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色彩与造型及中美文化渗透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中的角色造型并中美文化渗透初探[摘要] 1998年,迪斯尼经典动画《花木兰》从题材本源、角色、色彩等,多处洋溢着中国传统元素的渗透,美国动画设计师究竟从哪些中国传统美学中挖掘了创作该片的动画设计灵感,并用美国价值取向成功阐释了一个传统的中国古典女性励志传说,本文以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为切入点,对影片中的造型设计与角色塑造进行探究和分析。并且从其中初步探索《花木兰》中有关中美文化价值取向的冲突与渗透。
[关键词] 动画电影花木兰中国传统美学中美文化冲突
[正文]
花木兰的故事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最早关于花木兰的记载来自于北
宋民歌《木兰辞》,讲述了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出征,勇战沙场,最
终载誉而归的故事。1998年美国迪斯尼根据这一故事打造的一部经典动画
电影《花木兰》一上映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迪斯尼公司又一动画经典。
该影片不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进行改编的,而是在花木兰这个角色上倾
注了大量美国人的想法,从西方人的视觉和审美,再现这一中国传奇故事。
虽然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电影也极力通过很多中国元素努力打造一个中国化
的外包装,但是影片从人物塑造到语言风格无不彰显着西方文化色彩。无论
从剧情设计还是语言使用上,这部影片都有很浓厚的美国情怀和特色。影片
无论从内容还是表达手法上都渗透着美国文化的特征,其实是借中国元素外
衣传递着西方的文化观念。并且,其跨文化、中西合璧的身份使得这部电影
表现出了美国那种自我实现的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与冲突。当中国
观众在欣赏该作品时,不能只看到表面上的幽默风趣的美式表达,更应从跨
文化的维度思考中西方文化碰撞时表达方式的特点。尤其是在当前弘扬中国
传统文化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如何从中国人的立场向西方阐释中国传统文化
更是动画学习者和从业者的重要职责。
一、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角色塑造
1.1《花木兰》中的角色塑造亮点
1.1.1对于木须龙角色塑造的解读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中国人对龙有着深厚的感情。龙是古老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象征,是吉祥如意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力的重要符号,体现中华民族团结向上、奋发图强的民族凝聚力,彰显了中华精神精神内涵和实质,是全世界华人精神的联系和纽带。上下五千年,龙的精神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成为精神的集聚和沉淀,已经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象征符号、中华民族在众多民族中的独特标志,中华文化纵横海内外的基本象征。对于中华儿女来说,龙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符号、一种流淌在炎黄子孙中的情感、一种血浓于水的情缘。
木须龙是这部动画片中独特的设计形象,美国人们都喜欢供养动物作为自己的宠物,木须龙就是以这样的形象和身份出现的。迪斯尼动画片中的动物配角形象总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每一个动画人物都有一个动物宠物或好友,例如灰姑娘仙杜瑞拉的宠物就是小老鼠葛斯和杰克,白雪公主的宠物和好朋友就是小矮人。在影片《花木兰》中,木须龙的角色也是惟妙惟肖。在西方国家远古神话中,龙是不善良的象征,其形象设计就是身体是蜥蜴,长着翅膀,身上带着鳞片,有蛇的身子,嘴中可以吐火。于是,在电影中木须龙说明自己可以保护花家的所有人的时候,就是利用自己可以在口中喷出口的技能彰显自己的力量,传播西方人对龙的解释。木须龙的形象设计尽管很多都使用了我国龙的传统元素进行设计,但是却缺少中国龙形象的威猛、正义、高贵身影,缺失一条需要别人保护的、力量柔弱的动物,影片中木须龙塑造的形象更像是一条害怕人的哈巴狗。中国文化里龙的高大、尊严、伟岸,在影片《花木兰》里全然不见了踪影,失去了所应蕴含的精神内涵。这条名为木须的中国龙,完全是美国化了的龙的形象,是美国人对中国文化予以加工和改造之后的产物。美国人把中国传统的龙的形象进行喜剧化、幽默化的处理,把一个传统、庄严、崇高的形象戏剧化,导致其最终成为了引人滑稽的小丑形象,然后实现美国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曲解和歪曲的目的。
1.1.2对于顽皮奶奶角色塑造的解读
电影的中间设计场景,老奶奶提着蟋蟀笼子在大街上奔跑。这个场景和美国
文化吻合,在美国文化中老年人都有童心,很多已经六七十岁老年人都在工作岗位上奋战,享受生活,打扮时尚,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一样。但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解读中,老年人都是应该休息享清福的长辈,应该被大家尊重和爱戴,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年轻人就会看做不爱戴长者,称之为不孝。
1.1.3对于蟋蟀角色塑造的解读
与此同时,在电影中对于蟋蟀形象的塑造也不对。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蟋蟀经常出现,但是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富家子弟关在器皿或者笼子里面玩耍的工具,并不是什么幸福和幸运的象征动物,更加不可能被老奶奶以宠物形式在鸟笼子中,在大街上逛。
1.2 《花木兰》中所传达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讽刺
1.2.1《花木兰》中如何用西方思维阐释东方传奇
迪斯尼动画影片《花木兰》的原型来源于我国民间传统的诗词《木兰辞》。《木兰辞》的中心要旨主要就是为了孝义以及父母恩情,为了集体主义的利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意义上不屈艰苦的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个人对于家庭奉献精神。
影片在借鉴《木兰辞》核心精神的时候,最终彰显的核心理念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融入了美国精神以及其文化内涵,尤其在人物刻画上,到处都充斥美国精神的影子,塑造了一部体现美国梦形象的影片。美国梦是美国文化的精华,其主要就是不同意识形态领域美国精神的缩影。在广泛意义上的美国梦就是大家都普遍相信,只要是人们努力奋斗,就能实现自身价值,谋求更好生活。虽然这就是理想主义中的泡影,而且金钱主义之上的思想已经让美国梦没有动力,但是对于美国人来讲,依旧是他们内心深入的梦幻。小人物也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体现在各种文化作品中,因此,美国迪士尼生产的《花木兰》也处处可见美国文化的外衣。
电影中的花木兰一直都在传统社会中生活,是一名安分守己的家庭妇女,其相亲并没有成功,其最终希望可以实现本身价值。不但木兰是这样,其身边宠物木须龙和蟋蟀的理想也是如此。实际上,木须龙不是祖先守护木兰的真龙,蟋蟀也没有幸运意义,但是恰恰是这些看起来并没有“强大能量”和“不能成功”角色在经历了奋斗之后成功的例子,才彰显了美国精神主旨,就是不管在多么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