理技术与理论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 低温地板辐射技术 污水回用与资源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 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膜分离技术 环境流体力学 环境化学 环境经济学 环境科学 暖通空调节能与控制 水处理物化技术原理 水污染控制化学 水资源保护 污水回用与资源化 地下水及土壤污染治理 水文学及水资源
28 曾立云 男 29 张翠玲 女 30 张国珍 男 31 张济世 男 32 张健 男 33 赵保卫 男 34 钟金魁 男 35 朱 36 琨 男 女 徐敏
37 蒋煜峰 男 38 张永秋 男
39 姜雅萍 女 40 丁 昀 女 41 毛玉红 女 42 杨斌武 男 43 王 烨 男 44 任月英 女 45 张周卫 男 46 周文和 男 47 胡广录 男 48 杨惠君 男
陈学民 女 陈银萍 女 陈永志 男 董波 男 伏小勇 男 郝火凡 男 杰 男
10 李
11 李生彬 男 12 刘智勇 男 13 任 珺 男 14 任学昌 男 15 孙三祥 男 16 汤萃文 女 17 陶 玲 女 18 完颜华 男 19 王三反 男 20 王亚娥 女 21 王 拯 男 22 文继卿 男 23 武福平 男 24 肖举强 男 25 严子春 男 26 杨 27 军 男 男 杨庆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 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 环境工程 供热 环境科学 供热、供燃气 供热、供燃气 环境科学 供热、供燃气、 通风机空调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