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讲义)
绪论
一、中国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
(一)中国民族的特点
民族人口特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汉族人口有11.3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个民族共1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1%。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千万以上的有:壮族和满族2个民族;人口在千万以下、百万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
哈萨克、傣、黎等16个民族;人口在百万以下,十万以上的有:傈僳、佤、畲、拉祜、水、
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仡佬、撒拉、毛南、锡伯等17个民族;人口在十万人以下、一万人以上的有:布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
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13个民族;人口在一万人以下、五千人
以上的有:独龙、鄂伦春、门巴等3个民族;人口在五千人以下的有:高山、塔塔尔、赫哲、珞巴等4个民族。
民族分布特点:我国与周边14个国家即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
我国有30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
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有比较发达的封建农业经济;有一定的资本主义产业活动;
有主要从事渔业经济的;有的从事原始狩猎经济的;有主要从事畜牧业的;有的民族虽然已过渡到接近汉区的农业经济类型,但仍沿用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原始生产方法;从事渔猎采集的民族。
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复杂,大多数民族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与汉族相同或基本相
同,即封建制度。封建农奴制;奴隶制;原始公社制残余。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呈多种状
况,如地主封建制度的保甲制度;世袭封建王公统治的盟旗制度;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
制度;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支制度;山官制度、千百户制度、头人制度、土司制度。
民族文化特点:语言种类较多,约80种左右;22个民族使用着28种文字;语言,大体可分为5个语系、10个语族、15个语支。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和基督教;萨满教、万物有灵和多神信仰、祖先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
民族心理特点:我国各民族的各自民族归属感很强。
(二)中国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
(三)中国民族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中国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吸收中华历史文化的营养
的基础上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观
中国历史表明,在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里,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国家政权,都产生了自己的民族观,即对民族、民族问题的总看法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方针
政策。
在中国历史上,早在先秦时代对不同的民族的“族类”划分就已存在。《尚书·尧典》载:“帝曰:吁佛哉,方命他族。”《左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传释:“族类也。”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观,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春秋战国以前,包括夏、商、
周时期,夷夏之别是不明确的,夷夏观尚未产生。春秋战国夏族的民族观,即略显狭隘的先秦夷夏观。秦汉以后,直到清末,传统的民族观即“夷夏观”,在我国封建统治时期,始终
占据了主导地位。孙中山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五大民族,均归平等”。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三)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政策的探索与形成
2.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3.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发展创新
邓小平同志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即邓小平民族理论。这一理论主要回答和指导了如何加快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问题。
邓小平民族理论:民族关系即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关系的理论;关于实现“真正民族平等”的理论;关于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的理论;关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理论;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关于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合作的理论;关于照顾少数民族利益,着眼于民族地区发展的理论;关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的理论。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创新了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一是科学阐明了民族问题的内涵;二是深刻揭示了当代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三是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是解决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核心;四是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国家一项基
本政治制度;五是突出强调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最高利益,明确提出了“三个离不开”;六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处理民族问题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三股
势力”;七是明确提出民族干部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民族工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政策,
作出了许多重要的决策。于2003年提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
期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新世纪新阶段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共十二个方面:一、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
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
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二、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